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科普」鞘翅目科级分类介绍

最近疫情横行,虫友不聊野采。赋闲在家,不如整理一下资料发一发帖子。上一个分类贴烂尾了,怪我投入的精力不够,文案也做得很随意,本人自己也很不满意,所以希望在这一篇投入更多的精力(拖更警告)。
这篇帖子预计会更新很长时间,因为鞘翅目是一个多样性极其丰富的目,下面光分类阶元词条就有将近4500个,介绍下来我可能会猝死。况且很多科国内并没有分布,资料会很欠缺。小霖在这里事先声明:关于翻译问题,有国内现行翻译的话会按照原来的翻译,如果没有的话我会按照拉丁词根进行翻译;关于分类问题,小霖参照的是Bouchard et al于2011年撰写的Family-Group Namesin Coleoptera一文,涵盖了整个鞘翅目。如果分类系统在11年之后有所变动小霖会跟进最新的分类系统,如果国内的分类系统与国外不同的话小霖也会列出供大家参考~


楼主 Tidecaller948  发布于 2020-02-17 18:09:00 +0800 CST  
首先在这里希望大家不要恶意插楼,会比较影响其他人看帖的观感(如果需要可以点击只看楼主按钮,这样你的眼里就只有小霖啦!!)其次,作为学术党,资料进行搜集并阅读是一个漫长且痛苦的事情,希望大家可以尊重我的努力成果,不要随意转载(需要我同意)。最后,催更者,斩!!!


楼主 Tidecaller948  发布于 2020-02-17 18:14:00 +0800 CST  
首先介绍一下这一期帖子的主角:鞘翅目(Coleoptera)。鞘翅目是昆虫纲内一类十分特化的类群,目里多样性丰富的惊人。大家平常见到的昆虫有一半都是鞘翅目(当然,万物皆可屎壳郎,白额高脚蛛同理)。但是大家可能对鞘翅目的高阶分类以及目间关系不是很了解,下面小霖就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鞘翅目的高阶分类阶元的关系网!

楼主 Tidecaller948  发布于 2020-02-17 18:20:00 +0800 CST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鞘翅目是一类全变态昆虫,隶属于全变态类(Cohor Endopterygota Sharp,1898)。鞘翅目最主要的特点是前翅特化为一层硬质的外壳(Elytra)保护后翅以及脆弱的腹部。鞘翅也可以用来防止水分流失,使得鞘翅目昆虫的适应性大幅提升。那么,昆虫纲种哪个目的关系和甲壳虫们关系最近呢?答案其实是:捻翅目(Strepsiptera Kirby, 1813)。 捻翅目雄性的前翅同样退化,不过与鞘翅目不同的是,捻翅目退化成了与双翅目十分相似的“平衡棒”(图一)。雌性捻翅目昆虫则变成了一只“蛆”,藏在膜翅目昆虫的腹部,露出生殖孔(图二),等待雄性前来交配(图三)。捻翅目与鞘翅目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但分别进化成了现在的样子。另外,鞘翅目种的大花蚤科长得与捻翅目有些相近,小霖没有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楼主 Tidecaller948  发布于 2020-02-17 19:54:00 +0800 CST  
介绍完了鞘翅目的亲戚,下面就来介绍鞘翅目下第一层的分类阶元-亚目。鞘翅目下属四个亚目,分别是原鞘亚目(Archostemata Kolbe, 1908),藻食亚目(Myxophaga Crowson,1955),肉食亚目(Adephaga Schellenberg, 1806),和多食亚目(Polyphaga Emery,1886)。这里就不讨论可怜巴巴全员阵亡的Protocoleoptera亚目了。四个现生亚目各有千秋,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

楼主 Tidecaller948  发布于 2020-02-17 20:12:00 +0800 CST  
首先我们来介绍鞘翅目的三朝元老们-原鞘亚目(Archostemata Kolbe, 1908)。原鞘亚目下属八个科,坎坎坷坷到了现在只剩下了五个科,其中还有三个科都只有一种,属实是孤军奋战。原鞘亚目整个亚目的现生种类加在一起不过50多种,大部分都是长扁甲科的成员(眼甲科6种,剩下的三个科各1种)。这一类十分原始的昆虫也是十分容易鉴定的。首先,身上有一层类似于鳞翅目的鳞片;其次,大部分种类鞘翅具有十分发达的刻点或沟;最次,大部分种类后足的基转节(Trochantin)十分发达(图一),跗节5-5-5.
图源:巍巍昆虫记

