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搞封建英雄主义了,好好学点知识自己分析明亡的原因

题外话三:明末萨尔浒之战


发生在万历四十七年的萨尔浒之战,是一个无论如何无法略去的战役,可以说,这场战役基本决定了女真一族的命运是崛起还是灭亡。上天毫不犹豫的把幸运的旗帜交给了努尔哈赤,而努尔哈赤也不负上天所望,在与大明精锐的拼死搏杀中,不仅完成了生存与死亡的逆转,而且打造了一支极其骁勇善战的军事力量。

大片上映前,让我们先来看看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吧,完全就是一场现代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对峙。强大的明朝军队一方:战斗军力10万人,各类火枪手炮手3万人。此时的明朝军队可是刚刚经历了万历三大征的军队——西北进宁夏平定蒙古叛乱、东北进朝鲜阻击日本进攻、西南进苗疆除灭土司作乱!此时的明朝军队,已经开始走在了军队现代化的大路上,明朝不仅敞开胸怀在接纳西方的先进武器,而且自己也没放弃对火枪鸟炮的科学研究,这是一支经验丰富历史光荣大踏步走向现代化的先进而且卓越的军事力量!而相对弱小的女真部落一方:战斗军力6万人,配备武器是大刀弓箭和重甲骑兵,不要说炮,连一支枪都没有,土得掉渣,完全还生活在古代。可就是这样一场现代人对古代人的战争,古代的努尔哈赤不仅赢了,而且赢得极其完美,现代的明军不仅输了,而且输得极其惨烈!萨尔浒之战结束,史书的记载是明军10万精锐损失超过5万,而努尔哈赤带领的女真各部只有五千伤亡,战争结局如此一边倒,在整个战争史上也不多见,什么是神迹?这就是神迹!几个世纪后,一个伟人说了一句话:“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不是武器!”,是否可以解释这种偶然之中的必然?大明最先进的火器完败给大刀弓箭,红军的小米加步枪打败党国的飞机大炮,这中间的逻辑不是简单地战例分析和军事推演能说明的。

战役的过程不细说了。战争的胜利都是相似的,但战争的惨烈和悲剧却各不相同。虽说名将死沙场,但那些历经三大征勇武一世的名将们,却在阴沟里翻了船,还是让人不胜唏嘘:西路主攻杜松率部力战而死、东路大刀王刘綎遇袭身死、北路马林溃败仅以身逃三个月后战死,李如柏一年后因各方压力而自杀。如果从军事角度分析这场战役,确实存在诡异之处。但不能否认明军统帅在战略上的失误直接导致了战术上的失败,无数军人的亡魂为大明的落幕唱响了挽歌。

萨尔浒之战留给明朝的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精神上的巨大羞辱和打击,从此以后,那群笑傲天下的明朝军人再也笑不出来了。天亡大明,始出萨尔浒。而萨尔浒之败,亡于李如松。李如松,这个明末最具军事才能的传奇名将,如若不是恰巧在蒙古遇袭战死,大明岂可无人可用?岂能轮到杨镐这个军事庸才做统帅?可叹名将未能生逢盛世,衰落的王朝最后一个不世出的名将也带走了帝国的国运。萨尔浒战役,我认为是影响中国整个一个时代的战役,不在于它的结果,而在于它造成的后果。满清的八旗铁骑用古代的战争打败了现代战争,从此执着的认为枪炮无用,而大明也再无时间和运气去消化和吸收世界已然出现的现代文明和先进武器,随着大明王朝的土崩瓦解,满清一统中国,从此中国的军事装备一百年不变,彻底实现了稳定的倒退。如果说清王朝对中国疆土的贡献可以打出90分,那么这个王朝对中国迈向全面科技进步的贡献,可以打出负的90分!

