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随笔 “沙之汰之,瓦石在后”与“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殷浩解梦

《晋书》最有趣味处,少不了《殷浩传》。殷浩,字深源,识度清远,尤善玄言。
有个人要升官要发财了,可是夜晚却做了个梦,梦到棺椁,梦到粪土,他感到很不吉利,感到很蹊跷。这个人于是请殷浩来为他来圆梦。
他问道:“将莅官而梦棺,将得财而梦粪,何也?”
殷浩这样告诉他:“官本臭腐,故将得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故将得钱而梦秽。”
殷浩的断辞,已把那个时代的风气说出来了。

晋人鲁褒《钱神论》一文写道:“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怨仇非钱不解,令问非钱不发”,“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鲁褒的《钱神论》道出两晋行将灭亡的原因。

数术家卜卦断卦,诸如断梦之类,虽然断法不一,但一般来讲,则当反断,梦棺梦粪则吉。面对当时很多醉生梦死者,面对种种腐败奢靡至极之现象,殷浩为之如此这般解读,这般来断,是愤慨怒骂寄寓其中了,他骂得淋漓尽致,骂得很痛快!
殷浩之所谈,本原老子庄子。惠子相梁篇,庄子钓于濮水篇,庄子游乎雕陵之樊篇,大概是殷浩为此断卦的依据。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03 07:27:36 +0800 CST  
殷浩北伐

殷浩曾在虞亮手下为司徒左长史,后来将近十年隐居不起。晋穆帝永和二年春(346年),起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殷浩再三辞让,可是会稽王司马昱亲笔写给殷浩书信,会稽王司马昱情词恳切,殷浩无奈,乃就职。
石季龙死,中原纷乱,朝廷欲乘机北伐。晋穆帝永和六年春(公元350年),以扬州刺史殷浩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殷浩以中原为己任,统帅诸军北征。朝廷连年用兵,然而频频败绩,惹来朝野之怨。
征西将军桓温一向忌妒殷浩,与殷浩争锋。桓温借此机会上疏,列数殷浩之罪。
永和十年,殷浩废黜为庶人,离开朝廷,被安置在东阳之信安县。
殷浩一去,“自此内外大权一归于桓温矣”。于是乎桓温为自己图谋不轨筑下基础。
殷浩虽被废黜,竟无流放之感。虽如此,殷浩面对黜放,虽坦然处之,但还是“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殷浩之甥韩伯,素得殷浩赏爱,随殷浩来到徙所。殷浩送韩伯还京师,咏诵曹颜远诗抒发内心悲凉,“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殷浩吟咏,不禁泫然涕泣。
不以自身升迁荣辱为念,而面对外甥而吟咏曹彦远诗句感伤浩叹,殷浩毕竟难以脱俗。
殷浩有盛名,独敢与桓温抗衡。桓温别有他图,王羲之曾劝说殷浩不宜与之构隙,殷浩不从。殷浩将北伐,曾被殷浩提举的中军将军王羲之去书信劝止,殷浩不听。殷浩北伐无功,复谋再举,王羲之再书信劝止,再不听。王羲之认为天下之势,北伐必败,非一厢情愿可行。
桓温掌控朝廷后,给殷浩书信,请担任尚书令,殷浩欣然应允,可是出现了阴差阳错地一面:“(殷浩)将答书,虑有谬误,开闭者数十,竟达空函,大忤温意,由是遂绝”。殷浩何以如此?是有意辞官不赴任?还是没有把回信装入信函中?
殷浩于永和十二年(356年)卒于贬徙之所信阳县。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于永和九年。会稽山阴之兰亭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当年的兰亭之会,殷浩在其中否?
《晋书》总评殷浩曰:“殷浩清徽雅量,众议攸归,高秩厚礼不行而至,咸谓教义由其兴替,社稷俟以安危。及其入处国钧,未有佳谋善政,出总戎律,唯其蹙国丧师,是知风流异贞固之才,谈论非奇正之要。危方易任,以致播迁,悲夫!”
人心不齐,尚有桓温掣肘,北伐失败,岂是一个殷浩之过?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04 10:56:44 +0800 CST  
辛弃疾与殷浩

