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下克上---日本菊花纹的凋落》

19,初为家主(4)

那么围绕在织田信友与织田信长之间的关系之上便出现了裂痕,织田信长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击败了比自己强大的对手,用极少的兵力打赢了支持织田信行的家臣们。

并且拥有斋藤家的庇护,这就使得织田信友非常反感织田信长,因为在信友的眼里织田信长即将失控,为什么最初人们讨厌织田信长。

便在于织田信长不尊礼仪性格乖张,潜在的就是织田信长可能不会继续维持之前的上下级关系,这造成了织田信友的忌惮。

下尾张的织田家到底由谁来执掌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那么说一开始织田信友便任用旁族来制衡作为公族的织田信秀与信长父子不就好了么?

答案是这很难做到,这就是为什么日本战国时代混乱的原因,因为封地权使得掌控者即得到了土地的资源又得到了兵力,使得掌控者支持谁是一个难说的问题,依靠拉拢、背叛、依附等方式来构成的各种计谋是当时人们非常热衷的手段。

所以通常家臣与家主之间都会进行某种契约的加强,这便是婚姻关系,既然联盟容易败盟,那么就通过女儿们的婚姻来打造一个共同的利益网。之所以通常使用公族便不代表不会产生背叛,而是创造出了相互的共同的利益点。

这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当一个公族与家主的利益关系产生的时候,家中的资本和土地就偏向了公族,这时候如果家主想要任命缺少土地和资本的旁族时候,在家主层面看起来没问题,但是这就触及到了公族的利益。

如果旁族强大起来一旦势力超过了公族,就会发生公族与旁族颠倒的现象,这便是族权思想的特点,他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相互关系,在这个关系之内公族与旁族的关系可以发生调转,甚至公族可以取而代之家主之位。

所以谁能处理好家中的关系,谁便占据了优势,这就使得大名们对于人才的运用总是畏首畏脚,即怕不敢任用人才使得时机错过,又怕人才出现使得公族做大反而威胁到自己。

这导致了日本战国时代早期,各个大名的核心就是维持现有地位,通过联盟方式来构成一个相对制衡关系,对各个大名来说即是人人贪念别人的土地又人人自危,所以进退维谷,这便是为什么说今川家与织田信秀家的改革引发了变化。

但是到了织田信长这里,他采取的办法最简单也最为粗暴,我把他解读为“胜者为王”。想要土地么?想要资本么?

那就去争夺吧。

打胜了便能封赏,打败了便要处罚,这样的关系构成了织田信长最鲜明的特点,而为什么他敢于使用旁族呢?因为他认为自己可以掌控这些人。

通过对于扩张和封地的渴望引导着他们为自己牟利,这便是织田信长的方法,这种方式看起来好,其实拥有巨大隐患,这就在于扩张的空间和可能之上。

于是他对织田信友下了手。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8-23 00:50:00 +0800 CST  
20,初为家主(5)

织田信长统一织田家真像是一出荒诞剧,织田信长与织田信友的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所以他们就都拉拢织田家的另一个人,也就是织田信秀的弟弟织田信光,我相信双方都给织田信光开出了不错的条件,但是最终的结果是织田信光杀掉了织田信友。

而这并没有结束,就在同一年织田信光突然遭到了家臣的暗杀,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织田信长想要杀掉谁就可以呢?为什么织田信光和他的家臣都会背叛自己的家主呢?

这就是利益。对于织田信光来说家主织田信友并没什么了不起的,虽然斯波家在衰落,织田信友也并未多强,所以未来才是最关键的。织田信长从一个被人们叫的大傻瓜一跃变成了下尾张最耀眼的明星家主,对当时的家臣们来说选择是一个重要的事情。

是选择暮气沉沉的织田信友还是选择旭日升起的织田信长其实并不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那么对于织田信光的家臣来说其实也不难选择。

如此一来织田信长便拿下了尾张的下四郡,那么这个时候局势其实已经非常明朗,作为尾张上四郡首领的织田信安也必然与织田信长开战。

很快织田信安也随即战败被放逐出去,织田信长选择找自己庇护的斯波义银立为守护,斯波家从尾张国的国主沦落到一个地方的小守护,自然感觉不满于是勾结其他反对织田信长的势力想要引发叛乱,但是很快便被挫败也被放逐了出去。

织田信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就统一了尾张国,从此真正的成为了织田家的家主。那么说为什么织田信长就取得了超越自己父亲织田信秀的功绩呢?

织田信秀的改革是善用钱,利用钱的力量来增强自己封地不足的弱点从而强大,但是从本质上说织田信秀对于人才的使用还是忌惮,为什么织田信长如此的有魄力呢?

因为织田信长比谁都看的明白,表面上大名和家主们是地方的守护,但实际上无不是立于薄冰之上。并且织田信长与织田信秀不同的是他没有盟友。

父子两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对于家臣的态度之上,对于很多大名来说保持所谓的统治和维持是他们的着眼点,利用权谋来“维持”一个较为稳定的关系是他们的选择。

织田信长不是这样,织田信长选择以“掌控”为自己的选择,也就是说织田信长从一开始就根本不相信“维持”可以真的维持家臣与家主的关系,这一点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织田信长厮混于市井之间所看到的,一方面是小时候就从身边看到的。

请注意的是为什么织田信长要混于市井?因为混和混是不一样的,如果混的目的是为了好玩堕落,那么织田信长必被市井之人利用,利用声色犬马来腐化织田信长以榨取他的钱财,这就和大少爷被拉入赌场之中是一样的。

表面上你是人上人,但在市井之徒的眼中,你也不过是一个肥满流油的肉票罢了,如果是这样,那么织田信长必然是绝无出路。

织田信长的混是一种学习,学习什么呢?这便是“掌控”之术。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8-23 00:50:00 +0800 CST  
21,初为家主(6)

对于家主的孩子来说为什么要学习“礼”,因为“礼”便是“维持”之术,通过婚姻、礼仪、宴会等手段来“维持”家主与家臣的关系,但是对织田信长来说则不是如此,如果说市井之间的奇人怪事能够因一时吸引他的话,那么为什么要长期沉迷之中呢?

