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计成本,人类能飞出太阳系吗

在本吧,我经常看到一个问题:人类到底能否飞出太阳系?大家为此争论不休。其实,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就能回答很多问题。



楼主 鲍曼2010  发布于 2019-10-10 16:50:00 +0800 CST  
首要的前提就是“不计成本”,因为考虑成本的情况下,人类到达的最远地方不过40万公里,踏足火星都还遥遥无期。当然,“不计成本”不代表要什么有什么,而是说如果全人类都把飞出太阳系当成头等大事来做,就像阿波罗登月那样。


让我们先从最基本的探测器说起。目前正在飞出太阳系的探测器包括两个先锋号,两个旅行者号,一个新视野号。它们目前的速度在20km/s左右,虽然速度还会降低,但下降得已经很缓慢了,而且要考虑到这些探测器设计的首要目标都不是尽快飞出太阳系,而是探索行星和卫星。可以认为,以目前技术,20km/s的速度可以轻易达到。那么以这个速度要多长时间才能探索外世界呢?


比邻星离我们4光年,飞到那里需要6万年。而且比邻星是一颗红矮星,还和另外两颗恒星组成三合星,不适合人类生存。我们还得把目光放远点。太阳周围12.5光年内,一共有33颗恒星,其中有一些和太阳类似。那么飞船要多久才能飞12.5光年呢?18.7万年。是不是已经泄气了?别急。

楼主 鲍曼2010  发布于 2019-10-10 16:58:00 +0800 CST  
20km/s的速度的确太慢,不适合去外世界,但人类现有的技术就可以达到远比它快的速度。比如离子喷射引擎,它的比冲比氢氧引擎高10倍,而且还有提升空间。虽然离子引擎的动量极小,只能吹动一张纸,但并不表示它不能做大。离子引擎的主要问题是能量来源,如果采用核裂变反应堆的话,那么离子引擎推动的探测器有望达到1000km/s的速度。这还仅仅是利用现有的,已经应用过的技术(包括太空核裂变反应堆,有怀疑的请搜索苏联的核卫星)。


那么以这个速度能飞到哪里呢?很遗憾,时间还是很吓人的:需要1200年飞到比邻星,3700年飞到12光年以内的任意星系,3000万年飞到银河系的任何角落!


很失望对吧?“有生之年是没希望看到了”。的确如此。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呢?智人是很年轻的物种,诞生至今不过20万年。而包括猴,猿和人的灵长目存在了4000万年。而鸟类已经存在了1亿年,恐龙称霸地球超过1亿年。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人类能够持续维持的话,那么扩散到银河系的所有角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楼主 鲍曼2010  发布于 2019-10-10 17:15:00 +0800 CST  
当然,人们还是希望能更快探索外世界。接下来就要运用一点设想了。一个问题:假如飞船持续以一倍重力加速度加速,那么多久可以加速到0.1倍光速?答案是300万秒,大约35天,也就是1个月。没想到吧,一个月时间就可以加速到3万公里每秒了。这个速度下相对论效应依旧微乎其微,可以放心地采用简单的牛顿公式。


那么问题来了:1 飞船能飞这么快吗?2 以这个速度要多久才能到达别的星系?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能,不过需要一些技术革新。化石燃料是不用想了,前面说的核裂变,还有激光,太阳帆等也没戏。唯一的可能是核聚变。利用核聚变产生极高速度的射流,从而持续推进太空船。和大家想象得相反,核聚变推进的难度其实低于核聚变发电,因为并不需要长久控制上亿度的等离子体,就让它高速喷出去就行。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不断引燃核聚变,因为核聚变是不可自持的。但这些还是属于技术问题,虽然我不敢打保票说一定能解决,但是在不计成本的情况下,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楼主 鲍曼2010  发布于 2019-10-10 17:25:00 +0800 CST  
那么以0.1c(0.1倍光速)需要多久到达别的星系呢?这是非常简单的数学题,大家很容易就能算出来:40年到达比邻星,120年到达附近33颗恒星的任意一颗,100万年到达银河系的任何角落。


同样,“有生之年是没希望看到了”,但对于人类来说,这个意义很重大。8亿年后,当太阳热到蒸干地球上所有水分时,人类需要严肃地考虑离开地球,如果那时还有人类的话。以0.1c的速度,可以在数十颗恒星里选一颗,并用百余年的时间到达。然后用百余年的时间殖民这个星球,然后再次出发。在200万年内,人类将会到达银河系的每个角落,并在所有可殖民的星球殖民。200万年时间并不长,人类制造第一把石器就是在250万年前。也就是说,人类花了200万年制造石斧,再用200万年征服银河系。

