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解读长篇隐情小说《红楼梦》(连载)

第六十一篇:贾雨村所说的“时尚之学”

上一篇解读到贾雨村做了一首赏月诗,现在来看甄士隐称赞的原文:
——士隐听了,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乃亲斟一斗为贺。——
请看这甄士隐说贾雨村“必非久居人下者”,这一方面就是暗写摔倒后的曹家人一定会从新站起来。但甄士隐的话还另有含义。这“非久居人下者”也是指太子胤礽虽然被父皇康熙一废再废,位居已落众皇兄弟之下,但当时的金陵曹家却认为胤礽是正宫皇后所生,是皇家正根,并非久居人下者。
再看甄士隐又说“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其实贾雨村的诗句是家败之兆,怎么能说是“飞腾之兆”呢?其实曹家“赏月”的本意是要飞腾的,但适得其反,后来事态的发展并没有按照曹家人想象的那样结果。而曹家人想象的是“接履于云霓之上”,请看“云霓之上”就是天,而“天”此时在影射皇帝,曹家人要“接履于云霓之上”就是想成为皇帝亲近的人,也就是想结皇亲,也就是想飞腾,等待“时飞”,结果却等来了“是非”。请看脂批也说这里有“伏笔”。
再看脂批在“乃亲斟一斗为贺”的后边写道:“这个‘斗’字莫作升斗之斗看,可笑。”因此我们就不把这个“斗”字作升斗之斗看吧,那当什么看呢?请看这句话中的“亲斟”可分解为“亲甚斗”就是指“天上”的皇家亲人为了皇位“争斗很甚”,这“一斗”危及到曹家。再看贾雨村回答甄士隐的原文:
——雨村因干过,叹道:“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
贾雨村所说的“时尚之学”就是暗写曹家真正败落的原因,所谓“时尚之学”就是曲指曹家人看到别人做什么,也学着去做,并没有去学真正实用的生存本领。这就是暗写曹家看到苏州李家结了皇亲,就认为“攀高枝”的行为很时尚,因此曹家也学着去攀高枝,这就是贾雨村的所谓“时尚之学”。
再看贾雨村所说的“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就是暗写曹家硬要给晚辈在皇家亲属的队伍里充数。因为贾雨村进京也是曲指曹家人去接近皇家。
但贾雨村又说: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这又把话题转到曹雪芹在进京赶考的途中断顿了,就以卖字撰文为生,但又填不饱肚子,无法到达遥远的京城。但贾雨村却把京城说成“神京”,就是暗指曹家人过高地看重了京城皇家,而且把京城皇家给神化了。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9-01 23:15:32 +0800 CST  
第六十二篇:五十两白银和两套冬衣

上一篇解读到贾雨村向甄士隐提起行囊路费无措,难以进京赶考。现在请继续接看原文:
——士隐不待说完,便道:“兄何不早言。愚每有此心,但每遇兄时,兄并未谈及,愚故未敢唐突。今既及此,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其盘费余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又云:“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耶!”——
现在先来看甄士隐对贾雨村说:“兄何不早言。愚每有此心,但每遇兄时,兄并未谈及,愚故未敢唐突。今既及此,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请看这个甄士隐早就想帮助穷儒贾雨村,但却“未敢唐突”。而贾雨村此时穷得急需被人帮助,只要送点东西给他就会感谢不尽,根本谈不上“唐突”。但把贾雨村影射废太子胤礽就能看出,当年曹家的曹寅有意跟废太子建立亲密关系,但也不能太唐突了。后来是废太子求到了曹家,曹家就抓住机会跟废太子建立亲情关系。请看甄士隐主动要帮贾雨村是为了“义利”,这就是暗写当年金陵的曹寅也主动要帮太子胤礽,也是为了“义利”,当时曹寅的所谓“义利”就是跟太子胤礽结为亲家,目的是等日后胤礽登基,曹家就是皇亲国戚,这还是个长远的“义利”!
再看甄士隐接着说:“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话中的“明”就是日和月,也就是暗指曹家结交“月太子”是指望太子将来登日当皇帝。而明岁的“大比”是指穷儒曹雪芹后来进京到武科场比武。而“春闱一战的“春”就是暗写金陵曹家在雍正六年的春天被抄,而“闱”就是宫闱,暗指曹家被抄的原因来自宫闱的“一战”。也就是暗指曹家因结皇亲卷进了皇家争斗的是非之中,引来了春天被抄之祸。
再看甄士隐又说:“其盘费余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这又是暗写曹雪芹和傅恒结为兄弟后,进京途中的盘费余事不用曹雪芹操心了。
再看甄士隐“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送给贾雨村。但此为一击两鸣,一石二鸟,这不完全是写傅恒送给曹雪芹的东西,也是暗写金陵曹家的曹寅结交太子胤礽赔进去五万两银子。但“两套冬衣”曲指曹家偷抱太子女儿的事,因为太子的女儿在乾隆五年前后上吊了,当时郡主已被娘家接走,死后却没人安排下葬,是曹家人给郡主换了新衣下葬。为什么甄士隐把新衣说成“冬衣”呢?其实“冬”是暗指曹家因为偷抱郡主的事引来了冬天被抄之祸。因为金陵曹家是在雍正五年的冬天被雍正下令查封。又为什么说是“两”套冬衣呢?这是因为曹家结过两次皇亲,两个皇家女最后都是曹家送的终
再看甄士隐又云:“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耶!”,请看“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其中的“十九日”可读为“失久日”,再加上“黄道”是在曲指曹家失去了长久依赖皇道生存的梦想。因为曹家结皇亲就是想长久依赖皇家生存,但后来的结果是因结皇亲而失去皇亲。因为曹家在两次因结皇亲败落后就远离皇家,不在和皇家打交道了。再看甄士隐让雨村“买舟西上”,其中的“买”就是指曹家人是花钱买来的祸,“舟”是指曹家被赶出金陵后坐船回北京。“西”就是指北京曹家又赶上了废太子的儿子弘皙造反,因此连累弘母一家流放到西边云南。再看“西上”,如果“西”是方位词,与西相对的上边就是“东”,这是暗指北京曹家因此又被贬到辽东岫岩。再看甄士隐说贾雨村“雄飞高举”就是指岫岩的曹家又重新站起,而“明冬再晤”,就是指曹家人重新站起的原因就是是总结了“明冬(日月冬抄)”的教训,这就是曹家人的“大快之事”。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9-02 22:21:22 +0800 CST  
第六十三篇:甄士隐睡过三竿,贾雨村五鼓进京