很多史家惋惜明的灭亡痛恨清朝入关,如果不是站在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我认为也是相当有道理有缘由的。明末已经有相当一批有见识有眼光的大学者们,如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以及他们身边的弟子、家人、朋友,这些人在知道了中国之外的世界后,如饥似渴的努力学习欧洲的数学物理天文知识,那时只是1610年左右啊,当时法国传教士金尼格为帮助中国,从欧洲搜罗了7000多本科技书籍,几乎囊括了欧洲当时所有学科的成就,并历经磨难把它们带入中国,当时的大儒杨廷筠一边翻译一边感叹:再给我点时间吧,再多给我点时间吧。可惜已经没有时间了,最后随着满清的入主华夏而一切成灰。明朝统治内部虽腐朽不堪已摇摇欲坠,但当时中国社会却在科学和技术上迎来了勃勃生机的春天。。。只可惜这是一场春梦,大梦醒来,已是百年之身矣。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5-02-22 13:39:00 +0800 CST  
在明朝的最后几年,关内的百姓开始悄悄遛往关外去投奔满清,其实也不是为了别的什么,就为了混口饭吃。随着农民军日益逼近,往关外逃的人越来越多了,而这种外逃正好解决了温饱刚足而正缺奴隶的满清,、。这一时期的满清得到了他一切想要的东西,放缓了南侵的步伐。拜这些外逃汉人所赐,满清开始了所谓的封建化——奴隶制开始瓦解,满洲贵族开始形成,满族人也很快接受了耕、樵、渔、读式的汉式经济生活、过去狩猎和采摘的生活方式基本消失了。
也许是汉化速度过快了,引起了一些老建州人的不快,剃发易服作为他们权力的一种宣誓手段,强加到这些新来的汉人奴隶身上,因为是奴隶,没有任何反抗。好,甚好,这下他们就放心了。在温饱问题面前,灿烂的文化、璀璨的文明、华美的章服、优雅的礼仪什么都不是。
汉人奴隶比任何奴隶都要好、都要乖、都要聪明、都要听话,甚至都要勇敢。
因为接下来的三十年,满清征服中国就全靠他们了!
清军帐下的汉军走狗,骁勇、残暴更胜清军,他们在劫掠中华大地时的优异表现,让清军都不得不忌惮三分。军帐内,清军统治者一致同意收缴汉军的火器、战马,即便如此,汉人军的进展仍然出乎大家意料。


——人心可用啊!






人心和人性,两种既相互包含之又极端对立的东西。
反映在人身上,是不是指理智与兽性呢?好像也不全是。
很难以想象,为什么这些逃难的汉人在关外做了几年奴隶,享受了非人待遇之后,还甘愿为满清鞑子卖命?
很难想象,这些汉人在爆发出超高水准的军事实力时,为何不反戈一击,找那些欺压他们的满鞑子豺狼算账、报仇?
无法想象,他们为何对和自己同宗同源且无冤无仇的汉人兄弟要刀枪相逼?




最后,为什么投降满清的汉人会越来越多?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5-02-22 19:04:00 +0800 CST  
因为,满清太懂人性了!




人性是什么?
那首先人是什么?
人,说穿了也不过是动物的一种嘛,灵长类、无尾、直立、群居属,这些是人作为动物时的标签。人的身体构造和其他猿类并没有多大不同,其中黑猩猩是跟人类最接近的猿类,并且黑猩猩也是群居动物。其他如金刚、红毛猩猩等类人猿,虽然也群居,但多为单雄性与多雌性间以繁衍生息为目的的群居,而黑猩猩则是个例外,黑猩猩无论男女老幼长少都生活在一起。
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在研究黑猩猩的人群里会有相当数量的社会学家,直到后来我才明白了,他们不是在研究黑猩猩,他们是在研究人性——黑猩猩具备了最基本的人性。在黑猩猩的族群中,弱小者通常会受到所有其他猩猩的欺凌和殴打,在分享肉食(黑猩猩也会捕猎的哦)的时候一般都被排在最后,有时甚至不得不吃其他猩猩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来填饱肚子。但是,在捕猎时他们往往主动冲在最前面,尽可能以最快速度抓获猎物送到大家面前,就好像慢一步的话,它就是食物似的。


结论:最优秀的猎手,负责养活大家,却是最没尊严老被欺负的那个。


以上这一场景熟悉吗?生活中有没有听过这样的故事:一个艰难的家庭中,所有赚钱养家的活都由一个女人来完成,丈夫整天在外吃喝嫖赌,回家就跟妻子伸手要钱,给慢了就是一顿暴揍;儿子同样不学好,酗酒吸毒无恶不作,一回家就翻箱倒柜偷东西,找不到钱可以拿刀逼母亲给的。这场景是我虚构的,但并不虚假。大家都会问,为什么他们都这样了还不分开?


