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王阳明(长篇连载)




王阳明想啊,既然是让我来打仗的,就得按战场规则来办,只有委我以军职,才能事权归一,至少军事上的事王阳明可以拍板,像惩处不听节制的部属,就可以动用军法。
别小看“军法从事”这几个字,识点道理的都知道它实在不好惹。司马穰苴所以敢杀齐景公的宠臣庄贾,靠的就是它。飞将军李广敢杀霸陵尉,靠的也是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武将就可以见谁杀谁,那还得了。“军法从事”的前提条件是战时,只有进入战争状态,军法才能生效。比如李广杀霸陵尉是“至军杀之”,只有到了部队,宣传进入作战状态,才可以找霸陵尉的茬,然后杀了他。司马穰苴杀庄贾,也是在“约束”部队之后,显然是宣布进入战时状态。
换言之,不在战时状态就不必接受军法的约束,不管文职武职。这就意思着,在漫长的战前准备时期,或者战后的善后时期,只要有人不听节制,王阳明照样拿他没办法,这就是为什么他还要力争“便宜从事”这项权力的原因。
所谓“便宜从事”,是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斟酌处理,不必请示。不但可以先斩,连后奏都省了。
当然,“便宜从事”的管辖范围要比上述广大得多。
不管是战时还是平时,王阳明这是要完整无缺的事权,好办他想办的事。
兵部尚书王琼将王阳明的意见呈报御前,并表态兵部是支持这个意见的。皇帝见王琼支持了,他也支持。这事就这么定了,王阳明改巡抚为提督南赣、汀、漳军务,得以军法从事,给旗牌八面,悉听便宜。
这回是真实的手握生杀大权。军法从事的厉害处,前面说过了。旗牌是写有“令”的旗和牌,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作为准其便宜行事的凭据。
镇守太监毕真得知王阳明初来乍到就打了胜战,也想插一手,要当王阳明的监军。舆论刚一冒头,就给明事理的王琼压了下去,理由很现成,也很有说服力,“兵法最忌遥制,若使南赣用兵而必待谋于省城镇守,断乎不可”。
这事遂不了了之。
事实证明,王阳明固然有才,要没有王琼搭台,这戏恐怕也不大好唱。所以说知遇之恩也。
然后提督军务王阳明,接到了理想中的上谕:
“特改命尔提督军务……一应军马钱粮事宜,但听便宜区画……其管领兵快人等官员,不拘文职武职,若在军前违期,并逗留退缩者,俱听军法从事。生擒盗贼,鞫问明白,亦听就行斩首示众。”
震慑部属是一,震慑盗贼是二。
只要抓到了,审问明白,即可就地正法。
这是盗贼集体的冬天。
=============
注:
(1)原文见:《与希颜台仲明德尚谦原静》。


