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写《细说多尔衮的一生》(不定期更新,不会中断)

正当后金和朝鲜和谈之际,此时驻守在平山一带的阿敏,执意南下攻打空虚的汉城,其目的是霸占朝鲜都城(汉城),为下一步割地称王做好准备。阿敏公然上书皇太极,向皇太极提出在征服朝鲜以后,允许阿敏以朝鲜国为中心,进而割地称王的请求,阿敏想走一条和他父亲舒尔哈齐一样的道路---自立门户、分裂后金,可惜的是,舒尔哈齐因为这个而身败名裂,阿敏也难以成功。当皇太极收到阿敏要“割地称王”的请求时,他知道阿敏狼子野心,很难忠心于自己,无奈的是,此时的皇太极受人钳制,只能忍一时之气,先阻止阿敏称王,日后再想办法铲除阿敏,在阿敏称王的事情上,皇太极更坚定了铲除三大贝勒威胁的决心。为了防止阿敏干出格的事,皇太极早就留有一手,随阿敏同行的阿济格、杜度、岳托等人都是努尔哈赤直属血脉,极力反对舒尔哈齐一脉(阿敏)分裂后金、自立为王的做法,而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虽是舒尔哈齐一脉,但他和皇太极是铁哥们,极为投缘,此时的济尔哈朗也反对阿敏称王,在众人的共同反对下,阿敏只能打消了称王的念头。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19 23:14:00 +0800 CST  
不久,朝鲜和后金和谈成功,后金从朝鲜撤军,丁卯之役结束。后金和朝鲜和谈的内容以及这场战争的意义、总结等,将在本节后记中进行介绍。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19 23:14:00 +0800 CST  
图三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19 23:15:00 +0800 CST  
敬请留意《细说多尔衮的一生》第29节后记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19 23:17:00 +0800 CST  
今晚更新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1 05:48:00 +0800 CST  
细说多尔衮一生(第二十九节)后记---丁卯之役的后续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1 20:22:00 +0800 CST  
自从努尔哈赤全占辽东地区以来,明朝通往朝鲜的陆上通道被后金国切断,明朝只能通过海上通道与朝鲜保持联系,但明朝的海上力量并不强大,因此,朝鲜和明朝之间的联系变得断断续续,难以协调。另一方面,对于后金国而言,辽东地区处于西南明朝、东部朝鲜的相互夹击之中,而皇太极的主要对手是明朝,为了日后能全力对明作战,皇太极必须先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威逼朝鲜服从后金的命令,消除侧翼的威胁,为下一步对明作战做好准备。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1 20:23:00 +0800 CST  
这一次皇太极出征朝鲜,并不是为了攻城掠地、吞并朝鲜半岛而来的,而是带着两个主要目的而来:第一、威逼朝鲜与后金结盟,并要求朝鲜承诺---在未来的后金与明朝大战中,朝鲜不能出兵骚扰后金的大后方(朝鲜不能配合明军进行作战),这是政治目的;第二、皇太极希望通过战争窃取朝鲜大量的物质资源,进而缓解后金国内严重的饥荒问题,这是经济目的。而事实上,此次丁卯之役完全达到了皇太极的预期目的,现在来看一下朝鲜在后金的武力威逼下,达成的和谈内容,内容如下: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1 20:23:00 +0800 CST  
第一、朝鲜与后金国结为兄弟国,朝鲜承诺不再协助明朝进攻后金。朝鲜本身是明朝的藩属国,有着父(明)与子(朝鲜)的关系,现在又与后金结为兄弟国,有着兄(后金)与弟(朝鲜)的关系。站在朝鲜的角度,一个是亲如爸爸的明朝,一个是情同手足的后金,朝鲜两边(明和后金)都得罪不起,因此,朝鲜保持中立,以后明和后金大战,朝鲜决不插手,两边都不帮,以求自保。站在皇太极的角度,只要朝鲜不配合明朝作战,后金就可以全力进攻明朝,皇太极出征朝鲜的政治目的基本达成。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1 20:31:00 +0800 CST  
第二、朝鲜承诺年年向后金进贡。从此时起,朝鲜每一年都要把大量的粮食、衣服、用具、财宝等进贡给后金,朝鲜的物资极大地缓解了后金国内的饥荒问题,使后金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力量得到了大幅度的保障和提高,进而更有利于后金征战明朝。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1 20:32:00 +0800 CST  
