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随时添加)

写于《毕节报》创刊十周年
高致贤
作为通讯员,谁不盼自己的家乡有张报纸?我盼这块新闻园地的心情,虽是十余年前的事了,但提起来还记忆犹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省地(洲、市)级报纸纷纷复刊或创刊。继《贵阳晚报》之后,《黔南报》作为地区报纸率先创办起来。一次全省优秀通讯员表彰会上,《黔南报》主编走上主席台慷慨陈词,向全省与会者各送一个保温茶杯和一张报纸,并承诺赠阅《黔南报》一年,请大家为该报写稿。使之出人头地,风光了好一阵子。
当我接过那份厚礼时,心里总是酸酸的,沉沉的,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人家黔南州能办报,为何我们毕节地区不能办?论财力,当时我们并不比人家差多少,新闻人才更不差。可是,人家已经办了,我们何时才能办?
“心有灵犀一点通”,当时任地委宣传部宣传科长、主管新闻工作的刘衍奎君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徐本礼及我区的一些老通讯员也想到一起来了。于是,贵州日报社的招待所里,刘衍奎住的房间便成了我们地区与会者议论创办《毕节报》的场所,话题总是如何请求地委批准办报之事,连在外地工作的毕节人也卷入其中。当时贵州日报驻六盘水市记者站的曾瑜庆同乡就曾出过许多主意,想过许多办法。刘衍奎还借鉴了其它地州的经验,将编辑人选也考虑了一番:全区现有的优秀通讯员中,谁办哪个版,谁把那道关……大家都盼望毕节地区的这张报纸早日问世。
地委批准办报了!筹备工作立即上马。适逢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省记者协会)和省新闻学会在贵阳召开成立大会。我和衍奎作为毕节地区代表出席。因为人少,我搭他们的车同赴贵阳。车内坐着刘衍奎、彭裕硕、韩秉明几位筹委会成员,我们一路讨论,到贵阳也住在一起。白天,我们开会;秉明学划版,裕硕购器材;晚上我们一起研究如何办报……
物换星移,转眼《毕节报》创刊十周年了,我也当了她10年的通讯员。她采用了我的一些拙稿,也评过一些佳作,连年评我为优秀通讯员,为我的作品提供了发表园地,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而今我已年近花甲,早该成为通讯员中的“调研员”了,但对这位盼中生、爱中长的她来说,深感相见时难别亦难,余愿当她的终身通讯员!
1995年于大方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2-07-23 10:25:57 +0800 CST  

(原创散文类)血泪控诉 忧怨横生
——大方晚清女诗人陈枕云诗集《滴碎愁心集》读后
高致贤
陈枕云(约1829—1910),女,晚清大方诗人,自幼聪慧,工诗善画,许嫁其兄同窗织金县秀才谌皆模,不幸未婚夫早逝,使其终身未嫁,名曰“以女守贞”,实则受制于封建礼教。一个花季妙龄女郎、豆蔻年华才女,兀遭婿卒之难,戴上不能改嫁的精神枷锁活到80多岁,艰辛忧怨可想而知。她一生悲感百出,忧怨横生,发而为诗。其诗凄凉婉转,哀痛泣人。其族人后裔将其诗搜采抄写为《滴碎愁心集》流传于大方。
诗集从她《悼亡六首》“炎天噩耗”中的“此生已抱千秋恨,今世难谋一面缘”句开始,纯真无伪地记述着她孤苦忧患的一生。她过着“自怜薄命遇斯长,无那艰难又病身”的生活。对其亡婿极度思念,时常发出“愿假凌空双鸟翼,乘风飞到旧妆楼”的呼唤。但这仅仅是一种幻想。封建婚姻制度只能使她:“拥衾独耐五更寒,枕上怀人泪未干”。因而有时她也发出“负尽平生多少愿,尘寰卅载逝流忙”的愤懑,以此记录着她伤痕累累的心灵。
她以“堂上参差为一诺,千秋误杀有才人”来控诉封建婚姻礼教对她的“误杀”。致使她“一生良缘成画饼”。忧心如焚,落得个“六十年来一梦过”的凄凉结局。
读着陈枕云这揪心的爱情诗集,深感诗中有泪水,有绝望,有哀叹,有愤懑,有迷惘,有惆怅。因其婿早卒之后,其兄又英年早逝。她只得从四川携其兄之眷属返回大方过着清苦的生活。婿亡兄逝之苦,使她不得不从“仳离赋诗最艰辛”的困境中站起来,自立于“十指频劳聊济贫”的现实生活。在那孤苦悲愁的生活中,她备感因爱情多舛衍生出来的许多压抑,许多苦闷,许多困惑。这使她意识到:“一世情怀原我误,半生辛苦为人忙。”
读着这《滴碎愁心集》,真真令人“滴碎愁心泪未收”了!可惜该诗集尚属手抄不能让更多人读到。
陈枕云和周婉如同是大方县晚清时期的两位才女,她俩在晚清诗坛上并驾齐驱。周婉如的《吟秋山馆诗词钞》是夫妻恩爱的生活写照。陈枕云的《滴碎愁心集》则是一本控诉封建礼教的血泪诗集,读之更加扣人心弦!。

