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思想汇编

海德格尔:“哲学本质上是超时间的,因为它属于那样极少的一类事物,这类事物的命运始终是不能也不可去在当下现今找到直接反响。要是这样的事情发生了,要是哲学变成了一种时尚。”哲学可谓既不中不西、不古不今,又亦中亦西、亦古亦今。哲学构成人类文化的“内核”和“基因”。


中国哲学的新生,在化解21世纪人类所共同面临的冲突和中国所面临的西方文化冲突及现代化冲突中化生。中国哲学必须对人类所共同面临的五大冲突,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文明之间的冲突,并由此五大冲突所引发的生态、社会、道德、精神、价值五大危机做出回应,寻求化解之道。


这五大冲突和五大危机都是全球性的,它不分东西南北、贫富贵贱,构成了对全球文明的严峻挑战。一般而言,人类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称之为生存问题,生存问题是人类始终面对并要永久加以解决的问题,所以也是一切哲学思考的中心问题。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10-06 10:00:00 +0800 CST  
哲学还能生存下去吗?哲学真的该终结了吗?其实,在时代的转折点上,这个“哲学危机”或“哲学终结”问题总要被人们提出。所谓的“危机”或“终结”的实质则是:何等形态的哲学该死了,何等形态的哲学该生出来。哲学在哲学史上曾经是包罗万象问题的总体,“所有知识的母体”,即科学的科学。


当各类知识类型各类科学不断成熟而从哲学中独立分化出去之后,哲学变得“无家可归”。当代哲学定位于“人的意义的集聚”,即将人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各种意义加以组合思考,把握其统一意义。中国哲学的创新实是对中国社会在其发展、演变进程中所呈现的新的时代精神的捕捉和把握。


哲学创新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不仅是政治的体现,而且是社会各层面的升华。创新是指人的生命主体在与其生存状态、生命历程的互动中所激发出的创造性思维和行为的总和。哲学的主要功能是反思,即对理论和现实的深沉思考。笛卡尔把怀疑作为哲学研究的普遍原则;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10-06 10:19:00 +0800 CST  
借机械多数确认的公共礼法,是从外面加予个人的,所以,虽然它是理性的,却是“非我”的。公共礼法与天理——外在客观必然性不存在内在联系,不相对应,便无“真”的意义;公共礼法与主体内在认可不存在在内联系,不相应合,便无“善”的意义。


公共礼法与“真”、“善”无关,它就只是一种“方便施设”。作为一种“方便施设”,它不具有崇高性。现代人以职业的眼光看待行政事务,正说明了公共礼法的工具性。生命情调是在超越公共礼法及其所涉及的利益关系之上开出的,因而是超越理性的。


它纯为个人自己的一种选择。作为个人自己的,当然是“我”;又为自觉自愿的。但生命情调既然纯为个人自己的一种选择,就是属于个人自己的事。所谓属于个人自己的,是指一方面你不可强加给别人,另一方面别人也不可强加给你。故此,它不具普遍有效性。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10-06 14:50:00 +0800 CST  
一句话的意义,只有在纵横交错,显隐合一的关系网中才能得到确定。20世纪西方所有重要的哲学思想流派,都在语言论上交汇了。人生活在符号世界之中,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变成了一种不断修改和完善符号体系的活动。人只能面对符号世界,并不是说人没有面对客观世界,


而是说人的生存使之在面对客观世界的时候,必须使客观世界成为可以理解的世界,成为有秩序、有规律的世界,而这种“秩序”和“规律”的形成就是一种符号体系的形成。世界,是客观的;符号,是主体对世界认识的结果。世界在符号中呈出,人在符号中看世界。


因为有了符号,人不再把世界看成是互无关系的、零乱的世界,而看成是相互关联的、整体的、统一的世界。可以说,符号是一个整体框架,是一个关系系统,是一套意义系统。世界既是客观的又是符号的。只有存在一个客观世界,我们才能把它符号化;只有通过符号化,我们才能认识客观世界。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10-06 19:53:00 +0800 CST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特别是轴心时代以来各大文化的巨大差异和各自的辉煌表明了人向客观世界提问的多样性和各自提问的有效性。自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轴心时代始,世界史是一部分散的世界史,各大文化以自己独特的实践方式创造了自己的符号世界。


