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偶像——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

连所用的比喻都惊人的相似!难怪维特根斯坦抱怨西方人无法理解他的著作,原来这位哲学大师更接近东方禅宗的精神世界!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19:39:00 +0800 CST  
维特根斯坦比罗素小17岁,是他的学生和朋友。但二人关系的这段“蜜月时期”没有维持多久便很快反目。两人关系从亲密到最终破裂一直是人们深感兴趣的话题。这主要归结为两人性格气质的差异与学术观点的分歧,而我则执着的认为,是两位思想家对自己的时代做出了各自不同的反应: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19:41:00 +0800 CST  
罗素是外向的,反抗的,几乎20世纪每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有罗素的身影;而维特根斯坦是内敛的,忧郁的,他将时代的冲突与矛盾移植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的人格分裂与巨大的情感煎熬。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19:42:00 +0800 CST  
我对罗素这位20世纪的智者一直怀有深深的敬意,我对他有一种极其特殊的感情,因为他是引领我走上哲学道路的启蒙老师。当我还是一名高中生的时候,我就在夜里借着手电筒的亮光阅读他的两卷本的《西方哲学史》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那生动幽默的语言,睿智的点评以及对时代精神的准确把握让我心旷神怡,叹为观止。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19:44:00 +0800 CST  
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哲学的世界竟是如此的神奇诱人。一个年轻幼稚而又好奇的学生,从此一步步进入哲学那神圣的殿堂。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19:45:00 +0800 CST  
如今,当我再次翻阅罗素的传记:
1915年,罗素因参加反战活动,被政府宣判为有罪,并被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解除了教职。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19:47:00 +0800 CST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获奖演说的题目别具一格:“重要的政治愿望是什么?”他借这个重要的讲坛呼吁世界和平。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19:47:00 +0800 CST  
1955年,罗素争取到爱因斯坦的支持,发表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号召东西方科学家召开一次世界性会议,共同讨论采取什么实际行动应付人类由于原子武器的出现而面临的危机。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19:48:00 +0800 CST  
1961年9月,89岁高龄的罗素因组织群众在空军总部和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而被法庭判处一周的监禁。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19:48:00 +0800 CST  
1963年,罗素与法国哲学家萨特一起组织“国际战犯审判法庭”,调查并审判美国总统约翰逊、国防部长及国务卿在越南战争中的罪行。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19:49:00 +0800 CST  
1970年2月2日,罗素与世长辞。就在逝世的前几天,他发表了一个重要的政治声明,谴责以色列袭击埃及和巴勒斯坦难民营……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19:49:00 +0800 CST  
读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此刻,万籁俱寂,夏夜的天空繁星闪烁,清风送来阵阵舒爽的凉意。我的思绪仍然无法停止。当罗素这个人类和平的斗士在为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而奔波,而操劳,而呼号的时候,他昔日的朋友和学生维特根斯坦却正在战火纷飞中写作他的《逻辑哲学论》。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19:50:00 +0800 CST  
思想家在血腥、屠杀与苦难中如何孜孜不倦的构思世界的本体?难道他对生灵的呼号充耳不闻,对历史的悲剧视而不见?血污与泪水难道没有淤塞思想家的感官?他真的把时代的苦难吞纳入自己的心胸,从而化为内心世界的冲突、煎熬与巨大张力?我前面的解释正确吗?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19:51:00 +0800 CST  
仰望繁星,我再次想起康德的那句名言:“世界上有两件事物,我越想越引起我内心深深的战栗与惊恐:头顶的星空与人心中的道德律令。”罗素与维特根斯坦无疑是我们时代的两颗耀眼的巨星。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19:52:00 +0800 CST  
相比之下,罗素似乎离我们更近,我们能够听见他的声音,感受他的喜怒哀乐,他是可感可触的具体存在;而维特根斯坦似乎离我们更加遥远,像一个梦幻的影子,无法触摸。他在无边深邃的天空永恒寂寞的燃烧,我们只能通过到达身边的微弱的光线模糊猜测他的存在……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19:53:00 +0800 CST  
第三章:对《逻辑哲学论》的理解札记!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20:00 +0800 CST  
曾几何时,当我看完了《逻辑哲学论》的时候,我的思绪总是冒出一些问题……!?
维特根斯坦写作这部旷世作品的意义是什么?具体的表达,就是他为何要建立一套严谨的逻辑语言,然后用这套逻辑语言来研究哲学呢?
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理解“逻辑语言”的意义……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31:00 +0800 CST  
首先,哲学观点还是哲学家之间的辩论,要靠什么形式表达出来?要靠语言,语言是人类交流、记录思想最基本的形式。
严谨的哲学研究要靠理性思维。那么,什么样的语言能够最严谨地表达理性思维呢?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32:00 +0800 CST  
那就是严格符合逻辑的语言。
更准确地说,是逻辑符号。
就好比我们在数学题中写的那些数学符号,它们是最严谨、最符合逻辑的。假如老师上课不用数学符号,只用日常的大白话来教授数学知识,很可能会表达错误,引起误会。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33:00 +0800 CST  
逻辑实证主义者发现,过去的哲学家们不是很重视语言的严谨性,他们经常使用大白话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哲学家们常自己提出一些特定的术语——就像我们前面说过的“生命意志”“权力意志”——他们又不给这些术语下特别严谨的定义,只是用粗浅的大白话解释一番,很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34:00 +0800 CST  

楼主:柳艺诚

字数:10176

发表时间:2016-07-04 09:2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18 12:02:57 +0800 CST

评论数:16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