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随笔 “沙之汰之,瓦石在后”与“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沙之汰之,瓦石在后”与“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批评时政世风的孙楚孙绰祖孙


孙楚、孙绰祖孙,才气浩大,有关他们的趣事流传至今。他们倜傥不羁,各标风貌,引领世风,这一对祖孙是一代大名士。
孙楚,字子荆,《晋书.孙楚传》说他“才藻卓绝,爽迈不群,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
“多所凌傲”,孙楚所对的是哪些人?当然是他瞧不起的人。
不需沽名钓誉,不需乡曲来捧红,可还是成为一代标新立异的大人物,这就是孙楚。在那个门阀士族占统治地位的年代,孙楚有离经叛道之嫌,他竟然如此令人匪夷所思!
孙楚动人之处大概就在于此:孙楚想要隐居,他对那些卫道士那些色仁而行违的人很是看不惯,于是与友人王济道衷肠。孙楚想要说的是“当欲枕石漱流”,而脱口误为“当欲漱石枕流”。
王济不赞同孙楚隐居,劝他还是要与世俯仰,身处朝堂。王济于是紧紧抓住孙楚“当欲枕石漱流”这一口误,说道:“流非可枕,石非可漱。”
孙楚就是与人不同。他发现自己出现口误,于是顺势而下,说道:“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厉其齿。”
枕流,是为了把耳朵洗干净,来听得广泛听得真切;漱石,是为了把牙齿打磨得尖利,伶牙俐齿,让那些丑恶现象无处藏身;孙楚就是领异标新,所以柳暗花明,与众不同。
反应如此神速,思维如此敏捷,孙楚、王济各是好才思!
孙楚与王济友善,与日俱增。王济英年早逝,及其将葬,时贤毕至。孙楚最后来拜祭,而哭之甚哀。他边哭边说:“卿常好我作驴鸣,我为卿作之。”孙楚说罢,就一边作起驴的鸣叫一边作起驴的形态,体似声真,宾客无不笑,大笑孙楚不谙世事太伤风雅。
孙楚不为所动,依然作着驴鸣作着驴态。事毕,他环顾众人,悻悻地说道:“诸君不死,而令王济死乎?”
孙楚之倜傥不群,若此类也。以此来缅怀友人,孙楚出自真性情。
孙楚之孙孙绰,字兴公。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孙绰、谢安等四十一位名士聚于会稽兰亭,他们曲觞流水,畅叙幽情,以诗为纪,遂有《兰亭诗集》,《晋书.王羲之传》收载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四十一位“文义冠世”的友人中,有关孙绰的故事我们来谈一谈。
《晋书》记下了这个故事。孙绰曾与好友习凿齿同行,孙绰在前,习凿齿在后。孙绰开始打趣习凿齿,回过头对凿齿说:“沙之汰之,瓦石在后。”习凿齿不假思索,出口对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沙之汰之,瓦石在后”,“簸之扬之,糠秕在前”,其所对之工,所寓之深,看似调侃间脱口而出,却毫无半点雕琢之嫌,他们的文思才情令人赞叹!
他们或许是在抨击时政世风。我们知道,瓦石糠秕之类常来比喻那些为官为宦的劣质之材。“黄钟毁弃,瓦釜齐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在《卜居》中曾这样呐喊,把瓦石之类的象征意义说了出来。
《晋书.刘惔传》说刘惔尤好老庄,任性自然情趣,他为官清整,被人敬重,而三十六岁就病逝。孙绰前去吊祭,为之写下诔文曰:“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世无事事之心”。
前一些时日,我还发现有人把这句话拿出来说给大家听。虽然距离孙绰生活的那个时代已经那么遥远了,还有人提及此联。
何谓官官之事?何谓事事之心?“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世无事事之心”该当如何解读?孙绰在褒扬好友刘惔,亦在抒发胸臆,他是站在“为官轻整”这一边来解读,于是乎就可以看出他说的仍是官场世风之浊乱。
孙楚四十多岁才出仕,在石苞(是那位争豪斗富的石崇之父)将军幕下当了个参赞军事。孙楚对石苞很不敬重,为石苞不容,遂湮废积年。晋惠帝初年,孙楚官为冯翊太守。孙绰曾在征西将军虞亮手下为参军,还曾被会稽内史王羲之引为右军长史,还做过永嘉太守。桓温跋扈,朝廷畏葸,莫敢谏之,孙绰先行上疏批评桓温,桓温虽大不悦,亦包容之。
孙楚所作《与孙晧书》,其洋洋洒洒,极具文采哲思,且有如干戈,尽露锋芒,极具声势,《晋书》载之。孙绰有“于时才笔之士,绰为其冠”之誉,《昭明文选》收其《游天台山赋》。
“沙之汰之,瓦石在后”,“簸之扬之,糠秕在前”,如果一个社会一个朝代的官员队伍成如此现象,前后皆是瓦石与糠秕,有责任感的人该何如对待?“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厉其齿”,还是应该这样,来个洗耳厉齿,来个批评时弊。孙楚、孙绰祖孙在举止言行甚或谈谑中表达了对社会的忧虑,对社会不良风气的批评,他们是有责任感的大名士。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03 21:42:22 +0800 CST  

