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粵語兒歌

早前有專頁在社交平台上載了多首廣東童謠的歌詞,引起一眾網民「想當年」,紛紛指自己少時曾經聽過一些琅琅上口的廣東童謠,趣味盎然。「排排坐,食粉果;豬拉柴,狗透火;貓兒擔櫈姑婆坐;坐埋一齊唱支歌。」你聽過嗎?這些單靠口耳相傳的童謠,會否於這個香港消失?

「我聽過,但依家老咗,唔記得晒喇。」老一輩人經時間洗禮,對兒時的歌謠,記憶變得模糊,「細個成日唱,都唔知依家啲後生識唔識囉!」89歲的張婆婆,指自己年紀大,已忘了這些「歌仔」,但一唱起,原來旋律和短短的歌詞都在嘴邊。「氹氹轉,菊花園;炒米餅,糯米團;阿媽佢叫我睇龍船;我唔睇,要去睇雞仔」,張婆婆一邊唱一邊搖動身體,充滿節奏感,唱到最後更不禁拍起手來。「我細個好鐘意唱呢啲歌,人人都叫我做歌妹。」問到歌妹歌謠從何處學來,「冇學,冇人教,人唱我就唱,嗰時人人都識唱」。

兒歌「小明系列」作者、兒歌曲詞人韋然曾就廣東童謠作資料搜集,他指童謠是一種念口簧,口耳相傳至今,廣東童謠起源於市井,有分催眠、教化、兒童遊戲等類別,而當中詞句更會隨時代有不同變化,「以前啲人會話『點蟲蟲,蟲蟲飛,飛到荔枝基』,但依家已唔係農村社會,可以變做『飛到爸爸個鼻哥窿』」。

而多首廣東童謠亦出現了一個人物,令人非常好奇。「細蚊仔,瀡滑梯,因住跌落嚟;咪學陳德貴,成日流鼻涕」、「陳德貴,住得矮,床下底有隻鬼,嚇到嗊抬底」,究竟傳說中的「陳德貴」是誰?韋然解釋,童謠的詞包含歷史元素,亦可反映社會實況。「嗰陣有個軍閥叫陳德貴,所以有咩衰嘢都入晒佢數,叫啲細路唔好學佢。」

除韋然的說法外,網上亦有人解釋陳德貴是誰,有指陳德貴是19世紀40年代廣州一家電台杜撰出來的廣告人物,他兒子因生癪而面黃骨瘦,胃口不佳,服用一種芝莨餅藥物後痊愈,廣告內文是:「舊時有個陳德貴,住喺雙門底,佢個細蚊仔,餐餐食飯唔開胃,成晚黑扭計,肚煲大,頸柄細,咬手指,流鼻涕,唔使問阿貴,梗係生癪仔。」而陳德貴就成為當時街知巷聞的廣告人物。至於將陳德貴這個名字放入童謠內,是為了押韻。

成立專頁介紹廣東童謠的「廣東話資料館」專頁管理人陳先生指出,因發現現時小朋友的教育着重普通話,擔心粵語童謠有消失危機,故特意推廣一下廣東話。

楼主 aaron1644  发布于 2017-04-19 10:50:00 +0800 CST  

楼主:aaron1644

字数:906

发表时间:2017-04-19 18:5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27 02:17:33 +0800 CST

评论数: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