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王东岳哲学 共尝共享共思共辨

“剧场假象”的形成,正如我们看戏一样,虽然目的在于娱乐,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剧中故事情节的感染,而使剧中所流露出的感情、思想、价值观念等等,被我们所受纳、所汲取。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便在于精神文化的生产者大多数是统治
阶级的成员,同时他们也控制着各种传播媒体,以致于被统治阶级的成员就只能从统治阶级那里获得精神文
化。这样,他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剧场假象”。传统社会之所以不能没有意识形态这一精神支柱的支撑,
便因为只有借助于“剧场假象”,才可能使被统治阶级心安理得地接受现存的社会等级结构,并承认现存的社会法律秩序。

楼主 爱智求真520  发布于 2016-05-24 07:47:00 +0800 CST  
王东岳观点:
(文化的“遮蔽”效应中也说到过)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内在的思路,定型的思路,有一个固定的看世界方式,我们把所有的信息拿进来放到这个固定的模式上运行,这个信息在你的轨迹上运行,必是得出跟你原来的想法不发生意外的冲突。
因此,你所说的世界永远是你的认知模型中的世界,这个事先被规定的整理信息的方式和网络及其方向,叫做剧场假象。

楼主 爱智求真520  发布于 2016-05-24 08:01:00 +0800 CST  
王东岳对哲学的理解:什么是哲学?(指“狭义”哲学)
“狭义”哲学(仅指古希腊那一脉哲学 也就是古典西哲)至少具备的几个基本特点:
①追究终极
②逻辑反思
③科学前瞻

楼主 爱智求真520  发布于 2016-05-25 00:59:00 +0800 CST  
王东岳观点:(①追究终极)
讲到这,则必须说一下西方的文化史(因为西方的文化史这个特征非常突出)
西方文化史上迄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神学阶段,第二是哲学阶段,第三是科学阶段
神学与哲学的思维运行共同之处是:追究终极的方法相同。(思维方式上的共同点)
哲学与科学的思维运行共同之处是:运用理性的工具一样;而神学运用的则是信仰。


那什么是追究终极呢?

楼主 爱智求真520  发布于 2016-05-25 01:28:00 +0800 CST  
王东岳观点:
我们日常情况下(包括在科学状态下)追究的任何具体问题永远都是多因素问题
而在事物表层上多因素探讨问题,永远不可能知道这个事物或问题的真相(或称为逻辑的对象),必须找到这个事物或问题的唯一因或第一因,也就是终极原因。
(这个结论的得出,他举了两个例证:)
①研究瓷杯子为什么才能烧好。你要研究瓷杯子为什么才能烧好,它有成几十上百个因素再起作用。
首先,这个陶瓷的土料好不好? 泥和地好不好?工匠手艺好不好?给上面涂油彩的画工好不好?烧陶瓷的师傅火候把握的好不好?等等这些因素都在左右这个陶瓷是不是能够烧好,你在这里面找到任何一个因素都不算你找到了这个瓷杯烧好和不烧好的原因

楼主 爱智求真520  发布于 2016-05-25 03:06:00 +0800 CST  
②生理学家研究感冒。(这也是一个多因素探讨问题的典型)
因为感冒并不是病毒一来,你就得感冒了。同一场感冒病毒来,有人得,有人不得;有人得的重,有人得的轻
感冒病毒只是其中令你感冒的很小一部分因素,感冒这个病遗传度只有百分之十四,虽然感冒病毒可能是直因,但是感冒与一个人先天免疫系统其实是有很大关联的。例如一场流行性感冒病毒来了,你的免疫性,你的受凉状态,你最近的疲劳程度,你最近与大众的接触状况都与你是否感冒都有关,当然,这还是我们能够看到的,看不到的其实更多。


也就是说,必须得明白:你在事物表层上多因素探讨,永远是不知道对象是什么的。(这点其实形式逻辑中也讲到过这个问题的)

楼主 爱智求真520  发布于 2016-05-25 03:36:00 +0800 CST  
王东岳观点:
哲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跟我们的常识总是相反的,
所以一定要明白在常识上你认为是正确的或者你认为某一个问题是一个不用追究的常识问题的时候,
真正的所谓“真理”一定在它的反面。