楼主 翰林祭酒  发布于 2016-11-14 14:02:06 +0800 CST  


声东击西



就目前的形势看,南赣山贼主要有这几大股:
南赣的西面,湖广桂阳附近,有悍匪谢志珊等盘据在桶冈、横水、左溪;南赣的南面,广东乐昌附近,有高快马;南赣的东面,广东龙川附近,有悍匪池仲容盘据浰头,盘据大庾岭的是陈曰能。他们彼此声息相通,互为应援,大有一荣俱荣,一辱俱辱之势。其中之谢志珊、池仲容最为棘手。
湖广巡抚都御史陈金,着眼湖广,建议三省夹攻,先解决他的桶冈、横水、左溪问题。
王阳明是提督军务,得着眼全局。他发现,从湖广的角度来说,桶冈为贼之咽喉,横水、左溪为其腹心,一剑封喉固然省事。但从江西的角度来说,横水、左溪为贼之腹心,桶冈只是羽翼。倘若夹攻桶冈,从江西向桶冈进逼的官军,势必要绕过横水、左溪,穿插于桶冈与横水、左溪之间,无疑陷官军于背腹受敌之境,显然大不利。
俗话说,唇齿生忧尚可医,腹心受害诚堪惧。王阳明因此说服众人,打下横水、左溪,则桶冈不足为虑。
王阳明所以选择先打横水,还有个声东击西的条件。既然盛传官军要打横水,那就挑明了说先打横水好了,时间定在十一月底。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官军接下来的所有战前准备,桩桩件件都在暗示,行动目标却是桶冈。
这是在创造奇袭的条件。
与此同时,文章高手王阳明偏偏在这时候,发布了一份指向相当明确的文告,曰《告谕浰头巢贼》。文章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一大堆,核心意思就一句话,放下武器,立即投降,否则只有自取灭亡。
迫于压力,水平不如谢志珊、池仲容的小头目卢珂、郑志高,立即率部投诚。王阳明答应既往不究,卢珂、郑志高表示愿效犬马之劳。
这就足以使人纳闷了,王阳明到底想打哪?
谁也不知道他想打哪。
但他打了陈曰能一个措手不及。
盘据在江西、广东两省边界之大庾岭,陈曰能与其他山贼的联络最为薄弱,这意味着他最容易收拾。打前锋的又是曾与之近邻的卢珂、郑志高,陈曰能基本没有形成有效的防御能力,名下十九座山寨就被烧得干干净净。
陈曰能被活捉,验明正身确是陈曰能,就地正法。
说了,这回不会跟你们客气。这又是巧妙的攻心战法。
然后王阳明将大本营从赣州前移至南康县。
就是说,越来越靠近上浰、中浰、下浰。
池仲容寝食难安,谢志珊困惑不安。
正德十二年十月初七日,王阳明挥师奇袭横水。
都指挥许清、赣州知府邢珣、宁都知县王天与,各领一军攻横水,南安知府季斅、守备郏文、汀州知府唐淳、县丞舒富,各领一军攻左溪,吉安知府伍文定、程乡知县张戬,领兵把守要害,截杀逃遁之敌。
精心挑选出来的四百名身强力壮且颇有胆略的山民樵夫,每人携带旗鼓火药,秘密潜入横水附近的险要处,等官军发起进攻之时,既树旗擂鼓,佐以各种奇形怪状的爆炸声,呐喊声,造成草木皆兵之势,以瓦解敌之抵抗意志。
官军遂于十六日攻破旱坑、窎井、稳下、李家。十七日攻破丝茅坝。十八日攻破朱雀坑、村头坑、黄竹坳、观音山。十九日攻破梅伏坑、石头坑。二十日攻破白封龙、芒背、黄泥坑、大富湾。二十二日攻破白水洞。二十四日攻破寨下、杞州坑。二十五日攻破朱坑、杨家山。二十六日攻破李坑、川坳。二十七日攻破长河洞。
至十一月,共攻破山贼巢穴五十余处,擒斩匪首谢志珊等五十六人,从贼二千一百六十八人,俘获贼属二千三百二十四人。


楼主 翰林祭酒  发布于 2016-11-15 08:39:31 +0800 CST  
匪首谢志珊在逃往桶冈途中被活捉,行刑前,唯一的要求是见王阳明一面。何等人物竟使他的黄梁美梦毁于一旦。王阳明恰好也有问题要问他:“你是怎么让手下人死心踏地追随你的?”
谢志珊长叹一声说:“也是不容易。”
王阳明问:“此话怎讲?”
谢志珊说:“平生见世上好汉,断不肯轻易放过。想方设法拉拢他,好酒就纵其酒,有困难就助其急。如此,其人必心存感激,正寻思着如何报答,再把实情跟他说了,没有不答应的。”
王阳明回到住处,不无感慨地对门人说:“吾人一生汲汲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倒是不错的办法。”
积新胜之余威,部将纷纷请求跟踪追击,直捣桶冈。
这确实是之前的战略部署。但王阳明根据俘获的山贼钟景的报告,改变了这个部署。
据称,桶冈之形势要比想象的严重。四面青壁万仞,连峰参天。置身深林绝谷,基本是不睹日月,要是不熟悉地形,走出来都困难。中间形成一盆地,方圆百余里,盛产旱谷、薯芋之类,足以自给自足。往年官军曾尝试围困桶冈,然而数月下来,连一个小喽啰都俘获不了,最后只得打着招抚的幌子收兵了事。
锁匙龙、葫芦洞、荼坑、十八磊、新地五处是进入桶冈的必经之路,问题是,山贼只要在崖巅堆置一些滚木石头,即可收到“一人当关,万无莫开”之功效。而且横水、左溪余贼皆已奔入其中,同难合势,必然加强警戒。
很显然,眼下不是进兵的最佳时机,不如借机休整部队,养精蓄锐。王阳明于是让部队闲着,自己却没闲着。
十月二十八日,曾经效力山贼眼下戴罪立功的官员李正岩、刘福泰,以及前山贼钟景,奉命前往劝降。
条件就是《告谕浰头巢贼》的条件。
结果就是谢志珊的结果。
最后期限定于十一月一日正午。
不出所料,桶冈大匪首蓝天凤果然犹豫不决,横水、左溪奔入之贼,果然坚持不可。议事厅里吵翻了天,就差动刀枪了,依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的迹象。
恰在这时,天降大雨,防守越发松懈。
要的就是你的分裂,你的松懈。
十一月一日,已经到达指定位置的官军,冒雨发起了攻击。仅一天时间,即荡平桶冈及其他主要匪巢十三处。
王阳将指挥部前移至茶寮。
十一月五日至十三日,官军相继扫除了新地等十处匪巢。匪首蓝天凤跳崖自杀。主要战事结束。
不到二个月的时间,王阳明通计捣毁巢穴八十余处,擒斩大贼首谢志珊、蓝天凤等八十六人,从贼三千一百六十八人,俘获贼属二千三百三十六名人。
王阳明再次来到横水、桶冈,相视形势。这是他自出游居庸三关以来养成的习惯,也是他的实践经验。是年闰十二月,朝廷同意在横水设置崇义县,并在险要的桶冈、茶寮等地设立哨所及巡检司。
班师至南康,沿途百姓顶香迎拜。
楼主 翰林祭酒  发布于 2016-11-16 09:38:01 +0800 CST  

