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初稿 边写边发 只求指正

女修(赢姓的先祖母,秦姓的先祖母,亦是梁氏的先祖母)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日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秦姓的祖先,是颛顼的血统,这个是肯定的,但“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日女修。” 这话有两种解释,因古文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可以读作:
1:“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日女修。”意思是:秦姓的祖先,是颛顼的苗裔,孙女叫女修。
2:“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日女修。”意思是:秦姓的祖先,是颛顼的子孙后代,叫女修。
第一种解释,女修是颛顼的孙女。第二种解释,女修是 颛顼的“子孙后代”的女儿,那是第几代孙的女儿呢?还真说不清楚。这个问题真的有这么重要吗?管她是第几代孙的女儿,有帝颛顼的血统就得了嘛。这个当然可以有,但研究家谱讲究个谁是谁的父亲,儿子是谁,孙子是谁,然后用线连接起来就是明确的世系图了。但从颛顼到女脩这条线还真不知道应该怎么画,我们只能做一些推测。
首先从 “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中可以知道,女修是个女子,吞鸟蛋后生了儿子大业,那大业的父亲是谁呢?不知道,这事扯得有点含糊是吧?要知道,秦姓在中国历史是那是大大的有名,出了个千古一帝“秦始皇”。如此名人不可能不搞清楚祖先是谁是吧?不可能不扯到炎黄帝那是吧?但怎么扯也得有点说法是吧?只能以“鸟蛋”神话之。
其二《史记.秦本纪》曰: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後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意思是说:秦氏的先祖女脩吞鸟蛋后生了个儿子叫大业。大业娶少典女儿女华为妻,(此少典非彼少典,前面我们说过“黄帝者,少典之子,”,看来少典不是人名,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人,少典是地名、官名、职称、姓氏?不得而知),女华生了个儿子叫大费,大费就是柏翳,柏翳也就是伯益。伯益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帮帝舜驯养鸟兽也有功,帝舜就赐伯益姓嬴氏。
1:我们先来说说“伯益协助大禹治水有功”,伯益跟随大禹治水,说明两个人年纪相近,不然不可能在一起工作,对吧?前面我们说过:
A:大禹是颛顼的孙子。(《史记.夏本纪》: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
B:伯益是女脩的孙子,但女脩是颛顼的第几代孙的女儿我们不知道。
但从“伯益与大禹一起治水应该年纪相近”这一点分析,女脩与大禹的年纪应该相差不大。而“大禹是颛顼的孙子”这是有明确记载的,所以女脩与大禹是堂兄妹关系是讲得通的,也就是说两人都是颛顼的孙子辈。这样的话:“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日女修。”理解为“女脩是颛顼的孙女”是有道理的。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就算女脩是颛顼的孙女,女脩的孙子伯益就比共同治水的大禹小了两辈了。如果女脩不是颛顼的孙女,而是颛顼孙子的女、曾孙玄孙甚至远孙之女的话,那就相差三代五代甚至N代了,怎么能在一起工作呢?如果不是孙女的话,史记应该这样写:
秦之先,帝颛顼之孙之女,日女修。
秦之先,帝颛顼曾孙之女,日女修。
秦之先,帝颛顼玄孙之女,日女修。
秦之先,帝颛顼苗裔之女,日女修。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18 17:33:00 +0800 CST  
2:前面说“伯益协助大禹治水有功”,我们估计女修是帝颛顼的孙女,帝颛顼是姬姓,孙女女修应该也是姬姓,但女修的儿子大业姓什么呢?不知道。因为大业的父亲是谁不知道(大业是女脩吞鸟蛋生的)当然不知道姓什么好。那大业的儿子(女修的孙子)姓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说的:
伯益(赢姓得姓始祖)
《史记.秦本纪》: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日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阜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赢氏。
