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史迷雾--举例揭示古战史料记载数字的浮夸不实

3,河东节度
河东节度本为安禄山兼领的三节度之一,然而河东最终确没有倒向叛军(至少不是全部)。那么唐朝方面能调动的河东军有多少?天宝15年1月,郭子仪向玄宗推荐李光弼领兵进攻河北,玄宗遂命李光弼接管河东镇,并调朔方兵援助他。

通鉴:「选良将一人分兵先出井陉,定河北。子仪荐李光弼。癸亥,以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分朔方兵万人与之。•••••李光弼将蕃汉步骑万馀人、太原弩手三千人出井陉」
旧唐书李光弼传:「以朔方兵五千会郭子仪军,东下井陉」

按通鉴,李光弼出兵河北的兵力为13000人,其中有1万朔方兵。而旧书李光弼传确记李以朔方兵5000和郭子仪军汇合,明显和通鉴相矛盾。不过细想一下,不难发现旧书所记有误。郭子仪军就是朔方兵,以朔方兵去会朔方兵显然不合情理,而且「太原弩手」即是河东兵。所以旧书是将河东兵误记成了朔方兵,正确的应该是李光弼以5000河东兵会郭子仪派来的朔方军。而朔方援军的数量实际应为8000人,而非最初玄宗诏给的1万。
那么这5000河东兵是否就是当时唐朝控制的全部河东镇军队呢?这可以从后续战事的记述来判断。

旧书郭子仪传:「七月,肃宗即位,以贼据两京,方谋收复,诏子仪班师。八月,子仪与李光弼率步骑五万至自河北。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

旧书李光弼传:「八月壬午朔,以子仪为武部尚书、灵武长史,以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北都留守并同平章事,馀如故。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赴太原•••••光弼经河北苦战,精兵尽赴朔方,麾下皆乌合之众不满万人」

至德元年七月,新即位的肃宗命郭子仪和李光弼从河北战场回师,回到朔方的军队里也包括那批河东兵。接着李光弼带着5000景城、河间的团练赶回了太原,而将河东精锐留在了朔方。当次年太原遭叛军围攻时,李光弼手里只有不满1万乌合之众。由此可见,出征河北的5000河东兵已经是唐朝方面掌握的几乎全部河东镇机动兵力。
那么其余的河东军自然是掌握在安禄山手中,旧书李光弼传于太原之战后又记到:

「(李光弼)收清夷、横野等军,擒贼将李弘义以归」

清夷军属范阳节度,是安禄山的本部人马。而横野军则原属河东节度,这清楚表明部分河东军确实加入了叛军阵营,被李光弼再次收降。这两支部队在天宝初年的兵数记载为:

「清夷军••••管兵万人, 马三百疋」
「横野军••••管兵七千八百人,马一千八百匹」

但是如本帖9楼所证,天宝十节度的记载兵数存在很大水份。如果仍以较可信的马匹数作推算(仍以2人3马,步骑比3:1计算),这两军总和即为5600人。再考虑到天宝末在对吐蕃、契丹的战争中,以及安史之乱爆发后在河东、河北拉锯战中的损耗,李光弼收编的人马可能还大大低于5600之数。
这样除去必要的卫戍兵力和二线团练,仅一年多后,李光弼能抽调出的野战军,算上先前留在朔方的那几千河东精锐(此时当已不满5000),总数应当不会超过1万人。

楼主 非洲战象  发布于 2015-04-24 13:10:00 +0800 CST  
吴魏洞口之战
三国志-魏书-文帝传:
「诏曰:孙权残害民物,朕以寇不可长,故分命猛将三道并征。今征东诸军与权党吕范等水战,则斩首四万,获船万艘」

三国志-吴书-吕范传:
「曹休、张辽、臧霸等来伐。范督徐盛、全琮、孙韶等以舟师拒休等于洞口。迁前将军,假节,改封南昌侯。时遭大风,船人覆溺,死者数千,还军,拜扬州牧」

三国时代的这则战例可谓充分体现了”破贼文书,以一为十”的潜规则。
此战是魏国三路伐吴中一场水战,吴国方面的记录是死数千,而曹丕的诏书中确宣称斩吴军4万!实际这数字当然是吹的,此战仅为三路里东路的一场非决定性的会战,吴军总数都未必有4万。

楼主 非洲战象  发布于 2015-06-14 16:22:00 +0800 CST  
秦魏雕阴之战
史记-秦本纪:「七年,公子昂与魏战,虏其将龙贾,斩首八万」

史记-魏世家:「五年,秦败我龙贾军四万五千于雕阴」

先秦的兵力数字由于史料来源单一,大多不可考。但这则战例确是个稀有的例外。魏世家中保留的数字无疑是来自魏国的记录,魏军总共不过4万5千,而秦国一边确宣称斩魏军8万!
这里附上秦国商鞅所制定的军律:

「能攻城围邑斩首八千已上,则盈论;野战斩首二千,则盈论;吏自操及校以上大将尽赏」

当时野战斩首2000已为全军通赏的大胜。军律上的数字不是对外宣传用的,自然没必要夸大。雕阴大战即使秦军斩首8000级(秦国宣称数字的十分之一),实际已然是重大胜利。

楼主 非洲战象  发布于 2015-06-14 16:23:00 +0800 CST  
宋金黄天荡之战中的金军兵力
宋建炎三年冬,金军分三路攻宋,主力完颜兀术(宗弼)由建康附近渡过长江,一路拔建康、陷临安。宋高宗赵构一直逃到了海上。次年四月,兀术回师,宋将韩世忠于长江上阻截回程的金军,这就是黄天荡之战。关于此战金军兵力,宋人众说纷纭:

韩世忠墓志铭:
「建炎三年冬,金人合诸种数万骑,绝淮溯江,鼓行而南,如践无人之境」

韩忠武王中兴佐命定国元勋碑:
「兀术闻王在京口,遽勒三十万骑北还。王即奏愿留江上剿除,使绝南牧之患,遂提兵截大江以邀之」

中兴小历:
「时敌众百万,世忠战士才八千人」

宋史韩世忠传:
「是役也,兀术兵号十万,世忠仅八千余人」

韩世忠墓志铭称南侵的金兵是数万人;韩忠武王碑则夸张的称兀术有30万人;熊克的小历则更是吹敌人有100万之多;宋史则记兀术号称10万。金兀术到底有多少人呢?