楼主 鲍曼2010  发布于 2019-10-10 17:39:00 +0800 CST  
由此可见,以现有的科学,略微超越现有的技术,外加全球人类不计成本的投入,人类就有可能在百年内探索别的星系,并在数百万年内殖民整个银河系。从单个人的角度,这时间显然是长得不可思议,但从人类物种的角度,这个时间很短暂。从地球的角度,这根本就是一瞬间。


那么问题来了,从统计角度,人类显然不会是银河系第一个智慧生物,也没理由认为所有智慧生物和人类在同一时间诞生。既然用200万年或3000万年(后者完全用现有技术就能达到)就能殖民整个银河系,那为什么我们没看到外星人?难道外世界文明只能发展几千年或几万年,在向宇宙扩散前就自行灭亡了?如果是这样,那可真是大不幸。

楼主 鲍曼2010  发布于 2019-10-10 17:45:00 +0800 CST  
昨天因为时间有限,很多技术问题还没有讨论,今天花点时间再多讨论几个技术问题。


首先是:飞这么远需要多少燃料?这要多谢俄罗斯的齐奥尔科夫斯基,他提出的公式非常简洁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那时现代火箭甚至还根本没有诞生!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如下:
v=v0*ln(m0/mk)


v是速度增量,v0是燃料相对于火箭的喷射速度,m0是火箭的初始质量,mk是引擎停止时的火箭质量。


对于以1000km/s航行的太空船来说,如果火箭的载荷比是50,那么要求燃料的喷射速度是250km/s,比冲大约是25000秒。目前实用的离子引擎,喷射速度是40km/s,比冲是4300秒。而正在研制的一种离子引擎,喷射速度可以达到100公里/秒。可见,1000km/s的速度并非天方夜谭,而是在远方若隐若现。


离子引擎的问题是推力极小,但原因不在离子引擎本身,而在能源。离子引擎是用电的,于是就和电动车一样,电池变成瓶颈。对于飞向其它星系的火箭来说,太阳能是不可能了,唯一靠谱的能源是核能供电,不是钚238的衰变能,而是铀235的裂变能。


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没有考虑大气阻力和离开地球表面所需的燃料,但我们也不用考虑。因为这里说的不是今年或明年飞向三体星,而是一千年,一万年后。那时人类已经开发了太阳系内的大量资源,这点在科学和技术上都没有任何问题。火箭所需的金属等物质可以从小行星采矿提炼,而水,氨,氢等轻物质可以从木星光环或其它小天体上获得。换句话说,火箭是在太空直接组装的,所有物质都来自太空。

楼主 鲍曼2010  发布于 2019-10-11 10:12:00 +0800 CST  
对于以0.1c(0.1倍光速)航行的太空船来说,难度就大了不少。根据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如果依然维持50倍载荷比,那么要求燃料的喷射速度是7500km/s,比冲75万秒。离子引擎想达到这个速度是不太可能了。以现有技术,唯一能达到这个速度的是核聚变。


说到核聚变,大家可能都会想到“永远在50年后”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幸运的是,如果推动太空船的话,并不需要达到那种程度的可控,而且也未必需要氘氚聚变。可以这么说,在未来的1000年里,有很大可能研制成功核聚变引擎,达到7500km/s的喷射速度,从而实现0.1倍光速航行。

楼主 鲍曼2010  发布于 2019-10-11 10:28:00 +0800 CST  
以上就是从火箭技术角度讨论的银河系航行的可能性。这里采用的是非常保守的估计,实际上,我认为在未来1000年内,完全可以实现0.8c的航行速度,那就意味着在20万年内覆盖全银河系。巧合的是,智人这个物种诞生至今也是20万年。


以上讨论的灵感来源,其实是十余年前《科学美国人》上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并未在推进技术上花时间,而是把人类殖民银河系的时间与地质纪元时间对比。在我们看来,成千上万年是长得不可思议的时间,但在地球的各纪元上则是短得根本没法用的时间。以现有的技术我们可以用几百万,几千万年殖民银河系,在我们看来这时间长得荒谬,但从地球纪元的角度,这只是最短的一个纪元罢了。

楼主 鲍曼2010  发布于 2019-10-11 10:37:00 +0800 CST  
楼上有人提出了飞船内的生态系统问题,这的确是个问题,不过本文侧重于从推进技术角度讨论,至于生态系统,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还有人问:为什么要出去?我的观点是这样的:假如人类只打算继续存在几百年,几千年或者几万年,那是没必要出去。如果人类打算存在几亿年,就像恐龙那样,那么开发一下太阳系也就行了,也没必要出去。但如果人类打算存在数十亿年,那么就必须面对太阳的灭亡,特别是太阳生命晚期极度不稳定的情况。这样就必须要考虑离开太阳系。


