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Anna的“人物”&人物塑造

本文内容基于罗伯特·麦基《故事》中的理论。仅分析正片中的人物形象。

非常非常感谢@jeako👀协助我完成这篇文章。他甚至帮我翻译了上一个贴子的全部内容(上万字啊)。

楼主 hays1  发布于 2020-04-21 08:43:00 +0800 CST  
浅谈安娜的“人物”和人物塑造(这里要涉及到“故事中的人物”,因为安娜最打动人的不是人物塑造):
“人物性格真相在人物处于压力之下做出选择时得到揭示—压力越大,揭示越深,其选择便越真实地体现了人物的本性。”——罗伯特·麦基
借用我之前看到的一句话:“Anna的爱太澄澈了,像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溪面,大概,只有的这样的爱,才能融化冰、才能温暖水。”安娜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她像《追风筝的人》里哈桑那样有着难以用言语形容的伟大无私的爱,总能带给我们温暖融化我们内心的坚冰;可能是由于主创们一开始将安娜设计成了一个较为传统的迪士尼公主的因故,F1中安娜的人物塑造并不出彩,但这也不妨碍她的温暖伴随着我们;在F1中安娜有一个目标——找到自己的true love,当然在最后她找到了,是靠着无比伟大的自我牺牲找到的。在这个桥段里有着多重的压力压着她:面对死亡的恐惧、Hans要杀死Elsa、辜负豆腐的期待。在多重重压之下揭示出了安娜的一个人物性格真相—“永远不计回报的爱”和在乎别人感受的心(注意这里她和豆腐说了句sorry),与前面13年的坚持和“我错了我的姐姐原来真的会伤害我”形成了一个对比。“哪怕你伤我再深我也会拼尽全力保护你”,这里带给观众的感动不是因为同理心,而是像辛德勒那样用他伟大的事迹带来的感动。这个功劳不是源自于人物塑造而是“故事中的人物”,这一层面上的感动是由于安娜无比伟大的举动和那十三年的坚持,就像《追风筝的人》里哈桑为阿米尔追回风筝带给我们的感动一样,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像她/他,而是因为我们被她/他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这样的感动同样也是发自于内心的,虽然安娜的人物塑造不是那么的成功,但她一样可以带给我们心灵上的震撼。
到了F2,主创们对安娜对人物塑造也重视了起来(人物塑造强的话这样的感动会更上N层),靠着F1留下的铺垫和内在塑造之间的矛盾维产生了自身需要克服的缺陷——Codependency。这里也让我想到了一个“老友”,也就是《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瑞德。
在提到《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时可能大多数人脑海里呈现出的第一个场景是安迪在雨中沐浴自由完成自我救赎或海滩上的相遇,但我心中还有一个场景的分量不输前两者。就是瑞德椅坐在石墙边读着安迪的信读到“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摆脱了体制化的时候。这种感动是发自内心的,是难以言语的,千言万语都不及一句震撼。虽然很多人都没有被体制化支配过,看到这一幕的感动更多是因为前情的铺垫和安迪与瑞德之间友谊。但想必经历过了体制化的人的感想会多得多得多(别多想,我只是以前学校里有过这种经历)。同样的,要与F2中的安娜真正的共情就有一个“门槛”在里面。
“陷得有多深爬出来后就有多感人。”F2针对Codependency制造了许多戏剧冲突揭示出了人物深层的性格特质,也为后面的黑暗中崛起做了很好的铺垫。这里引用麦基对高潮的解释:“除非你创造了高潮,否则你便没有故事。如果你未能实现这一飞跃,以臻与一个辉煌的绝顶高潮,前面的一切场景、人物、对白和描写都会沦为一个打字练习而已。”而基于清晰的主观意识表达这些心理活动也可以较为直观地传达给我们(也就是我们可以看见安娜的纠结,codependency在TNRT前一直伴随着她影响着她),针对她自身的缺陷制造了很多戏剧冲突,揭示出了安娜深层的人物性格真相——“人物性格真相在人物处于压力之下做出选择时得到揭示—压力越大,揭示越深,其选择便越真实地体现了人物的本性。”,F2全程都在戳着安娜的痛点为她施加不同程度的压力,人物的性格真相自然也都慢慢浮出水面了。