金史本纪第十九:
「宗弼追宋主,宋渡江,入于杭州,复遁入海,宗弼乃还。于是娄室所下陕西城邑辄叛,宗翰等曰:前讨宋,故分西师合于东军,而陕西五路兵力雄劲,当并力攻取。今挞懒抚定江北,宗弼以精兵二万先往洛阳,以八月往陕西」

金史中虽没有明确记黄天荡之战中兀术所部的兵力,但紧接着在当年兀术所部就被急调往陕西战场,以全力对付张浚的大军,江淮战场只留挞懒部。而此时兀术领兵2万,黄天荡之战中的金军兵力当离此数不远。

楼主 非洲战象  发布于 2015-09-17 11:57:00 +0800 CST  
宋金野狐岭之战金军兵力
下面首先是余大均从史料方面考证,认为金军实际仅7000人。


军人出生的李则芬以其军事视角分析,也认为夜狐岭不会是场大规模会战。见下:




楼主 非洲战象  发布于 2015-12-19 14:24:00 +0800 CST  
宋金第一次太原之战

金史宗翰传:
「宗翰发自河阴,遂降朔州,克代州,围太原府。宋河东、陕西军四万救太原,败于汾河之北,杀万余人」

金虏节要:
「可求统麟、府之师二万众,自府州涉大河由岢岚州将出天门关以援太原,为贼据关,不克,进复越山取松子岭道出焉,至交城,遇黏罕之众,大战移时,可求远来新至,劳逸有间,故致败绩」

金史称败宋军4万。按宋方时人张汇所写的金虏节要,宋军仅2万。

楼主 非洲战象  发布于 2016-05-21 12:43:00 +0800 CST  
后唐与契丹的两次定州之战

旧五代史明宗纪:
「己未,幽州奏:契丹托诺领二千骑西南趋定州」
「壬申,王晏球奏:今月二十一日,大破定州贼军及契丹于曲阳,斩获数千人,王都与托诺以数十骑复入于定州」
「甲子,王晏球奏:今月十九日,契丹七千骑来援定州,王师逆战于唐河北,大破之,追至满城,又破之,斩二千级,获马千匹」

旧五代史王晏球传:
「契丹遣托诺率骑千余来援都,突入定州」
「俄而契丹首领特哩衮率勇骑五千至唐河,是时大雨,晏球出师逆战,特哩衮复败,追至易州,河水暴涨,所在陷没,俘获二千骑而还」

府册元龟卷435:
「契丹强盛仅三十年,雄据北戎,诸蕃窜伏,屡为边患,汉兵尝惮之,前後战争,罕得其利。是役也,曲阳之败已失千骑,唐河之阵兵号七千,溃散之後,沟渠泛溢」

新五代史王晏球传:
「都遣人北招契丹,契丹遣秃馁将万骑救都」
「契丹又遣惕隐以七千骑益都,晏球遇之唐河,追击至满城,斩首二千级,获马千匹」

通鉴:
「都以重赂求救于奚酋秃馁,五月,秃馁以万骑突入定州」
「契丹复遣其酋长惕隐将七千骑救定州,王晏球逆战于唐河北,大破之」

这则例子,又一次反映了随时间推移,后世文人对于敌方兵力的再次夸大。观较早成书的旧五代史和府册元龟的记录,首战契丹兵力至多为1千多至2千。而晚出的新五代史和通鉴则作1万。再战唐河,唐将王晏球自报敌兵7千,然据府册元龟和旧五代史王晏球传,7千之数也不过是号称而已,实则可能仅5千(甚至更少)。而新五代史和通鉴则将其当成实数记。

楼主 非洲战象  发布于 2016-05-21 17:11:00 +0800 CST  
后周与南唐清流关之战

旧五代史:
「壬申,今上奏:破淮贼万五千人于清流山。」

默记:
「李景闻世宗亲至淮上,而滁州其控扼,且援寿州,命大将皇甫晖、监军姚凤提兵十万扼其地。太祖以周师数千与晖遇于清流关隘路。」

东都事略卷1:
「唐将皇甫晖姚凤率衆十五万塞清流关,太祖击走之。」

宋史:
「南唐节度皇甫晖、姚凤众号十五万塞清流关,击走之」

按宋初成书的旧五代史,主将赵匡胤自己报给周世宗的敌军兵力为1万5千人。而到北宋后期的默记里数字已作10万。南宋的东都事略则进一步增至15万。最晚成书的元修宋史这次算有点良心,给15万前面加了一个"号"字。随时间推移,兵力数字被不断夸大。

楼主 非洲战象  发布于 2016-06-17 15:51:00 +0800 CST  
辽受降后晋军的兵力数

旧五代史:
「(杜重威)告契丹主曰:臣等以十万汉军降于皇帝,不免配借,臣所不甘。」

通鉴:
「或勸知遠舉兵進取,知遠曰:用兵有緩有急,當隨時制宜,今契丹新降晉軍十萬,虎據京邑,未有他變,豈可輕動哉!」

辽史耶律图鲁窘传:
「从讨石重贵,杜重威拥十万余众拒滹沱桥」

辽史本纪:
「十二月丙寅,杜重威、李守贞、张彦泽等率所部二十万众来降。」

中原方面记载降辽的晋军是10万。辽史耶律图鲁窘传也称与辽军对峙时的晋军是10万,可辽史本纪却大言收降20万晋军。

楼主 非洲战象  发布于 2016-06-22 16:25:00 +0800 CST  
回楼上。

首先,这是绍兴八年之数,绍兴六年时数字不同。

中兴小历:
「(绍兴六年八月,要录系之于绍兴七年)时湖北岳飞军初置总领钱粮,戊子,诏户部郎官霍蠡为之,于鄂州置司。初,飞一军每月费钱三十九万缗,岁计四百六十万缗馀。至是,蠡申:飞军中每岁统制、统领、将官、使臣三百五十馀员,多请过一十四万馀缗,军兵八十(要录作八千)馀人,多请过一千三百馀缗」

