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有…

赵普这个危机处理的计策,主要是在“误会”上面做文章,让周世宗明白之前的要官事件是谣传、是误会。另外,也是投了周世宗所好,周世宗虽然也是武将出身,但他又是一个爱好文学的青年,也喜欢用儒将。


这个计策,表面上是个危机处理,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在对赵匡胤进行形象包装,把赵匡胤包装成一个爱学习爱读书的武将。赵匡胤想要升官,想要做殿前都点检,要官,未免太直接粗暴让人不舒服,打造好了自己的形象,升职就会更容易让别人信服。


赵普因为这个事件处理得当,让周世宗对赵匡胤青睐有加,赵匡胤终于提拔赵普为他的掌书记,官阶从九品升到了八品。

楼主 卢镜岚  发布于 2018-07-10 12:45:00 +0800 CST  
当时赵匡胤在攻打南唐,南唐主李璟送来三千两白银。赵普建议赵匡胤将白银上交给周世宗,赵匡胤觉得眼下正是用钱之际,三千两白银也不是个小数目。


赵普晓以厉害:“这是南唐送来的钱,如果不上交,被查出来就有通敌之嫌。这样一来,别说升职了,能不能保有现在的官位都是个问题,搞不好甚至还要杀头的。”


赵匡胤采纳了赵普的建议,将银两交给周世宗。当时的武将大多都是目不识丁又贪财的大老粗,周世宗看到赵匡胤主动交来银两,对赵匡胤赞赏有加。


不得不说赵普确实眼光长远,用钱换来周世宗心目中清廉的形象,这三千两买的不亏。

楼主 卢镜岚  发布于 2018-07-10 12:47:00 +0800 CST  
此时,为赵匡胤日后“黄袍加身”打下夯实基础的“义社十兄弟”中的成员也大多都已经官升至中级将领。义社十兄弟分别是:赵匡胤、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王政忠、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yūn)。


他们都是在后汉时投身于枢密使郭威的军队中,然而具体什么时候结成的“义社兄弟”,还有最初的发起人是谁史书并无详细记载。但推想他们结拜时应当都是普通士兵或是小头目,地位大体相当,因为共苦所以才能够结成“义社兄弟”。

楼主 卢镜岚  发布于 2018-07-10 12:47:00 +0800 CST  
到了周世宗初年,义社十兄弟各人发展情况已经开始有了显著差异,地位也已相当悬殊。在周世宗前期时地位最高的是李继勋,到了周世宗后期赵匡胤开始平步青云深为周世宗器重,成为了当红炸子鸡,自然,这个时候在义社兄弟中赵匡胤的地位也是最高的。


赵匡胤身居要职后与义社兄弟的关系有着亲疏远近的差异。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在李继勋地位最高的时候与赵匡胤职位相当,所以赵匡胤与他三人关系最为密切。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王政忠升迁最慢,职位差距太大也就难有交集,与赵匡胤的关系也就较为疏远。


由此可见,他们在结成义社兄弟时身份地位是没有太大差距的,都是普通士兵或者低等小头目。如果是在他们都已经身为中高级将领的时候再结拜的话,性质就属于拉帮结派,足以威胁皇权了。在那个兵变造反是家常便饭的年代,周世宗不会坐视不管,必然会让他们这帮兄弟如手足的义社兄弟“手足分离”。

楼主 卢镜岚  发布于 2018-07-10 12:47:00 +0800 CST  
第五章——幽云十六州的前世今生
在公元932年时,后唐末帝李从珂因石敬瑭杀唐闵帝李从厚有功,任命石敬瑭为太原节度使、北京留守,充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



虽然石敬瑭立有奇功,但是他坐拥在河东地区实力日益强盛,李从珂无法坐视不管,就想调离石敬瑭然后再慢慢削弱他的实力。石敬瑭了解其中利害关系,拒诏不从。


李从珂于是派重兵镇压,石敬瑭无力抵挡,因此向狼邻居辽国求助。辽太宗开出的出兵条件是让大自己十岁的石敬瑭向辽称“儿臣”并且割让幽云十六州,否则一切免谈。


摆在石敬瑭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让后唐军队打死,要么选择没尊严的继续享乐。在死和苟活享乐这两个选项中,沙陀人石敬瑭选择了后者:在小自己十岁的人面前自称儿臣,还有献上幽云十六州。

楼主 卢镜岚  发布于 2018-07-10 12:48:00 +0800 CST  
石敬瑭做出的选择让他获得了辽国军队的帮助,在辽国的帮助下,后唐五万大军在晋安寨(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全军覆没。随之,后唐也被辽国军队和石敬瑭联合消灭,接着石敬瑭称帝,建立后晋政权。


后世有的人骂石敬瑭不知羞耻、卖国求荣。石敬瑭的确是不知羞耻,不过谈不上卖国求荣。沙陀人石敬瑭连向小自己十岁的人自称儿臣都可以厚着脸皮照做,只是割让在自己管辖内、对于自己来说是异族人的中原人的土地就更没什么不可以的了。

