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偶尔)翻翻之夜读三国

孙权嫁妹

按《演义》的描写,孙权嫁妹不过是个圈套,怎奈小诸葛技高一筹,令得大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但鸡飞而且蛋打,前面写《政治婚姻》,提到过这个,但这是三国最少是演义中的重要部分,觉得还有话说。
因为前面有很多政治婚姻的例子,所以就是骗也要骗的真实,吴国的决策者们想要个枕头,偏偏刘备的枕头—甘夫人就死了,政治婚姻,需要门当户对,他小周的妹子就不可以,只有请出能与刘备匹敌的主子权的妹子来,姓周的脑子不好使,孙权的脑子也进水,这计策便一拍即成。诸葛亮不但自己能安坐敌军之中,不伤毫毛,还能看到未来,让更重要的人物不但安全而且安乐。刘备何乐而不为呢?娶个漂亮的小妞,叫权为哥呢还是弟呢那就是太小太小的事情了。
于是刘备吹吹打打欣然而往,其实刘备娶亲,何必亲自要去,大媒人吕范说的很清楚,国太爱女,不肯远嫁,去东吴就婚。这位媒人真是睁眼睛说瞎话,应该大都如此,否则何能撮合婚姻。不肯远嫁,一结婚就允许远走了,那令老人家更痛苦,还是那句老话:砍得没有旋的圆。刘备枭雄,诸葛机智,就心照不宣了。也不戳穿你,走吧,于是吴国太也知道了,诸葛的宝就压在这位老太太身上了,其实她未必有那么大的魅力,当年她姊妹共夫,权不是她的儿子,女儿应该是自己的,丕不听他亲生母亲的话还要害他的兄弟们,权对这个同父异母的妹子会有多大的情感。还是母女情深呢?其实老太也糊涂,仅看一面,就给女人定了终生大事,女儿还蒙在鼓里呢?说起刘备的相貌,演义有所描写:两耳垂肩,那是猪耳朵,双手过膝,真正一个长臂猿,目能自顾其耳,如果不是拉到脸前面,一定是反斗鸡眼,因为斗鸡眼是往中间挤的,这只能说是反斗鸡眼。这活脱脱一个猪耳长臂猿斗鸡眼式的怪物,这位吴太太真是老眼灰花老糊涂了,或者她的女儿如东施一样嫁不出去,乔国老受了贿赂,也跟着瞎起哄。于是那个叫贾华的刀斧手差一点做了刀下鬼。这个鸿门宴唱的,孙权当断不断,以致后来生出许多事来。后来有一出叫《甘露寺》的戏剧,就是美化的这件事。
从此刘备一树梨花压海棠,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老刘知道这样的政治婚姻必不长久,美也美过了,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还得回去,应该不是赵云说的,刘备是玩腻了,想叫娇妻随自己逃跑,其实更深一点的考虑,这是关键时刻的挡箭牌,毕竟对方是特殊的身份,但自己不能说,刘备枭雄,太不一般,三国时未必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教育,这位孙夫人果真还帮着出主意,就踏上了回乡的旅程,都说出去艰难,回家的路也不平坦,刘备想的对,挡箭牌还真挡了一会箭,否则就是长坂坡七进七出的赵子龙又怎么样,有些情况下还不如一个特殊身份的女流。孙权吃亏到没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但也未必,有飞机刘备早窜没影了,用赶着车帐提心吊胆的走。权最后真是逼急了,政治家的残酷性就暴露无疑了:提头来见。那可是咔嚓一声什么都不说了。
在檀公檀道济三十六策中,美人计是败战时用的,说政治婚姻有点牵强,其实是美人计,这没有败战,又不是敌强我弱,没有按规则出牌,这个亏吃大了。远的如吴国的老祖宗吴王夫差就是吃亏到美人计,他的后辈想让别人中计,祖宗没有这个遗传,只有自己中计的份,这前后真是一个讽刺。近的就在眼前,貂蝉的美人计,但最后的结果是天下更加乱了,所有人的牺牲其实是白费了。
事情还没有完,美人计不成,赔人折将,再来一个擒贼先擒王子,把阿斗斗绑架走,光想着荆州,没有看见天下,这样的气量,怎能成了气候。这姓孙的女子就又一屁股坐在了另一边,或许是她感觉跟着皇叔也享不了什么福,就当帮凶似的把阿斗带上。唉,现代这个社会说不清楚,古代也没人论的清楚。
通篇孙夫人孙夫人的,这是连演义的集大成者老罗也不承认她的名份的。这就使这位孙夫人有点黯然神伤了,大汉的皇叔,皇帝还提不起来,皇叔能厉害到哪里去,就这招摇撞骗了许多地方和许多人,没名份也好,跟着他也丢人。
现在有一部叫《赤壁》的电影,完全是商业形质的,这位孙夫人成了主角,她叫孙尚香,不但容貌艳丽,而且有武功,还有心机,使我想起八十年代的香港无厘头电影,让张飞在里面谈恋爱,的确也算创造了。


传说中的钟馗嫁妹,留下一个歇后语,叫鬼婚(鬼混)。孙权嫁妹呢?不知道,没安好心的人没有什么好结局,钟馗是为了感谢别人,无以报答,也是有私心的,不问妹子的想法。这种长兄比父的想法根深蒂固,后人也不以为怪了,承认了以往这些的合法性,看着好玩好玩的。现在却是妹子们的想法让父兄们大吃一惊,不承认这也是现实。现实就得实际一点,现在的女孩最现实。受了几千年的压抑呢?

楼主 抄喷  发布于 2015-03-31 22:23:00 +0800 CST  
自古及来论三国

自古及来论三国的很多,多的令老罗笑到肚子疼,能得到后世人如此的承认,那还不高兴。后世吃这碗饭的名人很多,吃这碗饭因此出名的人更多。所以钱钟书说: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
看来,什么饭你只要吃的好,你就会白胖,让人尊敬,看的起。第一个因此出名的毛纶、毛宗冈父子就很令人尊敬了,应该给他父子在《演义》中一个地位,版权应该是罗贯中编著,毛纶、毛宗冈编次。现在最流行的版本,其实是毛纶父子改定的,他们的努力比罗贯中也小不到哪里去,治学严谨,辨证史实,增删文字,重新修改回目,比现在那些什么戏说、又说、续、补有价值的多,但就是没有提这两位父子,毛氏父子已经死了那么多年,是没人有什么意见了,你就是写施耐庵所写,罗贯中也不会从坟墓里爬出来与你算账。国家的版权法还只有作者死后五十年呢?
当年的脂砚斋据说是曹雪芹的红粉知己,她的评论很为后人所注重,梦是隐晦说的,连现在的文学大家刘心武也放弃了文学创作,从中发现一个全新的“秦学”来,成一家之言。吃《红楼梦》饭的人能成为家,吃《三国》饭的似乎不很容易,这是不是不一个档次,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关系?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古人告诫的好,不要争强斗狠和愚忠,金圣叹还要腰斩《水浒》呢?似乎三国忠的不是朝廷,朝廷比阿斗更提不起来,他忠的是另一个据后世评论是“拥刘反曹”的假象朝廷,但在三国中,忠义是连着的,如果单说“义”,《水浒》的前半部分写得更好,因为是忠义连着的,所以特别是关公和诸葛亮很为世人所称道,也是封建阶级极力推崇的。能“忠”也能“义”,在老百姓中间也有市场,于是全天下人都为他们喝彩。金圣叹很清楚,《水浒》的后半部分就没有了“义”,只有“忠”了,还要他干啥?《三国》却不能腰斩,不但忠义相连,而且贯终全篇。
毛泽东一改古代的作风,把曹操推到正面的形象,据说是毛点评最多的人物,政治、军事和文采无一不是毛所欣赏的,那些历史学家们似乎就有了良心发现,跟在伟人的后面赞扬,如果不是毛泽东,会怎么样,不知道?连京剧的已固定白脸的形象也要在眉心上添一红点,以示翻案。毛泽东就与别人不同,谁要理解他的想法,也是五百年王者兴的人物。为另一个千古骂名的秦始皇正名也很有魄力,倒是别的成了小丑。为秦始皇正名理解他帝王的想法,曹操就不太清楚了,是不是曹操有其他帝王不具备的不但武略而且文采呢?
鲁迅先生不再是高手,他的评价往往一针见血,“状诸葛之多智而近于妖,欲刘备之厚近于伪”,评论毫不留情面,他的很多话都成了经典,但他有点觉得世界太黑暗了,现在人们却翻开他同时代的小资的散文和小说,看的津津有味,都快要忘了这位文豪了,不知九泉之下的先生和他同时代的人有何感想?
今人易中天的评论和被叫做“超女”的于丹解论语一样,赞扬声和批评声不绝入耳,正像挺毛和反毛一样,这个社会乱糟糟的,套用先生的话: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楼主 抄喷  发布于 2015-04-01 08:14:00 +0800 CST  
张鲁治川