就像我们看到太阳,从常识角度而言,分明是围绕着地球转的,所以地心说统治了一千四百年,可实际情况确实相反的。

楼主 爱智求真520  发布于 2016-05-25 04:03:00 +0800 CST  
王东岳观点:②逻辑反思
什么叫反思呢?
反思是指用思想拷问思想,或者说用思想反过来 思想 思想
它的意思是指,我们一般人运用智慧是直接把智慧运用到对象上,
而从来没有想到过思想本身还需要追究,你只是把你的感知能力无意识的作用在对象上,
施加在外物上,你把这个东西叫做智慧,叫做感知;叫做思想。


可是你想过没有——如果你的感知过程,如果你的思想过程,如果你的逻辑格式本身会扭曲对象,
你是否还有资格说对象是什么呢?你怎么知道你的感知通道是一个真空通道呢?
假如你的感知是有规定性的,假如你的思想方式在你作用于对象的一瞬间就已把对象扭曲了,
你不反过来追究你的思想和感知是什么?你还有什么资格讨论真想?
这样的思维过程叫做反思。

楼主 爱智求真520  发布于 2016-05-25 04:32:00 +0800 CST  
王东岳观点:
这个问题或者说这种思维方式真存在吗?——用思想反过来 思想 思想
下面说说反思的价值以及对一位哲人的必要性
首先,看视觉。人类的所有知识(就是你所采集的外界信息)视觉占掉了百分之八十。
可是什么是视觉呢?
视觉仅仅是一个感光器官,凡是在这个世界上不发光、不折光、不反光的物质,对视觉来说,就是不存在的。
这就是为什么早起天文学家、早期宇宙论者只把恒星和眼睛能够看到
的太阳系五大行星看做宇宙中的才具备的物质,殊不知,恒星只占宇宙物质量的百分之五,
另外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暗物质和暗能量,是眼睛看不到的。

楼主 爱智求真520  发布于 2016-05-25 05:53:00 +0800 CST  
还有,视觉把光线看做是明亮的,本身就是一种曲解,因为什么是光呢?
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光不过是一种最小的能量单元,而光这种粒子投到石头上,
是绝不会有“亮”的,但是我们视网膜把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时,是错觉为“亮”的,
光自己本身并不是“亮”的,它只不过是我们视中枢错觉为“亮”,让我们对它有所感知的一种主观反映方式。“亮”和光本身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再有,我们都说我们所说的世界是有颜色的,可是什么是颜色呢?
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颜色只不过是不同的波长在视中枢的错觉,我们的眼睛
只能看到四百毫微米到七百毫微米的光谱,把这个光谱叫做可见光谱,四百毫微米以下
的我们把它叫做紫外线,七百毫微米以上的我们把它叫做红外线。而其它动物,例猴子
、蜜蜂、大雁便能够看到紫外线;那我们为什么视觉会被限定在这个载附里,是因为在这个光谱段中,
我们人类获得的信息对人类的生存其实是已经足够了的。大脑皮层出现以后,这个视觉频段其实已经够我们建立一个识辨系统了,所以原来更宽的视觉频段会缩窄的,以节省我们的生命能量。


而人类在这三百视觉频段中,便可细分为一百五十多种颜色,可是什么是颜色呢?
颜色只不过是不同的波长在视中枢的错觉,
假若,我们的视觉是一个光谱仪,分析各个波长之间关系,而对面来了一条五化蛇,你的视觉光谱仪在不弄颜色这个东西的时候,等你分析完毕之后,可能蛇早已经把你咬死了。所以,你的主观识辨系统所缔造的“颜色”只不过是为了保护你的生存罢了。那么显然,颜色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现象罢了。世界原本是没有颜色的,只有光波的波长。