给驻军钱粮,一般都多给,各级将官会多拿,士兵也会多领粮以给家口,更有将家口滥竽充数作兵额的,那名正言顺地领的钱粮就更多了,如:

中兴小历:
「(绍兴二年)刘光世军四万,老小至众,选之亦可得其半。」

韩世忠的部队,绍兴三年半年供给28万石。韩世忠报兵44000,坦承其中大半不能用于作战,实际这28万石也就是养着大量不打仗的"兵"。

宋会要:
「绍兴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枢密院奏:韩世忠除淮南宣抚使,泗州置司,所有预支半年粮二十八万石,已于平江及常、秀支拨。」

要录:
「(绍兴三年十月)淮南宣抚使韩世忠言:有兵四万四千馀人,辎重、病废者大半,方国家缺乏之际,理宜省费,望汰归内郡,以省财用。诏:世忠兵练已精,自河北山东随世忠累经出入,难以例汰,令存恤之。」

楼主 非洲战象  发布于 2016-07-10 14:09:00 +0800 CST  
南宋与李成农民军的筠州之战俘敌数
绍兴元年,南宋将领张俊与李成部将马进战于筠州,宋军战胜。而关于此战宋军的俘敌数字很有看点,首先是8千人说。
·
会编卷145:
【三月十二日已酉,张俊败马进於玉隆观,进走江州。初,张俊进兵,急趋豫章,至则喜曰:我已得洪州,破贼必矣。乃复敛兵若无人者,金鼓不动,令将士登城者斩。居月馀,贼首马进以大书文牒使来索战,俊复细书答状以骄之,又命王燮阅水军於江中以疑之。贼势方强,谓俊为怯战。俊谍知贼稍怠,已酉,遽命大军亟行,径济生米渡,遇先锋,击败之於玉隆观,乘胜追奔,次筠州。进方拥十数万众据筠州,进者,李成之骁将也,出兵背筠河,先守要地。俊领步座与贼迎战,命统制陈思恭、岳飞、杨存中等分兵两道,以午为期,视旌旗所向,两道俱进。俊前击,至午,两道精骑自山驰下,贼骇,退走,死者数万人,俘八千人。】
·
宋史杨存中传:
【绍兴元年,从俊讨李成。诸将议,多欲分道进,存中曰:"贼势如此,兵分则力弱,又诸将位均势敌,非招讨督之,必不相为用。"俊然之。整军至豫章,存中率兵数千,首破贼于玉隆观,追至筠州。贼骁将以众十万来援,夹河而营。存中谓俊曰:"彼众我寡,击之当用奇,愿以骑见属,公以步兵居前。"俊从之。存中夜衔枚渡筠河,出西山,驰下击贼,俊以步兵夹攻,俘八千人。】
·
其次是2万人说。
·
张俊神道碑:
【绍兴改元,李成以江淮湖湘十馀州,连兵百万,与羣盗合,欲内向,声势撼中外。孔彦舟因之据武陵,张用据湘汉,朝廷患之,议遣将未决。公慨然请行,乃以公为江淮招讨使,即日就道抵洪州,径济生采渡,遇贼,前锋击走之。追及筠州,成骁将马进以数十万衆决战,公以两军分道翼之,预戒其下秣马蓐食,视旌旗所向。公冒雨陷陈,金鼓俱振,两道精骑自山驰下,贼骇乱,死者数万人,俘二万人。】
·
再次是5万人说。
·
林泉野记:
【李成围江州,兵势甚盛,以俊为江淮招讨使,又命王燮、岳飞、陈思恭皆听其节制,领兵五万往讨之。绍兴初,至洪州,李成将马进来挑战,俊时壁不出,后用飞计,渡江击之于玉隆观,败之。至筠州,进陈兵数十万,命飞与陈思恭骑兵击之,数合不能胜,俊度其已疲,复率众兵急攻之,贼大破,杀数万人,临阵降者五万。】

