《长河》初稿 边写边发 只求指正

2:《史记.秦本纪》: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
前面我们查过百度记载:周宣王公元前828年至公元前783年在位。如果周宣王一即位就封秦仲的话,就是公元前828年,公元前828年是秦仲十七年。
史记、春秋、公元终于接上轨了。说了这么多,算了这么久,绕来绕去的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推算出梁氏的得姓大约是哪一年,因为秦仲有五个儿子,大儿子是秦庄公,还有一个儿子就是梁氏的得姓始祖:秦仲的少子康。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35:00 +0800 CST  
遗憾的是,我们一直依据的史记,接下来,与梁氏有关的记载少之又少了。马上我们就不得不依据别的历史资料来研究梁氏了。
秦仲有五个儿子,大儿子秦庄公继承秦国君位,同时又被周宣王封为周王朝的西垂大夫,其他四个儿子史记中都没提。我们从其它资料中得知,秦仲的小儿子叫少子康,比如:《元和姓纂.卷五.十阳.梁》: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是为梁伯。《沈隐侯集.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平王东迁,封秦仲少子于梁,是为梁伯。
这两本书我没看过,既然在这里断了线索,也只能先引用这个说法了。《元和姓纂》说的是因为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少子康于夏阳,《沈隐侯集》说的是平王东迁,封少子康于梁。从其它资料得知:梁是地名,属于夏阳管辖,这个没什么矛盾。但是是因秦仲有功而封?还是因少子康有功而封呢?目前普遍的说法是:秦庄公与少子康护送平王东迁有功而受封的。是不是这样呢?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35:00 +0800 CST  
前面我们依据春秋纪年推算出:平王元年是公元前770年,这一年已经是秦襄公八年,也就是说秦庄公以逝世8年了。如果平王东迁秦国护送有功的话,也是秦襄公的功劳了。这个时候少子康是否还健在也得算一算了。
怎么算呢?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37:00 +0800 CST  
秦庄公在位44年,在位之前因父亲战死于西戎,“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就算最小的弟弟少子康15岁随军出征,大哥秦庄公大约在20岁。也就是说假如秦庄公20岁即位,那逝世时约64岁。弟弟少子康约60岁,到秦襄公八年(公元前770年)平王元年时,假如平王是即位那一年东迁的话。少子康这时约68岁,估计这时少子康也是辈份最高,且尚能出征护送平王东迁的人了,秦襄公是少了康的侄儿辈。所以说:“少子康护送平王东迁有功而封有梁地”是有可能的。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38:00 +0800 CST  
史记.秦本纪》: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
《史记.秦本纪》: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秦襄公在西戎、犬戎、申侯联合伐周时,出兵救周就立了功,在接下来的平王东迁中又以兵护送,被平王封为诸侯,并封岐山以西大片土地,作为叔父的少子康,如果如前所说还尚能征战,或者说还健在的话,作为功臣秦襄公的长辈,平王封他一块小小夏阳的梁地,让他建立一个小小的伯国,也完全是有可能的。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39:00 +0800 CST  
少子康有了夏阳的梁地,建立了自己的小国,比之侄儿秦襄公的大诸侯国那是低了一个级别的。但作为长辈,又有了自己的封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按当时流行的以地、以国为姓的习惯,称为梁伯,从此从赢、秦姓中分支出来,是很合理的。之前在学习梁氏历史的时候,我很赞成“秦并梁,子孙奔晋,以国为姓”这一说法,现在我有了新的理解,认为少子康得了梁地以后就姓梁了,称梁康伯是正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有史记为证。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39:00 +0800 CST  
《史记.秦本纪》: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以牺三百牢祠鄜畤。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梁伯、芮伯来朝。.
