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白象——哥特兰号水上飞机巡洋舰





楼主 明智光纲  发布于 2012-05-11 16:12:00 +0800 CST  

随着从20世纪初开始的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旧的军事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新的军事思想正在酝酿,这个代,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和观念层出不穷,其中最典型的一种想法就是希望能把不同的技术和思想加以融合,从而获得多方面的优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半履带车辆的大行其道。在这一轮浪潮中,僻处北欧的瑞典也不甘人后,积极探索军事思想和技术的新方向 这一过程中,最典型的产物要数“哥特兰”号水上飞机巡洋舰。

楼主 明智光纲  发布于 2012-05-11 16:13:00 +0800 CST  
作为一个传统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瑞典的海防政策与海军作战思想具有典型的斯堪的纳维亚海军特色。在2O世纪前半段,这一特色表现为以装备大口径主炮的小吨位海防舰作为海军的核心。 然而二三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杜黑“空中制胜”理论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瑞典。1926年7月1日,瑞典把原来的陆海军的航空部队抽出来,合组成独立的空军,以前陆海军的航空任务全部交给空军来承担。经一年实践,海军发现,没有能自由支配的飞机存在诸多不便。由于当时飞机的续航力和速度有限,如果需要的时候才召唤空军的飞机支援,等赶到指定地点的时候,也许时机早已丧失。此外,军中固有的联系不畅、沟通不灵也大大影响了空军与海军的协同 因此,瑞典海军急于寻求一种途径,既可以密切飞机与水面舰只的协同,又可以调整海军与新生的空军之间的关系。



楼主 明智光纲  发布于 2012-05-11 16:15:00 +0800 CST  
同时,传统的斯堪的纳维亚海防观念也在这个年代遭遇挑战。一战实战表明,防护能力薄弱的战列巡洋舰在主力舰的交战中显得极其脆弱,而无论吨位、火力和防护水平都远低于战列巡洋舰的海防舰在面对敌人主力舰时的生存力就更加低一F,很难给敌人的主力舰造成实质性的损害,斯堪的纳维亚人不得不寻求新的有效的海防政策。瑞典人发现自己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与波罗的海的假想敌——俄、德、英的主力舰作战,海军需要更强大的战舰;一方面,作为小国,又受到全球性大萧条的影响,不可能建造更强大的战舰 。

于是,瑞典海军吸收了法国海军的一些经验。法国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与瑞典类似:面对假想敌英国强大的主力舰队,自己不可能也不愿意建立一支同样强大的主力舰队。法国想到的办法是利用巡洋舰对敌人漫长的交通线进行破袭战,巡洋舰高速机动的特点能够帮助它躲开相对缓慢的主力舰队,而相对较强的火力能够保证它击败商船队的护航舰只并摧毁商船。法国理论家认为,一支装备了大量巡洋舰的相对弱小的海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强大的敌人相抗衡。瑞典海军对这种能够“以弱制强”的理论很感兴趣,而巡洋舰相对较低的造价也符合瑞典经济并不宽裕的状况,因此他们便开始考虑以巡洋舰作为舰队主力的可能。

此外,同样出于一战的经验,在波罗的海这样的狭窄海域,水雷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武器。这一历史经验也不能不影响到同为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瑞典。

综合这些因素,瑞典海军的需求逐渐浮出水面:一种能搭载飞机的巡洋舰,火力不能太弱,要有布雷能力,造价要可以接受。这就是“哥特兰”号最初的雏形。

楼主 明智光纲  发布于 2012-05-11 16:16:00 +0800 CST  
1925年瑞典海军的演习充分证明了海军航空兵的必要性。次年,国防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研究海军提出的建造一艘水上飞机运载舰建议的必要性。由于瑞典在1 926年7月1日成立了独立的空军,于是海军担心自己会完全丧失任何海上空中行动的控制权,因此决心尽快推动自己的建议在委员会通过。在委员会成立后不久,海军就迫不及待地提交了一份4500吨的小型水上飞机母舰方案。该舰设计航速27节,装备6门单管6英寸炮,配备有可容纳12架水上飞机的机库2座弹射器,但没有飞机的回收装置。显然,这一想法是对成立独立空军的最直接反应,海军希望通过这一措施来保留自己的一点航空力量 但建造新舰显然太慢,海军又把旧的岸防舰Dristigheten号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作为过渡。

