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下克上---日本菊花纹的凋落》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9-07 19:47:00 +0800 CST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9-08 19:41:00 +0800 CST  
78,信长包围网(15)

如果你站在织田信长的视角看这个问题,你会选择相信德川家康么?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想当初的浅井长政是织田信长非常信任的人,结果惨遭背叛。现在的德川家康还能信么?

所以织田信长派出的佐久间信盛实质上就是监军,武田信玄看中了这一点后将计就计偏离了攻打德川家康的原路线,这个变化使得所有矛盾都集中在了德川家康身上,接下来他要怎么做并不简单的代表着眼前的胜负,更是关系到未来的局势。

那么我敢大胆的假设如果德川家康没有出城进攻武田信玄,那武田信玄该怎么做呢?我认为他一定会撤军,并且会把很多已经攻下的德川城池抛弃,留下空城就撤退。

为什么是这样的判断呢?因为这将是更加精妙的一招,从整个武田信玄攻打德川家康的计划来看,是一出“离间计”的完美展示。如果德川家康没有出城迎击武田信玄,在武田和德川俩家看来这只是他们俩人的攻防战。

但是站在织田信长的角度看起来,便是德川家康背叛了自己,选择与武田信玄演绎一出“诱敌深入”的诡计,就当时的环境来看也非常符合这个条件,织田信长整在努力摆脱包围网的困扰,在这个时候德川家康是选择如日中天的武田家还是选择四处为战的织田信长呢?

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德川家康为了证明自己是织田信长的盟友就只能出城迎敌,为什么要自己羊入虎口呢?我认为德川家康已经看到了武田家的缺陷,这个缺陷是什么要留到后面去推导。

这个缺陷的存在使得德川家康坚定的站在了织田信长这边,对武田信玄来说如果能拉拢德川家康便拉拢,如果不能便打败他,最终结果是德川家康选择自投罗网出城到三方原与武田军对战。

武田军也早已摆好阵型等着德川军的到来,双方在三方原进行了一次决战,结果德川军惨败,武田信玄可以说是收获了一次完胜,但这也是他人生之中最后的一次战争此后武田信玄病死。

一代明主陨落。

但是武田信玄已经死掉的消息被封锁了,这时候的局势对德川和织田来说都不是好消息,德川军虽然证明了自己是织田信长的盟友可被杀的惨败也是事实。这一下压力就集中在了织田信长身上。

当时织田信长对武田信玄极为恐惧,并且十分忌惮与武田信玄进行决战,在自己的周边到处都是敌人,兵力已经非常紧张,如果派出大军与武田信玄展开大战,那么不论胜败,信长都会非常被动。

织田信长为什么可以在之后顺利的在长筱合战击败武田军,并不是依靠着武器上的优势取得胜利,相反的是依靠于复制了武田信玄的计策,使得武田胜赖最终战败,那么这一点只有从武田胜赖的角度去看才能更加清晰的看明白。

接下来要谈的问题是之前跳过的火烧比督山。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9-08 19:42:00 +0800 CST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9-08 19:42:00 +0800 CST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9-08 19:43:00 +0800 CST  
81,佛珠与十字架(3)

作为三大宗教诞生地的中东实际上是非常复杂又简单的地方,说复杂是因为他处于一个欧亚大陆的集合点上,所以不同的民族和文化都很容易进入中东,说他简单则是因为中东是一个非常大的沙漠与复杂地形混合地。

地缘创造的结果是中东易攻难守,所以想要在这里创造文化则更注重什么呢?需要注重的关键是人与人的关系之上,谁能让人们更好的实现在一个文化体系之下形成契约关系,谁就具有更强的控制力,这便是基督教出现的理由。

基督教的出现是一神教兴起的集大成者,宗教文化是一个由自然神向多神教最后向一神教变化过程的产物,基督教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过去的宗教由于多神教的教义非常复杂,神系非常庞大,真可以说的上是一个神管一摊,虽然共处于一个神系之下但是各族权所信仰的不同使得之间还是处于一种对抗的状态。

单一的一神教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基督教之中所有信众所笃信的只有一神教所规教义,使得信众的复杂出身和阶级关系得到了一个制衡,然而这还不是真正使得基督教强大的理由,一开始基督教出现时实际上是倍受打击和迫害。

在宗教问题上旧罗马人非常厌恶或者惧怕基督教,旧罗马帝国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制度的国家,但在我看来旧罗马帝国是一个氏族制度的国家。最关键的部分在于“罗马皇帝”一词的翻译问题,实质上指的是“罗马第一公民”,这之中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区别。

