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写《细说多尔衮的一生》(不定期更新,不会中断)

宁远之战,对于努尔哈赤来说,它是一个终点,标志着努尔哈赤生命的结束;但对于皇太极来说,它是一个起点,标志着明朝和后金在辽西地区将进行新一轮的大决斗,新的起点、新的情况、新的征程,在辽西,要解决以攻坚战为主的新军事课题,成了皇太极最中心的军事任务。如果说努尔哈赤的军事目标是全占辽东,让后金国获得第一块根据地的话,那么,皇太极的军事目标就是夺取锦州,志在辽西,实现全占东北,为下一步“清兵入关、问鼎中原”做好准备。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12 17:42:00 +0800 CST  
宁远大战的总结。这场宁远大战到底有何成败得失?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四方面内容值得探讨: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12 17:42:00 +0800 CST  
第一、暴露了后金国攻城能力不足的弱点(不适合打攻坚战)。女真族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后金军是以骑兵为主的军队,擅长于在广阔平原上进行运动战、歼灭战,过去在统一女真、萨尔浒大战、甚至后面皇太极的出征蒙古、朝鲜等战役中,由于这些地区当时相对落后,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人力去兴建众多的坚固城池,因此,战争始终以运动战为主,即使后来努尔哈赤攻打明朝的城池,尽管明朝拥有众多坚城,但努尔哈赤多采用“把敌人诱骗出城外,就地歼灭”的攻城战术,硬生生地把一场攻坚战变成了运动战,进而发挥骑兵最大优势,在极短时间内分割、包围敌人,并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例如在萨尔浒一战中,努尔哈赤的6万骑兵用了1-2天的时间,就把明朝西路主力军3万人歼灭于野外,从而让世人见识到,后金的野战能力有多么强大。但随着后金的军事战场从辽东地区(包括辽宁省以北地区)转移到辽西地区,而辽西地区在明朝的控制下经营已久,存在着大量的坚固城池,那么,战争总有一天会从运动战转变成攻坚战,而攻坚战是骑兵的短板,不利于后金骑兵发挥优势,反而以步兵为主的明军在攻坚战中发挥了极大的优势,因此,后金的宁远之败完全是可以意料的。努尔哈赤遇上袁崇焕,这一次算是遇到对手了,过往攻城战中,努尔哈赤总是想办法把对手骗出城,就地歼灭,从而避免了打攻坚战,然而,偏偏这一次遇到了硬骨头袁崇焕,他就是不出城、不上当,结果,努尔哈赤只能强行攻城,宁远之战最终还是打成了攻坚战。然而,面对外无援军,城内只有1万多人的宁远城,努尔哈赤用了4天时间竟毫无进展,与萨尔浒大战时努尔哈赤1天内歼灭3万人相比,暴露了后金军攻坚能力过弱的缺点。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12 17:42:00 +0800 CST  
第二、暴露了后金国粮草不继的缺点,无力进行长时间、大规模的消耗战。一般情况下,军事战争以两种形式存在:第一、短时间内分出胜负的(速战速决),拼的是战斗力和技术;第二、长时间下的持久战,其胜负虽包含战斗力、技术等成分,但更多的是拼资源,因为这是一场持续消耗资源的战斗,谁的资源多、谁能够坚持到最后,谁就会获得胜利。很显然,努尔哈赤时代的后金国,由于后勤资源缺乏,只能打速战速决的运动战,却经不起大量消耗资源的持久战,故此,努尔哈赤一生中大多数的战斗,其连续作战的时间不会超过两个星期。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12 17:43:00 +0800 CST  
第三、劣势可转为优势,优势可变为劣势,任何事物都有好与坏两面,自古强弱无定势。努尔哈赤此次用于攻打宁远城的军队有6万人,人数远远高于守城的明军,这本来是一个优势,但6万人每天所需的粮草就变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加上后金国原本就粮草不足,6万人的后勤供应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劣势。反观明朝,宁远城只有1万多的守军,与后金的兵力对比上,是一个劣势,但正因为人数少,粮草负担轻,且明朝的资源远在后金国之上,宁远城的粮草足够明军长期固守城池,打持久战。在努尔哈赤年代,从后金和明朝两大军队的特征来看,战争用时越短,后金军的胜率越高,战争用时越长,明军的胜率越高。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12 17:43:00 +0800 CST  
