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回望

第三次踏上广东省的土地,是一九八二年夏。高考落第,听从母亲的安排,我来到香港的祖父母身边谋生。距离一九七零年秋天,第一次在广州见他们,十二年的光阴过去了。

香港的一切,是那么陌生和新奇。广东虽然是我的祖籍,粤语除了十二年前学会的“开门”,什么也听不懂,只听得尾音拖得老长。

祖父母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在香港定居。在这个英国殖民地城市,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直到一九九六年去世。爷爷九十九岁,奶奶九十三岁,都是高寿。两人生日同在重阳节左右,相差不到一个礼拜。巧的是,他们去世也在重阳前后。爷爷家中睡梦里去世。奶奶当时住院,几天之后,也随爷爷而去。

祖父母都是广东开平人,离香港并不遥远。在跟祖父母一个屋檐下生活的几年中,从没听他们提起要回乡探亲。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他们住在港岛的铜锣湾,使用的唯一交通工具,是有轨电车。活动范围只限于铜锣湾、湾仔、中环。两位老人连澳门都没去过。

从我记事起,家里只有父母姐姐和我四口人。父母的专业是当年尖端的无线电技术,很崇尚欧美的民主和科学。吃苹果总是一切四,一人一瓣。我学会的第一个数字不是一 ,而是四分之一。

祖父母是活在照片上的人物,外祖父母更加是个传说。小时候我非常羡慕别人家人口多,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胆子小,手脚迟钝,我跑不快,跳不高。跟小朋友一起玩,总是拖后腿。我口齿比较伶俐,爱说话爱唱歌。老人们喜欢我,我就往老人堆里钻,听他们唠家常。
楼主 稻穗麥穗  发布于 2020-05-26 16:49:18 +0800 CST  
*** 归根曰静

我祖父生于一八九八年,跟我的二闺女川川正好相差一个世记。

广东省开平县百合乡是我父亲的祖籍。二零零二年十二月二十六号,父亲、姐姐和她的小儿子君君、我和我的两个闺女天天和川川,老少三代。一起回到父亲的老家。距离我们一九七零年的第一次回乡,足足相隔了三十二年。
返乡那天碰上寒流南下。温度降到十度以下。之前虽然听了天气报告,我们衣服准备得仍然不够。从广州坐小巴回村里,风狂雨 暴。下车去厕所时,冷得两腿打颤。姐姐叫苦不迭,说以后再也不回老家了。

不晓得祖先听到这话,会作何感想。想当初,他们背井离乡,不远万里,去到太平洋彼岸打拼。省吃俭用,积攒下钱,回乡造屋。期间不知受了多少辛苦。

潮汕海陆丰地区的庙宇建造得非常讲究,他们喜欢在庙里刻的《朱子治家格言》里有这样两句:“儿孙虽愚 ,经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读经书和祭祀的目的,是让儿孙生命的根基往深里扎。他们的生命之树,在风雨中才能屹立不倒。
可惜人们经书早就不读,祭祀祖先也变得可有可无。

现代人,去全世界旅行,热衷结识天涯海角的陌生人,对自己的家乡和祖先却陌生得很。
回看我们第二次返乡的照片,发现我们抵达村子恰巧是毛爷爷一百零九岁的生日。

转过年是大名鼎鼎的二零零三年,香港发生非典型肺炎。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大家谈病色变。我住的地区算是重灾区。孩子们的学校足足放了一个半月的假。朋友之间也不敢来往。外面吃飯,偌大的餐廳黑燈瞎火,常常只有一兩臺客人。仿佛世界末日。

暑假,父亲带着我和我两个闺女,回老家开平维修祖居。如今看来,对比二零二零年的新冠肺炎,非典是个小儿科。维修祖居的期间,我在墟集上买了一本族谱。從中得知,父親的家族明朝从江西移居来广东。到我父亲,是第二十三代。

前面几代祖先的事迹已经不大有人知道了。比较清楚的是九代祖 西江,村子后面有所西江小学。父亲曾在这所学校读过几年。起这么个名字,显然是为了纪念先祖从江西移民来广东。西江祖有三个儿子,我们是次子的后代。