旧罗马其实是由公族控制的,议员与公族贵族控制着大量的封地,旁族和奴隶一直被公族压榨,罗马人一般指的是有公族权益的罗马公民,罗马的王权统治者实质上要为罗马的公族带来利益才会受到支持,反之则要被抛弃,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便是凯撒大帝。

可以说凯撒大帝一生征战无数,可是凯撒最终没有倒在敌人的剑下,却被自己人刺杀了。历史是不是很有趣呢?所以旧罗马实际上是一个以公族与王权相互进行契约的文明,当基督教出现几百年之后,君士坦丁才开始高举基督教的大旗。

那么为什么一度被打压落魄的基督教却突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呢?因为基督教的教义使得王权拥有了与旁族建立契约的能力,简单来说王权不再是只能与公族建立关系,还可以与旁族建立契约关系,因为只要信仰基督教不管是贫民还是贵族都属于基督教的一神教体系之中,在这个体系之中虽然他们所拥有的资本和阶级地位不同。

但是与宗教的契约关系却是可以产生共同契约作用的,这就使得王权可以承认旁族的地位,从而给于旁族一些领土和资本,反过来旁族得到了王权的地位认可则会为了确保自己的领土和资本为王权进行契约,这就突破过去由公族垄断资本和单向与王权建立契约关系的体系。

使得王权真正强大起来,让王权从依赖公族变为控制公族,这便是基督教的作用,当然基督教也并非一成不变,根据不同地方的不同情况逐渐变为了天主教、东正教以及基督新教。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织田信长行动的话,为何他要重基督教而毁佛教呢?

因为他已经想要成“王”了。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9-09 20:29:00 +0800 CST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9-09 20:30:00 +0800 CST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9-09 20:31:00 +0800 CST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9-09 20:32:00 +0800 CST  
85,魔王诞生(2)

当朝仓家战败以后实际上浅井家的命运也已经是板上钉钉,失去了大国庇护的小国也无法与织田家这样的巨兽对抗了,很快便围困了浅井家的小谷城,浅井长政最终自杀,浅井家灭亡,那么为什么浅井家会最终失败呢?

从之前的意气风发变成之后的被围破城,这中间究竟是哪一点出了问题呢?在我看来出了最大问题并不是朝仓家,也不是织田家,而是浅井长政自己把自己引向了灭亡。

浅井长政之所以会意气风发,是因为他在之前站在一个关键的位置之上,织田信长想要拉拢浅井长政从而选择了不利于自己的攻击道路,从金泽冒险进入朝仓家的范围,在这个时刻朝仓家与织田家都处于拉拢浅井家。

这一刻就是关键,之所以选择朝仓家,是因为这样浅井家就不会陷入到被包围的结果之中,从而会打开通往京都或者美浓的道路,但是想要达到这个战略就必须要在金琦打败织田家,甚至是杀掉织田信长。

然而在这个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浅井长政却让消息故意的泄露给了织田信长,最终织田信长任用丰臣秀吉作为殿后,以最小的损失成功脱离战场,浅井长政之所以这样选择,就是不想织田信长战败后朝仓家变得更为强大,而浅井长政更加需要依靠于朝仓家。

这就是浅井长政的败因,以一个小国想要吞并两个大国最关键的并不是让自己在大国身上一次性的彻底吃饱,而是要不停的两家之中选择倒向,在不同的情况之中为自己获得更好的利益,既不想沦为朝仓家的家臣,又不想被织田信长控制。

反而没有真正的促成在朝仓家最为强势时候的战争,使得织田家躲过了这一劫,这样的结果就是织田信长彻底与浅井长政关系破裂,反而使得浅井长政沦为朝仓家的附庸。再也无法从中选择自己的立场。

朝仓家本就无拓展之心,使得织田信长抓住时机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政策,为自己的贸易网络组建创造了机遇,资本随之转向进入织田信长的手中,拥有了大量资本再依靠于家臣对自我成功的渴望,即便在极难的情况之下,表现反而更加活跃。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没有真正搞清楚机会应该如何使用的浅井长政,已经再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只能是随波逐流,而现在织田信长已经击败朝仓家,自己灭亡也就无法避免了。浅井长政之所以没能复制毛利元就的成就,不是没有人才,也不是没有机会。

是在机会之中想要求得利益最大化,最后反倒被机会所限制,反倒是一败涂地。然而原本击败了朝仓家和浅井家应该是让织田信长喘上一口气的事情。

织田信长却在之后做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事件,织田信长不仅把浅井长政和朝仓义景的头颅砍下来,还把头盖骨和头骨都镀金,把头盖骨做成了酒器。