这个德公就是秦德公,是秦襄公的曾孙,秦德公元年是公元前677年, “梁伯、芮伯来朝”。这个梁伯应该是梁国的国君,前面我们假设过:梁康伯在平王东迁后的公元前770时大约70岁,到公元前677年等于过去了93年,这个梁伯估计应该是康伯的曾孙或者玄孙了。但不管怎么样,说明康伯的子孙在秦国灭梁国之前就姓梁了,不是亡国以后才以国为姓的。
秦德公之后是秦宣公,秦宣公之后是秦成公,《史记.秦本纪》: 成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看来大国的新国君上任,小国的国君都要来朝拜。通过计算我们知道:秦成公元年是公元前663年,时间又过去了14年,这个来朝的梁伯可能还是那个梁伯,也可能是新的梁伯,不管怎么样,这时的梁国从大约公元前770到现在,已经立国约一百年了,梁国建立时梁康伯约70岁了,时光过去了一百年,这个梁伯至少也是第三代君主了吧?这个我们无从考证,但进一步说明了一个问题:梁氏是建国之初就以梁为姓了的。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40:00 +0800 CST  
《春秋左传》也有相关证据:
《春秋左传》鲁桓公三年,【传】三年春,曲沃武公伐翼,次于陉庭,韩万御戎,梁弘为右,逐翼侯于汾隰,骖絓而止。鲁桓公三年是公元前709年。这个梁弘应该是梁国人,曲沃武公是晋国人,公元前709年梁国已立国约60年,梁弘应该是梁康伯的子孙,在晋国谋职。梁国与晋国是邻国,估计关系很好,康伯的后裔梁益耳也是晋国的官员,这是后话,以后再详细研究。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41:00 +0800 CST  
《春秋左传》鲁桓公九年,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鲁桓公九年是公元前703年,这个梁伯是不是公元前677年朝见秦德公那个梁伯呢?或者是不是公元前663年朝见秦成公那个梁伯呢?,不知道。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42:00 +0800 CST  
《春秋左传》僖公八年,【传】八年春,晋里克帅师,梁由靡御。虢射为右,以败狄于采桑。梁由靡曰:“狄无耻,从之必大克。”里克曰:“拒之而已,无速众狄。”虢射曰:“期年,狄必至,示之弱矣。”鲁僖公八年是公元前652年,晋国的里克在采桑打败狄人,梁由靡是主帅里克的御手,虢射是车右。梁由靡应该是梁国梁氏子孙。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42:00 +0800 CST  
《春秋左传》僖公十七年夏,晋大子圉为质于秦,秦归河东而妻之。惠公之在梁也,梁伯妻之。梁赢孕,过期,卜招父与其子卜之。其子曰:“将生一男一女。”招曰:“然。男为人臣,女为人妾。”故名男曰圉,女曰妾。及子圉西质,妾为宦女焉。
这段的意思大概是:惠公住在梁国的时候,梁伯把梁国的女子(或者是公主)嫁给了他,这个女了叫梁赢,梁赢怀孕超期了还没生,于是就占卜,其子说“将生一男一女”,招说:“是的,男为人臣,女为人妾”,所以这个男孩取名“圉”。
这个惠公就是指晋献公的儿子夷吾,当年晋国“骊姬之乱”时,他和兄弟重耳逃离晋国,重耳逃到了蒲,后又到翟。夷吾逃到屈城,据城自守。《史记.晋世家》记载:“晋献公二十三年,献公发兵攻打屈城。夷吾准备投奔翟国。冀芮说:“不可,重耳已经住在那里,你今天前往,晋军必然移兵伐翟,翟畏晋,祸且及。不如去梁国,梁国接近秦国,秦国很强大,吾君百岁後可以求入焉。”于是晋公子夷吾就投奔了梁国”。后来晋献公列后,公子夷吾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当上了国君,这就是晋惠公。晋献公二十三年是公元前654年,也就是说公元前654年公子夷吾(后来的晋惠公)投奔梁国,梁伯收留了他,还把梁赢嫁给了他。这个梁赢是梁伯什么人呢?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43:00 +0800 CST  
