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随时添加)

娜塔莎谈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高致贤/摘录之七
语言是思考的材料,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这些材料的,她的头脑中一个词也没有,当她慢慢地长大,与词语连接起来的时候,她灵魂的种子就开始发芽。一开始,她只能说出名词,爸爸、妈妈、饭饭。然后,她能说出一个句子,我要尿尿。再后来,随着词汇越来越多,她的思想像滕蔓一样地延伸开去,到达她之前完全不能触及到的地方,她会说,一个球球飞起来了,打到宝宝了。

再接下来,更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她开始讲故事了,真实的和虚假的混在一起,“星星掉下来了,掉到熊的尾巴上,那个尾巴像灯一样亮啊亮啊亮了一晚上,熊熊就很开心,后来他又不开心,那个星星死掉了。”虽然我看不见,但我知道她头脑中的世界像春天一样开花了,色彩斑斓、郁郁葱葱的,这个过程充满了惊喜。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7-05-31 05:18:09 +0800 CST  
教学需要考试
高致贤
每当我看到一年一度的高考和报考公务员、教师等职位的滚滚人流竞相应考之时,不禁想到他们备考时的耗资费时、挤占复习场所,弄得疲惫不堪的情形;联想起我国一段时期内的教改误区!
在我的记忆中,教改从二十世纪60年代就提得很响亮了。教改的目标就是要取消学生考试。极力批判应试教育和分数挂帅,编出:“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顺口溜!文革批判学而优则仕,将知识分子打成臭老九,实行工农兵管理学校,推出白卷大王张铁生作为青年人的学习榜样,伴之以推荐工农兵上大学,实践招收大学生不考试的改革,将大学作为普及常识培训班,有的近乎于扫盲班。直到文革结束才恢复高考。可是教学不考试的改革一直没有停止,文革后的教改还是在学生考试与不考试这个核心问题上纠缠着。
然而,奇怪的是:一边批判应试教育,要取消考试,一边录用知识人员又必须考试!国家行政事业单位进人要考试,到外国留学要考试,被一些人吹捧得神乎其神的美国教育,大学毕业生当警察还要考试。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矛盾?那是因为我们的教改走入:教学就是“不考试”的误区!
我国考试源于科举。科举制通过考试择优录用人才,也是迄今为止录用人才的一种比较公平的办法。它是在不断总结过去不合理的用人制度的基础上一步步改进出来的。

从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察举制,由丞相、列侯、刺史等高给官员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设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科。目的在于扩大封建统治基础。为汉代做官的重要途径之一。到西汉后期和东汉,察举制度变成了豪门权贵扩大势力的工具。察孝廉、举茂才的所谓标准,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弟良将怯如鸡”的不良现象。
后来才改变为科举制。科举使用考试办法让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采用分科取士。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与世袭制、世卿世禄制和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的世族的垄断;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封建社会产生的科举制,成为封建制度的殉葬品是顺理成章的。可是,它使用的开科考试方法,却被后世人继续使用。而今,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不少发达国家也采用了。考试的目的、形式差不多,只不过内容和方法不一样。由此可见,教改的关键不在考试不考试,而在考试的内容和方法。文革中推荐上大学的情况,现在70岁左右的人过来人都知道。推荐的招生指标直接分到县,由公社以1:1的人数推荐,由为公社组织某生产队的贫下中农开推荐会推荐的人,招生学校不敢考试,即使学校派出招生人员,也只能照收不误,所以,不少学校委托县里代为录取,走个形式罢了!那种教改一旦形成制度,职务腐败除了买官卖官之外,还可以买卖大学生指标,那就必然造成人才世袭制的大复辟!
虽然推荐上大学的教改和产生它的政治环境一道夭折了,但它的阴魂未散,摇身变成了教学不考试,又将教改引入误区。致使多年的教改仍然纠缠在考试与不考试上,争论不休,浪费了许多宝贵的人财物力和时间!
综上所述,我以为:教改要跳出学生不考试的误区。应明确规定教学就要考试,考试就就要评分,没有分数就没有衡量教学成绩的标准。分数是衡量考试成绩的硬标准,在投档的起分数线上,多一分就上,少一分就下;在录取档次的起分线上,多一分就高一个档次。考试制度不能取消!需要改进的是考试的内容和方法!
门外杂谈,一孔之见,敬望方家不吝赐教!
2017.6.3.于深圳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7-06-03 05:12:15 +0800 CST  
语言的扩展
娜塔莎谈 高致贤/摘录之八
语言在不断地扩展它的边界,那些藤蔓一刻不停地想要往新的地方生长。当现实不能满足那么强烈的生长愿望的时候,书籍及时提供了原料,无数新鲜而精彩纷呈的语言扑面而来,那些字句在你的大脑中重新排列组合,按照你喜欢的方式,编织你的思想,编织你的灵魂。这是一个幽暗茂盛的秘密森林,无数花朵在其中生长,无数生灵在其中跳跃,它深邃而丰富,谁都不知道那些语言的触角会延伸到什么地方。

而现在,这一种语言的改造相当于从最开始的地方斩断思想的藤蔓,你的森林被毁灭了,只留下几根简单的枯枝。没有花可以生长,没有鸟可以栖息,只有大量大量的空白,更可悲的是,在一段时间之后,你甚至不知道哪些地方是空白的,哪些词语被消灭了,你忘记它们了。你忘记原来词语的森林是何等的水草丰美,那么你就不知道现在语言的荒原是怎样的贫瘠荒凉。即便你没有忘记,你的孩子,孩子的孩子呢?几代之后,所有人的头脑中唯有几根直挺挺的枯枝。因为语言的贫乏,思维将永远被限制在儿童的水平。

塞姆对温斯顿说:“你难道看不出来新话的全部目标就是窄化思想范围吗?到了最后,我们将让思想罪变得完全不可能再犯,因为没有单词可以表达它。每种必要的概念将被一个单词精准地表达出来……其它都将被消除,然后被忘掉……到2050年,已经没有人能够听懂我们今天的谈话了。”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7-06-07 04:23:48 +0800 CST  
几世孙怎么算? 百家会谈之九
高致贤/集
高秋根  : 致贤宗亲好!我在1995年参与续修皈仙高氏族谱画吊线图的时候,曾傻傻地以为,第一世孙应该是从始迁祖的孙子算起。如果我是专家,这或许会被公认为第三种学术观点!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秋根 : 秋根宗亲好! 看到你这个评论,不禁想起与我的初识不约而同,当时认为第二代是子,第三代才是孙。所以,始祖的第三代才算孙辈的第一世,也就是说,第三代开始算始祖的第一世孙,从此往下数。这样计算似乎也有一些道理,“这或许会被公认为第三种学术观点”,我想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吧?
高秋根  : 现在我个人是支持第一种观点,也就是咱族谱(甚至是所有姓氏族谱)的沿袭!为什么呢?这里要区分两个关键词:世和孙。世系表中,都是写多少世,不带孙字的。理所应当,始迁祖是第一世,以此类推。说某人是始迁祖的第几世孙一般出现在序言或详传中,这也很好理解,肯定至少是从始迁祖的孙子(也就是第三世)以后才可能这样说,始迁祖的儿子总不可能说我是始迁祖的第二世孙吧?说是第二世才于情于理。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秋根 : 秋根宗亲,你支持第一种观点的理由已经说清楚了,我信服。始迁祖的第二代的名字出现在碑、铭、文中之时,都是“子”。绝不会出现“孙”之称谓。我们完全可以排除世系表中的第二世有“孙”之称谓。这样称始迁祖的第几世孙的人。首先他在世系表中是“第几世”,而后说明其身份是“孙”。反过来说,就是,这个孙在本支系的世系表中属于第几世。
高秋根  : 第几世孙,“世”在前,“孙”在后,重点是“第几世”!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秋根 : 对。第几世孙的关键是:“世”在前,“孙”在后,重点是“第几世”。这就是问题的核心所在。谢谢你的惠评,使我深受启迪,茅塞顿开!
高庆礼 山东淄博  : 字辈变更是一大忌讳,理清来龙去脉,功德无量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庆礼 山东淄博 : 一代修谱人的轻率,贻害无穷,拟定字辈,弄清支脉、理顺代际关系是很重要的。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7-06-08 05:30:41 +0800 CST  
金榜题名不同于金榜提名
高致贤