在新年的庆祝宴会之上,让家臣轮流使用这种酒器喝酒庆祝,从此织田信长的性格变得越来越诡异,真正成了别人眼中的:

“第六天魔王”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9-10 18:18:00 +0800 CST  
86,魔王诞生(3)

新年宴会本应该是家主和家臣一起开心的畅饮,家臣拍点马屁家主来点褒奖这事情就过去了,但是那一年我想宾客都非常紧张,因为织田信长端出来几个黄金的骷髅头来,这还不算非要家臣用这些骷髅的头骨饮酒,那么为什么织田信长非要如此不可?

如果说织田信长恨浅井长政,确实也有依据,浅井长政要是帮着织田信长也许早就打败朝仓家,朝仓家一旦被瓦解织田信长马上就能获得巨大利益,所以浅井长政的背叛让织田信长非常愤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何要做到如此举动呢?

这其实在内有更深的原因,现在的织田信长已经出现了非常重大的转变,朝仓家灭亡、武田家退守、毛利家不愿扩张,可以说当时的大家主都呈现一个有利于织田信长的趋势,所以这才是织田信长要这么做的原因。

如果要问谁是织田信长的朋友?可能家臣会马上被提及,比如丰臣秀吉、柴田胜家、前田利家、丹羽长秀等等,但是这并不一定,我认为织田信长真正的朋友是他的敌人,有时候会有一种非常奇怪的事情出现,敌人与敌人反倒可以惺惺相惜,而亲族朋友却成为仇敌。

假如你站在织田信长的角度上看,当他的敌人越强大的时候他的压力虽然很大,但是敌人是座高山,高山即给织田信长压力,同时也给他的家臣压力。当织田信长面前有一个巨大敌人的时候他的家臣更能团结在一起。

但是现在高山都快倒下了,他的敌人们弱小了,这样的结果就让织田家内部的矛盾暴露出来了,回到前面的问题,为什么织田信长要如此对待他的敌人。因为他的敌人已经不是他的问题,现在织田家内部的问题才是主要矛盾了。

所以织田信长为何要变得越来越残忍,因为他已经没有按照之前的办法对待家臣,并且家臣与家臣之间也逐渐形成了壁垒,之前的织田信长不过一国国主,家臣所分封的封地也是非常小的地域。虽然之前就有矛盾但是地域太小使得他们只能是依附于织田信长的伞下。

可是现在织田信长已经是数国国主,管理地域快速增加,家臣的封地也足以成为大名势力,过去的织田信长只需要调节重要家臣的关系就可以管理,现在成为小大名的家臣们已经具有足够强的势力。

对织田信长来说所使用的办法通常是“掌控”,为了更好的掌控家臣织田信长开始使用
“恐惧”来对待家臣,所以更狠毒的对待背叛自己的敌人,让人对自己产生惧怕,织田信长收起了“和善”的面孔是为了更好的调节家臣。

在对待一向宗的叛乱问题上,织田信长更加激烈,尤其是对于“长岛”的叛乱问题之上,长岛叛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形,由复杂的水路和岛屿组成各位掎角之势。但是织田信长决心剿灭战乱采取了围困战。

围困战是一种非常漫长又残忍的战争,通过围剿和围困最终长岛的一向宗守军走向弹尽粮绝的地步,最终破城后杀掉两万多兵民。

对违反和背叛织田信长的人,织田信长之后大多采取了十分残忍的态度。这就为他自己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9-10 18:18:00 +0800 CST  
87,魔王诞生(4)

织田信长在军事上取得了成功,在政治上不断的与公家走近提高了自己的官职,然后他做了两个非常关键的事情,第一是让出家主之位给自己的儿子织田信忠,并且把岐阜城让给了他,第二件事是修建了新的居城“安土城”。

第一件事情我认为织田信长是很巧妙的,首先把家主之位让给自己的嫡长子织田信忠是织田信长想要锻炼自己儿子的一种手段,并且从政治上承认了织田信忠的继承权,这对于家内继承扫清了障碍,虽然让去家督之位,但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人会相信织田信长会真的选择从此隐居,距离天下统一也只有最后几个大名能与自己作对。

更为关键的是织田信长这一举动是非常关键的一部,这标志着织田信长要褪去大名的角色,从这种行动以后织田信长就不再是一个武家身份,这种举动是为了之后取得更大举动的一个前奏。

