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那些事儿】荣耀与恐惧——那一拨一拨的越南人

黎龙铤即位后,为自己上尊号:开天应运圣文神武则天崇道大胜明光孝皇帝(武则天哭泣了),尊生母邸侯妙女为兴国广圣皇太后。至此,中宗黎龙钺的力量被黎龙铤兼并吸收

此时老六御北王黎龙釿与老九中国王黎龙镜仍占据扶兰寨,不服朝廷。黎龙铤便御驾亲征,大军包围扶兰寨达数月之久。寨中粮尽,黎龙釿知道大势已去,遂斩杀黎龙镜出降(这个黎龙釿也够厚黑)。

为了在新皇帝面前显示自己的忠诚,之后黎龙釿还率降军征讨据守峰州的御蛮王黎龙钉并迫使其投降。此后诸王纷纷归降,不敢再叛。

黎朝重新稳定。至此黎桓老同志已经撒手人寰八个月了。他死后,因为儿子们都忙着争夺皇位,没人主持为他上谥号,结果直到前黎朝灭亡,黎桓始终被称作“大行皇帝”(正是根据中国的对于尚无谥号的前皇帝之称),久而久之,后世史官遂将黎桓称为“黎大行”。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8 13:05:00 +0800 CST  
后黎桓时代的前黎朝

经过一系列的武力压制,那些不安分的兄弟们,死的死降的降,黎龙铤巩固了其皇位。这一年,黎龙铤同学只有20岁。放在今天,基本上也就是一个刚上大学的年纪。他的身份际遇非常类似中国秦朝的二世胡亥,当其他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对于未来还在憧憬兼迷茫的时候,黎龙铤已经干净利索的干掉了自己的皇位竞争对手,继承了强大父亲遗留下来的摊子,一手遮天了。

当然,大家也没必要羡慕他。当黎龙铤同学挂掉的时候,他也只有24岁,刚刚大学毕业——这一点也很类似胡亥……



不管怎么说,这四年都是属于黎龙铤的时代。

公元1006年,黎龙铤册立其长子黎龙乍为开封王,另外立了四个皇后。文武百官的官制和朝服全都效仿北宋。

总体来说,黎龙铤对于北宋的态度还是不错的,他并没有其父那种刚愎之气,不敢跟北方大怪兽叫板,而是屡屡派遣使臣朝贡,表现非常好。

北宋也投桃报李,一直很挺黎龙铤。公元1007年,北宋皇帝宋真宗册封黎龙铤为交趾郡王领静海节度使,并赐名黎至忠。这样,在很多中国历史文献中,也经常称呼黎龙铤为黎至忠。(这里插一句题外话。北宋一朝很喜欢给臣服的列藩势力首领起名字,忠是其中最常用的字,比如党项族首领李继捧投降后就被赐名“赵保忠”。)

那么黎龙铤留给历史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请见下回故事。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8 13:05:00 +0800 CST  
越南那些事(二十四)卧朝!

与北方大怪兽的关系好,这基本上就断绝了黎龙铤在后世越南历史中的人气了。黎龙铤被后人评价为越南最暴虐的君主之一。

黎桓也很残暴,喜怒无常,看着某官顺眼,便将之提升到身边居要职,但如犯小过却仍杀之——即使不杀,也令鞭刑100至200下,打成半残。不过因为黎桓和北方怪过手,致使黎大行在越南史官眼中,俨然明君。甚至越南史官黎文休认为:(黎大行)战胜之功,虽汉、唐无以过也。意思是说,黎桓开拓疆土,统一越南的功劳,连中国的汉、唐都比不了。对于这个观点,大家不需要做评论,“呵呵”就可以了。

同样暴虐,黎桓儿子黎龙铤的名声就差多了。他的劣迹一直被后世史官大书特书。

据说黎龙铤喜欢杀人,而且喜欢变着法得杀人。史书上记载着几条苛刑。

有人临刑,黎龙铤便命令用树芽捆绑犯人身体,然后用火点燃树芽,慢慢烧死犯人。

另外还派遣其宠幸的宋朝来的优伶廖守心持钝刀对犯人凌迟处刑,这样做不会让犯人立即死去,经常能持续很多天。其人哀嚎。黎龙铤听了大笑。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8 13:17:00 +0800 CST  
某次征讨蛮人获得的俘虏(此时交趾相对于宋朝虽然也属南蛮,但交趾人尤其是贵族仍将自己作为中华文明一部分,所以将自身周边一带少数民族当成蛮夷),黎龙铤命人在江岸修建一座水牢,将他们关进水牢,等江水涨潮的时候将之全部淹死。