张鲁靠祖上之荫,而且因地远不能征伐,做了镇南中郎将,领汉宁太守,其实控制着四川的东部,是为东川。演义中说他治东川很奇怪:所在并无长官,尽属祭酒管辖,祭酒者,五斗米道教徒的小首领,其实就是政教合一。中国在历史上还没有这种政教合一的,他的祖先就是创五斗米道的张陵张天师,这在中国的道教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境内有犯法者,必恕三次,不改者,然后施刑。这整个一个以德义治国,要宽恕三次,要是杀人呢?书上没有说,是不是还要宽恕,不知道。这应该很符合人们的教化心理。屡教不改者才处以刑罚。行不行呢?据说是不错,财富粮足,安得做个一方霸主,谁知曹操统一中国的步伐打碎了他的生活,张鲁也奇怪,不但要固土自守,还要侵略别人,其实自己灭亡的日期就要到了。正好刘备想要一个地方安家,他的先辈刘邦发迹的地方正好给他睡觉,一切好像水到渠成。
五斗米道,五斗米道,以五斗米作为入道的见面礼,象孔老夫子一样,一块干肉就可拜师。是啊,不但人而且团体都得生存,才上去就抢,你的学说没人会听,等到了发达的时候,那简直就是明抢了,大家还心甘情愿的。治好病后,也是以五斗米相谢。中国古代的宗教往往与医术不分家,其实都是巫医,这样才能在无知识的下层民众中获得支持,黄巾大起义的张角也是这样的。往来吴会的于吉就有点耍过头了,让人们伏道而拜,恼怒的孙策不信邪,脑袋就咔嚓了,至于孙策的死,就很难说是他的功劳了。
张鲁在川盖义舍,许过往人自取而食,多取者受天诛。想起了小时候学的文章《驿路梨花》来,原来在古代的四川就有。那时的旅行是个很艰苦和危险的事情,《红高粱》中说的一人敢走青杀口。古代许多旅途是迫不得已的,官方的驿站不向老百姓开放,要不是有那么多会馆。但受天诛就不一定了,是不是要在义舍里面写上这个恐怖的预言呢?也有这种可能。
五斗米在古代应该是个不错的价格,比孔老夫子的一束修值钱,据说能拿出一束修就不是贫苦大众,虽然孔子在有教无类这上面做出了贡献,但还不能普及到大众,宗教普不普及没多大关系,但反而不让孩子上学还要信教,现在不会有了,国家全包了,是自己不想学习,为什么呢?不知道,没有条件不学习还可原谅,有了条件不学习,那是受天谴的。
劳苦大众助米五斗,可能会倾家荡产,正如现在的病,同样会使中产阶级一下回到解放前,有什么别有病说的很实在,当现代医学也救不了医生自己命的时候,许多人又开始怀疑现在人的能力,说古代怎么怎么,现在人就是让现代工业给害了,那自然很明确,现代的医术去古代救命,现代的物质生活生活在过去的空间里,那人就惬意的多了。

楼主 抄喷  发布于 2015-04-01 11:44:00 +0800 CST  
七步诗

曹丕逼亲兄弟曹植做七步诗是广为流传的,也很为世人所称道,是感慨曹植的聪明,还是叹息政治的无情,那在人们的理解,怀疑的多了,不再怀疑这是不是后人的杜撰,其实有什么关系呢?都在劝世人少玩政治,但玩政治的人还少吗?都在叫世人聪明,糊涂的人还少吗?
在《演义》中,写的有点复杂,按这上面写的,植行七步,做的不是脍炙人口、后人称道的“煮豆”,而是另一首,同样也是命题而作,以水墨画《两牛相斗堕井图》为题,而且丕还严格限制:不能出现“二牛斗墙下,一牛堕井死”的字样。于是才高八斗的曹子建行七步,后人已无法知道这七步是怎样走的,吟诗即成。这比煮豆字数多一倍,当然写的没有煮豆好,够难能可贵了。但丕说: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而且丕很奇怪,以“兄弟”为题,还不许犯着兄弟。植便略加思索,即口而出,这就是煮豆。
这有点太讽刺这位魏国的国君了。以什么为题不好,偏以此为题,很艺术,很为世人称道,于是这位皇帝潸然泪下。故事的结局似乎很好,政治上的人物也会良心发现,这是后人最希望看到的。不但而且老百姓就会遭殃。
这还有点高看这位叫“植”的才子了,不是七步,而是即刻,不管他是不是早已深思熟虑一哥(曹彰罢兵权)一弟(曹熊畏罪自杀)的命运,自己也在面临这样的考验,唉,狗急还能跳墙,人急生智吗?后人传的七步,不知是那首诗做的不好,还是觉得古人也在吹牛,立即而成,而且还是两首,觉得七步一首诗更符合现实呢?
谢灵运就有点吹牛了,他想吹捧的是自己,而不是曹植,不像大家憨憨的,光抬高别人,自己还在地上,忙着给别人填彩加瓦。你看谢灵运,豪气不小,曹植能占八斗,死去的古人,占多少斗也是死人,而活着的他能占一斗,那不是吹捧自己是什么,不过说的有点露骨,哪像气吞天下的毛泽东,还看今朝,说的不是别人,还是自己,因为他历数的都是帝王,连将相都靠边站,而且大都是开国的帝王,或者开国帝王不怎么样后辈封土开疆的帝王。这写于毛泽东刚进入陕北的时候,他预感他的帝王之业就要开始了。后来柳亚子和的什么“可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就有点像那个谢灵运了。
谁都想做五百年而有王者兴的人物,但不是人人能做得的。自然想到了那个很艺术化的姜子牙的身上,干啥啥不中,只有去捉妖,几十岁了还念念不忘兴旺发达,坐在蟠溪边用直钩钓鱼,每天就是这样的事,不知这位老兄什么时间研习兵法,好歹他们是天生的,不用学习。最后糊涂到自己没地方封了,只有跳到门槛上。
后人附会的七步诗很多,没有切身的感受,你就写不出好文章来,连赵明诚也会把自己写的诗杂糅在妻子李清照的诗里,给别人看,懂得人的评点让这个男子汉有点汗颜,没有一首是他写的,其中一首至今让人们交口称赞:莫到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好一个人比黄花瘦!但毛泽东的却是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感受就有如此的不同,让人们不禁感慨人的智慧来,才高八斗,他曹子建也占不了八斗,谢灵运更占不了一斗,他们应该有他们的位置。
世界上有个七步做了一个《绞刑架下的报告》的,那是渡了无数的步写出的,也是名篇。


楼主 抄喷  发布于 2015-04-01 14:40:00 +0800 CST  
玉玺传奇

十八镇诸侯讨董卓,都心怀私心,董卓一往长安跑,马上就作鸟兽散,散的比聚的还快。打先锋的孙坚得了一个外快,于井中打捞出丢失的传国玉玺。听程普娓娓道来,想不到这位武将还有如此的知识,历数家珍,真是吴下没有阿蒙。
从程普的嘴里和现在能找到的历史资料,我们最少知道以下事情。
这就是当年的和氏璧,卞和见凤凰栖于石上,这就有点吹牛了,凤凰是个神物,是人们虚构的东西,但可能也未必,古代有现代没有而已,不能因此非难古人。谁知是什么鸟,那是卞和说的,卞和应该吹说是龙,更能让人佩服。于是就有了和现代一样的赌石,想不到这种规矩有这么深远的历史,当年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怎么也不理解,是玉就是玉,是宝就是宝,当事人卞和等了许多年,经历了三代大王,还因此被砍了左足继之又砍了右足,在荆山上哭了七天七夜,最后泪没了,只有流血了。现在才明白,这就是赌石,卞和是用命来赌的,有点骇人。问问别人为什么赌石,也难以理解,搜搜互联网,也只知道赌石,不知为什么要赌,这比买股票、彩票刺激的多,反正有这个职业,解开来直接献于帝王可成了,那用半条命来换。这个被后世称为“不倒翁”的人应该是脑子进水了。
有这个典故这个玉就神圣了,但也的确是宝,著名的将相和的故事广为流传,还有更不为人们所知的,这甚至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楚王赐这块宝贝给自己的相国,他有一次拿出来漏球能,却不翼而飞,于是众人怀疑那位后来大名鼎鼎的张仪,由此中国的疆土上上演了一出有张仪很大功劳的秦灭六国的大戏。后来到了赵王的手中,有宝贝也不是什么好事,主要看你能不能守得住。最后不照样到了秦王的手中,廉颇和相如也只能深深叹息。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千古的帝业,政令的畅通,需要一个代表至上权威的东西,于是李斯篆八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于其上,刻得一方玉玺,只不知秦以前的称王称霸的人用的是什么,据一个叫张继合的先生说,就是“铜锅”,这有点太通俗了,更有个威严的名字叫“鼎”,看来这位始皇帝什么事情总是拿第一。
这个神物还有更神奇的功用,始皇帝经常带着他的这个宝贝四处游逛,有想法了就颁布一条政令,盖上大印,成了秦帝国的法律。一次转到洞庭湖,皇帝就心血来潮想下湖去看看,看来旅游也不是今天才兴起的,有钱的皇帝当然比现代人潇洒了,海外的仙山怕出事,只能让徐福那混蛋去冒险,谁知这也不安全,逛到湖中,风浪大作,但湖面能有多大的风浪呢?反正船要翻了,这不是陆地,水火无情,任你再千古一帝也不行,不知谁出的臭主意,以这个神物来压风浪,把它抛入湖中,还真管用,不知道当时的秦始皇是什么想法,应该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吧,还是命关紧。据说所有的帝王甚至包括一些高官的身边,不但古代而且现代都有一些神秘的人物,民间应该俗称阴阳先生,善算阴阳,给自己的主子指点迷际,应该就是这样的人。说也奇怪,霎时风平浪静。虽然安全了,但宝贝也丢了,始皇帝就灰溜溜回去了。那么大的一个湖,有什么办法。至于再颁布政令用什么大印,就不知道了。但事情还没有完,否则就不成了传奇,八年之后,又有人将此宝献上,至于怎样得来的,也不知道,反正秦始皇挺高兴,这宝贝终于又回来了。
想传万世的只传了二世,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代表皇权的玉玺一献上,秦帝国就亡了。但竖子刘邦还不能马上拿着这个耀武扬威的号令天下,还有个更厉害的人物在。等到了西汉命运将尽王莽篡权的时候,这玉玺又迎来了自己比较残酷的命运,如他的伯乐卞和一样被人破了一个角,四角坏了一角,但比他老爸幸运,腿砍了不能长,但玉崩了可以狗尾续貂,不知这位王帝王为什么不用玉,而用黄金补之。这就成为永远的遗憾,据说看印章就能看的出来是金镶上去的,还防伪呢?
《演义》上说,光武得此宝于宜阳。查查历史,还真是这样,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虽然离洛阳凭近,但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唯有那个曾被毛泽东称赞的诗鬼李贺值得骄傲,他就出生在这个县的三乡乡,而这应该也是汉光武帝大败赤眉得此宝贝的地方,今在这里仍有光武庙存焉,就是纪念的这件事情。而且据史载,赤眉军立的帝王刘盆子兵败宜阳,刘便拱手献宝。
随后这就到了东汉末年灵帝时期,宦官专权,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一直到孙坚看见五色毫光起于井内,应该说这个宝贝在井中躺了一段时间,你说躺就躺吧,还不甘心埋没,非得出世,不知怎的看对了孙坚,应该说许多事情得有机缘,是这宝不承认袁绍,也不承认曹操,反正这时没他们的福分。但这也不是什么好事,纸里包不住火,于是这个孙坚就死在了自己赌咒发誓的刀箭之下。看来玉玺真的有灵性,那个抱着投井的宫女尸身尚不腐烂。秦始皇就应该把它随自己埋葬,说不来有一天后来的人还能看到尸身不腐的真的秦始皇,只是他应该不敢拿自己的江山打赌,玉玺一陪葬,还要江山不要。
宝贝就有如此的历险,要是普通的石头,你就永远躺在那里吧。记得在西方还有什么掌玺大臣,据说牛顿就做过这样的官,那位投井的宫女是不是也是这个职位就不知道了,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还曾获得“掌玺大臣”的称号,在毛泽东开始坐天下的时候,这个称号就开始用上了,大印一盖,中国的总理和将军们就诞生了。
别的其他的印都没这个珍贵,它们都是它派生出来的,是它的儿子或者孙子辈的,这个老大一盖,任命你一个啥,你就可以拿相应的印飞扬跋扈了,这个大印再一盖,说不来你的脑袋就要落地。所以你看后世,没有了玉玺,就气不粗,连李世民刚开始也没有这个,只有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自慰。有了泥鳅也成了龙,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人物,都想表演一番,表演的好与坏就只能后世人评价了。

