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州会战



相州会战,可以说是安史之乱的转折点。自相州战后,唐王朝就再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消灭安史叛军,后世河朔藩镇割据的条件也基本形成。然而关于这场战争中唐军惨败的原因也众说纷纭。因此中二暂时收集目前能找到的关于相州会战的史料,尽可能详细地还原当时的惨烈战场。如果吧友能有补充,中二将不胜感谢。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2-21 20:21:00 +0800 CST  


【乾元元年九月】
九月庚寅【二十一日】,大举讨安庆绪于相州。命朔方节度郭子仪、河东节度李光弼、关内潞州节度使王思礼、淮西襄阳节度鲁炅、兴平节度李奂、滑濮节度许叔冀、平卢兵马使董秦、北庭行营节度使李嗣业、郑蔡节度使季广琛等九节度之师,步骑二十万,以开府鱼朝恩为观军容使。
《旧唐书·郭子仪传》:九月,奉诏大举,子仪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节度使王思礼、北庭行营节度李嗣业、襄邓节度使鲁炅、荆南节度季广琛、河南节度使崔光远、滑濮节度许叔冀、平卢兵马使董秦等九节度之师讨安庆绪。帝以子仪、光弼俱是元勋,难相统属,故不立元帅。唯以中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
《旧唐书·仆固怀恩传》:乾元元年九月,遣九节度击安庆绪于相州。从郭子仪领朔方行营,破安太清,下怀、卫二州,围相州,战愁思岗。凡经五月,常为先锋,坚敌大阵,必经其战,勇冠三军。寻充都知兵马使。
《资治通鉴》:庚寅,命朔方郭子仪、淮西鲁炅、兴平李奂、滑濮许叔冀、镇西·北庭李嗣业、郑蔡季广琛、河南崔光远七节度使及平卢兵马使董秦将步骑二十万讨庆绪;又命河东李光弼、关内·泽潞王思礼二节度使将所部兵助之。上以子仪、光弼皆无勋,难相统属,故不置元帅,但以宦臣开府仪同三司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观军容之名自此开始。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2-21 20:22:00 +0800 CST  


【乾元元年十月】
十月乙未,郭子仪奏破贼十万于卫州,获安庆绪弟庆和,进收卫州。
《旧唐书·郭子仪传》:十月,子仪自杏园渡河,围卫州。安庆绪与其骁将安雄俊、崔乾祐、薛嵩、田承嗣悉其众来援,分为三军。子仪阵以待之,预选射者三千人伏于壁内,诫之曰:“俟吾小却,贼必争进,则登城鼓噪,弓弩齐发以迫之。”
既战,子仪伪遁,贼果乘之,及垒门,遽闻鼓噪,俄而弓弩齐发,矢注如雨,贼徒震骇,子仪整众追之,贼众大败。
是役也,获伪郑王安庆和以献,遂收卫州。进军趋邺,与贼再战于愁思冈,贼军又败,乃连营围之。庆绪遣薛嵩以所乘马十匹求救于史思明,且言禅代。
《旧唐书·安禄山传》:九月,肃宗遣郭子仪等九节度率步骑二十万攻之,以鱼朝恩为军容使。初,子仪之列陈也,使善射者三千人伏于垒垣内。明日接战,子仪麾其属伪奔,庆绪逐之,伏者齐发,贼党大溃。使薛嵩求救于史思明,言禅让之礼。
《安禄山事迹》:明年六月十四曰,汾阳自上都赴军,领十六万至卫州城下。而庆绪以马步十万来逆战,数合皆败。庆和恃以弓矢,独自出阵射官军,中箭弃鎗,坠马就擒。庆绪大败,遇夜走归相州,汾阳遂收诸道兵马。薛兼训、董秦等二十一万众于相州西南三十里下营。
《册府元龟》:初,子仪自杏园渡济河,背水而阵,设壁以待庆绪,而安太清率众以拒官军。庆绪闻卫州围逼,悉师而南,分为三军:以崔乾祐将上军,安雄俊、王福德为佐;田承嗣将下军,荣敬超为佐;庆绪自将中军,以孙孝哲、薛嵩为佐。
初子仪之列阵也,又使善射者三千人伏于垒垣之上,令其众曰:“吾师阵于外。若小退,尔当登垒鼓噪而悉众攒射。”又先建高木为三楼,以望庆绪之进退,贼军纤尘所起此皆尽知。及明日战,锋刃接,子仪麾其属伪奔于垒,庆绪果逐之。善射者万弩齐发,贼军溃走奔相州,子仪乘胜收卫州。
《资治通鉴》:郭子仪引兵自杏园济河,东至获嘉,破安太清,斩首四千级,捕虏五百人。太清走保卫州,子仪进围之;丙午,遣使告捷。
鲁炅自阳武济,季广琛、崔光远自酸枣济,与李嗣业兵皆会子仪于卫州。庆绪悉举邺中之众七万救卫州,分三军,以崔乾祐将上军,田承嗣将下军,庆绪自将中军。子仪使善射者三千人伏于垒垣之内,令曰:“我退,贼必逐我,汝乃登垒,鼓噪而射之。”既而与庆绪战,伪退,贼逐之,至垒下,伏兵起射之,矢如雨注,贼还走,子仪复引兵逐之,庆绪大败。获其弟庆和,杀之。遂拔卫州。

甲寅,许叔冀奏:“卫州妇人侯四娘、滑州妇人唐四娘、某州妇人王二娘相与歃血,请赴行营讨贼。”皆补果毅。

壬申,王思礼破贼二万于相州。
《旧唐书·鲁炅传》:十月,与朔方节度使司徒郭子仪、河东节度使太尉李光弼等九节度同围安庆绪于相州。炅领淮西、襄阳节度行营步卒万人、马军三百,以李抱玉为兵马使,炅分界知东面之北。
《旧唐书·董秦传》:其年,与郭子仪等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
《旧唐书·史思明传》:十月,郭子仪领九节度围相州,安庆绪偷道求救于思明,思明惧军威之盛,不敢进。
《旧唐书·王思礼传》:思礼领关内及潞府行营步卒三万、马军八千。
《全唐文》:后邺郡瓦窑阵官军与安庆绪相逼,王思礼为其所败。贼势既盛,太尉与思礼相顾气索。康殁野波、康英俊勃然奋怒,遂直抵薄河,当锋击之,杀获二千余人,贼众方退。太尉诸公睹而骇之,赏杂彩百匹,并以转分麾下,一无所纳,三军欣羡焉。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2-21 20:24:00 +0800 CST  


【乾元元年十一月】
十一月丁丑,郭子仪收魏州,得伪署刺史萧华于州狱,诏复以华为刺史。
《旧唐书·萧华传》:天宝末转兵部侍郎。禄山之乱,从驾不及,陷贼,伪署魏州刺史。乾元元年,郭子仪与九节度之师渡河攻安庆绪于相州,华潜通表疏,俟官军至为内应。贼伺知之,禁锢华于狱。崔光远收魏州,破械出华。魏人美华之惠政,诣光远请留,朝廷正授魏州刺史。
《安禄山事迹》:十一月五曰,庆绪以五万众列阵于愁思冈,贼众大败,杀二万余人,遂至城下,四面穿濠围之。庆绪以残伤出战,多至摧败,却入城守。史思明本为庆绪北镇幽蓟,及庆绪京陕西败,洛阳奔北,思明杀乌承恩,却背国家。庆绪危急,频使求救于思明,思明乃引军来援。
《资治通鉴》:庆绪走,子仪等追之至邺,许叔冀、董秦、王思礼及河东兵马使薛兼训皆引兵继至。庆绪收余兵拒战于愁思冈,又败。前后斩首三万级,捕虏千人。庆绪乃入城固守,子仪等围之。庆绪窘急,遣薛嵩求救于史思明,且请以位让之。
丙戌,以前兵部侍郎萧华为魏州防御使。会史思明分军为三,一出邢、,一出冀、贝,一自洹水趣魏州。郭子仪奏以崔光远代华,十二月,癸卯,敕以光远领魏州刺史。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2-21 20:25:00 +0800 CST  


【乾元元年十二月】
十二月癸卯,以河南节度崔光远为魏州刺史,遣萧华赴相州行营。
《旧唐书·萧华传》:既而史思明率众南下,子仪惧华复陷,乃表崔光远代华,召至军中。及相州兵溃,华归京,仍以伪命所污,降授试秘书少监。

丙寅,立春,时王师围相州,庆绪食尽,求于史思明,率众来援。
《旧唐书·郭子仪传》:十二月,思明遣将李归仁率众赴之,营于滏阳。
《旧唐书·张孝忠传》:禄山、史思明继陷河洛,孝忠皆为其前锋。
《旧唐书·李宝臣传》:九节度之师围庆绪于相州,忠志惧,献章归国,肃宗因授恒州刺史。及史思明复渡河,伪授忠志工部尚书、恒州刺史、恒赵节度使,统众三万守常山。
《旧唐书·安禄山传》:思明先遣李归仁以步卒一万、马军三千,先往滏阳以应。及至滏阳,子仪之围已固,筑城穿壕各三重,楼橹之盛,古所未有。又引水以灌城下,城中水泉大上,井皆满溢。以安太清代乾祐为都知兵马使。
初王师之围相州也,意朝夕屠陷,唯术士桑道茂曰:“三月六日,西师必散,此城无忧。”卒如其言。
《资治通鉴》:思明发范阳兵十三万欲救邺,观望未敢进,先遣李归仁将步骑一万军于滏阳,遥为庆绪声势。

丁卯,思明复陷魏州,刺史崔光远出奔。
《旧唐书·安禄山传》:思明南攻魏州,节度使崔光远南走,思明据其城数日,即乾元二年正月一日也。思明伪称燕王,立年号。
《旧唐书·史思明传》:十二月,萧华以魏州归顺,诏遣崔光远替之。思明击而拔其城,光远脱身南渡。思明于魏州杀三万人,平地流血数日。
《旧唐书·崔光远传》:十二月,代萧华为魏州刺史,充魏州节度使。
初,司徒郭子仪与贼战于汲郡,光远率汴师千人渡河援之。及代萧华入魏州,使将军李处崟拒贼,贼大至,连战不利,子仪怒不救,处崟遂败,奔还。贼逐处崟至城下,反问之曰:“处崟召我来,何为不出?”光远乃腰斩处崟。
处崟善战有勇,众皆倚之,及死,人用危惧。魏州城自禄山反,袁知泰、能元皓等皆缮完之,甚为坚峻。光远不能守,遂夜溃围而出,度河而还。肃宗不之罪,除太子少保。
《册府元龟》:魏州城自禄山反,袁知秦、能元皓等皆缮完之,甚坚峻。光远不能守,遂突围夜渡河而南,兵士多死没焉。
《安禄山纪事》:围庆绪于相州,思明乃来援,初惧我军之救,会萧华以魏州来归顺,诏河南节度使李光远代萧华,思明乘其初到,以子击光远,光远脱身南渡。
PS:可以确定击溃崔光远所部河南军的就是史朝义的部队。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2-21 20:27:00 +0800 CST  


