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心理学的知识和学心理学的那些事儿

顺应本能做事。偏向减少大脑受到刺激一方,偏向顺利思考一方,偏向不抑制一方。审美,倾向性顺利思考。顺利思考,将刺激降到最低。

楼主 jeckkman  发布于 2015-08-11 18:30:00 +0800 CST  
紧张过后,必有舒缓调节。这种调节,或许是激素,或许是神经调节。总之,类似于愉快的感觉。不带动快乐的思考会被抑制,带动愉快的思考会得以延续。

楼主 jeckkman  发布于 2015-08-11 18:40:00 +0800 CST  
伊根(G. Egan)把共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初级共情”(primary empathy),其含义接近于罗杰斯提出的共情定义,它往往与咨询技巧中参与技巧有关;第二种是所谓“高级的准确的共情”(advanced accurate empathy),这对咨询者有更高的要求,需要运用咨询技巧中的影响技巧来直接影响来访者。卡可夫(R. Carkhuff)将共情划分为五个不同的水平:从对咨询关系只起破坏作用的共情水平到咨询者具有相当准确的理解的共情水平。艾维(A. E. Ivey)等人则进一步将共情细分为七种不同水平:从对会谈起着明显的破坏作用到共情的最高水平——咨询者在任何方面都能与来访者进行直接的、成熟的交流。 卡可夫(R.Carkhuff)和皮尔斯(Pierce)还建构了一个区分调查表,用来确定咨询者共情反应的五个等级。其中水平3是可接受的最低水平反应,相当于Egan的初级共情的概念;水平4相当于附加共情或高级共情;水平5代表着促进性的行动〔9〕。具体如下: 水平1——没有理解,没有指导。咨询者的反应仅是一个问题或否认、安慰及建议。水平2——没有理解,有些指导。咨询者的反应是只注重信息内容,而忽略了情感。水平3——理解存在,没有指导。咨询者对内容,同时也对意义或情感都做出了反应。水平4——既有理解,又有指导。咨询者对求助者做出了情感反应,并指出对方的不足。水平5——理解、指导和行动都有。咨询者对水平4的内容均做出了反应,并提供了行动措施。

楼主 jeckkman  发布于 2015-08-12 15:45:00 +0800 CST  
“心理信息子”与“生物遗传信息子”有何异同?
其实,我们在生物学领域中十分熟悉的“基因(DNA)”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信息子,不过,这些遍布人体细胞的基因所记载的信息,只是生物遗传方面的信息。而我们在这里所要深入探讨的信息子却可能只存在于大脑之处的细胞(很可能是神经细胞)里,而且它们所记载的信息却是各种与回忆、想象、推理、计算、计划等等与思维、精神或与心理活动紧密相关的信息。因此,前者(DNA)是“生物遗传的生物信息分子载体”,而后者却是“思维和心理活动的信息分子载体(以下简称信息子)”。虽然科学家们在50多年前就确认了生物方面的信息分子载体是DNA ,然而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却仍然无法确定哪些生物分子是心理或精神活动之信息的分子载体。有人认为,RNA、DNA 可能就是信息子,但也有人认为,氨基酸、蛋白质,甚至是一些较大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细胞核等等),都有可能是思维和心理活动之信息的信息单位分子。但不管怎样,对于我们在这里将要研究和探讨的各种心理现象来说,我们只需要知道,大脑中存在着这样一些能够记载我们各种心理信息活动的分子载体(信息子)就足够了。然而,我们还是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人类总有一天能够找到或确定全面影响我们心理世界的心理因子——信息子,就如50多年前,科学家们最终找到了生物遗传方面至关重要的遗传因子一样。不过在现代科学还未真正地确定这些信息子之前,它并不妨碍我们人类的智力用一个科学假设的“信息子”来描述和解释各种心理现象。众所周知,在DNA 被科学确证为生物遗传因子之前的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孟德尔及其后来的信徒们已经用一个假设的“遗传因子”的概念来成功地解释各种各样的生物现象。