“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殷浩吟咏,不禁泫然涕泣,这位志在兴复江山社稷的殷浩,面对他外甥吟咏着这样诗句,足见被冷落之后的那种漫无边际的悲凉!世态炎凉,在两晋时期还如从此这般,那么在其他朝代如何,可知矣!
被罢官遣送之后,殷浩“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殷浩在不断找寻北伐失败原因,亦可悲可叹!人心不齐,掣肘、拆台,有贪婪觊觎之心者桓温即可一说。
辛弃疾颇懂殷浩。他那也是被搁置被冷落之后的事了,于是写了一首词,且录之下: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深如怨,白鸟无言定是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这首词说,辛弃疾也不知自己究竟是什么原因被冷落,被弃之如敝屣,所以不停地问自己。他的这首词用了殷浩之典,真乃同命相怜。辛弃疾用典用得贴切自然,给人毫无掉书袋之感。
“且休休”,亦是用典。休休亭,司空图隐居所建。朱全忠灭唐,为皇帝,任命司空图为礼部尚书,司空图未予理睬。《新唐书》说:“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朱全忠建国,急需人才,他看中了司空图,而司空图哪里有半点心思!
废黜的唐哀帝被弑,司空图不食而卒,年七十二。
不食而卒,即绝食而死。为大唐殉国殉情,不知司空图之气节精神,当如何评说?
司空图的休休亭还在吗?在散发着墨香的书页中依然可见。
2008、2、24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06 06:17:24 +0800 CST  


我曾写过一篇《司空图的休休亭》,附之于下:

司空图的休休亭


司空图,字表圣,唐咸通末年进士。因节操堪为表率,深被官场推崇,尤得礼部侍郎王凝奖待。朝廷召司空图入朝为侍御史,司空图不肯远离李凝府邸,不就,遭贬。韩携以故宰相在洛阳,嘉赏司空图之气节,后来韩携执政,以之为礼部郎中。
黄巢攻陷长安,天下危难重重。奸邪权臣相替而来,祸国殃民。到了柳璨执柄朝政,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司空图痛天下危亡,不肯与之同流合污,遂佯病,被放还归乡。
柳璨,被列入《奸臣传》。在那个“崔四入”崔胤为宰相年间,奸臣比比皆是,他们各怀一己之欲,与曾是黄巢部下的朱全忠频频往来,而充斥殿堂。崔胤死,唐昭宗以柳璨执柄,柳璨与贪吞天下的朱全忠来往更为密切。目睹卖国贼纷至沓来,司空图无奈长叹而已。
司空图无力回天,隐归于中条山王官谷,建亭,名之曰休休亭。他作文解释归休的原因,说道:“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堕,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
司空图总算把自己一生谬论个够,在几分诙谐中漫延着无边的沉痛:漫延着国之将亡家之何在的沉痛!
司空图坚辞不就。朱全忠灭唐,为皇帝任命司空图为礼部尚书,司空图未予理睬。《新唐书》说:“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朱全忠建国,急需人才,他看中了司空图,而司空图哪里有半点心思!
唐哀帝被弑,司空图不食而卒,年七十二。
不食而卒,即绝食而死。为大唐殉国殉情,司空图之气节,溢于休休亭中也。
司空图被《新唐书》列入《卓行传》。史家评论说:“其志凛凛与秋霜争严,真丈夫哉!”
司空图有《诗品》传于今。《诗品》重在讨论诗歌之体貌风格意境,《诗品》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重要影响,古往今来很多大家学者研究它。今人郭绍虞先生曾为之集解。
南北朝的钟嵘撰有《诗品》(又名《诗评》),钟嵘的《诗品》是关于五言诗的理论批评专著。司空图受到钟嵘的启发,但他的《诗品》与钟嵘的《诗品》是有区别的。
唐朝诗人之气节大都可圈可点。司空图尤动人心魄!休休亭,本是逍遥之意旨,却最终成为“不食而卒”以身殉国的标志之亭,是以为记。

注:辛弃疾词中写道:“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其中“且休休”,典出自于司空图。司空图有二十四诗品之论,很值得一读。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06 06:26:29 +0800 CST  
殷仲堪与道德经

