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课堂45】神回大秦问始皇-----盘点秦之一代的超级工程

欧巴作为资深的大华夏主义者,有秦一朝一直是欧巴梦回之地。作为历史长河里短促的一瞬,秦留给这个世界太多的惊奇和不解。从秦国到秦朝,有秦一代,创造了全世界范围,全人类范畴,无出其右世无其匹的巨大超级工程奇迹。而且,不是一个!不是两个!也不是三个四个,而是无数!!!
话说欧巴一直觉得秦王都是穿越人士,秦国军队个个开着坦克手持AK47冲锋陷阵。秦国的建筑工地上铲车挥舞,吊机隆隆直升机盘旋,否则,无法解释秦以一国民力,何以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完成如此多的世界级超级工程!
下面,请听欧巴为你将大秦的诸多超级工程一一道来。本帖为欧巴一贯的直播,速度会比肩慢,请耐心,也不要随便插楼,回复就在楼下



大秦留给这个地球的,是数不胜数的世界级超级工程,很多工程,以现金的科技,以老米的实力,还 是无法完成的,那么问题来了,当年,大秦的皇帝,如何完成了这些超级工程,而且是在很短的是个时期之内。这已经完全不是当时的经济和民力以及工程技术所能完成的了。

楼主 国家地理学者  发布于 2016-06-23 09:56:00 +0800 CST  
一,超级建筑工程
1.秦景公大墓
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内186具殉人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尤其是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最珍贵的是石磬上的文字,多达180多个,字体为籀文,酷似“石鼓文”,依据其上文字推断墓主人为秦景公。
大墓平面呈“中”字型,全长300米,面积5334平方米秦公一号大墓 (4张) 。有东西墓道和墓室。发掘后的秦公一号大墓,占据了中国考古学史上五个之最:是迄今中国发掘最大的先秦墓葬;墓内186具殉人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尤其是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
长14.4米、宽高各5.6米的主椁是安放秦公遗体之处,四壁及椁底均为双层柏木枋,椁盖则是三层,中部有一道单层枋木垒砌的隔墙,将主椁分为前后两室,这种布局应该是仿照墓主生前居所“前朝后寝”的样式,这简直是个小宫殿!只看整套椁具的用料就足以令人惊叹:这些规整的枋木均由柏木材心做成,每根的横截面都是边长21厘米的正方形,两端中心有21厘米长的榫头,重逾300公斤,长度分为5.6米和7.3米两种。为了防止地下水沿着木料结节渗入造成腐朽,椁木原有的结节都被挖出,然后用铅、锡和白铁合金浇注封护。在金属浇注过程中既没有烧坏木质,又浇注得很平整,说明当时把握合金配比和浇注火候的技术已很成熟。在椁室周围和上方填有木炭,外围再填青膏泥,这些保护层可以防止水分和氧气进入以保护椁室--而椁木的木质至今保存完好,这完全可称得上是个奇迹。

远眺秦公大墓

在秦公大墓现场考古






密密麻麻的,都是“人牲”,残忍的活人殉葬制度。

楼主 国家地理学者  发布于 2016-06-23 10:04:00 +0800 CST  
2.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
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当他13岁刚刚登上王位时的秦王政元年(前247年),陵园营建工程就随之开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始皇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诸侯国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风。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还有平山县中山国王的陵墓也是生前营造的。但秦始皇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这是秦始皇的一点改进。陵园工程修造了39年,一直至秦始皇临死之际尚未竣工,二世皇帝胡亥继位,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千米。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

秦始皇陵复原布局

始皇陵外景

兵马俑





秦始皇雄才伟略,比他祖先进步的是没殉葬活人,而是用了陶俑,也因此而为我们留下了世界第八大奇迹!

楼主 国家地理学者  发布于 2016-06-23 10:17:00 +0800 CST  
3.秦公六号大墓(秦景公为一号大墓)
秦公六号大墓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墓位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镇南指挥村3、4、5村民小组田地内。陵内有中字形墓葬两座,甲字形墓葬一座,目字形墓葬3座,面积264000平方米。2011年6月,尚未发掘的秦公六号大墓发现19米长盗洞,直达黄肠题凑,所幸并未进入墓室。