第二件事情是修建安土城,虽然表面上织田信长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想要修建一座新的居城是一个比较正常的事情,但是修建新的巨大城市是拥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翻看历史很多重要的君王都在修建巨大的城市。

巨大的城市即是一种发展的趋势所修建的城池,但是又不是那么简单,巨大的城市可以吸引大量的资本来到城市,利用巨大城市的营建为自己在政治上取得更大利益是一种阶段性的步骤。

这两件事非常有意义,在之前的描述中曾经提到了商纣王,你会发现历史非常有趣,商纣王几个大的罪状是“宠爱妲己,杀掉比干,炮烙酷刑,营建鹿台,不信宗教”。其中后三项是炮烙酷刑和营建鹿台、不信宗教。

这三件事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其实织田信长和商纣王所处的状态是非常相近的,商纣王击败了东夷人之后势力扩大,就面临控制殷商人和东夷人的困境。所以商纣王同样变得怪异起来,开始不再崇信殷商人的宗教,营建了鹿台,通过炮烙酷刑打压各种反抗自己的人。

这与织田信长是有相同点的,织田信长为什么要营建安土城,又为什么要让出家主之位,因为织田信长有了更大的目标,这两个人都处于从一个简单的环境走向一个复杂的环境过程之中,然而在这个过程之中却无法使用更加先进的手段来管理自己的家臣。

只能选择用“恐惧”来打压自己的对手,用“残忍”来对待自己的敌人,对一向宗信徒痛下杀手是为了让所有人明白,一旦反抗自己便会被杀。

然而这有两个隐患,第一个隐患是“恐惧”会产生什么?会产生“对抗”,这种对抗最严重的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对手,而是出自于自己家臣,既然反抗就会被杀,那么就要不停的立功,并且不断的强大自己。

织田信长的家臣越来越追求的是自我的强大和成功,但是第二个隐患就是返回问题的原点织田信长正是因为没有办法处理才要使用激烈的手段。

这些手段不但没有为织田信长平复家臣内部的矛盾带来好处,相反是让家臣距离自己越来越远,那么一切的关键就是:

一旦立功和扩张的空间消失了以后要怎么办呢?

答案其实是“没办法”。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9-10 18:18:00 +0800 CST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9-10 18:19:00 +0800 CST  
89,武田的“傻瓜”(1)

武田信玄出生于甲斐的武田家,与织田信长类似都有一个强势且成功的父亲,武田信虎。武田信虎是统一武田家的强者,但是需要看到的是武田家与织田家有根本的不同,织田家依靠钱来获胜是因为织田家拥有姣好的环境,接近海洋使得他们能轻易的获取从海上得到的贸易,可是武田家却处于深山之中。

一度被称为山猴子的武田家实际上很难通过贸易获得成功,这样的结果就使得武田家需要考虑从封地上想办法,控制封地权来实现家中的团结是武田信虎的主要手段,武田家一直有一个严肃的问题,因为没有办法从贸易中获得好处。

所以他们的士兵有一条近乎于铁律的规则“耕时必归”。这是武田家的核心根本,由于必须依赖封地的产出来为战争提供供给,一到耕种的时节就需要士兵返回土地上去耕作,耕作成了成就武田家也限制武田家的一切。

这一点是需要始终看透的,与中西部依靠贸易的大名不同,中东部的大名大多都以维持家内稳定为第一要务。有一种说法认为武田信玄小时候也是一个傻瓜,这似乎就是一种悖论,一个过于强势的父亲即希望自己的儿子和自已一样强大,又始终忌惮自己儿子的强大。

而且做为嫡长子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如果做不到与父亲一样强大会被家臣耻笑,如果做到和父亲一样强大又会被猜忌,嫡长子是一个非常不讨好的角色。但是作为弟弟的武田信繁和织田信行一样就非常受到父亲的欢迎。

可是从实际情况上看来不管是武田信玄还是武田信繁都是真正的聪明人,武田信玄看出了自己的父亲善于猜忌所以故意做出一些丑态,使得家臣和父亲耻笑,落得一个傻瓜的名号,从而避免被父亲打压和废黜,弟弟武田信繁则深通君臣之道从不过界,反而深受重用取得高位。

那么为什么是这样呢?