想到司马道子这个整日昏酣的执政者,就会想到一些人的的命运,想到殷仲堪的生与死。
殷仲堪,其祖父殷容曾官为吏部尚书,其父殷师曾官为晋陵太守。晋人尚清谈,这位生于门阀门士族之家的殷仲堪不仅文章写的好,而且“善清谈”,殷仲堪清谈家的代表。
殷仲堪酷爱老子庄子之学,他常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他议论风生,影响很大,“士咸爱慕之”。
仲堪以《道德经》为声,亦以《道德经》为迹,关爱百姓,以俭为官以慈为官。其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为荆州刺史,镇江陵,朝廷委寄之重可知矣。
荆州连年水旱,殷仲堪与民同患难,盘无余肴,饭粒落席间,辄拾以噉之。仲堪深此时向往真素,非以矫饰也。殷仲堪是一位大饭量的人,每顿饭要吃五椀,而不得不节食,一连几年的水旱灾难之间,虽然以此细节为诸官做表率,但的确是出自“率性真素”。
殷仲堪也有失信的时候。东晋安帝期间,是司马道子秉政,司马道子耽溺享乐,沉溺酒中,整日昏酣重用邪险之徒王国宝王绪等人,贿纳穷奢,不知纪极,整个东晋江山乱象百出,东晋是国将不国了。
司马道子的党徒王国宝忌恨将兵在外的王恭、殷仲堪等将领,要夺其权,于是王恭率先一呼,要联合发兵讨伐王国宝。
王恭讨王国宝,遣使与殷仲堪、桓玄相结,殷仲堪许之。殷仲堪在王恭举兵之后却不发兵,迨王恭逼迫司马道子诛王国宝,王恭罢兵,殷仲堪乃抗表兴师。会稽王道子遣书止之,又率兵还镇。殷仲堪由观望而失信,这是莫大耻辱。
殷仲堪一度困窘,不得不依靠桓玄为援,桓玄亦以其兵众而为用。未几,殷仲堪与桓玄矛盾锐起,两人交兵,殷仲堪与之战,兵败,为之所害。
由联合同盟而分道扬镳成为敌人,殷仲堪与桓玄各有私欲,东晋垂败之象已成。
军阀战乱四起,兵燹连连,殷仲堪企图崛起,立于不败之地,而终被桓玄俘获,桓玄逼令自杀,其乱世诛杀,命哉也夫!
殷仲堪少奉天师道,且精心事神。《晋书》说他信奉神仙而不吝财贿,在军事危急时刻而殆行仁义啬于周急。殷仲堪如此狭隘怎能成大事!
史载,殷仲堪“三日不读《道德论》,便觉舌木间强”。须臾不读道德经就成了舌木间强不能开口说话的人,到后来反而不能以老子之思想来行走官路仕途,死于野心家桓玄的斧锧下,可悲之至!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09 07:26:17 +0800 CST  
嵇康 山涛 王戎

魏晋之际,人们称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为竹林七贤。《晋书.嵇康传》写道,嵇康与其他六位是神交,“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在《资治通鉴》里,这七位人士被戴上“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的帽子,所以归为一类。七贤,七位贤达也,何以被戴上这样的帽子?司马光儒家道貌所致也。
竹林七贤,到后来七位并非皆贤。他们的政治取向,他们的人生态度,都在变化,变得有所不同。我们可以把山涛与王戎进行对照。山涛颇具刚正之气,他为官勤勉整肃,他甄拔隐屈,搜访贤才,很受好评。山涛在吏部主政,在其他岗位主政,直至位在三公,一向是贞慎俭约,兢兢业业。他无媵妾,他的禄赐俸秩,都散之亲故。山涛虽然好饮酒而且酒量大,但从未昏酣,从未影响工作,他“极本量而至”。
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年),七十九岁的山涛病逝。
如果要问竹林七贤当中哪位口碑差些,当属王戎。王戎,有始无终也。
王戎,字睿冲,琅邪临沂人。阮籍与王戎的父亲是朋友,王戎也就与阮籍成为忘年交。这对忘年交经常在一起竹林游,一次王戎迟来,他们相互调侃。阮籍道:“俗物已复来败人意”,王戎大笑,道:“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竹林七贤就是这样调侃玩谑身的。
《王戎传》说,“(王戎)有人伦鉴识”,《王戎传》举出的王戎评价他人的语言读起来也很耐读。《王戎传》又批评王戎道:“王戎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而又俭嗇,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肓之疾”。
《王戎传》对王戎贪婪的记述,当然是王戎步步为官步步高升的后来的行为。
人不是不变的,当年与阮籍交游的王戎,走上三公之位后,与世俯仰,愈发贪吝,哪里还有丝毫竹林清韵!