楼主 抄喷  发布于 2015-04-01 17:12:00 +0800 CST  
古代的战争

战争是解决矛盾的最高形式,这不知是那位伟人说的,是啊,两个人想要征服对方,会采取私人的执法和法律的方法,但两个国家之间或者是强大的集团之间,其实往往都成了私人的执法,连人权都被践踏了,还说什么别的,反正信誓旦旦都说别人的不好。王朗会被诸葛亮骂死,他就太没出息了,张飞一声大喝,会吓死人,这描写的战争就有点儿戏了。
我不是古代的人,也没参过军,的确不知古代的战争,现代的战争也不知道。我总怀疑在战场上是怎么认出对方的,特别在晚上,是不是如现在打球一样,着不同的服装,还会带一些明显的标志,以便区别,书上是这样说的,特别如混到敌军中,那就更不清楚了。演义中也写有这样的,收姜维中,假扮姜维攻城,还说了几句话,就不知道是假的姜维,说话能听得见不能,作者也似乎觉得应该解释一下,就说,火光之中不辨真伪。戏剧《收姜维》就更艺术了,一直要战到三更,编剧觉得不知合适不合适,还成为经典唱段,不断的被传唱。
不处事中,的确不知事情的真相。有人说不当兵后悔,当了兵后悔一辈子。感觉就有如此的不同,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说的好,城里城外的被到处引用,李自成、洪秀全等起事时,草莽一个,就是毛泽东也只是个教书的先生,而后就叱咤风云天下。不理解是因为你没有参与,就像小马过河一样,老牛和松鼠都是自己的参与者,小马也只有身体力行。
三国是一部战争的历史,乱世时,你啃我一下,我咬你一下,说天下大义就有点牵强了,就连赤壁那样的大战的结果其实也是阻碍历史车轮的,减缓了统一中国的步伐,以致后来经过了很多人的努力。三家归晋后的司马炎一瞬间失去了对手,就觉得无聊了,驾个羊车在后宫里溜达,嫔妃们就开始了内部争风吃醋的战争。
提起那个伟大的赤壁之战,不管它作为三国鼎立的形成,还是战争与艺术最完美的表现,还是后代人的考证,其实都无关紧要,谁也无法复原那个战争,谁想怎么说嘴长在自己的脑袋上,当你的嘴长在别人的脑袋上,你就成功了。罗贯中就潜移默化的做着这个工作,他太有影响了,成为经典被后世人不断传诵。
据说罗贯中做过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的幕客,他应该懂得战争,他能写的这么好玩,应该没人说战争好玩,后来有一部叫《亮剑》的电视剧,也很有意思,看来后世人是在玩前人,不但战争,都是后人的牵线木偶,不知道前人有多么的血和泪。

楼主 抄喷  发布于 2015-04-02 07:47:00 +0800 CST  
死士

死士是些很奇怪的人,古代士为知己者死,这不能有太大的非议,就是现在也会有这样的人,不管好的还是坏的,但不一定死,死心塌地这种人比较多,要死了才成为士,那是因为人生命的可贵。死心塌地之外事变陡起的时候,有些就变节了,所以士还是可贵的。
但《三国》之中,这些死士就有点奇怪了,光和跟着的领导唱对台戏,应该属于忠臣之类的,以死来争:
冀州牧韩馥拍马拍到拍到了马蹄子上,给袁绍送粮草,得到了袁的窥欲,韩馥的部下耿武和关纯不服气,伏于城外,以待袁绍。做个连螳螂臂也不如的角色,仅靠二人之力,就想杀袁绍,这些士人们不知怎样想的。他们还不如许贡的家人,说起来还是有才干做个官职的人,太太无谓的牺牲了,连一片涟漪都没有。
刘璋西迎刘备,先是黄权劝告,叩首流血,衔衣而谏,还因此摔掉两颗门牙,这倒是为人臣的本分。随后李恢又谏,这都是领导采取重大决策时不同的声音,作为幕僚,坚持自己的意见,那怕是错误的,只要没有私心,都应该大书特书的。一个叫王累的行为就有点过激了,悬体城门,见谏言不听,自割断绳索,撞死于地。
还在不远的西汉司马迁说的好: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些士人们可能秉承这样的思想,做着自认为重于泰山的事情,治世时做个良臣,等事变起了,一时不知道怎样表达,变节者有之,死士自然也有之。当王累死时,书上有一首诗,最后两句是:黄权折齿终降备,失节何如王累刚。似乎对黄权有点不齿,终是投降了,结果是不好。
投降和死士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历代的仁人志士、传记典籍给我们了很好的注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连古人的造字也很实在,投降的同义字“叛”者半反也,就知道这很难解释的清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特别是每一个政府的官方解释承认不承认应该影响着私人的认识。
死是很可怕的,主要源于人们有什么东西放不下,当没有什么东西的时候,视死忽如归,真的如回家的感觉,人来自于无,还得回到无的怀抱,不过方式不同而已。世间死的人那么多,死士的死在人们的心目中占很大的地位。那个哭天沧地的屈原的死,应该不属于死士的范围,他是自杀的,他没有明确的敌人,就像无头的苍蝇没有目标,只有自己跳汨罗江了。近代的陈天华也同样,只是苦闷的很,感到无望,只有自己去死,想以此惊醒世人,他们也太天真了。但耿武等在史上无名,屈原可是大大的有名,连五月单五也是纪念他的,就因为他写些文章,和自命清高文人的胃口,就连死也伟大起来。
春秋的四大公子养许多士,他们做些很有意思的事情,经过司马迁等人的大手笔,这些人活跃在纸上,动不动就脱颖而出一个,之后似乎完成了他们的使命,就在历史上消失了,也是,历史不会再记得小人物,连孟尝君也会利令智昏,能做一样惊天动地的事情,就成就了他们。信陵君窃符救赵上演了一出士的壮举,但没有死,死的是别人。
千古传奇荆轲刺秦王,但在法家毛泽东的眼里,他不过是个跳梁的小丑,据说主要坏在另一个也配成士的秦舞阳身上,这个人杀杀单个人还可以,大世面没有见过,十足的地痞。但不管怎样,应该是中国的幸事---大一统的局面就要形成了,士只是做个小小的注脚。

楼主 抄喷  发布于 2015-04-02 09:52:00 +0800 CST  
华容释曹

曹操八十三万大军一会就灰飞烟灭,我只感到奇怪,就是人间蒸发也没那么快,想当年的秦坑赵降卒四十万,埋也得一会埋,这在古代的冷兵器时代,觉得难以想象。他妈的小日本杀我们南京同胞三十万,在现在这个时代,是比较容易的。他见到关羽的时候,只有三百余人,等脱了华容之难,只有二十七人。程昱等文官倒是命大,在这二十七人之列。肯定还有后来逃回来的,小说只是写曹操这个主要人物,其他的都忽略了。战争就像水到渠成一样,结果就很简单的了。
是不是如当年的西安事变一样,捉蒋放蒋,是为了更大的需要,这不好说,这时应该没有外患,北方的匈奴还惧曹之势呢?是不是小说家的妄言,也不好说。
后来的人们开发了一个智力游戏,就是说的捉曹放曹的事情,这么大的政治事件当然不能当游戏来看,游戏上的小智慧那个叫项橐的小孩说的好:大游戏相杀,小游戏相伤,游戏没有功,衣破肚里空,不如回家把米椿。现在的孩子不这样看,有让人心酸的短信写的好:如果有百分之九十的青少年不去网吧,那么百分之九十的网吧就会关门,许多人说,那是赚的昧良心钱。人们在干着骂“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勾当,还自认为比别人高尚。
诸葛亮用了无数的智慧,前前后后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用了那么多人的生命,就是为了置曹于死地,末了就这么简单的放了,是不是自己也想留一手,以便危险时别人也放自己一马。怪不在后人只说周郎赤壁,连苏东坡也这样称赞,八十三万军队的首领连命都逃不走,有点笑话了。
那著名的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后人总结的的确到位,也很有艺术性,前秦的苻坚也是很有本事的一位,像曹操一样,南征北战许多年,荡平群雄,但在统一全国的关键时候掉链子,两个很有相似性、可比性。历史发展的诡秘性令许多人物折戟沉沙,扼腕兴叹。
华容释曹成就了关羽,也诠释了中国人心中的“义”,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文人,骨髓里自然而然的倾注了这些思想,而且不断发扬光大,是不是历史的真实也许不重要了。这潜移默化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而且不断的被加入新的含义,是“义”更加琢磨不透,所谓“义者”,理也,就很复杂的了,虽然就两个字。
曹操得脱,还有两个小插曲:一个是哭郭奉孝给谋士们难堪,另一个出计谋保南郡。我看书老觉得很奇怪,谁要败时,那些曾经的聪明人都成了白痴,赤壁一战,曹的谋士几乎没给他出一个主意,书中只说一个人看出来了,还是终身不献一计的徐庶,聪明的徐庶也混蛋,不知道怎样脱身,还得别人教。赤壁已败,曹操的聪明劲又上来了,留计大败周瑜。我这才明白写文章不要聪明人老聪明,那你就写不下去,故事的需要决定,正如人生,该犯糊涂时就要糊涂,否则别人怎样活。

