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初稿 边写边发 只求指正

前言
神话和传说是一个民族的童年记忆,无不隐含着某种文化的秘密和梦想。姓氏文化的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古籍、碑文、文物的文字记载,而在文字出现之前以及没有文字记载能力与资格的历史只能口口相传,这就是传说,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就编个故事,这就是神话。但它们寄托的是一种最原始的情怀。中国人都自称为“炎黄子孙”,这就是一种精神寄托和典型的姓氏文化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的特点。
中国人很看重姓氏,很注重宗族血脉。中华民族也是从“母系氏族公社”进化来的,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男人狩猎,女人采摘果实。采摘农业比狩猎的收获相对来说要稳定一些,更重要的一点是女人能生育后代,这就确定了女人的社会地位,在那个“原始共产主义”时期,“共产共夫”,生养孩子是女人的“专利”,但是孩子的父亲是谁不知道;也不重要,孩子也是随母亲的姓,男人也不把孩子是谁的当回事(当然也不知道谁是自己的孩子)。传说黄帝的母亲名字叫附宝,有一天到郊外游玩,忽遇暴雨,闪电缠身,许久才离开绕北斗而去。结果,附宝感而受孕,怀胎二十五个月,生下黄帝,起名叫云。附宝住在阴水河边,因长得美丽动人,被人们呼为美姬。她常在阴水河边洗衣淘菜,后来人们就把这段河称为姬水,黄帝长大以后,便也以姬为姓,名叫姬云,这就是姬姓的来源。为什么特别提到姬姓的来源呢?因为姬姓与梁姓有很大的关系。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进入到了“种植农业”时期,身强力壮的男人成了主要的劳动力,也提高了男人的社会地位。生产力的发展使生活物资有了结余,也出现了私有财产。男人主导这个世界之后,女人也成了男人的“私有财产”,男人也就有了血统意义上的孩子,孩子是私有财产的继承人。也就是在黄帝这个时期,男人开始主持这个世界,子随父姓了。中国人都自称为“炎黄子孙”,可以想象一下,黄帝是部落首领,但部落的其他人不一定都是黄帝的长辈或者子孙,更何况黄帝部落是合并了很多其他部落形成的。但梁氏却有明确的传说与神话说明是黄帝的后裔。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7-04 21:23:00 +0800 CST  
发贴失败,说有广告内容,那就暂停吧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7-04 21:31:00 +0800 CST  
嫘祖(昌意的母亲)
西陵氏之女,黄帝正妃,生二子:长子玄嚣,次子昌意。
《史记.封禅书》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
传说嫘祖,西陵氏之女,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7-04 21:32:00 +0800 CST  
昌意(黄帝次子)
黄帝与嫘祖之次子,姬姓。娶妻蜀山氏女昌仆,生有一子颛顼。
《史记.五帝本纪》曰: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传说: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长子少昊,又名玄嚣,号青阳。次子昌意。
昌意是黄帝和嫘祖的儿子,据载黄帝二十九年,嫘祖于若水(雅安荥经)生昌意。 黄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于四川若水。其后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有一子颛顼。后来昌意北迁至中原,建昌意城(今河南南乐西北),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7-04 21:33:00 +0800 CST  
颛顼(黄帝之孙,梁氏先祖)
黄帝之孙,昌意与蜀山氏女昌仆之子,又名乾荒,号高阳。
《史记.五帝本纪》曰: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
《史记.五帝本纪》曰: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嬴秦梁史並序》曰: 梁之先,乃顓帝之後。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意思是:“梁氏的祖先,是顓帝的后裔。顓帝又名高阳,是昌意的儿子,黄帝的孙子。”。说到这,大家都明白为什么说“梁氏是黄帝的后裔”了,那为什么姓“梁”不姓“姬”呢?这事还有得扯。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7-04 21:34:00 +0800 CST  
女修(秦姓的先祖母)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日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不是在说梁氏的先祖吗?怎么扯到秦姓来了呢?因为梁氏是从秦姓中分离出来的,不得不扯。
秦姓的祖先,是颛顼的血统,这个是肯定的,但“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日女修。” 这话有两种解释,因古文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可以读作:
1:“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日女修。”意思是:秦姓的祖先,是颛顼的苗裔,孙女叫女修。
