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活得明白——生涯咨询的十八个典型

“对!”她停了一下,说,“你是不是会说我有点完美主义,别给我贴标签,我心理正常着呢。”
我一听,乐了:“你用得着这么‘此地无银’嘛。恰恰相反,我不认为是完美主义,我觉得你是内心太自卑。”
“自卑?别胡说,我就没有自卑过。”我能想象到电话那头她的惊愕与不屑。
“好,”看着她有点着道了,我开始卖关子,“假如有人说,‘刘老师,你怎么身高才一米二呢?’你会怎么说?”
“我肯定会说:‘你家尺子是从40多厘米开始的吧?’”她不假思索地回道。
我继续问:“那现在,我问你,刘老师,你觉得自己配做一个大学的辅导员吗?”
“啊?”她先是一愣,继而又埋怨,“大师,你怎么也这么说?”
我一听,非常好,我要的就是这个回答。“你有没有发现,当问你身高的时候,你会很坚定地否定我。这是为什么呢?”
“这不是明摆着,我一米六五,你说我一米二,肯定是你搞错了。”她马上气势汹汹地回答道。
“也就是说,其实你内心有很客观而且坚定的标准。所以,对于不符实你可以马上反击,对吧?”我继续问。
“是的。”她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不是很正常吗?”
“OK!”看到她这样的反应,我很高兴,说:“为什么当我提到,你觉得自己配做一个大学的辅导员吗,你就不坚定了呢?你不是针对问题回应我,而是开始质问我这个人。”
“哦……”她迟疑了一下,“这个问题挺好。为什么问到这个问题我就开始质问你这个人呢?我想不明白。”
“对于身高这件事,你内心有客观而坚定的自我标准,所以,面对别人的评价和质疑,你很坚定地就事论事。而对于自己是否配做一个辅导员这个问题,你内心并没有同样客观而坚定的自我标准,所以,当面对别人的评价和质疑的时候,你无法做到坚定地就事论事,也就开始有情绪了。”我趁热打铁,一口气说完了这些话。
电话那边,突然变得沉寂了,我知道她是在思考我刚才说的话,我也耐心地等着她的回应。
大约过了半分钟,她吞吞吐吐地说:“大师,对于这个自我标准,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不过觉得挺有道理的,你能再给我解释解释吗?”
我一边在纸上写下“自我标准”,一边开始解释:
“我们很小的时候,没有自我标准。所以,别人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听。比如,妈妈说你穿红色的裙子比较好看,你就觉得好看;爸爸说你唱歌很好听,你就觉得自己很会唱歌;等等。但当我们逐渐长大,开始用自己的思维、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时候,我们开始建立自己的标准。这个部分,你能理解吗?”
“能,就是小时候听别人的,长大了要开始听自己的。”她反应很快。
“是的。”我说道,“所谓听自己的,就是拥有自我标准。有了自己的标准,我们才能去衡量外界。例如,你很清楚自己的身高,所以无论别人说你高还是矮,你都能合理应对,也不会有情绪,因为这个标准既是客观的,又是坚定的。”
“对,说我高的人,肯定拿我和矮的人比较;说我矮的人,肯定是拿我跟很高的人比较。”她再次确认。
看到第一步已经达到,我开始把话题转回来:“但是,就你自己配不配做辅导员这个问题,从客观的标准来说,如果一个非常理想且合格的辅导员是100分的话,通过这几年对自己和工作要求的了解,平心而论,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假如非常理想、非常合格的辅导员是100分的话,综合起来,我给自己打90分。我觉得自己够用心,够努力,如果都能够像我这样……”她一边想一边说。