意思是:女修在织布的时候,上面落下一个鸟蛋,女修呑下后生了儿子大业。大业娶少典的女华,女华生了个儿子叫大费。大费协助大禹治水,完成任务后,舜帝奖赏大禹。大禹说“这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全靠大费的大力协助啊”。于是舜帝将姚姓的玉女赐给大费为妻。大费随后负责帮舜帝训养鸟兽,也很有成就,舜帝就赐大费姓赢,这个大费就是柏翳。柏翳就是伯益。从伯益这起,秦姓、梁姓的先祖就开始姓“赢”了。
说到这我们来整理一下思路:
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姓姬。
昌意(黄帝次子),姓姬。
颛顼(黄帝之孙),姓姬。
女修(颛顼之苗裔孙),应该也是姓姬。
大业(女修的儿子,颛顼帝的外甥或者是颛顼帝子孙的外甥)不知道父亲是谁,随母姓姬。
大费(女修的孙子,大业的儿子)也称伯益,姓姬。是梁氏、徐氏、黄氏、江氏、赵氏、马氏、葛氏、裴氏与秦朝王室之共祖。助大禹治水有功,为舜帝训养鸟兽很好,舜帝赐姓“赢”。也就是说:梁氏的先祖在伯益这里就从姬姓分支出来姓赢了。
大禹治水大约是公元前2100年,也就是说四千多年前咱先祖姓姬,大约是公元前2100年以后姓赢了。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18 17:48:00 +0800 CST  
三:夏朝、商朝时期,赢姓的发展
《史记.秦本纪》: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於鸣条。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後,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赢姓多显,遂为诸侯。其玄孙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於霍太山。
大费就是赢姓的得姓始祖伯益。伯益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大廉,次子叫若木。若木是费氏的先祖,玄孙叫费昌,子孙有的在中国(不是指现在说的中国),有的在夷狄。费昌在夏桀之时(夏桀是夏朝的未代君主),费昌在夏桀当政的时期,离开夏桀投奔了商汤,并成为商汤的御手(战车驾驶员,在当时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在夏朝重镇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一说山西运城西)战役中俘获了夏桀,夏朝覆亡。这里面有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若木的玄孙叫费昌,费昌是商汤的御手,他们之间年纪相当吗?”
费昌和商汤都是黄帝的后裔,从黄帝之子昌意、玄嚣这里分支。
我们先来看费昌的世系,根据《史记.秦本纪》: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
黄帝→昌意→颛顼→(女修父)→女修→大业→伯益→若木→
(子)→(孙)→(曾孙)→费昌。即费昌是黄帝的11世孙。
根据《史记.殷本纪》,成汤就是败桀於鸣条的商汤,夏朝的开国天子。世系如下;
黄帝→玄嚣→蟜极→帝喾→契→昭明→相士→昌若→曹圉→冥
→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成汤。即成汤是黄帝的17世孙。
从上面的世系图中可知,费昌、成汤相差了6代人。按正常情况计算的话,年纪相差了近两百年,怎么在一起驾车战斗呢?当然,各支系的发展有快有慢,同年纪的人相差几代的辈份也不奇怪。如果费昌、成汤的事情还说明不了问题的话,那我们接下来看若木的哥哥大廉的“玄孙”中衍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0 10:58:00 +0800 CST  
中衍
《史记.秦本纪》: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後,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赢姓多显,遂为诸侯。
为什么说大廉“实鸟俗氏”呢?是因为的大廉玄孙孟戏、中衍,长得:“鸟身人言。”,长得象鸟一样,但讲的是人话。太戊是商朝的国君,他听说后就想用他们为自己驾车,于是就占卜这个事,结果是“吉”,就用了他们。但“而妻之”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而且还帮他们娶了妻子呢”?,我现在还没搞清楚。我所要关心的是“大廉玄孙中衍,为帝太戊驾车”这事。还是按前面的套路,列世系排辈分论证问题。