这张家族表,是我父亲的回忆录中抄录出来的。



西江祖(九世祖)
|
长子 次子 三子



则章
|
辉遵
|
燦禮(我的高曾祖父)
|
维棟(我的曾祖父) 维柏 维槐 维桐 维梓 梅姑婆


维修祖居时,父亲交我曾祖父维栋公手写的的族谱。我如获至宝。

族谱的第一页,从十八世祖 则章 写起。
字迹非常工整秀美,有王羲之的风格,是我最喜欢的字体。每个字都知道他写的是什么。即使不认识,也可以查字典。小学一二年级,父亲教会了我如何用偏旁部首来查字典。从此,我看书遇到生僻字,会挑出来,求助字典。努力把书中的拦路虎变成朋友。

曾祖父一九五零年五月去世,这本他亲手写的族谱起码有七十年的历史,字迹鲜明如昨。不象圆珠笔,十几年字迹就模糊不清。我得意洋洋亮给喜欢书法的大闺女天天同学看,想不到她瞄了一眼,有点不屑道:馆阁体!

第一次听这个词,网上查了一下:馆阁体明代又称作台阁体,是科举制度形成的考场专用字体。有乌黑、方正、光沼、等大的特点。

读《易经》,易系辞说: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变化见矣!
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古巴比伦、古埃及、印度、中国,文字基础都是象形。

看了易经的卦辞,才知道象形文字的来历。
地上万事万物的形状,背后都有上天造物的象征意义。人类悟到了形状背后的象征意义,用文字表达出来。

可惜巴比伦亡国了,埃及现在用的是阿拉伯文字,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文。都不是象形文字,只能表音。文字和实物之间没有关联。

只有我们中国的汉字,以象形为基础,发展到了指事、会意、转注、假借。最后,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数量最多的形声字。是唯一一生存下来发育正常,活的象形文字。

如此天人合一的伟大创造 ,如果变为追名逐利的工具,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还要刻意取悦某些考官,格局就太小了,难怪年轻人不喜欢。

终于明白,为什么对我如同黑暗中指路明灯的四书五经,贾宝玉却那么讨厌,管贾雨村之类的读书人叫做禄蠹。

楼主 稻穗麥穗  发布于 2020-05-26 16:51:31 +0800 CST  
*** 根深干粗

曾祖父手抄的族谱,是从十八世祖 则章记起。
“十八世祖则章 生于乾隆戊戌年六月初一 亥时
终于咸丰六年丙辰七月二十二日 丑时 享寿七十九岁
同治四年乙丑五月二十日 安葬于土 名禾笔水 喝作日月相照形
坐已向亥兼壬丙二分”

双引号中,是曾祖父手写的原文。短短七十七个字,总结了十八世祖 则章:出生 、离世、 安葬 , 人生最重要的三个阶段。他在世七十九年。出生于中国最后一个王朝 ,清王朝鼎盛的乾隆年间。历经 嘉庆、 道光、 咸丰,安葬于同治四年。

为了弄懂这七十几个字,我学习了天干地支的纪年法。从现代汉语词典后面的历代纪元表中,查出乾隆元年是丙辰年,公历一七三六年。乾隆戊戌年,是乾隆四十三年,公历一七七九年。
咸丰元年是一八五一年,咸丰六年是一八五七年。
同治元年是一八六二年,同治四年就是一八六六年。

十八世祖 则章: 生于一七七九年,终于一八五七年,葬于一八六六年年,终年七十九岁。


”则章次子 十九世翁 文望 字辉遵 生于嘉庆癸酉年正月二十三日午时
终于光绪二十五年己亥正月十一日丑时 享寿八十七岁
民国四年 岁次乙卯二月二十六日申时 葬于狗山 改名曰龙山 喝作黄龙吐珠 穴坐癸向丁 兼子午之原“