上一篇解读到甄士隐送给贾雨村五十两白银和两套冬衣,现在请接看后边的原文:
——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那天已交了三更,二人方散。
士隐送雨村去后,房一觉,直至红日三竿方醒。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再写两封荐书与雨村带至神都,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因使人过去请时,那家人去了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士隐听了,也只得罢了。——

请看甄士隐跟贾雨村喝到半夜,这“半夜”是最黑暗的时候,这就是暗写结皇亲给曹家带来了黑暗。
再看甄士隐又送衣服又送钱,席散之后,就一觉睡到次日三竿。这就是暗写金陵曹家认为高枕无忧了,因为已经结交了太子,又和“太子”定了娃娃亲,而且把太子刚出生的女儿偷抱回家,因此曹家人觉得未来的驸马府已经提前到手,此时就高枕无忧了!所以作者就写甄士隐一觉睡到次日三竿。
当甄士隐醒来时,却又想着写两份荐书让雨村带至神都,想给雨村安排一个寄足之地,这是暗指曹家在京有两处落脚的地方,这两处落脚的地方就是曹家结过两次皇亲的亲家,于是甄士隐就使人去请贾雨村,但那人去找贾雨村时,庙中的和尚却说:雨村在天交五鼓时进京了。这贾雨村起得早就是暗写后来贫困的曹家人比从前的曹家人勤快多了。但贾雨村偏在“五鼓”时进京是不吉利的,这“五鼓”就是金陵曹家的不祥之兆详,请看“五鼓”就是“五更”,所谓“五更”就是暗指大清朝第五位皇帝的人选被更换了,不是曹家人所认为的胤仍太子。而是雍正,而雍正知道曹家和废太子结过娃娃亲后,却把曹家当成竞争对手的亲属打到了,导致曹家被迫进京。而甄士隐的家人在葫芦庙没见到雨村,只见到庙中的小和尚,小和尚这就是暗指曹家“犯了小人”,而和尚是光头,暗指曹家后来被抄个精光。再看贾雨村留下话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这贾雨村不择吉日进京就是曲指曹家做事盲目。因为“黄道”又为死路,“黑道”就是看不清的路,但就是这样的路,贾雨村还硬要去走,这就是暗写曹家结皇亲是盲目在走险棋。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9-03 22:59:21 +0800 CST  
@草桥关 2017-09-04 11:41:11
继续读:)
-----------------------------
晚上好,下面写到“霍启”了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9-04 23:12:20 +0800 CST  
第六十四篇:祸起花灯夜

上一篇说贾雨村不择吉日进京就是曲指曹家盲目去结皇亲,结果请看原文:
——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霄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甲戌侧批:妙!祸起也。此因事而命名。】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
这段原文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中的甄士隐是曹家的代名词,请看“元霄佳节”是曹家在金陵被抄的日子,而甄士隐在元霄佳节之时“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后来不归,这就是暗写金陵曹家在被抄之前已经把郡主转移了。曹家人把这件事做得很周密,让家人抱着英莲一起走。那么英莲到底丢了没有呢?请各位读者放心,曹家人既然有本事把英莲从宫里偷抱出来,就有能力把英莲藏起来。原文说霍启“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就是说家人已经抱着英莲踏上了一家的门槛。据说家人和英莲都藏在一个庙里。再看之前甄士隐抱女儿遇见两个出家人,当时出家人要把小女孩化走,这也是幻写郡主的去向
但解读这段原文最关键的内容是第二层含义,在第二层含义里就要把甄士隐当成废太子胤礽,因为甄士隐是姓甄、名费、字士隐。这个“费”字的谐音可读为“废”,这就是在影射废太子胤礽。再让家人霍启影射在金陵“祸起”的曹家。请看“甄士隐”在元宵佳节“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这就是幻写当年废太子把女儿送给金陵曹家后,使金陵曹家遭遇了元宵节被抄之祸。详细情况请看下文:
早在康熙五十年间,金陵曹寅的长子生了长孙,曹寅就跟太子胤礽在暗中结了娃娃亲。目的是等将来太子登基,曹家就是驸马府了。当时太子答应日后妻妾中如果有女儿出生,就让金陵曹家人把女儿偷抱出宫。但到了康熙五十一年,曹寅就病故了,又到了康熙五十二年,太子的林妃生了一个女儿,因为事先跟金陵曹家有约,太子胤礽就让曹家人来把小郡主偷抱出宫。而曹家把太子的女儿偷抱出宫就是“霍启抱走了主子的女儿”。但后来接替皇位的人并不是胤礽,却是雍正,而雍正这个皇位是有争议的,在人们的印象中,继承皇位呼声最高的是胤礽和弘皙父子,后来胤礽在雍正二年去世,这是雍正所害。虽然胤礽死了,但他的儿子弘晳仍有呼声竞争皇位。于是雍正就要削减废太子家的势力,凡是废太子家的亲属和关系密切的人都遭到了雍正的打击。后来雍正听说金陵曹家跟废太子家结过娃娃亲,就把金陵曹家当成废太子家的亲属打到了,并在雍正六年的正月十六日抄了金陵曹家,又把曹家人赶出了金陵,遣返回到北京。
实际上从“甄士隐叫霍起看花灯”这几个字来解读,就可以看出是暗写雍正六年的正月十六日金陵曹家被雍正抄家。因为霍启是在看花灯的后半夜闯祸的,这花灯节的后半夜就是正月十六日凌辰了。
在书中的表面上说:霍启把主子家的女儿弄丢了,因此闯祸。但曹家的真故事发生在霍启抱主子家的女儿闯祸的,这就是在曲指曹家因为偷抱了所谓的皇家主子胤礽的女儿,却引来了花灯节后被抄之祸。
看了以上的内容,再从新来看一看原文,就更容易看出这书中隐藏的真事。再来看一遍原文中的甄费让“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这就是在影射废太子当年把刚出生的女儿送给曹家。因为“英莲”可读为“婴连”,这就是说:曹家是被这个婴儿连累的!再看霍启抱主子家的女儿看社火花灯,其中的“火”有皇家子弟争斗的含义,这就是暗写曹家因偷抱废太子的女儿卷进了皇家争斗的是非之中。后来霍启抱丢了主子家的女儿失去了工作,这就是曲演曹家因为抱走了皇家女而丢了官! 在旁观者的眼里,废太子的女儿也真的失踪了,这是曹家在“祸起”之前把小郡主转移了。
再请看霍启在花灯节的半夜中把甄费的女儿放在一家门槛上,请注意,这个“门槛”就是暗指曹家把抱来的郡主当成迈进皇亲国戚的门槛,甄费的女儿丢了,就是曲指“门槛丢了”,就是暗写曹家失去了迈进皇亲国戚的门槛。表面上看来霍启因小解丟莲是疏忽大意,但“祸”已经跟上了曹家是防不胜防的。
再看霍启去找“英莲”就是影射曹家还有第二次结皇亲,想把失去的“门槛”找回来。但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也没有把主人的女儿找到。这就是说曹家第二次结皇亲也没有真正迈进皇亲国戚的“门槛”,连“门槛”的影子也没找到。再看霍启丢了甄费的女儿“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这就是曲指曹家遭遇了两次皇亲,再不敢接近皇家了。
再看霍启在丢女孩后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这也是暗写雍正抄家时搜查郡主的情况,结果是雍正一无所获。再看霍启弄丢了主子女孩后被迫离乡,而曹家是把郡主转移后,也被迫离开家园金陵。二者的起因有曲线形的的链接,但确是一样的结果。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9-04 23:13:02 +0800 CST  
第六十五篇:甄士隐丢了女儿之后的隐情