看着她的思想要往别处跑,我赶紧打断:“也就是按照客观标准,你给自己的评价是90分,对吧?”
“对!”
“这个分数坚定吗?”
“坚定。”
“如果有人质疑,你敢于像回应质疑你身高那样,坚定地回应他吗?”
“敢!”
“现在如果有人说,刘老师,我给你打120分,你会怎么想?”
她想了想说:“这个120分比我的标准90分要高,首先我挺开心的,不过,再细想,他肯定是在恭维我吧。”
“非常好,太有悟性了!”我继续说,“那如果有人说,刘老师,我给你打50分,你怎么说?”
“那他的标准和我的肯定不一样,我还是觉得自己90分。”
“好!”看到她这么快就理清了思路,而且还能举一反三,我松了口气,继续说,“现在,你怎么看待这个学生关于你配不配当辅导员的评价呢?”
电话那边又沉寂了,我依旧耐心地等待。片刻后,她开口了:
“也许,他心目中期待的辅导员标准根本和我不一样。所以,按照他的标准,我可能会得0分。不过,按照我自己的标准,就是你说的客观而坚定的自我标准,我觉得自己就是90分。”
听到她的话,我决定再往前推动一步:“假如现在我要你在这张表格的下面对这句有着三个问号外加三个感叹号的评语回复的话,你会怎么回复?想好了再说,你可以直接写上去。这在心理学上叫作重要仪式。对你今天的问题很关键。”
“好!”她有点豪情万丈的样子,“我就这么回复:‘这位同学,也许我并不是你心目中期待的理想的辅导员。但是,我个人配不配做一个大学的辅导员,是由外部评价标准和自我评价标准共同决定的。而你,只占了外部评价标准的千万分之一,谢谢!’大师,怎么样?”
“嗯,”我默默赞叹她的反应能力,说,“现在给你两分钟,把这个回复写下来,并且念一遍。念的时候,请自觉想象,这个学生就站在你对面。”
“好的,我先放下电话,你别挂。”她一边说着,一边放下电话。
两分钟过去了……
她拿起电话,开始说:“好多了,就像堵在胸口的一块东西被清理掉了。不过我也在想,不仅这件事,在很多事情上,我都是因为没有坚定的自我标准,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自己难受。
我一边点头,一边忍不住笑了:“孺子可教,我们要坚守自己的标准,同时也要允许别人的标准存在。前提是,我们的标准并不完全脱离现实,要客观,这样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坚定。”
“对,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论,”她马上换了轻松的语气,接茬道,“大师果然名不虚传,我心里舒服多了,要是早跟你聊聊,就不用熬着了。”
“痛苦是改变的前提。痛苦程度不到,任何的咨询都无济于事,今天才是改变的最佳时机。”我补充道。
“我知道了,拥有自我标准,才是合理应对他人评价的法宝。”她一边总结,一边感叹。
这时候,我才感觉到没有穿袜子的脚有点冷。一看表,夜已经很深了,但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其实,拥有自我标准,不仅是我们用来应对外界评价的法宝,它还是一个人自信心的来源。”
“这也正是我想说的。那些自信的人一定是有强大的内心;而强大的内心,一定来自自己的标准。你看你,以前上学的时候……”她的话匣子又打开了。
看到她的问题已经解决,而且时间确实不早了,我迅速让她打住:
“刘老师,关于自信的话题,咱们下次再聊吧。你不是已经好多天没有好好休息了吗?早点睡吧。”
“好的,好的,大师,晚安,”她这才反应过来,临了还不忘酸几句,“这么晚打扰您,特别过意不去,谢谢您的教诲。”
挂掉电话,再次躺到床上,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年轻的老师,坚定而从容地走在大学校园里。