另外,人类也好,地球生物也好,都是天生具有扩张倾向的。人类进入美洲以后,只用了几千年就从最北端的阿拉斯加走到最南端的火地岛,全是用两只脚走的。其它动物植物也是如此,只要是能过得去,能够生存的地方,都会扩散过去。那么当人类具有了星际旅行的能力以后,很难想象整个地球的人都老实呆着而不想出去。为什么要出去?天性使然。就算大多数人都喜欢宅在家里,但必然有人想要冒险出去,而这些人的绝对数量还是相当庞大的。

楼主 鲍曼2010  发布于 2019-10-11 10:49:00 +0800 CST  
我在前面的计算中用了“50倍载荷比”,但没有明确解释其含义。所谓50倍载荷比,就是说出发的火箭里,98%是燃料,2%是载荷。那么为了把1公斤的东西送到外星系,需要消耗多少燃料呢?


我们按行程倒推,为了让1公斤的东西到达外星系,它需要减速,无论是1000km/s还是0.1c,减速和加速实际上是一回事。所以为了让这1公斤减速,我们需要49倍于它的燃料,也就是49公斤燃料,减速前的火箭是50公斤。火箭巡航不需要燃料,所以加速结束时同样是50公斤。为了把50公斤的东西加速,我们同样需要49倍于它的燃料,也就是2450公斤,而出发时的火箭重2500公斤。


所以每1公斤的东西到达外星系,就需要提供2500公斤的火箭。你们可以按照这个比例估算火箭的重量。


有人会问,“从外星系返回的燃料呢?”幸运的是,我们可以在外星系就地开采原料。核聚变的原料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氢,即使其同位素氘的含量也是极其丰富的。而且外星系的元素分布和太阳系差别不大,有差别的也是重元素。所以我们只需考虑单程燃料。


当然,更激进些,我们甚至可以考虑在航行中吸收宇宙里的氢元素来补充燃料,这一设想在70年代就有了。不过本文从保守角度估算,并未考虑这种激进的方案。

楼主 鲍曼2010  发布于 2019-10-12 09:51:00 +0800 CST  
再补充一点想法。首先,本文讨论的是“能否”飞出太阳系,而不是“是否”飞出。也就是说讨论的是有没有这个能力,而不是去不去做,或者为什么要做。


其次,即使限定在“有没有能力”这个话题,也远非贴吧的一个贴子能讨论完的。本文其实仅仅从火箭推进的角度讨论,严格说来标题里就应该说明这点,可惜我当时写的时候还没想到,而贴吧又不能修改标题和内容。


大家在讨论时提出很多新的东西,比如生态圈问题,繁衍问题,经济问题,太空碎石碰撞问题等。很多问题我并不能回答,或者缺乏肯定的答案。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展开讨论,我未必能提供多少帮助,不过会尽力而为。

楼主 鲍曼2010  发布于 2019-10-15 22:23:00 +0800 CST  
既然这个贴子又浮了上来,那我就再补充一些内容吧。原本想单开一贴,后来觉得没必要,内容和此贴关系太紧密了。


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来说,探索其它星系的唯一能源是核能,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能。虽然基本概念众人皆知,但到了细节部分就未必如此了,而细节却正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楼主 鲍曼2010  发布于 2019-10-21 12:47:00 +0800 CST  
先说核裂变,虽说很多重元素都可以裂变,但最常用的只有两种:铀235和钚239,这是综合了工程可行性,经济性,安全性等各方面考虑之后的选择。核裂变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100公斤铀235裂变可以释放出8.2E15焦耳的能量。对比之下,100公斤氢氧燃烧只能释放出1.6E9焦耳的能量,铀裂变能量是氢氧燃烧的500万倍。至于其它燃料或者电池就更不用提了。


有人会说:“那你也不可能用纯的铀235啊,否则不就变成原子弹了”,的确如此,但是空间探索用的核裂变原料和核电站的不一样。核电站的铀只是经过轻度浓缩,达到3%的浓度就可以用于发电了。对于空间探索来说,带上97%的无用铀238上天显然是非常低效的,因此需要高浓缩铀,也就是80%以上。这个浓度会变成原子弹吗?不会,90%以上的铀235才是武器级。那么核反应堆可以用如此高的浓度吗?可以。美国海军的核动力航母,核潜艇上使用的都是80%以上的高浓缩铀,而不是核电站的那种3%的铀。


那么核反应堆危险吗?答案是危险也不危险,关键是区分核燃料和核废料。核燃料其实是很安全的,铀235的半衰期长达7亿年,钚239也有2.4万年的半衰期。长半衰期表示低辐射量。即使是高浓缩的铀和钚,也可以用手去摸,英国女王就曾摸过,而她到现在还活着。实际上,美国曾做过秘密实验,把钚239注射入人体内,在之后的十余年观察里并未发现癌症发病率升高等现象。插句话,现在用于深空探索的核衰变电池用的是钚238,半衰期只有88年,其实危险性远高于钚239和铀235。也就是说,如果发射核反应堆的火箭爆炸,把反应堆炸成碎片,其危害也不比现在的深空探索卫星大。