——我不知道为什么,但这就是人性。


而满族的先人就是这样一个类似黑猩猩族群般的,从原始社会中刚走出深山的原始部落,到明亡那会儿估计还没几年呢,他们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像样的语言,见到好多汉人的东西都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但是他们都深刻的认识什么是人性。
他们并不需要了解人性是什么,但是他们都会用。接下来的267年,无论满清汉化得有多深,都严守着祖先的规矩,靠着”人性“去管理着这比祖先的猎场大一万倍的疆土。不得不说,满清真赌对了,政治斗争就是人性间的斗争,上文说的曾国藩、李鸿章挟天下之兵仍不敢反清,同样是着了”人性“的道。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5-02-22 20:06:00 +0800 CST  
码字辛苦,大家帮顶下吧~~~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5-02-22 20:14:00 +0800 CST  
假如你的老板半年没发工资给你了,并且接下来的三年都不准备发工资给你,这时候你会不会选择离开公司?


这个问题我替你们回答,我相信只要智商正常,需要养家糊口的有位亲年都会选择离开,这跟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是一样的道理。人是铁,饭是钢,三顿不吃饿得慌!所以请你们不要整天埋怨李自成作为大明臣子为何要背叛大明,害得我中华沦丧,这事儿确实是他干的,但还真不赖他。试想,你老板跟你谈理想,和你交心表示器重你,准备提拔你,但就是一毛钱工资都不发给你,你会怎么样?是我的话,我会一个烟灰缸飞他鼻梁上,骂一句:“草泥马,耍猴还给仨枣呢!”
——要马跑,就要给马儿吃饱草。
要想老百姓支持你大明朝,就要先让老百姓吃饱饭,其次才轮到你皇帝老儿。这么说好像还太客气了,应该是,大明朝想不灭亡,就得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别的暂时不说,先给整天哭大明的同学泼一盆凉水,大明朝是被老百姓给推翻的,别老把账算在满清头上,满鞑子最多算个窃国者,灭大明它可没这样的实力,更没这样的能耐!


老百姓为什么要把大明推翻?因为大明朝总是:“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现实没那么抽象,反映出来就是要逼着你交组,又不让你种田,结果就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再后来就成了:“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徭役和人头税,害死大明的鸦片。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5-02-23 23:18:00 +0800 CST  
@最爱微软360
这位童鞋,来我这儿学点知识吧,不至于满口荒腔。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5-02-23 23:21:00 +0800 CST  
政治篇·牌局


本贴极少出现人名,因为加入任何个人单独人物的描写,都会影响大家公正客观的判断、分析这段历史。但到目前为止,本文分别出现了崇祯、努尔哈赤和李自成三个我避不开的人物,他们是明亡前中国三股最强势力的代表,而恰巧这三人相互间还是敌对关系。
对于清、明、顺三个相互极端敌视的王朝为何最终没能成为新的三国演义,正好就跟这三人的不懂政治有关,一系列低级别误判表明了他们都不是那个时代最合格的领导者,可以说他们三个人完全不懂政治。


换句话说,把中国交由其中任何一人手中,留下的都必然是一个四分五裂的烂摊子。


崇祯,一个善于被激怒的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愤青,像这样的人其实很普遍,明吧中就有很多。
李自成,一间公司最大的敌人就是它的前员工,他了解公司的一切,却因为某种原因脱离了公司,现在正在借助以前在公司学到的工作经验进行艰苦创业。李自成就是另一个翻版陈友谅,从来不会说真话,这点我推测可能是在大明的官场上锻炼出来的,即便他只是个衙役。
努尔哈赤,李成梁一手调教出来的“反恐精英”,没想到摇身一变成为了“本·拉登”。不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属于那种死得不明不白的人,我只能说这人军事90分,政治59分。
这三人,努尔哈赤和李自成手下都有百八十万弟兄,崇祯手下更多,起码五千万,五千万是多少?接近一个亿啊。但就这三人表现出来的领导水平或战略眼光真不怎样,尤其是崇祯,底牌最多确实最先扔牌的那个人(PS备注下:实际上最先挂的应该是努尔哈赤,但我这里主要要表达的是其背后代表的那派势力,努尔哈赤挂了,但是他的牌交由后人替他打。)。