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领袖,《晋书》录有嵇康写给山巨源的绝交书,嵇康写给山巨源(山涛,字巨源)的绝交书中明确写道:“老子、庄周,吾之师也”。山涛推举嵇康自代,出来做官,而嵇康断然拒绝。为司马氏集团服务,嵇康有无数的理由拒绝,但最主要一点是“老子、庄子,吾之师也”,他宣告不与司马氏集团合作,不与名教同流。嵇康因此被害。
《晋书》中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与流行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有很大不同,但都有以老子、庄子为吾师的表述。
同是竹林七贤,但各自又有不同。

山涛物物而不物于物,王戎嗜欲深深,其天机必浅。庄子曰,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这位当年被誉为竹林七贤的王戎,最终成为一个倒置之民。

2018-12-9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11 08:08:25 +0800 CST  
《思旧赋》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018-12-12发)

提到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而想到刘禹锡的一首诗,一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提到的“闻笛赋”,即向秀的《思旧赋》。

《晋书》之《向秀传》录有《思旧赋》并序。其后半部分是:“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伫驾言其将迈兮,故援翰以写心。”

此赋极短,而极沉痛。戛然而止,似有难言之苦,适逢司马氏篡禅之际。

刘禹锡被贬斥出京,时有迁徙,此诗是从夔州回京路遇白居易而作。此诗沉郁悲凉而不乏旷达豪放,情思极佳。
2018-12-12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12 18:52:36 +0800 CST  


回看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与其说肇起刘渊及其子孙刘聪刘曜,莫如论定祸稔武帝奢纵沦落之际。曾写晋武帝乘羊车一文,来这样认定。

魏晋时期,一支匈奴崛起,几十年后给西晋带来毁灭性灾难。

刘渊,字元海,新兴匈奴人,冒顿之后裔。汉高祖刘邦为了羁縻人心,把一个宗女做为公主下嫁冒顿,约为兄弟,所以冒顿的后世子孙就姓了刘氏。刘渊的父亲归附魏武帝曹操,在魏武帝麾下效力。刘渊幼而好学,《毛诗》、《尚书》、《史记》、《汉书》以及诸子百家无不综览精研,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刘渊深得魏晋贵胄喜欢,王浑等人尤深礼之,把刘渊推荐给晋武帝司马炎,晋武帝赞誉道“刘元海(刘渊)容仪机鉴,虽由余、日磾无以加也”。
刘渊在西晋显贵和帝王那里获得青睐,孰料不久之后,他却一反常态,背叛西晋王朝,令西晋王朝每况愈下,飘风骤雨难以生存。

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刘渊僭即汉王位。晋怀帝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刘渊僭即皇帝位,国号为汉(续接西汉之义)。永嘉之乱,遂为历史上不能不提的重要章节。

永嘉四年秋,刘渊病逝。太子刘和即位。刘和苛刻寡恩,猜忌多疑,对兄弟妄开杀戮。其弟刘聪遭袭,刘聪斩杀刘和。

刘聪即帝位。刘聪,字玄明,刘渊第四子。刘聪弱冠游于京师,乐广、张华等重臣激赏之。王浑对刘渊夸奖刘聪道:“此儿吾所不能测也”。刘渊被朝廷封为北单于,刘渊以刘聪为右贤王。刘渊叛乱,曾派刘聪、刘曜等人不断侵袭攻略,进寇洛阳等地。刘聪即帝位,西晋形势更为严峻,永嘉四年冬,刘粲、刘曜、石勒率大军直取又洛阳,长驱直入,朝廷之兵屡屡败退。

永嘉五年三月,东海王司马越忧愤成疾,以后事托付王衍。司马越病死,王衍亦为俘虏。王衍面对石勒卑躬屈膝,以冀不死,石勒痛责之,戮杀之。永嘉五年夏四月,洛阳失陷。,晋怀帝成为俘虏。刘曜缴获晋惠帝之皇后羊氏为己有。

刘汉大军势如破竹,西晋连连败绩。天下分崩离析,哀鸿遍野,史载“关西饥馑,白骨遍野,市民存者百无一二”。

晋愍帝建兴四年(公元316年)秋冬之际,刘曜率汉军再次攻入长安。冬十一月,晋愍帝“乘羊车,肉袒,衔璧,舆榇出东门降”,标志着西晋灭亡。

公元313年夏,晋怀帝被杀害的消息传至长安,太子即位,是为晋愍帝。公元317年冬,晋愍帝被刘聪杀害于平阳,公元318年三月,消息传到建康,司马睿即皇帝位,开启了东晋时代。

2018-12-15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15 06:56:47 +0800 CST  
“好多字典、詞典的附錄都寫的是317年,好像歷史教材上面也是,所以有些疑惑”。疑惑是应该的,是正确的。