黄帝→昌意→颛顼→(女修父)→女修→大业→伯益→大廉→
(子)→(孙)→(曾孙)→中衍。即中衍是黄帝的11世孙。
黄帝→玄嚣→蟜极→帝喾→契→昭明→相士→昌若→曹圉→冥
→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成汤→太丁→
太甲→太庚→太戊。即太戊是黄帝的21世孙。
中衍、太戊相差了10代人,按正常传代计算的话也就是年纪相差了近三百年。为了这事我反复阅读史记,排出了这个世系。就为“水流而长”的一句话“史记中在这里说的玄孙是远孙的意思”。同时为了证明这个问题,学到了很多的历史知识。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一下此“玄孙”乃“远孙”也。在今后写文章的时候可以这样写了:“赢姓得姓始祖伯益,当年助大禹治水有功、帮帝舜调驯鸟兽也有功,而得赐赢姓,伯益长子叫大廉,历数世至中衍为殷商帝太戊驾车,是商天子身边的人;伯益次子叫若木,历数世至费昌,费昌是商朝开国天子成汤的战车驾驶员。他们都是殷商的功臣,所以在商朝的时候,赢姓是显贵的家族。”
如果觉得证据还不足的话,我们再来研究一下下一个“玄孙”。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0 11:18:00 +0800 CST  
中潏(中衍玄孙)
《史记.秦本纪》: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後,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其玄孙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
意思是:自太戊帝以下,中衍的后代在殷商效力,赢氏是显贵的家族,最终还成了诸侯。中衍的玄孙叫中潏,驻扎在西戎,保卫西部边境。西戎,又称犬戎。在今陕西甘肃 宁夏等西北地区。古代中原地区的人称自己为华夏,把四方的各部落,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潏生了个儿子叫蜚廉,蜚廉的儿子叫恶来。恶来是个大力士,蜚廉长跑运动员。父子各凭自己的特长效力于殷纣王。周武王之伐纣,杀了恶来。
我们先来排一排殷纣王,这殷纣王就是封神演义中那个昏君商纣王。周武王就是周朝取代商朝的周天子,与纣王同属于玄嚣后裔,在帝喾的儿子契、弃那里分支。在这里说个题外话:周武王与商纣王同属于黄帝直系后裔,在学习史记并按史记记载排各支世系时发现:商纣王是黄帝的33世孙,周武王是黄帝的19世孙。两个敌对的人相差了14代人,约四百年时间。不知道哪里搞错了!由于能力有限,在这我就不深究了。言归正传,排排纣王的世系:
黄帝→玄嚣→蟜极→帝喾→契→昭明→相士→昌若→曹圉→冥
→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成汤→太丁→
太甲→太庚→太戊→河亶甲→祖乙→祖辛→祖丁→小乙→
武丁→帝甲→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帝纣。即商纣王是黄帝的33世孙。
再来排排纣王的大力士恶来的世系,这次我们完全按“玄孙”是“曾孙”的儿子这个概念来排,看是什么结果。

黄帝→昌意→颛顼→(女修父)→女修→大业→伯益→大廉→
(子)→(孙)→(曾孙)→中衍→(子)→(孙)→(曾孙)
→中潏→蜚廉→恶来。这样排的话,恶来是黄帝的17世孙。
商纣王是黄帝的33世孙,与他的大力士恶来相差了16代人,约400年时间。这显然是“玄孙”这两个字出了问题,如果理解为“远孙”,这就合理了。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1 17:12:00 +0800 CST  
但这又引出了一个题外话,你是不是也感觉到了:作为黄帝的17世孙恶来,被黄帝的19世孙杀了,从年纪上来讲是有可能的,因为各自发展了近20代人,相差一两代很正常呀。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把“玄孙”理解为“曾孙之子”是完全正确的。但这样的话,也证明了商朝的世系出了问题:怎么他们两家才发展十七八代二十代不到,你纣王这就发展到三十有三代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得满足以下条件:
1:纣王世家都是长房往下传,都是十五岁生儿子。这样发展33代人只要约500年时间,这个有点难。
2:500年时间里,周武王世家19代人,平均26年一代人,这是合理的。
3:500年时间里,恶来世家17代人,平均29年一代人,这也是合理的。
但问题又来了,从黄帝到纣王是不是只有500年历史吗?咱们图省事就百度一下吧。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
纣王(帝辛,约前1105年-前1046年?)
天啦:1612年,为便于计算,就算1500年吧!
