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历史见闻与趣事。

本帖不定期更新隋唐时代的历史趣事。
喜欢历史的可以收藏本帖。

楼主 纪念夏日的吻礼  发布于 2019-04-30 04:52:00 +0800 CST  
【唐朝的文人范儿】
唐朝是一个文人颇为自由快乐的时代。李白可以有“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傲慢,而无须忧虑获得大不敬的罪名;杜甫可以有“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的嘲笑,而不用担心牢狱之灾;白居易可以有“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讥讽,而不必害怕脑袋搬家。正是因为大唐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天下的知识精英,因此,大唐的历史天空才出现了群星灿烂的辉煌景象。唐朝中后期,言论自由的空间有所收窄,但是,只要文人智慧的脑袋还扛在肩上,有人就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权力棍棒的不时敲打下,除了打趴下的之外,那些骨头硬的,反而越打越精神,少数几个人竟被敲成了光照历史的文坛巨匠,仰望历史天空中这几个文人范儿,我们就可以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知识精英,什么是文人的气质和风范。

楼主 纪念夏日的吻礼  发布于 2019-04-30 04:56:00 +0800 CST  
刘禹锡是中晚唐时的著名诗人,字梦得。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青年时代就怀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震动朝野。二十一岁就与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二人又考中博学宏词科。一时传为佳话。刘禹锡和柳宗元二人,二十刚出头就当上了部级高官,可谓是官运亨通,少年得志。如果刘柳二人从此做个看风使船的大官僚,自然少不了一生一世的荣华富贵,但是,他们失落的却是千秋万代的荣耀和声誉。经过安史之乱这场大浩劫,大唐盛世的光芒急遽的黯淡下来。唐顺宗面对内有宦官专政,外有藩镇割据的危局,果断起用王叔文进行革新,刘禹锡和柳宗元等政治明星立刻成了革新的中坚力量。由于保守势力过于强大,永贞革新只进行100多天就失败了,皇帝被囚禁,王叔文被赐死,刘柳等八位革新的骨干成员被贬为边远地方的司马,这几乎等同流放。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从朝中大员跌落为乡镇小吏,刘禹锡面对这天地悬隔般的地位落差,既没抹眼泪,也没发牢骚,而是乐哈哈地做他的芝麻官去了。大有“打起背包就出发,哪里需要哪安家”的当代革命战士的风范。视官帽如草帽,这就是文人范儿与众不同的最奇特之处。我们如何知道文人范儿刘禹锡心中没有那种名利冲动呢?看一看刘司马所作所为就一清二楚了。因为司马的官儿太小,史书上没有他任何政绩的记载,但是,他在此期间却诗兴大发,文如泉涌。刘禹锡放下清高孤傲的文人架势,虚心学习吸收地方民歌的艺术精华,创作出了十几篇民歌体的《竹枝词》,成为中国诗坛上的不朽名篇。譬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一个晴情的双关修辞格,就让少男少女之间飘渺朦胧的爱情,永远定格在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史册上。面对权贵的打压,身陷落魄的逆境,我们在词义玄妙,风韵天成的《竹枝词》里,读到的只是诗人对青春爱情的深情赞颂,感受到的只有暖暖的温情,哪里找得到半点失意文人常见的那种颓废忧怨的愁绪!

楼主 纪念夏日的吻礼  发布于 2019-04-30 04:56:00 +0800 CST  
最能反映刘禹锡文人范儿情怀的是他的名作《陋室铭》。刘禹锡后来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这里的和州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见他贬官而来,便多方刁难他。按朝廷规定,刘禹锡应住在衙门里三间大屋,但策知县却故意让他住在城南江边的二间小屋,后来又让他住在城北湖边的一间半的小屋,策知县的一番折腾,并没有让刘禹锡低头服软,最后干脆只让他住一间低矮的小茅屋。刘禹锡却毫不在意,挥笔写下了千古雄文《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磬……世道沧桑,岁月如流,策知县之流的权贵小人,早已灰飞烟灭,而刘禹锡和他的诗文却光照千秋!地位越低贱,精神越高贵;压力越大,信心越强,德馨和才情就是唐朝文人范儿自信和力量的源泉。