岳侯传:
【时贼首李成自呼李天王,并马进、商元等共提兵三十万占据淮西淮南数州屯驻,往来麟掠。朝廷差张俊弃两淮招讨使,统军十万与李成相拒。缘李成兵锐,数战未能获胜,张俊奏朝廷,乞侯同王胜、陈思恭以本军隶之。李成遣偏将马进领兵二十万对垒於洪州,诸将不敢当,茯锋张招讨请侯议曰:俊与李成数战不胜,公有何见?愿求一计。侯对曰:某既蒙下问,不避僭越,用兵者,无他,仁、信、智、勇、严五事不可不用也。有功重赏,无功重罚,行令严者是也,某虽不才,乞为先锋与敌迎战,必可破贼。俊喜而许之。选精兵三万并本部诸将拒马进,至玉隆观大破进军,进走筠州。侯领兵追杀之,降贼步军五万馀众。】
·
最后是8万或13万说。
·
鄂王行实编年:
【时剧贼李成自号李天王,乗金人残乱之馀,据江淮十馀州,连兵三十万,有席卷东南之意,遣其将马进犯洪州。......次洪州,贼连营西山,王师不得渡,诸将莫当其锋。俊大惧,召先臣问曰:俊与李成前后数战皆失利,君其为我计之?先臣对曰:甚易也,贼贪而不虑后,若以骑兵三千自上流生米渡,出其不意,破之必矣,飞虽不才,愿为先锋以行。俊大喜,从之。初九日,先臣身披重铠先诸军跃马以济,衆皆骇视。须㬰,以次毕渡,观者以为神,乃潜出进军之右。先臣首突贼阵,所部从之,贼大败,降其卒五万。先臣追之二十五里,及河度土桥,才数十骑,而桥坏,后骑莫能进。进引军五千回攻先臣,先臣以一矢殪其先锋之将,麾骑突前,进军望风皆曵兵又大败。俊呼壕寨吏治桥,后骑亦至,进遂走筠州。先臣以军屯筠城东,十一日,贼复引兵出城,布列横亘十五里。先臣以红罗为帜,刺白岳字于上,平明,领所择马军二百人,建旗鼔而前。贼易其少,搏之,伏发,大败走。先臣使人呼曰:不从贼者即坐卸衣甲,当不汝杀。贼应声坐者八万人,死者无数。】
·
宋史岳飞传:
【绍兴元年,张俊请飞同讨李成。时成将马进犯洪州,连营西山。飞曰:“贼贪而不虑后,若以骑兵自上流绝生米渡,出其不意,破之必矣。”飞请自为先锋,俊大喜。飞重铠跃马,潜出贼右,突其阵,所部从之。进大败,走筠州。飞抵城东,贼出城,布阵十五里,飞设伏,以红罗为帜,上刺“岳”字,选骑二百随帜而前。贼易其少,薄之,伏发,贼败走。飞使人呼曰:“不从贼者坐,吾不汝杀。”坐而降者八万余人。】
·
8千和13万简直天差地远。如何作判断?这就得从这些史料的性质和立场来考量。
张俊神道碑具有家传系统文章的普遍特点,充斥着溢美,其中所载战事皆虚夸不堪,光从以上引用的这段中说李成拥兵百万已可见一斑。故此2万人之数已然很可疑。
林泉野记、岳侯传二者皆不知何人所撰,但其中所记敌方兵力多严重夸大,满篇是几十万大军横行。尤其是岳侯传,其传全无贬词,吹嘘传主岳飞的目的明显,十分不可靠。另值得注意的是,此二文皆收录于徐梦莘北盟会编中,但如上所见,会编的正文仍是采纳了俘8千人之说,而没有采它们的5万人之说。再以神道碑所宣称的俘敌数字比之,连张俊的自家人都没有敢自夸俘敌5万,可见数字浮夸之严重。
最离谱的是岳珂的鄂王行实编年。岳飞之孙岳珂为吹嘘祖父,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此处亦如此。岳珂这段内容当部分来源于岳侯传(详见<鄂王行实编年>与<岳侯传>内容间的渊源与异同:http://tieba.baidu.com/p/4652002342),而自己又进行了改造,变成了先俘5万,后再俘8万,总计13万,虚夸达到了极值!
宋史岳飞传则全取自岳珂的鄂王行实编年。就此段内容来说,不知是因为单纯的疏略简化,还是觉得夸张太过,宋史编者直接把那最先俘获的5万人给去掉了,只书俘8万。但无论8万还是13万都一样,皆属虚妄。
剩下来的宋史杨存中传,和其它宋史本传一样,无疑也是站在传主立场上的,所记军功数字只多不会少。且8千这一数字与北盟会编正文所记同,应当是以上诸说中最接近真实数字的。
最后,再以宋高宗接到张俊捷报后的议论来看印证。
·
宋会要:
【二十二日,宰执进呈江南路招讨使张俊捷报,上曰:朕昨日退朝深思,当须曲赦李成军中胁从百姓。盖李成所统虽号数万,其实皆吾民,被成驱虏随军。若设赏募人擒成,其余一切不问,所全生命,岂可胜计。】
·
皇帝言李成农民军实际不过号称数万而已。此段话既与军功无涉,也无宣讲皇朝国威的意图,内容足可信据。马进仅是李成部将,兵力自然也只是那号称几万人中的一部分,被俘几千人已可以说是伤筋动骨了。

楼主 非洲战象  发布于 2016-08-24 16:42:00 +0800 CST  
宋金横川寨之战
·
宋会要:
【吴玠称:三月二日,劫破伪四太子、皇弟郎君大寨,已拔寨遁走,玠遣发诸头项官兵追袭掩杀。统领张彦到横川店,劫破蕃寨,杀死贼兵,夺到马牛器甲,并生擒一百余人,斩获五百余级。】
·
吴武安公功绩记
【萨里罕、四太子蓄忿日久,纠合兵数十万,转三河之粟,鱼贯蚁附,决意取蜀,自元帅以下皆尽室以来,又以刘豫腹心为招抚使,召诸路签军,列屯寳鸡,绵亘数百里。......抵夜,侯别遣五将分更刼寨,昼夜数十合,金人困惫,死伤以万计,即敛兵宵遁,杀死千户、万户、甲军万余,得傍牌衮枪金鼓旗帜数千件。左军统制张彦夜刼敌横川砦,斩首千级,生擒将领二十人。】
·
要录卷73:
【三月辛亥朔,川狭宣抚司都统制吴玠败敌于仙人关。.....壬子夜,垒中大出兵,遣右军同统领王喜及王武等诸将分紫白旗入敌营,敌惊溃,将军韩常为官军射损左目,敌不能支,遂引兵宵遁。右军统制张彦劫敌横山寨,斩千馀级。】
·
横川寨之战属于宋绍兴四年仙人关之役的后续小战斗,宋将吴玠自己奏称是斩获500级。吴武安公功绩记里则把战绩写成了千级,宋人此类以歌功颂德为目的文章极夸张,本不足道。但向来喜欢考究的李心传要录同样未能幸免,也将战绩夸大作千余级(晚出的要录很可能就是直接抄吴武安公功绩记里的数字)。

楼主 非洲战象  发布于 2016-09-02 17:07:00 +0800 CST  
宋金金州之战
·
会编卷155:
【金人并兵自上津疾驰,不一日至洵阳境上,彦飞檄召汉阴诸军统制官郭进以兵三千先至乘流,夜发,逆战於沙隈,不胜。明日,金人以官军寡少,欲晡时步骑并进,尘坌蔽天,彦曰:贼远关飚锐,难与交锋,彼所疾驰者,欲因吾粮食以入蜀耳。尽焚储积,发居民趋险保聚,督军众自石泉趋西乡,将与宣抚司兵马会。自此,遂失金州。】
·
金史撒离喝传:
【请收剑外十三州,与宋王彦之军七千人遇于沙会泺,败之,遂克金州。】
·
宋人记宋军3千,金人记7千。此例中兵力仅数千规模,但对于敌方兵力仍存在夸大倾向。