进入高考以来,不少亲友纷纷以“金榜题名”祝贺、鼓励考生。可是,有的人把“金榜题名”错写为“金榜提名”。这显然是受而今所谓“提名奖”的影响,抑或只凭想象,不知此语来历。金榜题名与金榜提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题名是已经上榜了,榜上已有名。金榜提名只是可能上榜,榜上还无名。这在高考时写为金榜提名留有余地,也说得过去,但这未必是题贺者的本意。
金榜题名是成语。来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指科举得中。容易错写成“金榜提名”。正如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五律诗歌《望月怀远》的“海上生明月”容易错写为“海上升明月”一样。
古言成语有其来历,不能随意改变,如有人将名落孙山错为“名落深山”,莫名其妙错为“莫明其妙”,宁死不屈错为“临死不屈”一样,看似一字之差,却将成语改变,也就失之千里了!上面提到的错误,只是针对成语而言,如果不涉及成语,单独使用的话,我以为是可以的。不过,若用在试卷上,那就要被扣分了。所以,成年人,尤其是名人题词鼓励青年学子,必须慎重,不然,就会误导!
2017.6.9.于深圳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7-06-09 05:28:10 +0800 CST  
娜塔莎谈语言异化之危害
高致贤/摘录之九(完)

我第一次看到这段话像全身通电一般地震撼,我好像终于懂得了某种奥秘,某种大规模地控制人,把人变成工具、变成行尸走肉的奥秘:要让一个人的身体听话,必须消灭他的物质,消灭到最后只剩下生存最基本的保障——粮食,甚至连粮食都严重不足。但还远远不够,身体的服从只是被动的服从,只有当一个人的灵魂听话的时候,他才会主动地服从,甚至狂热地信仰。那如何让灵魂服从呢?消灭思想,消灭语言!要想让他听话,必先使他贫乏。物质的贫乏再加上精神的贫乏,只有贫乏才是服从最有力的保障。这就是为什么在那么长的时间里,我们的父辈和祖辈没有书可以看,没有饭可以吃。

最后,我想用几行诗句结尾: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不是要灌鸡汤叫大家相信未来。而是想展现一下语言本身,这首诗写于1968年,当语言被改造得只剩下一堆骨头渣的时候,当人们高喊“打倒一切牛鬼蛇神,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年轻的食指在幽暗的角落里用这样美丽的语言写下诗行!这是我们的英雄。
奥威尔将《1984》立在地狱的门口,以此为鉴,愿我们世世代代拥有丰饶的语言,愿我们世世代代免于被奴役的命运。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7-06-11 05:31:24 +0800 CST  
读吴勇的《小城故事》扎记二则
高致贤
按:名作家吴勇的又一部中篇力作:《小城故事》发表了!这个发生在织金县城里的“小故事”中,吴勇把余燕、裘彦宇、 齐心海、张萌萌等等一批各色各样的人物全都写活了!不过,这方面的内容不在本文中体现。这里,我只记下读书花絮两札——
一、眷属的背景
“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在男女双方能够自由接触,通过相见,相知,相识,互相产生爱情为前提的。没有互相接触产生感情而捆绑成为夫妻的,不属此列。
1980年代初期,我调查一些拐骗妇女案件之后,发现立为拐卖妇女案中,真正属于拐卖的约为20%。其余有的属全自愿,有的属半自愿,即开始盲从,后来自愿外出求偶,并建立了满意家庭的。说明列为拐骗案件的妇女并非全被拐骗,于是在《法制生活报》发表了《顺应婚姻开放新潮流》的论文!插叙这一段与此小说无关紧要的文字,旨在说明余燕能够与裘彦宇的结合,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这里绝非夸大其词,而是进一步实现婚姻自主的时代背景。
回顾我国的婚姻史,早期不说,就从我们知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真正实现的一夫一妻的婚姻自由,但因受到人口封闭式管理的影响,人们还没有大范围择偶的自由,尤其是农村人口。1958年,全国实施农业和非农业两种户籍管理后,加上人民公社的画地为牢。人员到外地探亲访友、治病,甚至因公出差,都要持所在地公社以上的 行政单位出具“通行证”,规定往返路线,发给娘票,才能乘车和途中食宿。所以,男女择偶的范围一般都在本生产队,本大队,最多在本公社范围内。那个年代的裘彦宇不可能从岭南的广东来到西南边陲一隅的织金县城,更不会有那么一个“芙蓉园”更名为“小城故事”的宾馆让他常驻找人。那时,织金还没有火车,余燕也不可能与他在火车上邂逅,当然就不会有后来的结合。余燕与裘彦宇两位有情人终成眷属,正是国家改革开放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作者,巧妙地将中国边远山区经济发展的大计安排在小说中的人物身份、地点名称和事件处理之中,不显山不露水地让读者充分感受到全国改革开放成果的深入!

二、乡情的体现

漫赏《小城故事》中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细品其该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及活动场景,无不感到十分熟悉和亲切的乡情浓浓,乡音悠悠。那些人物活动的美丽场景,那些地名及人文单位名称等等并不是作者臆造的海市蜃楼,而是人们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地方。有的人文名不过是作者采取文学表现手法适当变异一下,但当地读者一看就知道那是什么地方。浓郁乡情不仅贯穿于《小城故事》中,他的许多文学作品中也是这样。不是吗?随便翻开他的《水西悲歌》、《天下夜郎》、《国之宝桢》和《奢香夫人》等等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的场景多在水西地区:乌蒙山、油杉河;织金洞、韭菜坪;百里杜鹃、吱嘎阿鲁湖、贵州宣慰府等等一批地名和古迹,都是实实在在的。书中的人物,无不在水西地区的各种场景中活动。苗歌彝舞火把节,民族风情特别浓......吴勇的作品,真正写出水西地区的“这一个”。
读吴勇的作品,让人在艺术享受中获取水西的历史知识,神游水西的自然风光,享受水西民族风情......他的书可以作为水西地区的历史读本,也可以作为导游词用。吴勇的乡土文学连续大量出版,不能不说是吴勇爱乡爱国的深情体现!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吴勇不是干巴巴的简介,也不是胡吹乱说的广告,而是将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体现于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生龙活虎的人物言行中;水西地区的湖光山色、人文历史、风土人情也从人物活动中自然体现。他不为写景而写景!没有写织金交通如何发展,随意安排两位主人翁在火车站邂逅,就十分耐人寻味了!
阅读吴勇的书,不禁让我联想起著名作家沈从文。湖南电视的一个专题节目中,有一个触动我心弦的细节:一名到湘西凤凰城旅游的外地游客,刚刚走下小船,码头上就有几个小女孩热情地围上去,拿着编好的一束束野花说:“买一束花吧,去送给老先生。”她们说的“老先生”是谁?就是二十世纪20年代从那里走出去、走向世界的大作家沈从文。沈从文忠诚地描述了自己的生活,描写了在那片青山绿水间艰苦劳作的人们。他那美丽而哀愁的文字,让越来越多的读者对湘西、对凤凰产生美好的憧憬,并动身前去游览、前去寻踪、前往“朝圣”。一个作家,带动了一个地方旅游业的繁荣、兴盛,提升了整个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凤凰城里的老乡们,谁不感谢“老先生”呢?
我们知道,在人类文化史上,湖南凤凰城的这种情况并不是一个孤独的例子。例如普希金、例如托尔斯泰,他们的墓地和庄园虽然在偏远的乡下,后来却都成为了俄罗斯民族朝拜的精神圣地。再比如莫扎特的家乡、奥地利的小城萨尔茨堡,那里成了欧洲的“音乐之乡”。那座小城虽然没有善待生前的莫扎特,但是后人却逐渐意识到这位命运坎坷的音乐家身上所蕴含的不朽的艺术价值,他们愧疚地将莫扎特的故居保护起来,他们家家户户都在演奏莫扎特的作品,用这种形式表达着对这位同乡最好的纪念。
政治环境所致,沈从文的文学天才生前不能尽情发挥,竟然被迫改行。可是,他作古之后,他文学作品的影响却长流不断。许许多多没有见过沈从文老先生的人,却熟悉沈从文的家乡;很多游人就是冲着沈从文在作品中的描述旅游湖南凤凰城的。不难看出乡土文学强力的后续宣传作用!我们知道,我国比寒山寺大的古庙不少,但为什么没有寒山寺的名气大?因为寒山寺有唐朝张继的那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的影响,使之享誉全球!不管你做什么广告,也不可能产生千年不断的效果。吴勇已经出版发行的乡土历史文学作品的伟大作用,当从百年之后,而且直至永远......
2017岁次丁酉夏至于深圳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7-07-05 05:07:00 +0800 CST  
闰月的产生及其推算依据
高致贤/集
今年为什么比去年多了一个月?
去年丙申年,只有355天;而今年丁酉年,为何有384天?因为今年闰六月,即有两个六月,加了一个月,这就多出29天来。为什么会有“闰月”?闰月又是根据什么条件推算出来的呢?
据相关资料介绍——
闰月,是中华传统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有序进行和记录历史的需要,需要测量时间,就必须掌握测量时间、记录时间的方法。不同文明有不同的记时方式,并形成了不同的历法。大致主要有阳历、阴历、阴阳合历,中华传统历法就是阴阳合历。
无论阳历、阴历还是阴阳合历,它们制定的基础都是太阳与地球、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运行规律。简单地说,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即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余)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又称太阳历,一年12个月。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阳历也有平年、闰年之分,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但只闰一天,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阴历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9日12小时)为基础制定的历法,一年12个月,354天或355天。
阴阳合历是一种调和太阳、地球、月亮运转周期的历法。我国传统历法把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设置为一天,把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亮相重合的时候定为一个月的开始,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规定为一个月,虽然每一年的长度可能并不相等,但如果将每一年的长度平均一下,就可以发现一年大约就是回归年的长度。这样的历法,既可以保证月圆之日是在每个月份的中间,又保证根据月份能够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而之所以能够做到调和阴阳,关键就在于“闰月”的设置。闰月使人们既可以确定一年周期的起始点,又可以调整历法上年的长度,使其尽量与回归年接近。
阴阳历设置闰月的目的就在于“正时”。“正时”,一是确定岁首,即年度周期的起始点;一是调整历年长度,使其尽量与回归年接近。
在我国,设闰月定四时的做法早在四千多年前已有记载,从《尚书·尧典》提到帝尧任用羲氏、和氏家族中的贤能之士,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掌握其规律,并授民以时就有记载......
先秦时期的闰月,一般放在年终,故有叫作“十三月”的;汉代初年,以十月为岁首,九月为年终,闰月放在九月之后,称为“后九月”。后来,伴随着二十四节气的逐步完善和加入历法,人们把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什么叫中气?
“中气”,是二十四节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将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
其中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为十二节气;
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为十二中气。
通常一个月里总会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比如丁酉年六月就有一个节气小暑,一个中气大暑。但是个别的月份只有节气而无中气,这样的月份就成为闰月,像今年六月之后的这个月,就只有一个节气立秋,所以就成了“闰六月”。
(资料来自网络,以张勃收集的为主)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7-08-21 06:33:09 +0800 CST  