楼主 抄喷  发布于 2015-04-02 15:07:00 +0800 CST  
蔡文姬归汉

208年的今天,文姬归汉。与当年的苏武牧羊一样,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他的的心情,梁羽生先生在他的《萍踪侠影》中就饱含热情的写了一个这样的形象。这是国人说的气节,但蔡文姬就无所谓了,况且经历也不一样,但不知怎地很容易使人想到那个牧羊的苏武。那个著名的“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就来自她的《悲愤诗》,就这样她被马载到了匈奴,一住十二年。还生了儿子,但有机会回来,就义无反顾了,撇下幼子。现在的男女真应该学学这个蔡琰,现在人们劝,有孩子了,就将就过吧,孩子老可怜,这样将就的人很多,不但男的而且女的。她还是左贤王妻子,夫君据说还很爱他,只是忌惮曹操。《悲愤诗》只能自己悲愤了,怨谁呢?观者皆嘘唏,这也是她说的。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还是她说的,铁石心肠呢?不久便又有了新欢,嫁给了董祀。《三国演义》中突兀而起,曹操准备与刘备争汉中兵发潼关,中间一个小插曲,乃是去蔡邕的庄上,说起典故曹娥碑的故事,中间说起两个聪明人,一个是蔡文姬的父亲蔡邕,一个是书写曹娥碑的邯郸淳。还有个“聪明”人,那就是杨修,这是为后一章的杀杨修做的铺垫,聪明如蔡文姬,尚不说八字的含义,杨修就太漏能了,致使曹大惊,不过很不谦虚:正合孤意。当领导的都这样。但下属一不谦虚,就只有倒霉的份。蔡文姬知道他的父亲是怎样死的,以致后来以死救丈夫董祀,那就是后话了。
贞妇节妇之事,可能真的是宋朝理学以后的事了,原先正统的儒学没有这个,孔老夫子只说唯妇人与小人难养也!他还子见南子,南子可是个寡妇。到了洛阳人程家兄弟,就开始理学杀人,饿死事小了。你看蔡文姬可是三次再婚,也没人指三道四的。后代统治者牵强附会,经典随便解释,可就苦了老百姓。孔老夫子也跟着倒霉了,老夫子可没那样的思想。
不知为何蔡文姬要在壁间悬一碑文图轴,他的父亲有更多的东西需要流传,是不是觉得父亲希望她象曹娥一样,让人表为孝女,但她做的似乎并不好,连孩子都不要的女人,还能希望她做别的更好。
曹娥的父亲是五月单五堕江死的,那正是屈原的逝世纪念日,他是一个巫者,与屈大夫的不属同类的人,因为他的女儿,这个故事就流传了,年十四,绕江啼哭七昼夜,哭得是够痛的,文人,不但古代而且现代,宣传谁就到了极致,人不吃不喝七天是要死的,可能中间吃了饭再哭,没办法哭活父亲,就跳入河中,这样殉孝也可能符合事实,但更奇怪的是,后五日,负父之尸浮于江面。这就像另一个名著《西游记》中的神话故事,包括唐僧的父亲和那个推入井中的国王。但又有怀疑,书中写的是对的,因为书中没说,曹娥是死了还是活着。可能是尸体涨了,漂浮起来,但要那么长时间,曹娥的父亲更长,十二天。同一天漂起来也有点神奇。
应该蔡邕希望她如邯郸淳一样聪明,这个叫淳的小伙子比曹娥还小一岁,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同年龄的人,心是相通的。据说文姬小时候也很聪明,能听出琴中的萧杀之音,怪不在后来有《胡笳十八拍》问世。这事还被写入了最流行的启蒙读物《三字经》中。
又聪明又尽孝,这应该是古人所极力表彰的,就是现代也不过时,做人父母的都进行着这样的买卖,出发点都是这样的,但采取的方法,那就不同了,结果更是千差万别,所以我们看到了世上形形色色的人物,你也不应该感到奇怪。
没看过郭沫若先生的《文姬归汉》,不知道他怎样想,我觉得总不好,抛夫别子,应该是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力量呢?尤其是那句“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让今人读之也会潸然泪下。王昭君和文成公主的经历前面的大家清楚,后面的就不太知道了,都是政治上的事情,她们不敢回来,曹操用千金赎之外加政治上的影响,这曹操就有点多事了,吞吐天下的人物还管这些细事,回来这样的人有什么用,不还是闲居在家,做个平民百姓。就像似乎是人才,引进来,却不重用,说起来反正我有这些资本,人才就这样一天天耗下去。
杨修实在是有点小聪明,后世人论的多了,但似乎大事不显他,连卖主求荣形容猥琐的张松也嘲笑他,他真的成了小人物,但自己似乎恃才放狂,小觑天下之士。又一个典型的文人命,自视高,社会却不承认他,说明还是不高,但社会似乎承认的衡和嵇康也没逃脱一死的命运,大聪明也会过头,小聪明还会过头,所以郑板桥说的好:难得糊涂。

楼主 抄喷  发布于 2015-04-02 20:26:00 +0800 CST  
张飞的计谋

张飞历来被认为是粗鲁的象征,演义中描写他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倒是没有描写他的脸色,一般人理解就是黑脸,这一副相貌,就是有点骇人。刘备倒是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关羽面如重枣,也是唇若涂脂。张飞就如包青天的脸,据说他实际上如普通人的脸,绝不是黑脸,因为铁面无私,善断阴阳,就成了黑脸,而且眉心处还有一个月亮。
这样一个形象,乱世时应该是驰骋疆场的,就像他的二哥吹嘘的,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如果这百万将士是自己的人马,敌人连吓也要吓破胆的,就是诸葛亮也会取上将的脑袋。曹操很滑稽,令写于衣袍襟底以记之,他应该象岳母刺字一样,把这个刺在手臂上,方能记得住。但也有一些小白脸式的人物,象锦马超、赵云等,浓密大眼,阔面重颐,也能在战场上杀个来回,令敌人闻风丧胆。
张飞虽然是个粗人的形象,但演义中有三个地方写他还会用点计策,看来所谓粗,也是相对的。
在长坂桥,张飞见一带树林,叫所从二十余骑,在树林里往来驰骋,以为疑兵,自己立于桥上,来了几拨人马都不敢向前,只好请出大老板来定夺,老曹的疑心更大,青罗伞盖也不敢打了,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呢?他操的头有几何,三声大喝,惊退曹操百万雄兵,还搭了一个曹的同宗夏侯的命,这夏侯也奇怪,没胆子还要去打仗,连女人也不如,李渊的女儿还带领娘子军打仗呢?混人施计到底是混,见曹军退,将桥梁折断,回报大哥。玄德叹曰:吾弟勇则痛矣,惜失于计较。
但另一件事情,张飞就办的很不错的了,想是吸取了这次的教训,愚人千虑,终有一得吗。不但活捉了严颜,而且还能使其投降,真是个不简单的人物。看来人要长的象马超赵云才行,否则长相粗鲁,人就变得粗鲁了,最少别人这样认为,但人长的漂亮,也有认为是草莽的,那是好看的女人,这真有点奇怪。
最后连诸葛亮都看出来了,但结义兄弟刘备都没感觉,叫人送酒与张飞,杀的魏国名将张郃只带十余人还是步行回老家了。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长的小白脸可能是个坏人,而不是白马王子,连孔老二也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历史上著名的凹鼻突眼的钟离盐也能被立为皇后,就有点太高看古人了。不但当事的男人还是女人。
张飞的母亲吴氏怀他的时候,一定生过许多气,所以张飞脾气暴躁,这是他一生的主旋律,最后因此而死。所以据说女子怀孕的时候很重要,昔者周文王妻怀武王时,象孔老夫子说的,非礼勿听,非礼勿视,连走路都很庄重,才诞生了一代的武王。相比之下,诸葛亮的母亲就有点工于心计了。但历代帝王的宫廷里复杂的很,所以不能保证每个王子都出类拔萃,西方还想保持王族血统的纯洁性呢?但越传越不好,近亲结婚呢?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所以说不妨听听愚人的言论,何为愚人,古代说唯上智与下愚不易也,但上智做出来的事情,往往让下愚的人们目瞪口呆,是不是应该翻一翻,下愚的就一定做出智者的事情,我也不敢肯定。
古人说的利令智昏很实在,智慧或愚蠢与这有很大的关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容易,在得意时能保持更清醒的头脑那你就是伟人,古人还有得意忘形这个成语呢?赤壁之战,曹操就是太得意了,基本上消灭了北方群雄,连给东吴的檄文也自豪:会猎于江夏。战争象打猎一样好玩,玩着玩着就给自己玩下去了。刘备不得志时尚能听得话语,一占领富庶的四川,就忘了联吴抗曹的大局,绵延战场七百余里,不败才见鬼呢?
人真是贱,一有好处便趋之若鹜,好事都想往前凑,干活多想往后退,不知好事是好还是坏,所以让人先得点甜头的骗局大有人在,上当的人也不在少数,许多人惊异还有这样的事情,确确实实就在我们身边,不由自主就入了瓮了。