楼主 卢镜岚  发布于 2018-07-10 12:49:00 +0800 CST  
幽云十六州也称燕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区域包括包括燕(幽)、蓟、瀛、鄚(mào)、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共十六州。囊括了今天的北京、天津全境,以及山西、河北北部地区,都在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和太行山西南。


被并入辽国的幽云十六州由于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成为了辽国的军事重地,而且还成为了辽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中位于今天的河北省雄县和霸县境内的淤口关、瓦桥关、益津关合成的三关口更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中原的必经之路。


中原国家失去幽云十六州这个绝佳的天然北部屏障,就等于将中原地区直接赤裸裸地暴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下,幽云十六州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之后三百多年,收复幽云十六州就成为了中原汉民族政权挥之不去的心病。

楼主 卢镜岚  发布于 2018-07-10 12:49:00 +0800 CST  
没有幽云十六州,周世宗觉得自己的后周就像是一个衣不蔽体的美女,面前还站了个色狼那样没有安全感,无法安享帝位对此坐视不管。他训练士兵一段时日后,在显德六年(959年)四月亲征北伐辽国。


到达宁州(河北青县)时还没开战,刺史王洪就投降献城。之后,到了益津关、瓦桥关,守将们也是不战而降。随后,鄚州(河北任丘)、瀛州(河北河间)的刺史也纷纷献城投降。

楼主 卢镜岚  发布于 2018-07-10 12:49:00 +0800 CST  
此时辽国当政的是辽穆宗,辽穆宗虽然没有沉湎女色,但却经常酗酒,天亮才睡,中午才醒,长期不理朝政,被当时的辽国人称为“睡王”。


辽穆宗当政初期,朝廷内部不稳,离心离德,大臣经常发生叛乱或是投奔中原政权的事件。由于政局动荡不安,迫使辽穆宗停止了辽太宗、辽世宗一贯执行的南伐中原政策,以恢复因长期战事而消损的国力,辽国还与南唐、北汉联合对抗日渐强盛的后周。


后周发动的北伐,出师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连收三关三州十七县,辽穆宗甚至都有放弃幽云十六州的念头。
周世宗正准备趁着大好时机夺取幽州,这个时候却不幸染上恶疾不得不班师回朝。

楼主 卢镜岚  发布于 2018-07-10 12:50:00 +0800 CST  
就在这次北归途中,周世宗发现了一个皮囊,里面装着一个小木牌,上面刻着“点检作”。
别人看了可能不明白,但周世宗是个十分聪敏的人,周世宗明白这“点检作”要表达的意思分明就是:点检作天子。


点检是指殿前都点检,是后周权位最显赫的武官,掌管着后周最精锐的禁军部队。当时任殿前都点检的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周世宗的表姐夫张永德。


周世宗了解张永德为人,他知道照张永德的智商是干不出这种事的,到底是谁想用这个小木牌陷害张永德?他当时立马就想到了两个嫌疑人选。

楼主 卢镜岚  发布于 2018-07-10 12:50:00 +0800 CST  
第六章——赵匡胤的机会
周世宗怀疑的其中一个人是赵匡胤,张永德是赵匡胤的上级,张永德倒了,说不定他赵匡胤就能当上殿前都点检了。但这个想法很快就被周世宗否决了,因为赵匡胤当时才三十二岁,比他有资历的人大有人在,未必轮得到他赵匡胤,而且赵匡胤在他周世宗眼中是一个爱读书又忠直清廉的人,赵匡胤应该干不出这样的事。


被周世宗怀疑的另一个人就是当时的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以前张永德地位比李重进低的时候,张永德就总是说李重进坏话,经常在周世宗面前无中生有毁谤李重进。周世宗觉得张永德被提拔为殿前都点检,李重进心里不平衡因此报复张永德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楼主 卢镜岚  发布于 2018-07-10 12:51:00 +0800 CST  
周世宗一听张永德的话,就冷冷地盯住张永德,半天也不说话,盯得张永德心里发毛,冷汗直冒。过了好久,周世宗才说:“吾固知汝必为人所教,独不喻吾意哉!然吾观汝之穷薄,恶足当此。”


周世宗这话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怀疑张永德想要做天子;一个是怀疑点检作天子确实是天意,是说:我知道这些都是别人教你的,唯独只有你不明白我的意思!但是我看你这个穷酸样,哪里能当得了天子呢?