秦公6号大墓的被盗,大量珍贵文物就此湮灭流失,千古遗恨。
19代秦国国君,加上已发觉的疑似秦太后超级中字大墓,如此多大超级陵墓工程,叹为观止。

楼主 国家地理学者  发布于 2016-06-23 10:27:00 +0800 CST  
4.咸阳宫
咸阳宫是秦帝国的皇宫,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阳市东区域。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国迁都咸阳,营建宫室,至迟到秦昭王时,咸阳宫已建成。最初咸阳宫位于秦都咸阳城的北部阶地上,在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不断进行扩建。据记载,该宫“因北陵营殿”,为秦始皇执政“听事”的所在。秦国统治者迁都咸阳后,咸阳宫一直为秦的历代国君的大朝之地。秦始皇时在渭水南岸修筑新朝宫——阿房宫,就是想取代渭北的朝宫——“先王之宫廷”,这处作为王宫或皇宫使用的“宫廷”之名即“咸阳宫”。历代秦王和秦始皇接见各诸侯国使臣、贵宾,为皇帝祝寿举行盛大国宴,与群臣决定国家大事都在咸阳宫中进行。因此《三辅黄图》称咸阳宫“以则紫宫,象帝居”。秦末项羽攻入咸阳,屠城纵火,咸阳宫大半夷为废墟。
秦始皇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 ,即秦国每灭掉一国,都要在在咸阳塬上仿建该国的宫殿,扩建皇宫,渭水北岸建成了各具特色的“六国宫殿”,“冀阙”、“甘泉宫”、“上林苑”等宫室145处、宫殿270座。各宫之间又以复道、甬道相连接,形成繁华的大都市 。诸多典籍文献都记载了咸阳宫的规模和盛况,《汉书》载:“秦起咸阳,西至雍,离宫三百”;《史记》云:“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

咸阳宫主殿的复原图,注意,只是主殿哦,完整的咸阳宫,面积有现在的一个城市那么大哦!





很可惜,大个子不做好事,现在的我们,只能看看山寨的迷你咸阳宫了

楼主 国家地理学者  发布于 2016-06-23 10:37:00 +0800 CST  
5.万里长城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甘肃临洮(今临洮新添镇三十墩村望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在固原地区境内,实际是在原先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东西横贯西吉、固原、彭阳三县。在固阳县城北7公里处的色尔腾山上,一条蜿蜒的巨龙盘亘静卧于崇山峻岭之间。远远望去,雄伟壮观,气势非凡。这就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秦长城。
秦长城在青龙峡北分水岭梁头、慕田峪北莲花池梁头一线……后者长里许,残高可两米,横亘垭口,毛石土筑,粗布纹瓦,两侧皆大山,其为秦长城无疑。据考古专家李亚忠介绍说古代防御外敌入侵,垭口两边以山为墙,人马就很难攀上。由于所处位置相当隐秘,所以保存最为完好。此处城墙全为毛石土筑,与附近2公里的北齐时期块石灰缝拦马墙长城和明长城明显不同。此次考察发现不仅莲花池两侧山垭口有遗存,北京司马台、白马关、椴树岭等地也有类似发现,但都不如这里完整和明显。
秦始皇长城大致为:西起于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向北至临洮县,由临洮县经定西县南境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由固原向东北方向经甘肃省环县,陕西省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折向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黄河以北的长城则由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向东直插大青山北麓,继续向东经内蒙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县境。由尚义向东北经河北省张北、围场诸县,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向东南,终止于朝鲜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处。

秦长城示意图








全国各地的秦长城,对比后世混凝土砌起来的“长城”,欧巴更喜欢原味,质朴的秦长城。中华龙脉,华夏脊梁、壮哉始皇帝!!!

楼主 国家地理学者  发布于 2016-06-23 10:49:00 +0800 CST  
二,超级交通工程
1,秦直道---秦朝的高速公路
秦直道,陕北俗称“皇上路”、“圣人条”,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凉武帝村,武帝乘凉之意),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越14个县,700多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它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于秦直道的始筑时间,《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六国年表》秦直道皆有明文记载,谓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当了无疑问。不过秦直道究竟完工于何时?修筑秦直道总共用了多长时间?史籍语焉不详。学界一般根据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八月间胡亥等人曾经由直道南返咸阳事断定秦直道即竣工于这一年,也就是认为秦代修筑直道只用了两年半时间(王开主编《陕西古代交通史》)。实则这样的结论并不合乎历史情况。《史记·蒙恬列传》云:“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司马迁既然明确说“道未就”,可见当秦始皇崩逝沙丘,蒙恬含冤而死之际,直道并没有竣工。而是一直延续到二世。

秦直道示意图







从咸阳到内蒙各地秦直道遗址

楼主 国家地理学者  发布于 2016-06-23 10:59:00 +0800 CST  
2.秦驰道
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二年(前220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著名的驰道有9条,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
驰道是皇帝的专用车道,皇帝下面的大臣、百姓,甚至皇亲国戚都是没有权利走的。秦汉时期最为流行,规定的宽度是五十步,两旁种有树。近来在河南南阳的山区里惊奇地发现有古代的“轨(铁)路”。经碳14测定,系2200多年前的秦朝遗留。原理和现代铁路无异,还是复线,只是不是用蒸汽机车牵引,而是用马力拉动。专家们都惊叹我国古代2200年以前竟然已经有如此先进的交通设施。这将是比兵马俑更惊人的大发现。现在铁路不是铁铸造的,而是轧制的钢轨。
秦始皇的“轨(铁)路”当然也不是铁铸造的,而用木材铺设。作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经过防腐处理,至今尚完好。不过枕木已经腐朽不堪,显然没有经过防腐处理,材质也不如轨道坚硬,但还可以看出其大致模样来。路基夯筑得非常结实,枕木就铺设在路基上。专家认为枕木的材质比较软,不仅是为了减少工程量,也不仅仅为了广泛地开辟木材来源,而是有意识地选择的。比较软的枕木可以和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密切结合,从而使轨道平稳,车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