大明倒得太快了,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此时无论是努尔哈赤(虽然他已经挂了,但这里还是使用他的名字来代表他身后那一股势力,当时皇太极也挂了,皇帝是顺治,摄政王多尔衮和孝庄及若干铁帽子王主政)还是李自成都吞不下这巨大的战争红利。我喜欢举栗子:这就好比苹果公司就算倒闭了,你小米也占领不了苹果留下的高端手机市场,使用苹果手机的人会去寻找其他品牌作为替代品,但绝不是小米。
但是,政治上的竞争既是残酷也是高效的,政治的顶端不会容许当权者继续搞笑下去,老是带着大家走弯路的人一定会被跟随者重重摔下山崖。努尔哈赤集团成功根除了无用的爱新觉罗福临——崇祯的翻版,第一个进入了摸牌阶段,而现在作为它唯一的对手李自成,显然还不在状态。
毛主席说过:“要团结不要分裂。”,毛主席还说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此时的李自成,正忙着查抄大臣们的家产,这种傻逼做法证明了接下来他会死的比狗还难看。我前面说过了,大明朝不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所以他被推翻了;现在李自成一进北京就搞得鸡飞狗跳,这在政治上属于直接弃牌。


玩蛋儿去吧,李自成(势力)!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5-02-24 23:59:00 +0800 CST  
政治篇,第二牌局


本朝开国之初,树的第一个反面典型就是李闯王,太祖把解放军入京称之为“进京赶考”,特别强调千万别学李自成。别学李自成什么?
李自成进京前向部下许以重诺,打下北京城,人人赏白银1000两,黄金100两(话是刘宗敏说的,此人官不大但在军中与李闯王平起平坐,不仅敢当面骂李自成,还敢和他打架。),关于封赏数字有众多版本,有的版本说的是封赏土地150亩,女人5个,但大体差不多,许诺肯定是是许诺过的。当然,傻子都看得出来这些数字是有问题的,难道起义军全连傻子都不如?当然不是,因为大家都相信这个数字绝对真,不仅真实还可能更多。其实按照李自成之前的想象认为,前几仗打得那叫一个惊心动魄,回回都是生死劫,差那么一点点就完蛋了,总算是熬到最后一关见BOSS了,能不能打下北京城心里头真没底,就算打下来了吧,起码也得损失大半人,那剩下的人分大明朝最后那点钱肯定是够的,有可能还是绰绰有余,想想就有点小激动。


可没想到这大明国都北京,极像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与其说是战争倒不如说是一场北京二环边上的一场斗殴。当李自成打开明朝国库时,里面的景象让他虎躯一震,菊花一紧——金17万两,银13万两,骇异至极、失望至极。这个数字分摊到几乎零伤亡的农民军头上,差不多是金银加起来一人一两。


——“大明朝的天塌了下来,顺带压死了李自成”。


史载汉刘邦军攻入咸阳时,樊哙叫住了被秦宫奇珍异宝、美酒佳肴、歌伎粉黛迷得神魂颠倒正准备进入秦宫享受的刘邦,劝说他退兵灞上,并与咸阳城百姓《约法三章》,传为美谈。试问各位,秦立国十五年间北筑长城,南征百越,修驰道、大渠若干,建宫室无数,每年的开销花费都在上亿金,又怎会有一座“府库充盈、粮仓溢满、美酒沉潭”的咸阳城?
可以肯定的是,刘邦遇到的情况和李自成是一样的,秦都咸阳是一座空城。而从史书记载刘邦星夜兼程抢在项羽之前攻入咸阳这点来看,刘邦必然也对军队许以重诺。不过,刘邦军中有高人,绝对的高人,在他们的建议下刘邦迅速撤出军队退回灞上,留下一颗定时炸弹送给项羽。刘邦撤军的调令很简单,急什么?天下早晚是我的,晚几天享受有什么不可以?而从项羽火烧咸阳来看,这颗炸弹果然爆炸了。


——炸弹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5-02-25 17:48:00 +0800 CST  
史载项羽入咸阳,第一件事和刘邦一样,也是入秦宫享乐,但接下来几天咸阳城的形势开始恶化,以至于10天后项羽“火烧阿房宫”。
问题一:项羽自个儿就住在阿房宫里吃喝玩乐,为什么还要火烧自己的寝宫?
问题二:阿房宫真是项羽一个人烧掉的?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倒霉的李自成是怎样处理问题的。
“在刘宗敏等人撺掇下,李自成下令“追赃”。最早向大顺军“献财”的,乃大太监曹化淳,他一出手就是5万两白银,让李自成高兴了一把。三月二十日,新朝“宰相”牛金星发布文告:“各官俱有次日朝见。朝见后,愿去者,听之。敢有抗违逆令者,斩!”