但是核反应堆启动之后就会产生核废料,而核废料是极其危险的。如果你毫无防护地站在核废料旁,那么几乎肯定会丧命。核废料是各种放射性物质的混合物,半衰期从几毫秒到几亿年都有,让它具有长时间的超强放射性。此外,很多元素是可以被人类或动物吸收,甚至累积在体内,从而在器官内持续辐射的,典型例子就是碘。一个启动的核反应堆,就是一个长达万亿年的放射性源。这样的东西如果环绕地球旋转,或者去火星,木星,土星……都是噩梦,你无法预料在未来的数万年到数亿年里它会不会掉落到地球,火星,木卫二,或者其它星球上。


但是探索其它星系时可以使用,因为它的轨道是预知的,不会落回到行星和卫星上。而到达目的星系之后,它可以把核废料和其它放射性物质打包抛向恒星,用恒星销毁它。恒星本身就充满了放射性,增加的这点物质毫无影响。在地球上,要把东西扔进太阳是极其困难的,甚至远比飞出太阳系要困难。但对于星际旅行来说,难度就不大了。


使用核反应的太空船,有很大可能会采取修长的外形,让仪器和人类尽量远离辐射区。


所以在太空船上使用核裂变,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而且也实际实施过,苏联的多颗卫星上就有核反应堆,利用核裂变供电。

楼主 鲍曼2010  发布于 2019-10-21 13:54:00 +0800 CST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核聚变的难度就大得多了,而且很可能采取截然不同的推动机理。核裂变本身并不产生推力,它的推力来自于加热工质向外喷出,或者发电带动离子引擎。而核聚变的推动机理很可能是直接喷。


我们所说的核聚变,最常用的就是氘和氚聚变成氦和中子,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问题有两个,首先,氚的半衰期只有10年,而这里讨论的星际旅行都是几十年几百年的;其次,“巨大能量”主要由中子携带,而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无法控制方向。中子被吸收以后往往会把普通元素变成放射性元素。搞不好,这些巨大能量都用来破坏船体本身而非推进了。第三,核聚变没有链式反应,它是不可自持的。打个比方,核裂变就像蜡烛,一旦点着以后就会慢慢烧下去,直到把蜡烛烧光。而核聚变就像受潮的火柴,你好不容易点着了火柴头,下一秒却又熄灭了。


有人会说:“那氢弹不是用的核聚变吗?”没错,但氢弹里的核聚变也是不可自持的。氢弹实际上是通过一些手段让高温高压环境能尽量多维持几纳秒,让尽可能多的氘氚赶快聚变,等炸开后就无法再聚变了。而且氢弹里50%的能量来自于铀238吸收中子产生的裂变,所以氢弹的更准确称呼是裂变-聚变-裂变三相弹。


相比氘氚聚变,氦3能够避免前两个问题。氦3是稳定元素,没有半衰期问题。氦3和氘聚变产生氦4和氢,二者都是带电粒子,很容易被电场控制而指向喷口方向。由于带电,它们也很难被其它原子核吸收。当然,氦3聚变依然是不可自持的,而且氦3聚变需要的温度比氘氚聚变要高出数倍,从数亿度上升到十几亿度。


但这依然是有可能实现的,而且实现难度低于核聚变电站。核聚变电站要求把数亿度高温的等离子体持续约束在一小块空间里,而核聚变推进只要求它们朝喷口方向喷出即可。核聚变不可自持,因此需要不断点火,但这也不是做不到。最重要的一点,核聚变推进最高可以做到以20%光速喷出,那就表示飞船速度可以达到80%光速。以这个速度可以在15光年范围内的30多颗恒星里选一颗,花20年时间到达,用200年时间殖民,然后再去下一颗恒星。几百万年内,人类将遍布银河系的每个角落,只要人类文明能够像其它物种一样存在几百万年。

楼主 鲍曼2010  发布于 2019-10-21 14:32:00 +0800 CST  
我用“不计成本”这个词,是不想偏题到经济方面。实际上最准确的词不是“不计成本”,而是“不存在NASA的官僚垄断,社会热点转向太空领域”。再细说就全是经济学方面的东西了,偏题太多,所以我不想展开。

楼主 鲍曼2010  发布于 2019-12-02 16:44:00 +0800 CST  

楼主:鲍曼2010

字数:6532

发表时间:2019-10-11 00:5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1-24 15:30:13 +0800 CST

评论数:38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