因为那里便是织田信长的学习场,要知道的是对于市井的孩子来说织田信长是一种高不可攀的存在,所以织田信长必然感受到了一种差距感,正是这种差距让织田信长学到了“掌控”,与其说织田信长在那里感受到了情与义,不如说看到了欲与望。

欲是什么呢?是市井之徒的渴望,是他们想要什么东西的想法。这个望字更有意思,望代表着他们与织田信长隔阂,我认为织田信长明白了两个关键的事情,第一个事情是他与这些人是不同的,因为这个望字,所以重点来了,混于市井必然存在欺骗。

我相信织田信长也必然吃过亏,明白过自己表面上是让人登高瞩目的家主之子,实际上不过是别人的肉票钱粮,明白了与其去被动的“维持”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如主动的“掌控”别人,那么凭什么别人就能受到你的“掌控”呢?

这就在一个“欲”字,通过钱财和名望使得别人产生崇拜自己,想从自己这里获得好处的想法,重要的转变在于不是被动的守护自己的财产,而是主动的使用自己的财产,通过自己财产的使用来满足别人的欲望,从而满足自己的欲望。

所以织田信长改变了,他之所以不循规蹈矩就是他认为自己与其去“维持”不如去“掌控”,既然逐父弑兄、家臣背叛是家常便饭,就没必要被“维持”束缚住自己,反而以主动的掌控来获得更多的好处。

对于织田信长来说这样的改变使得他变得非常强大,因为对于织田家的其他家主们来说战争的目的并不是仅仅在于使得自己的势力扩大,更有调节内部关系的作用。

所以对家臣的关系是若即若离的,即需要他们又防备他们,因为他们的手段是“维持”,那么当他们之间对比的时候,差距就明显了。

一方面是给于满足,一方面是被迫受控,两相比较自然结果十分的明显了,织田信长便通过“掌控”吸引了更多的家臣支持,并且对织田信长来说,他在市井明白了一个最关键的道理,那就是唯有做一个强主别人才会臣服于你。

市井之间的关系是表面上“礼”,实际上是“利”,所以唯有最强才能使得自己长期胜利。织田信长便是如此最终取得了尾张国的控制权。

但是取得了尾张国的控制也不过就是赢得了一个小小的地盘罢了,伴随在织田信长一生之中的最大难点便在于,他刚刚打赢了一个对手便会出现另一个对手。

并且打击的难度是越来越大,因为并不是只有织田信长是聪明人,战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那么对于织田信长来说他的成功就挡了一个人的道了。

这个人便是今川义元,于是他自然要把他给一脚踢开。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8-23 00:51:00 +0800 CST  
21,初为家主(6)

对于家主的孩子来说为什么要学习“礼”,因为“礼”便是“维持”之术,通过婚姻、礼仪、宴会等手段来“维持”家主与家臣的关系,但是对织田信长来说则不是如此,如果说市井之间的奇人怪事能够因一时吸引他的话,那么为什么要长期沉迷之中呢?

因为那里便是织田信长的学习场,要知道的是对于市井的孩子来说织田信长是一种高不可攀的存在,所以织田信长必然感受到了一种差距感,正是这种差距让织田信长学到了“掌控”,与其说织田信长在那里感受到了情与义,不如说看到了欲与望。

欲是什么呢?是市井之徒的渴望,是他们想要什么东西的想法。这个望字更有意思,望代表着他们与织田信长隔阂,我认为织田信长明白了两个关键的事情,第一个事情是他与这些人是不同的,因为这个望字,所以重点来了,混于市井必然存在欺骗。

我相信织田信长也必然吃过亏,明白过自己表面上是让人登高瞩目的家主之子,实际上不过是别人的肉票钱粮,明白了与其去被动的“维持”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如主动的“掌控”别人,那么凭什么别人就能受到你的“掌控”呢?

这就在一个“欲”字,通过钱财和名望使得别人产生崇拜自己,想从自己这里获得好处的想法,重要的转变在于不是被动的守护自己的财产,而是主动的使用自己的财产,通过自己财产的使用来满足别人的欲望,从而满足自己的欲望。

所以织田信长改变了,他之所以不循规蹈矩就是他认为自己与其去“维持”不如去“掌控”,既然逐父弑兄、家臣背叛是家常便饭,就没必要被“维持”束缚住自己,反而以主动的掌控来获得更多的好处。

对于织田信长来说这样的改变使得他变得非常强大,因为对于织田家的其他家主们来说战争的目的并不是仅仅在于使得自己的势力扩大,更有调节内部关系的作用。

所以对家臣的关系是若即若离的,即需要他们又防备他们,因为他们的手段是“维持”,那么当他们之间对比的时候,差距就明显了。

一方面是给于满足,一方面是被迫受控,两相比较自然结果十分的明显了,织田信长便通过“掌控”吸引了更多的家臣支持,并且对织田信长来说,他在市井明白了一个最关键的道理,那就是唯有做一个强主别人才会臣服于你。