修谱不必贪大求全
学 适为《曹氏显承堂族谱》序有感
高致贤

在民间大兴修谱之风的时候,有幸读到胡适先生为《曹氏显承堂族谱》所作之序。此序明确指出“中国的族谱有个大毛病,就是‘源远流长’的迷信,没有一个姓陈的不是胡公满之后,没有一个姓张的不是黄帝第五子之后,没有一个姓李的不是伯阳之后。家家都是古代帝王和古代名人之后,不知古代那些小百姓的后代都到哪里去了?”,“我希望以后各族修谱,把那些‘无参验’不可深信的远祖一概从略。每族各从始迁祖数起。始迁祖以前的但说某年自某处迁来,以存民族迁徙的踪迹就够了。各族修谱的人应该把全副精神灌注在本支派的系统事迹上,务必使本支派的家谱有‘信史’的价值。要知道修谱的本意是要存真传信;若不能存真,不能传信,又何必要谱呢?”深感对如何编修家谱很有指导意义!
时下修谱,有一种贪大求全、求总、求通的倾向,家谱没有修好就修支谱;支谱没有修好就修族谱;甚至于就要修总谱、通谱。这是一种急于求成的表现。正如民间说的:还没有学爬就要学走,难免摔跤!主编摔跤不要紧,在游泳中学会游泳。问题在于砖瓦不够就要修大厦,没有基础就要建楼阁,难免生产怪胎。这种先天不足的怪胎并不奇怪,只要承认其先天不足,可以做些后天补救,使其活在世上。可是,主编不承认其谱为怪胎,还要将其乔装打扮为“仙子”,给其穿上皇帝的新衣,纠集一伙人强行将其推到太师椅上,强求族人顶礼膜拜!只能说好,不能说坏。说好者,封官晋爵;指出其不足的,就要遭受其喽啰谩骂!
将一个姓氏的族谱整合作为一种姓氏文化研究是不错的。问题在于,有的人(有人称之为“谱托”)将一种研究成果当做行政命令来强贯硬推,要求族人执行!引起族人反感!将好事变为坏事!
建议,动辄就要修全族统谱的主编们也来读一读胡适先生这篇序言吧,也许对于编修族谱会有一些帮助。
附胡适先生为《曹氏显承堂族谱》序于后:
胡适《曹氏显承堂族谱》序
绩溪旺川曹显承堂是族中一个支厅,今年修成支厅的家谱。厅里有许多人是我的亲戚朋友,他们要我做一篇序。我想他们不肯捏造几个大人先生的序,反要我作序,这是他们的一番好意,我如何好推辞呢?
我是很赞成曹氏诸位先生修支厅分谱的。为什么呢?因为支厅成立以来不过十几代,年代既近,系统容易寻找,事迹自然信实可靠。况且支厅修谱,事轻费微,可以随时续修,不须受别支牵制,以致年代久远,到头仍旧不能成功。
中国的族谱有个大毛病,就是“源远流长”的迷信。没有一个姓陈的不是胡公满之后,没有一个姓张的不是黄帝第五子之后,没有一个姓李的不是伯阳之后。家家都是古代帝王和古代名人之后,不知古代那些小百姓的后代都到哪里去了?
从黄帝、尧、舜、文王、周公到于今,四五千年了。古代世族授姓的制度,经许多学者考订,至今不能明白。谁能知道古代私家相传的系统呢?荀卿去古未远,他已说:“五帝之外无传人,非无贤人也,久故也......故文久而灭,节族久而绝。”韩菲也说:“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二千多年前的荀卿、韩菲尚且如此说法,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如何可以妄信古人之乱说呢?
古人对于家谱也有很慎重、很老实的。如颜真卿作元次由的墓志,直说元氏是拓跋的遗族。其实,汉、晋以来,西北、东北的低级民族侵入中国,和中国人杂居,旧久都同化了。现在中国的民族,照人种学的眼光看来,实在是一个极复杂的民族。如果当初各姓都老老实实的把本族的来源记在族谱上,我们现在研究中国的民族,岂不省了多少事吗?可惜各姓各族都中了这种“源远流长”的迷信的毒,不肯承认自己的祖宗,都去认黄帝、尧、舜等等不相干的人作远祖。因此中国的族谱虽然极多极繁,其实没有什么民族史料的价值。这是我对于中国旧谱的一大恨事。
因此,我希望以后各族修谱,把那些“无参验”不可深信的远祖一概从略。每族各从始迁祖数起。始迁祖以前的但说某年自某处迁来,以存民族迁徙的踪迹就够了。各族修谱的人应该把全副精神灌注在本支派的系统事迹上,务必使本支派的家谱有“信史”的价值。要知道修谱的本意是要存真传信;若不能存真,不能传信,又何必要谱呢?
此次曹显承堂修的是支谱,是一种小谱。我以为这种法子很可以供别支别姓仿行。将来中国有了无数存真传信的小谱,加上无数存真传信的志书,那便是民族史的绝好史料了。
(1919年7月31日)
注:这是90年前胡适为邻村——绩溪旺川村曹氏支祠写的谱序。是不是对编通谱成风的当下有启迪、指导作用?
明经胡氏 2009-08-25 18:01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7-08-24 06:25:50 +0800 CST  
精官能简政(旧稿新发)
高致贤
中组部《组工通讯》编辑同志:我建议“精官简政”。
为什么呢?我党采纳了李鼎铭先生“精兵简政”的意见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如1961年的下放机关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等取得一定经验,收到一定效果。应该说:兵是精了!但是,又带来了官多兵少的现象。由于干部终身职务制,干部任职只能上,不能下,随着我党执政时间的增长,党政部门的官越来越多了。这些官中,有的虽然早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了,但因他们的官衔到了那一级,只好为保他们的职务增设一些不必要的机构,形成官赘政繁,出现官多兵少的单位。仅以我们贵州省大方县的行政机关为例:
县人大常委正副主任7人,工作人员3个;县政协正副主席9个,工作人员2人;县经委正副主任9人,工作人员3个;县财办正副主任4人,工作人员3个;县爱卫会办公室正副主任2个,工作人员1人;县档案局副局长1人,工作人员0个;县医药管理局副局长1人,工作人员没有;县广播局正副局长3人,有官无兵;县宗教科,科长1个,工作人员全无(请注意:这是1982年初的情况)。很多机关是多余的。如:爱卫办、药管局就是卫生局的分支等等。
文化局可同教育局合并,宗教科可合在县政府办内,有人专管便可。这些有官无兵,或官多兵少的机构,有的完全是因人而设,不是工作十分需要,而是有神无庙,为了安神而设庙的。所以只要精简了那些不必要的官,就能简掉那些为官而设的政(机构)。否则,像1961年精了很多兵,但政(机构)仍未简下来。如果只精兵,不精官,政就不能简。如我县档案局、医药管理局、广播局、宗教科机构,工作人员现已为零,还有什么可精的兵呢?文化局、爱卫办等单位,工作人员只有一个,再精就只有为零了!而且,精了兵仍不能简政!
要精兵简政,有关部门还应有一个检查执行情况的具体标准。如,对各单位人员的编制中,就应分出官和兵的数字,实行定额对干部的业务考核等等。否则,尽管中央下了决心,带了好头,但历史的经验表明,有些政策越到下级越变样。有的人甚至把中央的英明决策变为他们整人的手段,使上级的英明决策不能付诸实施。
1982.5.5.于大方专投;
1982.5.10.中组部回信;
2017.9.7.抄录于大方县图书馆收藏的“高致贤写作草稿”。
注:这是1982.5.5.致中组部《组工通讯》编辑部的信。被中组部留作参考。最近我将中组部的复信发到网上,有网友想看这封信,我才到我县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室去抄录下来发表请大家不吝赐教!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7-09-08 06:55:01 +0800 CST  
“有文穷不久 无文富不长”的始发者是谁?
高致贤
在一次文化座谈会上,有处级干部讲话时特别强调“有文穷不久,无文富不长!”的重要性!不禁使我想起1996年1月25日和3月4日,我先后发表于《大方报》和《贵州农民报》上的这个论题。21年前我写这个篇文章标题,今天还有官方人士当做原则引用,感到些许欣慰。但是,这句话首先出于何处?先不妄断就是我写的那个标题。当时我为何用此为论题?那是我与贵州省文化厅李副厅长交谈群文意义时突发灵感:将当地“有儿穷不久,无儿久久穷”的民谚改编而成。为了找这个命题始发于何时何处?
网上检索,我发现有此提法的竟有8个页码,除了第一条是我(2007-03-17 )发于网上的原文(附后)外;其余都是引用的,但没有说明出处。我2006年7月30日始建博客发文后,同年8月24日的“积知”网就收录了我在博文中引用我写过《有文穷不久,无文富不长》的短文,论述知本对资本的重要:
“积知_贵州高致贤_新浪博客
2006年8月24日 - 我曾写过《有文穷不久,无文富不长》的短文,论述知本对资本的重要。李嘉诚的事例更证明了这个理。有的人一下暴发又一下倒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财大......”
检索到网上比我先发此话的网文只有2篇(其中2000年发表的已被删除)。2004年12月26日广西新闻网发《南国今报》的文章中提到这句话,但比我在《大方报》和《贵州农民报》上发表的论文晚了8年多。若只看网上发表的时间,可能是我与别人撞车。好在我是1996年初就在全国公开发行的《贵州农民报》发表了《有文穷不久,无文富不长》为题的短论,白纸黑字存在。
我为什么提问“有文穷不久,无文富不长”始发者是谁?而今这句话已经作为一种文化建设的标语、口号、名言、警句等等运用于指导官方文化活动了。这名言是不是我首先发表于纸媒的?暂不妄断。所以先写出此文来求证。如果没有人先于我公开发表这个命题,那我首先提出这个命题就当之无愧了!
2017.9.1.于大方。
附2007年3月17日我网上重发的此文于后:
“有文穷不久,无文富不长!”
(2007-03-17 10:37:50)[编辑][删除]
转载▼