第四、后金国新的粮草供应模式正式诞生。在过去的作战中,八旗军队的粮草供应主要是由个人承担,国家是不负责军事行动的粮草供应。当时,每一个八旗战士自备数天粮草就可以外出作战,由于在宁远之战前,后金军主要进行的是速战速决的运动战,用时短,基本能在两个星期内解决战斗,因此,利用个人自备粮食和就地抢掠民粮相结合的方式,就可以解决粮草问题。但随着军事战争的发展,后金国的版图越来越大,形势也在不断地发生新的变化,军事战线越拉越长,以大量消耗资源为主的攻坚战逐步取代了速战速决的运动战,成为明清战争的主要形式,因此,未来战争持续的时间(连续作战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其资源的消耗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人所能承受的范围。以宁远大战为例,单是辽河和宁远之间的来回时间就已经用了23天(去程用了9天,回程用了14天),外加攻打宁远城的4天(实际作战时间),总共用时27天(近一个月时间),这一个月脱离后方且连续作战所需要的粮草数目已经远远超过了个人所能承受的范围(2个星期)。因此,根据新的军事条件和实际情况,国家必须介入到粮草供应上,才能满足未来长期作战的军事需求,从而使八旗军队产生了新的粮草供应模式(个人和国家共同承担军队的粮草供应),新的模式诞生于努尔哈赤晚年,并在皇太极统治时期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为日后明清之间长达两年的松锦之战(夺取锦州)做好准备。后金国仿效明朝建立辎重部队(作为国家承担军队粮草的载体),剩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辎重部队(国家承担粮草)如何配合后金骑兵(个人承担粮草)进行作战。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12 17:43:00 +0800 CST  
以宁远大战为例,在辽河和宁远两地间的往返路途中(参照上图二),由于骑兵的速度远远快于辎重部队的速度,若果要骑兵去迁就辎重部队的速度,则骑兵难以发挥千里奔袭的急行军优势,若果骑兵不去迁就辎重部队,则辎重部队因行动力慢而无法及时为骑兵送上粮草补给。因此在往返途中,主要依靠八旗战士自备粮草去解决生存问题。而到了攻城地点后,由于是定点攻击,后金国可以提早在攻城地点附近选取有利地形进行屯粮,辎重部队源源不断把国内粮食运往屯粮之地,进而依靠国家大规模供应粮草去保证军队的长时间作战,为进行持久的、高消耗的战争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支撑。新型的粮食供应体系(国家和个人结合)既有利于骑兵发挥千里奔袭的优势,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资源打持久战,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从下一节开始,正式进入皇太极统治时期的军事篇,看看皇太极是如何破解明朝的辽西走廊防线。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12 17:43:00 +0800 CST  
敬请留意《细说多尔衮的一生》第28节后记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12 17:45:00 +0800 CST  
今天更新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15 09:05:00 +0800 CST  
细说多尔衮一生(第二十八节)后记---中国古代总是北部统一南部的原因分析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15 13:37:00 +0800 CST  
袁崇焕自宁远一战后,名声大噪,而皇太极更视袁崇焕为后金国第一大敌,皇太极之所以那么忌惮袁崇焕,主要出自以下两个原因:第一、袁崇焕本人性格坚毅,认定了的事情不容易动摇。以宁远大战为例,不论努尔哈赤如何挑拨、威吓,他都丝毫不动,就是不出城、不上当、不投降,这种意志力极其顽强的人是最难对付的;第二、袁崇焕是明军将领中第一个对后金军的弱点和优势有清醒认识的人。努尔哈赤时代的后金军有两大弱点---攻坚(攻城)能力不强和不能打持久战(资源匮乏,无力支撑长期且大规模的资源消耗),后金军以骑兵为主,擅长于长距离奔袭,但攻城能力不足,一旦强行攻城,势必打成持久战,而后金国资源匮乏,经不起长期消耗大量资源的持久战,在“攻城---持久战---无法打长期消耗战”的军事链上,战争时间一旦拖长,后金国必败无疑。