楼主 森冠三元  发布于 2015-02-02 17:50:00 +0800 CST  
再更新一些:

提问的技巧
一直以来,当我们遇到一些问题,我们总有一个解决问题的习惯性思
维:分析“为什么”,好像我们把产生问题的原因搞清楚,问题就会解决。
但是,对于很多问题,就算把“为什么”背后的理由都穷尽,也无从下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笑话:某天早晨,有10个学生上课迟到
了,通通被老师叫去谈话。老师开口就问:“你们为什么迟到?”第一个孩
子说:“我昨天睡晚了”;第二个孩子说:“路上堵车”;第三个孩子说:
“我家闹钟坏了”;第四个孩子说:“我爷爷早上忘记叫我了”……轮到第
十个孩子的时候,他看了看老师,“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老师连忙问他
为什么大哭,他说“我想出的理由都被他们说完了,现在我想不出来了。”
在这个笑话中,很多问题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就是说,在这类问题
中,分析原因和解决问题之间并没有真正的联系。
也许,你还是不能理解,那我们再想想小时候。
当我们考试不及格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或者老师是不是经常问我们“为
什么这次没有考好?”你通常都会怎么回答?
“老师出的考题太偏了。”
“我们班成绩都不好,及格的不到一半。”
“考试那天我太紧张了,影响了我发挥。”
......
这些原因对于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实际性意义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假如这两个问题,我们换个问法。
1.——“老师,对不起,我迟到了。”

楼主 森冠三元  发布于 2015-02-09 14:16:00 +0800 CST  
——“假如明天可以早点到的话,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2.——“妈妈,我这次考试没有及格。”
——“假如下次能够有些进步的话,接下来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你会发现,当我们停止了对“过去”的结果追根溯源,转而围绕未来的
目标想办法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出现。
再来做几个比较吧!
1.孩子:今天晚上的作业太多了。英语、数学、语文一大堆,好
烦啊!
第一种家长:为什么你一提到作业就烦呢?作为一个学生,不想写作
业,你想干嘛?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这些熟悉的话,让孩子觉得:还不如不告诉你呢?有这么多作业已经很
惨了,向你诉苦后,得到的结果是——更惨。
第二种家长:学习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作业多,感到烦很正常
啊!那么你看看,待会儿你是先写数学还是先写语文呢?另外,要不要我帮
你看着时间,每隔50分钟,你休息10分钟,好不好?
听到这些话,即使孩子不会按照你的建议去做,至少他能够感觉到你和
他是“一伙的”,因为你可以和他一起想办法,说明你相信他是可以完成作
业的。
2.员工:领导,我这个季度的销售任务完成的不是很好。
第一种领导:为什么呢?你有没有分析过原因?为什么别人都能够完成
的很好呢?为什么你就不能像他们那样努力呢?……
听到这些,员工感受到的是被否定,更不要说被尊重和信任了。他还有
多少心思去解决真正的工作问题呢?
第二种领导:你来找我说这些,我相信你已经做过很多思考了,而且看
起来,你压力也很大。现在,我们换个角度,假如下个季度你的业绩能够有
一个很好地改善,你觉得你是做了哪些新的尝试和突破?”

楼主 森冠三元  发布于 2015-02-09 14:16:00 +0800 CST  


楼主 森冠三元  发布于 2015-02-09 14:17:00 +0800 CST  
假如你是这个员工,听到这些,一瞬间,你的脑子就会闪现出很多可以
去尝试地新办法。
3.朋友:当年和我一起本科毕业留校的辅导员,经过了这几年的时
间,有的人已经转成了专业课老师;有的已经获得了晋升。现在我还在这个
岗位,为什么这个世界这么不公平啊?”
第一种朋友:啊?为什么人与人的差距这么大呢?我感觉那谁谁谁,能
力也没有你强啊!为啥他就能够博士毕业,然后转成专业课老师呢;还有那
谁谁谁,工作也没有你这么用心,为啥他就能够获得晋升呢?”
听完这些,估计你已经后悔跟他聊天了,因为他并没有把你的能量转化
为正向的积极能力,反而把你往更负面的方向带动。
第二种朋友:嗯,看来只要想办法,还是有路可以走的!那我们现在看
看,假如你也希望转成专业课老师的话,接下来,你要做的努力有哪些?另
外,如果你想获得晋升的机会,你可能要准备些什么?
说到这里,可能你已经把他看成了助你成功的好帮手,这才是人生真正
的好朋友。
4.来访者:“老师,我最近有些抑郁,总是心情不好,偶尔还会出现
失眠、食欲不振等现象,我该怎么办?”
第一类咨询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之前发生了什么?为什么
这些事情会导致抑郁呢?”
一个小时之后,来访者痛哭流涕的诉说了自己的悲惨经历,咨询师得出
的结论是,这样的事情确实值得抑郁。
第二类咨询师:“大多数的人在一生中都会遭遇不同程度地抑郁事件,
但就算抑郁,也不应该一天24小时都沉浸在抑郁当中。我想知道,假如生活
中的抑郁可以少一些,你希望什么多一些?”
来访者:“我希望快乐多一些。”
咨询师:“好啊!那我们看看,怎样可以逐步地给生活增添一些让你感
到快乐的事情。假如接下来的这个星期,快乐的分数比现在稍微高一点点地