(发表于1996年9月15日《大方报》)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2-07-23 10:27:01 +0800 CST  
也谈省外贵州人才资源
高致贤
省里有关领导行文谈到“亟待开发贵州省外人才资源库”的问题,读后很有同感,但觉言犹未尽,不揣冒昧,补充两点以续貂。
一、放手“人才外流”
既要开源,又不节流,岂不矛盾?我说不矛盾,外流恰是为了更好的开源。这就涉及到人才余缺观的问题。贵州省大、中专毕业的专业人才,如果单从人口比例来看的话,比沿海发达地区少,应该说是缺乏的。但据现实使用情况来看,却又是富余的。不少专业人才一时还用不上,且又养不起,就像有千里马而尚无其驰骋的疆场,也无万石粮来饲养一样,只好让他们饿着肚子,蒙着双眼拉石磨,极大地浪费着。
专业人才学以不能致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绝非少数。与其让他们虚度岁月,不如让他们留职停薪或支持跳槽分流出去,找个用得上也养得起的地方去充分发挥其专长。那样,既可借省外条件训练省内骏马,使其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致荒废,且得以不断更新和充实。令省外的贵州人才库不致枯竭,并可得到源源不断的开发利用。正所谓必欲取之而先予之。
不要怕他们忘记贵州而一去不返,正如省领导所说的:要相信他们的心中永远有个挥不去、抹不掉的贵州情结。这我有亲身体会。
在这方面,省内已有金沙县对在职人员实行“三三分流”,不妨让其“流”到省外?还有遵义地区试行新分到的大学生两年不安排工作,让他们先到沿海发达地区去闯一闯,学些社会知识和实践经验;若能找到用武之地,便给他们办理正式调动手续,让其去充实省外的贵州人才库。这些办法都不失为有识之举,不妨推而广之!
(待续,明天请看二)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2-07-23 10:36:51 +0800 CST  
也谈省外贵州人才资源
高致贤
二、不必都要回省才能用
(续一)我之所以主张放手人才外流,绝非不爱本省,而是基于省外的贵州人才具有深厚的贵州情结,更主要的是而今处于信息时代,人才作用不一定都要蹲在贵州才能发挥。如在省外贵州人才中安排政协委员,或公开招聘他们回省任职。都是有效而又便于操作的方法。能够回省发展的,当然好。但还应注意那些在省外发展更有利的人才。
有些人才虽然不能回省,但可与他们遥相联系,请他们利用信息服务,让他们利用外面的发展条件来支援贵州。有时侯,这比他们直接回省服务的作用还大;他们可利用省外拥有的资金、场地、技术等条件为贵州培训人才、引进项目、引进投资;实行技术援助、传递信息等等,对贵州的发展都是很有利的。这方面的工作,开国元勋们就是榜样,新中国成立之后,很多爱国的外籍华人对祖国的建设作出不少贡献,他们也不一定都回国呀!借用省外黔人的条件来为建设贵州服务是办得到的。千万不要忽视借鸡生蛋。
虽然,省外的贵州能人可以运筹于千里之外来指导省内的发展,但散兵游勇的力量又是有限的,所以,还必须注意在省外贵州人比较集中的地方,物色些有影响、有魄力、爱省情结浓的人员,建立一种如“贵州同乡会”之类的联谊组织,加强与他们联系。这样做,省有关部门要多些负担,但那种一不要人员编制,二不要财政拨款,三不要专门的办公场所的联谊组织,又何乐不联呢?若能如斯,开发省外贵州人才资源库的工作就更具操作性了。
(完)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2-07-23 10:37:42 +0800 CST  