楼主 纪念夏日的吻礼  发布于 2019-04-30 04:56:00 +0800 CST  
刘禹锡在外颠沛流离了十年,经朝中大臣裴度的周旋,终于被征召回京。刘禹锡回到朝廷后,看到朝中提拔的新贵们,净是一些不学无术的马屁精,他于是借游玄都观看桃花之际,对朝中这些新贵们进行了辛辣的嘲讽:“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本来只需弯一下腰,赔一个笑脸,就可以得到高官厚禄,即使不言不语也可保有荣华富贵,但是,刘禹锡偏要去捅马蜂窝,结果可想而知,他立马再次被赶出了朝廷,被派往边远的连州做刺史。值得一提的是,刘禹锡后来在做苏州刺史时,当地发生水灾,饥民遍野。他刚上任就开仓赈灾,免赋减税,百姓很快就从灾荒中走出,过上了正常的生活。苏州人民感谢他的恩德,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白居易,韦应物和刘禹锡并称三杰,修建了“三贤堂”,用来世代留念祭祀。手中一旦有了一点权力,立刻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系,这就是唐朝文人范儿的另一鲜明的特点。

楼主 纪念夏日的吻礼  发布于 2019-04-30 04:57:00 +0800 CST  
刘禹锡又做了十四年地方官后,裴度当了宰相,立刻把刘禹锡调回京城,准备委以重用。按照常人的思路,受到了二十多年的打压和磨难,该接受教训,做一个识时务的俊杰了吧,可他偏不,他高傲的头颅反而昂得更高。十年前的权贵虽已纷纷落败,但更加无耻的新宠又挤满了朝堂。刘禹锡借再游玄都观之机,把笔锋又一次对准了权贵们:“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从桃花到菜花,朝中新贵一代不如一代的荒谬现实,在刘禹锡笔下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刘禹锡的真话再次断送了自己的高官前程,又一次被逐出了京城,但是,他却收获了一块屹立不倒的历史纪念碑!无视名利的诱惑,不怕权力的打压,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要写的诗文,我就是我!这就是一个傲骨铮铮的唐朝文人范儿!

楼主 纪念夏日的吻礼  发布于 2019-04-30 04:57:00 +0800 CST  
唐朝之所以能涌现出不少刘禹锡,柳宗元之类的文人范儿,是因为唐朝给了文人较大的自由空间,打开唐诗宋词,我们就可惊奇地发现,那些在仕途上失意,生活上落魄的文人们,他们中有许多人,却升华成了精神贵族,文化精英。杜甫有诗为证:“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但是,禁言封口的时代不在此列。在那样的时代,文章只有胎死腹中的下场。唐宋之后,文人的好日子,算是基本过完了,元明清三朝,文人的脑袋要么搬家了,脊梁要么打断了,剩下的只能做个犬儒苟活着,依靠写点皇恩浩荡的颂圣诗文来讨赏过日子,刘禹锡之类的文人范儿再难觅踪迹。刘禹锡是诗人,也是哲学家,他似乎预料到后世的文人会比他过得更难更惨,但是,他依然满怀信心的向天下人宣告了一条真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楼主 纪念夏日的吻礼  发布于 2019-04-30 04:58:00 +0800 CST  
【韩愈为什么反对永贞革新?】
没被任用而结怨
韩愈带头反对永贞革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王叔文主政后,没有起用他,直到那年夏秋宪宗继位时,才把他转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韩愈为此痛恨王叔文,并迁怒于柳宗元﹑刘禹锡,把自己遭贬阳山令归罪于柳宗元和刘禹锡,其实这是极不公允的。永贞革新时没起用韩愈,就其为人来说,恐怕不是没有原由的。而韩愈被贬阳山令起因是上书得罪李实这已是不争的史实。