则章祖的次子 名文望 字辉遵 。现在广东老家跟我们最亲的,是同为十九世祖辉遵的后代。
十九世祖辉遵生于一八一四年,终于一九零零年。享年八十七岁。一九一六年葬于狗山。因为这个原因,老家的人开玩笑,称我们这些辉遵祖的后代为狗仔。

大概是嫌狗山的名字不好听,狗山改名为龙山。老家陪我们祭祖的叔伯们说,改了名字之后,辉遵祖的后代一代比一代有出息。
辉遵祖去世的一九零零年是庚子年。那一年,他的重孙,也就是我的祖父两岁。十三年后,祖父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生,进入清华学堂,攻读留美预备课程。


“二十世祖 燦禮翁(辉遵次子) 生于道光 丙午年八月二十一日辰时 终于民国九年庚申五月初九 辰时 享寿七十五岁。“
二十世祖 燦禮 辉遵的次子。生于一八四六年,终于一九二一年,享年七十五岁。老家二楼的神台上,有一幅他的画像。

燦禮是我的高曾祖父,生了五个儿子。除了长子维栋公留在国内,其余四个儿子都去了美国。有三位回乡娶妻生子。各自修了钢筋水泥的高大住宅,在房屋最高处的中间,写上自己的名字。
老家祖屋的客厅上,挂有燦禮公的画像和 燦禮婆郑氏的照片。燦禮婆是我父亲家族迄今为止最长寿的人,活了一百零六岁。

高曾祖父燦禮(光輝燦爛的禮樂之邦!好霸氣的名字!我喜歡!),家裏人稱作燦禮公,沒有什么土地。在墟集上开了一家小杂货店。五个儿子,一个女儿。取名均为木字旁。老大维栋公,是我的曾祖父。次子维柏,三子维槐,四子维桐,五子维梓,女儿梅姑太。

燦禮公有两位太太。第一位姓黄。生于一八五一年,终于一八七一年,只活了二十岁。嫁过来不久就去世。这位黄氏夫人应该没有生育。
第二位太太姓郑,跟第一位黄氏同年,同样生于一八五一年。
这一位郑氏就厉害了,共生育了五男一女。一九五六年才去世。族人口中的這位燦禮婆享寿一百零五岁,是父亲的家族中,迄今最长命的。


除了长子,我的曾祖父维栋公,留在广东老家。柏 、槐、桐、梓 四位都去了美国谋生。
开平老家的墙壁上,挂有曾祖父四个弟弟的照片,好像是在庆祝圣诞节,几位均西装革履,神气活现。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为什么曾祖父的四个弟弟全部漂洋过海,去到万里以外的北美洲呢?

小时候在农村,看见农民们种水稻和蔬菜。先培育一块种子田,土块敲得极碎,铺上厚厚的肥料,把种子撒进田里。小苗长出来后,蔬菜要间苗,把瘦弱的拔出来扔掉,肥壮的留下。水稻要把秧苗拔出来,移栽到大田里。
人也是这样吧?小时候,兄弟姐妹在一起,长大了,为了自己的幸福,各奔前程。
楼主 稻穗麥穗  发布于 2020-05-26 16:57:05 +0800 CST  
*** 亨者 嘉之会也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始于一六一六年,终于一九一一年,二百九世五年,共有十二位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是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康熙六十一年,乾隆六十年,是清朝的鼎盛时期。

我高曾祖父燦禮出生的道光年间,清王朝已经从强盛走向衰弱。他出生的前五六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香港岛的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和新界的租借,好比地震的中心,从广东省,向全中国波及。从此,中国全面开向西洋。一百多年来,中西文化的大碰撞,大融合,从未停歇。

天变,地变,人自然会跟着改变。族人口中我家的风生水起,始自我的高曾祖父燦禮公。

听父亲说,燦禮公在墟集上开着一家杂货店。在乡下,能到集市上开店的,算是有点办法的。水为财,父母赚了钱,没有不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的。高曾祖父给他的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取的名字,都是木子旁。
燦禮公的长子,就是我的曾祖父。名叫维栋,依次是:维柏、维槐、维桐、维梓。女儿:梅姑婆。

