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写《细说多尔衮的一生》(不定期更新,不会中断)

大家晚上好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2 20:33:00 +0800 CST  
周末休息---下星期再开始激动人心的宁锦大战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3 11:43:00 +0800 CST  
今晚更新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5 07:19:00 +0800 CST  
多尔衮的一生(30)---皇太极统治时期(军事篇)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5 13:09:00 +0800 CST  
图一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5 13:10:00 +0800 CST  
今天要介绍的战役是皇太极继位以来第一次军事高潮---明朝与后金的宁锦大战,在介绍战役之前,首先要对明朝和后金的背景进行分析。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5 13:10:00 +0800 CST  
明朝方面:自从高第取代了孙承宗接任辽东经略以后,明朝再一次放弃了整条辽西走廊防线,把辽西走廊的明军撤回山海关以内,唯独驻守宁远的袁崇焕违抗军令,带着1万多明军坚守宁远,1626年1月(农历,以下所有时间均为农历),袁崇焕成功击退努尔哈赤的入侵,取得了宁远大捷。此事过后,辽东经略高第因不肯救援宁远而遭到弹劾,迫于压力,高第曾两次向明政府提出请辞,最后明熹宗同意了高第的请求,任命王之臣担任新一任的辽东经略(辽西防线的一把手),以此来取代高第。而宁远大战后,明政府主要依靠袁崇焕来对抗后金和确保辽西防线的安全,1626年3月(宁远大战爆发的同年),明政府重设辽东巡抚一职,任命袁崇焕为辽东巡抚,实际上,袁崇焕就成为了负责辽西防线的二把手(袁崇焕终于“有名有实”地去管理辽西防务)。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5 13:10:00 +0800 CST  
袁崇焕自击败努尔哈赤和升官后,逐渐变得骄横起来,与身边的大将逐渐不和,尤其是袁崇焕和大将满桂之间矛盾重重,袁崇焕因而向明政府提出调离满桂的要求(袁崇焕以性格不合为由,请求明政府把满桂调离辽西走廊)。而同一时间,辽东经略(一把手)王之臣向明政府提出留下满桂的要求,主要是王之臣刚到辽西任职,对辽西情况不太熟悉,威望不及袁崇焕高(击败努尔哈赤),换句话说,王之臣驾驭不了袁崇焕,因此,王之臣渴望把满桂留在辽西,进而用满桂等人去牵制袁崇焕。对于满桂的问题,经略(一把手)要求留,巡抚(二把手)要求走,明政府左右为难,但经过慎重考虑后,明政府最后站到了袁崇焕一方,把满桂调走(毕竟此时的辽西走廊防卫工作还得依靠袁崇焕)。因为满桂这件事,导致了经略王之臣和巡抚袁崇焕不和。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5 13:10:00 +0800 CST  
当年,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曾因为不和,产生了严重的思想分歧,互相掣肘,无法形成合力,最终直接导致了1622年广宁之战的大败,使努尔哈赤的兵锋得以顺利地进入辽西走廊(此事已经在前文进行了详细论述)。今天,这种一把手和二把手不和的局面又一次出现,只是主角换成了辽东经略王之臣和辽东巡抚袁崇焕,此时的明政府非常担心因王之臣和袁崇焕的不和,进而使广宁大败的悲剧重演,明政府当时处于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完全经受不起第二次的广宁大败,因此,为了稳定辽西局势,进而有利于未来的对后金作战,明政府决定把王之臣和袁崇焕二人分开,并且在辽西防线上明政府最后选择了袁崇焕,明政府作出如下规定---从今以后,辽东经略(一把手)王之臣负责山海关以内的军务,而山海关以外的整条辽西走廊防线的军务全部交给辽东巡抚(二把手)袁崇焕负责,形成了“王之臣主内,袁崇焕主外”的格局。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5 13:15:00 +0800 CST  
正文如图: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5 13:17:00 +0800 CST  
文章如图: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5 13:20:00 +0800 CST  
后来,后金国进攻朝鲜,明朝廷虽反复催促袁崇焕率兵进攻后金空虚的大后方---辽东地区,但深知明军野战能力不行的袁崇焕只是派了小股部队去骚扰后金,在出兵辽东的问题上敷衍了事,而把精力集中在重建辽西走廊防线上,以应对后金军未来对辽西的进攻。果不出袁崇焕所料,皇太极解决了朝鲜问题后,于同年(1627年)5月,后金军迫不及待地向辽西走廊发起进攻,宁锦大战正式爆发,这从中也印证了袁崇焕正确的军事判断(集中力量重建辽西防线的正确性)。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5 13:20:00 +0800 CST  