各个击破



正德十三年(1518),王阳明四十七岁。
眼下的劲敌,只有浰头了。
他在给门人杨仕德、薛侃(字尚谦)的信中说到:
“我业于近日进抵龙南,准备明日进剿,四路官军亦已如期并进,贼有必破之势。我在横水时,曾写信给仕德,提及‘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剪除山贼鼠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诸位若能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平定之功,这才是大丈夫不世之伟绩。近段时间想来已寻得必胜之策,我静候各位的佳音。什么样的喜悦能比得上这些呢?
梁焯资质不错,可与共学。见信的时候,估计已经离开赣州了。如果未成行,不妨把此信也给他看看。府中琐事有劳薛侃了,小儿正宪,亦请时加督责。”(1)
王阳明在赣州,虽然戎马,亦不忘讲学。“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后来成为心学标志性名言。王阳明肯讲这个话,看来有些门人弟子的功夫已非同一般。
这个杨仕德,名骥,最初师从湛甘泉,后卒业于王阳明。只可惜天妒英才,未几卒。
信中提到的梁焯,字日孚,进士出身,南海人。为了能够进京赴吏部应选,他不得不变卖家产,备办旅费,整整筹划了一年,才带着家眷上路。然而途经赣州时,听说王阳明在城里,便停船前去拜访。家人本以为不过是寻常的会客,稍作停留也就罢了。没想到梁焯一连几天着了魔一样往提督府跑,到了第四天,他竟然表示不走了,要在王阳明的官署旁租房子住下。家人急了,百般劝阻。梁焯说,我此间有大苦,也有大乐,没法跟你们讲清楚啊。
他一步都不想挪,家人也拿他没办法。
这就到了正德十二年的八九月份,王阳明外出征剿匪,离开了近两个月时间。等他把事情办妥回赣州,发现梁焯竟还在等着他,且把家眷送回老家,仿佛要在赣州终老一生。
不为世俗习见所左右,王阳明许以为“豪杰之士”。(《别梁日孚序》)
此时,薛侃也在赣州。
王阳明与诸氏夫妇,久无子嗣,正德十年,龙山公王华做主,将王阳明堂弟王守信的第五子,八岁的王正宪,过继给王阳明。眼下正宪就在赣州,王阳明便让薛侃负责王正宪的教育问题,同时将提督府日常需要处理的公务,一并交给他。这说明王阳明对薛侃是充分信任的,乃至可以将极为机密的军情都告诉他。“贼有必破之势”,王阳明敢这样轻松,一定有他的理由。
贾谊《过秦论》有句话:“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套用这句话的意思,灭南赣山贼者山贼也,非王阳明也。
此话怎讲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楼主 翰林祭酒  发布于 2016-11-17 11:47:20 +0800 CST  