【乾元二年正月】
二年春正月己巳朔【初一】,史思明自称燕王于魏州,僣立年号。
《旧唐书·郭子仪传》:二年正月,史思明自率范阳精卒复陷魏州,乃伪称燕王。王师虽众,军无统帅,进退无所承禀,自冬徂春,竟未破贼,但引漳水以灌其城,城中食尽,易子而食。
《旧唐书·史思明传》:既乾元二年正月一日也。思明于魏州北设坛,僣称为大圣燕王,以周贽为行军司马。
《旧唐书》:史思明僣号于魏州。贬季广琛宣州刺史。崔光远为太子少保。
《安禄山事迹》:凶徒既出燕州,乾元二年,思明于魏州僭称燕王,年号顺天,全军屯于楚王桥。使李归仁以精兵一万寻山向北。汾阳以敕赐刀授怀军。平明,引军蹑贼,贼亦驻军,相持至暮,三合,归仁大败,擒伪洛州节度使张令晖、兵马使范秀严,流血积尸,填溪溢谷,归仁乃归滏阳,招取败卒,思明闻之大惧。
汾阳以诸将欲袭思明谋议不同,汾阳与季广琛同谋,引安阳河水浸城,遂筑堰开渠,而浸城焉。城中无复出路,饿死者众,思明遂领兵来助,杀我防堰官健,决我堤堰,又破卫尉县,烧粮车五十乘,驱却牛万头,官健走脱者一半。
《新唐书·辛云京传》:史思明屯相州,云京以锐兵四千袭滏阳,追破其众,至浪井。录多,授开府仪同三司,加代州都督、镇北兵马使。
史思明屯相,军及滏阳,辛旻逆击走之。
《资治通鉴》:李光弼曰:“思明得魏州而按兵不进,此欲使我懈惰,而以精锐掩吾不备也。请与朔方军同逼魏城,求与之战,彼惩嘉山之败,必不敢轻出。得旷引久,则邺城必拔矣。庆绪已死,彼则无辞以用其众也。”鱼朝恩以为不可,乃止。

丙申【二十八日】,开府仪同三司、卫尉卿、怀州北庭行营节度使、虢国公李嗣业卒于相州行营。
《旧唐书·李嗣业传》:乾元二年,诸将同围相州。是时筑堤引漳水灌城,经月余,城不拔。是时,军无统帅,诸将自图全,人无斗志。贼每出战,嗣业被坚冲突,履锋冒刃,为流矢所中。数日,疮欲愈,卧于帐中,忽闻金鼓之声,因而大叫,疮中血出数升注地而卒。上闻之震悼,嗟惜久之。
《旧唐书·段秀实传》:诸军进战于愁思冈,嗣业为流矢所中,卒于军,众推安西兵马使荔非元礼代之。秀实闻嗣业之丧,乃遗先锋将白孝德书,令发卒护嗣业丧送河内。秀实率将吏哭待于境,倾私财以奉葬事。元礼多其义,奏试光禄少卿,依前节度判官。
《资治通鉴》:镇西节度使李嗣业攻邺城,为流矢所中,丙申,薨;兵马使荔非元礼代将其众。初,嗣业表段秀实为怀州长史,知留后事。时诸军屯戍日久,财竭粮尽,秀实独运刍粟,募兵市马以奉镇西行营,相继于道。

庚子,以太子少师崔圆充东京留守,判尚书省事。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2-21 20:27:00 +0800 CST  


【乾元二年二月】
《旧唐书·安禄山传》:庆绪自十月被围至二月,城中人相食,米斗钱七万余,鼠一头直数千,马食隤墙麦鞬及马粪濯而饲之。
《安禄山事迹》:二月己未,庆绪城中易子而食,屑朽木淘马粪饲马。
《资治通鉴》: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围邺城,筑垒再重,穿堑三重,壅漳水灌之。城中井泉皆溢,构栈而居,自冬涉春,安庆绪坚守以待史思明,食尽,一鼠直钱四千,淘墙及马矢以食马。人皆以为克在朝夕,而诸军既无统帅,进退无所禀;城中人欲降者,碍水深,不得出。城久不下,上下解体。
思明乃自魏州引兵趣邺,使诸将去城各五十里为营,每营击鼓三百面,遥胁之。又每营选精骑五百,日于城下抄掠,官军出,辄散归其营;诸军人马牛车日有所失,樵采甚艰,昼备之则夜至,夜备之则昼至。时天下饥馑,转饷者南自江、淮,西自并、汾,舟车相继。思明多遣壮士窃官军装号,督趣运者,责其稽缓,妄杀戮人,运者骇惧;舟车所聚,则密纵火焚之;往复聚散,自相辨识,而官军逻捕不能察也。由是诸军乏食,人思自溃。思明乃引大军直抵城下,官军与之刻日决战。
《全唐文》:康殁野波居常谦谨,临事勇锐,战则先锋,前无强敌,捉生游奕,所向必摧,九节度之围安阳也,史思明悉众来救,殁野波以十五骑过河逆击之,并马刺倒者数人,生擒数十人。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2-21 20:28:00 +0800 CST  


【乾元二年三月】
三月壬申,相州行营郭子仪等与贼史思明战,王师不利,九节度兵溃,子仪断河阳桥,以余众保东京。
《旧唐书·李光弼传》:与九节度兵围安庆绪于相州,拔有日矣。史思明自范阳来救,属绝粮道,光弼身先士卒,苦战胜之。属大风晦冥,诸将引众而退,所在剽掠,唯光弼所部不散。东京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南奔襄阳,郭于仪率众屯于谷水。史思明因杀安庆绪,即伪位,纵兵河南。
《旧唐书·鲁炅传》:贼将史思明自范阳来救,战于安阳河北,王师不利,炅中流矢奔退。时诸节度以回纥战败【很多唐黑都说神马唐朝是靠着回纥人才能平定安史之乱的,殊不知相州大战第一个溃败的就是回纥人】,因而退散,尽弃军粮器械,所过虏掠,炅兵士剽夺尤甚,人因惊怨。五日,至新郑县,闻郭子仪已整众屯谷水,李光弼还太原,炅忧惧,仰药而卒。
《旧唐书·郭子仪传》:思明率众自魏州来。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前军遇贼于邺南,与之接战,夷伤相半,鲁炅中流矢。子仪为后阵,未及合战,大风遽起,吹沙拔木,天地晦暝,跬步不辩物色。我师溃而南,贼军溃而北,委弃兵仗辎重,累积于路。诸军各还本镇。子仪以朔方军保河阳,断浮桥,有诏令留守东都。
《旧唐书·安禄山传》:思明引众来救,三月六日,子仪等战败,遂解围而南,断河阳桥以守谷水。思明领其众营于邺县南。庆绪使收子仪等营中粮,尚六七万石,复与孙孝哲、乾祐谋闭门自守,议更拒思明。
诸将曰“今日安可更背史王乎!”
张通儒、高尚、平冽谓庆绪曰:“史王远来,臣等皆合迎谢。”
对曰:“任公暂往见思明。”
思明与之涕泗,厚其礼,复命归城。经三日,庆绪不至。思明密召安太清令诱之。庆绪不获已,以三百骑诣思明。思明引入,令三军擐甲执兵待之。及诸弟领至于庭,再拜稽首曰:“臣不克负荷,弃失两都,久陷重围,不意大王以太上皇故,将兵远救。”
思明曰:“弃失两都,用兵不利,亦何事也!尔为人子,杀汝父以求位,庸非大逆乎?吾为太上皇讨贼。”即牵出,并其四弟及高尚、孙孝哲、崔乾祐,皆缢杀之。
《旧唐书·王思礼传》:大军溃,唯思礼与李光弼两军独全。
《薛兼训墓志铭》:相州之溃,兼训御军严肃,善于领兵。故光弼所率部伍临变不惊,统一号令,进退有方,以全军归。朝廷嘉之,自殿中监兼御史中丞,授充观察使。
《张奉璋墓志铭》:自讨邺旋旆,稍加骠骑将军,封清河县开国男,充承天军使。

《安禄山事迹》:官军以道路悬绝,往来甚艰,汾阳与光弼所谋不协,遂列大阵于邺县南十里韩陵山东潼水上。官军初胜,生擒、杀伤甚众。思明于困败之中,忽生奇计,官军大败。曰荡风起,尘埃昼昏,城下诸军望见回军,以为贼徒大至,一时皆溃,资粮器械并弃。汾阳行二三里驻马以待师,与诸将结四面阵,当路而回,官军四分损一。
思明引全军赴相州,庆绪使人三十里外,将赭黄衣以送思明,申诚请册。思明曰:“不用衣服即当相见。”庆绪与弟五人,渡安阳河十里来逆,见思明欲下马,思明止之,回马让行,庆绪从焉。当时分配安置伪刑部尚书孙孝哲、侍中高尚、兵部尚书崔乾佑大将已下九人并在球场祗候,参贺思明过后,九人一时处斩。
思明休卒于合河之阳。思明既下马,庆绪兄弟厅前东西而立。数庆绪凡数百言,末云:“因何杀阿爷夺职掌?”曳庆绪西面缢杀之,诸弟四人并斩。
初,庆绪未败时,谶云:“渡河野狐尾独速,明年死在十八曰。”又云:“胡绝其后,死在合河口。”至是而验。当解一作时。
思明将士或谋杀思明而附庆绪,盖怀禄山旧恩。事临发,庆绪降,众人皆恨之。庆绪官健六千余人,大半饿不行立,并令安太清等养育之,数内三千三百人是随从庆绪者,亦杀之,食后方移入城。自是禄山之种类歼矣。
《新唐书·回纥传》:乃使王子骨啜特勒、宰相帝德等率骑三千助讨贼,帝因命仆固怀恩总之。又遣大首领盖将军与三女子谢婚,并告破坚昆功。明年,骨啜与九节度战相州,王师溃,帝德等奔京师,帝厚赐尉其意,乃还。