楼主 非洲战象  发布于 2016-09-02 17:31:00 +0800 CST  
在此先对上文作若干补充。
首先,宋人关于岳家军兵力的说法,还不止上文列出的三种。
·
武穆谥议:
【绍兴改元,北兵侵暴未巳,而河南诸郡冦盗充斥,李成、马进尤号魁黠,湘汉间杨么、锺子仪等相挺为乱,少者万人,多者十馀万。公受命征伐,奋然以削平为已任,曰:内冦不除,何以攘外?近郊多垒,何以复逺疆。故麾军南指,则李成、马进为之溃北,移师湘汉,则杨么、锺子仪为之破灭。㨗书踵至,勲名日甚,南方底定。公抚定以威信,逺近争附,其为民者莫不各安生业。而豪强之徒皆愿立功为用,于是有众数十万,隠然为长城矣。】
·
忠愍谥议:
【绍兴四五年间,公领王师乘建瓴之势,剪除羣凶,有众百万,皆其平寇所得。盖虔贼山寨三百余所与汉上九郡之众、湖中杨么、钟子仪軰,各聚兵二十万,闻公军至,相率焚香迎拜。既而被命招讨河北,蔡人来迎亦如之,惟恐公至之晚,遂进屯颍昌,又进取曹濮。时太行有魁领梁小哥者亦乐为先驱,捷书至幕府曰:河北忠义四十余万,皆以岳字号旗帜】
·
以上二文,是宋廷为岳飞平反之后,礼官给岳飞作的谥议。性质上与湖北转运司立庙牒相似,属于宋朝官方为纪念功臣所作文。不同之处是,两篇谥议更为溢美夸张,为凸显岳飞之功勋卓著,夸言岳家军有几十万或百万之众。
顺便一提,忠愍谥议更称与100万岳家军相应的河北义军也达40万之多,此数自也是无稽之谈。不过岳飞之孙岳珂在鄂王行实编年中,延续了他的一贯作派,将这个数字进一步夸大至100万:
·
【两河忠义百万,闻先臣不日渡河,奔命如恐不及,各赍兵仗粮食,团结以徯先臣】

楼主 非洲战象  发布于 2016-09-09 16:19:00 +0800 CST  
其次,赵文将韩家军3万人与8万人两说解读成战兵数与总额之差异,并且将刘光世部将王德在绍兴七年的兵数5731人与8000人两个版本的差异同样归结于此。
然而第一,宋人所言兵籍,一般均指的总额,而其中的战兵则用“战士”、“甲军”或“正兵”等词另注明(正如上文中的例子那样),此类例子数不胜数。第二,王德统兵5731人这一数字出自-督府令收掌刘少保下官兵札:
·
【统制官通侍大夫武康军承宣使王徳下官兵等五千七百三十一人、马二百八十七疋】
·
既是收掌“官兵等”,辎重火头也是官兵,自然当包含在内。且以马数不及兵数的5%来看,此数亦不可能为战兵数。即使马数是占总兵额的5%,比例已然极低(这可能与用家口充兵额的情况特别严重有关)。南宋前期各驻屯大兵大体上马数仍占兵数的10%以上,如绍兴和议之后的情况:
·
景定建康志卷39:
【绍兴初,张循王俊将帯所部神武右军人马前来建康府驻札,后改充行营中䕶军,起发泗州。绍兴七年,复回建康。至十一年四月,内奉圣㫖,改充御前军立名都统制司,续于节度使王徳任内凖密札,以五万人、马五千八十七疋为额。......乾道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奉㫖以二万八千人为额。六年四月十五日,李舜举奏乞以三万人为额,奉㫖依。七年三月,太尉威武军节度使王管、侍衞马军司公事李显忠奉㫖移屯建康。
选锋军:三千五百人,马八百疋
前军:三千人,马六百疋
右军:五千五百人,马八百疋
中军:五千二百人,马八百疋
左军:五千人,马八百疋
后军:五千人,马八百疋】
·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8关外军马钱粮数:
【至乾道末,有名籍者凡九万七千三百三十八人、马一万三千一百四十二匹】(中兴小历卷27绍兴九年作:【右护军凡七万三千人,马九千匹】,同书卷28则作:【右护军七万二千人,马六千一百匹】,必有一误。以此乾道末川陕宋军的人马比例作参照,疑卷28当为“马九千一百匹”,原作“六”字当为“九”字之刊误。)

楼主 非洲战象  发布于 2016-09-15 13:03:00 +0800 CST  
其实同韩世忠军一样,刘光世所部兵数在记载中也存在更大的数字。
·
中兴小历卷22:
【兵部尚书吕祉至淮西军,统制官郦琼复讼王德于祉,祉密闻于朝,琼等遂谋叛......遂为琼所害,统领官尚世元持其首去,于是琼以全军七万人北走降豫】
·
据小历,郦琼绍兴七年投降伪齐时有7万人,如果再加上王德先前带走的8千,等于说刘光世军总共也达近8万(兵簿上是5万多)。
为什么会造成此种情况?因为当时军中的实情,外界是多不知闻的。就如叶适所说:
·
【刘光世、张俊、吴玠兄弟、韩世忠、岳飞各以成军,雄视海内。其玩寇养尊无若刘光世,其任数避事无若张俊。当是时也,廪稍惟其所赋,功勋惟其所奏】
·
当时军饷和功赏都照着各大军头自己宣称的来,那么对外报兵自是越多越好,既彰显实力,又能争取更多军需。朱熹甚至还记述过这样一件事:
·
【绍兴间,诸将横。刘光世使一将官来奏事,应对之类皆善,上喜之,转官,颇赐予。刘疑其以军中机密上闻,欲杀之。其人走投朝廷,朝廷不知如何区处之,刘又使人逐路杀之】
·
刘光世怀疑他手下一将官向朝廷泄漏了军中之秘,以至于要派人追杀。到了这种地步,也就不难理解,当时外界会流传着那些各家自己虚夸的兵数了。其实8万、10万之数还算是小的,依当时某些官员所言,各大军的兵数甚至更为庞大。
·
李纲应诏条陈八事奏状(绍兴六年):
【今陛下震皇武以图恢复之烈,尽以重兵分𨽻诸大将,多者至十数万人】
·
汪若海札子(绍兴十年):
【今诸大将所统或十万,或二十万,使乘刘锜战胜之后士气百倍之际,诸路并进,兀术可一举而破】
·
他们显然也是没能接触到核心机密的(如兵簿),但凭一些传言就下了论断。