《史记.晋世家》:(晋惠公)八年,使太子圉质秦。初,惠公亡在梁,梁伯以其女妻之,生一男一女。梁伯卜之,男为人臣,女为人妾,故名男为圉,女为妾。由此可知,梁赢是梁伯的女儿,梁赢帮晋惠公生了个儿子叫“圉”,圉就是后来的周怀公。在《史记》和《春秋左传》中辛辛苦苦地挖掘出这些仅有的东西,只为了证明一个问题:梁氏是梁国初建时就以国为姓,还是亡国后以国为姓。这样还不够明显的话,我们不仿简单地排列一下:
公元前约770年,康伯建立梁国。
公元前709年。梁康伯的子孙梁弘,在晋国讨伐翼国时,是曲沃武公的车右(或者右军)
公元前703年,梁国国君梁伯同虢仲、芮伯、荀侯、贾伯讨伐曲沃。
公元前677年,梁国国君梁伯朝见秦德公。
公元前663年,梁国国君梁伯朝见秦成公。
公元前654年公子夷吾(后来的晋惠公)投奔梁国,梁伯把女儿梁赢嫁给他,生了个儿子叫圉。
公元前652年,梁国梁氏子孙梁由靡,是晋国大将里克的御手。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44:00 +0800 CST  
刚才我们说到的晋公子圉,算下来他应该是梁伯的外孙,在晋惠公八年(公元前642年)去秦国做了人质。其主要原因是:当年在晋惠公流亡在外(当时称公子夷吾),晋献公死后,是秦国帮助他回晋国当上了国君,当时夷吾为求得秦国的帮助,许诺了很多好处,但当上国君后又赖帐了,秦缪公是又后悔当初没有极力帮助夷吾的哥哥重耳回国即位,又拿夷吾没办法。后来晋国闹饥荒,秦国卖粮食给晋国度过难关,但次年秦国闹饥荒,晋惠公夷吾不准晋国卖粮食给秦国。秦缪公大怒,次年发兵讨伐晋国并活捉了晋惠公,虽然后来放了晋惠公,但秦国为了控制晋惠公,就让晋惠公的儿子圉至秦国做了人质。
惠公十三年(公元前637年),太子圉曰:“吾母家在梁,梁今秦灭之,我外轻於秦而内无援於国。君即不起,病大夫轻,更立他公子。”,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讲就是:太子圉说:“我外婆家在梁国,现在秦国竟然灭了梁国......”。于是太子圉就偷偷地逃回了晋国,次年惠公卒,太子圉即位,这就是晋怀公。晋怀公当上国君是一回事,但他说“秦国竟然灭了梁国”是怎么回事呢?好好的从秦国分支出来的梁国,怎么被自己人灭了呢?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45:00 +0800 CST  
六:秦国灭梁国
《史记.晋世家》(晋惠公)十年,秦灭梁。梁伯好土功,治城沟,民力罢,怨,其众数相惊,曰“秦寇至”,民恐惑,秦竟灭之。
晋惠公十年是公元前640年,秦灭梁,这里说的理由好象是梁伯喜好土木工程,不务政事,民怨极大。当秦兵来的时候一哄而散,秦国就这样轻意地灭了梁国。
那么其它地方是怎么样记载这件事的呢?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46:00 +0800 CST  
《春秋左传》僖公十八年,【传】梁伯益其国而不能实也,命曰新里,秦取之。这句话我没读懂,
《春秋左传》僖公十九年,【经】...冬,会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梁亡。僖公十九年是公元前641年,这里记载梁亡,与前面《史记.晋世家》记载的640年梁亡似乎差了一年,但这里记载的是僖公十九年冬,也就是年底了,与公元640年相差不了多少天,没必要效真。
《春秋左传》僖公十九年,【传】十九年...梁亡,不书其主,自取之也。初,梁伯好土功,亟城而弗处,民罢而弗堪,则曰:“某寇将至。”乃沟公宫,曰:“秦将袭我。”民惧而溃,秦遂取梁。这句话我也没完全读懂,是不是说“梁国灭亡,不记录国君是谁,是他自己造成的后果。当初梁伯大兴土木,建了城池又不去居住守卫,劳民伤财,听说有人要入侵,就在城外挖壕沟,听说秦兵将至,民众就四散而逃,于是秦国就占领了梁国。”?