《红楼梦》里的许多故事都有多层含义,这就是一击两鸣,一石二鸟,甚至一石击多鸟。本文要讲的是甄士隐丢了女儿之后,又变了原型。现在请接看原文:
——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几人去寻找,回来皆云连音响皆无。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看看的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
请看原文的前几句话:“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几人去寻找,回来皆云连音响皆无。”这段话就连环到曹家的第二次皇亲,在乾隆十五年,曹雪芹娶了李凤公主,但李凤之前已和乾隆长子永璜私定终身,因此永璜让曹雪芹暗中退出,而驸马府的新房实际上是永璜和李凤居住,曹雪芹这个驸马爷只是帮永璜和李凤看家的仆人,当然永璜也给了曹雪芹很多钱,使贫困的曹家突然暴富。但后来事露,曹雪芹就犯了欺君之罪,这就是曹家的第二次祸起。在这次祸起中,李凤失踪了,而她的父母当然是万分着急,这就是甄士隐夫妇丢了女儿就变身为李凤的父母。书中说甄士隐夫妇是住在姑苏,这是预指甄士隐夫妇还有扮演苏州李家夫妻的任务。其实李凤就是苏州李煦亲孙女,李鼎夫妇的独生女儿。
再看原文又说:“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这是暗写李凤是李鼎的独生女,而且在李凤失踪的时候,李鼎夫妇已经年过五十,当时李凤二十一岁。李凤这一失踪,使李鼎夫妇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
再看原文又说:“看看的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其中的“一月”又连环到曹家第一次结皇亲,因为曹家在雍正六年一月被抄,而“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就是曲指金陵曹家有难。
再看原文又说:“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请注意,这里单独提到“封氏孺人”,所谓“孺人”在唐代是指王者的妾,其他朝代也都视“孺人”为有身份的贵族之妾,而此时作者假借唐代之称来写“封氏孺人”就是暗指废太子胤礽的妾妃,也就是郡主是生母林氏。而“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就是暗写金陵曹家被抄之时,最担心郡主的人就是住在京城的郡主生母,因为生母一直放心不下,所以就“思女构疾”,再看封氏孺人“日日请医疗治”就是暗写郡主的母亲日日在托人打探女儿下落。请看这个时候只提封氏,不提丈夫,这是因为金陵曹家被抄之时,废太子已经死了。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9-05 23:10:18 +0800 CST  
第六十六篇:“三月十五”与“竹篱木壁”

现在继续接看原文:
——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
先来看原文的头一句话:“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请注意这“三月十五”与乾隆的长子永璜有关,因为永璜死于乾隆十五年的“三月十五”。其实永璜是投河自杀的,是在为李凤殉情。原来李凤的失踪,不但父母着急,永璜更着急,几乎是茶饭不入!后来永璜听说李凤登船回江南的苏州老家了,就想李凤的苏州老家没有人啊,万水千山的回去干啥?提到江南,永璜眼前始终出现孝贤皇后在船上自杀的情景,莫非李凤要随皇后而去?她跟皇后的感情最深。如今的绯闻给李凤造成巨大的伤害,她现在走投无路,八成是水中会皇后去了?一连多少天也没有李凤的音信,永璜也就不想活了,他记得三月十五日是李凤的生日,因此永璜就在三月十五日这一天投河自杀,他也要在水中会李凤。但实际上李凤并没有死。她的失踪是想逃避现实,可叹永璜一片痴心,他这一离世就又多了一个还泪的人!
再看原文接下来说:“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其中的“炸供”就是油炸供神的食品。这是在曲指曹家在用重金求神。但曹家人心目中的神就是皇家,因此在“炸供”之词中隐藏着曹家两次结皇亲的遭遇。再看“油锅”就是暗写曹家的第二次皇亲有很多油水可捞。但油锅下面的火就提示危险的存在,因此最终就出现了“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而“窗纸烧了”就是屋里透亮,就是暗指驸马府的秘密泄露,就是指曹家第二结的皇亲也破灭了。
再看原文又说:“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这其中的“竹”就要联系湘妃竹的传说,相传当年舜帝治理湘江累病而死,后来两个妃子来到湘江泪洒竹枝,从此遍地的竹子留下血红的斑点,至今人们都把有斑点的竹子称为“湘妃竹”。现在作者写竹就是提示读者去联想那“湘妃竹”的传说,就此提示李凤的丈夫永璜死在水里,而李凤就成了水边泣夫的湘妃。再请看“竹篱”暗示李凤和丈夫分离。再看“木壁”的“木”就是暗指曹家因结皇亲导致金玉的曹家沦落为枯木草民,因此“木壁” 就是曹家的墙壁。而“竹篱木壁”就是暗指李凤和永璜分离之后,能够依靠的地方就是曹家。
再看原文说的“大抵也因劫数”,这是指曹家结皇亲的倒霉劫数,详情下一篇就能说道。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9-06 23:56:57 +0800 CST  
第六十七篇:甄家主仆火海余生