除了长子维栋公留在老家守着家业,梅姑婆嫁在附近的村子。其余的四位,全部去了美国。一个广东偏远地方小集市上的杂货店老板,怎么把他四个儿子送去美国的,问了父亲,他也不清楚。

我个人的理解:第一,高曾祖父出生于鸦片战争之后第六年的一八四六年。英国政府强迫大清政府割让香港岛,租借九龙半岛和新界,对中国人,尤其是广东影响自然非常大。第二的因素估计更加重要,一八四八年,美国加州旧金山发现金矿,吸引全世界的淘金客。广东福建这两个临海的省份,消息和交通都远比内陆地区方便得多。

跟一般喜欢谈论往事的老年人不同,我祖父从不提这些。我们同一屋檐下生活的十几年中,一个字也没听谈论他的父辈,祖父辈。我自己,忙著适应新环境。每天为衣食奔波,顾不上了解家族往事。

出生在六十年代的我,谈起港澳台亲友已经是洪水猛兽,更别提美国了。开平是著名的侨乡,侨居国外的人,比留在国内的还要多。父亲的家族跟美国的渊源不浅,我对这个国家的了解却甚少。至今也没踏足这大洋彼岸的科技大国。中学读的是理科,每天在排山倒海的题海中扑腾,地理历史鲜有机会涉猎。来港三十多年,为衣食住行奔波劳碌。现在有空回顾一下家族的往事。我虽是一寻常家庭主妇,少有功夫出国旅游。借着网络,了解一下美国的历史,也挺有意思的。

父亲的亲友,提起美国,都称之为金山。那我就以此为切入点,了解一下美利坚这个跟华人关系密切的城市吧。

加州旧金山,英文名 San Francisco。是西班牙语常用地名。得名自方济会创始人亚西西的方济各(意大利语:San Francesco d’Assisi,1182年-1226年)。是方济各会的创办人,知名的苦行僧。现任罗马教宗的的圣号方济各,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圣人。我发现,欧美的人名地名,大多跟宗教有关。
十九世纪,这里是美国加州淘金的中心区,称为金山。为了跟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后来发现的金矿区别开 来,人们称美国这个为旧金山。广东人,粤语音译,称之为三藩市。

提起美洲新大陆,我们印象中总以为是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的。
想不到,美洲原居民,在公元前三千年就到了北加州地区。
公元前三千年,好早!在中国,是黄帝的时代呢。
美洲原住民欧隆尼族群(Ohlone)早在公元六世纪(中国的隋朝)就居住在三藩市湾区。欧隆尼是“西部人”的意思。

从黄帝到隋炀帝,三千六百年的历史长河。华夏大地:
经历了五帝时期(黄帝 颛顼 帝喾 尧 舜)。
然后进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世袭制的朝代:夏朝 ,四百多年。
接下来的是 商朝 :五百多年。
然后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周朝,将近八百年。

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这个词,来自周厉王的年号,公元前八百四十一年。从那一年起,中国就开始有了准确的编年史,这在世界的历史上,都是独一份!
在时间上,我们尊重自己的历史:空间上,热爱自己的家乡。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秦朝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五年,却为汉朝的四百年天下,开平了道路。
汉朝之后,三国魏晋,南北朝。中国经过一百多年的分裂,终于在隋朝又统一起来。
这么悠长的时间,产生了如此多的朝代。但是在大洋彼岸的美洲,于此同时的历史似乎是一片空白。也许老天爷有意制造这么一个地方,要让他所有的儿女,有朝一日,在这个大熔炉中和睦相处。


三藩市区域在十六世纪(中国的明朝中后期),属于西班牙的上加利福尼亚省。一八二一年,墨西哥自西班牙独立,上加利福尼亚成为墨西哥领土。

一八三五年,英国人威廉 李察森盖了第一栋私人住宅,他开始规划住宅附近的街市,将此地称为 Yerba Buena,意思为芳草地,这个名字好!小时候看一本当年的热门小说《金光大道》,里面就有这么个地方。看来作者浩然也喜欢这个名字。

墨西哥美国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准将约翰 斯洛特带领手下来到这里。一八四六年以美国名义占领此城。一八四七年,海军上校 约翰 蒙哥马利将芳草地更名为三藩市。我觉得还是芳草地这个名字好!

