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修复图集》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2-03 12:20:00 +0800 CST  
随着现代照片处理技术的进步,老旧的照片也可以焕发新颜,微信、微博等平台也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这里分享一下那些清晰度不错的修复照片,大家也可以关注公众号。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2-03 12:23:00 +0800 CST  
李鸿章蛋白照片上色图,原作摄于1871年,刊于《远东月刊》,属于珍贵的中国历史照片。李鸿章时年48岁,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统理北洋诸事务。这张照片中的李鸿章正值壮年,有一股蓄势待发的英气,不像我们习惯看到老迈的李鸿章形象。至于服饰,他穿的是便服,所以在色彩上采用清代便服中最常见的蓝色和灰色。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2-03 12:27:00 +0800 CST  
两江总督端方(图左)和江苏巡抚陈启泰,这是两人于1908年在南京由惟肖照相馆所拍摄的珍贵历史照片,质量精美,是秦风老照片馆顶级的收藏品,上色工作由本馆顶尖的画师徐丹语小姐担当。端方是晚清重要政治人物,为著名的革新人士、教育家和收藏家,也是1905年大清派遣出洋考察的五大臣之一,温和干练,堪称一代豪杰。遗憾的是,辛亥革命前后,端方与革命党人结仇难解,后遭惨杀于市。近代史学家已为端方平反,并予以充分的肯定。这张图的上色也是秦风老照片馆的代表作之一,工序相当繁复,需要先用最大的扫描档,尽量放大画面,清理所有的污点,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不放过,在转成黑白加深明暗的层次,最后才是上色。由于端方属于从一品,陈启泰属于正二品,官服有一定的格式。上色者自己必须自己做考证工作,资料来源可以是博物馆以及现有研究的图录。官服的细节很多,色彩繁复,必须要放大档案,一笔一笔地细描。这幅画从修饰到上色整整花了近一个月,效果惊人,一百多年前的端方和陈启泰,几乎瞬间活生生地重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甚至可以清楚看到端方的右手拿着眼镜。清朝的服饰带着满族的特点,颜色鲜艳多彩,而且大量使用黑色和藏青色,有一股无形权威感,在大清王朝国力达到巅峰时,尤其明显。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2-03 12:30:00 +0800 CST  
同治十三年(1874)以前两江就已经拥有了若干门mitrailleuse。同治十年(1871),英国摄影家汤姆森就在金陵机器局里拍到了mitrailleuse,甚至还上手操作了一番。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2-03 12:36:00 +0800 CST  
三十七连珠炮现代上色照片。1871年摄影家John Thompson在金陵机器局把玩Montigny mitrailleuse,注意中间的人拿着37发空弹夹。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2-03 12:37:00 +0800 CST  
这张出自沈威廉的照片,是站在“来远”的舰艉主甲板向舰艏方向拍摄的,最让人过目不忘的是弹药殉爆引发的大火燃烧后裸露的舰体钢梁,照片里明显可以看到,钢梁经高温燃烧后,已经有很多处扭曲变形,舰尾部分木质甲板几乎被烧光。海战中,日本海军使用了装填系数较高的钢铁榴弹,这种炮弹击中目标后不仅能贯甲还会剧烈爆炸,引发中心温度高、燃烧持久、难以扑救的火灾。维修时工人拆除了面目全非的木质甲板,暴露出严重变形的钢梁!@奥玛斯的长袍@深海下的黄龙旗@陈天刑@兵工厂16😘@多特蒙德fly334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2-03 13:03:00 +0800 CST  
现代科技修复最清晰的“平远”号照片,原照很可能是拍摄于1895年2月接受北洋舰船时,由北洋历史爱好者刘煊赫先生上色。@帝星酋长@奥玛斯的长袍@明风道长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2-03 13:13:00 +0800 CST  
日本时期平远舰,1896年作为炮术练习舰撤换了两门保式(内山式)57mm炮为安式120速射炮,武备为260克炮一门,安式120速射炮四门,保式47炮六门,1903年现代化大改时更换了原来船政局自造的机车锅炉,勉强恢复建成后的航速。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2-03 13:35:00 +0800 CST  