现在继续接看原文:
——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去,也不知烧了几家。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的性命不曾伤了。急得士隐惟跌足长叹而已。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
先来看原文的前几句话:“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根据上一篇的原文描写,容易着火的是“竹篱木壁”,而“ 竹篱”指李凤家的墙,“木壁”指曹家的墙,而“竹篱木壁”就是影射曹雪芹的驸马府。再看烧了“竹篱木壁”就是暗写曹雪芹的驸马府被抄。但这里却说“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这就要连环到雍正六年,金陵曹家被抄的原因是受他人的牵连,此时的“火”就是暗指皇家内部的争斗,火烧了一条街就是暗写受牵连的人很多,曹家只是其中之一。再看此时有脂批写道:“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这就点了江南曹家的案子。
再看原文又说:“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这就是暗写雍正和皇家兄弟争斗得非常激烈,文武百官也有出面阻拦的,但无济于事。
再看原文又说:“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去,”这并不是在说皇家争斗了一夜,而是在写金陵曹家被官府抄了一夜的家。
再看原文说:“也不知烧了几家。”这是暗写受到皇家争斗牵连的人不记其数。
再看原文说:“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的性命。”所谓“甄家在隔壁”就是暗写金陵曹家跟皇家走的最近,所以就“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这是暗写金陵曹家被抄得一无所有了!再看“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的性命。”这就是暗写金陵曹家的人没有在雍正的迫害中倒下。
再看原文说:“急得士隐惟跌足长叹而已。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这甄士隐的家被火烧了,也就没有家了!而金陵曹家被抄了,又被赶出金陵,就是连居住的地号也没有了!再看甄士隐一家“到田庄上去安身”,这“田庄”也是曹家离开金陵后的去处。其实曹家离开金陵后被遣返回京,住在北京崇门外的蒜市口。到了乾隆年间被平反后才辞官归田的。但曹家在北京期间是受管制的,仍属于在“火灾”之中。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9-07 22:54:47 +0800 CST  
第六十八篇:甄士隐的岳丈

现在继续接看原文:
——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请看原文的“水旱不收”是天灾。而“鼠盗蜂起”是人祸!请看“鼠盗”是在比喻偷东西的人,此时曲指偷玉玺篡位的雍正和偷抱郡主的曹家。而单独一个“盗”字又是指废太子的儿子弘皙,因为弘皙在乾隆五年纠集一伙人化妆成强盗偷袭乾隆,但中了乾隆政府军的埋伏,因此被擒。这“盗”对曹家而言就是暗写落户在北京张家湾的曹家又被弘皙牵连。再看“蜂”就是指曹家第二次结皇亲当假驸马,因为此事震惊了宫中的众皇妃,这就是曹家捅了马蜂窝。
再看原文又说:“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所谓“抢田夺地”并不是在说弘皙,而是说雍正,因为弘皙是假强盗,而雍正抄家抢走了曹家的财产,比真强盗还厉害,因此作者在书中骂雍正是“鼠窃狗偷”!其实雍正迫害的人不计其数,所以作者就说“民不安生”。
再看原文又说:“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其中的“官兵剿捕”就是暗写弘皙被官兵剿捕。再看“难以安身”就是曲指住在北京张家湾的曹家因为受到弘皙造反的牵连,再一次被迫离开北京乡村的家园。
再看原文又说:“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其中“两个丫鬟”就是暗指曹家两次皇亲所娶的两个皇家女。提起岳丈家,曹家却有三家岳丈,第一家岳丈就是苏州李家,因为曹寅的夫人李氏和苏州李煦家是同宗,所以苏州李家就应该是曹家的岳丈家。第二家岳丈就是废太子胤礽家,因为废太子的女儿是曹家媳妇,所以废太子家也是曹家的岳丈家。第三家岳丈就是皇家,因为曹雪芹的夫人虽然是苏州李煦的孙女,但她是被乾隆封为公主嫁给曹雪芹的,所以皇帝乾隆就是曹家的岳丈,皇家就是曹家的岳丈家。
请看甄士隐的夫人封氏的“封”就是曲指“风波”,再请看脂批在“封”字的后边写道:“因风俗来”,这就是在曲指曹家是因风波而还乡的。因为“俗”字是指出家人还乡,在这里是曲指出门在外做官的曹家人还乡。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9-08 22:58:14 +0800 CST  
第六十九篇:大如州之谜

现在继续接看原文:
——他岳丈名唤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幸而士隐还有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拿出来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须房地,为后日衣食之计。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
请看原文的第一句话:“他岳丈名唤封肃”,再看脂批把“封肃”解读为“风俗”,这“风”就是曲指曹家结皇亲的风波。“俗”字是指出家人还乡。因此“风俗”就是曲指曹家因为结皇亲的风波而被迫还乡。而曹家的这些遭遇都与“岳丈”有关,因此作者就把岳丈命名为封肃(风俗)。
再看原文又说“岳丈”的家住在“大如州”,这个“大如州”就是很大的地方,如同州县,甚至有几个州的大小。其实曹家有三个岳丈,各自居住的地方相距千里,故此作者就称岳丈家住在“大如州”。请看从曹寅这头论,夫人李氏的娘家在苏州,因此苏州李家就是曹家的岳丈家;从曹雪芹的堂兄这头论,堂兄娶了废太子的女儿,这废太子的家就是曹家的岳丈家;再从曹雪芹这头论了,他被乾隆招为驸马,乾隆皇帝就是曹家的岳父,皇家就是曹家的岳丈家。后来废太子正宗的一脉人被贬到云南,请看这云南也是岳丈家,苏州也是岳丈家,北京也是岳丈家,这岳丈家是不是“大如州”呢?但甄士隐所到的“大如州”就是辽东岫岩的大孤山下,这里并没有曹家的岳丈,而是受到所谓的岳丈牵连来到这里的。
再看原文说甄士隐的岳丈家“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这是在暗写曹家最后的经济情况,那时的曹家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
再看原文又说封肃“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这两句话是暗写曹家刚到岫岩的时候是不受当地人欢迎的,因为这块土地上突然来了一家叫花子,谁来管饭呢?
再看原文又说:“幸而士隐还有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拿出来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须房地,为后日衣食之计。”这就是说,曹家在岫岩落户是花了本钱的。
再看原文又说:“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这是暗写曹家刚到岫岩是个外来户,被当地人所骗也是常有的事。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9-09 23:47:26 +0800 CST  
第七十篇:甄士隐心中的悔恨