晋愍帝建兴四年(公元316年)秋冬之际,刘曜率汉军再次攻入长安。冬十一月,晋愍帝“乘羊车,肉袒,衔璧,舆榇出东门降”,标志着西晋灭亡”。
我的这句话,已经说出“西晋灭亡”。
公元317年春三月,琅琊王依魏晋故事,即晋王位,教科书写的东晋公元317年所建,大概据于此。
晋愍帝而晋愍帝被杀后,凶信传到晋王司马睿那里后,司马睿才登基为皇帝,那是公元318年春三月丙辰日。晋王,毕竟不是帝王。我写的是318年据于此,一己之见,有悖众说,见谅。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16 06:28:15 +0800 CST  
“沙之汰之,瓦石在后”与“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这个帖子是11月3日发出,在12月13日被贴绿,四十天过去了。岁月竟是如此之快!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17 09:37:12 +0800 CST  
王衍兄弟之三窟(一)

在西晋灭亡之际,身当要位的王衍打起自全之计,他绞尽脑汁,营造三窟,以求自保,希冀未来。
他对他的兄弟王澄王敦说:“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为三窟矣。”

王衍,字夷甫,是王戎的堂弟。王衍王戎这一对兄弟出自门阀世家,社会地位高,又恰逢魏晋玄风清谈鼎盛之时,王戎王衍皆善清谈,备受推崇关注。王衍少年时去拜访山涛,山涛嗟叹良久,王衍告辞后,山涛自言自语:“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山涛的论断,后来得以验证。

晋武帝闻听王衍盛名,问王戎道:“夷甫当世谁比?”王戎神色焕发,回答道:“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山涛与王戎,同是竹林七贤,诠察人物竟如此迥然不同。

王衍既有盛才美貌,且明悟若神,他以此自许。他妙善玄言,随机应变,世号“口中雌黄”。朝野都来捧他,谓之“一世龙门”。

王衍累居显职要位,于是“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王衍的影响很不好,于是“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晋怀帝永嘉年间,刘汉势力强大,不断入侵,朝野惶恐。王衍身为尚书令,为司空、司徒,居宰辅之职,不以社稷安危为念,却昼夜算计自全之策。王衍向主掌朝政的东海王司马越请求,以王澄镇守荆州,以王敦镇守青州。司马越被王衍说服,王澄、王敦成为一方诸侯。王衍在王澄王敦赴任前,对他们叮嘱道:
“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为三窟矣。”

风雨飘摇国将不国时,王衍不念社稷苍生而自营三窟,以进以退,他毫无道德操守,令人诟詈。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三月,司马越在内忧外患中死去,死前,他把后事托付给王衍,希望王衍挑起拯救危亡的重担。众人推举王衍为元帅,王衍不敢当,他推来推去,还是被朝野瞩目所望。四月,石勒将兵大败晋军,太尉王衍被俘。王衍卑躬屈膝,劝石勒称尊号,为帝王,石勒嗤之以鼻,痛斥王衍:“君少壮登朝,名蓋四海,身居重任,何得言无宦情邪?破坏天下,非君而谁?”
在一个暮夜,石勒命人把王衍活活压埋墙下而死。

营造三窟不成,旋即奴颜婢膝要归附敌人,敌人也嫌弃他人格卑污,把他埋死墙下,他就是王衍。他就是当年被称之为“一世龙门”的王衍!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19 08:18:00 +0800 CST  
王衍兄弟之三窟(二)