《资治通鉴》:三月,壬申,官军步骑六十万陈于安阳河北,思明自将精兵五万敌之,诸军望之,以为游军,未介意。思明直前奋击,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先与之战,杀伤相半;鲁炅中流矢。郭子仪承其后,未及布陈,大风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昼晦,咫尺不相辨,两军大惊,官军溃而南,贼溃而北,弃甲仗辎重委积于路。子仪以朔方军断河阳桥保东京。战马万匹,惟存三千;甲仗十万,遗弃殆尽。东京士民惊骇,散奔山谷;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等官吏南奔襄、邓;诸节度各溃归本镇。士卒所过剽掠,吏不能止,旬日方定。惟李光弼、王思礼整勒部伍,全军以归。
史思明审知官军溃去,自沙河收整士众,还屯邺城南。安庆绪收子仪营中粮,得六七万石,与孙孝哲、崔乾谋闭门更拒思明。诸将曰:“今日岂可复背史王乎!”
思明不与庆绪相闻,又不南追官军,但日于军中飨士。
张通儒、高尚等言于庆绪曰:“史王远来,臣等皆应迎谢。”
庆绪曰:任公暂往。”
思明见之涕泣,厚礼而归之。
经三日,庆绪不至。思明密召安太清令诱之,庆绪窘蹙,不知所为,乃遣太清上表称臣于思明,请待解甲入城,奉上玺绶。思明省表,曰:“何至如此!”因出表遍示将士,咸称万岁。乃手疏唁庆绪而不称臣,且曰:“愿为兄弟之国,更作藩篱之援。鼎足而立,犹或庶几;北面之礼,固不敢受。”并封表还之。
庆绪大悦,因请歃血同盟,思明许之。庆绪以三百骑诣思明营,思明令军士擐甲执兵以待之,引庆绪及诸弟入至庭下。
庆绪再拜稽首曰:“臣不克荷负,弃失两都,久陷重围,不意大王以太上皇之故,远垂救援,使臣应死复生,摩顶至踵,无以报德。”
思明忽震怒曰:“弃失两都,亦何足言。尔为人子,杀父夺其位,天地所不容。吾为太上皇讨贼,岂受尔佞媚乎!”即命左右牵出,并其四弟及高尚、孙孝哲、崔乾祐皆杀之;张通儒、李庭望等悉授以官。
思明勒兵入邺城,收其士马,以府库赏将士,庆绪先所有州、县及兵皆归于思明。遣安太清将兵五千取怀州,因留镇之。
思明欲遂西略,虑根本未固,乃留其子朝义守相州,引兵还范阳。
三月壬子,回纥王子骨啜特勒及宰相帝德等十五人自相州奔于西京,肃宗宴之于紫宸殿,赏物有差。
子仪至河阳,将谋城守,师人相惊,又奔缺门。诸将断至,众及数万,议捐东京,退保蒲、陕。都虞候张用济曰:“蒲、陕荐饥,不如守河阳,贼至,并力拒之。”子仪从之。使都游弈使灵武韩游将五百骑前趣河阳,用济以步卒五千继之。【李光弼能打赢河阳会战,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张用济有先见之明,然而张用济还是被李光弼斩了】
周挚引兵争河阳,后至,不得入而去。用济役所部兵筑南、北两城而守之。段秀实帅将士妻子及公私辎重自野戍渡河,待命于河清之南岸,荔非元礼至而军焉。诸将各上表谢罪,上皆不问,惟削崔圆阶封,眨苏震为济王府长史,削银青阶。

据胡三省注:“邠志曰:史思明自称燕王。牙前兵马使吴思礼曰:“思明果反。盖蕃将也,安肯尽节于国家!”因目左武锋使仆固怀恩。怀恩色变,阴恨之。三月六日,史思明轻兵抵相州,郭公率诸军御之,战于万金驿。贼分马军并滏而西,郭公使仆固怀恩以蕃、浑马军邀击,破之。还遇吴思礼于阵,射杀之,呼曰:“吴思礼阵没。”其夕,收军,郭公疑怀恩为变,逐脱身先去。诸军相继溃于城下。”

辛卯,以卫尉卿荔非元礼为怀州刺史,权镇西、北庭行营节度使;以滑州刺史许叔冀充滑、汴、曹、宋等州节度使;以郓州刺史尚衡为徐州刺史,充亳、颍等州节度使。
《旧唐书·来瑱传》:未行,属相州官军为史思明所败,东京震骇。元帅司徒郭子仪镇谷水,乃以瑱为陕州刺史,充陕、虢等州节度,并潼关防御、团练、镇守使。
《旧唐书·郭子仪传》:三月,以子仪为东都畿、山南东道、河南诸道行营元帅。中官鱼朝恩素害子仪之功,因其不振,媒孽之,寻召还京师。天子以赵王系为天下兵马元帅,李光弼副之,委以陕东军事,代子仪之任。
《旧唐书·董秦传》:明年二月,诸军溃归,忠臣亦退。至荥阳,贼将敬釭来袭官船,忠臣大破之,获米二百余艘,以资汴州军士。寻拜濮州刺史、缘河守捉使,移镇杏园渡。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2-21 20:34:00 +0800 CST  


【先前战象君对相州之战参战兵马的考据】


旧唐书·地理志所载天宝年间唐朝各藩镇的兵数:
大凡镇兵四十九万人,戎马八万余疋。
安西都护府,管兵二万四千人,马二千七百匹。
北庭节度使,管兵二万人,马五千匹。
河西节度使,管兵七万三千人,马万九千四百匹(一万八千八百匹)。
朔方节度使,管兵六万四千七百人,马四千三百匹(一万四千三百匹)。
河东节度使,管兵五万五千人,马万四千匹。
范阳节度使,管兵九万一千四百人,马六千五百匹。
平卢军节度使,管兵万七千五百人(三万七千五百人),马五千五百匹。
陇右节度使,管兵七万人(七万五千人),马六百匹(一万六百匹)。
剑南节度使,管兵三万九百人,马二千匹。
岭南五府经略使,管兵万五千四百人。
长乐经略使,管兵千五百人。
东莱守捉,管兵千人。
东牟守捉,管兵千人。
注:括号中的校正数字由对照资治通鉴、元和郡县图志后得出。
以上这组数字有个特点,马匹数所占比例整体上都不高,即使比例最高的河东、河西、朔方、北庭等位于北方草原地带和西域的藩镇,其马匹数也只占兵员总数的22~25%,而河北地区的范阳节度仅为7%。这还只是马匹所占比例,而非骑兵的比例。同时代的李筌在太白阴经中记到:
“朔方、河西,一人二匹。范阳、河东、陇右、安西、北庭,则二人三匹。平卢、剑南,则一人一匹”


唐乾元二年相州之战中的唐军兵力
此战为安史之乱中的大战役之一,按旧唐书本纪和通鉴的记载:
“壬申,相州行营郭子仪等与贼史思明战,王师不利,九节度兵溃,子仪断河阳桥,以余众保东京”
“三月壬申,官军步骑六十万陈于安阳河北,思明自将精兵五万敌之,诸军望之,以为游军,未介意。思明直前奋击,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先与之战,杀伤相半,鲁炅中流矢。郭子仪承其后,未及布陈,大风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昼晦,咫尺不相辨。两军大惊,官军溃而南,贼溃而北,弃甲仗辎重委积于路。子仪以朔方军断河阳桥保东京。战马万匹,惟存三千,甲仗十万,遗弃殆尽”
按此,九节度唐军列阵的兵力达60万。不用说,这数字极为荒诞,60万人同时上阵绝无可能。而新旧两唐书分别记到:
“秋九月,帝诏郭子仪率九节度兵凡二十万讨庆绪”
“庚寅,大举讨安庆绪于相州。命朔方节度郭子仪、河东节度李光弼、关内潞州节度使王思礼、淮西襄阳节度鲁炅、兴平节度李奂、滑濮节度许叔冀、平卢兵马使董秦、北庭行营节度使李嗣业、郑蔡节度使季广琛等九节度之师,步骑二十万”
按此,乾元元年九月唐军出兵时,兵力20万。几个月后如何陡然变出60万人来列阵与叛军交战?这个破绽十分明显。
事实上,作为集中于一片战场的部队,20万仍然是个极夸张的数字。18世纪后有较可靠的记录以来,世界上没有出现过一场单方拥有20万兵力的战役(指20世纪工业化时代以前的战争)。即便19世纪初规模最宏大的莱比锡会战,双方参战兵力超过40万;但这是大战役级别的数字,是分布在方圆几十公里内的数个战场上的兵力总和。连个望远镜都没有的古代,如何能办到连军事科学与组织能力都飞跃发展的19世纪都办不到的事?
话说回来,其实乾元二年相州之战的九节度唐军中有六节度的兵力还是大致可考的,以下就逐个来看:


1,朔方节度
朔方军的参战兵力可以用骑兵比例推算。按通鉴所记朔方军此战“战马万匹,惟存三千”,则战马数量约1万匹。虽然唐军曾几度战败,但因为取得了西北牧监的牧马数万匹,西北的朔方军马匹还是较充裕的。如以二人三马算(天宝间朔方军为一人二马),那么骑兵数为6666人。步骑比例按较保守的3:1计,则朔方军参战兵力即为26664人。


2,关内潞州节度
关内节度统辖原先由朔方兼领的关内12州,后来再并上党节度(潞州)残部。旧唐书王思礼传里直接记载了其参战兵力:
“与子仪等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思礼领关内及潞府行营步卒三万、马军八千
总计38000人,3万步兵、8000骑兵,骑兵占21%。
(按新唐书王思礼传:“总关中潞州行营兵三万、骑八千”,则关内潞州节度是总兵力3万,其中骑兵8千,骑兵比例为26%。)
这也可以印证前面以骑兵占25%来推算朔方军总兵力是合理的,甚至25%对于朔方军很可能还偏低了。


3,河东节度
河东节度本为安禄山兼领的三节度之一,然而河东最终确没有倒向叛军(至少不是全部)。那么唐朝方面能调动的河东军有多少?天宝15年1月,郭子仪向玄宗推荐李光弼领兵进攻河北,玄宗遂命李光弼接管河东镇,并调朔方兵援助他。
通鉴:“选良将一人分兵先出井陉,定河北。子仪荐李光弼。癸亥,以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分朔方兵万人与之……李光弼将蕃汉步骑万馀人、太原弩手三千人出井陉”
旧唐书李光弼传:“以朔方兵五千会郭子仪军,东下井陉”
按通鉴,李光弼出兵河北的兵力为13000人,其中有1万朔方兵。而旧书李光弼传确记李以朔方兵5000和郭子仪军汇合,明显和通鉴相矛盾。不过细想一下,不难发现旧书所记有误。郭子仪军就是朔方兵,以朔方兵去会朔方兵显然不合情理,而且“太原弩手”即是河东兵。所以旧书是将河东兵误记成了朔方兵,正确的应该是李光弼以5000河东兵会郭子仪派来的朔方军。而朔方援军的数量实际应为8000人,而非最初玄宗诏给的1万。
那么这5000河东兵是否就是当时唐朝控制的全部河东镇军队呢?这可以从后续战事的记述来判断。
旧书郭子仪传:“七月,肃宗即位,以贼据两京,方谋收复,诏子仪班师。八月,子仪与李光弼率步骑五万至自河北。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
旧书李光弼传:“八月壬午朔,以子仪为武部尚书、灵武长史,以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北都留守并同平章事,馀如故。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赴太原……光弼经河北苦战,精兵尽赴朔方,麾下皆乌合之众不满万人”
至德元年七月,新即位的肃宗命郭子仪和李光弼从河北战场回师,回到朔方的军队里也包括那批河东兵。接着李光弼带着5000景城、河间的团练赶回了太原,而将河东精锐留在了朔方。当次年太原遭叛军围攻时,李光弼手里只有不满1万乌合之众。由此可见,出征河北的5000河东兵已经是唐朝方面掌握的几乎全部河东镇机动兵力。那么其余的河东军自然是掌握在安禄山手中,旧书李光弼传于太原之战后又记到:
“(李光弼)收清夷、横野等军,擒贼将李弘义以归”
清夷军属范阳节度,是安禄山的本部人马。而横野军则原属河东节度,这清楚表明部分河东军确实加入了叛军阵营,被李光弼再次收降。
这两支部队在天宝初年的兵数记载为:
“清夷军……管兵万人,马三百疋”
“横野军……管兵七千八百人,马一千八百匹”
但是如前所证,天宝十节度的记载兵数存在很大水份。如果仍以较可信的马匹数作推算(仍以2人3马,步骑比3:1计算),这两军总和即为5600人。再考虑到天宝末在对吐蕃、契丹的战争中,以及安史之乱爆发后在河东、河北拉锯战中的损耗,李光弼收编的人马可能还大大低于5600之数。这样除去必要的卫戍兵力和二线团练,仅一年多后,李光弼能抽调出的野战军,算上先前留在朔方的那几千河东精锐(此时当已不满5000),总数应当不会超过1万人。
【中二补充】《安禄山事迹》里提到过李光弼出兵滏阳时,其野战军总共有三百战马,一万士兵。