17世纪现代社会在西方兴起并向全球扩张,把分散的世界史变成了一部统一的世界史,世界各文化间也开始了巨大的矛盾、冲撞、交流、融合……一切符号世界都是建立在客观世界之上的,正因为有客观世界的存在,人才能创造自己的符号世界,并根据客观世界修正自己的符号世界。


人类超越符号世界局限的努力不过两方面:一是修改固有的符号体系,使之完善;
二是放弃固有的符号体系,寻找一个新的符号体系来代替它。客观世界只有一个,古往今来,符号世界却很多很多。人学,即人的问题的哲学,是对人的现实生存及其意义的强烈关注与理论追求,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10-07 15:13:00 +0800 CST  
领会中国,对哲学而言,就是要领会中国的文化传统究竟怎样。哲学科学化的发展趋势使哲学不再注重思想内容方面的建树,而日益关注方法和形式问题。哲学是智慧之学,人类智慧的最初表现是人开始追寻人和外部世界是由何而来,以及人的精神现象的问题。


对人类自身发展的“终极关怀”是哲学的最高使命。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哲学界定为“文化的文化”。所谓“文化的文化”,乃是指哲学具有统辖一切文化的功能。它是文化的基础,又是文化的代表和缩影。作为“文化的文化”,哲学并非独自生长。它牵制文化,有时也为文化所牵制。


哲学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找到生活的目标、根据和意义,使人的心灵得到安顿,不致在吵吵嚷嚷的日常忙碌中迷失方向。金钱的魔力削弱了哲学的灵光,却复活和膨胀了原始的野性。金钱只有在理性的指导下合法地获得并被正当地消费和投入到有益的事业中,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机制。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10-08 09:02:00 +0800 CST  
哲学之思的依据是人、人的存在本性、人的历史发展、人的生活世界、人的未来命运。哲学本身虽然不提供知识,要搞好这门学问却要求必须以人类创造的所有知识乃至文化的全部优秀成果作为基础。从事哲学的人还需要具有关怀人类生存命运的高度热情、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


“哲学”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对象”,而又好像拥有一切、全体的对象。哲学思考的兴趣,是人的兴趣;哲学的思考和反思活动是通过人的头脑进行的;哲学的概念、术语是人发明和使用的,并且能够为人类所理解。哲学能够满足人的最深切的精神需要,满足人类在终极意义上把握世界和人生的渴望。


哲学严格来说并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一种理想的、需要付出全部心力方能达到的理想境界。哲学能够满足人类了解存在之物的终极奥秘,寻找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和价值的精神需要。哲学意味着精神持续不断的自我超越,它使得人类不致于丧失精神信仰,并且有助于培养和塑造完善的人格。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10-09 09:58:00 +0800 CST  
后现代哲学作为后工业社会的文化思潮,是对现代化进程反思的产物。后现代哲学以反传统、反现代的面目出现,这就彻底割断了哲学与历史文化的渊源关系。实际上,作为浓缩着人类认识精华的哲学,应该有着发展的连续性。后现代哲学消极地顺应社会现实的负面,而舍弃了改造、超越现实的哲学使命。


全球化发展,含蕴着通过构建人类共同价值以维护人类整体利益的客观要求;而可持续性发展,则要求当代人类通过向未来人类的利益让渡,形成跨越时间的连续性发展。后现代哲学注重于形式上的标新立异,而缺乏内容上的创新性建构。后现代哲学对“现代性”只是偏重于否定和摧毁,


而缺乏以积极态度对哲学理论内容的建构,只是在否定中寻找理论的快感,而放弃了在建设中去激发理论创造的热情。后现代哲学没有或很少提供新的知识内容,却迎合标新立异的时尚,致使其刻意创新流为矫揉造作,一味否定、解构、怀疑和揭露已使其显露出单调、重复、贫乏、故弄玄虚的窘相。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10-09 10:27:00 +0800 CST  
宇宙意识是从宇宙的视角思考人生,以沉思宇宙法则为人生目的;自我意识是从人生的视角思考宇宙,确立人在宇宙中的主体地位。哲学的宇宙意识探索世界的终极存在,哲学的自我意识探究人生存在的终极意义,宇宙意识与自我意识的统一形成哲学的终极关怀。