王澄,字平子,王澄是王衍的亲弟弟。王衍年少时被誉为“一世龙门”,王澄亦是美誉连连。
王澄生长在有声名赫赫的有王戎王衍这样的大族,被称美,而“少历显位”。
公元307年,司徒王衍说动专制朝政的太傅司马越,朝廷以王澄为荆州都督,以王敦为青州刺史。王衍居中,有两个弟弟在外将兵,王衍这样安排是在营构“三窟”。
“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为三窟矣”,王衍兴高采烈,这样叮嘱两个弟弟。
然而,终究是为了一个家族,而不是为整个天下整个国家,所以苍天大地并不庇佑他们。
王澄镇守荆州,责任重大,他赴任后而是“日夜纵酒”,荒废政务军务。王澄把一切政务军务付与他人,虽有寇敌来犯亦不为急。有来规谏者,王澄不予理睬,依旧日夜荒纵,沉酣狂饮。
五年时间倏忽而过,王敦得到专权的东海王司马越器重,其间以王敦任扬州刺史。王敦为扬州刺史,史家评论道王敦为扬州刺史,是为王敦乱东晋张本。
公元312年,王敦再为江州刺史,镇守豫章。本来是“王马共天下”,经过多年积累,王敦实力愈发雄厚,他的不轨之心日进。
王澄在这一年被朝廷召为军资祭酒,地位也有所变化。王澄赶回朝廷赴任途中,顺路去看望王敦。
王敦以前声望在王澄之下,王敦向来礼让之。现在不同了,王敦已非昨日。王澄见到王敦,犹以旧意侮之。王敦大怒,于是派遣壮士扼杀之。
此前,王衍死了,死在石勒手下;而今王澄死了,死在同族兄弟兵刃下。当初营造三窟者只剩一人,只剩下野心勃勃的王敦了。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21 16:11:30 +0800 CST  
王衍兄弟之三窟(三)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三月,司马越在内忧外患中死去;四月,石勒将兵大败晋军,太尉王衍被俘。石勒痛斥王衍:“君少壮登朝,名蓋四海,身居重任,何得言无宦情邪?破坏天下,非君而谁?”
石勒评论王衍,评论得很正确。
石勒清算了王衍之后,又来清算司马越。史载,石勒“剖(司马)越棺,焚其尸,曰:‘乱天下者,此人也,吾为天下报之,故焚其骨以告天地。’”
晋愍帝建兴四年(公元316年)秋冬之际,刘曜率汉军有如风扫残云之势,再次攻伐长安。冬十一月,晋愍帝“乘羊车,肉袒,衔璧,舆榇出东门降”,标志着西晋灭亡。
西晋灭亡了,西晋仅仅生存五十一年。
晋武帝灭东吴之后即率领着群臣奢靡腐败,从那时起蠹蛀啃啮,城狐社鼠串行,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已是写着隳颓的图景。
王衍死了,王澄死了,只有王敦还在。
王敦,字处仲,他是司徒王导从父兄。王敦娶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儿襄城公主,身为驸马都尉,之后其地位步步高升。王恺 石崇斗富争豪,王敦介于其间,凌于其上。《王敦传》记下了王敦“女伎吹笛小师声律”、“美人行酒卑惧失色”等故事,来说明王敦的天性。王导由此断道:“处仲若当世,心怀刚忍,非令终也”。又有人断道:“处仲蜂目已露,但豺声未振,若不噬人,亦为人所噬”。
琅琊王司马睿镇守江东之初,威名未著,人心不附,王导请王敦来助声威。王敦率军将兵声威早已著天下,王敦一出面,江南贤士纷纷出来归附司马睿。于是天下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
王敦的势力越来越大,王敦的野心越来越大。王敦终于要夺取天下,要成为帝王。公元322年,东晋元帝司马睿永昌元年春正月,王敦造反,反叛朝廷。王敦举兵武昌,打着清讨刘隗的旗号而反。
此前记室参军的郭璞知道王敦早晚必反,曾为王敦卜下一卦,谓之不祥,谓之很不吉利。
朝廷王导在,温峤在,周顗在,还有许多拥戴司马氏政权的达人贤士在,王敦能有胜算吗?
王敦举兵向朝廷,只两个月的时间,暮春三月,王敦大军来到石头城下,他胜利了。晋元帝司马睿以王敦身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王敦身兼职衔一大堆,但还不敢轻易废黜皇帝。他知道不是时候。王敦杀了包括周顗在内的一些人,耍了一阵威风,还是回归老巢,回归大本营,还镇武昌。
王敦回到大本营武昌,遥控朝廷,在322年冬十一月,东晋元帝司马睿忧愤成疾而死。
王敦要的是东晋天下,他要的是整个天下。王敦的兄弟王导却不然,王导全心全意辅佐东晋王朝,积极备战,声讨王敦。
东晋明帝年间,王敦加紧谋夺篡位,他讽喻朝廷征召。晋明帝一边加封他,一边加紧布防。公元324年春,王敦病重,王导闻讯乘机率领子弟为王敦发丧。王敦此时虽然病笃,但还没有死的消息,王导为何这样做?为的是在王敦病重之际,制造强大舆论,一是振发军民斗气,一是加压王敦心理负担,以促王敦绝望。
王敦只得派数路大军直向朝廷,以罪状温峤诛奸臣为名,举兵向京师。
朝廷屡败王敦大军。王敦在大怒中病重,王敦含恨而死。
王敦死了,其余孽尚在。然而树倒猢狲散,没有多少时间,王敦余党皆被剿灭。
王敦杀了王澄,他举兵要夺天下最后死于乱军中,被裹尸以席,而且招来千古骂名。王敦这位刚忍的野心家,其命运结局竟是这样不好!

