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写《细说多尔衮的一生》(不定期更新,不会中断)

宁锦大战的失败,开启了皇太极长达16年(1627到1642)的破解辽西走廊防线的思考,皇太极因为这条辽西走廊而进行了反复、沉重的反思,殚精竭虑,最终在松锦大战中找到了破解辽西走廊防线的正确思路。一条辽西走廊阻隔了后金国两代大汗(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入主中原”梦,后金国经过两代人的努力,才实现了全占东北的战略意图,为了这个意图,无数人为此流汗、流泪、流血、思虑过度、反复斗争,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条统一东北的荆棘路上充满着无尽的艰辛、痛苦和无奈,在辉煌的胜利背后(全占东北),却是无数人的默默耕耘和付出,这一点引人深思。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8 20:57:00 +0800 CST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输在了攻坚战上,袁崇焕连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使明朝政府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两个辉煌的胜利。可以这么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成就了袁崇焕的威名,让明朝廷和后金国越来越重视袁崇焕这个人,但袁崇焕这种刚愎自用的性格和遭到周围人妒忌的严峻环境,为袁崇焕日后的冤死埋下伏笔。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8 20:57:00 +0800 CST  
接上一节后记内容,历朝历代的统一战争都是通过如下的方式进行:首先,他们会建立一个稳固且无后顾之忧的后方基地,进而保证了兵源和粮食,然后,他们会利用外部的有利条件(机遇),进而征战中原,一统天下。《孙子兵法》里面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话来阐明这个问题:“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现在我要对孙武的这番话进行深入的分析: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8 20:58:00 +0800 CST  
任何事情的成功与失败,都是在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导致的,所谓主观条件就是指这些条件能被当事人所控制的(你可以自由选择做或不做、用或不用),所谓客观条件就是指条件本身并不能为当事人所控制的,例如天灾人祸就绝对不是当事人能控制的。对主、客观条件有了一个大概认识后,现在可以继续分析。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8 20:58:00 +0800 CST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上文已经提及,历朝历代的统一战争中,第一步是要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军事基地,把军事基地作为进取天下的根本。有了基地后,此时的统治者可以采用亲近小人、疏于政事、任用无能之辈等做法,使后方基地出现了众多漏洞,让你的对手找准你的弱点进行攻击,进而将你击败。当然,统治者也可以进行另一种选择,他们可以采取亲近贤人、勤于政事、任用能人等做法,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使对手无隙可乘,进而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综上所述,这个后方基地到底是四处危机(进而被对手所灭)还是立于不败之地(让对手无隙可乘),完全是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这是一个自己可以控制的条件(主观条件)。所以,善于作战的人,首先会把那些可控的主观条件做得完善(使之向好的方向发展),进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不让对手有可乘之机(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这里面说明了一个道理:你要战胜敌人(征战天下),首先自身要具备实力(立于不败之地),否则,连自身都站不稳(自身难保),谈何战胜对手?然而,当自身获得了不败之地后,是不是说就可以战胜对手呢?这个时候就得看客观条件了,如果此时对手的条件十分优秀,实力比较强,又没有其他可乘之机,也就是说,战胜对手的客观条件还不够成熟之时,当事人不能随意出手,只能等待时机的成熟。但如果对手所做的事情漏洞百出,可乘之机特别多,又或者出现天灾人祸,使对手变得衰弱,那么这个时候,击败对手的外部机遇(客观条件)已经出现,当事人便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利用外界的种种好处,进而击败对手。然而,所有的客观条件都不是个人所能够控制的,因此,能不能战胜对手,最关键是要看对手自身的修为和外界的发展机遇,当事人必须等待有利时机才能出手(以待敌之可胜)。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8 20:59:00 +0800 CST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胜”:由于主观条件是当事人可以控制的,也就是说,当事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选择和做法,进而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不会被敌人所战胜),所以,不可胜在己。但能不能战胜敌人,主要看敌人的自身修为和外部的发展机遇(客观条件),所以,可胜(能不能战胜对手)在敌。一个善于斗争的人,首先要做好自身的各项工作,让各种可控条件趋于完善,进而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才有资格谈战胜对手,但一个人做得再好,也不能说可以百分之一百地战胜对手,毕竟战胜对手更关键的是要看客观条件(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胜)。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8 20:59:00 +0800 CST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孙武在这番话中的核心思想是,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本分,让自己立于不可被战胜的位置(不败之地),站稳脚跟后,等待可以击败对手的时机(等待对手出现漏洞),并抓住时机攻击敌人,进而击败敌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敌我双方的博弈来预知胜负,但若果时机未到,当事人是绝对不可强求去战胜敌人。因此,胜可知,而不可(强)为也。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8 20:59:00 +0800 CST  
这些理论或者相对抽象了一点,现在我要用该理论来分析明清之间的博弈。站在清朝的角度来说(在这角度下,清朝的做法是主观的、可控的,明朝的做法是客观的,清人所不能控制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大汗主要做了一件事,为大清国建立起一个不可被敌人战胜的后方基地---东北地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发动了一连串的军事战争,使大清国最终得以实现占领锦州、全占东北的战略意图,同时,皇太极的政治改革,解决了大清国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把大清国引上封建化的道路,实现了民强国富,最终,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人的努力下,大清国建立起一个非常稳固的后方基地(东北地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但大清能不能“击败明朝、入主中原”,更多的不是看大清国本身,而是看明朝的自身修为和外部的发展机遇。在当时的情况,统一东北的清朝如果面对的是一个统一、团结、生机勃勃的明朝,而明朝的综合国力、资源的丰富程度等远远在清朝之上,清朝是很难击败明朝、入主中原的,退一步来说,即使清朝能入主中原,要击败团结一致的明朝,可能需要动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绝对不可能出现多尔衮率领清兵用几年时间就占领了大半个中国的事。清朝之所以能快速入关,通过短短几年时间就控制了大半个中原地区,主要是客观条件(外因)起到了关键作用,是明朝这个对手错漏百出(对清朝来说,这是不可控,是客观条件),给了清兵可乘之机才导致的结果。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8 21:00:00 +0800 CST  