1927年,建造新主力舰的想法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瑞典海军试图把各种看来很“前卫”的技术集中到一艘军舰上,提出了小型“载机巡洋舰”的方案。这一方案看起来满足了海军的所有需求:巡洋舰、搭载飞机、造价可以接受。当年1月海军的新方案中,排水量增大到4800吨,最初方案中的单管6英寸炮改成双联装,增加了重型高炮的数量,并加装了6具21英寸鱼雷发射管,使之从火力上看起来更像“真正的”巡洋舰。新方案中取消了机库,飞机和Dristigheten号上一样直接停在尾部的飞机平台卜。这一方案已经比较接近后来“哥特兰”号的设计了。

楼主 明智光纲  发布于 2012-05-11 16:16:00 +0800 CST  
然而这一方案并非完美 为了布置3座双联6英寸炮塔、2座弹射器、停放12架飞机的甲板以及其他必要设备,新舰的尺寸将变得比较大。尺寸增大必然会导致排水量增加,很有可能会超过海军提出的4800吨,从而直接造成新舰的造价上升,也就无法满足瑞典政府对经济性的要求。为此,海军不得不再次修改自己的方案。首先要缩小军舰的尺寸,人大缩短舰的长度。舰长缩短之后就无法安排下3座双联6英寸炮了,于是又不得不取消一座炮塔,但瑞典人念念不忘“足够强大的火力”,决定保留被取消的第三座炮塔上的火炮,改为把它们安装到舰体或上层建筑的炮座内。对于不到5000吨的小舰来说,显然不可能有足够的干舷来安装舷侧炮座,于是瑞典人充分挖掘上层建筑的潜力,最后在舰桥F半部设置2个炮座来安装这2门“额外”的炮。缩短舰体长度给航空设备也带来了影响。首先是载机数量减少到8架,海军原本打算还是安装2座弹射器,以保证载机的出动频率,但设计9币们经过研究发现,由于弹射器的安装位置较高,舰体尺寸缩短后,保留2座弹射器会升高军舰的重心,从而影响海上稳定性。因此,弹射器后来也被减少到1座。

当然,无论在哪个设计中,布雷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经过几次修改,最后终于确定了新舰的基本设计。1930年6月7日,瑞典海军与哥塔公司签订了造舰合同,瑞典海军新一代巡洋舰在哥德堡的林德霍尔姆船厂开工,并于1933年下水时命名为哥特兰号。

楼主 明智光纲  发布于 2012-05-11 16:18:00 +0800 CST  

舰体最末端布置了一座起重机,用于吊运水上飞机。


楼主 明智光纲  发布于 2012-05-11 16:20:00 +0800 CST  




楼主 明智光纲  发布于 2012-05-11 16:20:00 +0800 CST  
动力设备

“哥特兰”号采用了全套法国动力设备,包括4台法国产彭霍特(Penhoet)型燃油锅炉和2座瑞典生产的法国德·拉瓦尔(De Lava1)涡轮机组,驱动两个螺旋桨。其中彭霍特型锅炉的最大蒸汽压力为2O公斤/平方厘米,整套动力设备的最大输出功率33000轴马力,可以使该舰达到27.5节。

机舱的布置参考了采用相同动力设备的哥德堡级驱逐舰的成功经验,沿舰体中线按照前锅炉舱一前轮机舱一后锅炉舱后轮机舱的方式交替布置,4台锅炉分两组安装在相互独立的锅炉舱内。这种布置方式能够保证战斗中不会因为一次被命中就完全丧失动力。但由于后主炮炮塔下的弹药舱占用了舰体内后锅炉舱之后的空间,后轮机舱不得不布置在后主炮炮塔的后面,与后锅炉舱分隔开来,而很靠近舰艉 这样一来就导致两根推进轴的长度相差极大,连接后轮机舱的那一根非常短,而连接前轮机舱的则相当长。此外,轮机舱输出的动力则通过一个减速齿轮箱驱动螺旋桨。两个螺旋桨之后的船体中线处安装有一个半平衡舵。