起初,王阳明嘴上扬言要打横水,实际的准备工作又在暗示要打桶冈,而布告却是针对浰头的。正当贼匪满腹疑惑之际,官军奇袭了大庾岭陈曰能,连给他们反应的时间都没有,谈何施援。
打横水的时候,王阳明的招抚工作严重扰乱了浰头的平静,有坚决要降的,有坚决不降的,有模凌两可的。头目池仲容就属于后者。
池仲容想降又不想降。想降是退路,但又担心王阳明的招抚诚意;不想降是做这勾当不是一天二天了,杀人放火的事没少干,但又担心内部哗变,或者四分五裂。
于是池仲容想了个自以为两全其美之计,派想降的小头目金巢率领其手下一彪人马,前去探听虚实。
王阳明果然不计前嫌,还很信任地让金巢参与剿灭横水山贼的军事行动。戴罪立功,自赎前衍,个个都鼓足勇气,杀奔战场而去。
池仲容待要相信,横水已被拿下。
悍匪谢志珊的头颅就挂在辕门外,池仲容相当震惊。他派出亲弟弟池仲安以示诚意,但池仲安游移不定的眼神让王阳明感觉不踏实。因此,明里,王阳明同意池仲安参与剿灭桶冈的军事行动,暗地里却将他们支往需要走远路且不那么要害的地段,同时告诫官军注意警戒,防止里应外合。
王阳明且远远地布置了一哨人马,看住池仲容。领头的就是新近投诚的卢珂、郑志高。
桶冈既破,浰头势成孤立。池仲安又没有多少战功收获,池仲容内心越发不安,于是私为战守之备。
王阳明给他们送去牛和酒。
池仲容知道来者不善,便又耍起心眼,声称与卢珂有仇隙,担心遭到仇杀,所以预为防备,并不是针对官军。
既然这么说,那么好吧,将计就计。
王阳明佯装盛怒,严词斥责卢珂辈匪性不改,擅自兴兵仇杀,并表示要派兵进剿。
池仲容且信且惧,复派信使前来道谢。
恰在这时,不知底里的卢珂急匆匆从龙川赶来,要面见王阳明解释清楚此事。王阳明便如此这般地告诉他。
于是,王阳明当着池仲容信使的面,下令杖责卢珂三十军棍。这又是周瑜黄盖的故事。然后将卢珂投入大牢,扬言要将其部属一干人全部拿来问斩。
假戏做足了,真戏上场。
王阳明一面秘密派卢珂的弟弟前往龙川统兵,做进攻之准备。一面外示和平,释甲休兵,张灯结彩,过大年。
这就到了正德十二年年底的十二月二十三日。
=============
注:
(1)原文见:《与杨仕德薛尚谦》。
楼主 翰林祭酒  发布于 2016-11-18 12:03:55 +0800 CST  

着眼长远




当初山贼们声势浩大的时候,各个也称起了王,摆起了谱,做起了春秋帝王梦。其他的且不说,单说谢志珊就自称“征王”,池仲容就自称“金龙霸王”。
既然称王称霸了,表示王霸的形式之一,就得使用自己的年号,以示另立中央,不服从明王朝的统治。比如按照年号纪年法,王阳明进剿浰头的那一年是大明正德十三年,公元纪年法是公元1518年,但在池仲容小朝廷那,可能称为金龙霸王三年(其于正德十一年结寨反叛)。
王阳明的意思是,池仲容既然表示要归诚,就得取消“金龙霸王”的年号,使用大明历。于是,他派指挥余恩和黄表,前往三浰(上浰、中浰、下浰)颁授大明历。
黄表看似无心实是别有图谋地对池仲容说:“你们是新归附的新民,有些礼节不懂,不怪你们。但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我都来颁授大明历了,你们还呆在山中不作表示吗?”
礼尚往来嘛,池仲容想想也有道理,便带着手下高级头目九十三人,前往赣州。但这些杀人不眨眼的悍匪,并没有悉数进城,而是在赣州城外的练兵场驻扎了下来。
池仲容没有让所有的悍匪一窝蜂去见王阳明,防的是一窝端,可见他的不简单。
王阳明看见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又不见池仲容的身影,当即拉下脸来,不悦地说:“怎么,不相信我吗?”
一面暗中策反了池仲容的亲信,让他回去告诉池仲容:“王大人很有诚意,何不亲往谢罪?”
池仲容把心一横说:“去就去,我倒要看看王守仁能把我怎么样?”
池仲容到了赣州城,看见军营大门口,连个站岗的士兵都没有,卢珂也还在大牢里,又见他们下榻的祥符宫,屋宇整洁、堂皇,不觉心花怒放,喜出望外,早把戒备之心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见把池仲容稳住了,王阳明当夜就放了卢珂,让他回去整顿人马,秘密向浰头推进。
不过,池仲容终归不放心,担心群龙无首,担心调虎离山,第二天就闹着要回去,王阳明说:“都节下了,这时候回去也赶不上过年,不如就在城里过年。我听说赣州城今年有灯节,挺热闹的,看了灯,正月回去不迟。”
这就到了正德十三年的正月初一,岁也贺了,灯也看了,池仲容打算就起身回去。王阳明盘算着卢珂也差不多靠近浰头了,准备工作也差不离了,便答应他,初三日摆宴欢送。
初二日杀猪宰羊,忙了半宿。
池仲容想着明天要赶路,怀着愉快的心情早早睡下了。
这一睡去不打紧,却永远没有了醒来的机会。预先埋伏的甲士,一番万光剑影,结果了这些悍匪的性命。
也是他们该死。反也反得不彻底,降也降得不利索,优柔寡断,瞻前顾后,怕狼怕虎的,在王阳明眼里就是别有异心。北宋范仲俺说:“一家哭何若天下哭?”这事怪不得王阳明不地道。
初三日夜,王阳明帅大军进抵龙南,对群龙无首的浰头发起了总攻击。至初七日战事结束,基本荡平浰头匪患。余部逃往九连山,亦相继被剿灭。
此役,凡破巢三十有八,擒斩贼首五十八,从贼二千余。九连山一役,招抚降酋张仲全等二百余人。
处理完善后工作,王阳明大概于二三月间回到赣州。随即向朝廷打了份报告:
“臣病月深日亟,百疗罔效,潮热咳嗽,疮疽痈肿,手足麻弊,已成废人。(《乞休致疏》)”
不知道有没有夸张,总之是强烈请求辞官回乡。一番征战下来,殚精竭虑,身体越发不如前的缘故。
这个世界上有成功,一定有眼红,这是定律。数十年匪患,一朝扫荡尽净,而且王阳明竟然还有闲暇与门生弟子谈风月,仿佛轻松得不得了,那些人惊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这还了得。了不得的结果是想办法肘他一下,这是中国人最擅长的手段,古今一也。正寻思着门道,王阳明的退休报告递了上来。正中下怀,于是一致表示同意。