楼主 抄喷  发布于 2015-04-03 07:53:00 +0800 CST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张松实在是没事找事,八字还没一撇的,就动了出卖主子的念头,可能这种人心中有郁结,觉得不被重用,想换个主子,机会似乎来了,当然要跳一跳了。要说刘璋够不拘一格降人才了,他额矍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比武大郎也强不到那里去,刘还让他当个别驾,不是看中了他的人才?历史上有较好面容的当大官的多的是,武则天的面首就很多这样的人。
但你给别人好处,别人还不一定承你的情,每日去相府伺候,就是见不到曹操,侯了三日,左右近侍还得要贿赂。这应该是阎王不好见,小鬼也难缠。因为阎王厉害,所以小鬼跟着沾点光,没有阎王,就没有小鬼,树倒还猢狲散,根子在阎王身上。后人为了给阎王避讳(可能阎王不好惹,死后都得经过阎王,但哪个小鬼却不一定),就给小鬼安上恶名,作为一个生存的法宝,小鬼难缠也是迫不得已,光给阎王上供,小鬼看着眼馋,反正上的多不是自己的。都是鬼,自己能比阎王少多少。是别人厚此薄彼,才使小鬼有了想法。
小鬼阎王见着了玉皇大帝,就又成了对方和对方的部下难缠了,而且小鬼还不一定能够得上。孙悟空很有办法,令你谁也不厉害,小鬼阎王一起打,拿来生死薄改得面目全非,至此摆脱阎王小鬼的纠缠,他应该销毁全部生死薄记,使全天下人都解放,他的反抗还不彻底。
《战国策·楚策三》中说: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王怪之。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好一个“因鬼见帝”!苏秦不再是有名的纵横家,能说会道,一件大家经常遇到的小事能发挥出如此的见地,还不说的天下诸侯望风披靡,看来古已有之。稍后的陈胜还“苟富贵,莫相忘”,转眼就忘了这帮穷哥们,看来小鬼和阎王是谁都想当的,是谁都愿意当的,这是个很惬意的好事。老百姓不卖账也只有卖账了。
历史上还有一件事就很有意思了,《左传·宣公二年》载:宋将与郑战,主帅华元杀羊劳军,未及御者羊斟,羊深怀恨,及战,羊对华元说,畴昔之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遂赶车入郑军阵地,华被俘。这就是成语“各自为政”的来历。羊斟这个小鬼,有多大的不满意,就送了阎王的命,阎王这是阴沟里翻大船,看来阎王的确应该提放小鬼一些。
网上说的四小闹中华,其中一个就是小秘书左右领导,能把小鬼抬到这样的地步,看来小鬼的能量越来越大了,是不是因为阎王的能量越来越小呢?应该不是,阎王还是阎王,他还管世间的生死薄,没听说还有第二个阎王,那一定是小鬼和阎王自身的原因,二人各取所需,马上就达成一种默契,遭殃的是老百姓。
西方的阎王那个冥神普路同也是个很厉害的角色,但他霸占了农业女神的女儿后,女神令万物凋零,他的哥哥宙斯没办法了,只好让冥神送还,不愿意也不行。看来西方的阎王也不好当,凡间人想到阴间了阎王就是老大,老大也有人管着。
古代的大臣们风光的很,在百姓面前作威作福,连天波杨府看门的也六品官,但上殿了要向皇帝磕头,磕的响就表明忠诚,皇帝的那些小鬼近侍们就做手脚,在有的地板下面掏空,磕的咚咚响却不疼,你掏腰包了就指给你,这也是不错的生财门道。
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中,熟悉世故的官吏直接就说无非要贿赂耳。一语中的,虽是小鬼,但此时是钦差大臣,阎王还是听他汇报的,记得看过一篇小小说,大意是,卸任的组织部长翻看下属经常拿着汇报的笔记本,竟然没有一个字,吃惊的问下属你就不怕我知道,下属很坦然,你就只看上面不看下面。看来阎王自己也不好,不能总怪小鬼。
现在有领导大接访制度,从理论上说,这是个不错的制度,包括许多创新的经验,但它的确是个怪胎,各级各部门就是关心百姓疾苦的,何必要这市长热线等的,应该的事情不应该,不应该娥事情偏偏出现,是哪里出了毛病?
外交上也有相同级别的会谈,你是一个大使,我也是大使,就叫大使级会晤,你出小鬼,我不能出阎王。内部也同样,一把手召开的会议,你就得一把手参加。再下一级,各单位组成一个联席办公会议,要是副阎王都是副阎王,要是小鬼,都是小鬼。人为的就分开了档次。许多事情就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楼主 抄喷  发布于 2015-04-03 11:07:00 +0800 CST  
传的都是真的

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中,许靖报告孔明一个机密:某适闻外人传说,东吴吕蒙已袭荆州,关公已遇害。这比荆州刚失,关公派马良求救还快,那可是星夜前往的,这时离败走麦城还有一段时间的。演义上就是这样写的,看来,传的都是真的。
不管罗老先生是不是有意为之,他道出了一个道理:传的都是真的。要说传,那是小道消息,本不应该信得,但许多实实在在是真的,就不由得令人刮目相看了。从市井百姓到达官显贵再到明星大腕,开始都是据说,特别信息发达的今天,据说据说说着说着就都成了真的。使人不禁想这种据说的来源,有神秘人物,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还有干脆就是据坊间流传,反正其实是不可考证。又懒得考证,开始不过想考证这种信息的准确性,等准确了还管谁去传的,但有的却是要刨根问底的,于是许多问题就出来了。
传,不能禁止传,虽然有时下一个命令,但往往适得其反,越传越出神,人们大都有加工的能力,特别这种消息,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想法,最早的三人言虎就成虎的说法,连一国之君也信了。那个有名的故事就有点荒诞了,还传到了国君的耳朵里:他说自己因为打了一口井省了一个人力,最后传到从井中打出一个死人到活人。
上面的是故事,听听还是个故事,小道消息照样传,也热衷于听这些故事,这是鲁迅说的。以往的当事人不想叫传,现在却是唯恐天下不知,特别娱乐圈的名人,恐怕他们的关注度降低,淡出人们的视野就意味着少挣钞票,不时的整出新闻来,不知是自己有意为之,还是狗仔队的,其实狗仔队他们很喜欢,否则谁宣传他们,还假惺惺的骂狗仔队。得了便宜还卖乖,赵大叔的《卖拐》是对的,卖拐,卖乖也?说的就是这个很实在的社会。
还有一个传的最广的就是官场上的事,可能官场上是最能左右人们生活的了,明星不过让人们凑个乐子,官场上的事许多人乐不起来,所以愤愤的人多起来,靠传播小道消息解闷子,也是一种不错的润滑剂。官场的故事就像花边新闻一样,永远说不完,欣赏不透。领导在变,新闻也在变,普通人的口味还很吊呢?
无洞不起风,古人给传的有一个很好的台阶,但说要掏粪工人做了国家主席,也许会有人信,其实是跟国家主席握手。梳着平头的王洪文能干国家副主席,许多事情就见怪不怪了。老百姓很会查看风向标,这也是得到许多教训的产物,当年王洪文做修改党章的报告,这就是风向标。连普通百姓就看出了这洞那洞的,看来洞是确实存在的,也只有那么多道道,所以传的就八九不离十了。
赤壁之战,江东传过来的消息,使曹不停的吃亏,从小就奸诈的曹碰上了比他岁数更小的更奸诈的周瑜一帮人,当传的他信时,离倒霉的日子就不远了。现代的战争,用电子战直接把耳朵眼睛给你切了,让看不到听不到任何东西,想欺诈你就没办法,于是萨达姆只有倒台了。
老百姓有民间组织部长的称谓,不是吗?官方正式的文件还没有下,坊间就流传谁谁干什么什么,末了,甚至一段时间以后,一宣布,果然就如传说的那样,借用一句流行语:那都不是传说。甚至国家每年经济的定调,到处已经说了,到官方出来就没有任何新意了。