市井之间的关系是表面上“礼”,实际上是“利”,所以唯有最强才能使得自己长期胜利。织田信长便是如此最终取得了尾张国的控制权。

但是取得了尾张国的控制也不过就是赢得了一个小小的地盘罢了,伴随在织田信长一生之中的最大难点便在于,他刚刚打赢了一个对手便会出现另一个对手。

并且打击的难度是越来越大,因为并不是只有织田信长是聪明人,战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那么对于织田信长来说他的成功就挡了一个人的道了。

这个人便是今川义元,于是他自然要把他给一脚踢开。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8-23 00:51:00 +0800 CST  
22,初为家主(7)

就在织田信长处理各种麻烦事情的时候在内部发生了一件事,手下赤母衣众的前田利家杀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十阿弥。那么什么叫赤母衣众呢?类似于大名的护卫队角色,并且通常情况下这些人的来源比较特殊。

日本战国时候大名与家臣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通常都要求送出人质来确保契约关系。当然如果强硬的把这些人质控制起来就很容易激化矛盾,一般都是要家臣的孩子进入家主的护卫队或者亲卫队内,一方面当作人质看管,一方面当作储备人才管理。并且很多孩子很小时候便送入家主的府内与家主的孩子一起学习。

既培养了人才又增进了继承人与家臣继承人的关系,如果家臣为公族的话还会被称为家老或者谱代家臣,也就是表现了双方关系紧密的一种契约关系。对前田家就是如此,前田利久是继承人,那么前田利家就没有继承权。便进入织田信长的护卫队常伴左右。

日本武士的武具与旗帜有两种形势,一种是统制,一种是自制。对于下层武士和足轻(半农半兵的长枪兵)的人来说一般都是统制,相同颜色的铠甲与长枪以及背旗。对于高级武士和家臣家主们来说通常都是五花八门的铠甲,虽然身体铠甲款式基本大致相同,但是头部护具就是千差万别了,以奇怪另类为特色,目的在于突出自己的身份。

那么说被前田利家杀死的十阿弥是个什么角色呢?有很多种说法,有两种说法比较有代表性,一种是十阿弥是织田信长身边的玩伴或者提供娱乐的人,一种是十阿弥可能是织田信秀的庶子。不管是哪个理由十阿弥都做了一些和前田利家有过节的事情,最流行的说法就是偷盗了前田利家妻子阿松送给他的首饰。而这个首饰是阿松父亲的遗物。

于是前田利家一怒之下便当着织田信长面杀掉了十阿弥,织田信长非常愤怒想要杀掉前田利家,但是经受着了劝阻驱逐了前田利家。这对于前田利家来说是一个人生的选择。

之所以在这里要谈论一下前田利家,一来是要说明家臣与家主的人质关系,二来就是要介绍一下前田利家的基本情况,因为前田利家是一个风云人物,游走在整个战国时代最终得以善终并且得到了一百万石以上的俸禄。他通过不断的转换立场左右逢源在很多次重要的选择上都获得了成功,不但保住了自己的地位,甚至扩大了收益。

那么对于前田利家来说这时候还很稚嫩,还会因为怒气而杀人。为什么织田信长要饶恕他呢?因为前田利家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虽然他不善于谋略,但是前田利家枪术过人,对于当时的织田信长来说,战争的规模还很小,所以在战阵之中有位枪术过人的武士存在很容易打乱对方的部署和阵形。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前田家的问题,前田家对于织田家是有功劳的,并且前田家的继承人前田利久并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还体弱多病,所以对前田家来说还需要一个合适的人选。还有一点就是前田利家从小也是性格乖张很喜欢和织田信长混迹于市井。

但是现在前田利家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继续参与到织田信长的战争中争取立功,另一个就是选择成为浪人离开织田家去选择别的大名与家主。

请注意日本的浪人一般都不是流浪的人或者乞丐,大多数都是待价而沽的职业人,有兵法家、谋略家、武士等一些技能等待被家主或者大名启用的人。

前田利家做出了选择是留在织田信长身边等待立功赎罪的机会,但是当时对于织田家来说不是马上要兴起,而是要大难临头了。

今川家的大军开始了上洛。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8-23 00:52:00 +0800 CST  
23,初为家主(8)

什么是上洛呢?其实很多日本古代的词语和用句都来源于中国,“洛”就是来源于中国的“洛阳”,甚至当时很多书信往来都是写汉字,在日本战国时代上洛的意思就是上京。

对于战国时代的大名来说上京就是去往京都,通过上洛来炫耀自己的武力另一方面就是从公家和幕府那里得到更大的好处和地位,比如更大的守护代范围,利用这些职位和地位获得合法的吞并大名的名头。

而对今川义元来说此次便要上洛,这对于今川家来说是有很大好处的,今川与武田和北条的三家联盟实际上是一种十分微妙的联盟,是因为武田和北条都有自己的对手所致,使得他们之间维持了相对的和平。

这时候北面的武田家正在变得强大起来,所以对今川家来说如果可以上洛便可以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地位,那么既然今川家已经制作了名录为什么还需要那些虚名呢?