“有文穷不久,无文富不长!”
高致贤
文化能扶贫吗?某镇一农民说:“有文穷不久,无文富不长!”这便是他们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
某村一姓谢的青年农民无钱经商办企业,便以他的高中文凭做“知本”,参与乡办的农技培训班,从图书馆借阅科技书籍,订阅科技报刊,在两亩地上集约经营,套种轮作,一年三熟。种药材,造果林,积蓄资本再办厂、经商,一步一步富起来,稳扎稳打再发展,终成全村的首富。他又遵纪守法,讲文明道德,深受干群称赞。邻村吴某,一开放便经商,抓住好机遇,一年成了万元户,是该村最先富起来的一家。钱赚得极陡,享乐思想膨胀,但又没有文化,不懂文明消遣,便泡赌场,玩女人,吸白粉,家产很快倾尽,老婆带着子女出走,自己被冻饿毒害而死。人们说他:一年发迹,二年辉煌,三年就“光噜噜的去了”,成为该村最早返贫而破败的一家。
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固然不少,但有无文化却是个关键问题。有文化,精神充实,知纪知法,讲文明,懂礼貌,以文脱贫并巩固经济发展。无文化则精神空虚,不知法纪不懂道德,迷恋低级趣味,钱多了反而促其违法犯罪,落得个可悲下场。若干事实证明:真是“有文穷不久,无文富不长!”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7-09-10 05:50:07 +0800 CST  
高姓祖宗溯源第一至第九十六世(修正稿)
按:本人在台州高氏宗谱考补(一)——白水洋高川从始祖高骈而向上溯源、向下延伸清理世代的基础上,我又从入赣始祖高崇文那里往下逐代清理到我支系的入黔始祖高智璧(高明兴)的脉络。而后从入黔始祖明兴公开始往下清理,一直请到我们致字辈(到贵州这十余代,每代都有碑记),下面还有五六世未写入。终于将我们这个支系从姜太公以来的百余世的脉络理清了。现发于后,供族人参考,若有漏误之处,请族人纠正、补充,使之臻于完善。当然,这仅是我们明兴支系的。如果各个支系都清理清楚了,我们整个宗族的脉络就清楚了!
姜太公之96世孙高致贤2012年2月12日记于深圳初稿

01世 齐太公(姜尚,字子牙)

02世 齐丁公(姜彶)


03世 齐乙公(姜得)


04世 齐癸公(姜慈母)

05世 齐哀公(姜不辰)、胡公(姜静)、献公(姜山)

06世 齐武公(姜寿,献公子)

07世 齐厉公(姜无忌)
08世 齐文公(姜赤)
09世 齐成公(姜说)、公子高(文公次子)
10世 齐庄公(姜购)、公孙癸受(高子)
11世 齐厘公(姜禄甫)、高傒(癸受子,字祖望,谥敬仲)
12世 齐襄公(姜诸儿)、齐桓公(姜小白)、高庄子(虎)
13世 齐惠公(姜元,桓公子)、高倾子(顷)、高酀
14世 公子祁(惠公子,字子高)、高宣子(顷子,名固)、高式(酀子)
15世 姜虿(字子尾)、高厚(固子)、高偃(式子)
16世 高强(姜虿子,字子良,后世不详)、高子丽(厚子)、高张(偃子)
17世 高止(子丽子,字子容,出齐奔燕)、高良夫(张子)
18世 高竖(止子)、高柴(良夫子,厚余堂始祖)
19世 高鱼(竖子)
20世 高彄臧
21世 高石
22世 高般
23世 高赫、高赭
24世 高宽(赫子)、高穹(赭子)
25世 高峻、高量(宽子)、高严(穹子)
26世 高奉名(峻子)
27世 高鼎
28世 高邑
29世 高成
30世 高则
31世 高不疑、高不识
32世 高兴(不疑子)
33世 高然
34世 高晖
35世 高洪(东汉渤海太守,渤海高氏始祖)
36世 高茂
37世 高瑞
38世 高褒(字宣仁)
39世 高韦
40世 高承(韦子,字文休)、高悝(瑞曾孙,广陵高氏始祖)
41世 高延(承子,字庆寿)
42世 高纳(字孝才)
43世 高达(字式远)
44世 高约、高乂、高隐、高汉
45世 高瞻(约子,渔阳、辽东高氏始祖)、高庆(隐子)
46世 高展、高敬、高泰(庆子)
47世 高谠、高颐(展子)、高韬、高湖、高恒(泰子)
48世 高佑(谠子)、高允(韬子,北魏宰相)、高真、高各拔、高谧、高稚(湖子)