楼主 jeckkman  发布于 2015-08-12 20:22:00 +0800 CST  
物理即心理——费希纳

心理物理学创始人,认为身体和心灵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并提出了计算公式:S=K*logR,即感觉量算数级增加,刺激量几何级增加,刺激强度的增加不一定伴随着感觉强度的增加。

名言:身体和灵魂只不过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达形式而已。


楼主 jeckkman  发布于 2015-08-12 20:23:00 +0800 CST  
误打误撞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

俄国生理学家,在对狗的消化液分泌研究中,偶然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并因此建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为行为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名言:只要心理学是为了探讨人的主观世界,自然就有理由存在下去


楼主 jeckkman  发布于 2015-08-12 20:37:00 +0800 CST  
鉴于本吧吧主拒绝沟通交流,屡删本人主题贴,拒绝讨论本吧快死的现状,本加精贴不定时搁置,有时一个月,有时几天。今天的新主题贴也就三张,吧主对本吧爱管不管,态度消极,管理本吧的方式基本是删帖,我也不多说。相信大家有目共睹。

楼主 jeckkman  发布于 2015-08-14 00:58:00 +0800 CST  
我还不如跑回心理吧,消遣一下时光。在这里看到一群心理小白就感到头疼,多去看看书和分析吧,有些理论不了解不懂可以私信一下我。我可不觉得这里有讨论的气氛,至少有水平的人我可见不到有几个是冒泡的

楼主 jeckkman  发布于 2015-08-14 01:03:00 +0800 CST  
壹心理周刊13本全


http://yu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2338007727&uk=334131

楼主 jeckkman  发布于 2015-08-16 21:11:00 +0800 CST  
伤痕记忆细胞。伤痕记忆怎么会产生电阻,阻碍了神经电信号的传导呢?首先我们来说什么是伤痕,当某些刺激或者冲动过于强烈,就会使得神经末梢的传感器过度发电,传导到大脑皮层之上,会使得记忆细胞电容带上异常电位,这使得大脑内的记忆读写器(这个部件可能是“杏仁核”)无法正常进入和读取,这就是为什么过度的刺激,会导致“失忆”。也正是伤痕记忆细胞增大了“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回路”的传导电阻,阻碍了循环电活动,所以患者才像小鼠那样的焦虑和难受,那种难受简直就像是窒息般痛苦,任何一个患者都清楚!也正是因为伤痕记忆对于心理行为具有影响,才使得“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的传导障碍归属为心理疾病,成为心理疾病的生理基础。

楼主 jeckkman  发布于 2015-08-17 23:01:00 +0800 CST  
为什么那么强调虚假数据?
主要科学研究是一块砖一块砖垒起来的,后人的研究是要在综合前人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的,虚假数据产生虚假结果,本来没有的效应你给研究出来了,结果后人看见你的文章也全开始研究这么个效应,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科学界是很注意数据真实性的问题的,少走弯路。

楼主 jeckkman  发布于 2015-08-17 23:53:00 +0800 CST  
说说心哲吧那段所谓的历史吧
心哲吧几年前就被人创建了,直到半年前不知道谁发现了然后选择战略转移到这里来了。原本创建心哲吧的人早就云游四方,只留下一小堆的贴子,再也没有回来过。现在心哲吧已经发展到近一万五关注量(然而这个星期的新增关注十几二十都没有啊混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有兴趣翻翻以前的贴子,也就二十页

楼主 jeckkman  发布于 2015-08-18 18:02:00 +0800 CST  
意识大致分三种,潜意识,前(浅)意识,显意识。两段有冲突的潜意识互相打架,获胜的一方相对活跃,形成浅意识,用以约束压抑输掉一方的潜意识,减少该潜意识对显意识的影响力。活跃的潜意识形成显意识,但显意识一般是不能控制身体的。因为它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外界刺激,以相对封闭的方式对外界刺激进行模拟或创造。显意识一定程度上对于潜意识来说算是外界刺激了。有些显意识不受控制而且非常活跃,就会有一些幻觉产生,一般是暂时的。