有一次黎龙铤来到宁江游览,在得知江中多蛇之后,黎龙铤故意将划船的人推入江中,要看蛇杀人。他还曾在僧人郭昂的头上削甘蔗,假装失手使郭昂流血,自己哈哈大笑。

又有一次黎龙铤杀猫宴请诸王。但是很少有人吃猫肉,如贵族更是以猫肉为禁忌。黎龙铤却特意将猫肉混入诸王的酒食中,当诸王吃完猫肉后突然把猫头拿出来。看到诸王恐惧的表情后,黎龙铤反而大笑。黎龙铤也是个喜欢豢养弄臣的皇帝。每当上朝的时候总是让这些弄臣侍立左右,如果对群臣的奏章感到厌烦,就让这些弄臣们互相插科打诨嬉戏取笑。大臣们就无法上奏。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8 13:19:00 +0800 CST  
黎龙铤所为,与其说是残暴,倒不如说是好捉弄臣下。而且黎龙铤虽然好杀,有时却有些性情。

公元1008年正月,黎龙铤亲征都良、渭龙二州,捉住许多俘虏。史书记载:“(黎龙铤)使人以杖击蛮囚,痛甚,蛮大呼,误犯大行讳。王大笑,再命击之,蛮人复呼,屡犯,王甚悦。”此处所谓“误犯大行讳”,虽然文笔很文雅,实际情况只要骂过架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位蛮人同胞在生命不保的时刻,显然没什么顾忌,口头关照了下黎龙铤的父亲——也就是黎桓老先生——当然也可能不止黎桓,连黎龙铤上数十八代长辈知名或不知名的都关照到了,黎龙铤虽然该打时继续打,但当蛮人骂不绝口的时候,居然“甚悦”——不但不怒,反而感觉很爽的样子。

总之,黎龙铤属于那种智力超常,心狠手辣,同时个性十足的人。另外,偶尔也有点自虐倾向。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8 13:31:00 +0800 CST  
如此折腾了四年,公元1009年冬十月,黎龙铤年纪轻轻,被不满的下属所杀,很可能也是死于政变。黎龙铤患有痔疮(越南野史说是因为酒色所致),所以上朝的时候不能坐,而只能卧着视事,久之便有了绰号“卧朝”。这个极其响亮的名号(在中国人听起来尤为响亮)自此流传于世,如丁先皇、黎大行一样,成为黎龙铤独特的称谓。



黎龙铤死后,其子黎龙乍年仅十岁,黎龙铤的两个弟弟黎明昶、黎明提争夺皇位,此时黎朝再次处于危机当中。

黎大行不曾料到,他的黄袍加身换来的黎朝不过三世而斩,继任者仍然依样画葫芦,以李代黎。

越南人民起立鼓掌,因为越南历史上第一个大繁荣时代到来了。

这是个什么样的时代呢,请看下回故事。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8 13:34:00 +0800 CST  
黎桓创建的前黎朝从取代丁朝算起,到灭亡,时间并不长,满打满算也只有三十年,对于越南史学者来说,这段历史类似于中国的隋朝。原因有两方面。

一,国家延续时间短。

二,身后都带来了一个李姓王朝。

三,之后的王朝都带来了大繁荣时代。

对于越南来说,如果吴权撒下了一颗种子,那么丁部领使这颗种子长成了大树,黎桓使这棵树变得更加巨大坚固,而之后的李朝诸多皇帝则使这棵大树,长成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森林,而且森林不断扩张中……

这样,交趾(或称安南),作为越南的前身,已经开始以河内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稳定、繁荣、不易颠覆的东南亚政权了。