4,北庭行营节度
李嗣业实际担任的是镇西(安西)北庭行营节度使,统领安西四镇、北庭两支入援的西域人马。关于的这两支部队的数量:
新唐书段秀实传:“肃宗在灵武,诏嗣业以安西兵五千走行在”
新唐书李栖筠传:“肃宗驻灵武,发安西兵,栖筠料精卒七千赴难”
李栖筠传中所记“安西”当为“伊西”之误,“伊西”即“北庭”。也就是说西域二镇入援内地的兵力总计为12000人。考虑到李嗣业于至德二年参战:“与郭子仪、仆固怀恩等常犄角为先锋将”,经历收复两京等大战,应该也有损失。而且此二镇兵也未必全数投入到相州之战,所以参战兵力按1万计应当已是最高估计。


5,平卢兵马使
平卢兵马使所领部队仅为平卢节度反正后派往中原参战的一支偏师。按旧书李忠臣传:
“李忠臣,本姓董,名秦……至德二载正月,玄志令忠臣以步卒三千自雍奴为苇筏过海”
董秦最初于至德2年跨海攻河北的兵力为3000人。而在相州之战后的次年,董秦的继任者田神功所统兵力为:
通鉴:“上命平庐兵马使田神功将所部精兵五千屯任城”
唐鉴:“帝命平卢兵马使田神功将所部精兵三千屯任城”
通鉴记5000,唐鉴记3000。以旧书所记最初攻河北的兵力来看,似乎唐鉴的记载更合实际。但这里从宽就按5000计。


6,淮西襄阳节度
淮西襄阳节度是安史之乱爆发后设置的,除了当地士兵,还有西南入援的岭南、黔中部队。旧书鲁炅传直接记载了其参战兵力:
“与朔方节度使司徒郭子仪、河东节度使太尉李光弼等九节度同围安庆绪于相州。炅领淮西襄阳节度行营步卒万人、马军三百”
1万步兵、300骑兵,总10300人。


九节度中剩余三个的参战兵力不可考,但这三个节度和淮西襄阳节度类似,均为数州之地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情况甚至更为不堪。他们的参战兵力当不会大于淮西襄阳节度,如每个粗略以1万计,总共就是3万人。
【中二对于剩下四位节度使兵力的补充】
【1】兴平节度:关于这支部队,《新唐书·王难得传》记载:“俄领兴平军及凤翔兵马使,收京师。”可见这支部队也是跟随郭子仪收复两京的老牌正规军部队,不过数量不详,估计也就数千人左右。
【2】滑濮节度:《旧唐书》记载:“初,贺兰进明与房琯素不相叶。及琯为宰相,进明时为御史大夫。琯奏用进明为彭城太守、河南节度使、兼御史大夫,代嗣虢王巨;复用灵昌太守许叔冀为进明都知兵马、兼御史大夫,重其官以挫进明。虢王巨受代之时,尽将部曲而行,所留者拣退羸兵数千人、劣马数百匹,不堪扞贼。叔冀恃部下精锐,又名位等于进明,自谓匹敌,不受进明节制。故南霁云之乞师,进明不敢分兵,惧叔冀见袭。两相观望,坐视危亡,致河南郡邑为墟,由执政之乖经制也。”
因此可以看出,许叔冀的部队应该要超过贺兰进明的五千之数,然而考虑到他连娘子军都收,质量恐怕并不怎么样,这也是相州败后史思明再度南下洛阳时,许叔冀和董秦在汴州仅仅抵挡两日便力屈投降的原因所在。
【3】河南节度:崔光远所掌握的部队应该是前任贺兰进明的河南军,毕竟有他派遣一千汴军协助郭子仪作战的记录,这可能也是他不能信任李处釜的原因所在,毕竟河南军不像渭北军那样是他的嫡系部队。史思明破魏州后屠杀军民三万多人,因此河南军应该远低于此数。而《新唐书》记载:“有诏北海太守贺兰进明率精锐五千济河为助。”再根据滑濮节度那部分的考据,崔光远的兵力也就“羸兵数千人、劣马数百匹”,能有五千就该偷笑了。
【4】郑蔡节度:永王李璘谋反时,“即引舟师东下,甲士五千趋广陵,以浑惟明、季广琛、高仙琦为将,然未敢显言取江左也。”因此如果季广琛继承的是这支部队的话,那么郑蔡军应该有五千兵力左右。


除九节度兵外,还有3000回纥兵参战,按通鉴:
“回纥遣其臣骨啜特勒及帝德将骁骑三千助讨安庆绪,上命朔方左武锋使仆固怀恩领之”
那么九节度兵外加回纥兵总计约13万3千。因为以上的估算在很多地方是从宽从高估的,并且其中某些作为估算依据而直接采纳的史载兵数本身未必就不存在夸大,所以这个数字很可能仍是偏高的。
(按前述新唐书王思礼传中所记的差异,另一个版本的总兵力数字要在原有基础上减去8000,即为12万5千。)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2-21 21:52:00 +0800 CST  
【安庆绪兵力】
根据《安禄山事迹》记载“庆绪官健六千余人”,因此可以看出相州围城期间安庆绪所部已经剩余无几。


【史思明兵力】
至于史思明的兵力,根据《新唐书》记载:
“已而庆绪败走相州,残士三万北归,无所属,思明击杀数千人,降之。庆绪知其贰,使阿史那承庆、安守忠、李立节诣思明议事,且共图之……思明从承庆等饮,即拘之,收其兵,给赀以遣,斩守忠、立节以徇。
PS:《旧唐书》记载:“承庆等以五千骑至范阳,思明悉众介胄以逆之。”
李光弼闻其绝庆绪,使人招之。前此乌承恩已归国,帝遣镌谕之,思明使牙门金如意奉十三郡兵八万籍归于朝,于是高秀岩以河东自归。有诏思明为归义郡王、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诸子并列卿;以秀岩为云中太守,亦官其诸子。遣承恩与中人李思敬尉抚,趣讨残贼。思明乃遣张忠志守幽州,假薛萼以恒州刺史,招赵州刺史陆济使降,授朝义兵五千守冀州,假令狐彰博州刺史,戍滑州。然思明外顺命,内实通贼,益募兵。”
也就是说,史思明在吞并李归仁三万蕃汉部队和阿史那承庆五千骑兵后,总兵力达到八万人,然后依旧继续募兵扩军。然而根据《旧唐书》记载:“及史思明复渡河,伪授忠志工部尚书、恒州刺史、恒赵节度使,统众三万守常山。”而幽州方面更是需要重兵把守,以防范契丹、奚和平卢军【根据朝廷对王玄志的委任令,这三股势力合起来共有五万】,牛廷玠时代的一万兵马就已经很吃力了,最少也不能低于史朝义的五千冀州兵马。


那么史思明扩军能扩到什么地步呢?根据后来河朔藩镇拼命扩军时的兵力统计:魏博田承嗣拥有兵马五万;成德李宝臣拥有战马五千、步兵五万;卢龙朱滔“兴元元年正月,滔驱率燕、蓟之众及回纥杂虏,号五万,次南河,攻围贝州。”然而考虑到当时魏博军最重要的魏州和相州基本陷于战火中,难以征兵,也就是说史思明手里也就只有大同【高秀岩经过郭子仪、李光弼的连番攻伐,兵力应该比李光弼还要弱,估计也就仅能自保】、成德、卢龙和小部分魏博【其中博州令狐彰仅有五千兵马】
也就是说,疯狂扩军后的成德、卢龙两镇也就十万兵马,其中还有三万要留守常山遏制河东,幽州、大同等地都需要留下大兵保护河北后方安全。那么比起所谓的十三万大军,我觉得史思明带到万金驿的那五万精兵和李归仁那一万三千兵马,共计六万三千人,就已经是南下燕军的全部兵力了。
PS:李归仁的滏阳部队已经被郭子仪和辛云京打残了,因此李归仁后来应该没有参与万金驿决战……
至于骑兵,根据史思明后来南下洛阳,要求每郡太守率领三千士兵跟从来看,史思明是根据州郡来编制他的军队的。那时候史思明拥有河北十三郡,然后又从每营里面挑选五百骑兵,因此我认为那时候史思明的本阵应该拥有六千五百名骑兵,而李归仁所部拥有三千骑兵【毕竟是香积寺和新店大战后,安守忠留下的关中河南集团军残部,骑兵比例相对较高】,那么总计应有九千五百名骑兵在史思明军中。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2-21 22:47:00 +0800 CST  
发现里面有段有趣的记载:《资治通鉴》称李光弼向鱼朝恩请求率领河东军和郭子仪的朔方军联合北上干翻史思明的燕军大部队,鱼朝恩不予批准。然而《安禄山事迹》记载郭子仪已经出兵把滏阳的李归仁给打废了,连活捉的将领名单都给列出来了;而辛云京也率领四千河东精兵击溃滏阳燕军,一直追杀到浪井才回来……也就是说,其实朔方和河东两军早就对史思明下手了,鱼朝恩目测也没有强烈阻止,总感觉鱼观容是背黑锅的啊……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2-21 23:06:00 +0800 CST  
此外很多人都把相州兵败的原因归咎于仆固怀恩射杀吴思礼。然而仆固怀恩是久经战阵之人,射杀队友极有可能导致全军溃败,仆固怀恩也不可能不明白这点。因此个人认为仆固怀恩射杀吴思礼是在战败之后,燕军追杀唐军之时,因此郭子仪才会怀疑仆固怀恩临阵叛变【谁见过有人会在战胜之际叛投敌人的更何况还是仆固怀恩这种老将】……而根据鲁炅的传记,九节度使之所以崩溃是因为最能打的回纥人溃败了,唯有李光弼和王思礼这两支在最前线作战的唐军没有溃散。仔细思考史思明奇袭刘正臣时的风格,估计我们也可以大致还原出相州大决战那天溃败的真正过程……
【1】史思明和李光弼、王思礼、鲁炅、许叔冀四路节度使陷入苦战,杀伤各半,鲁炅中箭受伤。
【2】郭子仪率朔方军增援,然而尚未列阵完毕,于是派仆固怀恩率领三千回纥骑兵先行投入战场,同时因为怀疑仆固怀恩的忠诚度,派衙前兵马使吴思礼前往监督。
【3】史思明深知回纥人是唐军中最有威慑力的存在,于是再度发挥突袭和琳和刘正臣时的迅猛作风,集中精锐优先攻击回纥骑兵。而回纥骑兵因为在收复两京作战中抢夺到足够钱财,战斗意志急剧消退【参考南宋初年的女真骑兵】,结果被史思明彻底击溃,成为万金驿决战第一支败北的军队。
【4】混乱之际,仆固怀恩因为私怨趁乱射杀吴思礼,同时谎称吴思礼战死,然而郭子仪很明显已经知道吴思礼死因,再加上此时是燕军占据上风,于是赶紧率领尚未列阵完毕的朔方军仓皇撤退。
【5】其他唐军部队看到回纥骑兵败逃,军心崩溃,于是相继溃散于相州城下,其中以鲁炅所部最为狼狈。
【6】由于李光弼和王思礼两部成建制地缓缓后撤【加起来也有五万兵力,跟史思明旗鼓相当】,因此史思明穷寇莫追,只是停驻下来静候安庆绪嘉音。
【7】我怀疑相州那场沙尘暴是被夸大的了。要不为什么单单只有战斗力并不突出的河东军和关内泽潞军能够独善其身,纪律严明地成建制撤退呢?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2-21 23:23:00 +0800 CST  
【关于万金驿决战中,最先只有四名节度使和史思明交锋的原因】
《旧唐书》记载,崔光远和季广琛在史思明魏州称王那会就已经被朝廷贬官。
崔光远自然是因为被史朝义击败导致魏州失陷,河南军基本全军溃败。
根据《安禄山事迹》记载:汾阳以诸将欲袭思明,谋议不同,汾阳与季广琛同谋,引安阳河水浸城,遂筑堰开渠,而浸城焉。城中无复出路,饿死者众,思明遂领兵来助,杀我防堰官健,决我堤堰,又破卫尉县,烧粮车五十乘,驱却牛万头,官健走脱者一半。
也就是说季广琛那时候是负责率领郑蔡军防守漳水堤坝,来维持灌城局面的。然而后来却遭到史思明袭击,估计郑蔡军也伤亡惨重。
因此,在万金驿决战以前,河南节度使崔光远和郑蔡节度使季广琛已经被史思明击溃。