楼主 非洲战象  发布于 2016-09-16 15:43:00 +0800 CST  
宋金襄阳之战
南宋开禧二年,金国在挫败了宋军的北伐后,发起了全线反攻,其中一路金军围攻重镇襄阳。关于此战,宋人赵万年作为战事亲历者,在其襄阳守城录中对双方参战兵力多有记述:
·
【十一月三日,除公兼知襄阳府。先是,报虏骑逼境,众号五十万,分三路而来。是月五日犯枣阳,统领马珙、张虎、韩源等战死,遂围枣阳。统制雍政、马谨等领兵力战,溃围而出。七日,犯神马坡。时副帅魏友谅统兵于彼,公闻虏兵甚众,亟命万年往谕魏帅,勿迎其锋,可敛兵且归樊城,徐为之计。万年甫至,已受敌,统制杨杞等战死,魏帅拔围而出。同日,犯光化,统制郑皋等战死,光化旧垒不守。.......虏以二十万众突滩过江,自以为得计,意欲以靴尖蹴倒襄阳城。人多劝公白昼出兵,公独坚执,以彼众我寡,彼骑我步,城外地平,乃骑军所宜,只宜夜间劫寨,间或白日出兵,必预料先胜而后求战,所以每出必捷,前后大战十二,水陆攻劫二十四,虏人马死伤几半。如擒到千户萱阿里孛供称,虏渡滩日,诸军淹死九千二十七人,马三千余匹,攻城死伤二三万人。纳合道僧亦称其父吾也万户所部五千人过江,淹死者千余人,细听万户小谋克所管三千人全没,一军一队所知如此,他可见矣。我军累次出城攻劫,并因攻城伤重而死者才数十人而已。...... 昔韦孝宽之守玉壁仅六旬;刘信叔之守顺昌几二旬。如毁土山,焚攻具,出兵接战,不过三五次而止。今襄阳围之阅月,初无寸兵尺铁之援,以万余卒抗二十万狂悍之虏,大战一十二,水陆攻劫三十四,比之二公,事难而功倍之。】
·
宋人赵万年说金兵有20万,号50万,在襄阳城下死伤数万(还引证俘虏的供词,似乎显得颇具说服力);而宋军总共才万余,因攻城死者不过几十人。不过么,对比一下敌方自己的记载......
·
金史本纪:
【冬十月戊申朔,平章政事仆散揆督诸道兵伐宋。庚戌,揆以行省兵三万出颍、寿,河南路统军使纥石烈子仁以兵三万出涡口,元帅匡以兵二万五千出唐、邓,左监军纥石烈执中以山东兵二万出清口,右监军充以关中兵一万出陈仓,右都监蒲察贞以岐、陇兵一万出成纪,蜀汉路安抚使完颜纲以汉、蕃步骑一万出临潭,临洮路兵马都总管石抹仲温以陇右步骑五千出盐川,陇州防御使完颜璘以本部兵五千出来远。......(11月)辛丑,完颜匡攻襄阳,破其外城。】
·
金史完颜匡传:
【匡奏:“仆散揆大军渡淮,宋人聚兵襄、沔以窥唐、邓,汴京留兵颇少,有掣肘之患,请出唐、邓。”从之。遣前锋都统乌古论庆寿以骑八千攻枣阳,遣左翼提控完颜江山以骑五千取光化,右翼都统乌古孙兀屯取神马坡,皆克之。】
·
按金人自己的记载,金军此次反攻,在漫长战线上总共动用了14万5千兵力,而襄阳方向上的完颜匡所部有2万5千人,其前锋都统领兵仅8千,左翼提控仅5千,仅及宋人所宣称兵力的一个零头。显然,出于夸耀吹嘘之目的,即便亲历者叙述的敌方兵力数也多靠不住。