楼主 爱智求真520  发布于 2016-05-25 05:57:00 +0800 CST  
王东岳观点:
再看听觉。
我们所说的声音其实是不存在的,当代物理学和感光生理学告诉我们,声音是什么?
生物体声波作用于我们的听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并引起听神经的冲动发放传入信息,经各级听觉中枢分析后引起的感觉。也就是说,我们的听中枢是把它错”觉“为轰然作响的声音的。倘若,我们的耳朵和听中枢直接就是一个振频仪的话,那么这个世界是没有声音的。
好,假若,现代物理学和生理学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无声无色的话,你能想象一下,这个世界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也许这个无声无色的世界还不是这个世界的本真,那到底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也许没人知道

楼主 爱智求真520  发布于 2016-05-25 14:33:00 +0800 CST  
王东岳观点:
那么,我们的感观和认知过程到底是什么?
显然,我们的感观和认知过程是为求存而设定的,而不是为求真而设定的。也就是说,
我们的感知系统和感知能力到底是为什么而缔造的?——是为求存而缔造的,而不是为求真而缔造的。
现代物理学和生理学告诉我们:振动波长越长,声音就越低;振动波长越短,声音就越尖。
而我们的光谱谱段400好微米到700好微米最中间的谱段的颜色是绿色。(为什么是绿色?——因为我们曾经是动物,在密林中生活,我们整天看到的就是绿色,因此,我们的视频段就必须以绿色为中心来建构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城市中,小孩还没开始读书就近视了的原因了;因为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我们的视距发生改变,我们每天看到的颜色发生改变,导致我们原有的视觉适应性遭到破坏,这也是我们城市人近视的主要原因了)


也就是说,我们的视频段是按照我们的生存环境所建构的,是为了与我们当时的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倘若我们不是这样建构的话,你在密林中则就找不到桃子,看到五花蛇会被咬死一样。
所以我们的感知是为求存而设定的,而不是为了求真而设定的。那么,你通过感知去了解这个世界真相,是永远不会知道这个世界的本真是什么的。。

楼主 爱智求真520  发布于 2016-05-25 15:18:00 +0800 CST  
王东岳观点:
再看味觉。
世界上原本任何东西都是没有味道的,可是你自己必须把各种物品品尝出味道来
比如:凡是对我们有能量的东西,你都要把它品尝为甜的,所以,假设某物含碳水化合物,亦或含葡萄糖和多糖的,你一定把它品尝为甜的。凡是含碳水化合物,亦或含葡萄糖和多糖的程度高的,你就会觉得它特香
(例:比如吃肉,为什么吃肉会有肉香呢?即使是纯瘦肉里面也含有百分之十八以上的脂肪,而每一个脂肪的
能量是九个大卡,而每一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则为四个大卡,因此,你吃肉,一定比吃粮食香)
凡是对我们身体有害的东西,你都要把它品尝为苦的,你如果不把它品尝为苦的,你一定会被自然选择所淘汰,为什么?因为,你会把对你有毒的东西吃到体内,那么你也就死了。如果某个物种不能把对他有害的东西品尝为苦的,那么它一定存活不下去的。
再有,我们人类的大便,为什么是臭的?是因为我们把我们所能利用的能量榨取完了,可是这个大便,对苍蝇来说,一定是香的,不然,它也用不着在上面爬了,因为对苍蝇来说,这上面仍然有你自己不能利用的能量,因此,大便对苍蝇来说,一定是香的
味觉就是这样设定的,请想想,你拿这样设定的味觉、视觉,听觉,去获得你的全部信息量,然后说,你得到了真理,难道不荒谬吗?

楼主 爱智求真520  发布于 2016-05-25 22:37:00 +0800 CST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我们把感觉提升到理性逻辑上加以分析,那会不会得到本真呢?
请想想,我们把这样的感觉带来的“虚假”信息再加一道主观整理程序,你还会离事物的本真更近?
所以,你的思想一定比你的感觉,离本真更远,因为你的思维逻辑是一个先天格式,而你怎么又会知道这个世界的运行会与你的思维逻辑运行相同?