话,你觉得,你可以让自己做点什么?”
相信,大多数的抑郁患者更愿意和第二类咨询师一起工作,去创造属于
自己的快乐生活。
5.大学生:
“老师,我觉得现在竞争根本不公平。班上很多同学家里都有很好的社会背景,有的父母是老板;有的父母是企业高管;有的亲戚是负责招聘
的……而我根本没有这些资源。”
第一类老师:“这不是很正常吗?为什么你会觉得不公平呢?为什么你总是不好好努力却怨天尤人呢?为什么你不能通过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估计这类老师一开口,底下地学生就会唏嘘一片,不以为然。
第二类老师:“看起来在你自己的同学圈子中,你已经发现了很多资源。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现在太阳灼烧着大地,你是坐等绿荫空降呢?还是到别人的树下待会儿呢?假如未来你也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除了拼命努力之外,你还可以做些什么呢?”这才是真心实意地与学生“结成同盟”,一起来解决他们遇到地问题。
所以,在这里我们看到,以往我们的思维习惯中,总是认为: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问题就会解决。其实,不然,除了面向过去,探究导致问题发生地根本原因,我们也要学会面向未来,多问问“怎么办”。

楼主 森冠三元  发布于 2015-02-09 14:32:00 +0800 CST  
连载结束。喜欢的朋友,建议购买作者贾杰老师的图书《活得明白》(北大出版社)

楼主 森冠三元  发布于 2015-02-09 14:33:00 +0800 CST  
《活得明白》入选“中国好书”2015年1月推荐榜

楼主 森冠三元  发布于 2015-02-11 15:30:00 +0800 CST  
承蒙朋友们喜欢,再贴点精彩的,觉得好推荐去买书看足本啊,有高校已经特意开了同名的选修课。


命 运
18岁之前,你怎么活着,那是命中注定;
18岁之后,你怎么活着,那是自我选择。


故事一,接纳命运,顺流而下
来访者,女,21岁,高中毕业。
连续两年高考落榜,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而不断自责与羞愧。
咨询开始,她用了很长时间来谈论自己的成长经历。
她从小聪明伶俐、活波大方、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中,初中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当地一所重点中学。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别人议论自己的身世,说自己是父母抱养的,回家之后便和父母进行了核实,父母当时觉得她已经长大应该知道自己的身世了,就告诉她:父母结婚多年一直没有生育,就在医院抱养了她。自从抱养她之后,父母再没有打算要自己的孩子,而是把全部的心血都给予了她。
告诉她身世的当天,父母当时就表示:等你长大了,你可以去找你的亲生父母并且和他们来往,我们支持你。
她当时则认为“既然亲生父母可以把我送给别人,那一定是不喜欢我,我没有必要去和他们联系”。
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现在。
但是,从那以后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报答养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对亲生父母的怨恨不断纠缠。这些感受,使她为自己在学习上的成绩和在学校生活中的一些错误耿耿于怀,甚至产生莫名其妙的“报复”、“打骂”人的想法和冲动。
我知道,这属于在命运之河中“逆流而上”的结果。
我需要引导她找到自己和两对父母的位置,让家庭中的原始动力——爱,回归本源,最终可以沿着命运之河“顺流而下”。