2:“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日女修。”意思是:秦姓的祖先,是颛顼的子孙后代,叫女修。
第一种解释,女修是颛顼的孙女。第二种解释,女修是 颛顼的“子孙后代”,那是第几代呢?还真说不清楚。
但从“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中可以知道,女修是个女子,吞鸟蛋后生了儿子大业,那大业的父亲是谁呢?不知道,只能以“鸟蛋”神话之。这事扯得有点含糊是吧,要知道,秦姓在中国历史是那是大大的有名,出了个千古一帝“秦始皇”。如此名人不可能不搞清楚祖先是谁是吧?不可能不扯到炎黄帝那是吧?但怎么扯也得有点说法是吧?正好出了个历史上有名的大人物“伯益”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7-04 21:34:00 +0800 CST  
伯益(赢姓得姓始祖)
不是在说秦姓吗?怎么又扯到赢姓来了呢?因为秦姓源于赢姓。
伯益也称伯翳、柏益,又称大费,他是梁氏、徐氏、黄氏、江氏、赵氏、马氏、葛氏、裴氏与秦朝王室之共祖。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日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阜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赢氏。
史记中记述的这个故事大概意思是:女修在织布的时候,上面落下一个鸟蛋,女修呑下后生了儿子大业。大业娶少典的女华,女华生了个儿子叫大费。大费协助大禹治水,完成任务后,舜帝奖赏大禹。大禹说“这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全靠大费的大力协助啊”。于是舜帝将姚姓的玉女赐给大费为妻。大费随后负责帮舜帝训养鸟兽,也很有成就,舜帝就赐大费姓赢,这个大费就是柏翳。
说到这我们来整理一下思路:
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姓姬。
昌意(黄帝次子),姓姬。
颛顼(黄帝之孙),姓姬。
女修(颛顼之苗裔孙),应该也是姓姬。
大业(女修的儿子,颛顼帝的外甥或者是颛顼帝子孙的外甥)不知道父亲是谁,随母姓姬。
大费(女修的孙子,大业的儿子)也称伯益,姓姬。是梁氏、徐氏、黄氏、江氏、赵氏、马氏、葛氏、裴氏与秦朝王室之共祖。助大禹治水有功,为舜帝训养鸟兽很好,舜帝赐姓“赢”。也就是说:梁氏的先祖在伯益这里就从姬姓分支出来姓赢了。
大禹治水大约是公元前2100年,也就是说四千多年前咱先祖姓姬,大约是公元前2100年以后姓赢了。
那姓赢以后怎么样了呢?我们还是依着史记这条线索探下去
《史记.秦本纪》: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於鸣条。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後,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赢姓多显,遂为诸侯。其玄孙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於霍太山。(此处还记录了蜚廉的另一个儿子季胜,我们在这就省落不述了)。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7-04 21:35:00 +0800 CST  
大廉(伯益的儿子)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於鸣条。
大意是:大费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大廉,一个叫若木。
若木是费氏的先祖,玄孙叫费昌,子孙有的在中国(不是指现在说的中国),有的在夷狄。费昌在夏桀之时(夏桀是夏朝的未代君主),费昌在夏桀当政的时期,离开夏桀投奔了商汤,并成为商汤的御手(战车驾驶员,在当时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在夏朝重镇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一说山西运城西)战役中俘获了夏桀,夏朝覆亡。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7-04 21:36:00 +0800 CST  
中衍
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後,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赢姓多显,遂为诸侯。
为什么说大廉“实鸟俗氏”呢?是因为的大廉玄孙孟戏、中衍,长得:“鸟身人言。”,长得象鸟一样,但讲的是人话。太戊是商朝的国君,他听说后就想用他们为自己驾车,于是就占卜这个事,结果是“吉”,就用了他们。但“而妻之”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而且还帮他们娶了妻子呢”?,我现在还没搞清楚。
自太戊帝以后,中衍的后人都在“殷国”效劳,(商朝建立之后,在殷(今安阳市区小屯村)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国”或“殷商”)。所以赢姓家族势力发展很快,最后成了诸侯。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7-04 21:38:00 +0800 CST  
中潏(中衍玄孙)
其玄孙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
中衍的玄孙叫中潏,驻扎在西戎,保卫西部边境。西戎,又称犬戎。在今陕西 甘肃 宁夏等西北地区。古代中原地区的人称自己为华夏,把四方的各部落,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西戎的称呼最早来自周朝。生了个儿子叫蜚廉。