吴权,只是残唐分裂后的一个割据军阀;丁部领、黎桓也只是依附于中国正统朝廷下的小朝廷而已,本质上随时仍有被中国统一的可能性;而到了李朝,交趾已经正式成为一棵独立于中华的小分支,渐行渐远,如朝鲜一般,虽然很长时间里都仍以中华文明传人自居,但却很难再并入中国了。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8 13:39:00 +0800 CST  
作为北方“大怪兽”的后裔,从中国人(包括笔者)的角度,可能会觉得遗憾,但历史就是这样诡谲难测,而独立的越南诸王朝仍然尊崇儒学,提倡汉文化,从文明多样性来说,这能给中华文明带来更多的发展可能,其实也是件好事。

李公蕴其人来历

回到正题,我们来讲讲越南李朝的建立者、前黎朝的终结者李公蕴的事迹。

根据《大越史记全书》等越南正史记载,李公蕴的籍贯是北江古法州亭榜村(今越南北宁省慈山府东岸县),但正史并没有明确给出李公蕴的家族的具体身份来历,只是说在李公蕴后来称帝后,曾追封其父为显庆王,至于这个显庆王姓甚名谁就没说了。

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会笑了:李公蕴的父亲能姓什么?当然姓李了——这个么,呵呵,还真不一定。

越南民间有传说:李公蕴是无父之人,这个有点像耶稣。李公蕴的母亲范氏(东方版的圣母玛利亚)游蕉山寺(慈山府蕉山村)时,梦见与神人交合,回家后便生下了李公蕴。这段内容虽然源于传说,但后来被收录进了《大越史记全书》作为官方正式记载,可谓经过了官方认证。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8 13:42:00 +0800 CST  
“梦与神人交”这个事情放在古时候糊弄下劳苦大众应该是够,因为确实不少封建帝王将相,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和目的,都这么写自己的简历。但放到今天,大家听起来恐怕就会感觉有问题了。尤其是国内受唯物史观的影响,所谓“梦与神人交”这种事,如果胆敢出现,一定会有一个类似“司马南”似的人物跳出来,让当事人出来“走两步”。

“梦中与神人交合”,就算是范氏做了一个春梦,那么能促其怀孕的精子——或者说父系提供的一半染色体是怎么解决的?无性繁殖啊,对于人类这种高等哺乳生物来说,委实是有很大难度的。

如果“梦中与神人交合”不靠谱的话,那么这个故事解读起来就容易多了。

有这么一个姓范的年轻女孩子到蕉山寺游玩,(中间省去若干字,)回家后就怀孕了,然后生下了李公蕴。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8 13:48:00 +0800 CST  
结合后来发生的事,范氏将三岁的李公蕴送到其家附近古法寺的僧人处当养子,这么说大家就好理解多了。

总之,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跑到寺里面游玩,但因为着了道,或者中了邪,或者定了情,未婚而孕,回家产子。而小姑娘因为年轻无力抚养,只得之后将三岁的孩子送给寺庙代为抚养。其子的父亲,很大的概率是一个僧人……

阿弥陀佛……笔者已经开始憎恨自己把事情说的太直白了。好吧!考虑到李公蕴一生都优待僧人,且终李朝之世,都将佛教作为国教,故笔者认为这个事情有着巨大的可能性。此事打住。

不管怎么说,李公蕴有极大的可能性是野合产子,他也许后来知道了自己的生父是谁,但他的生父可能并不姓李。(所以《大越史记全书》出于避讳,并未说明被追封的显庆王的姓名。)实际上,李公蕴之所以姓李,很有可能只是来源于其身为僧人的养父——法师李庆文。

此外李公蕴的身世也与中国有关。欲知详情,请看下回。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8 13:57:00 +0800 CST  
现代中国学者的考证。

除了野合产子这个说法外,现代的中国学者们也提出了一个李公蕴的身世版本。

北宋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有这么一段:“桓死,安南大乱,久无酋长。其后国人共立闽人李公蕴为主。”