第三、朝鲜解除对后金的经济封锁,朝鲜重新开设市场,与后金通商。自从明与后金开战以来,明朝加紧了对后金的经济封锁,明朝的各种农产品、生活用品等物资都不与后金国进行商品交换,这让本来物质贫乏的后金雪上加霜,这一次后金动用武力威逼朝鲜重新设市,恢复了朝鲜与后金的正常通商,朝鲜的各种农作物将大幅度涌入后金国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后金的经济危机(物资缺乏,饥荒严重),通过第二、三两点,皇太极此行的经济目的达成。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1 20:39:00 +0800 CST  
第四、朝鲜承诺不再接纳从后金国逃跑过来的辽东难民。后金国疯狂屠杀平民的政策,引来了辽东平民的极度反感,加上后金国连年饥荒,很多辽东难民跨过鸭绿江,来到朝鲜境内,寻求朝鲜和毛文龙的庇护,朝鲜往往对这些难民加以接纳,这样就出现了此消彼长的现象,后金国的人口流失快,而朝鲜的人口在激增(实力增强)。丁卯之役后,朝鲜承诺不再接纳来自后金国的辽东难民,一旦发现辽东难民,马上将他们驱逐回后金,这样就防止了后金国人口的大规模流失。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1 20:39:00 +0800 CST  
丁卯之役使明朝和朝鲜的矛盾更深:原本,朝鲜允许明将毛文龙驻守皮岛,并动用大量的物质资源接济毛文龙,是希望依靠毛文龙的游击队去对抗后金入侵朝鲜,但毛文龙只是和阿敏交手一次,就被后金军打怕了,其后,毛文龙退回皮岛,不再出手对付后金军。毛文龙在皮岛上,隔山观虎斗,眼睁睁看着后金军打到朝鲜首都汉城附近,坐视不理,保留实力。毛文龙这种保留实力、冷眼旁观、隔岸观火的行径,遭到了朝鲜群臣的一致反感,因为这件事,加深了明朝和朝鲜之间的矛盾。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1 20:39:00 +0800 CST  
正文如图: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1 20:40:00 +0800 CST  
丁卯之役暴露了后金国一个严重的内部隐患:以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为首的三大贝勒对皇权(皇太极一方)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三大贝勒以绝对的军事优势钳制了后金大汗,控制了皇太极,让皇太极当了一个傀儡大汗,皇太极由于军事实力弱,对于三大贝勒肆意妄为,无可奈何,无力约束三大贝勒的行为。皇太极内心非常清楚,三大贝勒可以把皇太极捧上大汗的位置,他们就可以把皇太极从大汗位置上拉下来,毕竟当时三大贝勒的军事实力远远在皇太极之上,这种受制于人的处境对皇太极来说并不好受。就拿这次丁卯之役来说,阿敏公然向皇太极提出割地称王的要求,皇太极都不能对阿敏加以定罪,无可奈何,幸好皇太极留有一手,派了岳托、阿济格、济尔哈朗、杜度等人去做阿敏副手,掣肘阿敏,在众人极力反对阿敏“分裂后金”的做法下,最终迫使阿敏打消了称王的念头。随后,后金和朝鲜和谈成功,皇太极迅速从朝鲜撤军,使阿敏的称王梦彻底破灭,虽然此事告一段落,但三大贝勒尾大不掉之势依旧存在,皇太极和三大贝勒之间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1 20:41:00 +0800 CST  
袁崇焕在丁卯之役中消极增援的对与错。在此次丁卯之役中,明朝政府曾命令袁崇焕---后金军正全力进攻朝鲜,辽东大后方必然空虚,驻守辽西走廊的袁崇焕立刻派明军进攻辽东,趁机收复辽东。到底明朝政府这项命令是否正确?袁崇焕消极出兵辽东是否正确?这些都需要从当时的大背景中进行考虑。当初高第负责辽西走廊防务之时,把辽西走廊的明军全部撤回山海关,除了袁崇焕驻守宁远的1万多人拒绝执行军令,坚决不肯撤退外,明朝又一次放弃了整条辽西走廊。紧接着,袁崇焕在宁远大战中击败了努尔哈赤,虽然战事是胜利了,但此时的辽西走廊已经毁于一旦,为了抵御后金再一次进攻辽西走廊,袁崇焕向明朝政府建议---重建辽西走廊防线,得到了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从此时起,由袁崇焕主导的重建辽西走廊防线工程正式开启。但该工程浩大(运粮、运兵、加固城墙等),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因此,为了争取时间,袁崇焕是倾向于和皇太极和谈,并趁着皇太极全力攻打朝鲜之际,加紧速度,重建辽西走廊防线。因为此刻的袁崇焕非常清楚,对于辽西明军来说,现时的中心工作不是攻打后金,也不是救援朝鲜,而是重建辽西走廊防线,以抵御后金军未来对辽西地区的进攻,可见,袁崇焕具有非常长远的军事战略眼光。因此,当袁崇焕接到明朝政府的命令---出兵辽东、救援朝鲜之时,袁崇焕始终以“重建辽西走廊防线”为中心任务,消极对待出兵辽东的工作,从另一个角度说,当时辽西走廊的明军正在重建,兵源不多,袁崇焕既要防守辽西走廊,又要分兵进攻辽东,兵力明显感到不足,所以袁崇焕消极怠工(出兵辽东)也是情有可原。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1 20:41:00 +0800 CST  