应为老严叫声冤
高致贤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处于弥留之际,因为看到油灯里多了一根灯芯在浪费着灯油而久久不愿断气。直到有人理解其意拔掉那根多余的灯芯他才瞑目。吴敬梓老先生这个刻画老严吝啬的细节,常被文学界称道。社会上也因之给老严戴上一顶“吝啬鬼”的帽子,将其作为一个吝啬典型讥笑了一代又一代,大有对其吝啬行为非批深批透、批倒批臭不可之势。可这实在是一桩历史的冤案啊!
老严艰苦奋斗一辈子,苦苦挣得几文钱,行将彻底“退休”之际,还怕浪费一点儿灯油,无非是为其继任着想,唯恐铺张浪费使继任没有持续发展基金。不然,他死了还需要什么钱呢?若不顾及后人的话,他完全可以在生病时就大吃而喝,挥金如土,把上代遗产和自身创造的家业挥霍一空,甚至可以像某些人那样预支透支,贪污索贿,留给继任大笔债务和极坏口碑,人死罪归,你能把他怎么样?
由是观之,老严的这种“吝啬”似乎没有什么不好。他还想以身作则,将自己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思想作为无声的遗嘱传下去,足见他的远见卓识。不是吗?君不见,许许多多“月光小姐”、“百万负翁”及“退休病”患者,平时都不顾后事,死到临头他们还管你什么节约浪费?万贯家财死不带去,这点道理老严不会不懂,但他更懂得三四代衰败的“兴亡周期率”。民间对此有言曰:“头代富搂裙扎裤,二代富好吃懒做,三代富傍门站户,四代富讨口无路。”老严知此周期率,大概也懂得跳过这“周期率”的方法便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故他临终前还念念不忘以行动告诫他的后代务必要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他把艰苦奋斗的思想传诸后世,尽到一个创业者的最终责任。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这种“吝啬”应该受到歌颂和赞扬,而不应该受到批评和指责。相反,应该受到批评和指责的恰恰是那些在嘲笑老严的“吝啬”声中挥霍无度的行为。
与吝啬相反的是大方或叫慷慨。但这都是很有分寸的。弄不好,人们会把节约讥为吝啬,把浪费颂为大方。不是吗?为表现慷慨大方而赌烧人民币若干万元者有之,花成百上千万元买个歌星出场亮相者有之,一餐吃几十万元的黄金宴者有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种挥金如土的“大方”,比起严监生的“吝啬”来说,孰好孰坏?
若说前述挥霍者的人数并不多的话,身边也有不少“大方”人。两三人在一间屋内打牌喝酒,也要将四五间房内的大小灯光全打开,不是为了照明需要,而是为了气派或开了就不会关;设若父母让其关了多余的灯,他们还会以“严监生”、“吝啬鬼”来讥讽,用足他们所学的“知识”。尽管私宅用电多属私人开支,但社会电量有限,一些工业生产还受着限电制约呀!至于食堂中、饭馆里,馒头、米饭、鸡鸭鱼肉当成“垃圾”处理之事就了!许许多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又常以此来表示“阔气”。至于公灯长明,公水长流,开关前员工往来如梭,却少有人会想到付举手投足之劳去关一下?个个显得“慷慨大方”,可这些“大方”能比老严的“吝啬”高贵吗?
短视挥霍之败家子作风,用后代的生存条件换取一时的“大方”者,总是不顾后尘。他们小到卖身,大到卖国,就是为了自己潇洒“大方”一次。“朱门酒肉臭”之“大方”,便是建立在“路有冻死骨”的“吝啬”之上的。
余以为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正在“严”密地“监”视着后 “生”们。而今的挥金如土者,不幸被严老先生视中。面对挥霍无度的腐败行为,我们应该为严监生叫声“冤枉也!”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2-07-23 10:39:00 +0800 CST  

愉快的阅读
——读刘扬忠博导的《崇文盛世》有感
高致贤
收到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刘扬忠老弟寄赠的《盛世崇文》一书,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读。但一看那是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文学通览丛书”的宋代卷,我又不禁望而怯读了!何也?由于才疏学浅,我曾在读某些“高深论著”时被苦恼过,故往往对历史文学论著不敢问津。我也曾读过《文心雕龙》等书,但自感难懂,故产生了怯读古文论著之感,只想读些浅显易懂的现代心得体会文章。
然而,扬忠赠书于万里之外,于情于理均该细研快读。于是,我便准备苦斗一番,大不了头悬梁、锥刺股吧!谁料翻阅首篇,便觉原是杯弓蛇影,枉自惊惶。进而爱不释手。为什么呢?他的专著虽是介绍古人古文,但篇幅短小,文字流畅,深入浅出,浅显易懂,作者巧妙运笔,化艰深为浅易,故尔很快消除了我的畏读情绪,反而觉得越读越有味,越读越快乐。他以当代普通语言评介古代艰深文字,竟然将那些古怪的文人、深奥的文论,艰涩的诗词侃得生动活泼,如读今人、今理和今诗。通过他那娓娓动听的评介,使不少古人也和今人一样谈笑风生,道出其人生的悲欢苦乐,使我不经意间弄懂了不少艰深的古诗词,从中获得不少艺术享受。
通读全书,文似行云流水,潇洒自如,一些深奥诗词被译为普通话而溶入现代生活场景中来介绍,一个幽默风趣的故事便将“死”书讲活。书中尚有不少古代文学理论,扬忠仍以他那恢谐的语言、摆谈的口吻向读者倾诉,使人在动听的“神侃闲聊中”接受了古老艰深的古代文学理论。