因为今川家的名录只作用今川家的内部,所以对于招降和笼络其他周边的豪族与敌对势力的人才或者城寨来说就缺少了动力,并且打着上洛的旗号今川家也可以对前进道路上的织田家发动战争。

那么在沉寂了良久以后今川义元终于出动,这就使得织田家必须做出回应,是让路给今川过,还是要与今川家开战。对于今川义元想要吞并织田家的野心来说已经是昭然若揭,所以自然不能让出道路给今川义元,不然一方面会引发织田家所控制的豪族与小势力产生动摇,甚至是家中的亲今川派可能发生反叛。

自然就是要打了,可这个决定并不轻松,因为今川义元已经集结了两万以上的兵力,虽然古代人对于部队的规模总是喜欢吹嘘,但是有一点是真实的。

这就是部队只会越来越多,在行动的过程中对于有优势的一方来说肯定会是大量的其他势力人加入。那么部队是不可能同时行动的,而这之中一个城寨成了关键之中的关键,这便是大高城。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想要数万大军行动就需要有一个运转和储存的基地。

这就是大高城,今川义元命令德川家康确保大高城成为军粮的储藏地,为自己之后的行动做好准备,这样一来德川家康便要与织田信长在大高城形成一个对峙。

对今川义元来说这一步棋下的非常高明,与刻意丑化今川义元的观点不同,我认为今川义元到最后战败被杀还下出了两步好棋,这便是一手不错的棋。

德川家康到底是听从于今川家的命令成为今川的家臣,还是梦想着恢复松平家的地位,对于准备进军的今川义元来说是一个麻烦事情。

所以首先让他与织田信长接战,这样如果德川家康不去交战,那么便有理由废黜或者打压德川家康,如果德川家康与织田信长作战那么双方便要结怨,就能稳固今川家与德川家康的关系。

德川家康一生之中有数次都是要面对如此的艰难选择,由于松平家的衰落使得他的地位十分尴尬,他既不是家臣也不是君主。

只能摇摆在夹缝之中生存,于是他听从了今川义元的意见,稳住了大高城。今川义元大军随即出动。

那么这就轮到织田信长来下一手棋了。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8-23 00:52:00 +0800 CST  
24,初为家主(9)

对今川义元来说此次似乎是志在必得,德川家康已经完成了今川义元的命令进驻了大高城。把物资和粮草都运抵了大高城就意味着今川义元可以进攻织田信长的主城清州城。

清州城算得上是真正的城池非常坚固并且可以防守,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织田信长到底是防守,还是出城与今川义元在野外开战。

这是双方非常关心的一点,当时的很多人认为织田信长此次难逃覆灭的下场,毕竟今川义元军队数倍于织田信长,织田信长手下的很多家臣提出了守城的建议。结果是织田信长出城决战,在桶狭间依靠突袭杀死了今川义元。

该如何看待这场战争是关键,今川义元率领着大军为什么会中对方的突袭呢?首先需要明白的是虽然今川义元的人数明显多于织田信长,但是战争是依靠战阵来布置的,所以人数多却不能布置在一地,具体到织田信长突袭的那一刻所面对的今川义元的护卫军队实际上双方人数是差不多的。

虽然织田信长人少但是他把所有的主力都集中在了进攻今川义元之上,在那一刻胜负决定于速度,如果今川义元防守住了织田信长的突袭那么周边的今川军就会来增援,这样就会体现出今川军的人数优势。

为什么今川军不来增援呢?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说法就是在织田信长决定突袭今川义元的时候突然天下了雨,雨声掩盖了织田军的进攻,今川军的部队大多都在扎营躲雨,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前来增援了。

假如按照这个逻辑确实可以拼凑出是今川义元大意所致,大军行动不但不重视对方的突袭,反倒落得一个失败身死的下场,看起来今川义元不过如此。

但是这并不是真的今川义元。

为什么有人施展战略便是撒豆成兵,有的人是纸上谈兵呢?因为谋略是一种相互算计的思想,就如同下棋一样,双方每走一步对方必然回应一步。有两点是重要的,第一个能够预先判断对方下一步是关键,当然对于高手来说不只预测一步是成就他们的理由。

第二个便是能否形成自己的逻辑,到了日本的战国时代是非常流行兵法的,如何利用谋略造成对方的失败和自己付出最小代价取得胜利是家主们的必修课。所以大多家主都要学习兵法,但是学习兵法和运行兵法则是两回事。

最大的不同是一方记住了兵法的规律,一方是形成了自己逻辑的规律,这便是战略家和纸上谈兵的差距,具体到织田信长与今川义元身上的话。

如果说织田信长让今川义元吃下了苦药的话,那么还需要让他先吃下一道药引子,如果没有这个药引子便没有之后的桶狭间之战。

这个药引子是什么呢?这便是织田信长家臣的送死行动,你想要让对方中你的计策是否能让你自己去中对方的计策呢?

看起来前后矛盾,实际上是精妙的一步棋。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8-23 00:53:00 +0800 CST  
之前发过的已经发完,每天六点左右会进行更新,每天四篇,等追上写作的速度后改为每天两篇,希望多提批评意见。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8-23 00:53:00 +0800 CST  
25,初为家主(10)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冢中枯骨”,意思是形容人明明活着却像已经死了躺在棺材里的人一样。织田信长便是如此用计谋打败今川义元,桶狭间之战真正关键的并不在突袭之上。

而在于织田信长派出的敢死队,织田信长派出了佐佐家与千秋家的数百人去偷袭今川军,结果是皆数战死,这便是整个计划的关键所在。

历史之中并不缺乏以少胜多的战例,关键点在哪里呢?这便是要把对方从有利于他的方向引向不利的方向,这是以少胜多可以达成的关键,所以织田信长之所以可以突袭成功便在于把今川义元从有利于他的方向引向了不利的方向。

织田信长派出敢死队的目的非但不是要打败今川军,相反是需要他们自寻死路的被今川军杀死,那么这看起来前后矛盾颠倒的说法在哪里有合理性呢?