49世 高振(佑子)、高树、高翻(谧子)

50世 高表(振子)、高欢(东魏宰相,北齐神武帝)、高琛(树子)、高岳(翻子,封清河王,官至左仆射、太尉)。

51世 高衡(表子)、高澄、高洋(欢子,北齐文宣帝)、高劢(岳子,北齐乐安王,曾任左仆射)。

52世 高冯(字季辅,唐朝宰相)、高士宁、高士廉

(劢子,唐初名相高俭,赐爵申国公,贞观二十一年病死,时年七十二)。

53世 高履行

(娶高宗东阳长公主,历任户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卫尉卿,进加金紫光禄大夫,袭爵申国公)、高至行、高纯行、高贞行、高审行、高慎行。

54世 高璇、高瑾(履行子)
55世 高绍、高术(璇子)、高丕、高迁(瑾子)
56世 高卿、高崇文(唐威武王、渤海郡王)、高子羽(迁子)

崇文:(赣1世)〖ZK(〗郢子,登唐宪宗朝台阁,交荐擢神策史,以平蜀功封南平王,复进太尉同平章事,兼西南诸道节度使。食邑三百户,谥忠武。配蔡。生子二:承简、承业,女

57世 (赣2世):承简:〖ZK(〗生唐德宗贞元十六年,登敬宗宝历丙午进士。擢刑州刺史,迁左相都神衙。兼都虞侯左卫将军,兼御史中丞、密国公。配赵氏,封郡夫人。详世宝及韩公《华岳题名·赵仆谢公墓铭》。〖ZK)〗
58世 (赣3世):骈:〖ZK(〗字千里。生唐宪宗元和十年。历任西川节度使加检校工部尚书。复授节钺,为天下都统,领盐铁转运使,兼中书令,封南平王,谥武昭。配郭汾阳孙女,赠夫人。〖ZK)〗
59世 (赣4世):昂:字冲霄,生唐文宗太和九年。补徵仕郎。葬吉阳皈仙大岭背。配蔡,继令狐氏。
60世 (赣5世):〖WB〗亿霞:〖ZK(〗字安民,生唐宣宗大中十年。登僖宗甲午进士,任韶州军事判官。因天下多故,无复仕意,始家吉之皈仙。配郑,封县君夫人。〖ZK)〗
〖DW〗亿云:〖ZK(〗登唐广平二年进士仕,至潭州都督长史。因天下多故,始家吉之皈仙。以赀雄里,号十万君。居家有诗曰:“马蹄不踏他人地。明月清风一百家。”配黄。〖ZK)〗
61世 (赣6世):〖WB〗珪;{璫、玟}注:此括弧{}中的为同代兄弟名。下同。
62世 (赣7世):影。{杉}怀疑是“彩”字之误,存疑。
63世 (赣8世):延安。
64世 (赣9世):赡。
65世 (赣10世):子通。{子遵、子逸}
66世 (赣11世):邦直;{邦道}
67世 (赣12世):克仁;{ 克礼、克义}
68世 (赣13世):复元。{复和、复璧}
69世 (赣14世):惠;
70世 (赣15世):国林。{国翰、国用}
71世 (赣16世):节斡;{节文}
72世 (赣17世):叔文。{叔x、叔清}
73世 (赣17世):月山。
74世 (赣19世):文达。{文通}
75世 (赣20世):景瑞。{景祥}
76世 (赣21世):尚文。{尚德}
77世 (赣22世):宏远。{宏达}
78世 (赣23世):存昌。{存信、存玉}
79世 (赣24世)好忠;{好荣、好洁、好净}
80世 (赣25世)英[崇华];{钥〔崇举〕、铃〔崇和〕、镳〔崇盛〕、钧〔崇重〕、铨〔崇选〕、钱〔崇严〕、钺〔崇钺〕}
81世 (赣26世)济;{源}
82世 (赣27世)樱:
83世 (赣28世)灼[仁亮]。{燎〔仁望〕、焰〔仁明〕、燧〔仁用〕、炳〔仁光〕、炬〔仁意〕、炯〔仁周{。}
84世 (赣29世)义崇;{义邦、义钧、义立、义宪}。
85世 (赣30世)汝缙;{汝循}。

明兴公为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现桥头乡高市村迁入贵州大定府的始祖。
高明兴,原名智璧,明兴乃入黔落业大方用名。明熹宗天启年间生于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高行乡(今桥头乡高市,又名湖洲)高家村,系江西吉水皈仙高氏一世祖唐南平忠武王高崇文31世孙。明兴公于明崇祯末年离开江西泰和本土(据泰和县志载:时清兵已入泰和,且桂王政权曾复江西地,赣江水系溢发水灾,另明朝时亦有往云贵移民之策),一路艰辛,辗转至大定(今大方)县城北门落户。公卒葬于大定北门螺蛳塘,原有碑记。2005年后因螺蛳塘一带公用修建贵州宣慰府,族人将明兴公及萧氐祖母墓迁葬于大方县竹园乡海马(宫)村观音山麓!同时同地迁葬同一地方的还有应龙公及李氏婆。

86世 (黔1世)智璧[明兴];{智麟}。

87世 (黔2世)应龙荫龙,配李氏。{张刘〔荫祖〕、荫发}。
88世 (黔3世)登先;配党氏。{登明}。
89世 (黔4世)世哲,郝氏;{世位、世儒}。
90世 (黔5世)瓒,韩氏:{瑜}。
91世 (黔6世)文宗,配周氏、韦氏;{文盛、文华}。
92世 (黔7世)洪相,韩氏。
93世 (黔8世)维田,配任氏。{维璧、维棋}
94世 (黔9世)朝伦,配任氏。{朝纪}。
95世 (黔10世)发全〔宝臣〕,配文满贞。{发银}。
96世 (黔11世)致贤,配明凤翔。{致珍,适罗世鹄;致德、妻刘祖明;致金〔万民〕、陈芙蓉:致美、徐正英;致才、黎祖芬;致香、杨继君。致仙,适余明禄;致刚、致贵}。

注:崇文公入赣之前的祖人迁徙情况尚未查清楚,故将其笼统归为一段,计56世;
由崇文公到明兴(智璧)公为一段,计29世;
由明兴公到致贤暂计为一段。计11世。
公元2012年2月11日(阴历壬辰年正月二十日)记录于深圳宝安。

修改更正特注:原表中的“57世 (赣2世):承简:〖ZK(〗”中的(赣2世)错为(赣1世),经秋根、大海宗亲指出,特作改正。即是将承简公更正为(赣2世)后,以下赣的世系顺延往后照推一世。特此说明。对不起大家。
高致贤2017年9月9日于大方更正。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7-09-10 11:00:53 +0800 CST  