而后金军的优势在野外(城外)的运动战中,集中优势兵力分割、包围敌人,在短时间内歼灭敌军大量的有生力量。综上所述,与后金军作战,要尽量依靠坚城利炮去进行,使后金国耗损兵力、消耗资源的情况下而一无所得,通过攻坚战逐步削弱后金军的攻击势头和物质基础,等到适当时机,明军大举反攻,则明朝要恢复辽东并不是难事,同时,根据明军作战死板、行动力和爆发力不如后金军等实际条件,明军应尽量避免在野外(城外)和后金军作战,这就是袁崇焕对后金国的作战方针,客观来说,大政方针是没有错的。近年来,很多人认为---袁崇焕只是胆小地龟缩在城池里,不敢增援其他友军,眼睁睁看着友军在城外被歼而无动于衷,并通过这些依据来攻击袁崇焕。但这些人不明白,一旦袁崇焕领军出城,马上就会进入后金骑兵的埋伏圈,袁崇焕的明军瞬间就会被后金军全歼于城外,落得了杜松、袁应泰等人的下场。因此,我不认为袁崇焕不出城救援友军是胆小的行为,相反,正因为袁崇焕太清楚敌我双方的优劣点(太熟悉后金军的作战手法),所以才清醒地选择龟缩在城池里。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15 13:37:00 +0800 CST  
看过历史吧里面很多关于后金(大清)的文章,有些吧友是这么说的:“努尔哈赤只会耍阴谋诡计,赢得不光彩”,这些人要么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太深,变得迂腐无比,要么是故意去诋毁后金。首先声明一点,我并没有故意站在明朝或后金一方,进而说另一方坏话的意思,我只是站在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尽可能客观地去评价明朝和清朝(后金)。那么努尔哈赤耍阴谋诡计真的不光彩吗?我们还得用事实说话:马陵道之战孙膑通过减灶法(诡计、骗人),引诱庞涓轻兵冒进,进而击杀了庞涓;楚汉之争中,韩信利用明修栈道吸引了章邯大军的注意力,却从背后偷袭了陈仓,进而击败章邯;刘邦和项羽谋和修好,以鸿沟为界,但为了击败项羽,刘邦单方面撕毁合约,偷袭项羽,最终逼得项羽自刎乌江;官渡大战中,曹操听从许攸之计,领兵偷袭了袁超的屯粮之地---乌巢,致使袁军因缺粮而大败;即使是明朝,也有大量所谓“耍阴谋诡计”的例子,当年的靖难之役,朱棣绕过了建文帝的山东兵团,直接偷袭了兵力空虚的南京市,才得以击败建文帝,夺取了江山帝业。请问,历史上哪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是人数少的一方堂堂正正(完全不用欺骗、偷袭等奇计)击败人数多的?哪一次不是出其不意、攻敌弱点,进而扭转形势的?诸如白起、孙膑、韩信、岳飞、朱元璋、朱棣、徐达、赵匡胤、刘秀、周瑜等著名军事将领,哪一个没有用过奇计(欺骗、隐瞒、偷袭、出其不意地攻敌弱点等)?可为何努尔哈赤用奇计的时候,你们说他耍阴谋,而韩信他们用奇之时,你们又说他们是军事家呢?做人可不能用双重标准去看待别人啊!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15 13:37:00 +0800 CST  
《孙子兵法》是如何说的?其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通过谋略(动脑),不战而屈人之兵(不用让自己受到很大的损失,就可以击败敌人),为之最善(孙武说这是最好的结果);其二、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之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根据敌人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作战方针,用灵活的作战手段,把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进而击败敌人,这是孙武提倡的,错的并不是后金军那种灵活的作战手段,错的是明军那种死板而不会变通的打法;其三、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曹操经常说“兵者,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故弄玄虚去欺骗对手(兵不厌诈),使对手在错误的认识上做出错误的判断,进而击败对手,这也是历代军事家所提倡的;其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就更容易理解,看看孙武、孙膑、韩信、白起、岳飞他们,都是这么干的,找准敌人弱点,趁其毫无防备之际,破其弱点,进而在短时间内击败敌人。综上所述,努尔哈赤在军事上的作战原则是中国古代军事家们所提倡的理论原则,与“耍不耍阴谋”并无任何的关系。而明朝军队打败仗,不从自身去找问题、找原因,反而把责任推到“对手耍阴谋”上,这是一种无能且无赖的态度和行为。