1:商纣王世家33代人,平均45年一代人,这可以算是合理的。
2:周武王世家19代人,平均79年一代人,这是不合理的。
3:赢恶来世家17代人,平均88年一代人,这也是不合理的。
如此说来,商纣王的世系没什么问题呀,赢恶来世家如果把“玄孙”理解为“远孙”的话,也没有问题呀。那你周世家的问题你周家人自己研究吧,我只是过路人,继续关注与梁氏有关的问题吧。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2 10:51:00 +0800 CST  
为了一个“玄孙”绕了这么大个弯,那就总结一下吧:
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梁氏的远祖昌意是黄帝的长子,梁氏算是黄帝子孙吧。昌意生颛顼,颛顼有个孙女叫女脩,女脩在织布的时候呑了个鸟蛋生了个儿子叫大业,大业的父亲是谁咱不知道。大业的儿子叫大费,也就是伯益,伯益跟随大禹治水有功,帮帝舜训养鸟兽也有功,帝舜赐伯益姓嬴氏。黄帝时期已经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的时代,基本上是子随父姓的时代了,大业可以随外公姓,但大费不知道姓什么好了,正好这时帝舜赐姓赢,咱中国人历来讲究有名有姓,这下完美了。赢伯益的大儿子叫大廉,大廉的远孙叫中衍,中衍是商朝天子太戊的御手(战车驾驶员),在那个时候,战车是主要的战争武器,相当于近代的坦克,一般战车是三个人,御者居左,右边甲士一人持长兵器,叫车右,后边点的中间是一弓箭手。而君王或主帅的指挥车,御者在左,勇力之士在车右,任务是执干戈以御敌,并负责战争中的力役之事(如地势险阻需下来推车等)主帅居中自掌旗鼓,大家注意到没有?好象没有车左这个职称,估计车上的三个人是呈倒“品”字形站立的。因这个缘故,御手和车右不但是个战斗位置,也是职称和官位,一左(御手)一右(车右),两人的中间且稍后一点是国君,左膀右臂,君王的贴身人员嘛,你要是帮县长开车,迟早也能混个局长什么的当当。所以作为太戊的驾驶员,“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後,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中衍的远孙叫中潏,“在西戎,保西垂”,估计也是个不小的武官了。中潏生了个儿子叫蜚廉。蜚廉的儿子叫恶来。恶来是个大力士,蜚廉是马拉松能手(善走),父子俱以自己的特长效力于殷纣王。周武王伐纣时,灭了纣王并杀了恶来。为了明显起见,我们不仿再来排一排世系:
黄帝→昌意→颛顼→(女修父)→女修→大业→伯益→大廉→
(历数世至)→中衍→(历数世至)→中潏→蜚廉→恶来。
那是不是到恶来这就失传了呢?当然没有,不然那来的秦姓和梁氏呢?那时还很少有“斩草除根”“灭九族”这种事。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2 10:52:00 +0800 CST  
四:秦姓的来源
《史记.秦本纪》: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
恶来虽然被周武王处死了,但并没有赶尽杀绝,恶来有个儿子叫女防,女防生了个儿子叫旁皋,旁皋生了个儿子叫太几,太几生了个儿子叫大骆,大骆的儿子叫非子。那“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赢姓的后代赢恶来的子孙改姓赵了呢?那我们得从造父说起。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3 08:04:00 +0800 CST  
《史记.秦本纪》: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於霍太山。蜚廉复有子曰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缪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後也。
大意是:周武王伐纣时,杀了恶来。这时恶来的父亲蜚廉在北方为纣王办公差,躲过一难。回来的时候国家没了,主公也死了,没地方汇报呀,就在霍太山设坛而报,得了副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蜚廉死后,就葬於霍太山。蜚廉还有个儿子叫季胜。季胜生了孟增。孟增得到周成王的宠幸,这就是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也因为很会驾车,得到了周缪王的宠幸,周缪王有骥、温骊、骅骝、騄耳四匹名驹,去西边巡狩,乐而忘返。这时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驾车,长驱归周,一日千里赶回来平乱。缪王便把赵城封给造父,造父一族从此为赵氏。从蜚廉生季胜到五世造父,从赢姓中分支出来姓赵了,赵衰其后裔。
这就是赵姓的来源,那恶来的子孙是不是也曾经姓赵呢?我们来对比一下世系:
蜚廉→季胜→孟增→衡父→造父
蜚廉→恶来→女防→旁皋→太几→大骆→非子
从这个世系图来看,曾经姓赵的可能性是有的,但不大。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3 08:05:00 +0800 CST  
非子(秦姓得姓始祖,也叫秦赢,亦是梁氏先祖)