就是让要今川义元相信,织田信长接下来是会守城,而不是要出击的,这便是这一切动作的核心,今川义元使得德川家康依附于自己完成了大高城的固守。这是一手好棋,然后他马上又下了一手好棋。

对今川义元来说并不是不担心织田信长会来偷袭他,相反是十分的担心。所以他在等织田信长的到来,这也是为什么织田信长的敢死队会突袭失败的关键理由。

因为今川家就是在等着织田信长的出击,所以假如织田信长全部投入力量去突袭,那么必然是大败而归,而织田信长下了最精妙的一手,便是利用敢死队的死让对方相信自己已经战败,会退守清州城。

今川义元在击败织田信长的突袭以后狂妄了起来,这里历史即将改变,如果今川义元前往由德川家康固守的大高城,织田信长必然是大势已去。

进入了大高城以后今川军就会扎下营盘,这样在一个层层防线固守的稳定局势下织田信长想要用突袭杀掉今川义元便极难,这时候今川义元下了错误的一步便是转向了桶狭间方向,想要快速的北上。

正是这步棋让他满盘皆输,桶狭间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因为他距离前线非常近。但是为什么今川义元执意要如此改道前进呢?我认为有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是今川义元已经相信织田信长经过了这次失败已经不敢再出城与他交战。

所以故意的在一个危险的地方扎下了营盘,因为第二个理由就是今川义元人多势众,又得新胜。在兵力上的优势使得他认为在这里扎营只会促成一个结果,那就是织田信长的退却。

此时的今川义元虽然人数多但是这并不是他的优势,第一他没有按照安全的路线先进入大高城然后进攻织田信长,第二他认为自己人多并且刚刚取得胜利,所以对方不会再来进攻,这样一来今川义元就从优势进入了劣势。那么今川义元为什么要冒险如此呢?为什么不按照稳妥的方式进行呢?今川义元有他的算盘。

但这就给织田信长留下了偷袭他的唯一一次机会,就在此时天降大雨,犹如天助的织田信长终于等到了机会,于是一鼓作气发动了突袭。

在我看来今川义元是棋输一着,他看错了这个对手,织田信长并不是反复犹豫防守还是进攻,而是从一开始便要进攻。

今川义元正是没有看透这一点所以落得一个满盘皆输。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8-23 12:28:00 +0800 CST  
在我看来今川义元是棋输一着,他看错了这个对手,织田信长并不是反复犹豫防守还是进攻,而是从一开始便要进攻。

今川义元正是没有看透这一点所以落得一个满盘皆输。




26,初为家主(11)

桶狭间之战是一场非常值得分析的战争,重点在于他是谁与谁的战争?这是一场国主与家主的战争,作为今川家的头领今川义元编写了今川的名录从而确立了自己在国中的不二地位,但是织田信长也是如此么?

不是,织田信长是利用武力与谋略取得了织田家的地位,所以地位并不稳固,假如能够看到这个层面便会理解为什么今川义元要冒险在桶狭间变道扎下营盘而不去大高城了。

因为两人的战略是不同的,对今川义元来说并不是没有想到织田信长会出来偷袭,相反是做好了准备等待他的突袭,所以第一次偷袭才会失败。

今川义元的战略是要把织田信长逼到城里去,在野外的交战只是今川义元的一步棋,目的是为了引出下一步棋,这便是家臣的背叛。所以他才要在桶狭间扎下营寨。刀锋所指便是清州城,国主亲自犯险的目的便是要告诉织田家和今川家一点,大战必然上演。

如果今川义元进入了大高城,意思则完全不同,日本的战国时代经常爆发战争,战争的目的大多并非灭国,而是为了强国。战争交战双方通常并不死战,经过交手来确定强弱的地位,这就是今川义元进入大高城后会给人的想法。

这样的话家臣便会认为今川义元要与织田家打一场,然后确定今川强而织田弱的目的。但是这并不是今川义元要的,于是当击败了第一阵以后便要冒险扎营在野外,目的也非常明确。这次战争的目的便是要决战灭国。

所以问题来了,织田信长是国主么?这便是要点,织田信长通过武力打败了织田家的上层氏族们,又压制了尾张国主斯波家,表面上已经是稳如泰山,实际上是暗流涌动。很多书籍把织田信长描写成嗜杀成性的恶魔。

但是到了这里,今川义元就是要造出一种声势来,织田信长即将陨落。家臣是选择依附于今川家,还是继续选择投靠织田信长呢?对今川义元来说同样下了一味药引子,这便是德川家康。今川义元利用德川家康来确保大高城,等于把自己的辎重安全系于外人之上。

所以归降今川义元同样可以受到重用,并且是心腹之重。这对于当时的家臣们来说是非常诱人的选择,既然背叛和转投成了常态,此次也必然会出现大量投降今川义元的织田家叛徒。一切的核心便在于是攻是守?

已经败了一阵这是事实,是否还有勇气再来挑战?这成为左右局势的关键。那么为什么不能守城?因为一旦守城便成劣势,表面上看起来清州城要坚固一些,实际上对织田信长来说最大的困境便是其抢夺国主的事实。

织田信长并不稳固,家臣与豪族们会否在粮食一天天减少时候支持自己呢?这就是问题,在当时通常的做法是守城一旦要开城便会要求城主自杀,或者因为城内家臣无法忍受缺少兵粮的结果反而刺杀国主然后开门投降,这样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

今川义元的战略便是瞄准了这一点,而确保他这样选择的关键就在于织田信长的快速成功之上,利用他人的成功为自己牟利,这便是今川义元。

但是他还是看错了一眼,因为从始至终织田信长始终未曾想过防守,而是进攻、进攻、再进攻。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8-23 12:29:00 +0800 CST  
27,初为家主(12)

对日本战国时代的国主来说大多培养了很多间谍,这些间谍都派往各地从而获得情报,在重大的战争之中间谍通常提供确切的情报与刺杀重要的目标或者保护某些目标离开。

而在桶狭间之战开战前的时间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便很自然的能通过间谍传到今川义元的耳中,这便是织田信长在犹豫不决。

对于是出城攻击,还是龟缩城内防守表现的犹豫态度,正是这一点使得今川义元相信了一点,这便是织田信长在压力面前也缺乏信心。

所以有时候你的最大优势便是你的最大劣势,庞大的军阵使得自己看起来无法击败,这就隐藏了危机存在,对织田信长来说为什么要如此呢?