蜚廉
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於霍太山。
蜚廉的儿子叫恶来,恶来是个大力士,蜚廉是个“日行千里”的飞人。父子俱以自己的才能效力于殷纣王,殷纣王是商朝未代大大的暴君,看过封神演义的人都知道。周武王伐纣时,一并杀了恶来。当时蜚廉在北方公干,回来时已国破君亡,就在霍太山设坛祭祀国君纣王,得一石棺,石棺上铭刻:“你不参与纣王的恶行,赐你石棺保佑你的后人”。蜚廉死后就葬在霍太山。蜚廉还有个儿子叫季胜,是赵氏的先祖,在这我们就省落不述了。我们要关注的是恶来的后代。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7-04 21:39:00 +0800 CST  
周孝王公元前910-596年在位,封非子秦地,号秦赢。
周宣王公元前828-783年在位,封秦仲为大夫。秦仲立三年,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秦仲是在当了三年秦国君主后,周宣王才即位的,也就是说秦仲是公元前825年被封的大夫,秦仲立二十三年,死于戎。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
秦仲立二十三年,战死于西戎,即公元前822年。周宣王召庄公兄弟五人并与兵七千破西戎,也就是说秦庄公是公元前823年被周宣王封为大夫。这个时候是不是同时也封了少子康呢?不得而知。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7-07 07:20:00 +0800 CST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死后周幽王继位,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诸侯共同拥立其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周平王为避犬戎之难,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这就是“平王东迁”。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7-07 07:21:00 +0800 CST  
平王东迁是在公元前770年,这时秦庄公已在8年前被犬戎所杀,他的长子世父率军与犬戎作战,而把国君位置让给弟弟秦襄公,所以护送平王东迁的是秦襄公。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秦襄公在西戎、犬戎、申侯联合伐周的时候,出兵救周有功,后又出兵护送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我们知道:秦襄公的父亲秦庄公因破西戎被周宣王封为大夫,这大夫和诸侯是有等级区别的,那时是“诸侯建国,大夫立家”制。周武王打败殷纣王成为天下共主,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周孝王封非子秦地时,虽然也称国,但那是附庸国,现在是诸侯国了,上了一个档次。我们要说的是:秦襄公与少子康是什么关系呢?秦襄公是秦庄公儿子,少子康是秦庄公的弟弟,那少子康就是秦庄公叔父。前面我们说了,秦庄公带领四个弟弟击破西戎,收回周王朝失地。周宣王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其他四个儿子好象什么都没封,估计庄公的四个弟弟一直跟着大哥混。现在是侄儿秦襄公当家,在出兵救周、护送平王东迁中,当叔叔的少子康也应该出了不少力。所以周平王在封秦襄公为诸侯时,同时也封了少子康,这种可能是完全有的。所以《元和姓纂.卷五.十阳.梁》: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是为梁伯。《沈隐侯集.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平王东迁,封秦仲少子于梁,是为梁伯。是有根据的、可信的。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7-07 07:22:00 +0800 CST  
平王东迁,封秦仲少子于梁,是为梁伯。梁就地名,那梁伯是什么意思呢?西周时期自周天子以下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级别,封地均称国,因此,伯是爵位名,梁伯就是梁地(或者说是梁国)的伯爵,虽然同样是国,但秦襄公诸侯国,比梁伯大一个等级,因此:德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成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就很容易理解了。但来朝的国君“梁伯”是不是少子康呢?
我们来粗略计算一下:
秦仲战死于公元前822年,周宣王召庄公兄弟五人并与兵七千破西戎,这时少子康约二十岁(能打仗了嘛)。也就是说少子康约生于公元前842年。而秦德公元年是公元前677年,相距65年。那秦成公元年是公元前663年,相距79年。因此,我们只能说有可能是少子康,也可能是其儿子或者孙子去“朝见秦国国君”。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前面我们一直称呼“少子康”而不象其它资料上那样称“梁康伯”呢?我个人认为:虽然周平王封了梁地给他建国,但并没有赐姓,因此少子康应该依然姓赢秦,或者叫秦康、赢康,史记中称的梁伯,应该是“梁国的伯爵”之意,而不指“姓梁的伯爵”。另一个原因是,相关史料记载:“梁国被灭之后,子孙以国为姓”,所以我认为称为“梁康伯”不符合历史事实。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7-07 07:23:00 +0800 CST  
最近脑子有点乱,写不下去了,只写了下关于玄孙几个问题,希望大家继续指教!