楼主 Tidecaller948  发布于 2020-02-17 21:15:00 +0800 CST  
首先介绍一下微鞘甲科(Crowsoniellidae Iablokoff-Khnzorian 1983)。微鞘甲科先生成员只剩下一个黑帮成员(产地意大利),是一类十分特化的昆虫。原先的微鞘甲是原鞘亚目下属的一个亚科,但经过研究,最后提成了科,解决了一些分类问题。微鞘甲至今只采到了三头标本,根据文献记载是在清洗一颗山楂树下的深层钙质土壤时发现的标本,模式产地位于Lepini Mts, SE of Carpineto Romano (Rome)。这个科目前现生种只有Crowsoniella relicta Pace, 1975。科级特征为身体长卵形,扁平,复眼不发达。体淡黄至深棕色。根据系统研究,微鞘甲嘴部结构不发达,很可能以液体食物为生,幼虫尚未被记载。

楼主 Tidecaller948  发布于 2020-02-18 12:47:00 +0800 CST  
下面介绍长扁甲科(Cupedidae Laporte, 1836)。长扁甲科是原鞘亚目下属生力军中最虫丁兴旺的一个科了,下属三个亚科分别是 Priacminae 亚科(Crowson,1962), 中长扁甲亚科(Mesocupedinae Ponomarenko, 1969)和长扁甲亚科(Cupedinae Laporte, 1836)。其中中长扁甲科为个人翻译meso(中)+cupedinae(长扁甲亚科)。除了中长扁甲亚科已经全员阵亡,长扁甲亚科和Priacminae亚科都有较为丰富现生种类。长扁甲的分类特征为:体表具鳞片,复眼发达。 触角长,休息时常并拢于前方。上颚较为发达,具外颚片。鞘翅具有大而深的刻点,内部有结构。长扁甲科具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记录以及现生种纪录,并且可以使用漂白剂(Bleach)进行诱捕。在美国学校的老师曾在山中尝试过,不过天气不好,并没有长扁甲前来,之后在一次灯诱中使用了漂白水,成功诱来一头。下面将分亚科介绍并发图。

楼主 Tidecaller948  发布于 2020-02-18 13:18:00 +0800 CST  
Priacminae亚科为长扁甲亚科中体型最大的亚科,分布于北美洲西部(西海岸)以及南美洲东北部(巴西,厄瓜多尔)。种类并不是很多,但是体形通常为1.2cm-1.8cm,算是巨型长扁甲了。图中为Priacma serrata,产地为俄勒冈州。

楼主 Tidecaller948  发布于 2020-02-18 14:01:00 +0800 CST  
下面进行一下Priacminae亚科的分类介绍。前文说这个亚科普遍体型较大其实是不严谨的,这里小霖罗列出详细的分类方法:1. 触角短于体长的二分之一 2.触角基宽大于复眼直径 3.前胸腹突(Prosternal process)仅略微超过前足基节(Coxae)。小霖在这里没有找到Priacminae的腹面图,所以只能用一张长扁甲亚科的腹面图来代替,图中可以看出长扁甲亚科的前胸腹突较为突出。

图一为前胸腹突的示意图(缩写为psp)
图二为长扁甲科(长扁甲亚科)的前胸腹突


楼主 Tidecaller948  发布于 2020-02-18 20:20:00 +0800 CST  
小霖没有找到关于已故的中长扁甲亚科(Mesocupedinae Ponomarenko, 1969)的资料,这里就不再讨论。下面介绍长扁甲科中种类最为丰富的长扁甲亚科(Cupedinae Laporte, 1836)。长扁甲亚科的主要分类特征为:1.触角长于体长的二分之一 2.触角基间距等于或小于复眼直径。 长扁甲亚科分布较为广泛,除南极洲之外分布于其他五个大洲。成员体形多为小中型。废话不多说,上图!