一八四八年一月,加州东北部的苏特坊(Sutter’s Mill),一位木匠建造锯木厂时,在推动水车的水流中,发现了黄金。这个消息,引发了全世界的淘金热。
从一八四七年至一八七零年,三藩市的人口,从五百增加到十五万。

这么多的人口,自然要吃喝拉撒。许多人在三藩市开设商店,给淘金者提供日用商品。当时的公司有些至今存在。比如李维斯牛仔裤,吉德利巧克力等。我曾祖父的四个弟弟,去到美国之后,在加州跟同乡合作,开了一家名为良友的杂货店。他们的父亲,我的高曾祖父燦禮公,在老家也是在墟集上开杂货铺的。他的儿子们在太平洋彼端,算是子承父业了。

一八四八年发现黄金之前,加州仍然是墨西哥领土。同年二月,美墨战争中,墨西哥战败,加州变为美国国土。一八五零年,加尼福尼亚正式成为美国联邦政府第三十一个州。三藩市是起初的一个县。一八五四年,三藩市联邦造币局成立,主要打造金币流通市场。淘金热,使得三藩市成为当时密西西比河以西最大的城市。

高曾祖母燦禮婆九十岁的时候,坐船去美国看望她的四个儿子。说不定我哪天在美国大街上,会碰到他们的后代。不晓得除了自己的姓氏,这些亲戚还了解多少中国的事情。

“維棟係燦禮翁震男 生于同治癸酉年闰六月初九日子时 妻张氏生于同治癸酉年五月三十日丑时“
曾祖父维栋公生于一八七四年六月初九,终于一九五零年五月二十二日。享年七十六岁。曾祖母张氏跟他同年,生于一八七四年,终于民国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丑时,即一九四五年,享年七十一岁。
因为族谱是曾祖父亲手写的,他去世的日子不知道是哪一位后来填上去的,字迹比较潦草。

曾祖父维栋公,字柱史,是一位秀才,毛笔字写的十分秀丽工整。家族中至今无出其右。
老家二楼的神龛两旁的木刻对联“先代遗谋由德泽 后世继述靠书香。”应该是他老人家的手笔。

维栋公弟弟们均去了美国谋生,作为长子的他一人留在老家开平。估计原本是打算秉承“耕读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的传统去考功名。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的船坚利炮,把我们的大门轰开,科举制度取消。曾祖父去邻县的台山教书,把长子(我祖父)和次子(我的二爷爷)带在身边读书。

楼主 稻穗麥穗  发布于 2020-05-26 16:59:32 +0800 CST  

楼主 稻穗麥穗  发布于 2020-05-27 09:53:48 +0800 CST  
曾祖父留给我们后代的,除了他手写的族谱,一张他的照片外,还有就是老家的祖居了。
这房子,是曾祖父的次子,祖父的二弟,我的·二爷爷从美国经商赚钱所盖。楼顶很高,钢筋水泥结构,称做上屋。零三年底,祖居维修好了。之后的四五,每年暑假我都带着两个闺女,回老家居住。两个在香港生长的孩子,愿意回国内读大学,跟我回乡维修祖居,关系不小。

称作上屋的祖居,楼下东西两边各有一房,一厨房和一间储物室,中间是大厅。
楼上间隔基本相同,厨房改做住房。外面有个阳台。整栋楼合共六房、两厅、两厨房、四个储物间。楼的前面是三房的小平房,可做厨房、养鸡、舂米粉之用。那里原本有一个舂米粉的木头舂具,让我调皮的大闺女天天童鞋,跟村子里的顽童,玩来玩去的,给弄坏了。那么多年,木头早就朽坏了。