楼主 森冠三元  发布于 2015-03-03 16:31:00 +0800 CST  
我照例先来做技术解释和征询同意。
——“我想知道,假如你的亲生父母此刻找到了你,就坐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办?”
——“我不知道,我想到这件事情就会很乱。甚至我也在想,假如有一天我没有去找他们,他们来找我,我怎么面对他们。说起来,有点像电视剧一样,有时候,我都不敢相信。”
——“你觉得不好处理的是什么呢?”
——“我该不该与他们来往?如果和他们来往了,我爸妈会不会伤心?毕竟养育我这么多年,而且对我那么好。还有,我怎么接受我亲生父母呢?既然把我送人了,为什么又要来打扰我的生活呢?所以,我很乱,我不会去找他们的,也不希望他们来找我。可是,这样会不会有遗憾?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
看到她的挣扎和混乱,我开始解释
——“家庭中,无论是亲生父母还是现在的爸爸妈妈,甚至包括所有和这个家庭有关联的人。他们都需要有自己合适的位置。在你的内心,也需要给予他们不同的序位,这样,才能找到处理关系的标准,才能回归顺畅。”
——“为什么别人都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而我却命这么不好呢?”
——“这个无法解释,我只能说,命运的安排一定有它的意义。这些意义,有待我们用一生去体验和发现。但是,我们无法去否定命运,就像在一条河里游玩一样。如果可以顺流而下,就会让命运把我们带向我们该去的地方,并且可以感受那种顺畅,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风景;如果要逆流而上,就会充满艰难险阻,只顾盘旋在狂风巨浪中,无法去感受命运的美好。”
——“对,我觉得我之前都是顺流而下的,自从知道了这件事情,就一直在盘旋,这种盘旋真是太痛苦了。”
——“对于你今天的问题,有一种方法叫做‘空椅子技术’,需要你和爸爸妈妈配合,我们一起帮助你找到合适的位置,并且还能给予两对父母合适的位置。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尝试?”
——“没有什么不好吧?”
——“在很多和你类似的问题中,我都使用过,效果还不错。不过,我不能给你百分之百的保证,一切都是尝试。当然,你也不用太担心,整个过程中,如果感觉特别不好,我们随时可以停止。”
——“好的,我愿意试一试。”

楼主 森冠三元  发布于 2015-03-03 16:32:00 +0800 CST  
得她父母的同意之后,我们先摆放了两把椅子,让他父母坐在上面。
在他父母的对面,放了两把椅子,上面放了两个靠垫,代表她的亲生父母。(如图)



放好之后,我先让来到养父母的面前。
首先让她向养父深深地鞠躬,然后我说:
——“接下来,我说什么,你就跟着说什么,好吗?”
——“好的。”
——“爸爸,感谢您这么多年给予我的爱。”
——“爸爸,感谢您这么多年给予我的爱。”
——“感谢您作为一位父亲给予我无私的爱。”
——“感谢您作为一位父亲给予我无私的爱。”
这时来访者已经开始抽泣,养父母开始流泪。