请继续接看原文:
——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等语。士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请看原文的前几句话:“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这是在实写曹家子弟根本不懂得之前读书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读书学习的目就是为了日后能够生存,现在到了乡下劳动更是为了生存,只不过二者的劳动方式不一样,一个是脑力劳动,一个是体力劳动。现在乡下是以体力劳动为主,就应该随乡入俗,先解决眼前的吃饭问题。但曹家子弟却以读书人自居,“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因此“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这都是在真实描写曹家子弟自以为出身于书香门第,不应该做“生理稼穑等事”,但不下地劳动就没有收成,于是干吃家中所剩的银子,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这个结果都是曹家长辈之前对后辈缺乏教育,因为曹家长辈把未来寄托在结皇亲上面,没有认真去教育后辈要自强自立,没有让后辈们体会到读书学习和体力劳动是一样的重要,都是以生存为目的,结果如今坐吃山空!
再看原文又说:“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等语。”其实封肃所说的全是大实话,曹家子弟真是“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脂批在“好吃懒作”的地方写道:“此等人何多之极。”就是说在当时的社会里有很多人和曹家子弟一样,都想不劳而食。因此曹雪芹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写红楼梦就是要收到对世人教育的效果。
再看原文说:“士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这“士隐知投人不着”就是暗写曹家人至此才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之前依赖他人生存的那种想法是错误的!再看士隐“心中未免悔恨”就是暗写曹家长辈此时在悔恨当初因结皇亲而放松教育。
再看原文说:“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这就是暗写曹家结皇亲不但没有给曹家带来好处,反而带来了惊吓,急忿怨痛和积伤!
再看原文说甄士隐“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这“下世”的人就是曹雪芹的父亲曹頫。根据甄士隐到大如州的时间来看,曹頫死在曹家来到辽东岫岩的两年前后。曹家大约在乾隆五年到岫岩,曹頫在乾隆七年去世。当时岫岩的曹家是最贫困的时候,曹頫是带着曹家人的悔恨离世的!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9-10 23:03:03 +0800 CST  
第七十一篇:好了歌

现在继续接看原文:
——可巧这日,(甄士隐)拄了拐杖挣挫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 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请看甄士隐“拄着拐杖挣挫”就是曲指曹家的生活已经非常困难,是在勉强支撑。这都是曹家人惦着脚去结皇亲弄成了瘸子。而正在这个时侯来了一个“跛足道人”,这个道人就是曲演曹家因求皇神而被迫离开家园,道人的“跛足”和甄士隐的“拄拐”意义相同。
再看道人“疯癫落脱”,这“疯癫”就是曲指曹家人糊涂,所以就把“替晚辈结皇亲”当成维持将来生活的灵丹妙药。而道人的“落脱”就是曲指曹家落迫后又脱离原地,也就是暗写曹家被抄后又被赶出家园。
再看道人“麻屣鹑衣”就是暗写此时的曹家人穿的是破烂不堪。而眼前的道人纯粹是个叫花子,可见此时的曹家人已经沦落成乞丐了!
再看道人口内念的几句词,因为脂本中写的不全,笔者对照别的版本,补齐了四首,应该都是出自原作者之手,先来看第一首: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这一首的前两句“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写的是曹家人想求神仙来永保曹家祖辈创下的功名,而曹家人心目中的神仙就是皇家,因此曹家人就热衷于跟皇家接亲,但不妙的是曹家所结的皇亲却惹来了被抄之祸!
但即使曹家没有被抄,就真能永保曹家祖辈的功名吗?请看后两句“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就是说古今将相成千上万,最终都是“荒冢一堆草没了”,没看到谁家能把功名留到现在。所以甄士隐最后想开了,也就是曹家人最后想开了:靠结皇亲和任何方式都不能把先辈的功名留传后人,后人只有自身努力再创功名!
再看第二首: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这第二首写的是曹家人想靠神仙的帮助来得到很多很多的金银,而曹家人心目中的神仙就是皇家,于是曹家人就去结皇亲,但结皇亲反而使曹家败落!但后来曹家没有皇亲了,却反而得到了很多的钱。原来,曹家在沦落到岫岩后被“补天女神”李凤挽救,可惜的是李凤虽然给曹家创下了有余的财富,但她自己没有机会享用,就过早离开了人世。这就是:“及到多时眼闭了!”这后两句的含义就是不能把金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李凤忘我地工作虽然使曹家的经济回升,但付出了过高的代价,病死在岫岩!虽然李凤愿为曹家付出一切,但她没有想到在她的死后曹家人为她无限的悲伤!,
再看第三首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第三首的前两句就是暗写曹家想依赖皇神而娶皇妻,后两句的题材是来自李凤丧夫再嫁的故事,而道人的真意是在批曹,并非贬凤。请看“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就是在批判曹家人没有自强自立之心,而是把自己当成嫁人的女子要终身依赖他人生存。当年曹家人依赖康熙皇帝的照顾,日日都在说康熙的恩情,但曹家人又准备在康熙死后随即位的太子胤礽而去,因此就跟太子胤礽结了娃娃亲。但结果却惹来了被抄之祸!
再看“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这话对于伤夫的李凤来说,就是知音再遇仍是缘,并非得新弃旧情。李凤在伤夫的大悲之后,经历了长达数年之久的好事多磨,才和曹雪芹走到一起。这是曹家人唤起了李凤从新生活的勇气。而作者也是支持亡夫之妻再嫁的,也理解再嫁的女子怀念亡夫。但对于终身不嫁二夫的郡主是既同情又遗憾。
再看第四首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第四首中的前两句“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就是写金陵的曹寅夫妇在求神仙,也就是结皇亲,目的是给儿孙设计了一条所谓的富贵之路。
请看第三句的“痴心父母”说的就是曹寅夫妇,因为曹寅夫妇和太子定亲是在替子孙后代考虑。而“痴心父母古来多”就是指古往今来,有很多父母都和曹寅夫妇一样的痴心!
再看第四句“孝顺儿孙谁见了?”也是暗指曹寅,因为曹寅只顾去结皇亲,放弃了对子女的教育,这是违背祖训的自强自立方针,致使后辈没有踏着先辈的足迹,把先辈学习上进的优良传统都丢掉了,这在任何年代都会被认为是最大的不孝!但“孝顺儿孙谁见了?”还要连环到弘皙的故事,因为弘皙违背母训而造反被抓,既牵连了曹家,也导致母亲的“一品夫人”之位丢失,后来母亲这一脉人被贬到云南,这都是儿子弘皙闹的。
以上这四首词句在后文被跛足道人命名为《好了歌》,这“好了歌”三个字看起来简单,含义却很深奥,用一两句话很难说全,后文会有很长的篇幅来专门解读。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9-11 23:21:08 +0800 CST  
第七十二篇:甄士隐注解好了歌