图一:Cupes capitatus,来自美国东海岸的漂亮小家伙


楼主 Tidecaller948  发布于 2020-02-18 21:11:00 +0800 CST  
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Tenomerga属。T属(下面都如此简称)目前纪录17种,其中大部分(14种)分布于东阳区,其余3种各分布于新北区(北美),非洲热带和西太平洋区域。本属有完善的分类文献可供阅读,这里罗列一些本属的种类供大家欣赏学习!第一弹:日本学者吉富博之(Hiroyuki Yoshitomi)的一系列T属论文。

图一:四种T属长扁甲的整体照。A, T. nagaii Yoshitomi, 2016; B, T. anguliscutis Kolbe, 1886; C, T. moultoni Gestro, 1910; D, T. trabecula neboiss, 1984
图二:四种长扁甲的头部及前胸背板特征(顺序同上)


楼主 Tidecaller948  发布于 2020-02-18 21:39:00 +0800 CST  
下面是重磅!国内著名的学者王成斌于18年发表了国内T属的两个新种,文章配图十分精致(甚至有海报发售),文章描述十分清晰,是不可多得的国内学术典范(草特么,发发发!!!)。上图!

图一:三种长扁甲的全身照。 A-B, T. angulinota Wang, 2018 C, T. helii Wang, 2018 D-E, T. anguliscutis Kolbe, 1886
图二:三种长扁甲的头部及前胸背板特征。 A, T. angulinota Wang, 2018 B, T. helii Wang, 2018 C, T. anguliscutis Kolbe, 1886
图三:两种长扁甲鞘翅刻点的局部特征。C, T. anguliscutis Kolbe, 1886 D, T. helii Wang, 2018


楼主 Tidecaller948  发布于 2020-02-18 21:49:00 +0800 CST  
介绍完了Tenomerga属,小霖在这里多介绍另一个属供大家学习。Cupes属是一类小型的长扁甲,他的特征是头部具有很多凸起状构造,鞘翅翅脉构造稳定。

图一:Cupes属的头部结构特写 (Cupes capitatus Fabricius, 1801)
图二:生态照(Cupes capitatus Fabricius, 1801)


楼主 Tidecaller948  发布于 2020-02-19 10:15:00 +0800 CST  
下面介绍眼甲科(Ommatidae Sharp & Muir, 1912)。眼甲科同样也是远古孑遗,现生只有七种。大体上眼甲科看起来与长扁甲科有几分相似,不过仔细观察的话眼甲科与长扁甲科还是有所区别的。眼甲科的主要分类特征是:1.头在后部变窄行成脖子(图一 A) 2.触角基位于头部侧面,被额脊(frontal ridge)略微掩盖(图一 B);触角下沟(subantennal groove)缺失。 3. 额唇基线(frontoclypeal suture)缺失;上唇(labrum)与唇基(clypeus)融合(图二)。4.触角通常短于体长的二分之一。 5.鞘翅通常两侧不平行。 由此可见眼甲科与长扁甲科在头部构造上有较为显著的差别。下面进行术语介绍

图一:眼甲头部特征 Beutelius sagitta Neboiss, 1989
图二:眼甲头部特征Omma stanleyi Newman, 1839


楼主 Tidecaller948  发布于 2020-02-19 11:43:00 +0800 CST  
眼甲科下属共分为三个亚科,分别为 Brochocoleinae 亚科(Hong, 1982), Tetraphalerinae亚科(Crowson, 1962)和眼甲亚科(Ommatinae Sharp and Muir, 1912)。因为眼甲亚科的资料十分完善,所以下面将着重介绍眼甲亚科。
Escalona, Hermes , LAWRENCE, JOHN 和 Slipinski, Adam三位大佬与今年一月末发表了眼甲亚科的现生种修订,将原来眼甲属(Genus Omma)中的四种重新进行了研究,新发表了Beutelius属并为其增添了一新种。下面列出两个属的分类特征:

1.眼甲属 Omma : 表被(vestiture)包含细长且平躺与鞘翅上的黄褐色刚毛(图一)。下颚须(maxillary palp)(图二 A)与下唇须(labial palp)(图二 B)当向后拉伸时不到达复眼。咽颏(gulamentum)的上段三分之一(图二 C)略微凹陷但并不强烈下凹以容纳下颚须与下唇须。
2.Beutelius属:表被包含有楞的刚毛,颜色黄褐色货白色,有时与刺状结构混合出现。下颚须与下唇须当向后拉伸时明显到达或超过复眼(图三)。 咽颏的上段三分之一较强烈下凹以容纳下颚须与下唇须(图四,五)。

图一:Omma stanleyi Newman,1839头部背面特征
图二:O.stanleyi头部腹面特征
图三:Beutelius mastersi MacLeay,1871 头部腹面特征
图四,图五:Beutelius sagitta Neboiss,1989
头部腹面特征

楼主 Tidecaller948  发布于 2020-02-19 13:40:00 +0800 CST  
介绍完了分类特征,这里罗列一下眼甲亚科的现生成员的全身照!