楼主 jeckkman  发布于 2015-08-19 19:05:00 +0800 CST  
我的话就分为显意识和潜意识,反正具体分析的时候分成多少种还是一个毛样,也就表述不同。
当你进入思考,显意识变活跃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单调性和可循环性。这是为什么呢?大脑控制身体的时候,是用一段一段的活跃的潜意识来控制,许多潜意识都有“返回倾向”的设定,比如挠痒痒一次,就是一个来回;用笔画一个圈圈,笔尖回到圆的线段开头;摸在大腿上的手提起来拍大腿,手回到原处。此外,一般能进行控制人体的单个潜意识,会自认为好的,不介意多做。所以进入思考,显意识变活跃的时候,人忽略了外界的一些刺激,原本在执行的潜意识因为没有受到下一段潜意识的取代,一直保持活跃状态,因此非自主地重复没有多大变化的动作。
这就是人为神马都会不自主地出现一些小动作的非常重要原因之一。
也是显意识一般不能控制身体的原因。一但自主控制自己身体,显意识就会变得不活跃。大脑的这个设定也是为了防止自身产生紊乱。

楼主 jeckkman  发布于 2015-08-19 20:00:00 +0800 CST  
明天说说有关爱情的

楼主 jeckkman  发布于 2015-08-19 22:59:00 +0800 CST  
学术解释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它通常是情与欲的对照,爱情由情爱和性爱两个部分组成,情爱是爱情的灵魂,性爱是爱情的能量,情爱是性爱的先决条件,性爱是情爱的动力,只有如此才能达到至高无上的爱情境界。在汉文化里,爱就是网住对方的心,具有亲密、情欲和承诺、依恋、情感的属性,并且对这种关系的长久性持有信心,也能够与对方分享私生活。在爱的情感基础上,除了爱的跨文化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爱情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也发展出不同的特征)。爱情是人性的组成部分,狭义上指情侣之间的感情,广义上还包括朋友之间的爱情和亲人之间的爱情(爱的感情)。

楼主 jeckkman  发布于 2015-08-20 15:55:00 +0800 CST  
对于感情这种东西形成的描述,个人不便于在这里描述得过于深入粗暴直白,万一你给看明白了看透了“感情”,对你感情造成不好的影响我可担当不起。学心理学最好有一颗强大的心,这可是挺重要的。接下来讲讲爱情的东东

楼主 jeckkman  发布于 2015-08-21 16:56:00 +0800 CST  
在需求和满足方面讲,一个人能从另一个人身上获得相对稳定而又持续的满足,就会产生好的感情。从客观上讲,爱情是一种“现象”,是基于一定量事件体验而形成的情绪和行为上倾向。然而这些是没什么卵用的大概性阐述,意在稍稍认识一下

楼主 jeckkman  发布于 2015-08-21 18:20:00 +0800 CST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各自比较稳定兴趣和获得快乐满足的方式,要让爱情这种东西无非就是让别人把获得快乐满足的方式联系到你身上。也是常言走进对方生活。如果一个人日常获得的快乐满足不能满足他自己,他自己一般就会比较渴望从外界更多的事或人获得,比如找朋友,找乐子,找个伴侣。
对于爱情产生的前提,自然就是对方对你有一定了解,如果对你不了解,说不定就当你是个综艺节目一样,把你当乐子看待。一见钟情这东西暂时就不讨论。对一个物品,你对它认识完全后估计会变得觉得无隐。可人是不同的,人的思想行为和属性具有高的不定性,那可是不能认识完全的。因此,对你的形象有一定了解后那才有后续的感情可谈。

楼主 jeckkman  发布于 2015-08-21 23:37:00 +0800 CST  
也就放个贴子,这个以前看过,挺好




这些故事,是否会触动你的心灵。。。。
http://tieba.baidu.com/p/1845967663

楼主 jeckkman  发布于 2015-08-22 00:55:00 +0800 CST  

楼主:jeckkman

字数:34278

发表时间:2015-07-27 18:2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20 11:27:50 +0800 CST

评论数:78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