帕斯卡:“对于人,没有什么比他自己的状态更为重要的了,没有什么比永恒更能使他惊心动魄的了。”个体的存在是有限的,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矛盾,最能激发人内在心灵的不安与痛苦。人如何超越有限,使人生的价值具有永恒性,是每一个认真思考人生的人所无法回避的问题。


中国传统哲学对人的终极关怀,从一开始便植根于现实的人生,从精神的永恒性上强调“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个体生命的终结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而生命的历史绵延并不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延续,还是文化生命的前后相承。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10-10 08:58:00 +0800 CST  
法国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1930-2004):“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某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德里达:“地球上所有的人,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知道与否,


他们今天在某种程度上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作为一级学科的哲学,目前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和科学技术哲学8个二级学科。目前哲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哲学与生活的分离,而造成哲学与生活脱节的最主要原因:一是庸俗主义,二是学术主义。


庸俗主义把哲学作为生存的手段或谋取功名利禄的工具;学术主义把哲学看作与现实生活无关的纯粹象牙塔里的学问。生活哲学把哲学首先看作一种活动,而不是知识;是对知识的爱,而不是知识本身。生活哲学把哲学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首先是哲学家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


它不是工具,而就是目的本身,其目的不在活动之外,而就在活动之中。生活哲学把哲学看作是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什么样的生活才值得过的问题、对人生价值和意义问题的追问。生活哲学把哲学的作用看作是治疗或引导,即把人引向哲学的生活。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10-11 08:01:00 +0800 CST  
西方近现代哲学则代表了一种异质文化的外来智慧,集中体现了近代工业化与现代社会化的科学成果与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主流,本质上是活生生的、富于创造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水平的活智慧。从胡塞尔等人开始,要求哲学关注点从玄而又玄的本体论、认识论,转向有血有肉的日常生活。


韦伯、爱因斯坦等人都呼唤哲学重心要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从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到汤因比、李约瑟等人,都要求超越单一西方中心论,走向东西哲学、东西文化的融会贯通。全球化趋势与知识经济的提出,更推动了这种转向。后现代哲学反中心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他们看来,人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温克勒认为,“人类就其本质来说优于其他物种这一观点是毫无根据的,这不过是人类为自己谋利益的一种荒谬的偏见”,应“予以摒弃。”海德格尔提出,人不是自然的主人,而是“托管人”、“守护者”。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10-11 17:08:00 +0800 CST  
人以外的生命的自由和权利是在他们的视野之外的。后现代自由倡导生态自由,它所讲的自由涵盖着宇宙间其他生命的自由。康德认为,只有理性的生物值得人类的道德关怀。而非理性生物则不然,它们只能作为实现理性世界的工具。哲学具有艺术的灵性,还具有科学的理性。


哲学和科学都表现为理性思维,它们的思维及其活动都遵守一般的科学理性原则。不管是科学还是哲学,其命题、理论都要有一定的可证实性。不管是哲学理论还是科学理论的建立,都要有严格的逻辑内在一致性。科学思维是尽力排除主观性来坚持客观性,而哲学思维是联系主观性来追求客观性。


哲学和艺术都要用尽量少的语言,最大限度地概括最丰富的思想感情,最本质的特征和规律。如果把人类精神文化划分为艺术和科学两大群类,那么哲学便是介乎于艺术与科学之间的人类精神文化的灵魂。自启蒙运动以来,哲学在西方为一切科学提供真理标准,为一切文化提供观念和价值尺度。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10-12 08:29:00 +0800 CST  
培根深信人类统治宇宙万物的权力深藏在知识之中,知识来自于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又是进一步认识、改造世界的手段。知识是由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发现和解释构成的。培根已经认识到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的根本手段。指出只有通过实验,才能使事物的本质得到充分的暴露,便于人们去把握。