后金方面:1626年的宁远大战后,努尔哈赤于同年去世,皇太极经过复杂的权谋斗争,终于继任后金国第二任大汗,但此时的皇太极受到了三大贝勒的钳制。紧接着,皇太极出于入朝作战的需要,袁崇焕出于重建辽西走廊防线的需要,后金与明朝和谈,东北地区出现了短暂的和平。皇太极随后派阿敏为主帅入朝作战,进展顺利,朝鲜承诺在后金和明朝的问题上保持中立,不会再出兵帮助明朝攻打后金,而后金从朝鲜那里得到了丰富的物资,缓解了后金国的饥荒问题,在解除了一切后顾之忧后,皇太极于1627年5月全力进攻明朝,宁锦大战爆发。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5 13:22:00 +0800 CST  
皇太极在出发之前,总结了上一次宁远之战的失败经验,尽管皇太极知道后金军以骑兵为主,攻城能力不足,但皇太极不认为这是宁远大败的主要成因。皇太极认为,上次宁远大战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国内粮草不足、攻城时间短而导致的,毕竟上次后金军攻打宁远的时间只用了4天,就坚持不下去了。这一次,后金国从朝鲜那里得到了大量物资,皇太极决定动用举国的人力物力,大规模运用“国家与个人共同承担军队粮食”的模式(具体操作参照第27节后记),延长了后金军的攻城时间(实际上,这次后金军攻城的时间坚持了24天,比宁远之战时的攻城4天,有很大进步),并希望以此击败明军。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5 13:24:00 +0800 CST  
论山、宁、锦三地的重要性:在整条辽西走廊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有三个点---山海关、宁远和锦州。请看上图一,我们来逐一分析:山海关位于辽西走廊的最南端,是东北军队进入华北地区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山海关被后金占领,后金军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进攻华北,并威胁明朝首都---北京,因此,山海关有着屏障华北的重要作用;锦州位于辽西走廊的最北端,作为东北地区的南大门,锦州有着屏障东北地区的作用,明军占有锦州,则可以通过锦州继续北上,从四面八方进攻东北平原;而后金军占领锦州,则可以封锁整个东北,实现全占东北的战略意图,锦州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辽西走廊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主要陆上通道,而宁远位于整条辽西走廊的中部,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中心枢纽。从宁远城北上,可以支援锦州,控制东北;从宁远城南下,则可以退守山海关,保护华北,而宁远本身就有屏障山海关的作用,一旦宁远城为敌人所占领,则锦州(东北)和山海关(华北)之间的联系就会被切断,宁远一点牵制了山海关、锦州两点,因此,袁崇焕一直驻防宁远、并以宁远为中心,是有其道理的。此次战役之所以称为宁锦大战,是因为本次战役主要在锦州、宁远两地进行而得名。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5 13:24:00 +0800 CST  
皇太极发动宁锦大战的目的。此次战役,皇太极带着两个目的而来:第一、军事目的。破解明朝的辽西走廊防线,打击明军在辽西走廊的有生力量,为下一步占领锦州、全占东北、清兵入关做好准备;第二、政治目的(权谋目的)。当初,皇太极以军事实力最弱的四贝勒继位后金大汗,受到了三大贝勒钳制,皇太极在后金国的威望很低,如果此次宁锦大战胜利了,就等于皇太极做到了连努尔哈赤都做不到的事情(击败袁崇焕,夺取辽西走廊的大部分),那么皇太极在后金国的威望将大幅度提高,那对于他日后摆脱三大贝勒的钳制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皇太极非常渴望打赢宁锦大战。当然,站在三大贝勒一方,绝对不想看到皇太极的威望大幅度提高,也不希望皇太极就此摆脱了三大贝勒的控制,后金国内部的严重斗争,也预示着这场战斗的失败属于后金国。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5 13:25:00 +0800 CST  
战役兵力对比。明朝10万 vs 后金8万,明朝与后金又一次相遇在辽西走廊上,表面上,明军多于后金军,但不要忘记,萨尔浒大战中,努尔哈赤以6万人击败明军11万,在野战中以少胜多,历来是后金军的优势。且明军10万被动地分散在整条辽西走廊上,例如宁远和锦州的守军各3万人,后金集中8万人攻打明军其中一座城(3万人),后金军绝对可以形成人数上的优势。下一节,宁锦大战正式在辽西走廊上爆发,明与后金在此次博弈中又有何得失总结呢?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5 13:25:00 +0800 CST  
请留意第30节后记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5 13:30:00 +0800 CST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7 00:03:00 +0800 CST  
正文: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6-27 00:04:00 +0800 CST  

楼主:神将路飞

字数:267696

发表时间:2018-04-09 22: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17 22:01:16 +0800 CST

评论数:144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