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磋】《科学的哲学——自然哲学》

泰勒把“ 行为主义(behaviorism)理论”的解释统称为机械论,“行为主义理论”在20世纪盛行一时。其核心有三个命题: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6-21 13:06:00 +0800 CST  
1:心理学是行为科学,不是心灵科学;
2:行为的描述与解释不应该涉及精神活动或内心的心理过程,行为应该源自外在的环境,而不是源自内在的心灵;
3:行为的描述与解释只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涉及心理学,或者是心理学的术语与概念可以被行为的概念与术语取代,或者是心理学的概念与术语可以由行为的术语和概念来解释。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6-21 13:08:00 +0800 CST  
行为主义也谈目的(purpose)与意图(intention),不过它把目的与意图看成是生命有机体自身所假想的内心世界。也许人们日常解释行为的时候需要这种内心世界,但在行为主义看来,这样的解释只能被称作行为的“民间的心理学说法(folk psychological explanations)”,全然不是学术应该遵循的路径。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6-21 13:19:00 +0800 CST  
真正的研究,应该把行为的环境看成是无意识的刺激(stimulus),把行为看成是无意识的反应(response),探索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并以定律之类的公式表达这些联系。这种“刺激—反应”理论首先在动物行为的解释上取得了成功。动物之所以采取某种行为,不采取某种行为,是因为所采取的行为更符合环境的刺激。接下来,行为主义也试图以同样的模式来解释人类行为。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6-21 13:19:00 +0800 CST  
但它的缺陷过于明显,使得它不断遭到批评。泰勒的第一本著作《行为的解释》针对的就是行为主义引起的问题。用泰勒自己的话说就是:“是否所有的目的性行为都可以用一种更根本的机械论层次来解释,或者相反,行为的不同方面必须被看成是发生在不同的层次上,有些最根本的解释来自心理学,因此要参考行为的目的。”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6-21 13:21:00 +0800 CST  
也就是,行为是不能单单依靠一种“刺激—反应”的机械模式来解释的,行为不单是一个层次的,而是多层次的,其中既有生理学上的,也有心理学上的(这里所有的心理学,不是认知心理学)。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6-21 13:22:00 +0800 CST  
也许只有那种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式的行为,比如膝跳反射之类,才是最适合机械论说法的,而那些更复杂的、更灵活的行为更适合用心理学解释,也就是要在解释时考虑到行为者自身的因素。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6-21 13:22:00 +0800 CST  
行为主义之后的理论在解释行为时更强调人的心理作用,而且名称中往往带有“psycho (心理)”或“neuro (神经)”这样的字眼,其中又以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为代表。认知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的主流学说,其特点是用一系列计算的程序来解释行为。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6-21 13:23:00 +0800 CST  
比如要进行抓球这个行为,就要知道应该在何处去拦截球,要知道应该站在何处,要知道手臂应该使用何种姿势等,也就是抓球这个行为还原为一系列心理活动的叠加。如果我们要解释一个行为,那么我们就根据这个行为的目的,把这个行为描述为一些内心的计算过程。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6-21 13:24:00 +0800 CST  
初看起来,认知心理学对行为的解释很有道理,也的确是从人的内心世界出发解释行为;但是,这种学说仍然没有说明行为者行为时的内心世界,其本质还是属于自然主义对行为的机械论解释。事实上,在认知心理学那里,人的内心计算过程与计算机在执行程序时的计算过程没有实质差别。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6-21 13:26:00 +0800 CST  
这些对行为解释,都没有把人与动物、机器的区别开,也就误解了人、误解了人的行为。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6-21 13:27:00 +0800 CST  
美国哲学家罗蒂(Rorty,1931-)说:“近代以来的认识论是一种表象主义(representationalism)和基础主义(foundationalism)。作为一门科学的哲学,把自己看成是对由科学、道德、艺术或宗教所提出的知识主张加以认可或揭穿的企图。它企图根据它对知识和心灵的性质的特殊理解来完成这一工作……因为它理解知识的各种基础,而且它在作为认知者的人、‘精神过程’或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再现活动’的研究中发现了这些基础。去认知,就是去准确地再现心以外的事物;因而去理解知识的可能性和性质,就是去理解心灵在其中得以构成这些再现表象的方式。”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6-21 13:35:00 +0800 CST  
也就是说,认识的前提是把世界分为心的部分和物的部分,分为内在于人与外在于人的两部分。这就是笛卡儿的二元论,即心、物的二分。所谓认识事物,就是根据外在事物在内心上的表象,来再现外在事物。例如约翰·洛克(John Locke,西元1632 ---1704年)的“白板说”是这种认识论最清楚、最简单的样本。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6-21 13:40:00 +0800 CST  
约翰·洛克说:“人的内心就像一块白板,外在事物在这块白板上留下印象,人们将这些印象组织起来就得到了关于外在事物的知识。”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6-21 13:43:00 +0800 CST  
这种(自然)行为主义的认识论虽然契合人们一贯以来的常识,也能得到科学主义的支持,但它也一直遭到大大小小的质疑。罗蒂在考察哲学史上的种种论争以后发现,这种心身二元论其实依赖着某些不恰当的形而上学观点:“除非我们想复活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有关理解普遍项的概念,否则我们不会认为有关普遍真理的知识是由人类某种特殊的、具有形而上学的特点组成部分产生的。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6-21 13:45:00 +0800 CST  
除非我们希望复活17世纪对亚里士多德‘实体’概念的有些笨拙的和不一致的运用,否则我们将不理解两个本体论领域的概念——心理领域和物理领域。除非我们希望肯定我所称作原理(P)的东西(大致说即这样的主张,‘呈现于意识’的某些特殊的形而上学性质,成为我们对我们状态的某些非推导性报道的基础),否则我们将不可能使用‘其显现穷尽了其显示领域的实体’的概念来支持心物区分论。”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6-21 13:46:00 +0800 CST  
表象主义认识论与17世纪出现的新的机械论科学观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机械论认为宇宙是一个机械的系统,也就是说,宇宙是由那些在有规律的自然定律下运动的物体所构成的。机械论认为宇宙中的所有现象最终都可以根据机械定律来解释,也就是根据那些决定了事物运动和冲突的自然定律来解释。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6-21 13:53:00 +0800 CST  
机械论主张,所有现象都是由事物的性质以及作用在这些事物之上的自然规律所决定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察表象主义与机械论的联系。一方面,外在地看,近代以来这种世界是机械的看法破坏了以前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为现代观念的产生开辟了道路。现代之前最有影响的观点是亚里士多德的体系。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6-21 13:55:00 +0800 CST  
它根据“形式说”来理解知识,心灵与客体不是一种描述与被描述的关系,而是源自同一种样式。近代的科学观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体系,也就摧毁了亚里士多德对知识的理解。表象主义认识论成了唯一的选择。另一方面,表象主义认识论与近代科学观之间还存在更积极的、内在的联系。因为一旦我们接受机械论的世界观,一旦我们以机械论的术语来解释我们的活动,那么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表象主义认识论。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6-21 13:56:00 +0800 CST  
按照机械论的观点,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由自然规律决定的,就事物自身而言,这种作用是被动的。与此相应,我们对外在世界的认识也是被动的,是来自外界给予我们的印象,所以知识是来自我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在这个意义上,表象主义认识论非常适合于机械论科学观。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6-21 13:57:00 +0800 CST  

楼主:柳艺诚

字数:13148

发表时间:2016-06-21 18:0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26 16:44:22 +0800 CST

评论数:16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