楼主 森冠三元  发布于 2015-03-03 16:34:00 +0800 CST  
我们继续说
——“虽然我不是你的亲生女儿,但是你给予了我亲生父亲没有给予的爱。”
——“虽然我不是你的亲生女儿,但是你给予了我亲生父亲没有给予的爱。”
——“我感谢您,并且会终生带着这份爱。”
——“我感谢您,并且会终生带着这份爱。”
情绪稍微稳定之后,我让她走向养母,并且深深地鞠躬。
——“妈妈,感谢您这么多年给予我的爱。”
——“妈妈,感谢您这么多年给予我的爱。”
——“感谢您这么多年做为母亲,给予我无私的爱。”
——“感谢您这么多年做为母亲,给予我无私的爱。”
——“虽然我不是你的亲生女儿,但是你给予了我亲生母亲没有给予的爱。”
——“虽然我不是你的亲生女儿,但是你给予了我亲生母亲没有给予的爱。”
——“我感谢您,并且会终生带着这份爱。”
——“我感谢您,并且会终生带着这份爱。”
然后,我让她转身,坐在父母的脚下。
让爸爸的右手和妈妈的左手分别搭在她的左右两个肩膀,让父母跟我说。
——“感谢命运把你带给我们。”
——“感谢命运把你带给我们。”
——“感谢你让我们有机会做你的父母,陪伴你长大。”
——“感谢你让我们有机会做你的父母,陪伴你长大。”
——“我们会一如既往的爱你,并且永远为你保留这份爱。”
——“我们会一如既往的爱你,并且永远为你保留这份爱。”
——“希望你带着这份爱,平安、快乐地走下去。”
——“希望你带着这份爱,平安、快乐地走下去。”
待她们感受稍微好些的时候,我让她来到代表亲生父母的椅子前。
我一边让她想象这两把空椅子上坐着自己的亲生父母,一边让她面对这两把椅子跪下来。
接着,依然是我说一句,她说一句
——“父亲,母亲,感谢你们赐予我生命。”
——“父亲,母亲,感谢你们赐予我生命。”
——“感谢你们把生命的火种从亿万年的进化中传递给我。”
——“感谢你们把生命的火种从亿万年的进化中传递给我。”
——“让我有机会来到人间,感受一切。”
——“让我有机会来到人间,感受一切。”
——“虽然我不知道当初你们为什么会把我送出去,”
——“虽然我不知道当初你们为什么会把我送出去,”
——“但是,我知道,在当时,你们一定认为这样是合适的。”
——“但是,我知道,在当时,你们一定认为这样是合适的。”
——“因为我的养父母,也就是现在的爸爸妈妈很爱我”
——“因为我的养父母,也就是现在的爸爸妈妈很爱我”
——“虽然不知道你们是谁,也不知道你们在哪里”
——“虽然不知道你们是谁,也不知道你们在哪里”
——“但是我会在心中为你们保留一个无人取代的位置”
——“但是我会在心中为你们保留一个无人取代的位置”
——“这个位置,就是生命赐予者”
——“这个位置,就是生命赐予者”
——“我会常常心怀感恩,满心敬拜你们”
——“我会常常心怀感恩,满心敬拜你们”
——“无论将来是否有机会见面,我都感谢你们赐给我生命”
——“无论将来是否有机会见面,我都感谢你们赐给我生命”
——“我也希望你们能够和我一起感谢我爸爸妈妈给予我无私的爱。”
——“我也希望你们能够和我一起感谢我爸爸妈妈给予我无私的爱。”
——“祝福你们,也希望你们常常为我祝福。”
——“祝福你们,也希望你们常常为我祝福。”

楼主 森冠三元  发布于 2015-03-03 16:34:00 +0800 CST  
然后,我让她坐在两把椅子中间的空地上,去想象有父母的两只手,分别搭在自己的肩膀上。
然后我说
——“生命的传承,历经亿万年。现在想象一下,此刻你的身后坐着亲生父母,在他们的身后坐着他们的父母,在他们父母的身后还有父母,一代一代,生命生生不息,每一代的父母都历经艰险。今天,生命有幸传递到给我们,这本身就充满了爱、力量、希望与祝福。我们要带着这份来自远古的爱、力量、希望与祝福,去面对一切。并且将其传递下去。”
——“你的爸爸妈妈会感谢你的养父母把你送给他们,让他们有机会体验做父母的感觉。你的亲生父母也会感谢你的爸爸妈妈,感谢他们给予了你无私的爱。”
慢慢的,来访者已经从刚才的泣不成声中平复下来。
坐在对面的父母也已经擦干了眼泪。
这时候我请他们一家人站起来,彼此拥抱。
此刻她开始放声大哭,我让父母轻拍她的后背,直到她逐渐平静下来。
这时候,我让她喝了一杯温水,感谢父母的配合,让他们重新回到外面等候区。
我和她重新回到咨询位置。
——“现在有什么感觉?”
——“感觉胸口堵着的东西没有了。”
——“刚才有哪些点触碰到你了?”
——“分别坐在两边地上,感受肩膀上的力量的时候。”
——“现在你还烦乱吗?”
——“一点都不乱了,很奇怪,我现在反而觉得很坦然。”
——“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了吗?”
——“带着爱和力量走下去。”
——“我也为你祝福。”
一年之后,她如愿以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楼主 森冠三元  发布于 2015-03-03 16:35:00 +0800 CST  
一口气看完的一本书生涯陪伴者

早就耳闻贾杰老师的大名,今日终于拿到这本期待已久的书。一口气翻完仍有意犹未尽之感。简洁幽默、思路清晰、语言犀利,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好书,很适合初学生涯咨询者学习,也适合有生涯发展困惑或心理困惑的人翻阅。力荐此书!