培根还指出人的感觉本身是有缺陷的,只有通过实验和工具的帮助,才能使人的感觉范围扩大,使感官的缺陷得到补救。实验是在人为的条件下进行的,它可以使同一现象在相同或相异情况下,多次重复出现,比一般的观察更精确可靠。认识是否为真,既要看他是否符合实际,还要看它有无实用效果。


雅斯贝尔斯认为,交流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并且一定会发展为个人与传统、民族与民族、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在雅斯贝尔斯看来,世界哲学是欧洲哲学的出路。他说:“我们正走在经过我们时代的暮色从欧洲哲学的晚霞走向世界哲学的朝霞的路上。”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10-13 13:20:00 +0800 CST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真正的世界史,所谓的世界史不过是当地史的集合。真正的世界史只有在明白人类有共同的起源和共同的目标基础上才有可能。雅斯贝而斯用他著名的“轴心时代”学说来阐明人类的共同起源和共同目标。


“轴心时代”的思想首先是针对基督教的历史哲学的。基督教也认为人类有一个共同的起源,这就是创世纪的神话,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就是救赎和最后审判。基督教的历史哲学,从奥古斯丁到黑格尔,都把基督的出现看做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和中心。


在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左右),世界各大文明发生的重大事件完全没有联系,它们成了各大文明的起源。尽管这些事件非常不同,它们却有着某种共同的东西。这就是人类形成了他们思想的基本范畴和他们信仰的基本信条。一句话,人类首次发现了对人的理性理解。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10-13 13:28:00 +0800 CST  
言语的声音转瞬即逝,记忆亦无法长期保存,文字是了解历史的惟一希望。对象是由部分组成,但它又不是部分的简单的相加,而是由它们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结构。对象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只有从整体、结构的角度去研究对象及其部分的性质,才是有意义的、正确的。


从根本上讲,“写”、“言”、“思”都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在表现客观事物这一点上它们是有内在统一性的。德里达是作为一名译者步入学术圈的,他的第一部作品是译作,翻译的是胡塞尔的《几何学的起源》。任何一种哲学—一哪怕是近乎荒谬的哲学—一都离不开产生它的时代,


都或多或少地反映着时代的精神,都蕴含着那个时代的影子。时代现实首先是哲学认识和理解的对象。不先解决时代现实的解释问题,对时代现实的理性批判和内在超越也就失去了客观前提和现实基础,因而也就缺乏其应有的科学性和生命力。对时代现实的批判,就是在正确地理解和解释时代现实的基础上。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10-14 10:42:00 +0800 CST  
哲学是一种“解放人”的力量,开启蒙昧、破除教条、消解思想桎梏,从而推动“思想解放”。哲学需要通过不断进行“观念变革”,避免陷于教条和僵化的命运,保持哲学思想充分的活力。杜威:对“确定性”的追求,是人生在世最基本的欲望之一,而要达到这种“确定性”,


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能发现一种“统一的模式,在其中整个经验,过去、现在和未来,现实的、可能的与未实现的,都对称地安排在和谐的秩序中”。追求统一的社会历史秩序以求得确定性,这是人类心灵深处最为深层的渴望之一。处于这样一种确定性的社会历史秩序之中,


人们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和行动充满明确的方向感和意义感。知识分子的天职,就是追寻繁杂世界背后不变的真义,并竭尽所能示之于大众。知识分子唯一的职责,就是追寻世间万物背后的恒常,并将它们言明。米塞斯:人之所以能超越生物意义上的人类,仅仅在于人能够思想,并将思想付诸行动。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10-15 11:57:00 +0800 CST  
民主是建立在政治平等的基础上的,而政治平等必须建立在经济平等的基础之上。托克维尔指出,“公民意识”是一种独立的、自尊的、由衷的、利他的、多赢的责任与情怀。《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5年。


《乌合之众》在中国备受追捧是很容易理解的现象:我们曾经经历那群体狂热的年代,对群体的疯狂非理性有着切肤之痛。而勒庞对群体狂热给出的诊断又非常简单直接:个体的人是理性的,一旦到了集体里面,就丧失了理性。然而很遗憾的是,西方学界最近百年来对群体行为的研究,早已抛弃了勒庞的理论。