楼主 抄喷  发布于 2015-04-03 14:43:00 +0800 CST  
刘封这小子

刘封虽然贵为蜀汉昭烈皇帝刘备的螟蛉义子,但前前后后却是个若隐若现的人物,不要他也无所谓,三国的大戏照样开锣和鸣金,这个小子真是个悲剧的人物。
刘备攻入樊城,马上和县令姓刘的攀上宗亲,看来天子的刘是人人希望能凑个热闹的。见侍立于侧的男子气宇轩昂,这便是后来的大阿斗刘封,你说就这一面,倾盖如故,刘封其实还不姓刘,是姓刘的外甥,本名寇封,父母双亡。关羽说的很实在:兄长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后必生乱。关羽看的倒长远,想他的大哥总久要做皇帝的?其实他远虑了,还没等他的老大刘封的干爸做稳皇帝,这刘封便跟随着不满意他的叔父关云长赴了黄泉,杀他的不是别人,而是说“吾待之如子,彼必事吾如父,何乱之有?”的义父,这可好,谁待谁也不好,末了父亲把儿子脑袋也给拧下了。
气宇轩昂的刘封没一点成绩,赵子龙单骑救主,张翼德大闹长坂坡的时候,他都不知藏那里去了,连赤壁那样的大战也没他的一丝人影,看来如他的老弟小阿斗也是个香草布袋。等他再出现的时候,是他义叔最危急的时候,叫孟达一阵劝说,这人的脑子就这样活,焉能做的了大事,看来不立他为嗣子是对的,孟达是原西川的人,想投诚过来有好果子吃,是功臣,谁知被派往这样的地方,自然觉得还不胜跟着原来的主子。这关云长再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人为刀斧,我为鱼肉了,这不是当年的白马之围,关羽的命运也走到尽头了。至于说到底能不能救得关羽,应该来说就不是他所考虑的,只要自己尽力就是了。
但关羽也奇怪,给他一点光明,他就灿烂,真成了刘备的亲人了,处处干预他的家务事,先是不悦,后来据孟达说是直接劝刘备螟蛉子不可越位,还劝他大哥远远的把他赶了出来。正如当年诸葛亮劝刘琦远走避祸一样,看来远走有截然相反的两种效果。诸葛亮很原则:疏不间亲。不说别人家的好坏,刘备和他的老弟关羽就做的不好,刘备给刘表出主意,险些要了自己的命。张飞也不知是粗鲁,也给别人出不了什么主意,所以这些事便置之度外了,看别人表演。刘备还有点城府,对蔡家的势力说要徐徐削之,关羽就有点赤裸裸了,这也是武人的特性,更是武人的悲剧。
经过如手足的兄弟死亡,刘备就有了杀封、达二人的心了。达很干脆,没有什么负担,直接就投降去了。这回诸葛亮不再忌讳间亲了,因为亲者已经下定决心要杀亲了,做帮凶的就是怎样能使对方死的更快些,计计能置封于死地。封还憨憨的,看来真是大阿斗无疑,这兄弟俩也真碰到了一块,封这回很干脆,扯书斩使,这本是兵家最忌讳的,不斩来使是战场的规矩,否则谁呆呆的自个儿去送死。但脾气是脾气,战场上还得有真本事,他既没有他叔父的勇气,也没有父亲的好运气,只有自认霉气,五万兵只剩下百人,还敢回去,刘备骂的很实在:食人食,穿人衣,非土木偶人!于是杀了这木头人,他的命也就随这骂声结束了。
好一个食人食,穿人衣,现在这样的人也有,有些也是木头人,现在主要是不干人事,看看网络就知道了,这样的人还很多,不知为何很令人发指的无奈。
杀了就有点后悔了,活着讨厌,死了后悔,毛泽东说,杀人不能像割韭菜,头掉了就长不上了。这样可有可无的人物,没有也罢,小阿斗无一障碍的做他的帝王。刘封走完了他自己的一生,平凡而且无奈,还有点窝囊。他本比那些学会文武艺,货于帝王家的普通人要起步高的多,从普通人成为螟蛉子,但不知是没有把握好机会,还是怎的,连叫后世人哀叹也没有资格。
关羽还劝他的大哥,他自己也照样收螟蛉子,可能他觉得自己充其量最终是个将军,没有继承权争夺的忧虑。其实这还是刘备多事,让关羽收,这也是网罗人才的一个办法,事情就这么简单,关羽就趁坡下驴收了义子,这比收刘封要早,刘备心中不快呢?你收我也得收,我儿子将来要干过你儿子,不能让自己的孩子们吃亏。但关平倒是很争气,跟着老爸南征北战立大功,奈何跟个老爸命不好,自己跟着倒霉,只是落得个比刘封好的名声。但名声不能吃不能喝,后人敬你,也只是敬的份,对自身没实际意义了。

楼主 抄喷  发布于 2015-04-03 20:44:00 +0800 CST  
叛者孟达

孟达应该耻为孟子的后代,他先祖说的礼义廉耻到他这里就荡然无存了,还好意思叫“达”,三国之中,就他捣蛋了。先是刘璋的属下,说“吾已知二公之意,将欲献益州,非刘玄德不可。”现成的美好生活不享受,想着成为开国的功臣,谁知刘备防他,调到远离四川的上庸,应该是刘备在分化原益州的势力,不能叫他们都在成都合着跟自己弄事。眼看还不如原来,所以就有想法,正好机会来了,离间羽与封,结果成功了。
但这是要命的,孟达知道自己要成为鱼肉了,就留书一封,这信写的很好,第一段赞扬刘备还不忘自己谦虚,跑都跑了,还说这肉麻的话。第二段,一方面替自己辩护,一方面说些兔甚至还没死狗就烹的大道理。这里面很有几个典故,看来孟达也不是莽夫,读书挺多,这几个故事也很有意义。“范蠡识微,浮于五湖”,这位范大夫许多人都知道,高鸟尽,良弓藏,就是他说的,他深知这个,只有去了,与美女西施泛舟湖上,乐得逍遥,还被后世称为陶朱公文财神。“舅犯谢罪,逡巡河上”,这个典故不太清楚,后面的“申生至孝,见疑于亲;子胥至忠,见诛于君;蒙恬拓境而被大刑;乐毅破齐而遭谗佞”等一步进一步,说到自己“亲当其事”,现在自己也处于如伍子胥等一样的情况,“益用伤悼”,越来越伤感啊!大刑和诛可不是好玩的,他孟达还要再玩几天,走为上策,也想学学范蠡呢?但他不是范蠡,他还要有所作为,在军事上,还想在战场上出人头地,这真是不会退步的人总要夭亡的,那如范蠡经商成为大富豪,就投降了魏。在信中还想留条后路,说“交绝无恶声,去臣无怨辞”,是说自己还是刘备,可能兼而有之。
投降后,刚开始还不错,对投降过来的有用的人往往都这样,《碧血剑》里写清代的皇太极对洪承畴等刻画的入木三分。孟达还得到与皇帝曾同辇出入的荣耀,但后来就是小偷离开四川,一年不胜一年了。就又想翻烧饼了,这种反复无常的人真是难办,计划很到位,径取洛阳,事成说不来还能当个皇上,这种人的如意算盘就打得太好了。诸葛亮能称为“明”,自有他的道理,知道达不过是一个棋子,但他的反叛的确对自己很有利,于是也修书一封,称赞他要成为汉朝中兴第一功臣了。孟达到底是武夫,焉能敌得过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叛只能半反,三反就有点对不起天下了,孟达随着他的最后一次反叛见他的先祖孟子去了,不知他这位先祖要怎样对他。
但达也不错,临死时拉了一个垫背的,在演义中比达倒也大名鼎鼎,能用它来陪死,也够达骄傲了,这就是徐晃,晃是马懿半道见的,不知到哪里去的,自告奋勇入伙,着急着去死呢?不知道去哪里,那里就是最好的归宿,大风大浪见过,阴沟里翻了大船。
古人说“一不做,二不休”,还是那句老话,强调的是不做,这是第一吗?但似乎后人特别强调不休,达就不好,不但要做,还未有休止,犯了两个大忌,焉得有好结果,蝙蝠的寓言他可能没有听过:兽快要胜了了自己是兽,鸟类要赢了就是鸟,结果就既不是鸟也不是兽。还是钱钟书说的好,这说的是人类。他真的如无眼睛的蝙蝠,瞎逛熬眼还在其次,折腾到死算完了,谁要跟着他算是倒霉透顶了。


楼主 抄喷  发布于 2015-04-07 08:17:00 +0800 CST  
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眼看司马父子就要命丧黄泉,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看来似妖怪的诸葛亮还不能与天一争高下,天是老大,这是最好的托词,连演义上附的诗也说的好: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那历史就得从新改写,正如“铜雀春深锁二乔”一样,还不仅仅是二乔,恐怕也是安得山河属魏朝了。
我爷爷告诉我,那叫诸葛亮火烧葫芦峪,是一个象葫芦一样口小肚大的山谷,那更令马懿你就是老鹰也飞不出去,想当年孙悟空装在葫芦里,是靠观音菩萨的三根救命毫毛逃过一劫的,那是神话,写书人编的,想怎样逃跑就怎样逃跑,也可能变个蚂蚁把葫芦啃个小洞然后变个小飞虫钻出来,司马父子就没有这个办法了,否则演义真成了神话,但天助也是可能的,只有这一条了,天下大雨是最好的办法了。但诸葛亮南征孟获时的藤甲兵就没有这么好的命运了。连诸葛亮也垂泪叹道: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其实他自从出山就是做的这项工作,虽然自己不杀人,坐在轮椅上像个善人,但每一个消失的生命都有他的功劳,特别如大面积的普通士兵的死,而且是惨死。
不管是不是真有这个故事,或者如与周郎便的东风,确实道出了人生中一种冥冥的无奈,奋斗当然是主要的,能不能成功确不一定与这成正比,使人真的怀疑有什么力量在左右着人的命运,但你不争取只能在原地踏步,努力工作了你就可能成功这应该才是真正的人生,把握这个,就自己走下去。
还有一个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例子就很奇怪的,还是发生在这个叫“亮”又叫“明”的智慧家身上,那就是华容释曹,应该是成败事都在人,这次天没给他捣乱,倒是他放过了曹操,这就令后人猜疑了。敦克尔可大撤退时希特勒下那个奇怪的令他的摩托化部队停止追击,原地待命的电报,令联军死里逃生,真成了千古之谜。
连孟获也说,此乃天败,非吾之不能也,如何肯服。这他就有点吹大话了,这是无本事的人这样说的,但孔明视他如小孩,虽然不至于要玩死他,这是巩固蜀汉的大后方,否则真要逮住咔嚓了,省却了许多麻烦。
把事情怪到天头上,或许天也要怪罪下来,这样才能对等吗?况且老大的权威谁敢挑战,所以当诸葛亮怪了天后,天也要发威了,就在演义的同一章内,《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你说天就这么快就要报复了,孔明夜观星象,十分惊慌,说“未知天意若何”,最后说“吾命当绝,非文长之过也”,也不敢再怨天了,只能尤人,所以他不但要死治司马懿,还要死治魏延,为他的最后怨天画上一个句号。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个典故据说就是出自这里,这老罗够厉害的了,能总结出这么一句精辟的话令后世人不断引用,是不是他也有这样的打算,文章我是写出来了,成不成,后人承不承认,就也在天了,老天也真给他壮脸,跻身四大名著,还深刻影响国人的性格,这一点比《红楼梦》还更胜一筹。
就要到来的高考是不是也会抱这样的想法,一考定终生虽然有点改观,但总起来还是那样,实力重要,运气也会有,就像现在的彩票一样,有利无利长在行,不一定什么时间天上就掉馅饼了。