此信可作文学创作教材
高致贤
丁酉回乡避暑期间,整理以前我收藏的纸质信件,多是关于写作方面的交流,尽管都是三十年前的信了,读来感到对于现在的写作还很有指导意义!这里,让我们先看看1982年6月11日,《山花》编辑部给我的一封来信吧!
信是这样写的——
“高致贤同志:
小说《饲马》等已读,谈谈我们的看法:
读了你的几篇作品(包括过去退稿的),我们有这样一个感觉,往往在文章的前部分,都有一些生活情趣,也能产生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也就是说,还让人读得下去,但一到后面,人物和事件一当和现实生活挂上了勾,文章就显得索然无味,不仅没有了生活情趣,故事也显得苍白无力,脱离了生活。
如:《小花猫》,前面写猫和老人的关系,读来不仅有生活情趣,也使人产生联想。但到后来,故事一旦与‘四人帮’和三中全会挂上了勾,故事不仅没有了(主要是被政治淹没了),人物形象也消失了,所以读来也不会再感人了。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是通过活的艺术形象来感染人的,而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或者是作品的主题),也只有通过活生生的艺术形象,也即是人物的性格成长、遭遇、喜怒哀乐,才有可能表现出来,从而传达给读者。
以上一些看法,仅供参考。望你多下功夫,写出好的作品来。
致礼!
《山花》编辑部小说组(公章)
1982.6.11.”
来信,一针见血指出我的作品失败的原因:“人物和事件一当和现实生活挂上了勾,文章就显得索然无味,不仅没有了生活情趣,故事也显得苍白无力。而且指出成因:就是‘脱离了生活’。还具体剖析了《小花猫》一稿:前面写猫和老人的关系,读来不仅有生活情趣,也使人产生联想。但到后来,故事一旦与“四人帮”和三中全会挂上了勾,故事不仅没有了(主要是被政治淹没了),人物形象也消失了,所以读来也不会再感人了”。那么应该怎样写作呢?
来信指出:“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是通过活的艺术形象来感染人的,而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或者是作品的主题),也只有通过活生生的艺术形象,也即是人物的性格成长、遭遇、喜怒哀乐,才有可能表现出来,从而传达给读者”。
这正是我所缺乏的东西。素昧生平的编辑同志就推心置腹,毫不保留地坦诚相告,足见其关心爱护培养通讯员的责任心了!而到了今天,某些根本没有给我写信的这些编辑老师的学术水平高的人,还要摆出一付“教授”的架子,举办什么文学创作培训班之类的东西,实行有偿服务,招摇撞骗发横财。相比之下,我十分敬佩以前这些来信不留名的编辑老师!
2017.9.13.于大方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7-09-16 05:19:07 +0800 CST  
晚年生活与回忆录杂谈
高致贤
朋友你好!
前段时间你的社交活动比较频繁,有时候弄得很累也要参加,可以理解,现在你想写回忆录,这是一个很好拐点!
理解你的现实处境
你读书时当班长,工作中是骨干,年轻时是文娱积极分子,又是社会活动家,结交了不少社会名流,其中闺蜜不少,好友亦多,平时往来不断,多因你的为人好,结下社会友情深。虽然随着岁月沧桑、年岁的增长,不少青少年时期的朋友先后离你而去,但是有的情感已经传承到下一代,人家还是那样尊重你!
谁料你你夫君提前离你而逝,子孙们茁壮成长,个个成器,事业有成,自立门户;你独居3室2厅,宽敞明亮,虽年逾古稀,身心犹健,还是那样的年轻美貌,开心活泼,交朋结友的天性未变!一下变为宅老,如果突然息交以绝游,那种孤独之感,你是绝对受不了的!怎么办?难道大活人会被尿憋死?那才是天大的笑话哩!怎样改变这种孤独窘境?你选择了文化社交,继续发挥你的才华,克服你的孤寂,是明智之举,这是可以理解而又无可厚非的!不过,这种环境也不可能持久,毕竟岁月催人老,谁能永远年轻?怎能长期活动于现实社交场合?且而今的某些社交活动唯利是图者不少,他们往往借机捞钱,你如果义务帮助朋友,他们就认为你断了他们的财路,将你的好心当成驴肝肺,必然恨你,于是就背地里说你的不是,又何必与那些小人为伍?好在你是个聪明人,适时选择了养老生活拐点——写回忆录!晚年生活拐点有多种,你选择写回忆录对你很适合。
这个拐点,表面看似由动变静,实质上是动的变化——由体动为主,变为主要动脑。当然,两者都须体脑结合,只是各有侧重。写回忆录就是以脑力劳动为主,跳舞与写作比较,前者毕竟是短期行为!从长远看,写作更为适合你这个年龄段的人活动,也正好说明你的晚年生活拐点选得好!
回忆录与自传的异同、凡人可不可写自传?
可是,你觉得自己的文化水平低,恐怕写不了,拐点处于犹豫之中。这里谈点浅见,供你参考:回忆录不等于自传,但又有其相似的地方。我的回忆录《苦乐人生》出版之前发表于网上。一个“老干部”就发表《炮打高致贤!!!》的文章批评我。当时不想回答他。看到他的很多观点不正确,比如他把“回忆录”说成“自传”是不准确的,我就对于两者之间的相异与相同作了回复。如何看待回忆录与自传的关系?平凡人能不能写自传?现将这段回复摘编一些如下,供你参考:
【《炮打高致贤!!!》的第一条说:老弟写你的所谓《回忆录》是你的事......显然你在嫉妒,明眼人一看便知,无需赘述。我想向你说明一下回忆录与自传的异同:“回忆录“文字的基本意义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而“自传则是以记述自己的生平事迹为主”。两者虽然有些关联,但毕竟不是一种文体。由此可见我并不是写自传。可能你以为我写自传来自吹自擂、标榜自己。于是便在“炮打”中运用了上述这段文字。为什么呢,也许你认为:《自传》历来都是为“大人物”写的,连你这离休干部都还没有写自传,怎么轮到我来写?以为我“违禁”,心里不平衡。其实,写自传也并非“大人物”的专利。我辈平凡人写自传又未尝不可?这里借一段文字来供你参考:
“凡人者,洪荒宇宙之生灵,文化道德之柱石,高贤大德之父兄,伟烈丰功之源泉感、少年青涩风流、 青年奋发图强、盛年勤勉乐业, 暮年知命从容,跌宕起伏胜于传奇,精彩纷呈遑论戏剧,虽平凡却超越辉煌。然,顾望上下五千年,凡人沧海一粟,其传不立不传,子孙欲知其先辈而不能。每念及此,余潸然泪下,仰天长啸而心怀怅然!
幸吾辈恰逢际遇,科技昌盛,网络已兴,变社会之传统,化众生之百态,令凡人之传亦可传世。众志成城 以至百传、千传、乃至万传。累积经年,以至十年、百年、乃至千年,遂成史家大观!
使华夏百姓知前代之万象而有借鉴,使炎黄血脉知宗祖之溯源而有传承。岂非远胜帝王将相之史哉?岂非亦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哉!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尽吾等全力以图之,故名之曰:凡人大传!”
请问,我们这些凡人能不能够写自传?何况我这回忆录还不是自传哩!】
文无定法
回忆录如何写?文无定法,我曾经给你发过短信。写回忆录宛若建大厦,自己的“三亲”(亲历、亲见、亲听)故事就是建造大厦需要的各种材料和部件,你想到什么该写的就写,写下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写好先放到一边,想到增删修改时就操作一下,不知你是用电脑写,还是想写在纸上?如果写在纸上,在稿纸右边留下三分之一的空白,作为修改时增加内容之用。将你觉得应该写的往事基本写完之后,就将它们安装上楼房,宽取窄用,取材不怕多,按需取舍,用时挑精品。这就可量体裁衣,增删修改,直到自己满意才竣工。
夜郎千万莫自卑!
另外一个问题是,你觉得自己文化低,担心写不好,不敢动笔。这个担心初学写作者都有,然而,对于你来说,这种担心可以说是多余的。为什么?你只有初中学历,为何能够顺利晋升中级技术职称?就是你自己写的论文胜过许多本科生。你的论文受到评委一致好评,答辩顺利通过,就因为那是你的亲身实验的工作总结。写回忆录不就是写你的亲身经历吗?而且,只要记录史实,不需像写论文那样提炼理论。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你本身!所以,我在短信中提醒你:夜郎须自大,千万莫自卑!

把故事写清楚就行

自己觉得有意义的故事就写,从头到尾叙述清楚就行。提笔就写,千万不要还没有下笔就去考虑怎样开头结尾,如何起承转合等等条条框框。那样你就越想越不敢动笔,致使回忆录胎死腹中!我是以前怎么做,现在就怎么写,先把初稿拖出来,写出来再修改。有时候在写作或修改当中会发现一种比较简洁的表现方法,于是就大幅度的修改,甚至于推翻重写,那就会写得更快更好了!这是我的切身体会,不信你可以试试看?