(发表于1998年7月15日《大方报》)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2-07-23 10:40:13 +0800 CST  
(原创散文类)云贵什么胜江南?
——破解刘伯温留下的古谜
高致贤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五百年前刘伯温留下的这个预言,一直像谜一样让人们忖度。云贵怎么胜江南?很难猜透。江南水乡不会变成高原,云贵高原也不会变为泽国,交通也不可能相互取代呀!……如果顺此思路一路想下去,大概是揭不开刘伯温军师这个谜底的!
然而,在百思不得其解之中,我改用射虎思路,利用“别解”方式想出了一点道道,愚者千虑之一得,作为引玉之砖抛出,以供方家斧正。
从谜面上看,第一、二句是客观描写,第四句是结论,都很明白。关键在第三句,按一般思维,第三句也是明白的。可机关就在“看”字上。如果将“看”别解为观赏、饱眼福来理解,那就有文章了!观赏什么呢?我们可以将观赏作为风景名胜来理解,进而理解为旅游业。那么,改用口语来说,谜底就是从“五百年后(的旅游业)看,云贵胜江南”,这样看来似乎有些牵强,但作为猜谜的别解是可用的,也符合现实情况了。不是吗?
云南的西双版纳、大理、石林等多处著名风景名胜旅游区不用说,仅贵州的黄果树瀑布、百里杜鹃花海、马岭河大峡谷、龙宫、舞阳河、梵净山、草海、……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也不胜枚举。更为独特的是新近发现的贵州有个地下大宫殿——喀斯特地形造成的地下溶洞面积之大、景观之奇,不但全国称冠,亚洲第一,而在全世界也称奇。旅游业正是“云贵胜江南”的根据。
那么,刘伯温为什么要把这个胜的时间定在“五百年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快,旅游业开发得早,云贵相对开发滞后。可到他预言的五百年后,江南的旅游开发已到了强弩之末,而云贵的旅游业正方兴未艾,正符合他“云贵胜江南”的结论。
刘伯温预言的五百年过去了,而今的现实已经证明了,或正在证明着刘伯温老先生的预见是不错的。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2-07-23 10:41:32 +0800 CST  
脏话比错字的危害更大
——再谈铁凝错字变通贾
高致贤
铁凝给《美文》题词时写错了“茂”字,遭到读者批评是正常的。问题不在写错字,而在于铁凝写错了字不认错。贾平凹:书法上多一笔少一笔不算错字的解释牵强附会,就有了拍马之嫌。因为他们的身份不同,影响较大,读者对其错误提出严肃热情的批评,以期引起人们重视,不再重犯。这对纯洁祖国的文字、提高名人思想修养无疑是有好处的。
可惜的是,在多数人的热诚批评中冒出一小股污水来,那就是污言秽语、提笔成脏。有如泼妇骂街、流氓耍赖,这就失去了批评的严肃性,与批评写错字的初衷背道而驰了!批评写错字,是为了不要写错字,藉以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在批评中,有人乘机大泼污水,如说铁凝把她老公的什么什么放在她的什么什么里呀,不堪入眼,不堪引用。还有使用“通贾还是通奸”之类的攻击语言者。这种以污治污的言行,都不属助人改错应有的态度。攻击、谩骂中的恶言脏话比写错一个“茂”字的危害性大得太多了!何也?