转天,李自成等人坐于朝堂,牛金星手执花名册,一一点名。李自成坐一会儿就不耐烦,与刘宗敏起身离去。忽然间,农民军中有传令:“前朝犯官俱送刘宗敏将军处听候发落。”于是,这大批人被驱赶至刘宗敏处。


结果,刘宗敏根本不审,也不问,只让人传令:“以官第献银,一品必须献银累万,以下必须累千。痛快献银者,立刻放人;匿银不献者,大刑伺候。”


一时之间,棍杖狂飞,炮烙挑筋,挖眼割肠,北京城内四处响起明朝官员的惨嚎之声。同时,城中富民不少人也被加以拷掠,平民的薪米尽被农民军抢掠以供军用。城内饿尸遍地。李自成也觉有些过分,对刘宗敏等人讲:“你们为何不帮助孤王做个好皇帝?”刘宗敏马上顶他一句:“皇帝之权归你,拷掠之威归我,你别废话!”


李自成默然。甭看刘宗敏的官衔只是“制将军”,不是“太尉”、“大司马”什么的,其实他几乎与李自成平起平坐,根本不买这位哥们“皇帝”的账。”


楚霸王一个人没能力烧掉秦宫,并且也没能力阻止愤怒的士卒烧掉秦宫乃至秦都。
普通士兵就是俗人,他们并没有欣赏这一座座精美秦宫的兴趣,也没有鉴赏这一件件奇珍古玩的能力,在他们眼中金银财宝、布帛钱粮才是王道,吃饱穿暖才是真理。而偌大的秦宫,布帛钱粮没多少,却尽是这些耗尽天下金银弄出来的铜疙瘩、木疙瘩,想想就令人生气。打、打、打,打个稀巴烂,烧、烧、烧,把它烧成灰!


秦宫被摧毁了,楚军也被摧毁了,现在他们的身份不是军人,而是一群暴徒;现在的他们不是项羽的手下,而是项羽身上的一颗毒瘤,有他们在,项羽人人得而诛之。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5-02-25 18:30:00 +0800 CST  
政治篇·牌局-捡来的王炸


“农民军兵临北京城下,明廷下诏吴三桂弃宁远回援京师,他于三月十六日抵达山海关。三月二十日到抵丰润,却听说农民军已经在前一天攻破北京城。


李自成派人持檄招抚,表示吴三桂归大顺后“不失封侯之位”。北京城内的吴三桂父亲吴襄为全家性命打算,也“语重心长”亲笔写信来劝(也可能被农民军所逼)。



犹豫间,吴三桂得知了大顺军在北京拷打明朝官员追赃之事,大失所望。不久,当他得知自己父亲也被夹拷,愤怒至极,决定不再入京,怕自入罗网后父子遭杀戮。后人总是渲染吴三桂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抢掠奸污之事是他“冲冠一怒为红颜”、叛李自成的主要原因,其实这只是次要原因。”


接下来的事不用赘述,李自成个人——注意这里是指他自己而不是他的集团,死于半年后与人抢粮食的一场争斗,而他的集团在他死后两个月内瓦解了。





题外话:各位吧友有什么疑问吗?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5-02-25 18:37:00 +0800 CST  
政治篇-政权合法性


有一个词叫做“政权的合法性”——Regime legitimacy,这个词没有出现在任何国家任何教科书本中,但这个词也没有多余的意思,当我们看到国际新闻中在讨论一国政权合法性的时候,这其实和我们讨论一个罪犯该不该枪毙是差不多的意思。


“政权合法性”中的“法”并不完全是指该政权颁布的法律,通常是指人类所共同支持的公理与正义,如由社会主义国家提出的口号“人权高于主权”——你没有看错,这一口号确实是由社会主义政权创立,跟你现在怀疑的差不多的是另外两个口号,我大美帝最爱使用的“自由、民主”也是社会主义政权所创立的。“自由、民主、公平、正义”这八字箴言是昔日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对外输出革命时用来挥舞的政治大棒,大棒所指,天下云集响应。向西勾起了西班牙、法兰西、德意志以及东欧各国的复燃的社会主义运动高潮,向东又间接挑起了美帝女权(妇女选举权)运动和马丁·路德运动(黑人和少数族裔选举权),极大削弱了西欧和美帝的政治稳定性和“资本主义政权的合法性”。


历史的滚滚车轮愤怒地碾碎了人类曾经的灯塔、无产阶级运动的启明星苏联,在掠夺苏联政治遗产时,美国毫不犹豫又捡起了苏联这曾经对美国造成威胁超过核弹的政治口号“自由、民主、公平、正义”,不过“公平和正义”并不符合美帝对外输出价值观,当然要弃之不用。