关于“玄孙”
说到这,我觉得有必讲一讲前面反复出现的“玄孙”两字,当然,现在说的玄孙,就是曾孙的儿子。那大廉“其玄孙曰费昌”。“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中衍“其玄孙曰中潏,”。是不是指“曾孙的儿子”的儿子呢?
1:中衍玄孙中潏
这个事得倒过来推,
《史记.秦本纪》:周武王伐纣,并杀恶来。是公元前1046年,也就是说恶来死于公元前1046年,假设这时恶来40岁,那他约生于公元前1086年,其父蜚廉约生于公元前1100年(我们用20年一代来估算),蜚廉的父亲中潏约生于公元前1120年,中潏是中衍的玄孙:
因为:
中衍玄孙约生于公元前1120年,
所以:
中衍曾孙应该约生于公元前1140年,
中衍孙应该约生于公元前1160年,
中衍子应该约生于公元前1180年,
那么:
中衍应该约生于公元前1200年。
前面我们说过:中衍是太戊的驾驶员,太戊是商朝的国君。太戊大约生于哪一年,我没找到资料,不仿也推算一下:
有资料显示:商汤约生于公元前1670年
太丁(商汤的儿子),推算约生于公元前1650年。
太甲(太丁的儿子),推算约生于公元前1630年。
太庚(太甲的之子),推算约生于公元前1610年。
雍己(是太庚之子),推算约生于公元前1590年。
而雍己呢是太戊之兄,
所以:
太戊推算约生于公元前1580年。
那问题就来了,中衍是太戊的驾驶员,前面我们推算“中衍应该约生于公元前1200年”,是用“玄孙是曾孙的儿子”来推算的。而太戊是根据有历史记载的“商汤约生于公元前1670年” 来推算的,可想而知,太戊的出生年要准确得多。但是两个推算的结果是司机和车主相去了近300年,怎么驾车呢?显然中衍的玄孙中潏不是指曾孙的儿子。
2:伯益的儿子叫大廉,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那这里的玄孙是不是指曾孙的儿子呢?
伯益也称大费,《史记.秦本纪》: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阜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赢氏。这说明伯益是帝舜时期的人,帝舜是约公元前2187-约公元前2067年的人,也就是说伯益约生于公元前2180年,
那么大廉约生于公元前2160年
以此推算:

《史记.秦本纪》: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於鸣条。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7-28 22:43:00 +0800 CST  
本帖一直没有更新,是因为我发现我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我的错不是想写《长河》之错,是知识欠缺之错。以为自己在百度上搜了一点关于梁氏的知识,就能谈梁氏起源了。错,大错特错!好在在宗长们的关注下,特别是在“水流而长”宗亲关于“玄孙问题”的指教下,突然发现学无捷径。于是近月来苦读《史记》,决心推倒原文,重写《长河》。以下是重写的《长河》,希望大家继续批评指教!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12 20:07:00 +0800 CST  
长河
一:梁氏是黄帝的后裔 源于姬姓
神话和传说是一个民族的童年记忆,无不隐含着某种文化的秘密和梦想。姓氏文化的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古籍、碑文、文物的文字记载,今天我们研究梁氏起源,第一份参考资料就是司马迁的《史记》
而在文字出现之前以及没有文字记载能力与资格的历史,只能口口相传,这就是传说。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就编个故事,这就是神话。但它们寄托的是一种最原始的情怀。所以我不排斥那些不符合现代知识的东西,比如说:中国人都自称为“炎黄子孙”,黄帝是人不是神,他有儿女子孙,但他又是一个部落首领,既然是部落首领,他挥下的人何止千千万万?这千千万万部族不可能都是黄帝的子孙,这千千万万部族不可能没有后代。所以自称为“炎黄子孙”就是一种精神寄托和典型的姓氏文化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的特点。再比如说:女修,她是从黄帝直系中分离出来的支系,她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之苗裔孙之女,她的儿子叫大业,孙子叫大费(是为柏翳)。柏翳也就是伯益,众所周知伯益是秦氏先祖亦是梁氏先祖。但女修是女人,不管她是黄帝或者颛顼的第几代孙,按现在的宗族观念来讲,黄帝也只是娘家祖先了,而梁氏也称“炎黄子孙”的话,你讲得通吗?充其量也就是“梁氏的外家人是炎黄子孙的后代”。所以说自称为“炎黄子孙”只是一种概念,一种为了近代抵抗侵略而提出的一种概念,一种为了民族生存共同抗敌的口号。
