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就有思维,思维无处不在。一般人都能思维,但往往“看不见”

要想真正透彻的理解思维,看见思维,需要对思维过程最基本的方法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归类、具体、归纳、演绎、一般、个别、已知、未知等等基础概念做深度剖析。
就像黑格尔的《逻辑学》里对基础概念对追根究底的追问深思一样。
越是基础的概念,越是大家熟知的概念,越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概念,越需要进行深度的追问和反思。
任何一个概念都可以自成系统。对基础概念反思理解的越深,演绎推理的越广,越容易在广泛的领域广泛的时空中看见它们。
能够随时随地的看得见,才能不知不觉中用得上。

楼主 左右禅客  发布于 2020-12-15 16:11:00 +0800 CST  
分析的矛盾性。
一是指分析思维过程本身具有的多处矛盾性。不同矛盾的分析方式,使得每个人的分析过程,独具自己的个性特点。
这是分析本身具有的矛盾性。

二是指对思维对象进行分析中,能够发现事物里面含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矛盾。
这是被分析的对象具有的矛盾性。

楼主 左右禅客  发布于 2020-12-15 16:19:00 +0800 CST  
如同,比较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具有的矛盾性。以及被比较者作为思维对象本身具有的矛盾性。

楼主 左右禅客  发布于 2020-12-15 16:21:00 +0800 CST  
还比如,
理解和表达本身就有着自己的矛盾性,与被理解概念和被表达思想本身具有的矛盾性。

楼主 左右禅客  发布于 2020-12-15 16:25:00 +0800 CST  
理解与被理解,这对矛盾。表面理解与深层理解,整体理解与部分理解,简单理解与复杂理解,主动理解与被动理解,直接理解与间接理解,有创意的理解和保守的理解,有哲理的理解和没哲理的理解,科学的理解和非科学的理解,分析式的理解还是综合式的理解,信息比对的理解还是推理演化的理解,有创意想象力的理解还是有定式标准化的理解……

楼主 左右禅客  发布于 2020-12-15 16:33:00 +0800 CST  
信息比对,也就是一种比较归类。
选字组词,也是一种概念信息比对。
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对事物图像的识别,和人们认识事物的知觉过程是一样的。都是一种信息比对的比较归类思维过程。

楼主 左右禅客  发布于 2020-12-15 16:40:00 +0800 CST  
信息比对和人的知觉过程都含有假说演绎推理。都是一种比较求同思维过程,也是概括归类思维过程。

楼主 左右禅客  发布于 2020-12-15 16:43:00 +0800 CST  
分析、综合、比较、抽象等等,都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方法。
思维的基本过程,也都是这些基本思维方法的使用过程。

楼主 左右禅客  发布于 2020-12-15 16:49:00 +0800 CST  
用求同思维的眼光看:
信息比对是求同。
具体的分析过程也离不了求同。“分析”概念的具体演绎推理过程中要保证具体的分析思维方式,符合分析概念的内涵本质。是否符合“分析”概念的判断标准就是一种求同比较思维过程。

楼主 左右禅客  发布于 2020-12-15 16:58:00 +0800 CST  
其他比较、抽象、概括、具体等思维方法的具体思维过程,这些思维概念的具体演绎推理过程自然也离不了,求同思维和比较思维。
这也是思维概念里面的一种“万法归一”和“一即一切”的具体表现。

楼主 左右禅客  发布于 2020-12-15 17:03:00 +0800 CST  
使用语词指代确定的思维对象,也就是语词表达的概念有了明确的事物指向,这就是思维,或者说概念思维。

楼主 左右禅客  发布于 2020-12-15 17:24:00 +0800 CST  
语言的理解,不同于动作或表情的理解。
语言的理解,就是从两方面弄清楚搞明白语句中词语对应的事物或思维对象到底是什么。
也就是语句的主语所对应的具体事物或思维对象是什么。
以及语句谓语部分对应的事物属性,或者主语所指的思维对象的属性是什么。

因此,所谓理解不了也就是两种情况。
一是语句主语所说的思维对象没见过,不知道是什么。或者很抽象没有实际的感知经验或图像可供想象。
二是谓语刻画的事物属性没见过,或很抽象想象不来。
必须有具体的模型或实物进行感知体验,或者冥想想象,才能逐渐理解。

楼主 左右禅客  发布于 2020-12-15 17:50:00 +0800 CST  
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词语表达概念理解上的困难:
比如,不了解区块链技术,很难理解什么是区块链这个词。
比如量子世界的很多现象或概念新词,一般人是很难理解。
比如专业术语,外行人就听不懂。
比如今天的人,很难理解古代文献中的同一个词语。
比如外国人很难理解中国人的行为习惯或思维方式。
理解不了,除了思维方式及推理习惯的不同外,主要是词语表达概念的不一致,不确定,不统一。

楼主 左右禅客  发布于 2020-12-15 21:53:00 +0800 CST  
表达思想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词语,比较概念的不同,既是一个比较异同,概括归类的思维过程,也是一个根据概念内涵确定概念外延之间关系的推理过程。

楼主 左右禅客  发布于 2020-12-15 22:00:00 +0800 CST  
所以进行思想表达时,选词造句的过程是根据概念的外延关系进行比较推理的过程。有时候很可能是三段论标准形式的逻辑推理过程。

楼主 左右禅客  发布于 2020-12-15 22:03:00 +0800 CST  
词语的理解,就是确定词语所表达的概念内涵的过程。
观点的表达,就是明确概念的内涵,比较概念的外延,选择确定什么样的词语最能准确“指代”观点思想中的概念。

楼主 左右禅客  发布于 2020-12-15 22:13:00 +0800 CST  
不只是多义词,
就是同一字词,在不同语境(条件)下往往能够表达不同的思想概念。
或指代不同的思维对象及思维对象的属性。
对这一词语理解过程,就是在众多的概念选项中选定一个最合适、最正确的概念内涵。
这个过程是个假说演绎的推理过程,先假设是其中一个概念内涵带入语境,如果说的通,就是一种相对正确的理解。如果说不通,就成为淘汰选项,然后继续从剩下的概念选项中选择一项再次带入语境演绎推理。
总体上也是不相容的选言推理过程。

楼主 左右禅客  发布于 2020-12-15 22:28:00 +0800 CST  
词语的理解如此,语句的理解也一样。
比如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和“道可,道非,常道”。
不同断句,不同含义。虽有歧义,均有道理。
所以正确的理解,既要考虑时代背景,又要考虑概念的发展,需要系统考虑,综合推理。

楼主 左右禅客  发布于 2020-12-15 22:54:00 +0800 CST  
理解的困难,还有因表达者往往没有选对准确的词语和句式的原因。
表达的概念不清,或用词不准,往往是混淆概念。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也就是小头戴了个大帽子,或大头戴了个小帽子。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错误。正确的思想,因为用词不当,导致超出概念界定条件范围而出现错误。

楼主 左右禅客  发布于 2020-12-15 23:11:00 +0800 CST  
用词不准的错误,还有对概念的限定或概括不当导致以偏概全,或者部分正确而不等于全体正确的错误。

楼主 左右禅客  发布于 2020-12-15 23:16:00 +0800 CST  

楼主:左右禅客

字数:16511

发表时间:2020-12-07 18:4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09 17:58:08 +0800 CST

评论数:21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