从时间上讲,李朝的建立正好在北宋时期,沈括有可能有关于“李公蕴是闽人”的明确证据。

一些现代中国学者在泉州晋江县的安海镇发现了一本名叫《李庄厝内李氏房谱》的李氏家谱,其中明确出现了名为李公蕴的记录和事迹。

这个李公蕴是一个名为“李淳安”的商人的次子。李公蕴幼年时即随李淳安前往安南做生意;而李淳安的长子李公澡则留在安海镇老家,成为当地李姓之祖。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8 14:48:00 +0800 CST  
根据这些记录,再加上宋史、元史中的一些其他记载,一些中国学者得出结论,梦溪笔谈里面的记载是可信的:李公蕴是闽人即福建人。

目前这种说法普遍流传于当今中国史学界。但在越南方面,因为其当前政府一直畏中国如虎,且将中国文化和历史研究视为洪水猛兽,所以让其承认一手缔造李朝两百年繁荣的李太祖本是中国人的可能性不大。(虽然严格来说,越南人都是中国人的后裔。)

就笔者看,李公蕴来自福建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就现有的证据而言,还是有些单薄。

这本家谱上的李公蕴,只是说了去过安南而已,他真的是后来成为李太祖的那个李公蕴吗?是否仅仅只是重名?

如果真是同一个人,其父李淳安后来到哪里去了?史书上为何不敢提李淳安的名字?范氏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年幼的李公蕴被送去当和尚?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8 14:58:00 +0800 CST  
越南史书曾提到,李公蕴将自己的叔叔、兄长(这些人统统未载名姓)封为王爵。福建的李公蕴虽然也有一个哥哥李公澡,但如果在安南被封王了,如何还能回到中国泉州,成为当地李姓之祖?

这中间有太多的疑问需要解决。

《宋史》、《元史》这些中国正统史书,其对于中国周边诸国的记载,一般是错讹很多,即使是《梦溪笔谈》里记载的那句话,“其后国人共立闽人李公蕴为主。”前面的“桓死,安南大乱,久无酋长。”也和真实情况并不完全相符,毕竟黎桓之后,虽然乱过一阵,但黎龙铤至少还当了四年皇帝(也就是酋长)。



所以关于李公蕴身世的这个版本,也是只能算作一家之言,仅供读者参考,有其合理性,但无法获得完全证明。

此外,也有越南学者认为李公蕴是唐太宗之子曹王李明之后裔。也属于一家之言,反正跟上面其他版本的结论并不冲突,仅供参考。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8 14:59:00 +0800 CST  
入仕黎朝

李公蕴自幼聪明好学,而且相貌也好,器宇轩昂。

《大越史记全书》:及长不事生产作业,惟涉猎经史,慷慨有大志。这句话意思是说:李公蕴成年以后并没有像别人一样去种田经商,而是喜欢涉猎经史,颇有大志向。

这段不痛不痒的话,是史书中关于李公蕴成长经历的所有内容。

但凡在社会上混过的人,其实都知道。所谓“涉猎经史,慷慨有大志”这类话,都是虚的。没有哪个毫无背景根基的人凭着看看书,咏咏志就能成就事业的。所谓“不事生产作业”更是奇怪——不去种田经商工作,那么拿什么养活自己?所以有最大的一个可能性,成长中的李公蕴,是有着特殊背景,且不会为生计发愁的。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8 15:13:00 +0800 CST  
史书记载,李公蕴生于公元974年,在黎桓在位时期(公元980年至1005年在位)入仕前黎朝,官拜“殿前军”,黎桓死时,李公蕴只有31岁。

“殿前军”这个职位,应该是宫廷禁卫军中的高级军官。然而,这不是这个时期李公蕴获得的最高成就,李公蕴的人生转折在于,他迎娶了黎桓之女——当朝的公主黎佛银。

黎佛银是一个很关键的女人,她的母亲正是我们前文中大费笔墨的女人——杨廷艺的后裔、两朝皇后杨云娥。历史就是这样巧合,李公蕴娶了黎佛银为妻,一举使他与杨氏、丁氏、黎氏等几大家族同时建立了联系。什么样的身份使得李公蕴有如此幸运?