但话又说回来,中国人很看重姓氏,也很注重宗族血脉。中华民族也是从“母系氏族公社”进化来的,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男人狩猎,女人采摘果实。采摘农业比狩猎的收获相对来说要稳定一些,更重要的一点是女人能生育后代,这就确定了女人的社会地位,女修是承载黄帝血统的人也不能例外。黄帝时代正是“母系”向“父系”过度时期,在那个“原始共产主义”时期,“共产共夫”,生养孩子是女人的“专利”,但是孩子的父亲是谁不知道;也不重要,孩子也是随母亲的姓,男人也不把孩子是谁的当回事(当然也不知道谁是自己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梁氏是黄帝子孙也不为过。这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史记.五帝本纪》曰:黄帝者,少典之子。不要认为黄帝的父亲叫少典,少典不是人名,它是一个官名或者职称。不信你看《史记.秦本纪本纪》 :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如果少典是人名的话,黄帝远孙之女女脩的儿子娶黄帝的妹妹女华为妻?讲不过去吧!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12 20:09:00 +0800 CST  
二:五帝时期,赢姓的起源
《史记.五帝本纪》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意思是说: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姓公孙,名叫轩辕
传说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居轩辕之丘,故称姬轩辕,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传说黄帝生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国语.晋语》记载:十四人得姓,实有十二姓,即: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其中青阳与夷古同为己姓,玄嚣和苍林同为姬姓。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18 17:30:00 +0800 CST  
嫘祖(昌意的母亲)
西陵氏之女,黄帝正妃,生二子:长子玄嚣,次子昌意。
《史记.封禅书》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
传说嫘祖,西陵氏之女,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昌意(黄帝次子)
黄帝与嫘祖之次子,姬姓。娶妻蜀山氏女昌仆,生有一子颛顼。
《史记.五帝本纪》曰: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传说: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长子少昊,又名玄嚣,号青阳。次子昌意。
昌意是黄帝和嫘祖的儿子,据载黄帝二十九年,嫘祖于若水(雅安荥经)生昌意。 黄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于四川若水。其后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有一子颛顼。后来昌意北迁至中原,建昌意城(今河南南乐西北),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18 17:31:00 +0800 CST  
颛顼(黄帝之孙,五帝之二帝,梁氏先祖)
黄帝之孙,昌意与蜀山氏女昌仆之子,又名乾荒,号高阳。为什么特别说明颛顼是梁氏先祖呢?因为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哥哥叫玄嚣。昌意和玄嚣是黄帝正妃嫘祖所生,这两个儿子的后代以后分别是五帝之一,而梁氏这支是昌意之子颛顼(五帝之二帝)的后裔,而不是玄嚣之孙帝喾(五帝之三帝)的后裔。换句话说,五帝之首黄帝的两个儿子,其后代分占两帝:
长子玄嚣的孙子帝喾排行是3帝,曾孙帝尧排行是4帝。
次子昌意的儿子颛顼排行是2帝,七世孙帝舜排行是5帝。
所以必须强调一下:颛顼是梁氏先祖
《史记.五帝本纪》曰: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
《史记.五帝本纪》曰: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颛顼有很多个儿子,《史记》中提到的其中三个别是:
1:穷蝉,穷蝉的来孙(五世孙)是五帝排行第5的帝舜。
2:鲧,鲧是禹的父亲,禹就是治水有名的大禹,大禹是继五帝之后的天子,《史记.夏本纪》夏后帝启,禹之子,大禹是中国夏朝的开国天子。
3:颛顼的这个儿子叫什么名字,我们不知道,史记上也找不出。
但我们很想知道他的名字,因为他是梁氏先祖(或者说秦氏先祖)伯益的父亲之母女脩的父亲或者祖父或者曾祖父或者远祖。希望这句话没把你绕晕!那我们就从女脩说起。

楼主 恭城老马  发布于 2020-09-18 17:32:00 +0800 CST  

楼主:恭城老马

字数:24569

发表时间:2020-07-05 05:2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12 12:04:38 +0800 CST

评论数:11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