这个皇位本来就是姑父给的,将来皇位到底是传给儿子,还是传给表姐夫呢?周世宗停在澶州好多天就是在思考这个问题,一直都想不清楚,想不出答案。

楼主 卢镜岚  发布于 2018-07-10 12:51:00 +0800 CST  
现在张永德主动前来,周世宗豁然开朗,知道该如何做决定了。


既然你张永德这么蠢,我肯定不能把皇位传给你,既然不传位给你,你又有做天子的可能性,只好解除你张永德殿前都点检的职位。


于是,周世宗当天就下令大军回开封。回到开封后,周世宗觉得李重进陷害张永德说不定也是因为李重进自己有谋反之心,又将他认为的幕后元凶李重进调离京城,任淮南节度使,驻扎在扬州,失去了对全国军队的控制权。

楼主 卢镜岚  发布于 2018-07-10 12:52:00 +0800 CST  
这个小木牌是谁设计的呢?
当然是赵普。赵普这个计策用得是极妙,一招就击倒了两个对手。也许最开始的时候,赵普和赵匡胤只是为了谋求高位,可人生处处有惊喜,除了高官,前方还有更诱人的东西在等着他们。


周世宗回京后,很快就卧床不起。到了临终托孤之际,周世宗选人的第一要素,就是要忠心,于是他选了韩通和赵匡胤。


韩通虽然是个大老粗,但是他忠心耿耿;不过这个时候周世宗看到的赵匡胤已经不是真实的赵匡胤,是经过赵普精心设计了形象,是完全按照周世宗喜欢的样子来包装过的赵匡胤。所以在殿前都点检职位出现空缺的时候,周世宗想到了赵匡胤,觉得这个时候的赵匡胤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也是完全可以信任的。

楼主 卢镜岚  发布于 2018-07-10 12:52:00 +0800 CST  
当时右拾遗杨徽之就提醒周世宗,说:“赵匡胤的人望很高,不宜典禁军。”周世宗听了不以为然,说:“赵匡胤资历尚浅,不足为虑。”话虽如此,但周世宗也做出了一些防范举措。赵匡胤只管训练军队,带兵打仗、军队调动权则交给韩通。


同年六月十九日周世宗柴荣驾崩,终年三十九岁。柴荣被后人称为五代十国中的一代明君,他的执政能力也不比赵匡胤差,只可惜他过早地去世了。


柴荣不到八岁的儿子柴宗训在灵柩前即位,沿用后周太祖年号显德。由年轻的符太后垂帘听政,范质、王溥等大臣辅政。周世宗去世前将自己信任的赵匡胤升为检校太傅、殿前都检点以保障自己儿子将来能坐稳江山。

楼主 卢镜岚  发布于 2018-07-10 12:53:00 +0800 CST  
多么讽刺,周世宗一定没有想到自己最信任的人却在自己去世仅半年就从自己年幼的儿子手中夺取了后周政权。


皇位上现在坐着一只小羊羔,赵匡胤觉得自己离皇位好近好近,他心动了。于是给赵普出了一道要造反称帝的难题:“这反得造得有天理,而且又合乎道义,最好是士兵逼我们造反,才能对得起刚去世的周世宗。”


赵匡胤给赵普出的这道题实在是太难了,不过赵普是个聪明人,还是很快就想好了计策。
赵匡胤作为殿前都点检,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所以当务之急是把兵权搞到手。直接用抢的肯定不行,在韩通手上直接抢兵权付出的代价太大,于是他们就想到了骗。


他们是怎么骗的呢?

楼主 卢镜岚  发布于 2018-07-10 12:53:00 +0800 CST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距周世宗去世刚半年,镇州、定州(今河北省辖内)两州的长官一同上奏说北汉联合辽国再次大举入侵。


小皇帝才八岁,不可能拿得出什么妙计。年轻的符太后完全不知该如何应对,不得不屈尊求救于宰相范质。


当初周太祖郭威伐北汉时是二话不说亲自带兵出征,在去世后北汉也曾趁着后周大丧时与辽国联合出兵,幸而周世宗亲征得以获胜。范质只是一个文弱书生,闻听北汉又联合辽国南下,而且出兵规模比上次更大,那这次是该叫八岁的小皇帝亲征还是该叫他这个辅佐大臣领兵出征呢?

楼主 卢镜岚  发布于 2018-07-10 12:54:00 +0800 CST  
范质惊惧之下完全忘记了求证真假,一心琢磨着该派谁出征。


他暗思朝中大将,韩通是个鲁莽、不懂兵法的武夫,无法胜任统帅之职,军情紧急,其他武将又离京城较远,相较之下作战能力最出色的就是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了。
可赵匡胤推脱自己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委以赵匡胤最高军权,可以调动全国兵马。

楼主 卢镜岚  发布于 2018-07-10 12:54:00 +0800 CST  
在赵普为首的智囊团的精心谋划之下,赵匡胤就这样顺利拿到了可以调兵遣将的兵符。历史上拿到兵符就马上起兵造反的事例也有很多,但赵匡胤和赵普却没有这样做。


赵匡胤既然拿到了最高军权,便统率诸军北上。军队浩浩荡荡地走到开封城外四十里地的陈桥驿就停下来扎营。

楼主 卢镜岚  发布于 2018-07-10 12:54:00 +0800 CST  


楼主 卢镜岚  发布于 2018-07-10 12:57:00 +0800 CST  

楼主:卢镜岚

字数:447203

发表时间:2018-07-10 20: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1 10:51:13 +0800 CST

评论数:256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