读《征西官属送与陟阳后作诗一首》

晨风飘岐路,零雨被秋草。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三命皆有极,咄嗟安可保。莫大于殤子,彭耼犹为夭。吉凶如纠纆,忧喜相纷绕。天地为我炉,万物一何小。达人垂大观,诚此苦不早。乖离即长衢,惆怅应怀抱。孰能察其心,鉴之以苍昊。齐契在今朝,守之与偕老。
——孙楚《征西官属送与陟阳后作诗一首》

孙楚的这首诗,《昭明文选》选之。“莫大于殤子,彭耼犹为夭”, “天地为我炉,万物一何小”,以庄子之说为诗,说得明白警悟,且无直白无味之感,真乃读之再三。
2018-11-4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05 17:35:24 +0800 CST  
读《征西官属送与陟阳后作诗一首》

晨风飘岐路,零雨被秋草。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三命皆有极,咄嗟安可保。莫大于殤子,彭耼犹为夭。吉凶如纠纆,忧喜相纷绕。天地为我炉,万物一何小。达人垂大观,诚此苦不早。乖离即长衢,惆怅应怀抱。孰能察其心,鉴之以苍昊。齐契在今朝,守之与偕老。
——孙楚《征西官属送与陟阳后作诗一首》

孙楚的这首诗,《昭明文选》选之。“莫大于殤子,彭耼犹为夭”, “天地为我炉,万物一何小”,以庄子之说为诗,说得明白警悟,且无直白无味之感,真乃读之再三。
2018-11-4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05 17:53:20 +0800 CST  
读《为石仲容与孙晧书》

我喜欢孙楚的《为石仲容与孙浩书》,尤其喜欢其中这样的文字:“吴之先主,起自荆州,遭时扰攘,播潜江表。刘备震惧,亦逃巴岷,遂依丘陵积石之固。三江五湖,浩汗无涯。假气游魂,迄于四纪。二邦合纵,东西唱和,互相煽动,距捍中国。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
上面所录文字,作者信手拈来,毫无斧凿之势,而且庄谐俱在,把个东吴蜀汉玩于股掌之中。激扬之文采于此具现矣。巴蜀地势险峻谁人不知,而以“丘陵积石”谓之;两国联盟,而以“东西唱和,互相煽动”讽弄之,所谓庄谐者也。
这段文字好读,我爱读。
更能令人再三读之的文字,是这些:“相国晋王,辅助帝室…方今百僚济济,虎臣武将,折衝万里。国富兵强,六军精練。思复翰飞,饮马南海…若侮慢不式王命,然后谋力风和,指挥风从…烟尘俱起,震天骇地。渴赏之士,锋镝争先。忽然一旦身首横兮,宗祀屠覆,取诫万世,引领南望,良以寒心…勉思良图,惟所去就。石苞白。”
《文心雕龙》之《檄移》曰:“震雷始于曜电,出师先乎威声。故观电而惧雷壮,听声而惧兵威。”诚如刘勰所说,孙楚笔下之震雷曜电,是把东吴君臣震慑住了。
公元265年冬十二月,魏帝禅位于晋,开始了晋武帝司马炎泰始新纪元。司马炎以石苞为大司马。石苞,字仲容,虽然好色薄行,却早已被司马氏重用,然而一用果真正确,石苞立下不少功劳。魏帝禅位于晋,石苞“有力焉”。
石苞,是人所众知的那位石崇的父亲。
司马氏未受禅之时,那时还是名义上的曹魏天下,司马昭派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孙楚作书遗孙晧,遂有《为石仲容与孙晧书》传颂至今。
《为石仲容与孙晧书》,《晋书.孙楚传》载之,《昭明文选》亦选之。
孙楚因“负其材气颇侮易于苞”遂湮废积年,晋惠帝初年为冯翊太守,元康三年卒。
2018-11-4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06 18:27:07 +0800 CST  
@zhilishu9 2018-11-05 17:35:24
读《征西官属送与陟阳后作诗一首》
晨风飘岐路,零雨被秋草。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三命皆有极,咄嗟安可保。莫大于殤子,彭耼犹为夭。吉凶如纠纆,忧喜相纷绕。天地为我炉,万物一何小。达人垂大观,诚此苦不早。乖离即长衢,惆怅应怀抱。孰能察其心,鉴之以苍昊。齐契在今朝,守之与偕老。
——孙楚《征西官属送与陟阳后作诗一首》
孙楚的这首诗,《昭明文选》选之。“莫大于殤子,彭耼犹为夭”, “天......
-----------------------------
诗的题目应以《文选》为是:《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一首》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07 07:09:16 +0800 CST  
@Huuuuua 2018-11-06 18:58:12
顶个
-----------------------------
欢迎!谢谢!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07 07:14:18 +0800 CST  
孙绰的《情人碧玉歌二首》与南朝乐府民歌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难,回身就郎抱。
——孙绰《情人碧玉歌二首》