《史记.秦本纪》: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孝王欲以为大骆適嗣。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適。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適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於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亦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適者,以和西戎。
意思是:非子住在犬丘(不是住在赵城),喜欢马和牲畜,善于喂养。犬丘人向周孝王说起这事,孝王便召使他在汧水渭水之间主管马匹,马匹大量繁殖。于是,周孝王想让非子继承大骆的宗脉。申侯的女儿是大骆的妻子,生下儿子叫成,是大骆的宗脉。申侯便对孝王说:“以前我们先祖在郦山的女儿,做了戎胥轩的妻子,生下中潏,因为有亲威的原故,中潏归附了周朝,保卫西垂,西部边垂也因此而和睦。现在我又把女儿嫁给大骆为妻,生下適子成。申骆再次联姻,西戎都归服,所以你才能称王。你仔细考虑一下吧。”于是孝王曰:“以前伯益为帝舜主管牲畜,牲畜繁殖很好,所以封有土地,赐姓嬴。现在他的后人也替我养马,我就分给他土地,作为周朝的附庸国。”于是便把秦地赐给非子,使他再延续嬴氏的祭祀,号曰秦嬴。也不废申侯女儿的儿子成为大骆的宗脉,以便于与西戎和睦。
非子善于养马,效力于周孝王,周孝王想让他作为大骆的继承人,但申侯不答应,估计非子不是长子或者不是申侯之女亲孙。这申侯也够横的,一个侯敢这样和周天子说话?估计与西戎关系很好,以西戎来要挟周天子。周天子也不是吃素的,拐个弯索性另外封块地给非子,让非子以地为姓并续赢姓祭祀。申侯再横也不好说什么了。
说到这我们插个内容,前面我们排出的世系,还不知道中潏的父亲是谁,这下有了: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因此世系图加上戎胥轩,如下图:
黄帝→昌意→颛顼→(女修父)→女修→大业→伯益→大廉→
(历数世至)→中衍→(历数世至)→戎胥轩→中潏→蜚廉→恶来。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3 08:08:00 +0800 CST  
回到非子这里,前面说到周孝王封了非子秦这块地,并延续赢姓祭祀,号称秦赢。换句话说,从非子开始姓秦了,所以他的儿子叫秦侯,注意,这个秦侯不是侯国的侯的意思,只是个人名。那时秦国还不是侯国,只是周天子国的附庸国,充其量也只是个伯国或者更小级别的国。(西周分封诸侯,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为伯的诸侯国为伯国。),秦国加封为侯国是周平王时期的事了,史称“秦始封侯”。那非子是什么时候开始姓秦的呢?我们大概估计一下:非子是周孝王封的,百度一下,周孝王在位时间是公元前910—前896年。也就是说在公元前900年左右,开始有了秦姓。也从这时起,赢秦的记录也比较清楚了,不用“历数代”来表示了。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25:00 +0800 CST  
《史记.秦本纪》: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
这一段我没什么要讲的,就直接用世系图表达出来吧。
黄帝→昌意→颛顼→(女修父)→女修→大业→伯益→大廉→
(历数世至)→中衍→(历数世至)→戎胥轩→中潏→蜚廉→恶来→女防→旁皋→太几→大骆→非子→秦侯→公伯→秦仲。
到秦仲就有很多讲法了。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26:00 +0800 CST  
五:梁姓的起源
《史记.秦本纪》:秦仲立三年,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於戎。
“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周宣王即位,封秦仲为大夫。大夫是古代的一个官职,西周以后在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也就是说秦仲既是秦国这个小国的国君,也是天子之国周国的大夫。那秦仲是公元前哪一年当上大夫的呢?是周宣王即位那年。那是那一年即位的呢?百度上面查得:周宣王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前828年—前783年在位),
也就是说,秦仲在当上秦国君主三年后,因周厉王无道,诸侯反叛周王室。西戎也反王室,灭了犬丘大骆这一族,这大骆算起来应该是秦仲的高祖父,所以在公元前828年以周大夫的身份讨伐西戎,可谓是家仇国恨集一身啊。遗憾的是,秦仲在伐戎的战斗中光荣了,在位23年。这一年是公元前哪一年呢?史记没有记载,我想推算一下。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27:00 +0800 CST  