楼主 纪念夏日的吻礼  发布于 2019-04-30 05:01:00 +0800 CST  
韩愈被贬的原因
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三十五岁的韩愈,出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可不知什么原因,贞元十九年去职了。这期间他有《上李尚书书》,向工部侍郎京兆尹李实献文求助。这一年京城附近大旱,李实欺瞒德宗,继往横征暴敛。可韩愈却在上书里献献媚称颂李实说:“愈来京师,于今十五年,所见公卿大臣,不可胜数,皆能守官奉职,无过失而已,未见有赤心事上,忧国如家如阁下者。今年以来,不雨者百有余日,种不入土,野无青草,而盗贼不敢起,谷价不敢贵,百坊百二十司,六军二十四县之人,皆若阁下亲临其家,老奸宿贼,销缩摧沮,魂亡魄丧,影灭迹绝,非阁下条理镇服,宣布天子威德,其何能及此?”。赞李实“忠于君,孝于亲”。韩愈随书献文章两卷十五篇,以为谒见之资。上书不久,韩愈做了监察御史。这时他又一反前态,与张署、李方叔写《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的奏疏,揭示旱灾实情说:“弃子逐妻以求口食,拆屋伐树以纳税钱”。请求“特敕京兆府”当年“税钱及草粟等”。韩愈因此事得罪李实被贬为阳山令。宋代洪兴祖《韩子年谱》据韩愈近人李翱所作的行状和皇甫湜所作神道碑,对此事记述说:“是时有诏以旱饥蠲(juān免除)租之半,有司征愈急,愈与张署、李方叔上疏言,请宽民徭而免田租。卒为幸臣所谗,贬连州阳山令。”这里说的幸臣就是李实。新旧《唐书》对此也有记载。《韩集》中也收有此状。这样的结果是韩愈没想到的,本为求进的奏疏不但没让他获益,反因得罪李实被贬到偏远的阳山做县令。

楼主 纪念夏日的吻礼  发布于 2019-04-30 05:01:00 +0800 CST  
韩愈攻击永贞革新
韩愈被贬这件事本来与两年后才主政的柳宗元等人没有相干,可韩愈却借此机会发泄永贞革新时不被起用的恼怒。他在《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的长诗里把他的遭贬归罪于柳宗元和刘禹锡。他说∶“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或虑语言洩,传之落冤仇。”这显然是在泄愤,又故意把自己说成是永贞革新的受害者,以向旧派朝臣求援。韩愈还作诗《永贞行》,攻击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小人乘时偷国柄”。并颠倒黑白,说宦官掌控的禁军是“天子自将非他师”。还抵毁革新派,说“天位未许庸夫干”。韩愈的这些话完全是反对王叔文的宦官﹑藩镇和旧派朝臣的腔调,不过他说的更加激切﹑刻薄罢了。王叔文成了小人,柳宗元等人是依附小人的“速进者”。两《唐书》沿习此说,后代又一直有人随之。《新唐书•柳宗元传赞》曰∶“叔文沾沾小人,窃天下柄,与阳虎取大弓,《春秋》书为盗无以异。宗元等桡(náo弯曲不直)节从之,徼(jiǎo求)幸一时,贪帝病昏,抑太子之明,规权遂私。故贤者疾,不肖者娼,一偾(fèn毁坏,败坏。)而不复,宜哉!彼若不傅匪人,自励才猷(yóu计划,谋划。),不失为名卿才大夫,惜哉!”宋代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一《读柳宗传》说∶“余观八司马,皆天下之奇材也;一为叔文所诱,遂陷于不义。至今士大夫欲为君子者,皆羞道而喜攻之。然此八人者既困矣,无所用于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列于后世,而其名卒不废焉。而所谓欲为君子者,吾多见其初而已;要其终能毋于世俯仰以自别于小人者少耳!复何议彼哉?”苏轼朋党论说∶“唐柳宗元﹑刘禹锡始不陷叔文之党,共高才绝学,亦足以为名臣矣。”韩愈反对王叔文,怨愤柳宗元和刘禹锡显然是出于私利,可后世因其名望也沿习韩说。