写错字的原因多种,或笔误,抑或少知:心目中没有认为那字是错的,都是无意识行为。谁会有意识地写错别字?除非是杂文写作中用以讽刺手法。而恶语攻击、脏话谩骂则是有意之举,此其一;其二呢?茂字多写了一点,很多人知道它是错的,一个题词的影响面也不大。而且用电脑还打不出那个字来,故危害不会很大。而那些批评中的污言秽语、恶语脏话,一上网就满天飞,精神污染面比写错一个字的大得太多了!
这里我绝非为铁凝辩护,而是认为批评要严肃认真、与人为善。不要只图自己一时之痛快,信口开河,乱说一通,在精神治污中实行精神污染,那就不好了嘛。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2-07-23 10:42:57 +0800 CST  
招考党外干部之我见
高致贤
某地区公开招聘一批副局(处)级领导干部,其中包括党外干部若干名。为了避免出现招考一名只报考一个等于不考而招的非正常现象,招考公告规定招一名需要报名人数达到多少个才能参加考试;结果,几名非党员职务的名额均因报考人数达不到报考规定数量而落空成了纸上谈招。是否干部不愿报考?不是!是因为没有那么多干部能达到报考条件。是不是报考条件要求太高了呢?作为党员干部报考是一点也不高的,但条件没有注意到非党员这个特殊情况,相对说来,就极少有人能够达到。为什么?
比如:报考条件要求的文化、思想那些不说,只就年龄40岁以下、必须连续任正科级行政职务3年或副科级行政职务5年,这若干条件中的两个条件,地、县非党干部就难以达到,尤其是在任用干部实施年轻化等“四化”的今天,更难达到。不难想象:正、副科级领导干部,原则上都是从一般干部表现好的提为副股级,进而升为正股级;又从中选优提拔到副科级,再从副科级中择优提任正科级。这“宝塔式”的任职数越到上级越难提拔,即使某人次次都得提拔,五年一届的任职期,提到正科级至少也是20了吧。而选拔干部的首要条件是革命化。革命化是比较抽象的,但也有个很具体的表现:靠近党组织,加入共产党。党管干部,不靠近党组织算什么革命化?故入党与否就成为基层衡量一个青年干部先进与落后的具体表现;党都入不了,你算什么先进青年?先进青年都不是,怎能算革命化了?不革命化又怎能担任领导职务?没有担任正科级3年或副科级5年的,就缺了个硬条件,怎能报考呢?
40岁以下的干部入不了共产党,说明你尚缺乏革命化。革命尚未化(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怎能任科级领导?尤其是县以下的机关,又没有民主党派的组织,共青团转不了共产党早退团了,非党员干部一般都是普通干部,普通干部又不能一步提到正副科级领导干部,故那个“必须连续任正科级行政职务3年或副科级行政职务5年”的条件对他们来说就是空的,根本不能达到。还要强调“连续”任“行政职务”,这对党外干部比上青天更难了!倘若一个普通干部在某方面做出突出成绩或有某种特殊贡献,就完全可以因此而吸收其入党了。这便是非党员领导干部报考人数不足的关键所在。
那么,是不是就招考不到非党员的处级领导干部了呢?也不是。但条件与招考党员干部的应有所区别。如年龄可以放宽到50岁以下,技术职称可与行政职务对应,政协委员和人民代表可算相应行政级别等。那么,党外干部的报考人数就不至于不足,招考党外干部就不致成为纸上谈“招”了。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2-07-23 10:44:17 +0800 CST  