楼主 非洲战象  发布于 2016-12-01 15:52:00 +0800 CST  
宋金德安之战
宋开禧二年的德安围城战与上楼的襄阳围城战是同时进行的,而且宋军对敌的是同一支金军,即金右副元帅完颜匡所部。不过此战在宋人王致远所撰开禧德安守城录中,则可谓波澜壮阔:
·
【冬十月,谍报虏宿重兵百余万于南京,将以十一月徙屯方城,克日渡淮,势甚鸱张。是月五日壬午,趋枣阳,宿将马拱、张虎、韩源以将士三千人当之,歼焉。先是,宣威令应山县戍军雍政、马谨四千人增戍枣阳,至则遇敌,拱等方以死战,政谨麾前队赤身驰之,与拱等皆毙。政溃围,仅得稍辑后军,还奔应山。......十八日乙未,虏众十余万自枣阳长驱而至,分布城之东、西、南三面高冈之上,旌旗蔽空,骑卒遍野,见者皆失魂魄。......是夜,于景陵门外烧洞子五十余,及填壕竹木,斫毙数十人,生得一小校张勃撒。公与太守亲诘之,言:自襄阳回,先往信阳,信阳降,留百余人守之,以二百人屯枣阳,一万户屯随州。今城下有十五万户,每万户部十辈千户,千户领七八辈谋克,一谋克管百人,或七八十人。合而言之,万户司七八千人,号称万人,童元帅及都统共主之。......两月所造攻具,悉遭焚毁,不复振,急徙烬余洞子天桥对楼木屋并寨栅纵火,光焰烛天,成列过河西遁。...公同支使将佐出城视虏寨,其附城为营凡七,各以壕堑鹿角自固,又为重壕复壁,七寨连绵,亘二十里。自北枣阳,南至应城路,又贯珠立为寨,凡有二十四。其后应城被虏士民来者,颇能言其详,谓得其说于吴千户:德安有万户十三,统二十四寨,附城为七星,北路为八卦,南路为九曜。......自十一月十七日围合,三月四日退师,凡百有八日。...及围闭,其申请于朝廷,哀求于宣司,不知其几,唯宣抚薛公遣牛成、任廷佐、李谊将士兵一千二百十人于未受围之前,其后受围三月,摄宣抚事项公安世始遣高悦、常师善分将新募兵凡六百五十人至。如董世雄提兵万余,竟怯懦不进。孟思齐、危倞之口,欲进不能。终赖其用者,所招枣阳溃卒二千一百人也。】
·
其言金国集兵百万于南京,而单是围德安的就有十多万。而且还信誓旦旦引金人俘虏和被虏士民的证词说德安城下汇集了十几个金国万户,以图证明大宋以3千溃卒、民兵扛住了30余倍敌兵的疯狂围攻!然而实际按金人的记载......
·
金史本纪:
【(11月)壬午,完颜匡攻下棘阳。......庚寅,完颜匡克光化军及神马坡。......乙未,完颜匡取随州。......戊戌,诏诸路行用小钞。完颜匡围德安,别以兵徇下安陆、应城、云梦、孝感、汉川、荆山等县。......辛丑,完颜匡攻襄阳,破其外城。......十二月丁未朔,完颜匡克宜城。......七年春正月丁丑朔,高丽、夏遣使来贺。完颜匡进攻襄阳。.....辛丑,完颜匡取谷城。......(2月)己未,猎于近郊。完颜匡克荆门军。】
·
金史完颜匡传:
【匡进兵围德安,分遣诸将徇下安陆、应城、云梦、汉川、荆山等县,副统蒲察攻宜城县,取之。十二月,败宋兵二万人于信阳之东。......诏匡先取襄阳,以屏蔽蜀、汉。完颜福海破宋援襄阳兵于白石峪,遂取谷城县。仆散揆得疾,遂班师,至蔡,疾革,诏右丞相宗浩代之。七年二月,揆薨。匡久围襄阳,士卒疲疫,会宗浩至汴,匡乃放军朝京师,转左副元帅,赐宴于天香殿。还军许州。】
·
金史乌古论庆寿传:
【从右副元帅完颜匡出唐邓,为先锋都统,赐御弓二。以骑兵八千攻下枣阳。顷之,完颜匡军次白虎粒,遣都统完颜按带取随州,遣庆寿以兵五千扼赤岸,断襄汉路,行与宋兵遇,斩首五百级。宋随州将雷太尉遁去,遂克随州,于是宋邓城、樊城戍兵皆溃,遂与大军渡汉江,围襄阳。】
·
综合来看,德安城下并未齐集过完颜匡的主力,襄阳才是完颜匡的主攻目标。在完颜匡所统的2万5千人里,恐怕没可能动用万人级别的兵力去强攻德安,10万级别就更是笑话了。宋人王致远如此张大敌势,还有私心在内,因其是德安守臣之子,子叙父功,自是倍加吹嘘!
实际现以交战双方所记己方兵力还原一下当年的真实情形,可能是这样:
枣阳之战:金军8千vs宋军7千(先3千后4千)
德安围城:金军数千vs宋军3千余
襄阳围城:金军2万左右vs宋军1万余

楼主 非洲战象  发布于 2016-12-08 17:00:00 +0800 CST  
宋金顺昌之战中的金军兵力
此战是宋金之间的决定性战役之一,宋人对此战金军兵力多有记述。下引史料按成书先后排列。
·
杨汝翼顺昌战胜录:
【太尉初领兵不满二万,当其围城时,城上备御及防护老小管寨,遇敌则又把路捉巷,至於子城仓库等处,皆分兵守之,其实出战之士不过五千人,当十万馀众,自非明於料敌,果於制胜,安能以应】
·
汪若海札子:
【兀术自临城,於颍河北岸劄寨三十馀里,约十五万】
·
南渡十将传刘锜传:
【锜所领兵不满二万,城上备御与夫护营垒据安路捉巷陌仓库,悉分兵守之,出战者不满五千人,而当精兵数十万,能以寡为众,号一时隽功盖未有若锜者】
·
宋史刘锜传:
【是役也,锜兵不盈二万,出战仅五千人。金兵数十万营西北,亘十五里】
·
宋人杨汝翼当时正身处顺昌围城中,他说当时金兵有10万多。略晚的汪若海札子里,则说有15万。到南宋后期的史官章颖所撰南渡十将传中,金军已变成了几十万。更晚的元修宋史基本抄南渡十将传,亦作几十万。又是一次对敌方兵力的层层演进夸大。
这里真正有必要探讨的其实只有最初的杨汝翼之说有没有夸大。纵观其文,杨对宋军之战胜不吝盛赞,自豪之气溢于言表,其文末还写道:“述事赞功当俟大手笔者”,就是说自己的文章还不够好,以后当另由名士执笔来赞颂顺昌战功。如此行文,难保无夸大。实际就当时的一手记录来说,宋人的奏议中还是有迹可循的。
·
叶梦得奏请刘锜李世辅进兵讨贼札子:
【刘锜复立功顺昌,军声士气鼓勇百倍,天下幸甚......虏所保者,惟在京师,据探报,虏至京师者不满三万人,非叛兵即签军,正兵无几。】
·
叶梦得此奏的时间在顺昌之战后不久,当是6月下旬或闰6月初的奏章。叶梦得说,此时金军主要保守的要地只在汴京(金史中也有应证:【宗弼召阿鲁补与许州韩常、颍州大杲、陈州赤盏晖,皆会于汴】),据探报只有不到3万人。而宋将刘锜在顺昌战报中申称:【杀死约五千余人,及捉到活人供通伤中者一万余人】。按公布的战报数字多有虚高不实,即便刘锜较为实诚,此役金军伤、亡共万人左右也已算是最高估计了。
那么依此倒推,当初顺昌城下的金军可能最多4~5万人(顺昌之战后可能仍有少量金军分驻在京西各地,所以给了一个宽松值)。这一兵力数字,还可以用随后的宋军战报来校正。我们知道,宋将岳飞于闰6月间进军京西地区,至7月在汴京周围与金军几度交锋,而其中两次主要会战的战报如下。
·
岳飞郾城捷奏:
【金人主将四太子、龙虎、盖天大王、韩将军亲领马军一万五千余骑,例各鲜明衣甲取经路离郾城县北二十余里】
·
王贵颍昌捷奏 :
【番贼四太子、镇国大王、并昭武大将军韩常及番贼万户四人亲领番兵马军三万余骑,直抵颖昌府西门外摆列】
·
据报,两次主要会战中的金军兵力分别为1万5千和3万。如果岳军没有谎报对手为金兀术的话,那么除去战报中的部分水份,这两个兵力数字仍是与前面推算的顺昌金军兵力大致吻合的。
除以上这些外,还有一个线索。杨汝翼提到过5月29日有3万金军开抵顺昌,交战不胜后向汴京的兀术请援。6月1日宋军抓获一个金兵,得知金军求援事。6月7日,兀术援军抵达顺昌。顺昌至汴京往返1200里,总计8天。这里估除去使者去往汴京用去的2天,则即便兀术得报立刻出发,也只有6天不到的时间行军600里。以此连续行军速度推算,兀术的援军必是一支规模不大的骑兵,而绝不可能是一支数万人以上的步骑混合大军。那么总合算下来,顺昌之战金军总数也不会多过4、5万人。