楼主 抄喷  发布于 2015-04-07 11:38:00 +0800 CST  
总有话说

诸葛亮七擒孟获这是写在历史上的,而且是民族融合的典范,很为后人所称道。第一次被俘,说是山僻路狭。其实这正是他所依仗的,要是在平原大规模作战,他那点人还不够蜀军塞牙缝。地利是土人最依赖的,自己的优势说成了自己的劣势,孟获很会说话呢?
第二次曰乃吾手下之人自相残害。蛮荒之人,不知道战争的艺术,何为己方,何为彼方,所有的人还都叫人呢?汉人就不会这样说,因为有个“汉奸”的名词在。
打了二次仗,就是再笨的人也学乖了,但碰上了奸计的祖宗,甚至是诸葛亮在小孩时玩过家家剩下的,不过努力学习的人还很不谦虚,也把这归于天意,很不服气呢?
第四次,就大感生气了:吾今误中诡计,死不瞑目。说不会用奸计,强词夺理还会。战场上如直来直去,就不叫战争了,有战有争,还想谁的力气大谁胜利,就是十个诸葛亮也不是孟获的对手,这是高个子壮汉项羽的想法,沛公曰:吾斗智不斗力。这一句话就够力拔千斤气盖势的楚霸王垂头丧气了,大脑袋笨呢?
七擒孟获有二次就是内讧,看来孟获只是一个代表,还没到一统蛮夷之地,诸葛亮所谓的使他们心服口服就在于提纲挈领,抓住主要的人物,三番五次,应该是三番四次,否则就多了一次,让其他的人看看,还敢再蹦蹦跳不了。这次还是第二次的借口,
这是嘴边的话,那次不服,这次焉能服了。只是这次的主谋杨锋似乎比上次的董荼那、阿会喃运气,没有被弃尸于涧。要说诸葛亮应该想到这个,令别人做些无谓的牺牲,这一点,后来的共产党做的很好,也是得了教训的。
孟获却是得了别的教训,眼看又不行了,孔明就要捉住自己了,就让妻弟假绑了自己自来送死,这是他的理由,是赌徒输急了,孤注一掷的办法,王安石还把皇帝的命压上呢?使诸葛亮不得不再放了他。
最后连诸葛亮也没有耐心了,使人曰:丞相面羞,不欲与公相见。孟获呢?他所在的地方所有的老本都赌上了,还被擒了七次,有什么剩下的招数?就也曰:虽化外之人,颇知礼仪,直如此无羞耻乎?看来礼仪还是有的,原先的不过是个借口,于是这事就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总有话说,连这被称为蛮荒的人,不要说被称为奸诈的开化之人,强盗也有强盗的逻辑,这是古人得出的结论。为什么总有话说,主要是需要说话,为什么需要说话,是因为需要这样,每个人设身处地,不需要说话的时候,就咔嚓一下,什么都没有了。因为世间没有咔嚓那么简单和直截了当,所以这话就多了,说了几千年,还有话说,世间没有相同的树叶,连小小的棋盘也会变化至无穷,人的语言可是天下万物的祖宗。连《圣经》里也会记载人类的始祖亚当把动物们叫过来,随口叫什么名字以后它就叫什么。就是狡猾的蛇也还是叫蛇。
有两个笑话说,山里人见到空调的室外机,说城市人就是会享受,家家户户养蜂;见到墙上贴的瓷砖,说城里人就是能,不压茬也能盖那么高的楼。没听和见过什么,就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理解。那个叫固执己见的成语说的好:驴则付汝,姜还树生。打赌输的驴子就给你了,但姜还是在树上生的。没有话说的人还恨恨而谈,不要说得理不饶人了。
嘴说话大约不太费劲,最少比吃要省劲的多,所以每天说的废话一大堆,一生说的废话要装几火车了,平时满嘴跑火车的人就更多了。别人说东,你可能说西,别人说西,你又替东的辩护。不过有人说,有多少正经话要说,说的不都是废话。所以说那有那么大废话,其实是鼓励人们说废话。
据说有两种人最好打交道,一种是最生的人,在火车上,天南地北的瞎聊,过后一拍屁股走人,还有出去旅游的导游和导游引去购物的,一定就是你的八辈子老乡,但这也是人们最贱的地方,他用嘴说,咱得用脑子,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再一种最熟的人就不说了,谁不知道谁呢?不生不熟的最难打交道,特别对于上级,这是一门艺术的,那不在嘴,那主要是脑子的。
当年写《抄喷学》的时候就想,抄抄喷喷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让人们相信,这就是《神话学》,引经据典,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其实就是叫人们相信的,但有人不会说话,就借助于别的,昔者韩非子寡言,著书立说,但还是挡不住他的同门兄弟秦丞相李斯,命丧黄泉。飞将军李广讷口少言,留下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千古成语,让能说会道的人汗颜。但汗颜也未必,每个人有自己的活法,不要想让别人活的不自在。

楼主 抄喷  发布于 2015-04-08 11:39:00 +0800 CST  
还是别人看的清楚

诸葛给司马以女人巾帼,司马还关切问对手的寝室及事之繁简,顾谓主将曰:其能久乎?孔明曰:彼深知我也。
第一百十三回吴主问自己的使者薛羽蜀中近日作何举动,羽总结的很好: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有朝有野,有大臣有百姓,还有比喻,真正把别人看的透透彻彻,可惜蜀没人听到。
还是别人看的清楚,这句话有点道理,鲍鱼之肆和芝兰之室都会在潜移默化,沸水之中的青蛙一跳老高,但在逐渐沸腾的水中就只有等死了,那个温水中炖着的老鳖,趁着呼吸的时候还不忘吃点美味,其实马上就是别人的口中餐了。
潜移默化这个成语很厉害,不知不觉,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危险。其实如诸葛亮之聪明的,还是知道的,但他说,唯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不知是赞扬自己,还是批评别人。不但洪洞县里无好人,这天下就他一个人好,自己总觉得自己弄得最好,就是如刘阿斗也不会觉得自己是个笨蛋,其实外人好些甚至是当笑话看的。知不可而为之,率军北伐,这是后世人对诸葛的评价。事必躬亲,不死才怪呢?
置身度外和置身事内,肯定会有不同的想法。但能看得清别人,未必能看得清自己,孙权的后期已经不能当家作主了,不要说他休了,一辈子无所作为,怕司马炎伐吴,竟忧虑成疾,呜呼哀哉。还不胜扶不起的阿斗,好歹自己不知忧愁,落个心情高兴,活个大岁数,如果撇开国家不谈,这不是每个个人追求的目标吗?那个渔夫和商人海滩晒太阳的哲理故事不是很好吗?休不但治不了国家,还不能照顾自己,还有脸叹息别人,他应该叹曰:若是仲谋在,吴何至于此。就连他的前任孙亮的小聪明也没有,亮还能判在谁在蜜里做了手脚,后人有诗叹道:可怜聪明主,不得莅朝堂。还能叫后人嗟叹,他休什么也没有,连最后儿子的皇帝位子也保不住。能看的懂古代似乎容易,有那么多的人在帮自己看,能看的懂现在,不但别人而且自己,那你就所向披靡了。毛泽东对古代帝王看的最清楚,而且也学会了他们的权术,运用到自己的治国平天下之中,而且还不是机械的用,所以能成为千古一帝。《沁园春·雪》是他的宣言呢?大多人做得事后诸葛亮,谈谈古代,评论评论以往的,头头是道,不知是抄的还是喷的?一到现实就抓瞎了,不但看不清别人,连自己更看不清,所以有人总结的好:不但自己不知道干什么,还瞎关心别人。于是这个社会就乱糟糟的。读史是为了现在,而不是玩味古人。人都死了几千年了,有什么玩的。因为不容易看的透,所以我们要学习,象骄傲到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谦虚到自己拾些光滑美丽的贝壳,你就有可能比别人看的清,你就可能成功。人往往看不清自己,所以不知道自己干什么,看得清别人,所以喜欢跟着别人干什么或议论别人瞎干什么,看的清别人,是自我中心在作怪,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别人的缺点一大堆,虽然不这样说,但其实是那么一回事。最熟悉的反而最陌生,说的应该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永远看不清自己。李约瑟博士是一个英国科学家,他著的《中国科技史》是连国人都惊叹的,虽然他似乎没有解答他的那个难题,其实答案就在书中。高罗佩是个荷兰人,他著的《狄仁杰断案传奇》系列,采用了西方和东方的写作技巧,是我们最少是文人们叹为观止的。还是别人看的清楚,所以应该听听别人的意见,看看别人的东西。