中文学士写不成申请书的思索
高致贤
一位省内重点大学刚毕业的中文学士分到我县某机械单位工作,报到后便下乡支教两年。
一年后,本单位要她交个晋升技术职称的申请书。只见她铺纸弄笔,抓耳搔腮,久未成文,似乎比考研究生还难。于是,有人讪笑:中文学士,一个简单的申请书都写不成!谁料她写不成的原因恰恰就因她是中文学士。单位让她申报的是X机技术助理工程师,她实在找不到中文专业知识与此机械技术有什契合之点,言不成理,怎好下笔?
当她处于万难之际,友人开导她曰:你不是在“支教”吗?而今教育上有个“希望工程”,教师也被喻为“人类灵瑰工程师”,你就申报个希望工程的助理工程师不是很好吗?她觉得有些“道理”,她便采用杂文手法很快写交上去,很快被打退回来。还被视为“书呆子”。友人认为她也太呆板了,说,人家某人学养珍珠的,分到林业站工作,不也照样晋升林业工程师吗?她说那还算理科这个大范围,我是学文的。再说,那个林业工程师也只有研究营造海上森林了!友人见她顽固不化,具指点她怎么怎么写。她便用了个“在……XX下”的句式,从国外到国内,从中央到地方,直写到市县有关单位的首长到秘书,列出各自对她的关怀指导。报告再次批下来,竟然破格晋升她为XX机械工程师,令她哭笑皆非。
看到了吗?大学生计划分配的后期,仍沿袭着“人才单位所有制”的统治,各地惊人地浪费着人才资源。贫困地区尤为严重。改变贫困需要人才,又尚无使用人才的条件,国家又要指令性分人给他们,他们就只好随意而“安”了。发达地区需用人才呢,贫困地区考出去的大学生又不能去。形成有人用不上,想用又无人的怪圈。中文学士写不成申请书便是对人才封锁的绝妙讽刺。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2-07-23 10:46:01 +0800 CST  
“关”儿还能卖几时?
高致贤
读罢昨天贵报登载的“两会评说”《深圳特区二线去还是留?市场说了算!》一文,很有同感,但觉言犹未尽,在此续貂,先看事实吧!
每至某关前,均会听到高音喇叭声:需要入关的旅客,请到窗口办证,每张两元钱,多收系非法。大家注意,那些高价带人入关是非法的,他们名曰带过关,实际为抢劫。与此同时,就在喇叭声覆盖的桥头上,过道边,不少人也在频频叫道“买关买关,买关过:”两种声音犬牙交错,不绝于耳。好似井水不犯河水,实则武警的声誉已被侵犯了;何也?我问多少钱买过关?回答是30元1人,我说太贵了,她们一下装出可怜相:老人,带一个人过(关)我们只得10元钱。问她那20元哪里去了:答:交给穿黄衣服的了,有一个怕我们不懂,直说交给武警,保安,这不明明在执法武警的荣誉吗?
带过关是为抢劫,这也是真的,听说一关内人送友出关后,发觉未带证件,买关越墙,腿摔伤,钱被劫,煤体也披露过此类案件。那么,为何还有人去向后人买关呢?时值正午,烈日炎炎,关前一大片排队候办证者,规定“不能代办”,老弱病残无力排队,事急者无时间等候,他们被迫买关,故使买关者得逞,此情此景,不少过关人说:既然可以凭身份证办理入关证,为何就不能凭身份证直接入关?何必脱开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上海浦东开发得更好,人家也没设关,深圳的“二线关”早该拆了,不拆关便会庇护卖关者。
深特“二线”去与留,市场说了算,还可以听听市民的声音。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2-07-23 10:48:33 +0800 CST  