楼房和小平房之间,有个水泥做的晒谷场。晒谷场的两边均有花圃,种有玫瑰、米子兰、黄槐,和一棵梨树。
房子的东边,还有一个不小的菜园。种蔬菜和水果。有龙眼、荔枝、橙子、芭蕉、柚子、黄皮、番石榴等。园中有个水井,水泥结构,很深。菜园四周,有高高的砖墙围住。防止水果成熟,邻居小孩来偷取。
房子的西边,是一片竹林。

写家族的回忆录,有个很有趣的现象:我写到哪里,文字中出现的人物,或者他们的后代,很快会出现在我的生活中。

二零一八年的冬至前两个礼拜,玉萍表姐打电活给我,说她儿子会在冬至那天举行婚礼。约了老爸姐姐和我饮茶,顺便把请帖交给我们。玉萍表姐跟姐姐同龄,我们差不多时间来香港,认识了三十多年。直到这次饮茶前,我才跟老爸打听清楚,她跟我的关系。

原来表姐祖母的父亲维柏公,是我曾祖父维栋公的二弟。去美国谋生赚了钱,回家娶妻盖洋楼。中美两地财富的差距,引起当地土匪的觊觎。绑匪在珠海斗门,绑架了维柏公的太太并且撕了票。维柏叔公的太太留下一个女儿,名叫宝翠,就是玉萍 表姐的祖母。宝翠姑奶奶的长子,就是邦表伯,我第一次来广州就是住在他们家。

中国人从前的大家庭担当了教会的工作,鳏寡孤独都能得到照顾。不象现在的小家庭,自己的父母和成年的子女,都很难包容。

楼主 稻穗麥穗  发布于 2020-05-27 11:04:53 +0800 CST  
*** 利者 義之和也

九七年前一两年,香港再一次掀起移民潮。
我四叔为了申请移民美国,回老家办出生证明的公证。

自七十年代末,我大伯一家移民来香港后。开平老家的房子,二十多年没人住了。屋子养人,人养房屋。长期无人居住的房子,漏水严重。二楼的阳台,积水之多,几乎可以养鱼。村子里跟我们关系最近,六代前同一个祖宗的的俊堂叔,建议把祖居维修一下。九六年初,俊堂叔做好了维修工程的预算。连工包料,人民币三万三千左右。

四叔四婶找我父亲饮茶,商量此事,我叨陪末座。天天同学出生没多久,每天忙得焦头烂额,我只是随便瞟了一下堂叔的信件。他们谈了一次,没了下文。

四叔四婶的移民批准了,应移民的要求,他们去了一次美国着陆,住在加州的三叔家。拿了绿卡之后,四叔四婶却再也没踏足过美利坚的国土。倒是移民彼邦多年的三叔三婶,二零零二年夏天,带着他们的儿子,钊堂弟回港探亲。我父亲和四叔四婶,陪他们去了老家扫墓。
抵达开平县府长沙之后,他们租了一辆七人小巴,经赤坎镇返回茅岗南兴村,曾祖父维栋公的祖居。开了鸡屋的东侧门,从主楼的正门,父亲一行七人,进入屋内。接着又上二楼,察看各睡房、客厅、储物室等等。

由于祖居常年无人居住,已非常残旧、破落。门窗生锈,家具破烂,墙壁灰水剥落。二楼露台因树叶堵塞下水道,经常积水,水漏至地下客厅。我现在住的也是村屋,二零一八年夏天十级台风山竹袭港,风太大,我和老爸呆在楼下几个钟头。二楼的下水道就被树叶塞住,雨水倒灌屋内。我提着水桶和毛巾,忙了好几个钟头,才把水擦干。

更严重的是,老家主楼二楼横梁木材,部分因白蚁吃空,天面瓦顶,因经常漏水,有下沉的危险。如不加以维修,估计不会太久,就会塌下。父亲三叔四叔,都出生于祖居。此情此景,他们三兄弟,感触良多。