至于镇西北庭军,其节度使李嗣业于乾元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去世,而继任者荔非元礼为军中推举,直到九节度使兵溃后才被朝廷正式任命为节度使。估计此刻尚未整合完成,正处于军心不稳,难以出战的状态。
兴平军李奂虽然名不见经传,然而当时兴平军中的兵马使王难得是跟从郭子仪血战香积寺的老将。香积寺会战中,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而《新唐书·王难得传》记载:“俄领兴平军及凤翔兵马使,收京师。”因此兴平军应该相当于朔方军的附属部队,此时正跟着朔方军本阵一起列阵。


综上所述,初步推测这也是万金驿决战中,唐军阵营里第一波交战的就只有河东李光弼、关内泽潞王思礼、淮西鲁炅和滑濮许叔冀这四员节度使的原因所在。随后第二波是郭子仪派出的仆固怀恩所部三千回纥骑兵,郭子仪本人所率领的朔方军和兴平军此刻还在列阵中。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2-22 08:29:00 +0800 CST  


【九节度使简介】


【朔方节度使郭子仪】
别字:子仪
祖籍:华州郑县
出身: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
民族:汉
年龄:63岁
相貌:长七尺二寸
官职:中书令,封代国公,食邑千户
此前战功:收静边军,围云中;连破史思明于九门、沙河、嘉山;击阿史那从礼,收河东,取潼关,复两京,“国家再造,卿力也”。
结局:建中二年,疾病,帝遣舒王到第传诏省问,子仪不能兴,叩头谢恩。薨,年八十五。帝悼痛,废朝五日。诏群臣往吊,随丧所须,皆取于官。赠太师。陪葬建陵。及葬,帝御安福门,哭过其丧,百官陪位流涕。赐谥曰忠武,配飨代宗庙廷。著令,一品坟崇丈八尺,诏特增丈,以表元功。
性格:
【1】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方时多虞,握兵处外,然诏至,即日就道,无纤介顾望,故谗间不行。
【2】麾下宿将数十,皆王侯贵重,子仪颐指进退,若部曲然。幕府六十馀人,后皆为将相显官,其取士得才类如此。与李光弼齐名,而宽厚得人过之。
【3】回纥曰:“本谓公云亡,不然,何以至此。今诚存,我得见乎?”子仪将出,左右谏:“戎狄野心不可信。”子仪曰:“虏众数十倍,今力不敌,吾将示以至诚。”左右请以骑五百从,又不听。即传呼曰:“令公来!”虏皆持满待。子仪以数十骑出,免胄见其大酋曰:“诸君同艰难久矣,何忽亡忠谊而至是邪?”回纥舍兵下马拜曰:“果吾父也。”
【4】 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
【5】郭子仪初与李光弼俱为安思顺牙将,不相能,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妻子。”郭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6】初,司徒郭子仪与贼战于汲郡,光远率汴师千人渡河援之。及代萧华入魏州,使将军李处崟拒贼,贼大至,连战不利,子仪怒不救,处崟遂败,奔还。
时人评价:“国家再造,卿力也。”——李亨;
“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鱼朝恩;
“兹膝不屈于人久矣,今为公拜。”——田承嗣
军队:先前战象君也考证出朔方军出动两三万人围攻相州,根据“战马一万”这个数据和朔方军一人二骑的制度来看,其骑兵部队应该有五千人,另有仆固怀恩管辖的三千回纥骑兵。此外即使是邺城兵败,郭子仪依然至少掌控着张用济所部五百骑兵和韩游瓌所部五千步兵。
参战部将:仆固怀恩、骨啜特勒、帝德、吴思礼、韩游瓌、张用济


【河东节度使李光弼】
绰号:地藏菩萨
祖籍:营州柳城
出身: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
民族:契丹
年龄:52岁
官职:司空,侍中,封郑国公,食实户八百
此前战功:破吐蕃、吐谷浑;出兵常山,随郭子仪连破史思明于九门、沙河、嘉山,围史思明于博陵;守卫太原,收清夷、横野等军。
结局:二年,光弼疾笃,奉表上前后所赐实封,诏不许。徐州将吏问后事,答曰:“吾淹军中,不得就养,为不孝子,尚何言哉!”取所余绢布分遗部将。薨,年五十七。部将即以其布遂为光弼行丧,号哭相问。帝遣使吊恤其母,赠太保,谥曰武穆,诏百官送葬延平门外。
性格:
【1】光弼严毅沉果,有大略,幼不嬉弄,善骑射。
【2】“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
【3】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围解,阅三昔乃归私寝。
【4】“朝廷以安危寄我,贼安知吾众寡?若出不意,当自溃。”
【5】光弼用兵,谋定而后战,能以少覆众。治师训整,天下服其威名,军中指顾,诸将不敢仰视。
【6】因召田神功宴慰,与同寝宿,以宋州之难告。祖道郊外,俾先饮以宠之。
【7】吐蕃寇京师,代宗诏入援,光弼畏祸,迁延不敢行。
【8】自颜杲卿死,郡为战区,露胔蔽野,光弼酹而哭之,出为贼幽闭者,厚恤其家。
【9】“有险,可以胜,可以败;阵于原,败斯歼矣。且贼致死于我,不如阻险。”
时人评价:“它日得我兵者,光弼也。”——王忠嗣
军队:河东军,野战能力一般,根据《安禄山事迹》可看出总数有一万左右,其中以辛云京所部四千精兵最为彪悍。从薛兼训能跟王思礼并列来看,薛兼训应该就是李光弼的副帅。而后来李光弼率领五百河东骑兵前往洛阳接管朔方军,辛旻、康殁野波、康英俊都有参加河阳会战的记录,因此其骑兵部队应该有五百人左右,且有辛、康等三员将领掌管。此外王缙担任河东节度使时,曾派遣张奉璋、王无纵率三千士兵前往防秋,因此张奉璋所部应该有三千之数。
参战部将:薛兼训、辛云京、辛旻、张奉璋、康殁野波、康英俊、哥舒曜


【关内泽潞节度使王思礼】
祖籍:营州
出身:父为朔方军将
民族:高丽
官职:兵部尚书,封霍国公,食实户五百
战功:随郭子仪参加香积寺大战;长安平,思礼先入清宫;收东京,战数有功
结局:上元元年,加司空。自武德以来,三公不居宰辅,唯思礼而已。二年,薨,赠太尉,谥曰武烈。
性格:
【1】从讨九曲,后期当斩,临刑,翰释之,思礼徐曰:“死固分也,何复贷为?”诸将壮之。
【2】密劝翰表诛杨国忠,翰不应;复请以三十骑劫至潼关杀之,翰曰:“此乃吾反,何与禄山事?”
【3】思礼善守计,短攻战。然持法严整,士不敢犯。在太原,器甲完精,储粟至百万斛云。
时人评价:“河、陇精锐,悉在潼关,吐蕃有衅,唯倚思礼耳。”——李隆基
军队:总计有八千骑兵,三万步兵,其中包括哥舒翰的潼关残军和程千里遗留下的泽潞部队。


【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
别字:嗣业
绰号:神通大将
祖籍:京兆高陵
民族:汉
相貌:长七尺,膂力绝众
官职:卫尉卿,封虢国公,实封户二百
战功:讨十姓苏禄;攻娑勒城,讨勃律;平石国及突骑施;战怛罗斯;战香积寺,进收东都,略定诸州。
结局:与子仪等围相州,师耄,诸将无功,独嗣业被坚数奋,为诸军冠。中流矢,卧帐中,方愈,忽闻金鼓声,知与贼战,大呼,创溃,血流数升卒。谥曰忠勇,赠武威郡王,给灵舆护还在所。葬日,使中人临吊,中朝臣祖泣,茔给扫除十户。嗣业忠毅忧国,不计居产,有宛马十疋,前后赏赐,皆上于官以助军云。
性格:
【1】“将军深履贼境,后援既绝,而大食乘胜,诸胡锐于斗,我与将军俱前死,尚谁报朝廷者?不如守白石岭以为后计。”
【2】诏至,即引道,与诸将割臂盟曰:“所过郡县,秋毫不可犯。”
【3】“今日不蹈万死取一生,则军无类矣。”
【4】嗣业忠毅忧国,不计居产。
时人评价:“今日卿至,贤于数万众。事之济否,固在卿辈。”——李亨
“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杜甫
军队:镇西北庭军总共有一万两千兵马,其中包括五千安西军和李栖筠的七千北庭军【北庭军中以马璘所部最为出名,有三千精锐,且在卫州之战中有率领一百骑兵作战的记录】,根据香积寺会战的记录应该有两千陌刀手,后来威震河阳的白孝德在军中为先锋官,而兵马使荔非元礼应该是其麾下最能服众的军官。
参战部将:白孝德、荔非元礼、段秀实、马璘


【兴平节度使李奂】
民族:汉
官职:商州刺史
战功:跟随张镐略定河东、河南诸州,败安庆绪于武关
结局:乙未,剑南节度使崔光远率师与李奂击败段子璋于绵州,擒子璋杀之。绵州平。
性格:上元二年四月,东川节度使李奂奏请撤换剑南节度使段子璋,由此招来段子璋报复,段子璋举兵反唐,袭李奂于绵州,李奂败走。
军队:《新唐书·王难得传》记载:“俄领兴平军及凤翔兵马使,收京师。从郭子仪攻相州。累封琅邪郡公,为英武军使。”因此兴平军应该相当于朔方军的附属正规部队。
参战部将:王难得