经远为了保证后方火力,在狭小的甲板上布置了三门47mm哈其开斯和两门四联装25mm神机炮,原照片是从“来远”舰的搁艇架附近向舰艉方向拍摄的,近景中还可以看到2道搁艇架。从这张照片看,“来远”舰艉部左侧的甲板尚完好,没有发生严重的火灾,不过在照片上接近右下角的位置,可以看到甲板上有一个明显的不规则破口,应当是中弹所致。两侧的小口径机关炮也基本完好,火灾正是这些堆积如山的小口径弹药殉爆造成的。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2-03 13:49:00 +0800 CST  
来远因为舰尾甲板是封闭的无法安装大口径火炮,故布置了众多小口径机关炮,舷墙部分还有厕所和堆积如山的弹药,在追击赤城号时,被一发120mm钢铁榴弹击穿了左侧甲板,引发大火近而弹药殉爆。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2-03 13:53:00 +0800 CST  
大佬分得清这是经远还是来远?请问舰首那个是“晾衣服的大棚”?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2-03 14:03:00 +0800 CST  
定远级铁甲舰尊容。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2-03 14:17:00 +0800 CST  
1895年2月17日,日本俘获威海刘公岛“镇远”舰,1895年3月16日编入日本海军,隶属横须贺镇守府,舰种定为“第一种军舰”。“镇远”先是在旅顺船坞简单维修,后在7月4日前往日本,于1895年的8月开始现代化改造,为期一年,由横须贺镇守府造船部实施。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2-03 14:29:00 +0800 CST  
主要的改造情况如下:
1、舰上原有的4门305毫米口径克虏伯主炮保留。
2、舰上首尾的2门150毫米口径克虏伯副炮拆除,替换成2门152毫米口径40倍径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相应的对炮位、炮罩更换重做(舰首副炮仍然采用封闭式炮罩,舰尾改用炮盾)。
3、在军舰后桅杆附近的甲板室两侧各拓展出一个半圆形的基座,各安装1门152毫米口径40倍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
4、“镇远”原有的机关炮全部拆除,替换成日本海军制式的47毫米口径单管机关炮10门、37毫米口径机关炮2门。
5、对飞桥进行改造,在飞桥甲板上增设大型的驾驶室。
(“镇远”舰改造前后的俯视图对比,可以留意飞桥、后桅杆两侧以及舰尾副炮是主要的变化位置)(照片由@北洋海研会在悟空问答上传。)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2-03 14:32:00 +0800 CST  
“镇远”舰飞桥和司令塔的特写照片,仍然是在旅顺,拍摄者不明,可能还是远藤陆郎拍的。照片里能够看到司令塔塔壁上的弹痕标记, 战后统计,“镇远”舰司令塔共有7 处弹痕, 深度为60至80 mm,均未击穿。马吉芬有说当时司令塔被接连击中,巨大的冲击波和破片造成了正在司令塔内指挥的“镇远”舰管带林泰曾受伤昏倒,马吉芬自己也受了轻伤。在这张照片中还可以看到炮台边缘的临时木架,这一构造在上述的其他照片里也都可以看见,是当时日方为安装飞桥两翼而搭设的临时支撑。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2-03 14:42:00 +0800 CST  
远藤陆郎拍摄的“镇远”舰舰艏局部特写,这张照片里“镇远”副炮炮罩上的弹孔一览无余,中弹十分密集,上面说的很清楚,定镇的司令塔设计并不是特别好,就像小伙伴说的“窨井盖”一样,让人感到有点low里low气的。副炮的位置也十分“尴尬”,处于对305mm口径巨炮射界的考虑,副炮只能安置在舰首和舰尾两端,正所谓树大招风,脆弱的炮罩又怎么能抵挡联合舰队普遍装备的120mm速射炮所发射的钢铁榴弹的洗礼?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2-03 14:48:00 +0800 CST  
这张大致也是在镇远维修期间拍摄的,没有任何具体信息可查,不过甲板室密密麻麻的“补丁”仍然述说着当年海战的激烈程度。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2-03 14:52:00 +0800 CST  
这张照片很可能是在“定远”舰中雷搁浅自毁后拍摄的,甲板以上的建筑基本上面目全非了,无不让人痛心疾首。。。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2-03 14:59:00 +0800 CST  
1894年3月期间南北洋海军会操,俄国军官拍摄的系列现场照片,后辗转传回国内学者手中,每一张都是珍贵的影像,也是南北两洋战前唯一的集体露面。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12-03 15:10:00 +0800 CST  

楼主:大洗与战车

字数:9258

发表时间:2019-12-03 20:2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01 19:10:39 +0800 CST

评论数:27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