史家把王敦之死,加上两个细节。其一是:“初,(王)敦始病,梦白犬自天而下啮之,又见刁协乘轺车导从,嗔目令左右执之。”
其二是:“(王敦)将举兵伐京师,使记室参军郭璞筮之,郭璞曰‘无成’。王敦素疑郭璞助温峤、庾亮,及闻卦凶,乃问郭璞曰:‘卿更筮吾寿几何?’郭璞曰:‘思向卦,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王敦大怒,曰:‘卿寿几何?’曰:‘命尽今日日中。’王敦乃收郭璞,斩之。”
刁协,是抗击王敦的老将。王敦于公元322年第一次举兵伐京师,刁协兵败而死。郭璞,与温峤志同道合,竭尽全力效忠朝廷。

王敦之后,桓温亦有篡僭之心,他病笃时,亦有鬼神之事载于史书。在二十四史中,贼子乱臣被鬼神吓死的文字很多。

王衍兄弟之三窟,竟是如此结局!为一己之私,为膨胀了的野心,这三位弟兄的结局,给历史留下了什么?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而王衍王澄王敦兄弟之三窟,未能避其死,反而促其死,悲哉!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24 07:37:46 +0800 CST  
皇帝的羊车

我曾写过一篇《皇帝的羊车》。
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两位皇帝,一位是晋武帝司马炎,一位是晋愍帝司马邺。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天下是魏、蜀、吴三国鼎立。公元265年冬十二月,晋武帝司马炎接受曹魏禅让,走上帝王宝座。晋武帝一改曹魏统治时期刻薄奢侈腐败之风,他励精图治,以俭治国。晋武帝面对天时地利人和,于公元280年吞灭东吴,统一天下,其雄壮声威诚如刘禹锡的那首《王濬楼船下益州》所写,涤荡心魄。然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他完成了统一大业,从此高枕无忧了,从此尽情享乐了,晋武帝从此前后判若两人。
晋武帝在公元281年暮春三月灭掉东吴后就下诏,命令在东吴孙晧宫人中选取五千年青貌美的女人入宫,归为己有,独自享用。从此美色如云,晋武帝司马炎身边就有一万多女人来侍奉了。宫中的女人如此之多,这位皇帝每日在哪里睡就成了问题。晋武帝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任凭羊来决定。
史载,晋武帝“常乘羊车,恣其所为,至便宴寝”。羊拉着小车,优哉游哉,羊车停在哪儿皇帝就在那下车,就在那儿举行酒宴,就在那儿睡下。宫中女人们都盼着皇帝临幸,都想得到皇帝的恩宠,于是无不煞费苦心,都研究起羊来。她们发现羊喜欢吃新鲜竹叶,羊喜欢噬舔盐汁,于是竞相把鲜嫩的竹叶插到门户上,把清新的盐汁洒在门前地上,来招引帝王的羊车。
宫人们是在讨好羊呢,还是在讨好恣情纵欲的帝王呢?这些香艳的美人们也说不清道不明,一任讨好便了。
从此就有了中国历史上皇帝乘坐“羊车”兜揽嫔妃临幸美姬的故事。
晋武帝变化得也太快了!他当初那种励精图治的劲头荡然无存;他穷尽奢靡,以此率下,于是臣子们也都文恬武嬉纸醉金迷起来,于是种种诸如马癖、钱癖的腐败没落的诨号满天满地而来,于是民风国势如雾霾之弥漫,其江山颓隳之象日愈彰显矣!
从公元281年暮春算起,仅仅九年时间,到了公元290年,也是在一个暮春日子里,五十五岁的晋武帝病死了,他再也不能乘坐羊车去纵情声色去尽兴销魂了。
晋武帝司马炎刚刚死去,就发生了政变,发生了八王之乱,发生了永嘉之乱,西晋已经由日落西山气息奄奄而分崩离析了。
西晋气数如此短促,始于平吴之后,兆于羊车临幸。一任腐败堕落,哪有长治久安之理!