塔尔德和勒庞都生活在19世纪末期的法国,当时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和动荡。塔尔德和勒庞都在观察这个动荡社会中风起云涌的群体行动。但是,和勒庞把人群叫做“乌合之众”、“群氓”(crowd)不同,塔尔德将人群叫做“公众”(public)。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10-17 16:55:00 +0800 CST  
目前阿隆的主要著作差不多都翻译成了中文。尤其冷战结束以后,阿隆的很多判断被证明颇具先见之明。用当代著名史学家托尼·朱特的话来说,阿隆严守理性,与各种狂热、激情对峙了几十年。二战之后,萨特和雷蒙·阿隆意见相左,终达反目。这不是意气之争,而是观点对立。


阿隆与萨特有许多相同之处:都出生于1905年;都毕业于以培养思想家为誉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又都在二战期间参加法国抵抗运动,并应征入伍。战后的法国,萨特成为一代迷惘和探求者的精神领袖。1955年,雷蒙·阿隆发表了他认为一生最重要的著作《知识分子的鸦片》。


他分三部分谈论“政治神话”、“对历史的膜拜”和“知识分子的异化”,总结题为“意识形态时代的终结”。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逐渐淡漠了对上帝的景仰,却日益滋长起“与上帝并驾齐驱的普罗米修斯式”的野心。经济的全球化或者说全球规模的经济协作构成了全球时代的基础。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10-19 08:56:00 +0800 CST  
人们在很大程度是在消极的意义上认识到他们已经结成为一个整体的,即他们不得不共同去面对众多降临于他们的问题、危机甚至灾难。全球时代的到来是人们利用不断进步的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结果。全球化所带来的人类共同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面临危机的整体或风险共同体。


一方面,在人类的心灵中存在着道德和良知,这是人性中理性的、形而上的部分;另一方面,在人类的心灵中还存在着自然的本能和欲望,这是人性中形而下的、非理性的部分。康德认为,人类作为被本能和欲望驱动的自然存在,必然会陷入生存斗争甚至集团之间的战争之中;


不过,生存斗争带来的不仅仅是混乱和痛苦,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和理性的启蒙。康德展望了世界公民社会的到来,他相信,终有一天人们都会成为世界公民,而人类也将进入和平发展的轨道。康德主要是从政治和道德的视角看待历史发展的。


历史的发展首先是政治的发展,理性的政治体制是理性道德发展的条件;反过来,道德的完善是历史的目的,也是政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同时,道德理性还为公民社会提供了最终的规则。庸俗进化论是按照自然进化的模式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认为生存竞争自然会带来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10-19 09:05:00 +0800 CST  
宗教与科学不再是纯粹的对抗,而是对话。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对人类知识进行了分类。他把人类知识分成三大类:理论知识(即哲学)、实际知识、应用知识。任何具体形态的事物都是有根源的,都是有生有灭的。在古希腊哲学家们看来,世界的本原、万物的本体应当是“不再有根源的根源”。


古希腊的第一哲学(形而上学、本体论)研究的所谓世界本原、万物本体问题,实质上就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哲学家们大都肯定世界是统一的,而且多数人认为世界统一于某种物质性的东西,少数人认为世界统一于某种精神性的东西。后来人们称前者为唯物主义者,后者为唯心主义者。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哲学未能以其自身特有的方式、富有活力的内容和现代水平来回应时代的复杂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明显的内容上的陈旧性缺陷,由此妨碍了中国哲学的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妨碍了中国哲学事业的社会公众认同程度。


哲学在审视现实生活中千篇一律的面孔与视角,千篇一律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忽视现实生活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文化的多种形式,忽视人们喜怒哀乐的情感,忽视世界历史变化的新趋势,忽视时代的多元化特征,从而不能在时代中及时发现真正的哲学问题以有力地干预时代。

楼主 田中行者2  发布于 2018-10-20 15:11:00 +0800 CST  

楼主:田中行者2

字数:84918

发表时间:2018-02-10 15:5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0-26 15:00:05 +0800 CST

评论数:27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