楼主 明智光纲  发布于 2012-05-11 16:24:00 +0800 CST  
涡轮机组同时还驱动4座80千瓦的发电机,用于供应全舰电力。此外还有2台备用的柴油发电机,在主机受损时提供备用电力,有时在停泊时也会用到它们,以减少主机的损耗和燃料消耗。

该舰27.5节的最大航速在当时全世界一片高速巡洋舰的风潮中也显得比较另类。不过该舰燃料携带量为800吨重油,可供军舰以16节肮速肮行6200海里。这倒算是一个亮点。

该舰的动力设备在同期世界海军中并不突出,无论锅炉压力还是输出功率,都只能算是中等水平,但这种彭霍特锅炉加德·拉瓦尔涡轮机组却成为二战结束前瑞典海军新造舰只的标准配置。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两种动力设备都是瑞典本国能够生产的,不必依赖干外国。

楼主 明智光纲  发布于 2012-05-11 16:24:00 +0800 CST  
主要武器

该舰主炮为6门6英寸(152.4毫米)火炮,分别安装存2个双联装炮塔和2个单管炮座内。两个炮塔分别安装在舰桥之前和前甲板室尾部顶端,炮座则布置于舰桥底部两侧。

主炮型号为瑞典博福斯公司生产的BL K130武6英寸火炮,该炮由博福斯公司从此前瑞典海军广泛使用的1903年式6英寸火炮改进而来,只用于“哥特兰”号。1930年式6英寸炮的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加长了身管,身管长与1903年式的5O倍口径增加到55倍口径,从而提高了火炮的威力和射程,射速也提高到每分钟5发。该炮使用的炮弹与1903年式类似,采用分装式弹药,其中穿甲弹46公斤,发射药46.5公斤,初速约为900米/秒,最大射程24.4公里。火炮均装有护套。

双联装主炮塔全重70.9吨,火炮俯仰角一5度至6O度,紧急情况下可以对空射击,不过效果难测。方向射界为左右各120度,炮弹装填俯仰角为0度至20度。炮塔旋转的驱动方式为电力一液压驱动,即由电力驱动液压装置带动炮塔旋转。这也是瑞典海军首次采用这种炮塔驱动方式。由于安装在舰桥底部,受到上层建筑的阻挡和炮鹰自身结构限制,炮座内6英寸炮的射击范围就小得多了。它的俯仰角为一5度毫3O度,射程也就大大缩水,最多只有16.46公里;方向射界为5度至150度,也就是说无法向正前方(0度)射击,因此左右舷两个炮座内的主炮无法同时向一个目标开火。由此可见,虽然勉强保住了这两门主炮,但是火力强度却远远达不到海军预期的目标,更不用说和其他国家的巡洋舰相比了。主炮的射击由2座6米测距仪来提供指挥和控制,分别位于舰桥顶部和后烟囱之后。

楼主 明智光纲  发布于 2012-05-11 16:28:00 +0800 CST  
“哥特兰”的防空火力包括4门75毫米高炮和4门25毫米高炮。其中4门75毫米高炮分别为一座双联装和两座单管装,其中双联装高炮安装在一个旋转炮架上,位于后主炮与后射击指挥仪之间;2门单管装高炮分别安装在两个烟囱之间一个平台的两端,防护能力更低。火炮型号为1928年式75毫米高射炮,身管长为5O倍口径,发射定装式弹药,单炮射速为每分钟12—15发。发射的榴弹重8.3公斤,初速830米/秒,最大射程14公里,最大射高1万米。这种火炮在二战之间就已经显得落后,但战争期间没有合适的替代产品,就一直使用到二战之后才被逐渐替换掉。4门25毫米高炮均为单管,分布在舰桥四周。其中2门安装在主炮炮座顶部后方的小平台上,另外2门则布置于桅杆与烟囱之间平台的两侧。

该舰还安装了2座3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分别在后烟囱两侧的甲板上。不过有趣的是,由于舰艏炮座的影响,这2座鱼雷发射管是向后安装的,只能向舰艉方向发射鱼雷,这种布置方式在世界军舰史上也不多见。这里可以再一次看到勉强保留下来的两门6英寸炮带来的恶果。