楼主 纪念夏日的吻礼  发布于 2019-04-30 05:02:00 +0800 CST  
永贞革新被冤枉了
历史自有公道。清人王鸣盛是知名学者,他在《十七史商榷》里反复申说王叔文革新之公忠体国。他说∶“叔文与宦官为难,……叔文行政,上利于国,下立于民,独不利于弄权之阉官,跋扈之强藩。”他认为,王叔文革新,使贞元弊端廓然一清,“自天宝以至贞元,少有及此者”。清朝同治时的陈其元写了一本《庸闲斋笔记》,他在论述“古人被冤”时,为王叔文等人申冤。施子愉《柳宗元年谱》说∶“韩愈以与王叔文政敌俱文珍有旧之故,其《顺宗实录》于王叔文自多贬词曲笔,未可尽信。”详观史料,此语实为公允之说。《顺宗实录》对俱文珍又多有讳饰。如《旧唐书•俱文珍传》及《新唐书•刘贞亮(即俱文珍)传》皆以俱文珍为宦官中拥立宪宗之首,而《顺宗实录》则以刘光琦居首,以俱文珍次于刘光琦之后。其用心可见。尽管如此,宦官对直笔的一些记述还是不满。《新唐书•路隋传》说:“初,韩愈撰《顺宗实录》,书禁中事为切直,宦官不喜,訾(zǐ诋毁,诽谤。)其非责,帝诏隋刊正。”《新唐书》又说:“自韩愈《顺宗实录》,议者哄然不息,卒窜定无全篇。”《旧唐书。韩愈传》说:“其撰《顺宗实录》,繁简不当,叙事出于取舍,颇为当代所非。”我们今天在《韩集•外集》里看到的《顺宗实录》,已不是原始那个样子了。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关系一生荣辱,后世人多为此惜之,可我们观遍他留下的文字没见柳宗元有一丝的悔意。

楼主 纪念夏日的吻礼  发布于 2019-04-30 05:02:00 +0800 CST  
【陆羽和他的茶经】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号桑苎翁,又号竟陵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复州竟陵郡人(今湖北省天门县)。开元、天宝年间号称唐朝盛世,国家富强,域内安宁。但陆羽一出生便面临着种种不幸。据《新唐书<陆羽传>》和《唐才子传》记载,陆羽是个弃儿,自幼无父母抚养,被龙盖寺和尚积公大师(又有称智积大师)所收养。积公为唐代名僧,《纪异录》载,唐代宗时曾召积公入宫,给予特殊礼遇。积公好茶,所以陆羽很小便得艺茶之术。

楼主 纪念夏日的吻礼  发布于 2019-04-30 09:31:00 +0800 CST  
公元77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进入了一个动乱不安的时期。二十四五岁的陆羽随着流亡的难民离开故乡,流落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湖州较北方相对安宁。 陆羽自幼随积公大师在寺院采茶、煮茶,对茶学早就发生浓厚兴趣。湖州又是名茶产地,陆羽在这一带搜集了不少有关茶的生产、制作的材料。

楼主 纪念夏日的吻礼  发布于 2019-04-30 09:34:00 +0800 CST  
为潜心研究和写作,陆羽终于结束了多年的流浪生活,于上元初结庐于湖州苕溪。经过一年多努力,终于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茶学专著,也是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的初稿,时年陆羽二十八岁。公元763年,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陆羽又对《茶经》作了一次修订。他还亲自设计了煮茶的风炉,把平定安史之乱的事铸在鼎上,标明“圣唐灭胡明年造”,以表明茶人以天下之乐为乐的阔大胸怀。