那么《史记.秦本纪》是如何记载这件来的呢?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47:00 +0800 CST  
《史记.秦本纪》二十年,秦灭梁、芮。
这个二十年是指秦缪公二十年(公元前640年)。而且记载得胡非常简单,同时还灭了芮国(应该是指公元前677年一同和梁伯朝见秦德公的那个芮伯的国家。)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47:00 +0800 CST  
史记和春秋都记载公元前640年秦国灭了梁国,看来这事假不了。可好好的,怎么秦国就把梁国给灭了呢?往早里说假如梁国是周平王元年封的国(即公元前770年),国胙也就130年。如果是周平王某年封的国,平王在位51年,那梁国国胙就不足百年。再说了,秦国灭梁国的国君是秦缪公,这秦缪公与梁伯是什么关系呢?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48:00 +0800 CST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仲生五子,长子曰庄公,少子曰康公(梁康伯)。庄公生三子,太子襄公继君位。襄公生文公,文公继君位。文公之子竫公早卒。孙子宁公继君位。宁公生子三人,长男武公为太子。武公弟德公,生出子。出子继君位,后被杀,武公继君位。武公卒,武公弟德公继君位。德公生三子:长子宣公,中子成公,少子穆公。德公卒,宣公继君位。宣公卒,成公继君位。成公卒,穆公继君位。这位穆公就是灭梁国的秦缪公。看看他的世系:
秦仲→庄公→襄公→文公→竫公→宁公→德公→穆公。
算下来,穆公是秦仲的第七代孙。那亡国之群梁伯是秦仲的几代孙呢?史记没说,我们也不知道。但就算梁康伯这一支发人发得慢点,最后的梁伯也是被自己的堂侄辈或者堂兄弟辈灭了国。梁氏文化界有“梁国传三世七伯”的说法,不知道依据是什么?。但我认为秦穆公之所以要灭梁国,绝对不是因为“家仇国恨”。那是什么原因呢?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49:00 +0800 CST  
首先,秦穆公灭梁国的时代,已是周襄王时代。这时的周天子已不是当年能号令诸侯的周天子。周朝已不是当年的“世界警察”之国。虽然名份还在,是天子之国。但这个天子之国就好比年老体弱的老父亲,再也不能象年青力壮时那样,那个儿子不听话,当父亲的就揍他,可现在打不过儿子们了。但“诸侯世界”的和平总得有人来维护呀,这众多的兄弟谁来当家呢?还真不是谁是长子谁当家,当然也说不准谁是长子。那怎么办?那就比谁的拳头硬,谁最硬谁就是大哥。如是就有了“诸侯争霸”,有了“霸王政治”,谁不听话,霸王大哥就替父亲教训他。既然是凭实力说话,秦国当然有话要说。早在秦庄公时代,击败西戎,周宣王就把他们从西戎收回的犬丘之地加封给了秦国,秦国国土得以扩大。到了周平王东迁时期,秦襄公因将兵救周和护送平王东迁有功,周平王就给秦国开了张空头支票:赐秦岐山以西之地,说:“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就是说:秦国你去打吧,打下来岐山以西之地盘都是你的了。就这样,到了秦穆公时代,秦国已经相当强大了,完全具备了争霸的资格。有了资格就有了行动,要当霸主就要进一步扩大地盘侵呑周边小国,还要与大国对抗。也就是出于这个原因,梁国遭罪了。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50:00 +0800 CST  
梁国是个弹丸小国,又是兄弟之国,按理讲强大的秦国也不差梁国这点国土,何必呢?要命的是,梁国偏偏夹在秦国和晋国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更要命的是,梁国还处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从地图上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黄河在陕西这个地方拐了一个“几”字形的弯,当时的秦国就包在这个几字弯的下半部,即黄河从北向南流这一段的西岸,晋国呢?就在这一段的东边,秦晋两国隔河相对。不幸的是,梁国就在这个几字弯最后一个弯的西边(和秦国在一边,今陕西韩城黄河边),拐完这个弯黄河就向东流去了。秦国要向东渡过黄河攻击晋国,梁国是最好的港口。晋国要向西渡过黄河攻击秦国,梁国是理想的登陆场。前面我们说过:这时晋国的国君晋惠公是梁国国君梁伯的女婿,而这时秦国与晋国关系非常紧张,公元前645年晋国发兵攻打秦国,晋惠公反被秦国活捉,后来晋惠公的太子圉去秦国做了人质才放了晋惠公。在这样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秦穆公顺势灭了梁国,难道没有战略理由吗?所以,我认为秦国灭了梁国不是“家仇国恨”。同时我们看到,秦灭梁时没有发生战斗,梁国人“一哄而散”秦军占领了梁国。也没见记载秦穆公把梁伯及梁氏子孙怎么样了,国没了,家还在。只不过国君变成了臣民,贵族变成了百姓而已。所以我认为与其说是“灭”,不如说是“统一”,而且是“武统”。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51:00 +0800 CST  

楼主:恭城老马

字数:24569

发表时间:2020-07-05 05:2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12 12:04:38 +0800 CST

评论数:11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