军事上从来没有单纯依靠堂堂正正(不耍阴谋、不用奇计)就可以完胜对手的事例,因为军事上讲求的是奇正并用,两军对战,即使让你堂堂正正击败对手,而自身伤亡过大,那只能算惨胜。因此,军事学就是要避免惨胜这种情况,研究的是如何找准敌人的弱点,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大胜利的学问。而明军面对后金军之所以屡战屡败,一来是官僚体制的固化所导致的作战死板,外加上儒家思想的熏陶,形成了一种要堂堂正正击败对手的顽固思想,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明军在运动战中(城外作战)形成了不变通、僵化的模式,他们当然打不过熟知兵要、灵活变通、好勇斗狠、奇正并用的后金军。所以,对明军来说,最好的作战模式还是躲在城里进行固守,打消耗战(对明军来说,这是最稳妥的打法)。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15 13:37:00 +0800 CST  
接第23节后记---“中国古代为何总是北方击败南方,进而实现统一”的内容(之所以中间隔了4节才写,主要是因为努尔哈赤军事上的内容较多所致),原因如下: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15 13:38:00 +0800 CST  
第一、因为在古代,经济重心长期在北方(中原),北方人口远远多于南方人口。在唐宋以前,北方的人口和资源占绝对优势,北方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军事上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一般北方的战事尘埃落定后,顺势就可以平定南方,因此,古代军事总是呈现出“北统于南”的局面。进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在人口和经济方面,南北两地大体持平,但随后的元明清三代多以“北统于南”的形式出现,因此,还存在其他因素导致了“北统于南”局面的出现。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15 13:38:00 +0800 CST  
第二、北方的原始野性 vs 南方的儒家文化。中国的大统一战争大多数都是从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开始,多数情况下是西(地势高)统于东(地势低),北(地势高)统于南(地势低),其主要特征是依靠游牧民族来打天下,要么是汉人控制游牧民族来征战天下(诸如秦、西汉、东汉、唐等),要么是游牧民族依靠自身征战天下(元、清等)。因此,北方战力和南方战力的对比,实际上是原始野性和儒家文化之间的较量。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原人的意识形态领域长达2000多年,儒家思想有两大核心内容---“仁”和“礼”,现在与游牧民族的原始野性进行逐一对比: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15 13:38:00 +0800 CST  
儒家的“仁”对抗游牧民族的原始野性:儒家的“仁”讲求忠君爱国、出师有名、不恃强欺弱,儒家认为,战争是为了维护世界的正义而存在,做人要有同情心和怜悯心,儒家把明朝的战士变成了一个个的文明人(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惜不太适用于残酷的战争上)。现在再来看一看游牧民族的情况,游牧民族基本没有受过儒家思想的熏陶,加上他们一般都生活在物质极度匮乏的环境中,在他们的眼中,只懂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汰弱留强”等道理,他们为了生存并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只能通过抢、杀等行为去实现,因此,游牧民族保留着大量原始人时代留下来的野性。他们疯狂抢掠和杀戮,没有同情心,他们像狼一样,有着敏锐的嗅觉和警觉性,一旦锁定了猎物(目标),必定追击到底(目的性很强),即使猎物是一个弱者,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猎杀他(弱者)。因此,游牧民族比中原人更凶狠、心肠更硬,人们都把游牧民族称之为虎狼之师,他们提起战争会兴奋不已,把战场看成一个狩猎人头的狩猎场,他们对弱者没有同情心,他们只会杀戮,并在杀戮中获得自豪和满足感。当一群受过儒家思想熏陶、富有同情心和怜悯心的文明人(南方人)遇上一群凶狠、尚武、以杀戮为乐、不讲仁义的野性部队(北方人),胜负不是显而易见吗?北方人的凶悍程度远远不是南方人能够相比的。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15 13:38:00 +0800 CST  