上一篇解读了跛足道人的四首诗词,现在请接看原文: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
士隐本是有宿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解注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解,你解。”——
先来看跛足道人说他之前的四首诗词叫《好了歌》,并说:“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所谓“世上万般”就是指世上姓万的万岁皇帝,这是在提示曹家要想好,就必须了结了依赖皇帝生存的行为,也就是说,自己不努力,完全去靠依赖他人生存的思想是错误的。所以曹家应该了结了之前热衷于结皇亲的行为,必须忘了依赖皇神求功名,忘了依赖皇神得金银,忘了依赖皇神娶娇妻,忘了依赖皇神帮儿孙!要自力更生来创造功名,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要自主婚姻,不受皇神摆布,要以实际能力造福子孙。这样才是真正的好,真正的了!
再看原文又说:“士隐本是有宿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这就是暗写曹家人不会永远糊涂,经历了僧道离别的两次皇亲,心中早已彻悟。于是甄士隐就对跛足道人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解注出来何如?”这甄士隐是要用曹家的经历来注解《好了歌》,再看道人笑道:“你解,你解。”这是作者对曹家的醒悟和自己的醒悟感到高兴!请看甄士隐注解好了歌的原文: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提起这段《甄士隐注解好了歌》,可以说是整个《红楼梦》的缩影,本文从下一篇开始详细解读。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9-12 23:21:45 +0800 CST  
第七十三篇: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本篇详细解读《甄士隐注解好了歌》的第一句话: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请看“陋室”就是指金陵曹家败落后所居住的简陋房屋。但“空堂”是因为曹家多次被迫离乡,人走屋空。再看“当年笏满床”这句话中的“笏”就是古代大臣上朝面君所需要拿的手板,也就是说,大臣必须拿着“笏”才能面君。而“当年笏满床”就是暗写金陵曹家从前的情况,这里有脂批解读道:“宁、荣未有之先”,请看书中说宁、荣二公是一母所生的兄弟,这是在影射当年金陵的曹寅和曹萱,因此“宁、荣之先”就是曹寅和曹萱的父亲曹玺。那么曹玺怎么会有“笏满床”呢?原来曹玺的夫人是康熙皇帝的奶娘,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这么小的年纪都是由奶娘照顾起居。而奶娘却是和曹玺同床的夫人,曹玺要想见皇帝,通过夫人就行了,而夫人就如同曹玺面君的“笏”,因此当年曹玺就有“满床的笏”,也深得皇帝的重用。后来曹玺病故,他“满床笏”的夫人就求康熙关照她两个儿子,后来康熙让曹玺的长子曹寅出任苏州织造,又为次子曹宣捐了一个监生。两年后康熙又把曹寅调任江宁织造。这江宁就是金陵。在曹寅死后,康熙也一直在照顾奶娘的后人。
但曹寅生前却一直在担心后辈没人照顾,因为曹寅的母亲过世后,金陵曹家就没有“笏”了。后来曹寅发现苏州李煦家也有“笏”。因为李煦的大妹是康熙的妃子,侄女是太子妃。一旦太子登基,李家侄女也是“笏”。而曹家的败落,就是因为羡慕苏州李家会结皇亲,富贵来的容易。因此也很想跟皇家结亲,结果偷抱了郡主引来了是非,导致曹家败离金陵。
但苏州李家的败落也是因为有“笏”而卷进了皇家的争斗之中,导致李家被抄,李煦冤死在黑龙江的乌拉,这有“笏”的皇亲李家也变成了“陋室空堂”。
但沦落后的李家独生女儿李凤嫁给了沦落后的曹家晚辈曹雪芹,虽然是平民,但他们远离了官场争斗却过得很好,他们凭自己的能力来养活自己,还有剩余。平淡的生活远胜隐伏危机的豪宴。因此曹雪芹和李凤总结了曹李两家从前的教训,并把它隐写在《红楼梦》中。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9-13 23:42:23 +0800 CST  
第七十四篇: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现在继续解读《甄士隐注解好了歌》的第二句: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请看这“衰草枯杨”意义深刻,其中的“衰草”是指一直在做官曹家衰败为草民。再看“枯杨”的“杨”是喜光转天的树种,这是在影射曹家人要借天子的光而高攀皇亲。但“枯杨”就是曲指高攀皇亲的曹家衰败了。再看这句话有脂批写道:“宁、荣既败之后”这就是指曹家败落之后。
再看“曾为歌舞场”就是指曹家的“衰草枯杨”还有一段“歌舞场”的故事。提起“歌舞场”还有一段金陵曹家的冤案。早在金陵时期,曹家就有歌舞场,并养着戏班。后来“歌舞场”的事给曹家带来了是非,因为“歌舞场”与曹雪芹的堂祖父曹寅临终时拖欠的二十三万两官银有关。后来康熙让李煦设法堵上这笔欠帐,但后来雍正故意给曹家凑罪,就把这二十三万两官银加上了。但作者在书中就要把曹家的罪名一个一个的澄清,其中也把“二十三万两官银”的事交代得很清楚。
原来这个“歌舞场”并不是曹家热爱戏剧事业自办的,而是在康熙的指令下,为接驾康熙南巡准备的。而曹家接驾过康熙的四次南巡。从贾元春省亲就可以看出,康熙在准备南巡之前,就先派人通知曹家,于是曹家就忙了起来。首先要为康熙修建别墅,在《红楼梦》的十八回里说,大观园的石牌坊上写着“天仙宝镜”四个字。“石牌坊”就是暗指住在石头城金陵的曹家,“天仙”就是曲指天子皇帝,“宝镜”就是为皇帝修建的别墅境地。因为贾府为贾元春修建大观园就是曲指江南曹家在为康熙建别墅。后来贾元春把“天仙宝镜”改为“省亲别墅”,其实“省亲”是假元春的故事,“别墅”就是江南曹家为接驾康熙所建的别墅。贾元春说大观园建的奢华,就是暗指曹家建别墅花的钱很多。在建大观园的过程中,专门提到买戏子的事,请看《红楼梦》的十六回里,贾蔷说是大爷(贾赦)让他去苏州买戏子,而贾赦是老大,又住在北院,此时就影射北京皇帝。这就是说,曹家的歌舞场是在康熙的指令下准备的。而且康熙特别欣赏曹寅的艺术才华,并叫曹寅亲自培训戏子,而且是长期培养,不能解散。因为曹家是康熙南巡的可靠落脚点,他会经常来。但接待皇帝的“歌舞场”非同一班,开支是不能少的!
贾蔷说:赖爷爷让他去江南甄家娶五万两,但这五万两不是买戏子的钱,而是废太子借了曹家五万两银子不还。因为赖爷爷的“赖”本是指东府总管赖升,但此时影射东宫总头太子,而“赖爷爷”就是暗指太子赖了曹雪芹的堂爷曹寅五万两银子。贾蔷说:“赖爷爷说江南甄家收着我们五万两子。”这就是说,废太子认为曹家帐上的官银都是皇家的,他不是向曹家借钱,而是去拿自己皇家的钱。此时太子还没即位就以皇帝自居了。提到这五万两银子,好象以本文的主题不符,因为本文的焦点是歌舞场的开支,但歌舞场的开支就隐藏在这“五万”之中,这里有两件事,第一个件是太子赖走五万两,第二件是歌舞场用的银子,请看贾蔷说先支三万买戏子,剩下的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的使费。但如果把这“三万”跟“二万”并列,就是暗指曹寅托欠的二十三万两官银是以歌舞场有关。但这笔钱是康熙私自动用,其中还有康熙的隐私,康熙不便走正门报帐,就让李煦设法替曹寅堵上拖欠的官银。但后来雍正为了给曹家凑罪名,就把这“二十三万两”赖上了。
请看《红楼梦》的四十五回,赖管家给儿子捐了官后,便置办酒席来请贾府满们去赖家赴宴,而“贾府满门去赖家赴宴”就是曲指曹家被官府赖上了。赖大捐了官的儿子名叫“赖尚荣”,这个名字的含义很多,其中一个含义就是曲指“官府赖上了荣府(曹家)”,而赖尚荣是捐的官,就是曲指曹家因给子孙捐官(驸马)的事吃了官司。当时王熙凤笑道:“(酒席)我是一定要去的,但我没有贺礼!”赖大家的笑道:“奶奶说那里话,奶奶要赏我们三、二万两银子就有了。”这主仆的谈笑中就点出了“三、二万两银子。”而来管家的酒席上有戏班子表演。这就是揭露雍正故意把戏班子用的二十三万两银子赖成曹寅拖欠的官银。
直到康熙驾崩,歌舞场才解散,部分戏子愿意留在曹家为仆。在曹家被抄后沦落在“衰草枯杨”的乡村,因为干不了农活,部分戏子为曹家搭起戏班卖唱。书中的“锦香院”就是暗写曹家衣锦还乡后所办的歌妓院,其中的蒋玉菡、云儿、柳湘莲等等都是曹家人。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9-15 00:24:19 +0800 CST  
第七十五篇: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现在解读《甄士隐注解好了歌》的第三句: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这“蛛丝儿结满雕梁”就是指很长时间没人住的房子,但这个长期没人住的房子却突然“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了!这就是曲指曹家为结皇亲而招祸的事已经过去二十多年,都快被遗忘了,但却在乾隆十五年前后,曹家又和皇家搭上了亲。这就是“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但成亲的蓬窗上应该糊红纱,怎么这里却糊绿纱呢?原来曹家的第二次皇亲就是曹雪芹娶李凤公主的事,而李凤之前早已和乾隆的长子永璜私定终身,但不幸的是永璜无权自主婚姻,因此李凤和永璜只是露水夫妻。在乾隆十二年,李凤给永璜生了一对双胞胎的儿子,偷偷交给永璜的两个福晋抚养。后来李凤到了出宫外嫁的年龄,后妃就替李凤物色婆家,但李凤并非一般的宫女,外嫁不能草率,皇帝皇妃就封李凤为公主,并让李凤自己挑选驸马。但李凤却很为难,因为李凤已有丈夫,就是大皇子永璜!但如果挑明这件事,她和永璜都会被罚!后来因为李凤迟迟没有把驸马选中,皇后就亲自来问李凤,李凤无奈,就胡乱说了一个人,她说非曹雪芹不嫁。因为李家跟曹家关系很好,李凤就想起曹雪芹的名字,就用曹雪芹来唐塞。但李凤知道曹雪芹远在岫岩,就认为皇家找不到曹雪芹,这样自己还能留在宫中守候永璜。但没想到曹雪芹却千里迢迢来到北京,而且又被乾隆遇见,就把曹雪芹招为驸马!但驸马府的新房修完后,永璜跟曹雪芹说明了他和李凤的关系,曹雪芹只得暗中把新房让给永璜和李凤居住,自己只是名义上的驸马爷,实际上成了替永璜和李凤看家的仆人!当然永璜给了曹雪芹很多钱。但后来事露,曹雪芹就落得个欺君之罪,多亏曹家人向太后求情,才被从轻发落。但曹雪芹从此被人们称为戴绿帽子的驸马。这就是“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的真故事。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9-15 23:37:44 +0800 CST  
第七十六篇:年纪轻轻白了头