作为生活在2015年的你我,当然不能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我们不妨把政权合法性这一词引入到历史中来审视历史的变革,用当时的人们所共同支持的公理与正义来看待几个政权的合法性,从他的建立到他的失败,当然政权的建立没啥好研究的,无非就是物竞天择、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重点来看他的失败。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5-02-26 22:19:00 +0800 CST  
题记:军队是人类最残忍最终极的暴力组织机构,一支优良的军队必然是一支勇猛的军队,最好人人都是杀人狂魔,杀一个人和杀一万个人一样的心态,没有任何思想负担。


军队的和暴徒的区别:军队是有组织的,军队是有严格纪律的,军队杀人的合法性便是纪律——你遵守纪律就可以杀人,你违背纪律就要被杀。而暴徒只有一个存在的理由,那就是被杀掉,准确说就是必须要被任何一个政权及时的给清理掉。
政权的第一合法性,最快速度、最高效率的清除危害社会的暴徒或恐怖分子,如李自成、张献忠、黄巢等等... ,如果不能,那这些暴徒中的其中一个在“大彻大悟”之后就有可能成长为一个新的政权,如各为开国之君。现实中不乏这样的案例,我又要举个栗子了,本吧学生比较多,那么我就以学校和学生作为例子。例如:学校的第一工作就是保证学生安全,提供学生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那么学校起码要做到的是,第一,在学校周边划出一个安全范围(小于等于从学生家里到学校的距离),杜绝这个范围内任何针对学生的骚扰和袭击,保证学生能安心上学;其次杜绝校内任何非正常、非友谊的暴力事件,让所有学生能不分大小、不分贵贱、不分弱小的安心上课;最后,保证学校设施能抵御一定程度的自然灾害。能做到以上三条的自然能成为名校或重点院校,而做得不好的往往会变成我们口中所谓的垃圾学校。


对于这一点,你认为明朝末期的崇祯能做到么?别看李自成,他能不给老百姓添乱就算好的了。李自成应该属于要被消灭的暴徒集团,每次和他打仗的“兵士”都是临时叫来的,亲兵数量并不多。










满清做到了。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5-02-26 22:43:00 +0800 CST  
补个序言:本贴研究的”明亡“是指明朝政权的灭亡,而不是指中国老百姓的灭亡,更不是指中国的灭亡。换上一个新的政权,老百姓又可以是大顺朝的子民,也可是大清朝的子民,更可以手把手教你做中国的公民。但不可否认明朝的灭亡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前文说到李自成(集团)进京后大肆搜刮劫掠,其中王公大臣是重点照顾对象。史书记载李自成(集团,不是他一个人)前后上下搜刮了价值白银7000万两的财物,另外大搞追赃、反贪大会,又不分好坏,不分青红皂白的大肆囚禁、刑讯、诛杀了亡明遗臣,几近根绝了北京城内的仕宦阶层。后人每读到此处,无不拍手称快,尤其再加上崇祯那句大明臣子皆可杀,可谓火上浇油,更是直叫杀的好,杀得妙!以前我也会叫好,现在想想,可真是"拿衣服"啊!(sometimes naive)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知得失”
不管你读没读过三国,里面的故事多少是知道些的,如曹操生性残暴,每破一城总是要屠城以立威,美其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但为何曹操身边猛将谋士却是非但不减却越来越多,如此看来曹孟德这威名确实立起来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再有曹操收荆州水军南下吞吴,寄书孙权劝降,臣下多有投降之意,孙权不能决也,周瑜鲁肃便禁言孙权说主公你可不能糊涂啊,若是投降曹操,这帮臣子该干嘛还干嘛,不过是换了个主公而已,指不定曹操还要因劝降有功好好封赏他们,而你孙权去到曹操身边位置往哪里摆?曹操能不能留你都是问题啊!但真正的问题是周瑜、鲁肃凭什么断定曹操不会像李自成那样搞个”追赃、反贪大斗争”?