图一:Omma stanleyi Newman, 1839
图二:4-7 Beutelius mastersi MacLeay, 1871 8-9 Beutelis reidi Escalona & Lawrence & Slipinski, 2020 (新种)
图三:10-11 Beutelius sagitta Neboiss, 1989 12-13 Beutelius rutherfordi Lawrence, 1999
图四:Beutelius rutherfordi Lawrence, 1999的生态照


楼主 Tidecaller948  发布于 2020-02-19 15:59:00 +0800 CST  
介绍完了澳洲分部的眼甲亚科,下面介绍一下总部驻扎在阿根廷的Tetraphalerinae亚科(由于没有找到Brochocoleinae亚科的资料,这里就不介绍了)。Tetraphalerinae亚科现生仅存两种,分别是T.brichi Heller, 1913 和 T. wagneri。这个亚科最显著的分类特征是头腹面有内颊沟(图三)以容纳触角。

图一:T.brichi Heller, 1913
图二:T. wagneri
图三:T.brichi Heller, 1913的头部电镜特写


楼主 Tidecaller948  发布于 2020-02-19 17:31:00 +0800 CST  
下面介绍最让我迷惑的一个科-复变甲科(Micromalthidae Barber, 1913)。复变甲科现生只有一种,具有极度迷惑的生活史。复变甲科的唯一现生种 Micromalthus debilis LeConte, 1878 原产地为美国东部。因为这货为朽木食性,经常出现在电线杆中(美东还有很多老式木质电线杆),所以在美国复变甲的俗名是Telephone-pole beetle,也就是电线杆虫(无端)。复变甲的生活史也是十分迷惑。复变甲的成虫不具备生殖能力,所以如果复变甲由幼虫变成了成虫,那么他们就是对种群毫无用处的**了。复变甲的幼虫形态也有不同。由于可以孤雌繁殖,复变甲的雌性幼虫通常以天牛形态待在朽木中生宝宝,生出来的宝宝具足,与捻翅目的幼虫三爪蚴相似,故称为三爪蚴形态。三爪蚴形态的幼虫具有活动能力,可以进行一定的扩散,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变成没有足的天牛形态继续繁殖。虽说复变甲原产地为美国东部,不过近期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可能是因为原木运输导致的扩散。

图一:Micromalthus debilis LeConte, 1878
图二:化石纪录种 Micromalthus anasi Perkovsky, 2008
图三:复变甲的生活史
图四:复变甲的产地记录


楼主 Tidecaller948  发布于 2020-02-19 18:31:00 +0800 CST  
下面介绍原鞘亚目的最后一个现生科-侏罗甲科(Jurodidae Ponomarenko, 1985)。侏罗甲现生只剩下俄罗斯远东一种Sikhotealinia zhiltzovae Lafer, 1996。目前只有一头标本,采集与远东地区一个小木屋的窗台上(妙妙屋)。侏罗甲最显著的特征是,头上具有三个单眼,这在鞘翅目算是独树一帜。化石记录侏罗甲最早出现在侏罗纪,因此得名。关于这个科的纪录比较稀少,下面上图。

图一:Sikhotealinia zhiltzovae Lafer, 1996
图二:产于我国内蒙古赤峰的著名产区道虎沟的侏罗甲Jurodes daohugouensis Yan & Wang & Zhang, 2014
图三:Jurodes daohugouensis Yan & Wang & Zhang, 2014 复原图



楼主 Tidecaller948  发布于 2020-02-19 19:48:00 +0800 CST  

楼主:Tidecaller948

字数:28343

发表时间:2020-02-18 02:0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08 10:54:49 +0800 CST

评论数:21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