开始明白同事为何视他为偶像了一棵树

再次隆重推荐,贾杰新书——《活得明白》~两个月内再看了一次贾杰老师的《活得明白》,还是觉得很好看,还是一口气读完根本停不下来。之前才跟朋友说起,现在越来越少让人惊艳又放不下的书了。贾老师此大作当属此列。而且再读一次,又会发现之前没有注意到的技巧和细节。书中的案例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典型,你会觉得似曾相识,甚至有些问题和情况就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即便是很简单的、人人都懂的道理,从贾老师嘴里说出来,就是不一样,就是有豁然开朗、醍醐灌顶之感。我想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看问题独特的视角,常常使他能够对来访者的主要矛盾抓得快狠准;分析鞭辟入里,多元灵活而又独到的解决方案,常常让看官觉得"啊?就是这么简单?"但结果却偏偏又是"就是这么(不)简单!"语言犀利幽默,让人轻松之余又感受到言辞之中的分量,值得玩味。最最值得敬佩的是他的思维方式,这是最值得学习又最难学得来的地方。

喜欢的书彩色阳光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想到的是会不会是一本“吹”出来的书,因为买过很多封面把书吹的天花乱坠,买回来却只想当废纸回收的书。抱着一点期望耐心地读了其中一个案例,立马心花怒放,终于找到我的“知己”了,于是速速买回,细细品味。读完此书,发现作者用寥寥数语就能让我换个角度看待问题,让我更深入的思考一些问题,不会总被困在问题的表面,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我来说,这是一本很有用的书,我非常喜欢!

贾杰的书,值得一看再看听花开的声音

好久没有看书 ,先是随意翻翻——
“珍惜你身边的每一朵奇葩”
“持续痛苦的背后一定有获益”
“不要向人们索取他们没有能力给予我们的东西”
“建立客观而坚定的自我标准,才能合理应对他人评价”
“从来没有什么发挥失常,那就是你的真实水平”……
一句句独到的肯定句让我很好奇,他凭什么如此坚定……
在地铁上看,坐过了站……不知不觉看完了此书,还忍不住翻回去回味!最妙的是,作者神一样的思维逻辑,他总是通过独到的提问,让纷杂的问题变得清晰,最后,来访者自己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和解决之道,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助人自助”。
其中《中科院院士的心病》案例,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我一个同事听我分享后,豁然开朗,“不要向别人索要他没有能力给予的东西,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一直朝我绝对不可能浪漫的老公要浪漫!这么多年,这真真是在执着的撞墙啊,回去也改个签名:停止撞墙!
这真真的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很适合送给你关心的人的好书,18个案例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实实在在能让我们活得明白,适得其所!……今年过年不送礼啊,送礼就送《活得明白》啊!绝对物超所值,完美演绎啥叫礼轻情意重!!!

早点看到这本书就好了Dreamer

我觉得真的是寥寥数语化解心中困惑,各种迷局多是自己看不清规则,当你知道了规则是什么,自己怎么可以在规则的框架内自如应对,为自己想要的做出努力,对自己不看重的主动放弃,我想很多困扰就迎刃而解了。就象书中的一些经典案例,人际关系如何处理,如何做选择,这些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迷局在老师那里被分析得透彻入理,就不再是问题了。哪天再遇到同样的麻烦,回来再看看,又找回了解决之道。 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了自己.....

楼主 森冠三元  发布于 2015-03-03 16:36:00 +0800 CST  

楼主:森冠三元

字数:18103

发表时间:2015-01-20 21:4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18 11:24:12 +0800 CST

评论数:9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