【河南节度使崔光远】
祖籍:系出博陵,后徙灵昌
出身:祖敬嗣,嗜酒摴博。中宗在房州,吏多肆慢不为礼,敬嗣为刺史,独尽诚推奉,储给丰衍,帝德之。及反正,有与敬嗣同姓名者,每拟官,帝辄超拜,后召见,悟非是。访真敬嗣,已死,即授其子汪五品官。汪生光远。
民族:汉
相貌:长六尺,瞳子白黑分明
官职:礼部尚书、邺国公,封实户三百
战功:长安举义,奇袭泾阳,激战骆谷,猛攻中渭桥
结局:会段子璋反东川,李奂败走成都,光远进讨平之。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断腕取金者,夷杀数千人。帝诏监军按其罪,以忧卒。
性格:
【1】勇决任气,与杨国忠善。
【2】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光远乃募官摄府、县,谁何宫阙,斩十数人,乃定。因伪使其子东见禄山,而禄山先署张休为京兆尹,由是追休,授光远故官。
【3】贼常避其锋。
【4】既而沉饮不亲事……帝怒光远无状,召还。
【5】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断腕取金者,夷杀数千人。
军队:崔光远自己所率领的两千渭北军在攻打中渭桥时基本全军覆没,因此他转任河南节度使后,其麾下所用的应该是前任贺兰进明的军队,而贺兰进明的部队嘛:“羸兵数千人、劣马数百匹”……也就是说,卫州大战他能够出动一千汴军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我认为李处崟应该是贺兰进明的旧将,因此在军中深孚众望。而崔光远毕竟是空降司令,冤杀李处崟后自然就军心涣散,远不如当初的渭北军那样指挥得得心应手,因此魏州战败也就在所难免。
参战部将:李处崟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2-22 13:27:00 +0800 CST  
【淮西节度使鲁炅】
祖籍:幽州
出身:以荫补左羽林长上
民族:汉
年龄:57岁

相貌:长七尺馀
官职:邓州刺史,岐国公,实封二百户
战功:破石堡城,收河曲,破吐蕃,守南阳
结局:有诏来瑱节度淮西,徙炅郑陈亳节度使。至新郑,闻郭子仪整军屯谷水,李光弼还太原,炅羞惴,仰药死,年五十七。
性格:
【1】略通书史。
【2】贼将武令珣、毕思琛等击之,众欲战,炅不可。
【3】炅被围凡一年,昼夜战,人至相食,卒无救。至德二载五月,乃率众突围走襄阳。承嗣尾击,炅殊死战二日,斩获甚众,贼引去。
【4】王师不利,炅中流矢,辄奔,诸节度溃去,所过剽夺,而炅军尤甚。至新郑,闻郭子仪整军屯谷水,李光弼还太原,炅羞惴,仰药死,年五十七。
时人评价:“是当为节度使。”——哥舒翰
军队:淮西军总共有骑兵三百,步兵一万,其来源应该是何履光的岭南军、赵国珍的黔中军和来瑱的襄阳军,从滍水之战和万金驿决战来看,这支部队战斗力差,军纪极其败坏,溃逃后基本都被来瑱收编了。
参战部将:李抱玉


【滑濮节度使许叔冀】
民族:汉
官职:青滑六州节度使
战功:守卫灵昌
结局:怀恩乃进收东京及河阳城,封其府库,伪中书令许叔冀、王伷等,承制释之,悉皆安堵。
性格:滑州防御使许叔冀,性狡多谋,临难必变,望追入宿卫。
军队:根据《旧唐书》记载,【许叔冀奏:“卫州妇人侯四娘、滑州妇人唐四娘、某州妇人王二娘相与歃血,请赴行营讨贼。”皆补果毅。】连娘子军都收,许叔冀所部兵力虽然要比贺兰进明强得多,然而那质量跟史思明一比起来,就只能是被虐的份了……


【郑蔡节度使季广琛】
别字:廷献
祖籍:寿州
出身:中智谋将帅科
民族:汉
官职:青徐等五州节度使
战功:背叛李璘,使永王之乱很快平定
结局:大历九年为右散骑常侍,其后行迹无考。
性格:
【1】初,季广琛从永王乱,非其本谋。
【2】广琛以步卒六千趋广陵,璘使骑追之,广琛曰:“我感王恩,是以不能决战,逃而归国。若逼我,我则不择地而回战矣。”
军队:根据《旧唐书》记载,季广琛所部拥有六千步兵,都是永王李璘的旧部,战斗力显然要比高适的淮南军要强,然而跟史思明的燕军比起来就要差得多了……


【平卢兵马使董秦】
别名:李忠臣
祖籍:幽州蓟县
出身:少籍军
民族:汉
年龄:44岁

相貌:“卿耳大,真贵兆。”
官职:德州刺史
战功:攻长杨,战独山,袭榆关、北平,杀贼将申子贡、荣先钦,执周钊送京师。从正臣赴难,复败李归仁、李咸、白秀芝等;擒杀奚人大首领阿布离于温泉山;击贼将石帝廷、乌承洽,转战累日,拔鲁城、河间、景城,收粮赀以实军。又与田神功下平原、乐安,禽伪刺史以献;与裨将阳惠元破安庆绪将王福德于舒舍。
结局:朱泚反,伪署司空兼侍中。泚攻奉天,以忠臣居守。泚败,系有司,与其子俱斩。
性格:
【1】戆直不通书,帝喜其野而诚。然既失兵,怫郁不顾藉。
【2】湖南观察使辛京杲私怒部曲,杀之,有司劾当死。忠臣曰:“京杲应死久矣!”帝问故,对曰:“京杲诸父战某所死,兄弟战某所死,渠从行独得存,以故知之。”帝凄然悟,释之,下除王傅。
【3】忠臣资婪沓嗜色,将士妇女逼与乱,所至人苦之。
【4】周智光为帐下所杀,忠臣提兵入华州,所过大掠,自赤水距潼关二百里无居人。
【5】吐蕃犯京师,天子追兵,秦方宴鞠场,使者至,即整师引道。诸将白:“须良日。”忠臣怒曰:“君父在难,方择日救患乎?”时召兵无先忠臣至者。
时人评价:“始吾有左手,得公今完矣!”——史思明
军队:董秦和田神功所率领的三千平卢军战斗力极其彪悍,曾多次击败燕军名将李归仁,连帐下猛将如云的史思明都对其赞不绝口,而且对唐王朝的忠诚度极高。只是没想到结局……


【观军容使鱼朝恩】
祖籍:泸州泸川
出身:以品官给事黄门
民族:汉
年龄:38岁

相貌:朝恩素肥
官职:观军容、宣慰、处置使
战功:至德初,监李光进军。
结局:朝恩至,帝责其异图,朝恩自辩悖傲,皓与左右禽缢之,死年四十九,外无知者。帝隐之,下诏罢观军容等使,增实封户六百,内侍监如故。外咸言“既奉诏,乃投缢”云。还尸于家,赐钱六百万以葬。
性格:
【1】内阴黠,善宣纳诏令。
【2】朝恩好引轻浮后生处门下,讲《五经》大义,作文章,谓才兼文武,徼伺误宠。
【3】每视学,从神策兵数百,京兆尹黎干率钱劳从者,一费数十万,而朝恩色常不足。
【4】“天下事有不由我乎!”
【5】希暹讽朝恩置狱北军,阴纵恶少年横捕富人付吏考讯,因中以法,录赀产入之军,皆诬服冤死,故市人号“入地牢”。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2-22 13:29:00 +0800 CST  


【燕军对回纥骑兵的战法】
万金驿决战,史思明很有可能采用的是率先击溃最彪悍的回纥精骑,从而彻底摧毁唐军士气的战术。那么燕军会用什么办法来击溃先前不可一世的回纥骑兵呢?这里我们可以参考王武俊对朱滔的钜鹿之战【相州大战爆发时,王武俊是张忠志麾下重将,其所掌管的成德军也是正儿八经的安史余孽。而朱滔南下攻打贝州,依仗的就是招诱来的两千回鹘精骑,也就是相州之战中那三千回纥骑兵的同族,因此此战颇具参考意义】


《旧唐书·王武俊传》
时朱泚伪册滔为皇太弟,滔率幽、檀劲卒,诱回纥二千骑,已围贝州数十日,将绝白马津,南盗洛都,与泚合势……五月,武俊、抱真会军于钜鹿东。两军既交,滔震恐。抱真为方阵,武俊用奇兵,朱滔倾垒出战。武俊不擐甲而驰之。滔望风奔溃,自相蹂践,死者十四五。收其辎重、器甲、马牛不可胜计,滔夜奔还幽州。武俊班师,表让幽州卢龙节度使,许之。乃升恒州为大都督府,以武俊为长史,加检校司徒,实封七百户,余如故。


《旧唐书·朱滔传》
泚既僣号,立滔为皇太弟,仍令以重赂招诱回纥,南攻魏、贝,即西入关。兴元元年正月,滔驱率燕、蓟之众及回纥杂虏,号五万,次南河,攻围贝州。三月,田绪杀田悦,魏州乱。滔令大将马实分兵逼魏州,营于王莽河。德宗在山南,虑二凶兵合,遣使授王武俊平章事,令与李抱真叶力击滔。四月,恒、潞两军次泾城北,行营相距十里;抱真自率二百骑径入武俊军,面申盟约,结为兄弟。
五月四日,进军距贝州三十里而军。翌日,滔令大将马实、卢南史引回纥、契丹来挑战,武俊遣骑将赵珍提精骑三百当之,抱真将王虔休掎角待之。武俊与其子士清自当回纥、契丹部落。两军既合,鼓噪震地,回纥恃捷,穿武俊阵而过。武俊乘骑勒马不动,俟回纥引退,因而薄之,回纥势不能止。武俊父子纵马急击,获回纥三百骑。滔阵乱,东走,两边追斩,俘馘数万计。遇夜,夹滔垒而军。
是夜,滔以残众千人奔德州,委弃戈甲山积。滔至瀛州,杀骑将蔡雄、扬布。以其前锋先败,又杀阴阳人尹少伯,以其言举兵必胜故也。


《资治通鉴》
丙子旦,武俊遗其兵马使赵琳将五百骑伏于桑林,抱真列方陈于后,武俊引骑兵居前,自当回纥。回纥纵兵冲之,武俊使其骑控马避之。回纥突出其后,将还,武俊乃纵兵击之,赵琳自林中出横击之,回纥败走。武俊急追之,滔骑兵亦走,自践其步陈,步骑皆东奔,滔不能制,遂走趣其营,抱真、武俊合兵追击之。时滔引三万人出战,死者万余人,逃溃者亦万余人,滔才与数千人入营坚守。
会日幕,昏雾,两军不能进,抱真军其营之西北,武俊军其东北。滔夜焚营,引兵出南门,趣德州遁去,委弃所掠资财山积;两军以雾,不能追也。


也就是说,史思明在对付回纥骑兵时,也有可能使用王武俊的这个阵型:骑兵列阵在前,步兵列阵在后。回纥骑兵冲锋而来的时候骑兵部队策马避开,由后面的步兵方阵来进行抵挡。待回纥骑兵冲锋势头已去,准备策马回阵再度发起冲锋的时候,燕军骑兵便从后面发动攻击,跟燕军步兵两面夹击回纥骑兵,彻底干废这支北疆王牌……考虑到相州大战以前回纥人基本是百战百胜所向披靡,轻敌的可能性相当高,很有可能就是这样着了史思明的道【史思明的骑兵相当凶悍,三千铁骑就报销了刘正臣的一万精锐平卢军,而步兵也可能由同罗和曳落河组成,战斗力相当彪悍,尤其是奚人步兵向来都有善射的美名,因此当年他能以两千骑兵和三千步兵横扫河北“二十万”义军,再加上他的王牌平卢战士和蔡希德被安庆绪冤杀后前来归附的数千精兵,史思明恐怕早就有了能跟回纥骑兵正面叫板的硬实力】……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2-22 14:34:00 +0800 CST  