众所周知,孔子所作之《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由于春秋以鲁国国史为基础而编,很多历史都是以鲁国纪年来记录的。所以,公元前722年是一个节点,要理清很多的历史问题,就得从这个节点推算。
《史记.周本纪》:四十九年,鲁隐公即位。这个“四十九年”是指周平王四十九年,平王四十九年即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22年。
平王49年是公元前722年。
《史记.周本纪》:五十一年,平王崩,太子洩父蚤死,立其子林,是为桓王。
也就是说:平王在位五十一年崩,这一年应该是公元前720年。也就是说,周桓王元年应该是公元前721年。
《史记.周本纪》:桓王三年,郑庄公朝,桓王不礼。五年,郑怨,与鲁易许田。许田,天子之用事太山田也。八年,鲁杀隐公,立桓公。
我们注意一下后面这一句:“八年,鲁杀隐公,立桓公。”,这意思是说:周恒王八年,鲁国杀了鲁隐公,立了鲁恒公。(大家注意区别恒王、恒公,他们不是同一个人。一个是周恒王,一个是鲁恒公)。
好,前面我们知道周桓王元年是公元前721年。那么周桓王八年就应该是公元前712年。推算出这个有什么用呢?因为这一年正好是秦宁公四年。有了这个数据,秦纪年就能和公元纪年接是轨了。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28:00 +0800 CST  
《史记.秦本纪》:宁公二年,公徙居平阳。遣兵伐荡社。三年,与亳战,亳王奔戎,遂灭荡社。四年,鲁公子翚弑其君隐公。
注意这一句:四年,鲁公子翚弑其君隐公。意思是:秦宁公四年,鲁公子翚弑了鲁国的国君鲁隐公。这与“八年,鲁杀隐公,立桓公。”,即前面说的:周恒王八年,鲁国杀了鲁隐公。得!秦宁公四年正好是周恒王八年,前面我们推算过:周桓王八年是公元前712年。也就是说:秦宁公四年应该是公元前712年。从而轻意地推算出:秦宁公元年是公元前715年。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30:00 +0800 CST  
《史记.秦本纪》:文公元年......四十八年,文公太子卒,赐谥为竫公。竫公之长子为太子,是文公孙也。五十年,文公卒,葬西山。竫公子立,是为宁公。
这一段史记我只要两个数据,所以省落了一些内容。证明宁公的上一代君主是文公,在位50年,往上推50年,得出文公元年是公元前765年。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30:00 +0800 CST  
《史记.秦本纪》:襄公元年,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襄公二年,戎围犬丘,世父击之,为戎人所虏。......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生文公。
这一段史记我也只要两个数据,所以省落了一些内容。证明文公上一代君主是襄公,在位12年,往上推12年,得出襄公元年是公元前777年。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31:00 +0800 CST  
《史记.秦本纪》:庄公居其故西犬丘,生子三人,其长男世父。世父曰:“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遂将击戎,让其弟襄公。襄公为太子。庄公立四十四年,卒,太子襄公代立。
这一段史记证明了秦襄公上一代君主是秦庄公,秦庄公在位44年,往上推44年,得出秦庄公元年是公元前821年。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32:00 +0800 CST  
《史记.秦本纪》:秦仲立二十三年,死於戎。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
好,终于绕回来了,秦庄公元年是公元前821年,那么:
秦仲二十三年应该是公元前822年,
秦仲元年应该是公元前844年。
对不对呢?我们来认证一下: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33:00 +0800 CST  
1:《史记.秦本纪》:秦仲立三年,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就是说:秦仲三年(公元前842年),周厉王无道,西戎反王室,灭了犬丘秦仲高祖父大骆一族。我在百度查到:周厉王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78年—公元前842年:公元前842年正好是秦仲三年。(公元前842年周厉王逃到彘地,周定公与召穆公共同主持朝政,史称共和行政,十四年后,公元前828年,周厉王死。太子姬静继位,史称周宣王,)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26 09:34:00 +0800 CST  

楼主:恭城老马

字数:24569

发表时间:2020-07-05 05:2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12 12:04:38 +0800 CST

评论数:11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