现在开始解读《甄事隐注解好了歌》的第四句话,原文是: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其中的“脂正浓,粉正香”是在曲指曹家所结的两次皇亲。在这句话的后面有脂批写道:“宝钗、湘云一干人”。请看薛宝钗的金锁是代表曹家第一次结皇亲,史湘云的金麒麟是代表曹家第二次结皇亲。
薛宝钗说她的金锁是一个和尚在她刚出生的时候送给她的,并说金锁和宝玉身上的玉佩是一对。这就是曲演金陵曹家和废太子定的娃娃亲。再看“和尚”的光头就是曲指金陵曹家因为和废太子结亲而被抄得精光。再看“ 薛宝钗”之名就是曲指金陵曹家因结皇亲而导致遭了雪灾。
再看史湘云的金麒麟和宝玉的金麒麟正好是一对。而宝玉的金麒麟是张道士送给他的,这就是暗写乾隆皇帝把李凤公主嫁给曹雪芹,因为张道士乃国公爷的替身,“国公”此时影射一国之主的皇帝。再看“史湘云”的名字就是暗指曹家第二次皇亲引出湘妃祭夫。
再看后边的原文说“如何两鬓又成霜?”如何呢?其实原文所说的“两鬓又成霜”就是在曲指曹家两次结皇亲引来的灾难,因为霜打就是受灾。
但在宝钗和湘云身上还有真人的故事。宝钗又是代表李凤跟曹雪芹的第一次婚姻。就是在这一段时间里,李凤真正的丈夫永璜投河自杀,这对李凤的打击太大了!因为这一切都是她舍子出宫造成的,但永璜却对自己痴情而死!当李凤得到永璜的死讯后,就在紫禁城外守住从城里流出来的河水痛哭。这个故事也隐藏在甄士隐的梦中,绛珠仙草还泪也是在指李凤还永璜的泪。书中说绛珠仙草是长在西方灵河岸上。其中的“灵河”就是连接永璜投水的紫禁城内之河,因为河中有永璜的不灭之灵,因此就叫灵河。由于李凤的过度悲伤,年仅二十一岁的她就过早地生出了白发。这个有白发的李凤就是脂批中说的薛宝钗。
再说史湘云,她最后和宝玉重逢就是暗指李凤最终真正和曹雪芹走到了一起,说她是“白首”并不是年纪的原因,当时只有二十三岁。“白首”就是过度悲伤所致。因此在“白首”两个字中,概括了李凤大起大落的坎坷经历。
但脂批点出宝钗和和湘云的真正目的主要是在提示曹家的两次皇亲,薛宝钗的另一面是代表曹家第一次结皇亲的遭遇,而史湘云的另一面是代表曹家第二次结皇亲的遭遇。请看薛宝钗的判词是:“金簪雪里埋”,词中的“金”就是指金陵曹家。“簪”就是影射一个女子。而“金簪雪里埋”就是指金陵曹家因为一个女子的缘故而遭了雪灾。也就是暗指金陵曹家因为偷抱郡主导致在冬天雪季被抄。再看史湘云的判词中有“湘江水逝”之词,词中的“湘江”有湘妃啼夫的传说,这是暗写李凤真正的丈夫永璜去世。再看“水逝”就是暗指永璜是投水自杀。而曹家的第二次结皇亲就卷进了这个是非之中。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9-17 00:52:11 +0800 CST  
第七十七篇: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下面继续解读《甄事隐注解好了歌》的第五句,原文是: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这也是暗写曹家的两次皇亲,请看第一句“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脂批在这句的后边点出了“黛玉和晴雯一干人”,这两个人都是芙蓉花神,“芙蓉花”的谐音可读为“富荣华”,就是指曹家人想得到永远的富贵荣华。但“芙蓉花神”就是暗写曹家人是想依靠皇神来帮助得到富贵荣华,而不是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那么曹家这样能得到富贵荣华吗?请看林黛玉和晴雯的早亡就可想而知!这就是曲指从前的金陵曹家和北京驸马的曹家都是因为跟皇帝结亲而灭亡的。因为“黄土”暗指皇家,“陇头”曲指皇帝,“白骨”就是曲指江南曹家和北京驸马的曹家已经不存在了。而白骨的“白”就是指江南曹家所遭的“白雪之灾”。再把林黛玉和晴雯的早亡投射到曹家偷抱的郡主和李凤身上,也是暗写曹家所娶的两个皇家女的不幸早亡。
再看第二句“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就是暗指曹家又一次结皇亲。因为“红灯帐”就是暗指红楼紫禁城的灯帐,因为公主李凤出嫁自然要带紫禁城的灯帐。但这里面没有“绿”的描写,是因为话中另有含义。请看后边还有脂批:“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其中的“妻妾”就是暗指李凤,“妻妾迎新送死”就是暗指李凤送走了永璜,迎来了曹雪芹。但作者说他们是“红灯帐底卧鸳鸯”而“红灯帐底”就是因为之前有皇家赐婚的底子。而脂批说的“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就是指李凤所经历的悲和喜。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9-17 23:42:39 +0800 CST  
第七十八篇: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现在继续解读《甄事隐注解好了歌》的第六句话,原文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请看脂批说是指“凤姐一干人”和“甄玉、贾玉一干人”。先来说凤姐,书中正文的凤姐是假的,她的真身是李凤,李凤当年在皇宫是要啥有啥,金银对她来说就如粪土,因为她就是宫中的实际执政者,银库的钥匙就在她身上挂着。但李凤在舍子出宫后没有回家,而是隐居在庙中,书中的妙玉身上就有李凤的原形。此时李凤就以化缘为生,跟乞丐一样去讨饭吃。这就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再说甄玉和贾玉,甄玉是代表江南曹家,本以为偷抱了郡主会给日后带来满箱的金银,但却引来了被抄之祸!并被赶出金陵,几乎是两手空空回到北京,这也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再说贾玉,贾玉是住在北京,代表回京后的曹家。后来被平反,祖上的财产也被归还,但曹家之前只用心去粘皇亲,不重视培养子孙去学习生存的本领;而在归农后的曹家不再吃皇家的俸禄,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生存。这时没有生存本领的曹家子弟就束手无策了,以致坐吃山空!这才是真正的“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现在继续解读《甄事隐注解好了歌》的第七句,原文是: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在这里,脂批只有叹息之词,实际上就是在为李凤叹息!因为李凤就是在叹永璜的命不长,但她自己在归曹后不到一年也与世长辞了,这就是: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9-20 00:35:50 +0800 CST  
第七十九篇:柳湘莲放鹰