楼主 非洲战象  发布于 2016-12-15 11:37:00 +0800 CST  
宋金枣阳之战(并非上面提到的开禧二年枣阳之战)
·
宋史孟珙传:
【(嘉定)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
·
金史仆散安贞传:
【二年十二月,开封治中吕子羽等以国书议和于宋,宋人不受。以安贞为左副元帅权参知政事行尚书省元帅府,及唐、息、寿、泗行元帅府分道,各将兵三万,安贞总之,画定期日,下诏伐宋】
·
宋史孟珙传大吹枣阳城下有20万金兵。然按金史,金军此番几路出兵,出唐州(正对枣阳)的仅为一路偏师(主力由仆散安贞率领攻两淮),最多3万人。而且按宋史扈再兴传亦不过称金兵数万而已。
·
宋史扈再兴传:
【金帅完颜讹可拥步骑数万傅城,再兴与宗政(孟珙父)纵之涉濠,半渡击之,又令守坝者佯走,金人争坝,急击之,多堕水中。金人创对楼、鹅车、革洞决濠水,运土石填城下。再兴募死士著铁面具,披毡,列陈以待之。金人计无所施而去,弃旗甲辎重满野。大战于范家庄,金人败,追之至泊湖,禽其巡检亢师礼酒、都监纳兰福昌,降其壮丁,获牛马甚众。自是与宗政、世兴无日不战。再兴又破顺昌县,夺甲马三千,破淅川镇,杀金人三百,追至马磴砦,焚其城栅。又败其护驾骑军于瀼河】
·
事实上,关于此战,宋史记载中的猫腻还不止于孟珙传吹嘘的那20万金兵。
·
宋史赵方传:
【金人复大举,命讹可围枣阳,堑其外,绕以土城。方计其空巢穴而来,若捣其虚,则枣阳之围自解,乃命国东向唐州,再兴西向邓州,又命子范监军,葵后殿。时宗政在城中,日夜鏖战,焚其攻具,金人不敢近城。西师由光化境出,砦于三尖山,拔顺阳县,金人率众仰攻,大败。再兴与国两道并进,掠唐、邓境,焚其城栅粮储。枣阳城坚,金顿兵八十余日,方知其气已竭,乃召国、再兴还,并东师隶于再兴,克期合战。再兴败金人于瀼河,又败之城南,宗政自城中出夹击,杀其众三万,金人大溃,讹可单骑遁,获其赀粮、器甲不可胜计】
·
这位赵方相当于战区最高长官,按其本传,他用围魏救赵之计,命扈再兴等出攻金军的老巢唐邓地区,以解枣阳之急。等金军攻势衰竭,再命扈再兴回师枣阳,与守将孟宗政一起内外夹击,金军惨败,被杀达3万人(此数已相当于金史所载金唐邓元帅府集结兵力之总数)。按宋史扈再兴传,也确有扈再兴与枣阳守将孟宗政合击大败金军的记事。但却称扈始终身在枣阳,并无出攻唐邓再返回一事。可是再对照宋史本纪和孟宗政传......
·
宋史本纪:
【(嘉定十二年二月)壬寅,金人围枣阳军,京湖制置使赵方遣统制扈再兴救之,不克进而还。......丁巳,京湖制置使赵方遣统制扈再兴等引兵三万余人出攻唐、邓二州,随州忠义统领刘世兴等引兵攻唐州。甲子,金人去枣阳军】
·
宋史孟宗政传:
【会王大任领锐卒一千冒重围转斗入城,内外合势,士气大振,贾勇入金营,自晡至三更,金人横尸遍地,夺其铜印十有六,讹可弃帐走,获辎重牛马万计】
·
按本纪,扈再兴时并不在枣阳,而是在枣阳被围后奉命去解围,然却失败退回,继而再奉命攻敌唐邓二州。于是在当月甲子日(宋军攻唐邓后的第8天),枣阳金军撤围而去。本纪中并无扈再兴回军与孟宗政合力大破金兵的记载。而赵方传又称扈再兴回援大破金军发生在围城80多天后,此亦与本纪相矛盾。枣阳守将孟宗政的本传虽亦称大败金军,但只说有王大任领千人援军开到,亦无扈再兴3万大军的影子。
与宋朝臣僚传记采各自的碑志家传不同,本纪的史源主要是更可靠的时政记等官方原始记录。所以这里极疑宋史赵方传与扈再兴传杜撰大破金兵之事,实则根本没有大规模会战发生。扈再兴传更是谬误甚多,赴会了他与孟宗政共同守城的事。实际情况当如宋史本纪所记,枣阳城下的金军是因后方基地受攻击而撤军。宋军可能有过一些追袭,但绝无杀敌3万这么夸张。
关于宋金双方在此地区的角逐,后面还要再述。

楼主 非洲战象  发布于 2016-12-19 11:08:00 +0800 CST  

楼主:非洲战象

字数:29063

发表时间:2015-01-09 05:4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3-02 16:19:04 +0800 CST

评论数:47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