读《南山日报》栏目有感

高致贤

以前我拿到一些报纸,总是先看头版头条,国际热点。那时的报纸,尤其是大报,不太登载民间“小事”,看完国家大事后,其于皆一扫而过,就算阅报完毕。现在拿到报纸,尤其是拿到贵报,先瞄一通大标题后,立即转入阅读小栏目中的民间“琐事”。“民间热线”“读者声音”“暴光死角”等许多小栏目中,来电来稿,询问告诉,多为某路边垃圾无人清扫,某处噪音扰民,天气预报怎么没啦?我的某某判决未得执行,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凡事关民情民心之问题,栏目中几乎可找到答案。几个字一条的呼声,已经“微乎其微”了,但报社还得打电话,找人员,联系单位,调查研究,作出比反映之声长若干倍的文字公开答复,件件有着落,事事皆回复,该要花多少人财物力和时间呀;倘若心里不关注群众的疾苦,版面不反映人民呼声,谁愿为这些“鸡毛蒜皮”的“琐事”操劳呢?

可就因贵报有这种任劳任怨为读者鼓与呼的负责精神,才赢得广大读者敬佩与信赖的目光。“买份报纸,看看我反映的问题如何?”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信任。我观察到,不少读者都十分关注贵报的小栏目,小评论,短信息。小小栏目短评论,代表广大读者声。这绝非说大消息无人看,但“货比三家”,“难点追踪”“帮你问问”之类的小栏目更受普通百姓欢迎。个个小栏目,牵动平民心。这便是贵报的一大特色。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2-07-23 10:49:31 +0800 CST  
莫让患者雪上加霜
高致贤
白衣天使是人们对医生的誉称。天使即为“神的使者”,行使神圣使命,常被视为救命恩人。医生职业是崇高的, 医生受人尊敬,笔者目睹不少感人的场景;医生从死神手中夺回病人时,或还久病者以健康,患家录无不感激涕零,甚至有把获救孩子拜寄给医生的, 足见医生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难怪人们要以“天” 来界定医生的“ 使” 命了﹗
但也勿庸讳言, 时下某些腐败也在污染医生队伍,甚至把个别医生“染” 成魔鬼, 损坏医德医风,引起患家甚至人民代表的义愤。连日来,贵报和别的不少传媒纷纷报道第10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向大会提出治理医德医风的议案,反映了人民的心声,笔者看到一件事: 一产妇正准备出院,某平时巡诊的儿科医生突然说她婴儿黄疸病严重,并随手填给她一张住院通知, 其中“病急”, “病重” 两栏巳打“” 只差“病危” 栏未打。将婴儿父母的脸都吓白,险些哭了,此事惊动其家人, 就说立即转省医治疗, 那填通知医生一听, 马上改口:“这没多大问题、我院可治”, 产家再找行家咨询并诊断, 并无黄疸病, 产妇当即出院。妇科跟踪家访医生称婴儿长得很健康,产妇说那个住院通知差点把她夫妇吓死,可见医风不正,不光宰钱,还会伤害患家精神,天使变成了恶魔。足见某些地方的医风是该治理治理了!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2-07-23 10:50:33 +0800 CST  
还应清除无形垃圾
高致贤
深圳街头,一环卫工人走上前去,十分客气地请几个时髦小伙不要乱扔垃圾时,有个油头滑脑的花脸帮说:“我不乱扔垃圾,你们早就失业了”﹗一堆无形垃圾十分横蛮地 当面泼向环卫员工,使辛勤劳作的环卫员工们个个“中彩”。泼此污水者谁?“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提着高档皮包”,“打扮入时、气质高雅”的“垃圾明星”,或曰乱撒有形与无形两种垃圾的“双料货”。不然,乱抛垃圾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理直气壮”?这是读南山日报《乱抛垃圾怪现状》后的感觉。
受此启迪,引我遐思:现实生活中,甚至我们的身边,抑或自己身上,无形垃圾似乎都有存在。不过,那些乱抛撒有形垃圾后不感惭愧者也太可恶了﹗可恶在于他们的丑行还有其“理论”基础。对这种丑恶言行,我们当然应当与之对簿“道德法庭”,帮助他们清扫无形垃圾。但细想起来,这种无形垃圾也并非全属公开抛出“垃圾论”者的专利。还有那些店铺门前乱放的“街边堆”、大便小便空中袭来的“天上飞”等等乱抛者,头脑中也无不多少有些“垃圾论”,不然,为何一举手一投足就可放入垃圾桶中的东西,却要乱抛乱扔呢?
有鉴于斯,愚以为在注重清除有形垃圾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清除无形垃圾的任务比清除有形的更艰巨。但是,再艰巨也得扫,若不扫除无形垃圾,有形垃圾扫净后也会死灰复燃。为维护整洁幽雅的城市文明形象,两种垃圾都要扫。扫除有形垃圾多靠咱辛勤劳作的环卫工,可谁来清扫无形垃圾?建议各级政府号召扫,单位、部门安排扫,社区组织平时扫,新闻舆论、文化宣传面上扫,司法纪检深入扫,里里外外同时扫。只要大家齐心协力,高举法治、德治两大“铁扫帚”,既扫自己门前雪,也扫他人瓦上霜。坚持深入细致扫下去,咱们现代生活环境必将更加整洁文明。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2-07-23 10:51:34 +0800 CST  
让老人活得更好
高致贤
读罢贵报3月27日《60位社区老人参加健康讲座》的消息,深感到这是深圳市敬夕阳颐养院关心老人健康的善举,也是帮助老人学会自我保护的好措施。

报载,目前随子女来深圳养老的外地老人有16万多。这么多在深圳养老的人,多不愁子女无钱奉养,却害怕生病,因一旦突然病倒无人护理,且医疗费用又高,故对这些老人来说,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同时老人因生理等原因,身体抵抗能力差,比年青人更需要健康。健康多靠自保,自保须有一定的保健知识。这保健知识,非学医者,即使是知识老人,也未必懂得多少。故向老年人宣讲保健知识就显得十分必要。根据这一现状,敬夕阳颐养院在护理好该院入住老人,组织社区老人参加锻炼身心的文体活动外,还免费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笔者参加该院举办的3次保健知识讲座,懂得了一些老年保健知识,对自我保健很有好处。

为让老人活的更加健康,也希望有关单位多办些这类讲座。关心老人健康,不失为美德善举。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2-07-23 10:52:58 +0800 CST  
让求职者多点放心
高致贤