【关于史思明麾下将领编制的问题】
根据《新唐书》记载:“有诏思明为归义郡王、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诸子并列卿;以秀岩为云中太守,亦官其诸子……思明乃遣张忠志守幽州,假薛崿以恒州刺史,招赵州刺史陆济使降,授朝义兵五千守冀州,假令狐彰博州刺史,戍滑州。”因此可以知晓那时候河北十三郡的部分防务情况:
云州【云中郡】镇将高秀岩
幽州【范阳郡】镇将张忠志(李宝臣)
恒州【常山郡】镇将薛崿
赵州【赵郡】镇将陆济
冀州【信都郡】镇将史朝义
博州【博平郡】镇将令狐彰
然而根据《新唐书·李宝臣传》记载:“九节度师围相州也,忠志惧,归命于朝,肃宗即授故官,封密云郡公。史思明度河,忠志复叛,勒兵三万固守,贼将辛万宝屯恒州相掎角。思明死,忠志不肯事朝义,使裨将王武俊杀万宝,挈恒、赵、深、定、易五州以献。”因此可以看出史思明对张忠志的调令并不成功,相州会战时李宝臣更加倾向于唐王朝,还控制着五州三万兵力,成为一股独立势力,直到史思明相州战胜后才勉强依附于史思明【辛万宝估计就是用来监视张忠志的】,因此史思明的十三州八万兵力里面,实际真正控制的也就五万兵力而已,这也是史思明拼命募兵的原因所在……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史思明出兵相州时是兵分三路的:“会史思明分军为三,一出邢、洺,一出冀、贝,一自洹水趣魏州。”从唐代河北道政区地图来看,出兵冀贝两州的是燕军的东路军,出兵邢洺两州的是燕军的西路军,沿着洹水出兵魏州的是燕军的中路军。
《安禄山事迹》记载:“思明乘其初到,以子击光远,光远脱身南渡。”也就是说,史思明攻陷魏州时,击败崔光远的就是史朝义的部队。而史朝义那时候率领五千步骑镇守冀州,应该算在燕军东路军里面,因此可以看出,崔光远被击溃那会,至少中路军和东路军已经在魏州会师。
《旧唐书·安禄山传》记载:“思明先遣李归仁以步卒一万、马军三千,先往滏阳以应。”从唐朝河北道地图来看,滏阳更加接近于洺州,因此李归仁的一万三千步骑估计就是燕军西路军。
后来史思明参加河阳会战时:“史思明使其子朝清守范阳,命诸郡太守各将兵三千从己向河南,分为四道,使其将令狐彰将兵五千自黎阳济河取滑州,思明自濮阳,史朝义自白皋,周挚自胡良济河,会于汴州。”因此可以看出史朝义、周挚和令狐彰【领兵五千】都是他麾下重要的统军大将。
根据《新唐书·李光弼传》记载,周挚参加河阳会战时:“挚收兵复振,与安太清合众三万攻北城。”而根据《资治通鉴》记载,相州之围解除后,史思明“遣安太清将兵五千取怀州,因留镇之。”考虑到河阳会战那会周挚已经吸收许叔冀所部【时周挚、许叔冀将后军在福昌,悦等使许季常往告之,挚惊倒于地。】,因此粗略估计的话,周挚统兵人数应该有两万之众。鉴于史朝义弑父前夕,史朝义统领前军,史思明自领中军,周挚统领后军,因此后来参加万金驿大战的燕军编制有可能是这样:
前军:领兵官史朝义,统帅步骑五千
中军:领兵官史思明,统帅步骑两万五千
后军:领兵官周挚,统帅步骑两万
此外刘展祸乱江淮时,燕军趁机分兵南下:“史思明遣其将田承嗣将兵五千徇淮西,王同芝将兵三千人徇陈,许敬江【兖州和郓州是南下平卢军的地盘,而根据董秦、田神功在山东一带屡次跟燕将敬釭交战来看,此处的许敬江应该就是敬釭】将二千人徇兖郓,恭薛鄂【薛崿】将五千人徇曹州。 ”因此如果薛崿参与这次军事行动的话,其麾下应该也有五千兵众。


【结论】
也就是说,史思明南下相州时三路燕军编制情况大致是:
东路军:史朝义【步骑五千】
中路军:史思明、周挚【约四五万兵马】
西路军:李归仁【骑兵三千,步兵一万】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2-22 14:47:00 +0800 CST  


另外,鉴于李光弼的河东军在万金驿决战中表现得最为出色,因此现将河东军的编制情况列举出来吧
●总兵力
【战象君考据】
河东节度本为安禄山兼领的三节度之一,然而河东最终确没有倒向叛军(至少不是全部)。那么唐朝方面能调动的河东军有多少?天宝15年1月,郭子仪向玄宗推荐李光弼领兵进攻河北,玄宗遂命李光弼接管河东镇,并调朔方兵援助他。
通鉴:“选良将一人分兵先出井陉,定河北。子仪荐李光弼。癸亥,以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分朔方兵万人与之……李光弼将蕃汉步骑万馀人、太原弩手三千人出井陉”
旧唐书李光弼传:“以朔方兵五千会郭子仪军,东下井陉”
按通鉴,李光弼出兵河北的兵力为13000人,其中有1万朔方兵。而旧书李光弼传确记李以朔方兵5000和郭子仪军汇合,明显和通鉴相矛盾。不过细想一下,不难发现旧书所记有误。郭子仪军就是朔方兵,以朔方兵去会朔方兵显然不合情理,而且“太原弩手”即是河东兵。所以旧书是将河东兵误记成了朔方兵,正确的应该是李光弼以5000河东兵会郭子仪派来的朔方军。而朔方援军的数量实际应为8000人,而非最初玄宗诏给的1万。
那么这5000河东兵是否就是当时唐朝控制的全部河东镇军队呢?这可以从后续战事的记述来判断。
旧书郭子仪传:“七月,肃宗即位,以贼据两京,方谋收复,诏子仪班师。八月,子仪与李光弼率步骑五万至自河北。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
旧书李光弼传:“八月壬午朔,以子仪为武部尚书、灵武长史,以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北都留守并同平章事,馀如故。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赴太原……光弼经河北苦战,精兵尽赴朔方,麾下皆乌合之众不满万人”
至德元年七月,新即位的肃宗命郭子仪和李光弼从河北战场回师,回到朔方的军队里也包括那批河东兵。接着李光弼带着5000景城、河间的团练赶回了太原,而将河东精锐留在了朔方。当次年太原遭叛军围攻时,李光弼手里只有不满1万乌合之众。由此可见,出征河北的5000河东兵已经是唐朝方面掌握的几乎全部河东镇机动兵力。那么其余的河东军自然是掌握在安禄山手中,旧书李光弼传于太原之战后又记到:
“(李光弼)收清夷、横野等军,擒贼将李弘义以归”
清夷军属范阳节度,是安禄山的本部人马。而横野军则原属河东节度,这清楚表明部分河东军确实加入了叛军阵营,被李光弼再次收降。
这两支部队在天宝初年的兵数记载为:
“清夷军……管兵万人,马三百疋”
“横野军……管兵七千八百人,马一千八百匹”
但是如前所证,天宝十节度的记载兵数存在很大水份。如果仍以较可信的马匹数作推算(仍以2人3马,步骑比3:1计算),这两军总和即为5600人。再考虑到天宝末在对吐蕃、契丹的战争中,以及安史之乱爆发后在河东、河北拉锯战中的损耗,李光弼收编的人马可能还大大低于5600之数。这样除去必要的卫戍兵力和二线团练,仅一年多后,李光弼能抽调出的野战军,算上先前留在朔方的那几千河东精锐(此时当已不满5000),总数应当不会超过1万人。
【补充】
《安禄山事迹》记载:至相州,离散略尽,疲卒纔一千,骑士三百而已。至滏阳县界,时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屯卒一万,军马三百在滏阳,庆绪处必死地,谓诸弟曰:“一种是死,不如刀头取决。”遂与庆和等三人领家童数百,设奇计大破官军,光弼大溃。
《新唐书·李宝臣传》记载:“九节度师围相州也,忠志惧,归命于朝,肃宗即授故官,封密云郡公。史思明度河,忠志复叛,勒兵三万固守,贼将辛万宝屯恒州相掎角。”
张忠志【也就是李宝臣】率领三万燕军吞并恒州常山郡,正对面就是河东的井陉口,无论是李光弼出常山入河北,还是史思明四路围攻太原,都要从这里经过。因此即使河东军规模已经恢复到天宝年间水平,依旧要留下重兵驻守此处,更别提驻兵飞狐道的大同高秀岩也在虎视眈眈【李光弼非常看重的安史降将乌承玼并没有参与相州会战,很可能此时也在河东留守兵团里面】,因此战象君所提到的一万河东野战军应该是可信的……
在这之中,薛兼训为河东军副帅,地位仅次于李光弼;张奉璋所部兵力当在五百到三千之间;辛云京、辛旻所部有四千精兵;五百河东骑兵则由辛旻、康殁野波、康英俊等将领掌管。


●骑兵部队
根据《新唐书》记载:“光弼以河东骑五百驰东都,夜入其军,且谓贼方窥洛,当扼虎牢,帅师东出河上。”此时相州会战结束不久,河阳会战即将爆发,新任河东节度使王思礼也要面对史思明麾下兵马使杨是所部一万步骑的进攻,因此五百河东骑兵估计就是河东军所能出动的骑兵力量。
至于河东骑兵的将官,根据《新唐书·辛云京传》记载:“旻亦从光弼定恒、赵,后署太原三城使。史思明屯相,军及滏阳,旻逆击走之。东都陷,退守河阳,卒于屯。”
根据《全唐文》记载:“后击怀州,思明又自来救,易爽之际,侵轶柴篱。殁野波领甲骑三十御之,贼军三千人,一时摧败。”;“尝随太尉讨思明于河阳,贼骁骑万余,于中阐城索斗将,莫敢应者。英俊挺身奔击之,应枪落者二十余人。英俊被枪刺颊,贯喉而出,摆首而去之,犹杀二人而还,太尉壮焉,遂以从父兄子妻之。”
考虑到辛旻、康殁野波、康英俊三人在相州会战时都在河东军服役,却也参加后来的河阳、怀州会战,而河东军仅派出五百骑兵跟随李光弼出战,因此可以看出此三员将领就是河东五百骑兵的长官。