楼主 纪念夏日的吻礼  发布于 2019-04-30 09:37:00 +0800 CST  
陆羽的《茶经》,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它既是茶的自然科学著作,又是茶文化的专著。《茶经》共十章,七千余言,分为上、中、下三卷。十章目次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楼主 纪念夏日的吻礼  发布于 2019-04-30 09:37:00 +0800 CST  
一之源,概述中国茶的主要产地及土壤、气侯等生长环境和茶的性能、功用;二之具,讲当时制作、加工茶叶的工具;三之造,讲茶的制作过程;四之器,讲煮茶、饮茶器皿;五之煮,讲煮茶的过程、技艺;六之饮,讲饮茶的方法、茶品鉴赏;七之事,讲中国饮茶的历史;八之出,详细记载了当时的产茶盛地,并品评其高下,记载了全国四十余州产茶情形,对于自己不甚明了的十一个州的产茶之地亦如实注出;九之略,是讲饮茶器具何种情况应十分完备,何种情况省略何种:野外采薪煮茶,火炉、交床等不必讲究;临泉汲水可省去若干盛水之具。但在正式茶宴上,“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缺一则茶废矣。”

楼主 纪念夏日的吻礼  发布于 2019-04-30 09:37:00 +0800 CST  
最后,陆羽还主张要把以上各项内容用图绘成画幅,张陈于座隅,茶人们喝着茶,看着图,品茶之味,明茶之理,神爽目悦,这与端来一瓢一碗,几口灌下,那意境自然大不相同。


总之,五、六、七三章集中反映了陆羽所创造的茶艺和茶道精神。煮茶过程不仅被陆羽艺术化,而且运用“五行”说强调煮茶应注意的水质、火候。茶用名茶至嫩者,精制封存以待用,不使精华散越。火用嘉木之炭,而忌膏木、败株。水用山中乳泉,涓涓江流,离市之深井。煮茶讲究三沸,还要欣赏其波翻浪涌的美妙情景。保其华,观其色,品其味。


陆羽说:“天有万物皆有至妙”,“所庇者屋,屋精极;所著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食,食与酒皆精极”,也就是说,衣食住行都要表现出高尚的审美追求。

楼主 纪念夏日的吻礼  发布于 2019-04-30 09:38:00 +0800 CST  
【天下第一剃头匠】
唐朝初年,长安城里有一个剃头匠,叫杨三,祖传的剃头手艺,一把精钢打造的剃头刀拿在他手中既像书法家手中的毛笔,又像将军手中的兵器,刷刷刷刷,龙飞凤舞,几下子就剃光一个头,刮完一个脸,那感觉,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再加上收费低廉,长安城里的百姓都愿意找杨三理发

楼主 纪念夏日的吻礼  发布于 2019-04-30 09:49:00 +0800 CST  
这天,杨三的剃头铺刚开门,就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个身高七尺,相貌堂堂,但是满脸都是红红的青春痘,另外一个身高九尺,身体魁梧,一脸的络腮胡子,瞪着一双牛眼。


长青春痘的青年人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说:“听说,杨师傅的剃头手艺了得,我这个脸可以刮吗?”这要是一般的剃头匠,谁也不敢揽这样的活,因为这样的脸一上刀,就要刮破青春痘,流血。杨三却说:“这有何难!”说罢,他先将一块热毛巾搭在了青年人脸上,然后拿起自己的宝贝刀子,在一块水牛皮上蹭了起来。

楼主 纪念夏日的吻礼  发布于 2019-04-30 09:49:00 +0800 CST  
片刻后,杨三的刀子被水牛皮蹭得光亮照人,吹毛即断,他将青年人脸上的那块毛巾取下,突然将刀子凑了上去。旁边的那个“络腮胡”一见,机警地上前抓住他的手,一瞪眼睛:“你要干什么?”杨三说:“你说我要干什么?自然是给客人刮胡子!”


青年人对“络腮胡”说:“不可无礼,且一边等候!”“络腮胡”应了一声,站到一边去了,但是那一双牛眼还是一眨不眨地瞪着杨三。

楼主 纪念夏日的吻礼  发布于 2019-04-30 09:49:00 +0800 CST  

楼主:纪念夏日的吻礼

字数:77951

发表时间:2019-04-30 12:5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26 18:44:05 +0800 CST

评论数:35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