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不同的人会遇到不同的环境和处事方法,对武田家来说最重要的是“维持”与家臣的关系,所以当武田信虎不断成功的时候家臣肯定是信任和并且围绕在他的身边,但是武田信虎毕竟会衰落,这时候作为嫡长子的武田信玄正在一天天的成长,所以家臣的选择就会逐渐从家主那里转向继承人这里。

而对武田信虎来说这种感觉一定是不好的,如果武田信玄表现的过于强势或者抢眼,就无形中会产生压制武田信虎的感觉,这种感情一旦生成便会出现猜忌。

猜忌是一味毒药。

对人的猜忌会使得人失去方寸,从一开始的怀疑会变成不信任,最终会认为对方的一切行动都是阴谋,那么只有除之而后快,在没有明确实现交接的状态之下,武田信虎随时都可能废长立幼,选择武田信繁来继承武田家。

所以,我认为武田信玄选择了隐忍不发故意装傻,在我看来即便是很小时候的武田信玄都心机颇深,武田信玄的一生注定是为谋略而生。

谋而后动,以退为进这便是武田信玄的战术。与其去当一个强势耀眼的明星,还不如去当一个弱小愚蠢的傻瓜。弱要想胜强就要将强者引向不利于他的地方去才能成功。

武田信玄展开了他的攻略。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9-11 19:29:00 +0800 CST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9-11 19:32:00 +0800 CST  
91,武田的“傻瓜”(3)

以婚姻作为盟誓的关系有好处也有坏处,先不讲好处来谈一谈坏处,你只要通过看到甲斐、骏河、相模的混战就能明白这一点,在当时的状态时今川与北条存在盟友关系,当武田信虎出兵攻打今川家的时候,北条家就迅速出兵相助攻打甲斐,到甲斐的地方上烧杀一顿,这时候扇古上杉家看到情况不妙也出兵北条混战一顿。

然而武田和扇古上杉家并没有持续多久盟约关系,因为据说是嫁过来的女人难产死掉了,马上就又出事情了,今川家的家主死掉了就引出了今川家的花仓之乱,这也就是今川义元和他的兄弟的战事,随后今川义元胜利成为今川家的家主。

可以发现的是武田信虎为什么之后改变了态度,我认为武田信虎已经看明白了一个事实,与其翻山越岭的和今川打仗不如转向他处,于是便经过今川义元的撮合迎娶了三条夫人,三条夫人是一个与公家有关系的女人,武田信虎费尽心机要迎娶一个和公家有关系的女儿,事实上也表明了它扩张的心。

通过公家的关系与公家走近然后获得更大的扩张权是当时的通行手段,三条夫人的到来使得今川和武田走近,可是这就造成了北条的厌恶,今川与北条从此交恶,但是要看到的是北条家实际上所处的环境远比武田家好得多。

北条家恰好处于一个山口的出口,他的右侧就是关东平原,而自己只要守住小田原城就可以扼住通往关东平原的关口,所以防守即胜利的战略是非常有效的,北条家本就是非常强悍的大名,随后又不断的攻下关东的城池,使得名望大震。

这就造成了武田家的不利,武田信虎想要打败北条家就先要打下坚固的城池,这就会形成消耗非常严重的攻城战,以当时的武田家是不能做到的,所以无奈武田信虎又放弃了东进的机会,到此为止西进计划破产,东进计划也破产。

这就是武田信虎失败的关键,经过了征战并没有得到胜利,成为武田信虎的隐患,因为这就造成了公族的膨胀,围绕在武田信虎身边的家臣们势力正在越来越强大,武田信虎没有能够得到新的封地,并且不断的征发民众,使得家主所控制的资源正在下降,而家臣所控制的资源如何呢?

虽然也有同样的下降,但是从一个占有率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上升了,也就是说武田信虎的威信正在下降,那么有没有人看出了这一点呢?

我认为当然是有的,不管是武田信玄,还是武田信虎都看出问题的严重,但是两者的表现却截然相反,武田信虎为什么要继续选择征战?

因为只有获得了新的土地,自己所能控制的资源才会上涨,家臣给予的威胁才会下降,所以越是失败武田信虎就越是要征战,那么自然得到了征发民众的恶名。但是这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武田信玄的举动。

为什么武田信玄会变得越来越像嘲笑他的人那样的软弱,我认为武田信玄有两方面的考虑,如果武田信玄表现的强势,那么第一方面是武田信虎便会与之决裂,武田信虎怕什么呢?