原因是1.曹操是位杰出的政治家;2.曹操不是大SB。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5-02-27 00:08:00 +0800 CST  
李自成反贪的第一个恶果便是引来了吴三桂靖难。本来李自成是托吴三桂父亲及其全家写好降书劝降的,书中写了什么咱不得而知,不过想必李自成开出的条件是另吴三桂满意的,既然大明朝结束了,吴三桂也就接纳了这位新君主。不想第二封家信很快到了,吴三桂他爹让李自成(集团)给砍了,另外家也被抄了,全家老小死的死伤的伤。


——“麻痹,逗我呢?”
这时候的吴三桂明白了,李自成是准备骗我回京然后再剁了我呢!但不管这是不是误杀还是别的什么,反正这北京城是回不去了,转念看了看长城东北面的满清大营,吴三桂琢磨了一下,美国人有句话叫“打不赢的敌人是朋友”,不知此时清人愿不愿意跟我做朋友?多尔衮立刻买票连夜飞往五三桂大营说:“兄弟,你这朋友我交定了!“说完扔下五万骑兵和价值1000万两白银的物资。


而此时李自成手中的士兵已变成暴徒了,而此刻的李自成,就是世界公敌。任何人只要杀死李自成及其暴徒,就代表着公理,就代表着正义,就能取得中国政权的合法性。








政权合法性?我们的老祖宗可没这么洋气,我们把它叫做——天下。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5-02-27 00:28:00 +0800 CST  
现在你们知道满清作为外来物种,为何能够统治中国了吧?


李自成——清政权合法性の来源。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5-02-27 00:33:00 +0800 CST  
番外篇·日月重开大宋天之爱新觉罗——金国赵氏之谜


几乎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爱新觉罗是女真姓,但却有千万条证据证明爱新觉罗可能是徽宗、钦宗的后裔。
从地理上来说,爱新觉罗一族郡望既五国城附近,正好是金国囚禁宋皇族的地方。从名字上来说爱新觉罗标准读音应该是”assin-giro",其中“爱新”是“金国、盛产金子的土地”的意思,而这个giro可能是“子由-ziu”的卷舌音(自古东北口音多卷舌音),也就是“赵”的古音,这里要鼓励下两广福建的童鞋应该为自己保留着先祖古音而骄傲。


这里我们可以发现,爱新觉罗的属地在五国城,爱新觉罗的意思又是“金国老赵家”。而建州地区本就是金朝海西女真(贵族)流放罪犯的地方,此地自古就是匪患盛行、女真、锡伯、扶余、高丽等族犬牙交错。整个建州如同今日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地区,明把这一地区划为建州女真是在不符。


此外,清朝历代统治者对于民间推测其为宋氏后裔,都采取了不排除、不反对也不认可的态度。但在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著书中,溥仪无心的一句:“他们都说我的祖先可能是宋徽宗之后,我想可能就是了吧。”又再次激起了激起了学术界考究爱新觉罗是否是赵宋后裔之事。


考究之事在金启倧文著出世后达到了顶峰,全文考究之详实令各派弗如,但结尾之匪夷所思,更加令人不解。
金启倧先生在考究完种种传说之可信后,笔锋一转了解此案,也让学术界大家明了了此事不可再议,天机不可泄露,爱新觉罗与大宋之谜就此成为了中国史上的一宗悬案。


附金启倧先生考据之文。








注意最后一句,谜中谜。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5-02-27 17:29:00 +0800 CST  
今晚没人看帖了吗?


其实我也没想好要写什么,脑中正在构思军事篇该怎么写。


军事这东西最难写了,我不是军人,很难写出合适的见解,但可以适当的从明朝中央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军事层面的战略规划以及明朝的战略目的。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5-02-27 21:24:00 +0800 CST  
上文提到了军事战略,不由得想起了我在天ya网认识的一位亦师亦友的作家,网名“意与白云间”。他花很多功夫和精力去研究“汉武帝征伐西域”。此文文章行云流畅,逻辑严密,论证严谨,思路清晰,我在读完后彻底改变了对华夏的认识、确切说是改变了我对华夏王朝为何会走下坡路的看法,今日实在是按捺不住想将它发出来与大家分享的欲望,便把它贴将过来。




匈奴究竟输在了哪---------汉武帝伐大宛探析
作者:意与白云间




太初元年(前104年)的一天,壮士车令带着纯金铸造的金马和黄金千斤踏上了西去的征途,他受当朝天子派遣,前往万里之外的大宛国求取天马------汗血马。

汗血马,据说就是今天的“阿哈-捷金马”,它的闻名于世,并不全是它有多么高大壮猛、奔跑力强,而在于它的一个奇特之处:每当激烈的奔跑之后,它的前肩以及臀部、背部都会出汗如血,因此汉人为它取了“汗血马”这个响亮的美称。据今人考证,这个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特征,其实是一种寄生虫的分泌物。加上它喜欢以苜蓿为食,与汉地的马种大为不同,由于这些奇异的差别,人们视之为天马,在东方人的心中产生了一种奇特的魅力。