楼主 爱智求真520  发布于 2016-05-25 23:09:00 +0800 CST  
王东岳对逻辑的理解:
什么叫逻辑?
思维给定的先天格式,这就叫逻辑。

楼主 爱智求真520  发布于 2016-05-25 23:26:00 +0800 CST  
逻辑有哪几种基本逻辑形式?
三种(纯逻辑、归纳法、演绎法)
①纯逻辑——就是把所有的感觉带来的信息全部屏蔽掉,我们用纯逻辑推导事物(数学、物理学和哲学都要使用这种精密逻辑,一般人则使用的是比较粗劣的、模糊的逻辑;使用纯逻辑的人永远得不到真理,因为它与 真理没有关系
基本特点:既不能得到证明也不能得到证伪(也就是既不能证明它是对的,也不能证明它是错的)

楼主 爱智求真520  发布于 2016-05-26 00:14:00 +0800 CST  
②归纳法——就是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
例:我们在亚洲看到一只天鹅是白色的,在非洲看到一只天鹅也是白色的,在澳洲看到一只天鹅还是白色的。于是,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凡天鹅皆为白色。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归纳法。


基本特点:只能证伪,不能证明(为什么?因为你所要研究的对象,你并不能穷尽,所以说,你这个结论永远是得不到被证明的,但是随时都面临被证明是错了的风险。)


休谟也曾经讲过一句名言:就是由特称判断中永远得不到全称判断。
(什么意思呢?——就是于具体的某一个问题的结论,你把所有关于你对这个问题的结论综合起来,
就以为得到普遍结论,这是不成立的。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这样的一个建立过程,
但是使用知识的过程却是建立在普遍结论的基础上才形成的特称使用过程,也就是说,
我们认识事物的普遍结论时,一定得把它抽象为一个概念,才能认识事物,那么,显然,
这是一个归纳过程,可是,我们使用归纳逻辑就注定不能得到全称判断,也就是说,
注定会被证明是错的;那么,也就意味着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不成立的。

楼主 爱智求真520  发布于 2016-05-26 02:23:00 +0800 CST  
③演绎法——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
例:凡天鹅皆为白色,亚洲有天鹅,故亚洲的天鹅皆为白色。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演绎法。
显然,演绎法的前提一定是归纳法,因为它的前提是一个普遍性结论,可是,由归纳法得出的结论都不成立,演绎法得出的结论必然是错误的。
所以演绎法的基本特点是:只能证明,不能证伪。(就是经过演绎法推导出来的结论它一定是“正确”的,因为它的大前提 普遍结论 是“正确”的)可是你永远不知道它为什么是对的或者说哪里错了。

楼主 爱智求真520  发布于 2016-05-26 03:29:00 +0800 CST  
思维给定的先天格式就这三种
我们通常所使用的求知方式就在这三种逻辑格式上运行,
可见,我们所说的客观世界,永远都是我们的主观世界(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感觉是主观的,我们的逻辑格式是主观的,那么得出的结论自然就是主观的),客观二字相对事物的本真来说,是一个悖论,也就是说,客观二字的内涵与外延本身就不成立。

楼主 爱智求真520  发布于 2016-05-26 12:56:00 +0800 CST  
王东岳观点:
接着说哲学的第三大基本特点:
③科学前瞻——哲学是科学之母
例:⑴ 原子论。
留基伯是率先提出原子论(万物由原子构成)的哲学家,原子论是什么意思呢?
留基伯早在公元前440年,就认为,万物都是假象,万物的存在,
一定是由一种最基本的粒子组成的。这个问题直到现在科学时代还是最前沿的问题,
其实现在科学时代的科学家们仍然还是没有弄明白——万物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是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一个哲学家,这就就叫科学前瞻。
(就是科学时代的现在的很多前沿问题其实是源于哲学时代哲学家们的追究终极时留下的问题)
这个问题原本是一个纯粹的哲学问题,其实是想问世界、物质、存在的终极原因是什么,
但是现在却成为了粒子物理的最前沿科学问题了。

楼主 爱智求真520  发布于 2016-05-26 17:24:00 +0800 CST  

楼主:爱智求真520

字数:16037

发表时间:2016-02-17 06:3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26 13:16:13 +0800 CST

评论数:18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