水雷战能力是瑞典海军一直比较重视的。一战之后,瑞典海军所有新造的作战舰只都被要求拥有布雷能力,“哥特兰”号当然更不例外。按照设计,它将可以携带100枚水雷。

楼主 明智光纲  发布于 2012-05-11 16:30:00 +0800 CST  
防护设备

由于吨位有限,又要保证航空设备、武器设备以及其他一些必要设施的安装,“哥特兰”号的防护能力只能被一再牺牲 其舷侧主装甲厚度只有区区24毫米,舷侧上部装甲更是只有15毫米。传统上军舰装甲最厚的部位尚且如此,其他部位的就更加可怜:甲板装甲24毫米,主炮炮塔装甲24毫米,指挥塔装甲l5—20毫米。此外,锅炉舱、升降机和支柱的装甲厚度也都只有l3至24毫米。这个防护水平几乎堪称史上装甲最薄的巡洋舰。甚至瑞典海军一战期间装备的不到2000吨的布雷巡洋舰的装甲也比它要厚上一些。按这种防护水平,一旦它与敌人驱逐舰以上的水面舰只交战,肯定是一个很好欺负的移动靶,勉强装E的6门6英寸炮很难发挥多大的效果,让人不得不怀疑当初海军坚决要保留6门主炮的正确性。




楼主 明智光纲  发布于 2012-05-11 16:33:00 +0800 CST  
航空设备作为一艘“载机巡洋舰”,航空设备当然是它的重点所在,这也是它区圳干其他普通巡洋舰的特征。起初曾经有人提议造一艘拥有飞行甲板的“纯粹的”肮母,但很快被否决。一来新巡洋舰预定的尺寸和吨位有限,二来瑞典海军对“纯粹的”航母心存疑虑,三来瑞典人希望巡洋舰就要有个巡洋舰的样子。所以,海军一开始的着眼点就是“载机巡洋舰”。

虽然和最初设计相比,该舰载机从12架减少到8架,弹射器也从2座减少到1座,但航空设备仍然占了全舰相当人的空问。舰艉部约1/3的长度都完全被航空设备占据。

弹射器位于后主炮塔之后,安装在一个可以360度旋转的底座上,底鹰高约2米,弹射器的高度大约与前甲板室齐平。弹射器由德国亨克尔公司生产,使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长度约为2O米,可以把2.5吨重的飞机加速至120公里/小时。弹射器于1934年交付,并安装住舰上。由于瑞典本国之前没有水上1毛机弹射器,也没有相关的训练设施,此前,瑞典飞行员到亨克尔公司接受了从弹射器上弹射起飞的训练。

楼主 明智光纲  发布于 2012-05-11 16:35:00 +0800 CST  
弹射器之后是飞机平台,这个平台既不能用来起飞,也不能用柬降落,只能用来停放飞机和把飞机输送到弹射器上去。在这片最长处不过30米,最宽处不到14米的平台上耍容纳8架水上飞机,还要有空间让这些飞机能够输送到弹射器上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瑞典人为此动了不少脑筋。

首先要解决的是停放8架飞机的问题,这个倒也好办,只要把机翼折叠起来就可以大大缩小飞机的停放空间,这一点英国人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解决,可以直接“拿来”。但即便采用折叠机翼,8架飞机也几乎把这块不大的平台挤得满满当当,没有按通常方法进行飞机调动的空间,于是瑞典人在这块平台上设计了一套轨道系统,用于调动1邑机。

这套轨道系统由3条轨道、每条轨道顶端的小转盘和轨道上用于承载飞机的小车组成。3条轨道基本平行地布置在平台上,其中中间的一条是直线,沿舰体中线布设,另外两条分别在左右侧等距布设,并呈一定的弧度 34"小转盘分别位于轨道靠近弹射器一段的顶部。承载飞机的小车由钢管构成,通过底部的4个小滑轮在轨道上移动,顶部的4个连接点在机身与浮筒支架的连接处通过夹紧装置与飞机相连。