怕他的儿子和家臣联合起来废黜他,所以武田信虎才要通过各种方式表示要让武田信繁来继承,从而分化支持武田信玄的家臣,第二个方面是武田信玄并不是没有看到这个趋势,反而是选择利用了这种趋势。

因为他不确定。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9-11 19:32:00 +0800 CST  
92,武田的“傻瓜”(4)

“其行愈软,其志愈坚。”这是自古以来优秀谋略家必要学习的一课,武田信玄就深谙此道,面对武田信虎的猜忌,越是过度的表现自己的强势,越是容易被猜忌。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即便是父亲和嫡长子的关系也常常发生争斗,所以示弱甚至是表现的孱弱反而可以收到效果。

当在南面无法取得胜利的时候,武田信虎促成了人生最后一件重要的事情,他实现了与北面诹访家的联姻,把自己的女儿祢祢嫁给诹访赖重,然后想要吞并北方的豪族海野家。

海野家是无关历史痛痒的家族,但是作为其支流的真田家却从此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因为家主被攻伐,处于一个流亡的状态。虽然表面上武田信虎的策略取得了成功,但如果环顾左右你会发现,武田家正在走向困境,在南面无法取得成功、在北面联合了诹访家、又和更北面的村上义清促成了不错的关系。

问题来了,接下来该如何去做呢?实质上没办法了,在政治上陷入了表面的和平,在军事上更是陷入了无法继续扩展的困境。武田信虎的人生走到了悬崖边上,武田家是一个贫瘠的国家,如果不能实现快速的扩张,盟友的联盟不但不会帮助自己,相反只会成为绊住自己手脚的枷锁。

在整个事情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决定性的事情,武田信虎打算出兵打败守护在信浓关口的平贺源心,于是出兵数千去征讨,这场战争是武田信玄的初阵(武士的子嗣从青年成长为成年时候会进行加冠礼,之后便会进入战场厮杀)。可是战况并不如意,经过了强攻之后仍不能攻下这座城寨,武田信虎无奈决定撤兵。

这时候武田信玄要求担任殿后任务,殿后也算是一种军功,比如之前谈过的金琦之战丰臣秀吉就担任了殿后,获得了极大的名望,但是这次并不是如此,围攻城寨无果后的撤退对方也并不打算出城追赶,在家臣眼里这样的殿后军功算是一种羞耻,因为不能落城已经是无功而返,无人追赶的主动殿后更算不上胜利。

重点便来了,为什么武田信虎要给武田信玄这次机会。这样的事情是一种羞辱,武田信虎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儿子去主动受辱呢?因为这时候的武田信虎已经与武田信玄成为了敌对的关系,这一次的选择成为了武田信虎永远无法反悔的败局。

武田信虎要让他的儿子受辱的目的是为了让家臣们认为一点,武田信玄非栋梁之才,自己主动请缨去担任根本不会有人追来的殿后是一种贪功的不耻行为,家主的继承人主动去抢家臣的功劳,这样的武田信玄也就无资格成为武田家的继承人,武田信虎废长立幼的举动就要在之后启动。

所以我认为武田信虎会答应这样的举动目的是不纯粹的,并不是简单的羞辱自己的儿子,而是要破坏他与家臣的关系。但是历史就是如此,人们总是说一句话: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我一直以来都不同意这句话,什么是有准备呢?准备多少呢?什么时候准备呢?所以我认为应该是:“机会是留给看的见机会的人的。”

在武田信虎眼里是要为了废黜武田信玄,在家臣眼里武田信玄是一个贪功的无能之辈,现在问题就回到了武田信玄身上,他为什么要担任这样的任务呢?

因为他并不是想要一个殿后功劳,而是要:

攻陷城池。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9-11 19:32:00 +0800 CST  
93,武田的“傻瓜”(5)

“流放家主”这是一拍脑袋就能干的事情么?这样的行动无异于犯上作乱,所以想要做成这件事决非易事,对武田信玄来说凭什么相信家臣会跟随着自己,而不去找武田信虎告发他的阴谋。对家主的反叛很有可能促成武田家的分裂和叛乱,使得家中变得一片混乱,家臣或许能从这样的行动中获益,但是一旦失败泄露就很有可能被剿灭。

并且此时的武田信虎已经提高了警惕,认定要废黜武田信玄。武田家表面上一团和气,实质上是暗流涌动,到底是武田信虎废黜武田信玄,还是武田信玄流放武田信虎呢?

然而决定这场胜负的关键却不在两人的手中,是在家臣的手中,家臣支持了谁谁就能获胜,武田家是一个弱小的家族,一旦陷入到内乱之中,南面的今川和北条家就有可能联合起来蚕食掉他,北面的联盟本就脆弱也有可能趁机攻过来。

我认为在家臣的意识中达成了一个共识,一旦武田家分裂最终他们不但不能从这场争斗中得到好处,相反会失去所有。然而这又引出了一个逻辑上的悖论。对家臣们来说支持谁更有利呢?