楼主 翰林祭酒  发布于 2016-12-01 10:18:53 +0800 CST  

有一个人明确表示不能同意,他就是兵部尚书王琼。
在朝廷,为了王阳明,为了某件还没有浮出水面的事情,王琼与某些黑暗中的势力,进行了殊死的斗争。
王琼预感到将有比南赣匪患更为严重的事情要发生,但有些事情没有浮出水面之前确实不好明说。你说有吧,他就敢拍着桌子跟你说无,乃至上法院告你诽谤。你待要真信无有其事,却又明显感觉有某种蛛丝马迹的存在。
这就叫微妙。
就比如前面提到的宁王朱宸濠私通匪患一事。这一连串扫荡下来,也有杀的,也有活抓的,池仲容还在城里住了十天半个月,肯定有口供。但令人奇怪的是,王阳明只字未提这方面的事情。而每每接到王阳明报告的时候,王琼又似乎配合默契地当众高声把报告读出了来,以向世人表示,王阳明什么也没有跟他说。
信中什么秘密也没有。
王琼顶住压力,帮王阳明打好了这一仗。
更有的意思是,按照明朝的制度,王命旗牌赋予了所授予的对象极大的权力,当事情办法,第一时间就得把旗牌收回,也就是解除了“便宜行事”的权力。可是,剿匪任务已经完成,王琼愣没有要收回王命旗牌的意思。
没人知道王琼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有一个人一定懂,他就是明武宗。不过,长久不收回王命旗牌有违制度,也给眼红者喧哗攻击的口实。王琼得想个办法遮过去。
恰在这时,福建发生军人哗变,王琼眼前一亮,即刻让一个叫应典的兵部主事拟个稿子,重新确认把王命旗牌授予王阳明。
面对应典的不解,王琼解释说,但也只是含糊其辞地说到:“此等小事,确实不足以烦劳王阳明。我把他放在江西,与之便宜行事的权力,不只是为了那些山贼或者小股哗变的军人,倘或有其他变故,若无便宜行事、敕书、旗牌,王阳明将如何施展手脚?”(1)
其实这话说得够明白的了。
=============
注:
(1)《王阳明全集》第1566页。