这便和织田信长小时候性格乖张是一样的,织田信长在等待,他恰恰并不是犹豫,相反时间越近敌人越近他的视线便越清晰。那么织田信长在等什么呢?

在等家臣们的态度,面对如此强敌家臣们必然是心怀各志,如此大战织田信长必须要等一件事情,那就是可以掌控家臣的时机。今川军与织田军的决战并不是恰好发生的,而是必然要发生的,这一切的根本便在于今川家想要继续发展自己的势力就必然要打垮织田家。

织田家想要生存则必然与今川家决战,所以对于织田信长和今川义元来说这场战争双方在内心早已经策划了很久,都是精心准备都是志在必得。

所以我认为织田信长便从未犹豫过,他就是在等时机的出现,终于随着时间越来越近家臣们越来越焦急,织田信长便就在等这个。人在压力面前会变得急躁和焦虑。

这就和羊群一样,在一个三岔口的时刻,他们越是焦急则越是要显得犹豫和危险,焦急和急躁会使得人逐渐失去耐心,会在两个选择之中等待一个结果。

这是一场耐心的对决,在接下来的死战时刻如果家臣不能听命与织田信长,那么就会使得进攻速度变慢,这样一来如果无法刺杀今川义元,周边的敌人就会如雪崩一样压下来。

所以,织田信长故意用犹豫使得家臣变得急躁,使得今川义元相信自己在掌控局势,以弱胜强便要使得自己从不利的局面走向有利的局面,让对手从有利的局面走向不利的局面。这种对于局势的掌控能力使得织田信长推动了局势的转变。

终于家臣们的神经已经来到了崩溃与绷紧的一线之间,织田信长突然决定进攻,一方面他迷惑了对手,一方面他激怒了家臣们,当人在极度焦虑的时候恐惧和未知就会变成愤怒。他们会停止思考从而听从织田信长的话。

这样一来战略便完成了,更何况今川义元已经吃下一味药引子,他便会乖乖的上钩的认为自己即将退却龟缩于清州城里等待着他的大军来征讨。

此刻的织田信长已经蜕变为一个强主,真正的成为了尾张国的国主,他掌控了家臣们的思想为自己所用,于是便下令进攻。

一代巨星陨落,一颗新星即将兴起。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8-23 17:49:00 +0800 CST  
28,犬与猴的兴起(1)

今川义元被杀以后今川军呈现了溃败的态势,在一个近乎于奇迹的状态下织田信长击败了当时号称东海第一弓取的今川家,这一战使得织田信长的名声大噪。在我看来完成这个奇迹的关键在于双方的算计和谋略,正是通过谋略使得对手陷入不利,自己变得有利起来。

今川军溃败以后来自于东边的威胁暂时消失了。但是另一个势力却变为新的敌人,这就是斋藤家。可这为织田信长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此时的斋藤家出现了变化。“蝮蛇”斋藤道三死于自己儿子之手。

这个儿子实际上让织田信长吃尽了苦头,斋藤义龙使用的策略与父亲是一脉相承,为什么斋藤道三要嫁女儿给织田信长?就是需要织田信长的下层织田家地位来威胁和窥探上层织田家的地位,所以当织田信长统一了织田家以后,斋藤义龙便使用相同策略来策反织田信长的家族之人。

这个人就是织田信广,作为庶出的织田信广实际上是织田信长的哥哥,但他也是个倒霉蛋,之前在与今川家争夺松平家的斗争中便是织田信广被抓,导致德川家康最后作为交换人质被送往今川家,使得今川家控制了松平家。那么织田信广为什么又要背叛自己的家主织田信长呢?实际上这便是:

没办法。

一般人们认为是权利使人疯狂,但通常这只是看到了一面却没有看到另一面。人们总是谈及文化,那么文化有什么作用呢?文化最重要的作用便是契约关系。对于日本战国时代来说为什么背叛总在上演。因为没办法。

这种没办法的含义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无奈的选择,为什么兄弟要乱世中还要相互争斗呢?因为他们没有可靠的契约关系构成他们的信任关系,假如你站在织田信广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你会发现问题的两面,假如做一个闲散人员表面上是可以的。

作为庶出的织田信广不但没有继承家主的法统地位,又在一系列的争斗中处于下风,所以事实上已经偏离了权利,那么为什么还要产生欲望去争夺或者背叛比自己强的织田信长呢?

答案在于他不知道织田信长会不会抛弃或杀掉自己,你可以看到的是织田信长杀死胞弟是毫不手软,对于家中的上层织田家也是利用与驱逐并存,所以织田信广为什么要沦为别人的傀儡来打压织田信长呢?因为他需要安全。

安全才是权利的另一面,与表面的贪婪与渴望不同的是为了自己更加的安全所以才要反叛,这便是族权思想的作用,与其跟随织田信长去相信别人给与的安全不如自己创造自己的安全。因为没有一种更为先进的文化与制度构成相互之间的契约关系,所以没办法只能选择优先保护自己的利益和控制力,于是便会反叛。

为何斋藤义龙一拉拢就会成功呢?