楼主 hays1  发布于 2020-04-21 08:43:00 +0800 CST  
首先是第一步也就是铺陈出主人公的人物塑造特征——安娜是阿村的公主,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与国民相处愉快生活快乐;然后第二步引入人物内心——安娜希望things never change,想一直美好的生活下去,自己的的依赖很严重(这里是一个需要跳出的舒适圈);第三步制造冲突Things change(压力)——旅中针对安娜的缺陷给她施加了很大很大的压力,(还有一些外在能力上的刻画,这些我就不细说了),而Codependency也一直贯彻全片制造了很多的内在戏剧冲突:王国处于危难之间姐姐想要找到声音自己要求一起去并说服了姐姐(冷静、理智、codependency/缺乏安全感)、豆腐说他们可能回不去(敏感、暴躁)、进入森林姐姐被gale攻击(codependency、把别人放在自己前面)、森林着火姐姐在大火之中(codependency、冲动、恐慌、担忧)、冲进去抱Elsa(codependency、“妈妈”)、姐姐想要跟着大地巨人(理智沉着责任,谨慎和冲动可以拼成一个新的矛盾维)、KS消失姐姐要走(都快哭了,在乎别人的感受)、跟着看到了父母失事的船只、父母死亡场景Elsa崩溃、开导Elsa(成熟、“妈妈”、情商高)、被Elsa推走/背叛(生气但很快可以调节好自己)、遇到大地巨人(沉稳、勇敢)……这其中通过压力揭示了安娜许多性格真相的同时也为后面的高潮(TNRT)做了很好的铺垫,刻画出了舒适圈(或者说Codependency)有多严重,通过了角色自身的缺陷制造戏剧冲突从而丰富人物的深层刻画;第四步在揭示了人物的内在本性后,要开始给她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让她做越来越困难的选择——巨大的压力(应该没有比这更狠的了吧),姐姐传来真相大坝要被炸毁王国将要覆灭、Olaf的消逝代表着姐姐的死亡、KS不在身边自己孤身一人、全国都等着自己解救……揭示出了人物最深层的性格真相告诉了观众原来这个小太阳也会“Hellow darkness, I’m ready to succumb”,但到了最后她还是去倔强的爬了起来去DTNRT。前情做的所有铺垫都得以在这一刻得以喷发,安娜克服了自己的Codependency跳出了舒适圈,也转变成了一个可以独挡一面的女王了(不过这里我想吐槽一句,明明可以为TNRT赋予更强的人文情怀,但nm竟然是和一个跑龙套的对话时引出来的。看看隔壁Moana奶奶临死前告诉她的“I am Moana of Motunui, aboard my boat, I’ll sail across the sea, and restore the Heart of Te Fiti.” 始终贯彻全片在高潮的时候响起多燃啊,TNRT让Elsa引出来会死啊),跑出去炸了大坝与姐姐一起完成了王国的“救赎”;最后的第五步,“待到故事高潮来临这些选择已经深刻的改变了人物的人性”——安娜在唱完TNRT克服自身缺陷后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她爬出了山洞(代表着跳出了舒适圈/codependency)做出了自主选择,帮助姐姐完成了“遗愿”。这里主观意识的体现非常足,很巧妙地表现出了安娜在完成了转变后会做什么?已经被改变了的性格是什么?(不过冲动地跑过去炸大坝是个败笔,如果不是时长限制应该可以更好的体现人物被改变了的性格)其过程中也丰富地揭示出了人物性格的真相,开拓出了人物的内在塑造使人物立体了很多,为安娜拼凑出了很多新的矛盾维。所以在F2中安娜的人物完成度是很高的,也不难看出主创们这次对她花了很多的心思:JL将自己带入了安娜、全片以TNRT展开且以其为高潮、电影给了安娜很好的舞台丰富了她的人物形象。F2真正的做到了深挖安娜,也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另一面”。随之而来的就是人物塑造的大幅度进步,揭示出了很多安娜隐藏人物性格的真相。而角色自身需要克服的缺陷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虽然可能因为题材、时长、角色属性等因素没能做到更深一步的探讨但作为安娜自身需要克服的缺陷而言运用得恰到好处;

楼主 hays1  发布于 2020-04-21 08:44:00 +0800 CST  
按KB的自述Codependency 和Anna的形象是贯穿银幕与现实的,她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毛病”(就像RDJ对Tony有一定影响一样,在安娜身上可以看到很多KB的影子),通过正片分析也可以发现其实追溯到F1甚至是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那里安娜就有一定的codependency了(运用得很巧妙,把“后遗症”作为了铺垫),因为13年的隔阂EA双方都有一种codependent的“补偿心理”(Elsa那铁憨憨不怎么会表达后面再讲codependent的“互”)。比如F1城门打开后最早的姐妹间互动出现在宴会上Anna显然对分隔13年的姐姐有一种难以言表的“陌生”,甚至和Elsa吵了一架。但看到Elsa失控态度一下就转变了,那时候Anna几乎是实现瞬间共情,没有怪Elsa而是去理解她甚至去“追”她。这个依赖关系的发展从F1到F2(Fever也粗略提到了)是一种逐渐递增趋势。Codependent也非常深刻地影响了EA的性格,导致了她们都缺乏一种安全感,Anna因为太害怕失去姐姐会不断地想要把她“抱在怀里”,而这种“缺乏安全感”也和安娜自身外在塑造的“阳光向上”组合成了一个新的外在塑造和内在塑造之间的矛盾维,十分有效地增加了人物的深度,同时让我们看到了安娜的心路历程,看到了她从“Always live for others”到真正为自己而活,“成为自己的女王”的蜕变。(和Elsa一样,果然是两姐妹)
虽然我不喜欢给角色贴重的标签,但如果说安娜是“童话人物”的话就可以更好的做一个“分类”(“童话人物”指Elsa以外的公主);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安娜太完美了,太不真实了,但这就是“童话人物”的特质啊。安娜的魅力就在于她的人物塑造可以让人感受到童话的美好而“故事中的人物”又可以让一部分人看到属于自己的影子;虽然安娜没能成为像Elsa那样极具美学张力的“圆形人物”,但她绝对能代表Disney“人物”&人物塑造的高水平象征。F2在不改变人物本身属性的前提下多加了很深层的刻画,挖掘出了她潜在的人物深度让她成为了“童话人物”中“人物”&人物塑造最出色的角色;Elsa突破了框架拥有了真实的深度和自由度成为了史无前例的角色,而安娜则是做到了将“Disney”这个词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楼主 hays1  发布于 2020-04-21 08:45:00 +0800 CST  
“矛盾维”等理论知识在莎楼有解释。
http://tieba.baidu.com/p/6612741961?share=9105&fr=share&unique=854C4A089F536192F469B907C5C16B36&st=1587430354&client_type=1&client_version=11.3.2&sfc=copy

楼主 hays1  发布于 2020-04-21 08:53:00 +0800 CST  

楼主:hays1

字数:4396

发表时间:2020-04-21 16:4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30 17:06:22 +0800 CST

评论数:3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