口语成文才算高

有个老大姐想写回忆录,就是担心自己找不到华丽的辞藻来形容,只会写些婆婆妈妈的口水话,因此犹豫了很久,我劝她先用口水话写出来,她说怕人家笑,几经交流,她写出来了,写得很具体,我读来深受感动,便写了一篇读后感,贴在后面给你参考——
婆婆妈妈的大实话
高致贤
徐德明同志发来文嘉玉大姐的回忆录书稿,让我将此前对该书稿写的读后感改为序言,这是对我的鼓励,便老老实实地重读德明校长整理过嘉玉大姐的回忆录《苦尽甘来》书稿。
读嘉玉大姐的回忆录,就像听深山里农家老太们摆家居龙门阵,纯净得像油杉河源头的水!没有任何杂质和添加剂,清凉可口又解渴,完全可以放心直饮!
曾经被假大空的应势文章欺骗过的我辈,读到这种掏心窝的话儿,就像吃到没有施放化肥和农药的绿色食品那样放心,毫不怀疑她的真实性。文中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没有丝毫虚构,完全可以作为地方史志可靠而又宝贵的题材。说她记录的史实宝贵,是她记载的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事物尚未受到现当代官方应有的重视,她却记录下来了。例如三年困难时期,大方中学学生到油杉河运木料建校的事,不知官方史志收入了没有?斗胆说一句,即使收了,也不可能像她记叙的那样生动具体!
她的文章不是泛泛而谈,全用事实说话。她没有声张自己如何孝敬父母,看了她割肉救父,无不深受感动;看了她业余刻印蜡纸和养鸡挣点点微博收入养育子女,觉得再写什么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都是多余的了;看了她如何坐飞机?旅游谁陪伴?衣服怎么穿?怎么出去玩?你就知道她的孩子们是何等之孝顺了;她在悲痛欲绝之时,亲人们守护在她身边,就不须高谈阔论什么家庭和睦;看她如何对待二姐,还需要议论知恩图报吗?她把许多生活“琐事”如实记录下来。读过她的记录之后,无须什么指点,你就会从中理解什么叫母爱,什么叫亲情,什么叫夫妻恩爱,什么叫家庭和谐?......读过她的记叙,自然感到一切议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了!
整个书稿没有什么直接抒情的文笔,但那朴实无华中的内在情感,的确感人至深!古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这等经过风霜雨雪的耄耋老头儿,更不会轻易流眼泪,可是,嘉玉大姐这回忆录的不少地方,我却是含着眼泪读的。
展望当今文坛,那种华而不实的空洞文风正在受到读者的鄙视,纪实文风逐步赢得读者欢迎。嘉玉大姐写回忆录没有功利影响,也不追风赶浪,她不需要“集中”、“典型”、“提高”去为某种势力服务,也不去充当某某的喉舌,只是将她几十年亲历的生活“琐事”以别样的方法记录出来留给社会,是是非非不需讲,自有读者会评说!
统观嘉玉大姐回忆的史实,我觉得可以作为家教的课外读物,可以作为相关地方志的题材,可以作为持家为人的参考读本。这部回忆录的作用,已经超越个人恩怨,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和较高的史料价值!
嘉玉大姐在其子女和亲友的支持下,将其可歌可泣的回忆录出版,可喜可贺,以此小序贺之!
2017.9.4.于大方
越写越觉得可写的东西多
开始写的时候,总是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可是,写自己最熟悉的而且又是最想写的心里话,你只要开头写起来,怎样想就怎样写,就会越写越觉得需要写的东西还很多。这时你已经进入以前亲历的场景中与以前的老朋友(不管活的、死的)们在交流,在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像演戏一样,一旦进入角色,就不是你要去演戏,而是那个角色要你那样演他或她了。写作进入境界之后,就不是你要如何写那故事,而是那个故事要你如何去写他或她了。换句话说,就不是你要怎样写文章,而是文章要你如何去写它了!写作一旦进入这种状态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要写的东西很多了!
2017.10.1-9.于深圳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7-10-11 05:21:55 +0800 CST  

如何看待同姓共祖与同姓不婚?
——高致贤回答山东高娟
勿忘我(高娟) 2017/12/1 17:55:07
你好,我们高姓都是同一个老祖宗吗?
贵州高致贤 2017/12/2.11.:14.52
祖宗这个概念的内涵比较丰富,如果指始祖的话,就要分为得姓始祖和血缘始祖,我们高姓见诸于史书记载最早的是高元,以后还有高阳氏、高辛氏等,以后才有高傒。因为高傒及其以下的史料记载比较全,所以,按照《新华词典》得姓始祖条目的解释,高姓绝大多数人承认高傒为高姓的得姓始祖。
再从姓氏来源来看:有赐姓、认姓、以封地为姓、依职取姓、依名取姓、他姓改高姓等等;一个姓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姓氏的血缘始祖。所以,高姓的血缘始祖就绝对不只有高傒一人。道理很简单:全国高姓人口两千万,高傒的血缘后裔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其他不是得姓始祖的高姓人,也不会全都没有后裔!说我们同是一个老祖宗,指的是大多数人承认的得姓始祖。实际情况并非这样。所以民间“同姓不同宗,各有各的老祖公”之说,是有道理的。个人之见,未必全对,仅供参考。
勿忘我(高娟) :谢谢老师,看了你的讲解对我们高姓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常听我们这边人说“高没二高”,还以为我们高姓都是一个祖先。
贵州高致贤:不光是我们高姓,不管哪个姓都是一样。“没有二高”和“一个祖先”不是一个概念。高姓,历史上高辛氏、高阳氏等复姓,而今好像只有单姓“高”了,所以说“高没二高”不错。但是,全球各地高姓的血缘始祖,绝对不只是高傒一人,这是可以肯定的。所以,我认为民间流传的“同姓不同宗,各有各的老祖公”之说不错。这样,就将得姓始祖与血缘始祖的关系说明了。我以为,这句民谚里的“姓”:指的是得姓始祖;“宗”:指的就是血缘始祖。

接下来,高娟提出另一个问题:同姓男女可以结婚吗?在她的家乡,同姓男女结婚,被视为大逆不道。问我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我说,这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从法律的角度看,只要不是近亲结婚是可以的。我国法律禁止近亲结婚,是指禁止直系血亲以及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直系血亲简单地说,就是生养你的,以及你生养的。如父亲与女儿,母亲与儿子,爷爷与孙女,姥姥与外孙等等;
禁止结婚的旁系血亲是指双方有共同的祖先,且在三代以内的。
具体的算法:从你开始算起,你自己一代,你父亲就是二代,你祖父就是三代,你曾祖父就是四代(你与母亲那边的血缘关系,跟父亲这边的是一样的。)
如果男女双方的共同祖先是在三代以内的,那就禁止结婚。如果是在三代以外的,法律是允许的。比如曾祖父或外曾祖父是共同的,那法律上是允许结婚的。
如果男女双方的共同祖先不是同代的,比如男方这边的共同祖先,对他而言是第三代;而女方是第四代,那按多的算,就是四代。可以结婚。
二是,从民间传统习惯和封建礼教来看是不行的。我不知道这有没有文字依据。只听我们的父辈告诉我们:我们是姜太公的后裔,不能与姜家开亲(结婚)。同姓结婚被讥讽为:“日本人”。这种宗族感情虽然没有法律依据,但是,民族感情也是应该考虑的。不同姓的男女多得很嘛,何必一定要与同姓的人结婚呢?
但是,从多种多样的姓氏来源看,现在同姓的,祖先未必同姓;现在不同姓的,说不定祖先还是同姓。因此,我以为:只要合法,也是可以的。
2017.12.16.整理于深圳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7-12-23 06:31:01 +0800 CST  
名言警句大札荟选摘之一
高致贤/摘选
按:网络上有不少名言警句,读来发人深省,深受启迪,个人不敢独享,借花献佛,选摘一些与读者分享,来源纷杂,分不清原创还是转发?这里一并致谢!
日子,过的是心情,
生活,要的是质量;
昨天再好,也走不回去;
明天再难,也要抬脚继续。
没有人能烦恼你,
除非你拿别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没有放不下的事情,
除非你自己不愿意放下。
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
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
人生的悲欢离合,
酸甜苦辣,皆系于心。
心态若安好,
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经营好心情,
你就拥有了生活的全部。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7-12-26 05:29:16 +0800 CST  
人生就像道路
名言警句大札荟选摘之四
高致贤/摘选
按:网络上有不少名言警句,读来发人深省,深受启迪,个人不敢独享,借花献佛,选摘编与读者分享,来源纷杂,分不清原创还是转发?这里一并致谢!