因为被拉拢的对象他们渴望安全,正如织田信秀要让儿子迎娶斋藤家女儿一样,同样是为了安全,但是这样的行为很快会产生分水岭。

那么为什么织田信长成功了而织田信广却失败了呢?因为别人的拉拢是为了自己牟利,当守护傀儡所付出的代价高于自己的收益的时候就会抛弃,所以强弱还是要依靠于自己。在被傀儡的状态中反而一跃升起的人里作为毛利家的家主毛利元就达到了日本战国的顶峰,这一点要到后面在进行推导。

命运还是眷顾于织田信长的,就在斋藤义龙操纵织田家的叛徒与织田信长争斗处于上风的时候,斋藤义龙突然病死。

斋藤龙兴成为继承人。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8-23 17:49:00 +0800 CST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8-24 18:12:00 +0800 CST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8-24 18:13:00 +0800 CST  
31,犬与猴的兴起(4)

一座坚固的要塞最容易被什么人攻破呢?答案是“自己人”,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斋藤龙兴沉迷于酒色之中以后织田信长仍然难以靠进攻打败斋藤家,这就是当时两家真实的对抗,虽然织田信长打败了今川义元大军,也只是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问题。

当斋藤龙兴不仅不愿意扩张还对敢于谏言家臣打压和惩罚的时候,竹中半兵卫终于决定使用兵谏的手段来提醒自己的家主需要振作。于是以17个人就攻下了稻叶山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为什么能做到这点?

因为他们是自己人。

对防守的人来说少量的自己人进入城内并不会引起什么注意,在无防备的情况下就发动了叛乱,那为什么他没有被打退呢?因为这时候的美浓国已经离心离德。

与其说是竹中半兵卫的策略取得了胜利,不如说在斋藤家的内部已经有了一种潜意识,希望一个有能力的强主为他们带来收益,因为自己的领地不断受到织田信长的攻击使得他们损失了很多利益,常年的战争并没有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好处。

所以才实现了以17个人就攻下一座织田信长梦寐已久的城,可是攻下城的竹中半兵卫却将城池转手归还给斋藤龙兴,这是为什么呢?

可以说在当时多少人都在梦想着成为家主和国主,竹中半兵卫却将唾手可得的机会拱手送还,请注意的是竹中半兵卫并非是一个没有欲望的人,竹中半兵卫即没有让自己成为家主又没有接受织田信长的笼络反而是归还是有原因的。

竹中半兵卫是一个优秀的谋略家,所以对于一个谋略家来说已经看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斋藤家已经面临崩溃所以自己的举动属于泄愤。第二点问题是即便自己成为家主也无法发展和扩张,织田信长的扩张已经难以打败。

关键之中的关键在我看来竹中半兵卫已经看到了织田信长的弱点,所以为什么不接受织田信长的笼络,因为织田信长存在着巨大的隐患无法扭转,甚至可以说竹中半兵卫已经在内心之中认定织田信长必然倾覆,所以不会接受。

那么就一点一点的看这三个问题。

首先作为一个真正的谋略家会判断自己的行动所带来的未来后果是一个基本的素质,也就是说兵谏只是一个开始,关键在于兵谏成功之后的走势。

所以我为什么认为竹中半兵卫兵谏举动是泄愤呢?这就在于兵谏的目的,如果按照兵谏目的是希望家主振作的思路来看,是不可能达到的。

造成斋藤龙兴沉迷酒色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个人的欲望,一方面来自于对于家臣的“维持”已经向恶化的方向走去,已经极难挽回。

此时兵谏无异于火上浇油而非雪中送炭,兵谏的结果只会使得斋藤家彻底离心离德,斋藤龙兴的衰落和弱小只会在家臣面前暴露无遗,所以真正加速斋藤家灭亡的人正是竹中半兵卫。

一个谋略家在实施自己战略的时候,如果无法预见到实施后所带来的后果的话,这个战略家不过纸上谈兵的角色。

竹中半兵卫正是看中了这个后果,故意实施兵谏,自然是泄愤。因为他的家族正是受到了斋藤家的遗弃,使得他现在给斋藤家送上关键的一击。

斋藤家就此衰落。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8-24 18:13:00 +0800 CST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8-24 18:15:00 +0800 CST  
33,犬与猴的兴起(6)

丰臣秀吉是一个贫苦家庭的出身,早年游历于各地然而并不成功。在远江武士家中做杂役时候被人排挤和中伤,被迫返回尾张后进入织田信长手下工作,一开始做杂役和随从。被人们熟知的故事是在寒冷的天气中丰臣秀吉把织田信长的草鞋放在自己的怀中保暖,等到织田信长穿上的时候发现是热的便大为欣喜。

那么丰臣秀吉善于什么呢?这是看待丰臣秀吉的关键,丰臣秀吉善于“进退”。对他来说有一个事情是很明显的,丰臣秀吉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贵族亦不是武士。所以想要出人头地是非常困难的,而对织田信长来说为什么要任用这个人呢?

因为丰臣秀吉最讲进退之道,与其他的以武家和贵族为出身的家臣对比起来,丰臣秀吉更容易受到控制,在织田信长看来丰臣秀吉就像是一个风筝,而他自己便是拉住风筝的线,不论风筝如何飞的高都必然受控于织田信长。

那么丰臣秀吉干了什么事情呢?答案就是没什么事情,在丰臣秀吉早期最有名的工作就是修补城池。虽然工作很普通,但是丰臣秀吉之所以成功便是对于每一件事都看做是一次机会,所以更要努力的完成和做好工作。

在织田信长与斋藤家之间的斗争之中其实织田信长是处于下风的,所以为了扭转这一点就需要一个前进基地,但是修建城寨的工作一直受到斋藤家的打击并未成功,于是丰臣秀吉自告奋勇去修城。

为什么织田信长会同意呢?这是织田信长的另一个目的,织田信长同样会遇到一个所有大名的问题,就是家臣会随着胜利变得膨胀起来,这是难以避免的事情,所以织田信长就要重用丰臣秀吉,因为他是一个低贱的出身。