楼主 明智光纲  发布于 2012-05-11 16:36:00 +0800 CST  
水上飞机平时以机翼折叠的方式紧密停留在飞机平台转盘之后的轨道上,需要起飞时,弹射器旋转到某些特定的角度,通过转盘与平台上的轨道相接。排在该轨道最前面的小车托着水上飞机滑到弹射器轨道上,稳定好之后展开折叠的机翼 随后弹射器旋转与轨道脱离,转至舷侧准备弹射位置,随后飞机开始在弹射器轨道上滑动,压缩空气会把飞机连同小车加速至每小时120公里的起飞速度,至弹射器末端小车与飞机脱离连接,飞机被弹射出去,小车则再被拖回轨道上备用。弹射器平台的旋转和小车的滑动都由电力驱动完成。回收飞机则比较麻烦。水上飞机返回时先在巡洋舰附近的水面降落,随后巡洋舰调整航向,以舰艉对正降落的飞机停下来,再用舰尾的吊车把水上飞机吊回飞机平台上。

飞机平台的下面是飞机车间,可以在这里对飞机的一些零件进行修理。这里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以分解的方式装下3架飞机,不过要弄到飞机平台上并组装就相当费事。

楼主 明智光纲  发布于 2012-05-11 16:37:00 +0800 CST  

载机

瑞典海军为“哥特兰”号选择的载机是英国霍克公司生产的“鱼鹰”式水上侦察机,瑞典人给它的编号是S.9。这是一种双座双翼浮筒式水上飞机,也被英国海军航空兵大量装备,并使用到二战结束 “鱼鹰”的原型是霍克公司1926年研制的“雄鹿”式轻轰炸机。30年代初,英国海军需要订购一种双座双翼战斗/侦察机,要求装备可拆卸浮筒,既可作为水上飞机使用,也可用于陆地机场。霍克公司的“鱼鹰”击败了费尔雷(Fairey)公司的“舰队之翼”,并干1932年开始服役,主要装备海军大中型舰只和岸基侦察中队。

楼主 明智光纲  发布于 2012-05-11 16:38:00 +0800 CST  
“哥特兰”号干1930年开工后,瑞典海军就开始寻找适当的舰载机。英国海军选择的新水上飞机马上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经评估,瑞典海军认为“鱼鹰”比较符合自己的要求,于是在英国海军开始装备的同年也向霍克公司发出了订单按照瑞典海军的想法,是打算一次把8架飞机全部买齐的,但1932年世界性的大萧条还没结束,瑞典经济也极不景气,征府不愿意拨出这么多款项,海军不得不妥协,只订购了4架按照瑞典人的要求,这4架“鱼鹰”作了一些修中最大的改动是用瑞典生产的布里斯托尔“水星”VI星型600马力气冷发动机代替了原来的罗尔斯一罗伊斯“红隼”640马力液冷发动机,这也使瑞典的S.9机头外形由英国“鱼鹰”的流线型变成了阻力较大的“钝头”形状,航速从28l 公里/小时降低~1230公里/小时。但在其他方面,S.9的变动不大机身依然是钢一铝管框架,帆布蒙皮,机翼蒙皮也是帆布,机头发动机部位的蒙皮则是铝制的,浮简为铝制,轮式起落架也得到了保留。后座座位可以向后旋转以便于观察。

这一批4架飞机于1934年交付。随后,瑞典海军就准备继续购买下一批。但同样由于财政原因,第二批飞机要等到两年以后才能购买,而且也不是海军希望的4架,只有区区2架。1938年,瑞典海军再次谋求购买第三批,以配齐载机并进而企图拿到“鱼鹰”的生产许可证。但此时英国早已停产“鱼鹰”,只为这么几架飞机重开生产线显然是不可能的。要在瑞典生产难度更大,除了技术问题之外,最大的问题依然是经费:瑞典不可能为生产这么一种已经落后的飞机而投入数目不菲的经费。因此,它的载机就永远停留在6架。

楼主 明智光纲  发布于 2012-05-11 16:43:00 +0800 CST  
这6架S.9被编为F2大队第3中队,驻地位于海格奈斯。编制上属于空军,但使用上通常由海军指挥。



楼主 明智光纲  发布于 2012-05-11 16:45:00 +0800 CST  
服役与改装








楼主 明智光纲  发布于 2012-05-11 16:51:00 +0800 CST  

楼主:明智光纲

字数:9915

发表时间:2012-05-12 00: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3-05 10:46:15 +0800 CST

评论数:4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