李公蕴与黎佛银的第一个儿子,后来的李朝第二任皇帝李佛玛出生于1000年,假设他是黎佛银的头胎,那么李公蕴与黎佛银的婚姻最迟也在999年,此时李公蕴只有25岁。

虽然李公蕴长得很帅,但你一个二十四五岁毫无门阀家室背景的毛头小子,竟然娶了黎氏的掌上明珠,你凭得神马?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8 15:19:00 +0800 CST  
高人的赏识

谈及李公蕴,不能不提到另一个人物——当时政坛中非常活跃的僧人万行。

早在唐朝统治时期,来自于中国内地的佛教就已经在交趾风行。僧侣作为佛经的传承者,先进文化的载体,往往同时也是大学问家,这在教育还不普及的交趾来说非常难得。故吴权、丁部领在位时期就已经开始优待僧侣,到黎桓时期,更是将佛教立为国教,多选有学问的高僧任命为国师,万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僧人可以名正言顺的参政议政。

僧人因为在肉体上脱离了世俗,往往没有世俗的野心,所以从统治者角度讲,更容易信任僧人。暴戾多疑如黎桓,也经常听取万行等高僧的意见。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8 15:23:00 +0800 CST  
有一种说法,当年北宋侯仁宝的大军进攻交趾时,正是万行献策才击破宋军。后来黎桓征伐占城,略地无数,也是万行出谋划策。总之当时的万行在越南人眼里几乎就像诸葛亮一样能掐会算,这里面肯定有不实的成分,不过倒也说明万行等一干僧侣所受到的重视。

就是这个万行,正是李公蕴的同乡。虽然前者比后者年龄上大三十六岁,但他们确实很早就是熟人。

那么万行对于李公蕴的未来仕途有哪些影响呢?请见下回。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8 15:23:00 +0800 CST  
越南史料记载:李公蕴年幼时曾经到六祖寺游学,在这里他偶然遇到了万行。万行见了这个小孩子李公蕴后,立即认为他是非凡之人,未来一定是一位治世明君。

中国三国时期,名士许劭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同一时期,诸葛亮遇到了落魄于新野的刘备,他看出了刘备的枭雄本质,于是决定出山辅佐。



古来评价(或赏识)无非以上两种。

一种是评而不作。如许劭,评价之后并不去辅佐参谋,任其自然生长。一语中的,则名声大震;一言不中,也没什么损失。说了之后概不负责。

一种是豪赌下注。如诸葛亮,认准了之后,便赌上身家性命,抛家舍业相随,成功则君臣大吉,名垂青史,失败则臣从君难,身败名裂。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8 15:34:00 +0800 CST  
但不论如何,被赏识者都至少有一定实力的。在被许劭评论的前夕,曹操已经是知名的青年豪杰;刘备在新野时虽然处于低谷,却仍是大汉朝皇帝的皇叔。

而此时已经壮年,无论在才干学识和政治地位上都已经处于巅峰时期的万行同学,居然会对一个毛头小孩子刮目相看,实在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万行认为李公蕴未来会是一代明君,很可能是一件被夸大了的事情。但可以断定,万行确实很喜欢和赏识李公蕴。而两人之间这个亲密关系,促使李公蕴获得进入权力中枢的助力——也是李公蕴唯一的助力。

而在未来的道路上,万行仍然时不时推李公蕴一把,并最终成为李公蕴成功的关键人物。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8 15:40:00 +0800 CST  
另一个人的赏识

在万行的推荐下,李公蕴渐渐摆脱了僧人的身份,入仕成为黎桓朝中的官员。当时黎朝对外军事行动很多,在此期间,李公蕴很可能立有军功,成为禁军军官,又经过几年磨练,渐渐受到黎桓信任,并成为黎桓爱女的夫婿。嫁给李公蕴时,黎佛银最多不过十七八岁。

但时局复杂,黎桓有十几个儿子,各个野心勃勃,李公蕴虽然是黎桓的女婿,但仍离真正的权力中心很远。

到了1005年,黎桓病死,经过数轮兄弟倾轧之后,黎中宗继位。李公蕴有了新的主公。然而仅仅三天,黎中宗就被其弟黎龙铤——也就是未来的卧朝帝派人刺杀。黎中宗被杀时,群臣惊恐,皆四散逃走,唯独李公蕴抱着黎中宗的尸体痛哭。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8 16:15:00 +0800 CST  

楼主:ztea_lin

字数:298824

发表时间:2014-09-17 21:2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2-29 14:18:04 +0800 CST

评论数:463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