秦驰道示意图

大英博物馆复原的秦驰道,知道什么是“车同轨”么?这就是了,真的有轨道





书同文,车同轨,秦驰道就是真正的‘车同轨’

楼主 国家地理学者  发布于 2016-06-23 11:08:00 +0800 CST  
3,秦栈道
秦国在秦岭上修建的栈道。最初用于攻打巴地和蜀国时运粮。《战国策—秦策》有云:“范睢相秦,栈道千里,通于蜀汉。”
中国陕西省南部,横越过秦国的要地与四川盆地之间的秦岭,在其山壁上凿洞、穿木或石条并铺上木板以作为军队行走的道路。栈道的长度曾达数百公里。

秦直道,秦驰道,秦栈道示意图



秦栈道秦岭段示意图



感叹大秦

楼主 国家地理学者  发布于 2016-06-23 11:16:00 +0800 CST  
三,超级水利工程
1,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在李冰的组织带领下,人们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八年的努力,终于建成了这一历史工程——都江堰。









楼主 国家地理学者  发布于 2016-06-23 11:23:00 +0800 CST  
2.郑国渠
郑国渠,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6),其时韩国因惧秦,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资财,削弱秦军队。此举适得其反,促进秦国更加强大。《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折今110万亩),收皆亩一钟(折今100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郑国渠首位于“瓠口”(今王桥镇上然村西北)。渠线沿王桥、桥底镇东进,过寨子沟后东北折,经扫宋乡公里、椿树吕村一线,于蒋路乡水磨村附近横绝冶峪河,至甘泽堡后东折,于龙泉乡铁李村入三原境。本县境内长约30公里。其渠首工程设施无考,灌溉方式为引洪淤灌(大水漫灌)。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说的就是这个典故了,本意想消耗秦国的实力使其无法侵略自己,结果加速了秦国的富强,一举灭了万国。

楼主 国家地理学者  发布于 2016-06-23 11:29:00 +0800 CST  
3,渭河坝
滔滔渭河,养育了八百里秦川,但同时秦国也深受渭河泛滥之苦,为此,有秦一代,不间断的沿着渭河修筑了规模超乎想象的大坝,其工程之浩大,工艺之精湛,在近年的考古发掘中不断的得到验证,一次次惊叹了学者的眼睛。
可以这么说,没有渭河坝的修筑,就没有秦国的富强,更加不会有之后一统的秦朝。

现在的渭河橡胶坝

渭桥遗址





现在的陕西人民,还受惠于当年秦朝修建的渭河坝的恩泽遗惠。

楼主 国家地理学者  发布于 2016-06-23 11:39:00 +0800 CST  
4,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秦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灵渠主体工程由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门、堰坝、秦堤、桥梁等部分组成,尽管兴建时间先后不同,但它们互相关联,成为灵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灵渠是一个庞大的水利系统,几乎涵盖了所有水利工程,并且由于两个端口的海拔高差,工程难度超乎想象,就是在现在社会,除了修建船闸,无法可想。但是当年秦朝的工匠,以超人的智慧,完成了当时无法完成的任务,为大秦征战南越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不完工,死!”的严令下,一切都有了可能。









灵渠同其它工程不同,完全超出了当时的科技水平,秦朝人民的智慧令人叹为观止

楼主 国家地理学者  发布于 2016-06-23 11:49:00 +0800 CST  
四,超级军事工程
灭六国
在以上超级工程修建的先后及同时,秦还发动了统一宇内,歼灭万国的军事行动,秦朝大军所向披靡,而其中的军事供给,后勤保障,人力发动,以及兵力调配,是超乎我们想象的。欧巴无法想象,以区区一国之力,数千年前,秦是如何完成上述工程,并且统一万国的。秦朝士兵人人开着坦克,手持AK47,纵横疆场
秦灭六国之战,指中国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的秦国进行消灭山东六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从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楼主 国家地理学者  发布于 2016-06-23 11:56:00 +0800 CST  
秦留给我们的谜团还有很多,关于秦有太多的超级工程未解之谜,留待大家去探索追寻,或许,有一天,会有人证明,秦皇是外星人或者穿越者,也说不定本帖完结。

楼主 国家地理学者  发布于 2016-06-23 11:57:00 +0800 CST  

楼主:国家地理学者

字数:6703

发表时间:2016-06-23 17:5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03 21:18:37 +0800 CST

评论数:41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