表面是支持武田信虎更为有利,因为武田家并不是只有武田信玄这一个孩子,还有另一个选择,就是武田信繁。抛弃武田信玄支持武田信繁就可以取得好处,然而这就又引发了新的悖论,支持武田信虎则会使得家臣们重新聚拢在武田信虎的周围。

他们愿意么?这才是问题,族权思想是一种追求控制的思想,所以与其去选择支持或者抬高别人的控制力,不如让自己的控制力上升。如果支持了武田信虎等于使得自己的控制力降低,虽然武田信虎可能废黜自己的儿子武田信玄,但是能够获取政治上的胜利,照样可以把位置传给武田信繁,这对于武田信虎来说绝非坏选择。

所以返回问题的本质来看,为什么武田信玄要装傻或者在少年时期示弱,他真正的目的一方面有对他父亲的举动,然而还有对着家臣使用的谋略,就如同朝仓家在面对织田信长初期进攻毫无举动是一样的。

示弱的目的并非自己真的软弱,而是“足欲”,以满足他人的欲望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是谋略家们通用的法则,那么他能满足家臣什么样的欲望呢?

答案就是:“有利可图。”

选择一个较弱的家主会使得家臣的权利更加强大,这才是武田信玄的目的,武田信玄之所以表现的愚蠢,是让家臣们认为选择了这样的家主后家臣可以“功高震主”,使得武田家从强主弱臣,变成强臣弱主的局势。

一切的谋略就像是种子,在一天天的成长,当家臣们越来越从内心中轻视武田信玄的时候,武田信玄的目的就越来越能达到,家臣们即认清了如果武田家分裂最终只能被人吞掉,在武田家这种只能依靠封地权不能依靠贸易的地区,一旦封地权转入他人手中,自己马上就会一无所有,又迎来了一次对于自己非常好的机会。

现在实现战略一切的构成条件都已经达成,武田信虎同意让武田信玄殿后的目的是为了启动废黜武田信玄的计划,而武田信玄也明白自己父亲的谋略,现在一切的胜败就在于武田信玄能不能下上一剂猛药来使得家臣最终支持自己上。

他发动了夜袭。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9-13 19:46:00 +0800 CST  
94,武田的“傻瓜”(6)

为什么武田信虎数千人都无法攻下的城寨,武田信玄仅仅几百人就攻下来了?因为武田信玄把对手从有利中引向了不利之中,谋略家并不是撒豆成兵的神仙,也没有什么神力怪法。想让强大的对手失败,最重要的就是把对手所处的环境转变。

之前的敌军可以胜利是因为惧怕武田信虎的大军,当武田信虎撤退以后城中的敌军也决定不出击追杀,认为这场战争已经结束,这时候敌人已经开始松懈。敌人就从强者变成了弱者,武田信玄从始至终都决定发动战争而非殿后。

果然一举奏效攻下来城寨,这样一来武田信虎与武田信玄的关系就恶化了,原本是被人嘲笑的不齿之举,结果是逆转了战局取得了胜利,我认为这场战争是武田信虎用自己的失败送给武田信玄的胜利,作为家主的武田信虎如果不同意武田信玄担任殿后,强令他一起撤军,那么武田信玄也就无法创造胜利。

可是武田信玄抓住了机会取得了胜利,这件事让父子的关系走向了决裂,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武田信虎决定把武田信玄流放到今川义元那里去。至此双方矛盾实质上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公开化。

武田信虎去今川义元地方看自己的女儿,我认为武田信虎此行的目的就是去谈流放武田信玄的细节问题,可是此一去就再也没有回到武田家来,武田信玄反而流放了武田信虎。

问题也就来了,为什么今川义元要帮助武田信玄收留武田信虎却不帮助武田信虎反过来对付武田信玄呢?我认为这就是今川义元的谋略,武田家要流放还是废黜一个人已经成了定局,今川义元作为一个家主深深的知道做为大名的难处。

所以没有选择武田信玄,选择了武田信虎,这一点我认为并非失败之举,武田信虎是有退路的,现在武田家的家臣也已经基本形成了统一的观点,如果武田信虎胜利的话家臣就要服从于他,并且武田信虎还有武田信繁,可以平稳的交接家主之位。

但是武田信玄就不同了,武田信玄驱逐父亲武田信虎从道义上虽然在当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可在实际控制上就完全不同,不管如何驱逐家主毕竟是接位不正。这样武田信玄与家臣的关系就会出现转变,如果是正常接位那么家臣与家主的地位是相对平缓的。