●幕僚
【0】王缙
别字:夏卿
祖籍:本太原祁人,后客河中
出身:举草泽、文辞清丽科上第。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弟弟。
民族:汉
年龄:60
官职:太原少尹、兵部侍郎
此前战功:辅佐李光弼防守太原
结局:及败,刘晏等鞫其罪,同载论死,晏曰:“重刑再覆,有国常典,况大臣乎!法有首从,不容俱死。”于是以闻,上悯其耄,不加刑,乃贬括州刺史。久之,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建中二年死,年八十二
性格:
●少好学,与兄维俱以名闻
●太原将王无纵、张奉璋恃功,以缙儒者易之,不如律令,缙斩以徇,诸将股栗
●时元载专朝,天子拱手,缙曲意附离,无敢忤。又恃才多所狎侮,虽载亦疾其凌靳也
●素奉佛,不茹荤食肉,晚节尤谨。妻死,以道政里第为佛祠,诸道节度、观察使来朝,必邀至其所,讽令出财佐营作
●性贪冒,纵亲戚尼姏招纳财贿,猥屑相稽,若市贾然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2-24 23:12:00 +0800 CST  
●将佐
【1】薛兼训
祖籍:蒲州汾阴
出身:其五代祖薛克勤,历司农少卿,为来俊臣所陷伏诛。曾祖薛炅,银青光禄大夫、卫尉卿、赠秦州刺史,谥曰献。祖薛彦,举太子舍人,赠绵州刺史。父薛泰,任两蕃使,仕玄宗三十余年,以骁勇善战闻名于边,授户部尚书,封五原郡公,兼训为其第四子
民族:汉
官职:大夫、试鸿胪卿、河东兵马使、韩国公
此前战功:跟随李光弼参加太原会战
结局:大历十一年,兼训病薨于河东节度使,以鲍防代之。皇帝辍朝三日,以示哀悼,封赠司徒,命贞懿皇后之叔父独孤卓前往薛府慰问,并命河南尹严郢为监葬护丧之地方长官。李醔为其作《妒神颂》曰:“乃命河东节度副大使、兼工部尚书、太原尹、北京留守薛公讳兼训,警此禁闱。”是碑建于大历十一年五月十六日,时距兼训之卒,未足二十日,其时彼犹在镇
性格:
●谦逊重礼法(执授爵高平郡王之策书。兼训诚恳辞让,认为非同姓皇亲,不可封王,于是改封韩国公)
●举不避亲,表堂弟薛坦为蔚州刺史、横野军钱监等使
●御军严肃,善于领兵
●讲究原则,对李光弼迁延不救长安极度不满(始兼训之奉光弼也,以顺命为忠,不及于义。防知光弼之不终也,谕而绝焉)
●擅长发展经济(初,越人不工机杼,兼训乃募军中未有室者,厚给货币,密令北地娶织妇以归,岁得数百人,由是越俗大化,竞添花样,绫纱妙称江左矣)
●顾念旧情(光弼薨,子汇少无所倚。兼训怜之,奏试殿中丞)
●崇仰佛理
●为官清正,发展生产,受地方拥戴,然因母亲去世,解职赴丧。越州百姓怀恋兼训,扶老携幼呼号拦遮于道路,哭诉于公使,数日给复,朝廷同意继续由他管理地方。兼训以孝服在身,时难再任,于是屡次长跪陈情乞求,他的恳请最终搁置,不被允许,遂两刺会稽
●兼训宰太原,针对不同地区社会情况,兼施恩威,迭用柔刚,对百姓灵活使用不同的治理措施,故河东得以粗安


【2】辛云京
祖籍:陇右金城,客居京兆
出身:单于副督思廉之子。汉左将军庆忌二十八代孙也。原来跟随王思礼参加关中拉锯战,郭子仪收复长安后被调到李光弼的河东军阵营中。
民族:汉
年龄:47
官职:特进、太常卿
此前战功:覆石岺之种落
结局:大历三年,检校左仆射。卒,年五十五,代宗为发哀流涕,赠太尉,谥曰忠献。它日,郭子仪、元载见上,语及云京,帝必泫然。及葬,命中使吊祠,时将相祭者至七十余幄,丧车移晷乃得去。德宗时,第至德以来将相,云京为次
性格:
●有胆决,以禽生斩馘常冠军
●性沉毅
●治谨于法,下有犯,虽丝毫比不肯贷,及赏功亦如之,故军中畏而信
●回纥恃旧勋,每入朝,所在暴钞,至太原,云京以戎狄待之,虏畏不敢惕息
●辛云京为代州刺史,屡为将校谮毁,思礼怒焉。云京惶惧,不知所出


【3】辛旻
祖籍:陇右金城,客居京兆
出身:辛云京从弟
民族:汉
官职:太原三城使
此前战功:跟随李光弼参加常山会战,从定恒州和赵州
结局:东都陷,退守河阳,卒于屯
性格:
●信安王祎节度朔方,京杲与弟旻以策干说,祎评咨加异。


【4】康殁野波
祖籍:柳城
出身:安史降将,郭子仪收复两京后叛安庆绪投奔李亨,和弟弟康英俊被调拨到李光弼帐下。其先世为北蕃十二姓之贵种。高祖颉利部落都督,曾祖染可汗驸马都知兵马使,祖颉利发墨啜可汗卫衙官知部落都督,父康阿义屈达干为安禄山的范阳节度副使
民族:粟特
官职:云麾将军、左金吾卫大将军、上柱国、射生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鸿胪卿、上柱国、殿前射生使、清河郡开国公
此前战功:相州城下击败安庆绪燕军
结局:不详,最后一次出战记录是跟随李光弼参加河阳西渚之战
性格:
●居常谦谨,临事勇锐,战则先锋,前无强敌,捉生游奕,所向必摧
●太尉诸公睹而骇之,赏杂彩百匹,并以转分麾下,一无所纳,三军欣羡焉
●注重朋友义气,跟颜真卿是朋友(真卿之弃平原也,殁野波为贼骑将,缓策不追,及闻渡河,然始奔蹑,是以得脱於难,平原人至今称之)
●和安庆绪有深仇大恨(至德二载,阖门二百馀口,被安庆绪胁至安阳……公率四子及孙侄等十馀人,冒死南奔。至汲郡,为从者所告,家人歼焉)
●战斗家族(二子殁野波、英俊挺身行前,二子屈须弥施、英玉持满殿後,殁野波妻阿史那氏为公控马)


【5】康英俊
祖籍:柳城
出身:安史降将,其先世为北蕃十二姓之贵种。高祖颉利部落都督,曾祖染可汗驸马都知兵马使,祖颉利发墨啜可汗卫衙官知部落都督,父康阿义屈达干为安禄山的范阳节度副使
民族:粟特
相貌:瞪视眈眈,姿气雄果
官职:不详
此前战功:相州城下击败安庆绪燕军
结局:不详,最后一次出战记录是跟随李晟参加收复长安之战
性格:
●发劲矢,持大枪,嶷然万众之中,左右驰突,无不辟易而退
●太尉诸公睹而骇之,赏杂彩百匹,并以转分麾下,一无所纳,三军欣羡焉


【6】张奉璋
祖籍:清河
出身:曾祖持节某州诸军事讳元;祖银青光禄大夫行益州长史讳文感;父赠鸿胪少卿讳洪礼
民族:汉
年龄:55
官职:特进、左骁卫大将军、经略副使
战功:常山会战中率五百士兵镇守石邑,击退蔡希德;太原会战中在广阳歼灭史思明三千胡兵,焚烧其所护送的攻城重武器。
结局:缙受诏发兵诣盐州防秋,遣无纵、奉璋将步骑三千赴之。奉璋逗遛不进,无纵托他事擅入太原城;缙悉擒斩之,并其党七人,诸将悍戾者殆尽,军府始安。
性格:
●简而能宽,惠而能肃
●奋兹忠勇,志剪渠魁
●河东兵马使王无纵、张奉璋等恃功骄蹇,以王缙书生,易之,多违束缚
●熟知地理(登鹳鹊洪中顶,四顾而叹曰:“敌在吾目中矣,束其口扼其喉者,兹乎?”)


【7】哥舒曜
别字:子明
祖籍:突厥突骑施
出身:其先盖突骑施酋长哥舒部之裔。祖道元,为安西都护将军、赤水军使,故仍世居安西【他的父亲哥舒翰就不用多做介绍了吧……】
民族:突
官职:光禄卿
此前战功:无
结局:贞元元年,其部将叛,夜焚河南门,曜挺身免。帝以汴州刺史薛珏代之,召入为鸿胪卿。终右骁卫上将军,赠幽州大都督
性格:
●八岁,玄宗召见华清宫,擢尚辇奉御
●以父哥舒翰陷贼,哀愤号恸,故吏裴冕、杜鸿渐等见之叹息
●李光弼讨河北,曜请行,拜鸿胪卿,为光弼副
●临行,帝召见,问曰:“卿治兵孰与父贤?”对曰:“先臣,安敢比。但斩长蛇,殪封豕,然后待罪私室,臣之愿也。”帝曰:“尔父在开元时,朝廷无西忧;今朕得卿,亦不东虑。”
●诏城襄城,曜以疲人版筑不如按甲持重以挫之,帝不许
●曜进次颍桥,雷震军中七马毙,曜惧,还屯襄城
●拙于统御,而锐杀戮,士畏而不怀
●子七人,俱以儒闻。峘,茂才高第,有节概。崿、嵫、屺皆明经擢第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2-24 23:20:00 +0800 CST  

《相州会战日志》

【乾元元年】
●九月
☆3日,唐肃宗命令九节度使出征相州,彻底剿灭安庆绪
●十月
☆5日,李豫被册立为太子,亦即后世的唐代宗
☆6日,卫州大战,鲁炅、崔光远、季广琛、李嗣业前来会合郭子仪,联手击溃安庆绪主力
☆15日,许叔冀任命卫州妇女侯四娘、滑州妇人唐四娘、青州妇人王二娘为果毅军官
●十一月
☆3日,王思礼在相州城下击破安庆绪【估计就是康殁野波、康英俊两兄弟大显神威的那次】
☆8日,郭子仪收复卫州,从狱中救出萧华
☆17日,朝廷任命萧华为魏州防御使
●十二月
☆5日,朝廷任命崔光远为魏州刺史,接管魏州防务
☆29日,史思明遣史朝义攻陷魏州,杀三万人


【乾元二年】
●正月
☆1日,愁思冈大战,郭子仪再破安庆绪【李嗣业就是在此战中中箭的】,史思明在魏州称王,遣李归仁袭击唐军,被朔方河东两军击溃
☆28日,李嗣业因箭伤去世,荔非元礼代其指挥镇西北庭军
●二月
☆3日,崔圆被任命为东京留守,镇抚洛阳
☆15日,月全食
☆郭子仪和季广琛合谋引漳水灌城,史思明击破拦河堤坝,攻陷中尉县粮草基地,季广琛被击溃
●三月
☆6日,万金驿决战爆发,李光弼、王思礼、鲁炅、许叔冀与史思明主力战于邺南,仆固怀恩率回纥骑兵与史思明骑兵战于滏水西岸,回纥战败,诸军皆溃,唯有李光弼和王思礼整师而归,史思明杀安庆绪
☆18日,回纥将领骨啜特勒、帝德等十五人逃回长安,唐肃宗赐酒压惊
☆24日,骨啜特勒等人辞别,返回军营
☆25日,荔非元礼被正式任命为镇西北庭节度使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2-25 14:12:00 +0800 CST  

楼主:反叛的中二病

字数:29269

发表时间:2016-02-22 04:2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2-10 13:48:15 +0800 CST

评论数:16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