汉武帝一生冀求长生不老、升仙得道,他闲着没事,用《易经》卜了一卦,曰“神马当从西边来”。这令沉溺于祥瑞的他颇为受用。果然还真应景,不久敦煌方面来报,说在渥洼池发现了天马!武帝龙颜大悦,有了神马,不就可以骑着它一朝升仙了吗?他深信这是“太乙神”赐给他的礼物,于是隆重的赐名“太乙天马”,连带着献马之人暴利长(光看名字就是个生事的主)也被封官受赏。武帝在位54年,是个雄材大略的天子,王侯将相,没有谁能轻易蒙得了他,唯独方士例外。只凭方士们几句忽悠,他可以不惜劳民伤财为神仙起楼台、造宫观;为了探访蓬莱仙境,竟真的一次次冒着鲸波之险巡游东海,乘风破浪找神仙,那份狂热,真恨不得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结果到头来一场空。神马也是如此,那个暴利长因犯法被罚守边,出于翻盘心切,耍了个花招,跑到渥洼池边捕到一匹野马就敢吹成神马,还真就“一马得道,鸡犬升天”。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5-02-28 20:00:00 +0800 CST  
几年后,张骞从西域归来,献上乌孙国的良马,武帝一高兴,又把“太乙天马”扔到一边,改封乌孙马为“天马”。但张骞告诉他:乌孙西边有个大宛国,出产的马更神奇,汗流如血,传说是天马在凡间的后代。于是武帝把乌孙马改名“西极”,让它靠边凉快着,再遣使团,携带“数千巨万”的财物,前去求取大宛天马。

史载“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诸使外国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馀人”

但据史料分析,武帝好马不假,求仙也求得嗨,同时又是一个很有事业心的雄主。中原限于环境,马种很难与域外马抗衡。在汉匈战场上,匈奴战马“上山下阪,出入涧溪,中国之马弗与也”,汉族人只有眼馋的份儿。匈奴骑士们“险道倾仄,且驰且射”,而“中国之骑弗与也”。且汉地很难大规模养马,虽然在全国发起过轰轰烈烈的养马运动,但一场漠北之战打下来,便搞得“天下马少”。由于马源稀缺,马价涨起来比今天房价可快多了,闹到一匹普通马也得二十万钱的地步,比一个御史大夫的年俸还多。何况当时国家钱袋子紧,“县官钱少,买马难得”。

因此,改良马种,提升战马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然而,改良马种对正在进行的战争可谓远水不解近渴,何况大宛所在的中亚乌浒河一带,也都是优质马种的产区,像古希腊人提到过的米塞马,汉武帝却只盯着大宛一家求马。更奇怪的是,史书上明明记载武帝已多次获得大宛的天马,为什么还要没完没了的继续向大宛征求呢?看来,求马的背后必隐藏着更深的玄机。

众所周知,汉通西域是为了联合月氏一起夹攻匈奴,这一目标落空了,月氏人对他们的新家园很满足,不愿再回去算旧帐。但武帝的战略却没有错,西域-----如果开发得好,将是反匈战争的第二战场。当然,如果开发得不好,将反而成为匈奴反汉的第二战场。而且,在这方面匈奴早就走先行一步:西域“故皆役属匈奴”。幸运的是,西域比起富庶文明的汉朝来,贫穷落后得多,这对一味追求高附加值的战争收益的匈奴人来说,提不起多大胃口,长年仅满足于收收保护费,把机会让给了汉人。的确,西域大多国力弱小,大国常仅两三万人口,小国只有一两千甚至三位数的人口,只从表面上看,西域不论倒向哪一方也不能为后者增加多大权重。所以,连汉朝士大夫们也觉得没有开拓的必要,所谓“与汉隔绝,道里又远,得之不为益,弃之不为损”。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5-02-28 20:00:00 +0800 CST  
文章太长了,还是算了。

楼主 啊尼斯特  发布于 2015-02-28 20:03:00 +0800 CST  

楼主:啊尼斯特

字数:94784

发表时间:2015-02-22 02:5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03 05:07:17 +0800 CST

评论数:272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