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偶像——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

尤其哲学经常涉及一些理性难以把握的终极问题(比如您先想象一下“无限大”是什么感觉,然后能用文字来描述这种感觉吗?),再加上并不是所有的哲学家都受过严格的逻辑训练,所以哲学作品常有词不达意的问题,用词混乱的情况就更普遍了。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34:00 +0800 CST  
这就好比请一个文学家来写数学论文,这样的哲学研究到后来能不混乱吗?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35:00 +0800 CST  
金庸的《侠客行》里就说过这种情况,说侠客岛上刻着一首包含了天下最强武功的诗。那些特有学问的武林宗师都猜不出来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便从里面一个字一个字地考证辩论,研究了好几十年啥也没研究出来,搞得家人都以为他们被绑架了。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35:00 +0800 CST  
你看,要是没有准确扼要的学术语言,这多耽误事儿啊。
逻辑实证主义者也是这么想的。他们要做一项伟大的工程,他们要用严谨的逻辑符号代替之前所有的哲学观点,用逻辑的方法分析前人的一切命题,最终把整个哲学世界都用逻辑符号重铸一遍。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35:00 +0800 CST  
光用逻辑符号重铸,还只是第一步。逻辑实证主义还强调“实证”。
为什么呢?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36:00 +0800 CST  
前面说过,逻辑强调的是演绎推理,即从一个真的前提,推理出一个真的结论。可是,光有演绎推理的话,那得出的只能是重复的命题,得不出新的知识来。要扩展知识,我们要从经验中吸收。“实证”的意思就是说,逻辑实证主义得出的新结论,必须能有经验实实在在地证明。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36:00 +0800 CST  
也就是说,这回哲学家们可是真的为了理性下了狠心,他们一只脚踩着逻辑,另一只脚踩着经验证据,保证两只脚都踩得稳稳当当,一点含糊的地方也没有。然后一步一个脚印,每步脚印都踩稳了。保证每一个结论都绝对严谨,绝对有依据,这样得到的就是一座完美的哲学大厦了。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37:00 +0800 CST  
他们的工作效果怎么样呢?
失败了。
逻辑实证主义者想得不错,他们要发动一场继承苏格拉底、笛卡尔和休谟怀疑精神的运动,他们要用逻辑工具去一一考查所有的哲学命题,把所有没有意义的、不可证实的命题都剔除出去。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37:00 +0800 CST  
然而工作的结果却吓了他们一跳。
他们发现,剔除到最后,只剩下了两种命题。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38:00 +0800 CST  
一种是重言式命题,就是类似于“桌子是桌子”这样的话。这样的话当然是绝对正确的,可是这样的话不包含任何有用的信息,不过是文字游戏而已。之前的形而上学家们找到的那些所谓终极真理就多半属于此类。因为重言式命题绝对正确,所以就会被误以为是终极真理。这些终极真理一点用也没有。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38:00 +0800 CST  
还有一种命题,是类似“这朵花是红色的”之类描述片段经验的命题。虽然是新知识,但是无法形成普遍真理,也就无法回答哲学问题了。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38:00 +0800 CST  
其他的哲学问题,特别是形而上学问题,全都是没有意义的伪问题。要么违反了种种逻辑规则,要么无法用经验去实证。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39:00 +0800 CST  
这样一来,逻辑实证主义者就回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哲学家们对形而上学争论了那么久都没有结果呢?因为他们争论的全都是没有意义、不可能有答案的问题。人们没办法靠实证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39:00 +0800 CST  
年轻的维特根斯坦写了一本《逻辑哲学论》,他完成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工作。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41:00 +0800 CST  
写完这本书以后,维特根斯坦以为自己解决了所有的哲学问题。语言都被他用逻辑工具分析光了,他觉得所有用语言能表达的句子他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41:00 +0800 CST  
所以维特根斯坦说:“凡是可说的事情,都可以说清楚,凡是不可说的事情,我们必须保持沉默。”对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凡是符合逻辑实证规则的语言,内容都很清晰准确;凡是不符合逻辑实证规则的语言,说了也是没意义的,就不用说了。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41:00 +0800 CST  
这么一来,维特根斯坦觉得他没有困惑了,就去乡下当小学老师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觉得不是这么回事儿。维特根斯坦在剑桥当老师时他学生的课堂笔记,以及他留下的那些思考笔记,都在他死后被他的学生整理集结成
出版了。这本书显示了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之后的哲学思想和逻辑实证主义完全不同。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42:00 +0800 CST  
维特根斯坦发现,原先用逻辑去分析语言的想法太天真了。
比如生活中有人说一句:“我还是我吗?”这话如果用逻辑来分析,那么显然是一句没什么用处的话。然而我们知道,在生活中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有自己的意思,而且不同的情景下还可以代表不止一种意思。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42:00 +0800 CST  
如果我们掌握了逻辑分析的方法,到生活中一看,没意义的句子比比皆是。然而老百姓谁管你什么逻辑哲学呀,人家是觉得这话有意义才说的啊。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44:00 +0800 CST  
维特根斯坦发现,语言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逻辑分析上。同样的一句话,说话的情境不同,说话人的语气、表情、手势不同,常常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换句话说,每一个情境都给语言制定了不同的规则,语言得和规则结合在一起,才能显示真正的意思。而这规则又是没有逻辑可言的。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0 22:44:00 +0800 CST  

楼主:柳艺诚

字数:10176

发表时间:2016-07-04 09:2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18 12:02:57 +0800 CST

评论数:16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