清朝统一东北后,明朝这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明朝在连续错误的做法下,例如在辽西走廊的退守问题上摇摆不定、冤杀袁崇焕自毁城墙、加大对民众的剥削进而激起民愤、沉迷享乐、不理朝政等等,再加上天灾的催化作用下,最终使大明王朝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中,继而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明政府也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灭亡,从此时起,华夏大地出现了“天下无主、群雄逐鹿、四分五裂”的局面,这就为“清兵入关、问鼎中原”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客观条件,多尔衮不过是利用外界的种种好处,顺应历史潮流和形势发展,率领清兵统治中原,这叫做“顺势而为”,是明朝这个对手漏洞百出,才给了清朝如此有利的大好机会,故“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清),以待敌之可胜(明)。不可胜在己(清),可胜在敌(明)。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清),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明)。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胜利不可强求,必须等待有利的客观条件出现,方可为)”。这个问题,日后在第四章“清兵入关、问鼎中原”中,有更详细的介绍,不仅会从清朝角度,还会从明朝的角度深入剖析这个问题。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8 21:00:00 +0800 CST  
清朝是一个运气非常好的国家:一开始出了一个有军事才能、有胆色魄力的努尔哈赤去完成统一女真的大业,但努尔哈赤刚起兵的时候,力量还很弱小,若果此时的明王朝发现了努尔哈赤的野心,并做出反应,那后金国就可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但偏偏在此关键时刻,明王朝出了一个“宅男”皇帝---万历皇帝,他30多年不上朝,导致了明朝中央机构陷入瘫痪状态,以至于没有更多精力去考虑东北地区的事情。在明王朝30多年的昏昏欲睡中,努尔哈赤却在东北四处征讨,实力不断壮大,等明朝的万历皇帝醒悟过来之时(明朝这只雄狮睡醒之时),努尔哈赤已经在萨尔浒大战中大败明军,称霸辽东。但努尔哈赤治国能力不足,依靠游牧传统去治理国家的后金国,即使让当时的后金打进中原,也无法治理汉人江山,所以,命运出了一个袁崇焕,阻挡了后金国的进攻步伐,要求后金国把扩张的步伐缓一缓,先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各种问题,然后再继续征战天下。就在此时,命运又安排了一个治国能手---皇太极的出现,皇太极把后金国从头到尾改造了一番,把后金改造成大清,把国家引上了封建化的道路,并实现了全占东北的战略意图,清朝终于在东北地区站稳了脚跟,立于不败之地。随后,明王朝被农民军所灭,华夏大地出现了“天下无主”的局面,多尔衮依靠有利的外部环境,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迅速入关,控制中原。这一个又一个的事件,看起来都是偶然事件,但若果当中任一偶然事件出现了问题,那么后面清兵入关的美梦就会幻灭,正因为这些偶然事件一个接一个地串联在一起,从而使“清兵入关”这个低概率事件变成了一个必然事件,这里面到底是必然还是偶然呢?这已经无法说得清,但历史事件总是在必然和偶然之间暧昧前行,冥冥之中好像有一股神秘力量已经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好,不然怎么会那么巧合呢?从玄学和易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国运。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8 21:00:00 +0800 CST  
东北地区作为大清的隆兴之地,是一个合格的后方基地,它包含四大优势: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8 21:01:00 +0800 CST  
第一、无后顾之忧。东北地区的东面濒临日本海,无敌国骚扰;其北部和西部是当时荒无人烟的蒙古大草原和西伯利亚地区,因此,东北地区的主要敌人在南部(华北地区),东北军队可以在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把兵力用在一个方向上(南方)。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8 21:01:00 +0800 CST  
第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东北地区的东面有鸭绿江、长白山等与敌国分隔;其北部和西部有黑龙江、嫩江和原始大森林等险要的地理环境;南部只需要攻占锦州以及控制内蒙东部的大草原,就可以把华北到东北的全部通道封锁起来。因此,东北地区依靠地理优势,只需要不太多的兵力足以长期固守。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8 21:01:00 +0800 CST  
第三、平原广布,水源充足。从古到今,中国的农业发展主要依赖五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其中东北平原的土壤以黑土为主,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且东北有辽河、大凌河、嫩江、黑龙江、乌苏里江等河流,水源充足,因此,东北地区在发展农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可以依靠自给自足的农业模式,来维持军队的长期生存。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8 21:02:00 +0800 CST  
第四、靠近产马基地。由于东北地区靠近蒙古大草原这个产马基地,因此,东北地区可以大量利用马匹和游牧民族,并建立起高战斗力的骑兵部队来征服中原(未完,待续)。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8 21:02:00 +0800 CST  
图一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8 21:06:00 +0800 CST  
请留意32节正文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8 21:07:00 +0800 CST  
多尔衮的一生(32)---皇太极统治时期(军事篇)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9 19:11:00 +0800 CST  
图一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9 19:12:00 +0800 CST  
宁锦大战后,明朝的情况:此次战役后,赵率教、祖大寿等人因杀敌有功,都得到了应有的赏赐,唯独袁崇焕被魏忠贤为首的宦官党弹劾,论功只升了一级。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对明熹宗和魏忠贤之间的对话进行了重组: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9 19:13:00 +0800 CST  

楼主:神将路飞

字数:267696

发表时间:2018-04-09 22: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17 22:01:16 +0800 CST

评论数:144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