楼主 翰林祭酒  发布于 2016-12-05 10:19:30 +0800 CST  
师生问答



话说王阳明回到赣州,不曾想进士梁焯还在赣州等着他。他无话可说了,对于梁焯矢志向学的态度。但梁焯有话要问王阳明:“持身恭敬(居敬)与穷究事理(穷理)是两件事,先生认为是一件事,这是为什么?”
王阳明说:“天地间只有一件事,怎么会有两件事呢?至于说到事物现象的千差万别,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又何止两件?你且说居敬是什么?穷理又是什么?”
梁焯说:“居敬是存养功夫,穷理是穷尽事物之理。”
王阳明问:“存养什么?”
梁焯说:“存养心中的天理。”
王阳明说:“这样也就是穷尽事物之理了。”
又说:“暂且谈一下怎样穷尽事物之理?”
梁焯说:“例如,侍奉父母就要穷尽孝的理,事君就要穷尽忠的理。”
王阳明说:“忠和孝的理,是在国君、父母身上,还是在自己心上?如果在自己心上,也就是要穷尽此心的理了。且说说怎样是敬?”
梁焯说:“敬就是主一。”
王阳明问:“怎样才算是主一?”
梁焯说:“例如,读书就一心在读书上,做事就一心在做事上。”
王阳明说:“这样一来,饮酒就一心在饮酒上,好色就一心在好色上。这是追逐外物,怎么能成为居敬的功夫呢?”
梁焯请先生指教。
王阳明说:“一,就是天理。主一就是一心在天理上。如果只懂得主一,不明白一就是天理,那么,有事时就是追逐外物(逐物),无事时就是凭空臆想。只有不管有事无事,都一心专注在天理上用功,这样,持身恭敬(居敬)也就是穷究物理(穷理)。就‘穷理’的专一而言,即为‘居敬’;就‘居敬’的精密而言,即为‘穷理’。并非‘居敬’了,再立一个心去‘穷理’,‘穷理’时,又有一个心去‘居敬’。名称虽然不同,所做的功夫都是一件事。就像《易经》中讲‘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畏就是无事时的仁义,仁义就是有事时的敬畏。两句话合起来说的是同一件事。孔子说‘修己以敬(修养自己来保持恭敬的态度)’,也就不需要说到仁义了。孟子说‘集义(行事合乎仁义)’,也就不需要说到恭敬了。理解了这些之后,无论怎么说,功夫总是一样。如果拘泥于文句,不了解根本内涵,就会支离破碎,工夫就没有着落的地方。”
梁焯问:“为什么说穷理就是尽性呢?”
王阳明说:“心的本体是性。性就是天理。穷尽仁的天理,是使仁成为至仁(‘至’在这里的意思,笔者以为可训为纯粹无瑕疵);穷尽义的天理,是使义成为至义。仁与义只是我的本性,因此,穷理就是尽性。孟子说‘充其恻隐之心,至仁不可胜用’,就是穷理的工夫。”
梁焯问:“程颐说‘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不可不察’,这句话是否正确?”
王阳明说:“对于我来说,且没有那份闲工夫。你且先去涵养自己的性情,只有穷尽了人之本性,然后才能穷尽物之本性。”
梁焯若有所悟。(1)


楼主 翰林祭酒  发布于 2016-12-06 10:32:09 +0800 CST  
见梁焯还呆在赣州无所动静,这年三月,他的母亲急了,派人捎来话说:“你且北上京城应选,先实现我的愿望,再实现你的愿望不迟。”
梁焯表示不想再过那种浑浑噩噩的日子了,请求留下来。
王阳明说:“一定要这样吗?你真以为圣人之道有固定的形体?能够被时间限制、空间限制?”
梁焯过了很久才说:“我好象懂得先生的意思了。圣人之道,求之于心,所以能够不被物事阻滞;表现之以天理,所以能够不被外物拘泥;扎根于本性,所以能够不被时间限制;驾驭之以心领神会,所以能够不被空间控制。为什么一定要长期呆在先生的门下呢?我请求先生允许我暂且告辞,北上京城。”
王阳明闻言,朗声大笑,连说了二声:“你真的接近圣人之道了啊!你真的接近圣人之道了啊!”
后来冀元亨因宁王朱宸濠一事而遭到诬陷,死诏狱,就是这个梁焯买棺收敛了他。
=============
注:
(1)《标注传习录》第111页。
楼主 翰林祭酒  发布于 2016-12-07 10:01:44 +0800 CST  


春风化雨




正德十三年四月,王阳明发布《告谕》,对新近刚消除匪患的南赣省百姓,进行教导,籍以建立起新的社会秩序。《告谕》列了几条简单可行的制度,然后以十家牌法为基础,鼓励邻里互相纠劾,确保这些制度落到实处。
王阳明才不会幼稚到只相信挂在墙上的制度,很可能它就是死在墙上的干尸,不过和风干的壁虎、苍蝇、蚊子或蜘蛛没什么两样。样子再好看的干尸也是干尸。儒者出身的王阳明,动用了二千年前饱受后人非议的商鞅之法家制度,这事本身就值得思量,不只是效仿那么简单。
英雄相惜也说轻了,那可是一种社会模式。
《告谕》说:
“吾民居丧不得用鼓乐。
为佛事,竭赀分帛,费财于无用之地,而俭于其亲之身,投之水火,亦独何心!
病者宜求医药,不得听信邪术,专事巫祷。
嫁娶之家,丰俭称赀,不得计论聘财妆奁,不得大会宾客,酒食连朝。
亲戚随时相问,惟贵诚心实礼,不得徒师虚文,为送节等名目,奢靡相尚。
街市村坊,不得迎神赛会,百千成群。
凡此皆靡费无益。有不率教者,十家牌邻互相纠察;容隐不举正者,十家均罪。”
王阳明注意到习俗的力量,那是如钱塘江春潮,吓死人也会淹死了。这其间,难道就没有忠诚可信之人?然而一齐众楚,寡不胜众,也就被同化了。能够做到明哲保身已属不易。王阳明才想起法家的连坐,不得已而为之也。
目的是要营造一种氛围。
当然,军国主义也是氛围;纳粹也是氛围;文官爱财,武官惜命也是氛围。所以王阳明强调“主一”。
“一”就是天理。
天理良心的天理。
《南赣乡约》则把王阳明的这种善意,用组织化的形式,推导到了民间。
“乡约”其实是一种乡村自治,就如水本身具有自我净化的功能一样。这种美好的社会理想,打秦始皇时代起就有了的,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恶吏进村入户,鬼子进村一样。什么都想管,实质是有利可图的就管管,一旦发现没有利益可图就撒手不管,乡村于是荒芜。
《南赣乡约》是王阳明的乡村实践,规定了:
一,《乡约》的目的是培养善良的人民和养成仁厚的乡风民俗,“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
二,《乡约》的内容是在家遵守孝悌之义,在乡里则相助相恤,劝善戒恶,讲信修睦,息讼罢争。
三,《乡约》的实施办法是以民众的互相监督为手段,辅助以集体的表扬或检讨,以培养起民众的羞耻之心。
《乡约》还对组织机构、负责人职掌、活动方式、开会程序、礼仪制度等作了详细规定。同“约”人中推举年高有德者一人为“约长”,下设二名“约副”,又推公直果断者四人为“约正”,通达明察者四人为“约史”,还设知约、约赞等职。通“约”之人凡有危疑难处之事,须“约长”会同“约”之人裁处。如果发现故意陷人于恶罪,则追究约长、约正诸人的责任。