善用旁族来打压公族的方法来调节家臣的结构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通过赏罚对有功之臣进行赏赐,对于有过之臣进行惩罚,使得织田信长的家臣都在努力的更好为织田信长工作,因为织田信长并没有依靠于旧家臣来“维持”家主和家臣的相互关系。

终于得到机会大展手脚的丰臣秀吉就展现了他的能力,之后被人熟知的“一夜墨俣城”只用了一夜就修建好了一座城寨,一方面说明他的才能,另一方面也只能说墨俣城是一座城寨罢了,值得注意的是丰臣秀吉即修建了城池,又笼络了一个豪族势力蜂须贺小六。

蜂须贺小六是一个当地的豪族,对于他的出身有多种说法,一种是认为他是野武士,野武士是一种不效忠任何家主带有一点山贼性质的势力,另一种说法认为他是一个游走于美浓与尾张的运输势力,我认为不论哪种说法都有一点非常清楚,丰臣秀吉正是依靠于蜂须贺小六对于地形和运输的能力才快速的完成了修建城寨的工作。

通过修建城寨和笼络豪族蜂须贺小六,丰臣秀吉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织田信长的家臣,但是这对丰臣秀吉来说不过是人生的一个起点,接下来丰臣秀吉就前往美浓国去游说和笼络斋藤家的家臣们。

丰臣秀吉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去说服已经隐居的竹中半兵卫,那么为什么竹中半兵卫不接受织田信长的拉拢,反而接受了丰臣秀吉的说服呢?

因为对竹中半兵卫来说丰臣秀吉对他的吸引力要强于织田信长。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8-25 19:13:00 +0800 CST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8-25 19:14:00 +0800 CST  
35,犬与猴的兴起(8)

在我看来换一个人来招募竹中半兵卫他都绝不会出山,为什么呢?因为身份,对于竹中半兵卫来说在当时并不是名扬天下那么简单,他的家族从一开始便是强势家族,再加上他所作出的背叛之事都使得他给人留下强臣的印象。

一个强臣想要获得信任要选择一个什么家主呢?通常情况下是一个外弱内强的家主,假如是强主,则很容易受到排挤,如果选择一个弱主则更要麻烦,在这一点上非常有趣的是丰臣秀吉后半生的谋士黑田官兵卫就恰恰是与竹中半兵卫一样的环境。

而黑田官兵卫则侍奉一个弱主小寺家,所以为了制衡黑田官兵卫小寺政职就用家臣来压制他,一家之主都要如此,更不要想像竹中半兵卫转投他人门下会如何。

所以带着名满天下光环的竹中半兵卫已经失去了与普通大名与家臣之间的侍奉关系,但这对于丰臣秀吉来说则完全变成优势,因为丰臣秀吉不是武士和贵族甚至家主的出身,相反是一个下人的出身。为什么带着光环出身的竹中半兵卫要侍奉经常被人叫做猴子或者老鼠的一个下人出身的丰臣秀吉呢?

因为丰臣秀吉符合了外弱内强的条件。丰臣秀吉出身差所以经常受到织田家内部的排挤,虽然身份上是快速成功,但实际上还是一个弱的家臣,对这个时候的丰臣秀吉来说急需要真正的人才。

另一点便是竹中半兵卫看中了丰臣秀吉的内强,丰臣秀吉在当时最出名的事情就是收复了蜂须贺小六,为什么蜂须贺小六要选择加入丰臣秀吉的门下呢?因为对蜂须贺小六来说事情也变得非常明显,之所以他可以长期的存在成为一个豪族势力,就是因为织田家和斋藤家之间的冲突无法真正的分出胜负,所以蜂须贺小六可以游走于双方赚取利益。

但是随着织田家的强势蜂须贺小六就要给自己思考后路,于是关键的问题来了蜂须贺小六为什么投入丰臣秀吉的门下呢?从关系看起来蜂须贺小六与丰臣秀吉的关系更是颠倒,蜂须贺小六是一个豪族,在当时投入一个连真正身份都没有的丰臣秀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就在于只有丰臣秀吉才会使用蜂须贺小六,对于武家和家臣、家主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这就是“维持”自己的地位。所以对于低出身和外来者是非常防备的,任用一个有劣迹的蜂须贺小六对当时织田家的家臣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他们都以控制和维持甚至打压来保持双方关系。

也就是说没人会真正重用蜂须贺小六,但是这对于丰臣秀吉来说也完全没问题,因为丰臣秀吉什么都不是,所以恰恰可以什么人都用。正是因为比谁都弱才会真正的求贤似渴,只有真正的求贤似渴的人并且地位低微的人才会真心的给于有才的强臣机遇和完全的施展空间。

丰臣秀吉依靠一个完全没有显赫的地位就说服了豪族蜂须贺小六,这对于竹中半兵卫恰恰看到了曙光,也就是说只有在丰臣秀吉那里才有竹中半兵卫真正施展才能的空间和可能,并且对于谋略家来说,通过交谈也看出了丰臣秀吉善进退的特点。

所以,只要竹中半兵卫懂得守君臣之道,丰臣秀吉便会让出很多权利和决策的空间给竹中半兵卫施展其才能。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竹中半兵卫重新燃起了斗志,决定出山辅助丰臣秀吉,也正是得到了竹中半兵卫的辅助丰臣秀吉的命运开始了快速的转变。

竹中半兵卫开始展开自己的游说工作。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8-25 19:15:00 +0800 CST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08-25 19:16:00 +0800 CST  

楼主:真的很博通ZB

字数:387093

发表时间:2015-08-23 08: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12 16:57:12 +0800 CST

评论数:79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