楼主 抄喷  发布于 2015-04-09 11:35:00 +0800 CST  
前后诸葛时代 薛羽说了那样的话,休叹曰:若诸葛武侯在时,何止如此乎!诸葛武侯所在的时代,那时益州多年不用兵,兵精粮足,百姓乐业,兼诸葛事必躬亲,大权独揽,其实独裁也有独裁的好处,一心为民的专断其实也是人们的大幸。但这武侯念念不忘北伐,《出师表》说的好,益州疲敝。其实他说的是后诸葛时代,经过他的七次北伐,皆无果而终,却劳民伤财,小小的四川,虽号称天府之国,怎经得起他这样折腾,不管他出兵的原因有多少,他的战略上就是错误的。虽然他把后事安排的妥妥当当的,文用蒋琬费祎等,武用姜维,但正像他自己的命,已无力回天,益州已经病入膏肓了。姜维还不顾条件,坚持北伐,民有菜色是最能说明问题了,穷兵黩武,武力上看着还是一个大国,但内部的症结却越积越多,象原苏联是个大狗熊,不知诸葛选错蒋琬和费祎,还是蜀已百法难治,但令黄皓小人把持朝政,确实是蒋费的过失。到底怎样形成这样的局面,在《出师表》中诸葛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看来他已有所警觉,但死了自己那有什么办法,这些人整天围在皇帝的身边。看来后诸葛时代,是他这位神机妙算的人安排的太差,要说这也不是他应该安排的,休包括后世的人们还夸奖他呢?不知正是他埋下的祸根。所以休也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离实质还有点远,甚至是大相径庭,所以他的无所作为也就不奇怪了。前诸葛亮时代,群雄逐鹿,谁聪明谁就挣得天下,有可能成为帝王的刘备看上了要货于帝王家的诸葛亮,二人三拍即成,大耳贼倒是给自己安排的不错,这得之他先祖流氓刘邦的遗传,诸葛亮呢?也能张扬他的个性。前一个时代,你大约改变不了,但可以叫它往自己设想的方面去,所以诸葛未出隆中,便有天下三分的设想,这是两个瘦子和一个胖子打架的故事,瘦子归顺了胖子,担心会被吃掉,二个瘦子只能眉来眼去,才能对胖子有个制衡。不过瘦子的设想虽然圆满,但实现的魅力总是要打个折扣的,不如胖子在机会成熟的时候给瘦子沉重一击,往往在他们眉不来眼不去的时候,那两个瘦子唇亡齿寒,于是故事就结束了。前后时代,特别是重要人物的时代,既要有连续性,也要有所改进,不要一味继承,活在前面的阴影下,也不要一味批判,前面就一无是处了,那就在你后代领导的取舍了。大的时代咱还有自知之明,难能议论。现在后任领导不管前任领导的事,推开另弄一套的大有人在,可能是前任已发挥了极致,没有发展的空间了,自己要找到闪光点,还给属下敲一个警钟,树立一个权威,老百姓也只有跟着,父母官呢?聪明如百姓,愚蠢如领导就有点奇怪了。

楼主 抄喷  发布于 2015-04-09 17:39:00 +0800 CST  
蛇尾


演义从刘备准备弄大事起,到诸葛亮死,写的精彩绝伦,很为后人称道,极尽笔墨之能事,也占得演义的极大篇幅,后面的也不知是作者不想写了,还是觉得人物多,事情也不精彩,颇有蛇尾的感觉。许多大事都是一笔带过,人物再能,能不过历史,诸葛再厉害,蜀汉也得灭亡。
蛇尾的感觉,文学作品最常见,虎头不应该是大,但很精彩,蛇尾虽小,也应该绝伦,这样才能称得上一部伟大的作品。演义应该有点缺憾,《红楼梦》的蛇尾没有办法,不是自己写的,至于个中原因,没人说的清楚,老曹何必给后人留下如此的迷雾。
是不是后来事情的发展背离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但又无法改变历史,只好以蛇尾来搪塞,不是自己作文,天马行空,虽然如福楼拜哭自己的主人公怎么也无法活过来,那是写作的人太艺术了。《红楼梦》还有判词呢?刚开始就给人的命运定了一个基调,后人说高鹗的续书应该违背了曹的原意。这真是天下之大,唯有曹杜撰不成,不过高鹗跟着曹的不完之作往下杜撰,确实应该尊重原来的意图。你要自己从打鼓另开腔,就另当别论了,可天下的人就是喜欢演绎这些名著,甚至就是一个名字,因为是需要,有自己的目的,否则没人看。世代相传的《孟丽君》,它的原作者也没有竟书,后来的续书遭到了郭沫若的严厉批评,他只设想了后文,但自己没有写,应该是赐孟丽君死,少华等反出朝廷,也达到原作者开篇设想的一尘不染归仙界的工作,不是我们见到的越剧《孟丽君》中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金圣叹腰斩《水浒》就不一样了,还是原作者写的,也是尊重历史的,不过不符合劳动人民的思想,倒是符合统治阶级的意思,只反贪官,不反朝廷,大军一来,就受招安,鲁迅说的不错。其实是个反面教材,有什么不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能最启发人的智慧。
有人总结小小说要突起,纡行,峭收。很有见地,看来,写小小说也不容易,何况长篇,峭收对长篇可能不适用。但长篇中有许多小故事很有小小说的特点,《杨修之死》就很有意思。其实大故事是小故事组成的,有那么多好的小故事,就组成了完美的大故事。这些截取的片段不断的被人们再次发挥,又丰富了大故事的内容,所以不说罗贯中著,而是编,就很形象了。迂行是所有的文学作品必要的,平铺直叙没人喜欢,这就是功力,有故事不一定能写的好,钱钟书说的好,创作冲动不代表有创作才能,这就是我包括许许多多自认为的文学爱好者有点诚惶诚恐了,但想起蒋子龙的老师说,我们班出五十个作家,就不会有你蒋子龙,而他们班只有五十一个人。其他的故事更不胜枚举了,所以又有些自傲。有人说的好,说不来一不小心就会在弄出一本《红楼梦》来。
现在的电视剧就颇有这个嫌疑,极尽犯罪、浮华之能事,结局当然匆匆而完,似乎一切不言而语,不知是宣传坏人的,还是让人们学浮华的,普通的人只能骂自己没本事,有些便不会的也会了。
蛇尾,这不合适,应该是大象的尾巴,前面是大象,后面是尾巴,但大象似乎显得臃肿,这是文学作品所忌讳的,虎头好。或者是壁虎的尾巴,这可能有点太小了,蛇尾有点象老虎的尾巴,所以还是蛇尾的好,古人是很聪明的,不会无缘无故的形容。

楼主 抄喷  发布于 2015-04-11 10:54:00 +0800 CST  
医生无国界


三国乱世,谁也逃不了,苟全性命于乱世说的是对的。当年那群法国人发起医生无国界行动,现在是全球最大的独立医疗救援组织,曾于199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华佗几千年前就做着这项工作,救治了从吴到蜀再到魏的许多高官,最后因为说了医生应该说的实话,准备做医生应该做的事,令人遗憾的去了,更遗憾的是,他的医术未能传世,后来有一部叫《曹操与华佗》的电影就是记述的这个伤心往事,乱世让所有的好人离开,不符合政治就必须去死。
他的一医周泰而成名天下,看了枪伤,说此事易耳,一月而愈。别人束手无策的,他竟说易耳。要说孙策应该留他作为随军医生,常年征战,有这么一个人,能减少很大死亡。但不知为何,却没有,这华佗就像隐士一样飘然而去。
但做隐士的人未必是想真隐于世,特别如他的名医,有最好的实际操作的机会怎能不试呢?就像侠客所说的,高手孤独,孤独还要求败,世之名医呢?所以闻关羽中毒,不请便翩然而来。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这如当年那个寓言故事,但据说是真的:有善使斧者把临危不惧者的鼻子上的一点灰给砍了下来。于是这刮骨疗毒被后世不断流传,还互相吹捧,一个说是神医,一个说是天神。
但他为曹操治脑袋的时候,厄运就来了,这是更好的实践机会,所以这位医者一请就到,跃跃欲试:饮麻肺汤,利斧破脑。不但操这世之枭雄大怒,就是现在人们也惊疑这种手术,可偏偏又不懂政治,哪壶不开提哪壶?自作聪明举关羽的例子,岂不知操最忌惮的就是这,操更曰:臂疼可刮,脑袋安可砍开,欲报关羽仇耳,于是下狱。
这位无国界行动的医生就做了政治的牺牲品:不叫治罢了,还把人家的脑袋砍了。
他应该象和他一样有名的医生扁鹊一样,赶紧逃跑,或者就不来。小扁知道不走是要杀头的,而且他开始还很谦虚,也不强求,深知这些人不好伺候,君有疾在腠里,不治恐益深。等深到一定程度,知道连自己也没办法的时候,三十六计,溜吧。但这似乎违背了医生的道义,但当医生的道义连自己的命也保不住的时候,华佗却选择了后者,以身来殉医道,令人深深的叹息。
与荐他的华歆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但人品不怎么样,而且还很会吹牛,虽然外人看来华佗吹的牛更大,焉敢相信。歆说了佗四个医病的例子:第一个吐蛇一条,第二个吐虫三升,第三个黄雀飞出,第四个黑白二棋,越说越离谱了。看来中国古代的医跟巫真的没有严格的区分,当年鲁迅痛恨国医,说他们开些奇怪的药方和引子,这些应该是医者中的败类,似乎很怕人,当都成了败类的时候,这个世界真有点可怕了。
还是扁鹊说的好啊,大哥的医术最好,所以大哥名声不出家门,也没人请他去看病,倒是他这半瓶子晃荡的医者成了名人,造化捉弄人,最终捉弄了华佗,佗是不是也有一个这样的大哥,看来没有,想以《青囊书》传于丝毫不懂医的押狱,临时抱佛脚。倒是头发长见识也长的女人实在,烧了就一了百了。后代的医者就没有这么有名了。还是普普通通的好,医不了别人,枉把自己的命送了,那时万万不合算的。
医生无国界行动很有意思,不能制止战争,却能救死扶伤,治好了还要去打仗,还要去杀别人,还有什么优待战俘的条约,人们发明的战争规则真和小孩子玩的游戏一样,明明是真的,却还要假慈悲。关羽治得箭伤,不知又妄杀了多少姓名,难道佗不应该负责任吗?一死就没责任可负了。就像普净度关羽:众人之头,又向谁索耶?还是人家冯巩说的好:汗滴禾下土,花落知多少,耶!

楼主 抄喷  发布于 2015-04-11 14:32:00 +0800 CST  

楼主:抄喷

字数:273204

发表时间:2015-03-19 23:4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3-26 19:21:35 +0800 CST

评论数:100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