楼主 翰林祭酒  发布于 2016-12-08 10:24:03 +0800 CST  
王阳明还认为,所以产生寇盗这样的恶人,是由于官府的教育无方、长辈的训诲不早、朋友的奖劝失时所致。教育才是移风易俗的根本。因此,王阳明极力倡复社学。
所谓社学,是建立于乡村的学校,招收十三至十九岁的孩童入学。这是朱元璋时代的一项颇有眼光的措施,但到了王阳明所身处的时代,社学基本处于荒废状态。
王阳明光复了这一制度,并撰写了《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一文,对社学问题进行指导。“教读”意指在官方学馆授课的教师,刘伯颂是人名。
《训蒙大意》表明了王阳明的教育态度:
“一般说来,儿童的天性是喜欢嬉戏玩耍而害怕约束,就像草木刚开始发芽,如果让它舒畅地生长,就能迅速发育繁茂,如果摧残它就会很快枯萎。现在教育孩子,一定要使他们顺着自己的兴趣,多加鼓励,使他们内心喜悦,那么他们自然就能不断进步。有如春天的和风细雨,滋润着花草树木,花木没有不萌芽发育的,自然能一天天茁壮生长。如果遇到冰霜的侵袭,那么它们就会萧条破败,一天天枯萎。”
还有教育方法:
“教育儿童,应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专门的功课。具体方法是,引导他们吟唱诗歌以激发其志趣;引导他们学习礼仪,以端正其仪容;劝导他们读书,以开启其智慧。眼下,有些人以为吟唱诗歌、学习礼仪不合时宜,这都是庸鄙之见,这些人怎么知道古人立教的本意呢!”
还有《教约》,则把教育方法具体化。似乎是不那么坏的一篇文章,遂全文录于此:
“每天清早,学生们拜见行礼之后,教师要依序询问:在家时尊敬长辈的心是否懈怠而不真切了?温凊定省的礼节是否实践着而没有亏缺?在路上行走的礼节,是否谨慎而没有放纵?一切言行念头,是否忠信笃实而没有欺骗妄为?每位学生要求如实回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师还要随时根据具体情况,委婉地教诲开导,然后再让他们各自回到座位上学习。
唱歌咏诗时仪容要整洁,心气要安定,声音要清朗,节奏要匀称,不急不燥,不狂不闹,不气馁,不畏难。久而久之,就能精神通畅,心平气和。每所学校要依据学生的多少分成四班,每天安排一个班唱歌咏诗,其他人坐在座位上认真听。每五天,让四个班在学校里依次唱咏,每月的初一、十五,把各学校召集起来在书院里会歌。
练习礼仪,必须做到内心澄静。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礼仪细节,审查学生的容貌举止,不容疏忽,不容懒惰,不容自满,不容羞怯,不容随意,不容粗野。做到从容不迫,但不迂腐迟缓;修行谨慎,但不拘束紧张。时间一长,礼貌自能纯熟,德性自能坚定。习礼的班次有如歌咏。相隔一天,就轮到一个班练习礼仪,其他人都坐在座位认真看。练习礼仪的那一天,可以免去其他练习。每十天就让四个班在学校依次练习礼仪,每月初一、十五召集各学校到书院练习礼仪。
教师讲授功课不在数量多少,贵在精熟与否。依据学生的资质,能掌握两百字的,只需教给他一百字。让学生的精神保持游刃有余的状态,也就没有厌倦辛苦的问题,反而会有收获的快感。诵读时,一定要让学生专心致志,口读心想,一字一句,反复玩味。音节要抑扬顿挫,思想要宽广虚静。久而久之,学生自会礼貌待人,智慧与日俱增。
每日的功课,先考察其德性,其次背书诵书,接着练习礼仪或研习课业,最后再读书讲书、唱歌咏诗。大凡练习礼仪、唱歌咏诗之类,旨在存养儿童的心,让他们喜欢学习不感到疲倦,从而无暇去干坏事。教师如果懂得这一点,也就懂得该怎样教育学生了。虽然如此,这里说的也只是大概,至于其中的神奇精明之处,就看各人的发挥了。”(1)
五月,王阳明上《添设和平县治疏》。朝廷同意在浰头地区设立和平县,以实现该地区的长治久安。
朝廷鉴于王阳明在南赣的事业,特擢升其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赏赐嫡长子锦衣卫,世袭百户侯。
六月十八日,王阳明上《辞免升荫乞以原职致仕疏》,表示愿以原职退休,回乡务农。朝廷不允。
正德十四(1519)年正月初二、十四日,王阳明分别再上《升荫谢恩疏》和《乞放归田里疏》,再度请求辞官。朝廷依然不允。王阳明最终没能见上祖母一面。
=============
楼主 翰林祭酒  发布于 2016-12-10 10:05:48 +0800 CST  