如果从后金方面去分析,则更能看出袁崇焕消极出兵辽东的高明之处。当时明朝政府认为,后金全力进攻朝鲜,大后方必然空虚,进而得出明军可趁机攻打辽东的结论,但后金国的大后方真的是空虚吗?对于此次出征朝鲜的后金兵力,历史上有两个版本---1万多人和3万多人,皇太极继位初期可动员的总兵力应该有8万左右,换句话说,即使这次后金军出动了3万多军队入朝作战,也依旧达不到后金军总兵力的一半,也就是说,后金的大后方(辽东地区)有充足的防御兵力,并不存在明政府所说的“辽东地区(大后方)兵力空虚”的情况。明朝和朝鲜不同,后金进攻明朝,或者需要动用举国之力,但后金进攻朝鲜,根本不需要动用规模如此庞大的军队(8万人)。我们还可以从后金各旗的分布情况来分析(皇太极继位初期八旗的分布情况,可以参考第十五节),皇太极此次出征朝鲜,主要派出了五个军事将领:阿敏、阿济格、岳托、杜度、济尔哈朗,这五个人当中,有3个是旗主,分别是阿敏的镶蓝旗、阿济格的镶白旗、岳托的镶红旗,也就是说在此次作战中,后金国最多派出了三支旗到朝鲜,而皇太极的正黄旗、豪格的镶黄旗、代善的正红旗、多铎的正白旗以及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均没有参加此次的入朝作战,而4支正旗(正黄、正红、正白、正蓝)更是后金国的主力部队,他们全部留守在大后方。由此可见,明朝政府又一次判断失误,后金国根本不存在后方空虚的问题,一旦袁崇焕率领辽西明军出锦州,进攻辽东,而后金军善于野外打歼灭战,明军极有可能被后金骑兵歼灭于东北平原上,一旦辽西明军打光了,明朝会因缺乏兵源而无法长期固守辽西走廊,那么接下来后金兵出辽西就容易得多。明政府总是在关键时刻帮倒忙,如果这一次辽西明军按照明政府的命令---进攻辽东,自动送上门,这是皇太极求之不得的战机,这一点袁崇焕应该是考虑到了。袁崇焕的头脑很清醒,他知道此时应该把重点放在重建辽西走廊防线上,利用攻坚战去消耗后金军的兵力,而不是主动出击后金,让后金军的野战优势发挥出来,进而让后金大量地歼灭明军的有生力量。但明朝政府既不懂兵要,也不知道东北地区的具体情况,反复催促袁崇焕发兵辽东,袁崇焕为了交差,只能派小股部队去骚扰后金,敷衍了事,这也是无奈之举。在我的角度看来,袁崇焕没有派兵进攻辽东,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1 20:41:00 +0800 CST  
此次皇太极出征朝鲜,给阿敏留了一手,防止其做出任何出格的事,在用人方面,又一次展现了皇太极高超的权谋手段。表面上,此次出征是以阿敏的镶蓝旗为主力,但同一时间,皇太极派了掌管镶白旗的阿济格和掌管镶红旗的岳托去掣肘阿敏:努尔哈赤在世时,阿济格受宠,遭到了周围人的妒忌,加上阿济格为人张扬跋扈,而阿敏脾气暴躁,二人因性格不合而产生不和,紧接着在第一次汗位争夺战中,二人势成水火,所以,阿济格是绝对不会支持阿敏称王的事;岳托是代善的儿子,按理应该站在三大贝勒阵营,但阿敏要求“割地称王、分裂后金”的行为,遭到了整个努尔哈赤直属血脉的一致反对(包括代善、莽古尔泰都不会同意阿敏分裂后金)。在第一次汗位争夺战期间,岳托通晓大义,成功劝说代善支持成熟稳重的皇太极继位,用一个才德兼备的能人来统御后金国,皇太极从这件事中看出---在关键时刻岳托会站在公义的一方,因此,皇太极这一次派岳托去牵制阿敏,把对付阿敏的希望放在岳托身上,而岳托也没有让皇太极失望,在阻止阿敏称王的事情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阿济格、岳托、济尔哈朗、杜度等人的强烈反对下,阿敏打消了称王的美梦。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1 20:52:00 +0800 CST  
正文: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1 21:07:00 +0800 CST  
请留意第30节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1 21:08:00 +0800 CST  

楼主:神将路飞

字数:267696

发表时间:2018-04-09 22: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17 22:01:16 +0800 CST

评论数:144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