父亲和堂弟一行人去老家祭祖的同时,我带着孩子们,跟我的邻居,贵州妹子红霞去她的老家过暑假。回来以后,我就跟父亲提出,把搁置了几年的维修祖居实施起来。

父亲沉吟了一下,说道 :维修如果发生工伤,怎么办呢?会不会赔偿很多?我母亲做事比较勇敢,不怎么思前想后。我性格中象她的成分的比较多。一听这话,我心里打了个顿。把疑虑跟红霞一说,她的回答是:工人们又不是小孩。这么前怕狼,后怕虎的,就什么事都别干了!
我们在香港呆久了,思维受欧美人影响,容易草木皆兵。

经过这两次返乡查看祖居,返回香港后,老爸召集四叔和辉堂叔及其后辈初步商议。老爸草拟了维栋公祖居的维修草案。请大家阅读,提出意见:

1 祖居是否需要维修?
2方案是否可行
3有何新建议
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自愿赞助,看菜吃饭,结余留作基金之原则进行。
若大家同意维修,下一步将找建筑人员打价,积极筹备,开展工作,希望早日完成维修工作。

一九九一年的一天,国卫保险一位姓张的大姐,在火车站拦住老爸,跟他回了我家。那位大姐是游说老爸买的,。不知怎么三搞两弄的,最后我买了那份保险。我那时候在港中大当兼职老师,收的是钟点费,其他什么福利都没有。想着多点保障也挺好吧。

那是一份有储蓄的保险,条文好几页纸,密密麻麻的老长。什么我掉了脑袋能陪多少多少多少,断了腿能陪多少,少了胳膊又能陪多少多少。这些丧气话我一跳而过。只关注最后一条,保费交满十年,所得红利代替每年的保费,不用再交。一年的保费是六千港币。

老老实实缴满了十年的保费。谁知道二零零一年,二零零二年,保险公司依旧寄来交费单。打电话询问缘由。答曰:当初的估算有误,保单的红利收益不够续缴保费。
连这么简单的保障都做不到!我决定撤销保单。

上写字楼,跟保险公司的从业员磨了差不多一个钟头,她才勉强同意我撤销保单,拿回我上缴的六万左右的本金。这等于我零存整付了十年的存款,只是利息为零。
那位业务员不死心,软磨硬泡让我买另外一份保险。我说,小姐,对不起。我再也不买这玩意儿了。
她问我,得了这笔钱,有什么打算?我回答,回老家维修祖居。我多口说了一句,小姐,你呀,有钱赶紧买房子。她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零二零三年是香港楼价最低的点。那位业务员要是听了我的话,就捡了个大便宜了。
愿意承担祖居維修工程的有三位:一九九六年就出了工程预算的,村里跟我们关系最近的俊堂叔、威堂叔、伯娘的亲戚。
商量后,父亲否定了伯娘的亲戚,理由是他住在县城,后续服务不方便。最后伯娘和父亲二人达成共识,决定请威表叔,我们村的村长来做。

威堂叔的预算出来了,共计七万八千多元。比起六年前俊堂叔,贵了一倍还多。乡下的青壮年都去城里打工,工钱也涨得厉害。
我决定把从保险公司拿回来的六万左右港币,拿出一半来,投入维修祖居的工程。这样,我的孩子们,也有老家可回了。
六万港币,换了六万多人民币。那还是个港币比人民币贵的年头。
三万人民币交了给了老爸。然后,由他写信,向美国和香港两地维栋曾祖父的后人募捐。

筹款情况如下:
1美国方面,共筹到六千三百美元。捐款人计有:祖父二弟的女儿和儿媳、这房子就是二爷爷他老人家,去美国做生意,赚钱回乡盖的。三爷爷的儿子和女儿、四爷爷一家、我的三叔一家。
2香港方面,筹到一万九千六百港币、一千二百美元、四万人民币。捐款人有:伯娘一家、老爸姐姐和我、四叔一家、二爷爷的儿子辉堂叔。
这些钱由老爸暂时管理。
楼主 稻穗麥穗  发布于 2020-05-27 11:06:54 +0800 CST  

楼主:稻穗麥穗

字数:65688

发表时间:2017-02-20 22:1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5-27 11:39:26 +0800 CST

评论数:77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