读罢贵报3月17日P6版头条消息:《350元“买”个抄写工作抄错一字罚50元“逼”人辞工赚服装费》之后,联想到一些亲友求职中的不公遭遇,认为也需向求职者创造个良好的投劳环境,像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那样。
深圳是个新兴的移民城市,据有关资料介绍,全市现有的700多万人口中,外来人口就占500多万。外来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又是打工者。说明深圳已经成为国内外投资投劳者向往的地方。“到深圳打工”成了内到青年的就业门路。年年、月月、日日都有人投奔深圳来求职。深圳已成为有识之士就业、发展首选之地:刚走出门的青年农民,涉世未深的莘莘学子。他们尚缺市场经验,不谙深圳行情,但却能依靠正规人才市场的中介,落脚深圳发展,共为开发建设深圳做贡献。其间,人才市场功不可没,但因人才市场的迅猛发展,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假冒伪劣的“职介机构”“职介人”之类在某些阴暗角落孳生。有的用人单位也乘机假招、滥招,逼人辞工不退或少退押金,抑或乱立名目收所谓“门票费”等。贼眼盯着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造成不良影响,损害人才市场声誉,给国际花园文明城市抹黑。
为确保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规范管理机制,莫让个别不法之徒扰乱人才市场,给外来打工者一个良好的投劳环境。让来深市打工者放心、安心,赢得回头打工人。为此,健全人才市场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检查处理招工用工中的问题,发动群众参与监督,共创良好投劳氛围,已势在必行了:
我们知道,许多人皆因家庭贫困才外出打工,拖钱拉债,好容易借到一点路费,一心只想找个工作,挣点工资去还债,聊补家中缺米之炊。这些人一旦受骗,只得露宿桥下,进退艰难,值得同情。这类弱势群体遭遇不公,已引起良知者的同情和义愤。有媒体报道:深市人才市场附近有位老年义工,经常挂牌向求职人员咨询,提醒他们不要受骗,并告以防止受骗方法,长者之举,善莫大焉。人民帮助管理人才市场,相关部门当更加规范,共同创造深市投劳好环境,切莫伤了打工者的心。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2-07-23 10:55:03 +0800 CST  
体育器材应珍惜
高致贤

读了昨天贵报《居民健身就在家门口》一文,很是兴奋,觉得这是政府办民办的一件好事、实事。

然而,兴奋之余,不觉生出几许忧虑。忧虑什么呢?忧这些公共体育健身器材会短命。它们置于露天广场,供社区居民无尝使用,没有专人管理。爱之者多,玩之者众,觊觎者也不是没有,还有的青年小伙子,有意无意地用这些器材来比试力气大小,使之过度“损伤”,缩短寿命,提前退役。

生活告诉我们,许多宝贵的东西。常是享有之时不觉宝贵,不加爱惜,失去之后方知其不可缺,但已悔之晚矣。有鉴于此,希望大家珍惜这些体育器材,让更多人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也建议小区管理处适当关照。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2-07-23 10:55:58 +0800 CST  
写给编辑部
挑 错 3
9月3日A8,《15家出版机构抢购苏童新作〈碧奴〉》一文末段第1-2行中“小说《碧奴》还在创作中时就已经得到广泛关注”中的“时”与“中”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就”与“已经”显得冗杂,应将“已经”删去。
邮编:518101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宝安38区中南花园4栋A2-503室 高致贤
06.9.3.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2-07-23 10:57:36 +0800 CST  
图片新闻很传神
高致贤

茵茵草坪,青青山林,成群结队的白鹭飞舞于蓝天白云与绿树红花铺架的空间,深圳的环保成果“飞”起来了﹗这就是贵报3月28日5版《千只白鹭恋山飞舞》图片新闻给我的第一印象。人们称好的报纸是图文并茂。打开报纸,最先抢眼的是图片,尤其是大幅彩图新闻。它可瞬间把新闻信息传给读者,为生活快节奏的读者节省阅读时间。可我们评议报刊时又往往重文轻图。这决非说评介文字新闻不好,而是说不要忽视图片新闻。贵报的图片新闻不少,也具特色。“白鹭群飞”给读者的信息不亚于几千文字的描述。贵报3月27日头版的《停车困难扰南山 市民盼早出“彻底解决办法”》的巨幅图片,不但突出主题,还给读者以主题之外的许多思考。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事实说话最有力,反映实际的图片新闻有力而传神。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2-07-23 10:59:12 +0800 CST  
愿便民车越跑越欢
高致贤
读本报:南头派出所深入社区现场办理户证业务的消息,眼前豁然开朗:那开到居民家门口的不正是一种“代表”车吗?

时下,全国正掀起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热潮,贯彻方式很多,但最受群众欢迎的是落实。实践证明,先进思想的最佳体现就在于解决大众的实际困难。南山区外来人口多,高知多。绝大多数外来户几乎都是青壮年忙于工作,老年人或行动不便,或人地生疏,办户证就成了他们的一大困难。如果派出所不深入社区现场办证,要求办证到派出所,甚至到派出所又难找人,抑或找到人又推说“暂停办了”!哪就会使代表广大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思想在部分居民心中打了折扣。

有位伟人说过,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南头派出所将便民车开到居民家门口,现场办理户证这一举措,就将“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变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这比空喊一千句口号的效果好得多。

南头派出所的便民车开到居民家门口,“三个代表”随车走进居民心中。一花到来万花开,我们相信,随着“三个代表思想”的深入贯彻,这种“代表车”必将越来越多!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2-07-23 11:01:01 +0800 CST  

楼主:贵州老高

字数:924

发表时间:2012-07-23 17:1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03 22:16:21 +0800 CST

评论数:63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