说来让人匪夷所思,当西晋灭亡,当西晋最后的那位帝王无条件投降时,也是乘着羊车的。
晋愍帝建兴四年(公元316年)秋冬之际,刘曜率汉军再次攻取长安。冬十一月,晋愍帝“乘羊车,肉袒,衔璧,舆榇出东门降”。
这标志着西晋灭亡。
晋愍帝“乘羊车,肉袒、衔璧、舆榇出东门降”,晋愍帝当时所乘的羊车,与他的祖上晋武帝所乘的羊车有无不同?是与之偶合吗?
晋愍帝所乘的羊车,或许不再是用羊拉行的车,或许是是一种小车,但是否与之存在着逻辑之必然?
如果说这一对祖孙所乘之羊车有不同之处,那是在于“肉袒、衔璧、舆榇出东门降”十个字而已,因为“肉袒、衔璧、舆榇”几字,是丧葬所行。
汉国没有放过年仅十八岁的晋愍帝,还是杀害了他,从此,立国五十一年的西晋溘然逝去,不复存在。还是那句老话,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古人所说的天地之道,古人的认识论就是这样精当!
东汉末年的乱离景象以及三国鼎立的态势距离西晋并不遥远,晋武帝不应该弃之不顾。腐朽没落的生活征服了他,腐败奢靡的怪癖令他神智昏聩病入膏肓,他哪里还能记取“前车之覆,不可不鉴”的道理?晋武帝驾着羊车悠然自得,日夜销魂,于是乎就有了晋愍帝驾着羊车,而肉袒、衔璧、舆榇出东门降,呜呼哀哉!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27 15:44:14 +0800 CST  
@关粉儿 2018-12-28 19:58:29
老先生新年好,书话开版快20年了,有个征文活动,希望您能参与一下写篇帖子
http://bbs.tianya.cn/post-books-612427-1.shtml
内容很广泛,写篇书话类的文章就好,谈谈书人书事,就像您很多发过的帖子一样
-----------------------------
响应号召。支持!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29 07:02:30 +0800 CST  
听王立群的讲座

刚喝完三两六十度的烈性酒,再喝口浓茶,就打开电视。看到王立群教授讲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王教授否认此诗是王之涣所作。此论据不足。
中央电视台令人质疑!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29 19:59:58 +0800 CST  

按:以前曾写了一些文字《百家讲坛的盟主们常弄出笑话来》,现择其一发在下面。



百家讲坛的盟主们常弄出笑话来

昨天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播送了某教授讲解的苏轼故事,教授讲到苏轼的一首诗时,把“鬲”读成“隔”。这样读显然是错了。
教授所说的这个“鬲”,在苏轼的诗里,是煮食物用的工具,“鬲”在意谓与炊事有关时,应读为“利”音。“鬲”字的确有“隔”音,那只能作为“隔”或“膈”的通假字时才这样来读。反正与炊事有关联时绝不读“隔”。
前几年听某先生讲纪晓岚时,听到把“子云、君卿”中的“子云”说成是“孔子说”之类,我感到很惊讶。按照这位先生的讲法,谷永就不可以字“子云”了,那么“君卿”自然就不能为娄护了。如此一来,谷永、娄护当然也就不能在“五侯”之间奔竞了。后来在百家讲坛又有几次听到一些令人尴尬的读讲来,于是我感到,要办好一个节目,办成精益求精来,是多么的不容易。
现在,一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国学的人,就会声名鹊起,他们尽管闹出许多张冠李戴之类的笑话来,也无所谓,因为那根本不影响名与利。这种现象让许多人困惑不解。
2009、9、17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30 07:30:06 +0800 CST  

最近睡前醒后脑海中总是浮现两首诗,一是虞世南的,一是刘眘虚的。今天把它们敲成文字,表达对先贤的景仰。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 《蝉》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刘眘虚《阙题》

虞世南之《蝉》写人格精神,写人格操守,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骆宾王、李商隐亦写蝉,乃一是沉疴语一是酸楚激愤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步入读书最佳境界,可见《阙题》。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1-03 06:38:19 +0800 CST  
想到旧作雨霖铃一首。这首词发在光明博客,之后一个月,光明博客停运至今。重发,表示对光明博客的怀念。

雨霖铃

寒风难歇。雌雄谁辨,都是呜咽。天垂地缈人寂,情怀荡荡,吹平弯月。万马千军吼动,喊杀驭飞雪。正莽莽、杂沓凄迷,洒洒潇潇启鸿烈。 心潮已与混沌接,倚栏杆、喜把琼花撷。翩翩一任飘去,唯此际、舞来冬节。往日胡天,曾是凝冰堕指一页。鼓角动、争挽强功,马上来围猎。
一九八七年一月十四日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1-10 06:32:02 +0800 CST  

争挽强功,“功”字打错,强弓。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9-01-10 06:59:11 +0800 CST  

楼主:zhilishu9

字数:50035

发表时间:2018-11-04 05:42:2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4-24 07:56:33 +0800 CST

评论数:14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