当这种以流放为接位的手段出现后,家臣就有了拥立之功,家臣的地位就会进一步上涨,这一点是今川义元的打算,武田家之所以会走到这一步就是因为在对外的战争中走向了困境,家主无法实现封地的增多,让武田信虎难以处理与家臣的关系。

现在武田信玄虽然成功的流放了武田信虎,但是拥立他们的家臣控制力就更进一步的扩大,在今川义元的心里和武田家家臣的心里,都想达成同一个目标。弱化家主武田信玄的势力。一个臣强主弱的武田家出现了。

武田信虎也许从没有想过自己去今川家去谈流放儿子的计划自己反倒被流放。在流放武田信虎的过程中,家臣们是铁板一块的共同行动。武田信虎为何沦落到如此地步,因为这次流放的真正胜利者并不是武田信玄,而是他们的家臣们。

武田信玄急需要转变这一困局。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9-13 19:46:00 +0800 CST  
95,独眼军师(1)

虽然武田信玄总是表达团结一致才是生存之道,总说“人就是城墙”。而真实的情况是武田信玄内部从不团结,经过了这次流放不但没有让武田家变得更为强大,内部反倒变的更加的不团结更加膨胀起来。

这时候武田信玄需要一个转机,而在这关键的时候,命运还真的就送来了一个关键人物,这个人叫山本勘助,他的前半生是悲惨的,小时候因为得病瞎了一只眼,腿也瘸了一条。在武士家族里这样的条件是非常差的。

缺了一只眼就会使得自己的视线受限,瘸了一条腿更是会让行动不便,在战争中很容易被人从他的缺陷地方攻过来,在武士的眼里这样的人基本上等同于废人。无法出任就变成了浪人四处游走,浪人是当时一种非常常见的阶级。

山本勘助无法成为武士就去学习谋略、兵法、筑城等本领,然而混到了四十多岁仍然没有什么名望,从当时的情况看中东部的大名们都非常注重封地权的分配,谱代家臣和家老是家中非常重要的力量组成,浪人很难有出头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武田信玄却突然做出了一个让家臣匪夷所思的举动,他选择重用山本勘助,对武田信玄来说为何要任用一个长年不得志的浪人?因为武田信玄需要一把利剑。

武田信玄是一个精通谋略的人,他非常清楚的是自己虽然流放了家主父亲,却不但没有取得对自己有利的环境,相反家臣倒是更为膨胀,这样的结果武田信玄自然清楚,有些时候武田信玄想表达一些观点或者想法就会变得不畅,甚至需要考虑与家臣的关系。

所以武田信玄需要一个人,通过这个人的嘴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然后自己表达同意,通过家臣的意见来完成家主的意见,这就是山本勘助的作用。

那么武田信玄想要从弱主地位变为强主,光靠山本勘助是不行的,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扩张,只有获得新的封地才能得到更多的力量使得武田信玄势力增长。对武田信玄的接任实际上周边的大名普遍采取轻视的态度。

家主的转换在大名们的眼里通常都是机会,家臣们与家主能否达成合作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在这个时候大名往往不稳定,再加上大名们大多被武田信玄接任前的举动所迷惑,认为武田信玄是一个弱者,于是开始了围攻武田家,可是武田信玄利用谋略瞬间就击败了对手。

武田信玄的运气还真就接二连三的来了。武田信玄的战略是向北攻入信浓地区,可在时候信浓地区也发生了变化,诹访家的诹访赖重突然出兵信浓扩大了自己的地盘,武田家的环境变得更差了,因为武田家的女儿嫁给了诹访家形成盟友关系,诹访赖重打败了信浓豪族以后实质上封锁了武田家向北的道路。

这时候山本勘助与武田信玄谋划了一个战略,利用分化诹访家的方式来打败诹访赖重,诹访家还有一个分之高远家,高远赖继暗中不满诹访赖重的胜利,山本勘助于是计划游说高远赖继背叛诹访赖重。有趣的是高远赖继就真的答应了,在那个时代父子都能变为仇敌,更何况是这种家族关系。

高远家背叛诹访家以后武田家作为援军攻打诹访赖重,趁机夺取了诹访家。战争的成功为武田信玄从此打开了通往北方的道路。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9-13 19:46:00 +0800 CST  

楼主:真的很博通ZB

字数:387093

发表时间:2015-08-23 08: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12 16:57:12 +0800 CST

评论数:79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