接下来解读《甄事隐注解好了歌》的第八句,原文是: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话中的关键是“强梁”二字,“强”是指强盗,“梁”是指“栋梁之才”。第八句话的全意是说:如果训子有方就会使其成为栋梁之才,但如过训子无方,就会使其成为强盗。作者指明强盗的“强”并不是指训无方就一定会使其成为强盗,而是书中有其子落下了强盗之名。脂批说是“言父母死后之日”。但曹雪芹在父母死后进京赶考确实一鸣惊人,本是栋梁之才,曹雪芹认为是归功于父母的训导。而“强盗”主要是曲指弘皙,因为弘皙伙同众反王化装成强盗偷袭乾隆而被抓,导致废太子家沦落。而在此之前弘皙的母亲也听家人反应过儿子的企图,但她对待儿子的行为一贯是睁一只和眼闭一只眼,这也是弘皙的母亲训子无方。
在“强梁”的后边有脂批说是指“柳湘莲一干人”。其实在柳湘莲身上也有弘皙的故事。《红楼梦》的四十七回说,柳湘莲跟几个人放鹰,而放鹰是为了捕兔,这就是暗指弘皙在偷袭乾隆,因为乾隆属兔,因此“兔”是暗指乾隆。柳湘莲说他在放鹰时给秦钟上过坟,而秦钟的字叫秦鲸卿,“卿”是指古代的高级官名,“鲸卿”就是指最大的官,最大的官就是皇帝,因此柳湘莲在放鹰的时候给秦鲸卿上坟,就是曲指弘皙偷袭乾隆是为了当皇帝。但弘皙却把自己送进了坟墓,因为弘皙死在狱中。柳湘莲说他放鹰的地方离秦钟的坟有二里,这“二里” 就是曲指排行在二的理亲王弘皙。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9-20 23:48:56 +0800 CST  

楼主:王春惠1958

字数:541669

发表时间:2017-07-10 04:55:3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18 18:52:27 +0800 CST

评论数:138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