儒将风度



旧时传说儒将的风度,那是如关羽关云长,于帐下,左手持青龙偃月刀,右手执《春秋》,油灯照着他的枣红脸色,越发忠肝义胆。这才叫派。
王阳明是否于军前也有这样的风姿,不得而知。但战事一旦结束,他必定要找他的弟子们畅快地聊一宿。
这是真的。
门人薛侃、欧阳德、梁焯、何廷仁、黄弘纲、薛俊、杨骥、郭治、周仲、周冲、周魁、郭持平、刘道、袁梦麟、王舜鹏、王学益、余光、黄槐密、黄蓥、吴伦、陈稷刘、鲁扶黻、吴鹤、薛侨、薛宗铨、欧阳昱,皆讲聚不散。
这个名单中有几个重要的人物不能不提。
薛侃、薛俊、梁焯、杨骥诸人,皆属粤闽王门学派的代表性人物。薛侃、薛俊是亲兄弟,薛俊为长,广东潮州府人氏,杨骥(字仕德)、杨仕鸣兄弟也是。
薛侃于正德十二年考中进士,在获得任命之前,却以侍母的理由获准回乡。然而他一出京城,却是直奔在赣州的王阳明而去。这一去就是整四年。薛侃成为王阳明在赣州期间的首席弟子兼得力助手。其兄薛俊听说此事后,非但不加劝阻,他的举动且还让人惊讶,竟带领族中子侄齐齐去赣州,拜王阳明为师。
杨氏兄弟杨骥、杨仕鸣,几乎也是举族加入王门。后来王阳明有一语评价杨氏、薛氏兄弟:“潮州府在南海之涯,不过边远小郡耳。一郡之中,有薛氏兄弟子侄,已属了不得,竟又有杨氏昆季。此外,聪明特达、有志圣人之道的才俊,不下数十个。(1)”
潮州之外,江西最称王阳明心学的大本营。
黄宗羲在《明儒学案·江右王门学案一》里说:“阳明一生精神,俱在江右。”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是杂货铺,包罗万象,中国的文字就是这么伟大。既指出了王阳明的主要事业建立在江西,主要学术成就完成在江西,同时也指出王门得意弟子中江西籍亦是居多。其中之最著名者有欧阳崇一、何廷仁、黄弘纲,这是在上述名单中提到的。不在名单之列的著名人物,还有邹守益(号东廓)、罗洪先(号念庵)、聂豹(号双峰)、刘文敏(号双江)。
黄宗羲说:“姚江之学,惟江右为得其传,东廓、念庵、两峰、双江其选也。”
欧阳德号称“小秀才”,字崇一,号南野,江西泰和人。正德十二年,年仅二十一岁的欧阳德准备赴京参加会试,但他听说王阳明在南赣,便毅然放弃科举,前往赣州。此后的五、六年时间,一直师从王阳明。直到王阳明离开江西回浙江,他才参加了嘉靖二年的会试,并中了进士。欧阳德后来出掌国子监,专事讲学,极力推广王氏学问,遂以“南野门人半天下”著称。



楼主 翰林祭酒  发布于 2016-12-11 10:41:37 +0800 CST  

楼主:翰林祭酒

字数:129755

发表时间:2016-09-06 01:2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2-12 09:08:25 +0800 CST

评论数:38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