21、人生就像水珠,经过不懈努力可以穿透石头,虽然穿过那石头不是一时间的事,但只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没有什么事做不成。
22、人生就像长跑,在长跑过程中,跑的时间越长,身体就会越难受,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跑完这漫长的路到达终点。
23、人生就像道路,有坎坷的,也有平坦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跌倒,有时不会跌倒,但总要继续前进。
24、人生就像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25、人生就像一座火山,当你生气和愤怒时它会爆发,当你高兴和欢乐时它会喷出地下泉,浇灌脚下的花花草草。
26、人生就像战场,不是你死便是我活。社会不断发展,跟不上节奏的都将被淘汰,只有不断地汲取教训,不断改变自我去适应社会,才能被社会所录用。
27、人生就像峡谷里的一粒种子,只有顽强拼搏,努力生长,才能长出峡谷,看见阳光,如果放弃,那么就会永远坠落在峡谷的深处,永远看不见阳光。
28、人生就像是一片海洋,里面的许多的奥秘要让我们去探究。
29、人生就像愤怒的小鸟,当你失败时,总有几只猪在笑。
30、人生就像茶几,充满杯具,如果放上一把牙刷,就会变成洗具,所以别老盯着杯具,要去找属于你的那把牙刷!
31、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却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
32、人生就像斗地主,拿这一对王的别得意,小心底牌补上3、4、5,拿一把烂牌的别气馁,底牌说不定是一对王呢。
33、人生就像一个戏剧,开心的时候是喜剧,伤心的时候是悲剧,桃花运来了就是青春偶像剧!
34、人生就像河流,只有找准了河流的轨迹,才能判断出河流未来的方向!
35、人生是一条船,每个人都想划到对岸,有人轻松就过了,有人中途落水,还有的快接近时却怎么也靠不了岸。
36、人生就像迷宫,我们用上半生寻找入口,用下半生寻找出口。
37、人生如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要苦一阵子。
38、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
39、人生如一局棋,应该多一些主动的出击,少一些消极的退缩。
40、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8-01-18 05:02:44 +0800 CST  
伤心更比伤身痛
2018年随机观察小记连载之11
高致贤
出言不逊伤人心,伤心更比伤身痛!今天听到一个故事,说的是:某个村子里有一个年轻人,很优秀的,可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经常对别人出言不逊。他的父母和朋友总是劝他,他总是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几句话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然后依然我行我素。
一次村子里来了一位禅师,年轻人对禅师说了一句很不尊敬的话,别人批评这个年轻人,年轻人振振有词地说道:“不就是几句话么,我向他道歉不就可以了吗?”
禅师听了微笑着对年轻人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好多人包括这个年轻人都围在了这个禅师的旁边,准备听禅师讲故事。禅师顿了一下开始讲故事:
有一个人养着一只从小就从深山里捡回来的狗熊,他一直养着这个狗熊,可是有一天这个狗熊把邻居家的一片玉米糟蹋了,邻居找上门来。他很生气,拿起棍子对着狗熊就是乱打,而且边打边骂:畜牲始终就是畜牲,我白养你了。打完后,他把狗熊赶出了家门。
第二天的时候,他又后悔了,可是狗熊已经走进了后山。
他很后悔,可是再也找不到狗熊了。在一次上山打猎的时候,他碰到了一只老虎,手无寸铁的他闭上了眼睛。突然他听到了搏斗的声音,他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那只狗熊回来了。狗熊把老虎赶跑了,他高兴地上去爱抚着狗熊说道:“太好了,上次我打了你还疼吗?你跟我回去吧!”
狗熊说:“早就不疼了,可是你说过的那些话却还在让我疼,而且很疼很疼。”狗熊说完头也不回就又回到了后山中。
禅师的故事讲完了,大家都在感叹说过的话竟然会有这样大的伤害,惟独这个年轻人却是一副不屑的样子,禅师又从口袋里取出了几颗钉子对年轻人说:“你去把这几颗钉子钉在树上。”年轻人按禅师的话去做,把钉子钉在了树上。
年轻人刚回去,禅师又说道:“你去把钉子取下来。”年轻人没有说什么,又回到了树下准备把钉子取下来。可是年轻人费了半天的劲,用各种工具折腾了半天才取下了一颗钉子。
禅师来到了年轻人身边,用手指着那个钉子留下的痕迹说:“就是拔出来,那又能怎么样呢?树干上不是还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吗?就像那个故事里的狗熊一样,虽然棍子留下的疼早已消失了,可是那个人说过的话对它的伤害却是终身难忘的。”
禅师又看了一眼年轻人,接着说:“对别人有所伤害的话,就像钉子一样,尽管你能取回来,可是你留给别人的伤害就像钉子留在树上的疤痕一样是永远消除不了的。”
年轻人听了,顿然大悟,他说:“我现在终于明白出言不逊对别人会是多么深的一种伤害,谢谢大师的指教。”禅师听了点头称是,然后飘然而去。
世界上对别人最深的伤害永远是语言,当我们对别人出言不逊的时候,也就是把钉子钉进了别人的心中,而且这样的伤害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8-02-05 04:58:31 +0800 CST  
想听真话何处寻?
名言警句大札荟选摘之十六
高致贤/摘选
按:网络上有不少名言警句,读来发人深省,深受启迪,个人不敢独享,借花献佛,选摘编与读者分享,来源纷杂,分不清原创还是转发?这里一并致谢!
1、算账的辩证法:赚钱的时候算大账,花钱的时候算小账。
2、花开了,不一定会有结果。结果了,果实也有许多种:酸的、甜的、苦的……
3、幸福的人不一定开心,但开心的人一定幸福。因为有些人身在福中不知福。
4、翅膀能把雄鹰载向辽阔和高远,但,它却是由一根根轻微的羽毛组成的。
5、如果一个人完美得实在看不出任何缺点的时候,那就警惕他的优点吧。
6、80后的重要任务就是制造08后。
7、只知道刚的人,难免会被折断;只有柔的人,到头来终是懦夫。
8、幸福的家庭需要两个人努力,不幸的家庭只要一个人努力就够了。
9、相信别人,放弃自己,这就是许多人失败的开始——连自己都放弃,谁能拯救你。
10、人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11、一般情况下,干事的人“闲事”都少,不干事的人“闲事”都多。
12、灰心是无情的子弹,一旦被它击中了,再健康、强壮的人生,也会受到损伤。
13、名人、伟人,无疑是时代进行中的里程碑。但如果把他们摆错了位置,就会成为路障。
14、所谓爱情,就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由于心灵和心灵的撞击而发生的一次严重的交通“事故”。所以有人才这样说,真正的爱情只有一次。言下之意就是说,伤一次就够了,何必再第二次受伤呢!
15、所有的规矩都是领导者制定的;所有的规矩又常常是领导者破坏的。制定规矩时,领导者要的是秩序;破坏规矩时,领导者讲的是“创新”。所以,正确的一面就总是在领导者那边。
16、官场上的话假的多,真的少;朋友间的话真的多,假的少。想听假话,到官场去混;想听真话,到朋友中来。
17、青春期综合症”——-不牵手,就失落;不接吻,就口渴;不拥抱,就空洞;不恋爱,就变态。
18、对于男性来说,娶错人比不结婚还恐怖十倍。
19、哭声、骂声、闹声、埋怨声,声声入耳;关心、真心、贴心、责任心,心心相印。
20、深爱你自己——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和你一模一样。(来自网络)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8-05-13 05:19:07 +0800 CST  
文化会给人带来精神财富
感谢大方苏平老师关心
高致贤
@大方县作家高致贤 您好,我不知道如何称呼您。
因为从我看过你的《苦乐人生》后,对您的过去有点点了解。有时候感觉您是一位慈祥的老人,有时候又觉得你是一位多才的作家,有时候觉得你是一为社会研究者。所以我也不知道如何称呼您。
不管那种身份,您给我的感觉是最接地气的。
前段时间,在大方县坝子那边。我一个姓高同学结婚,席间与一位姓高耳顺之年的老人闲聊,他知识不多,但是对您的《苦乐人生》非常的爱好。并对您大加称赞,说他高致贤爷爷如何的求学与工作,著书与立说。席间他谈得很兴奋,他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和他聊这些了。
我一边听,一边想,一个文化人给别人带来的精神财富多么可贵,让一个老人顿时焕发青春,激情四射。我听后,给他说那本书的封面颜色,大概内容。他更来劲了,仿佛要把一切关于您的事情都和我谈谈。那种快乐,喜悦让一桌子的人都出奇安静。我们的交谈有时候也幽默风趣。大家都笑逐颜开,几位年纪和我差不多的还特意凑过来搭话。现场气氛欢快,让酒席的角落开出一桌“笑花”。
当我用手机在群里找到你时,那老人异常激动。我告诉他,您老人的写作动态只要分享出来,我们都在悄悄关注呢。他说“难怪我们是用科学信息的手机和他谈。怪不得还晓得多很,说回去也让他年轻人买部智能机。方面看哈更多的东西”。
时间过去了差不多两个月,那场面和话语依然回荡耳边。我感觉快乐的不只是麻将的输赢,不只是车子有多么昂贵。有时候开彻心扉的交谈,萍水近人的沟通,也是人生一道快乐的风景。
闲谈交流,若有过失,请海涵!
关注无限,言谈不当处,请指点。
贵州高致贤 2018/4/26 星期四 16:35:06
谢谢您的关心,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请加为友,多多交流!不知你的答案,加不上。已经加上,可以聊天了!谢谢您!

楼主 贵州老高  发布于 2018-05-23 06:08:12 +0800 CST  

楼主:贵州老高

字数:924

发表时间:2012-07-23 17:1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03 22:16:21 +0800 CST

评论数:63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