儒家的“礼”对抗游牧民族的原始野性:儒家的“礼”讲求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原始冲动),遵守社会的秩序,进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礼节标准,但游牧民族的原始野性是不懂“礼”的思想。我就拿排队吃饭为例,一个中原人和一个游牧民族肚子饿了,打算去吃饭,吃饭的地方刚好排了一条很长的队伍,这时中原人会选择克制自己想插队的欲望,守规矩排队吃饭,他的行为符合了社会的道德规范(这就是克己复礼)。但游牧民族并不如此,他们天生的野性就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原始欲望(物质欲望)而存在的,他们为了吃饭(满足肚子饿的需求),见缝插针,通过不停插队的做法来快速满足自身的欲望,他们极度自私,不会顾及周边的人,也不理会社会的既定规则,通过不择手段,力求达到目的,他们是一群完全不理会世俗眼光和世俗规则的人。这两种人进行对比,我认为,儒家思想适合治天下,而原始野性适合打天下。一个国家,如果每一个人都打算通过插队去获得食物,社会将大乱,因此,儒家文化在维护社会秩序和运行规则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所以儒家思想适合在和平年代治理人心。但战争年代,游牧民族的原始野性更适合于打天下,因为战争崇尚武力,讲求高效、快速地击杀对手,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手段是不讲仁义道德的,即使某种战争手段很肮脏卑鄙,但只要能快速击败对手,这些手段都会被军事统帅所采用,因为战争是以结果论英雄的。现在我举一个例子,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懂得谦让和排队的文明人(南方人)和一个只顾自己、不择手段、通过不停插队去快速获得食物的原始人(北方人),这两个人现在要进行食物争夺比赛,大家认为,谁能够在短时间内抢到更多的食物呢?毫无疑问,游牧民族的效率更高。游牧民族可以无视世俗眼光和世俗规则,不择手段地去达到自己的目的(抢食物、快速击杀敌人等),因此,在战斗中所产生的效率远远高于南方人。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15 13:39:00 +0800 CST  
另一方面,深受儒学礼教熏陶的南方人,社会等级是非常分明,例如幼儿要爱护老人、下级要尊重上级等,因此,在用人上更多的是以资历和辈分为主;而不受礼教约束的游牧民族,他们等级观念非常薄弱,例如他们经常会出现老爸死了,儿子娶后母的情况,他们在用人上更多以能力为主,而战争中,则更需要运用众多的能人来获取胜利,这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发挥的优势更大。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15 13:39:00 +0800 CST  
第三、恶劣的炼狱 pk 安逸的天堂。南方地区,不论是早期的原始大森林,还是后期的鱼米之乡,其气候均温和宜人,地势低,安逸的环境像天堂一样,消磨着南方人的意志和战斗力,而以植物(农作物)为主食的南方人,身材相对矮小,体格以瘦弱为主。反观北方,生活的环境具有地势高、严寒、沙漠化等恶劣特点,为了抵御这些恶劣环境(并且在这些恶劣环境中不断地进行磨炼),北方人的身材都特别高大,加上以肉食为主的饮食习惯,使他们呈现出来的原始野性特别浓烈。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士兵们的体格大小对军队的战斗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身材矮小、体格瘦弱、以农作物为主食的南方军队遇上身材高大、体格壮实、以肉食为主、凶残成性的北方军队,其胜负是显而易见的。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15 13:39:00 +0800 CST  

楼主:神将路飞

字数:267696

发表时间:2018-04-09 22: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17 22:01:16 +0800 CST

评论数:144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