这两首通俗晓畅的小诗是在《玉台新咏》中读到的。《情人碧玉歌二首》清新质朴生动形象,读孙绰的这两首诗,就会联想到南朝的情歌小曲,南朝的那些乐府民歌。
有二首西洲曲,和孙绰的诗很像,其一是:“清蒲衔紫茸,长叶复从风。与君同舟去,拔蒲五湖中。”其二是:“朝发桂兰渚,昼息桑榆下。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

南朝乐府民歌,叫人爱不释手。
曾读梁武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子夜歌》,释宝月的《估客乐》等诗,感觉很好读,很爽人。释宝月的《估客行》共四首:

郎作十里行,侬作十里送。
拨侬头上钗,与郎资格弄。

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
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

大艑珂峨头,何处发扬州。
借问艑上郎,见侬可欢不?

初发扬州时,船出平津泊。
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
宝月的这两首江南小调,人物形象鲜明,再配上音乐,来歌唱,那是很动人的。
孙绰能写出具有影响的《情人碧玉歌》,说明他具有浓郁繁丽的文采,无怪乎有“于时文坛,绰为其冠”之美称。这位写玄理诗的大家也会写出还这样清丽的文字,他是对乐府民歌的发展想必是有贡献的。
2018-11-4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08 07:55:40 +0800 CST  
孙绰曾与好友习凿齿同行,孙绰在前,习凿齿在后。这两位才华横溢的朋友开始调侃:
孙绰开始打趣习凿齿,回过头对凿齿说:“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尾随其后的习凿齿不假思索,出口对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习凿齿孙绰生的这则对话,很工整,似是自嘲,实则针砭时弊。
这在前文已经介绍过,还有一些文字补记于下。
习凿齿与释道安初次相见,相互介绍。释道安先自我介绍:“弥天释道安”。
语音未落,习凿齿接道:“四海习凿齿”。
习凿齿,字彦威。他“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
习凿齿在桓温那里任职,桓温很器重他。桓温有大志,于是找来星术卜筮者,求问国家祚运修短。那位星术者说国家天命还长,“世祀方永”。桓温很不高兴,要令其自裁。是习凿齿为其出谋划策,才得救。桓温于是对那位星术占卜师说道:“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为之一叹!

《晋书》里面的人物风貌跃然纸上,很有兴趣去读。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09 16:38:55 +0800 CST  
有意与无意

这些日子在写晋朝达士的故事,再重温晋人故事,再被他们的生活态度、被他们的文化素养所感动,很舒坦。昨夜小雨加小雪,今天早晨散步,空气格外新鲜。神清气爽,兴致一来,得句如下:

何须黜陟闯八关,一梦神龟莫等闲。风雨夜中惊伯起,三君语我路弯弯。

如果这也可以称之为诗的话,那么这首诗很难解,虽然是自己所作,是率然而为,也不得不这样说。
这首所谓的诗,是自己和自己开玩笑,无疑是小小的文字游戏。
诗的第一句,“八关”说的是什么?是重重关隘?还是哪八道关?第二句,“神龟”是什么样的龟,修炼成神的龟?抑或是哪位神仙的龟?第三句,这一句好懂,但是“伯起”很难落到实处,是联合结构?抑或是主谓结构?还是什么?
自己和自己捉迷藏,无意间成为对写诗用典的一点看法。
有些诗好用典故,这应当欣赏应当鼓励。但其中有用典让读者读来晦涩者,用典恰恰适得其反,这就不好了。
所以建议对所用冷僻之典还是加注为好。
再者,一首诗不要用典过密,用典过密有繁缛之感,反倒有害诗之天然意趣。

近读《诗人玉屑》有关用事用典的文字,很有感触。其“用事精确”条提到“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粧”一联,这一联是写落花的诗句,其中“半面妆”是用事用典,包括我在内的读者会很熟悉,可是“回风舞”就不一定是用事了,我是这样想。这一条的作者却用这样的文字说道:“若回风舞无出处,则对偶偏枯,不为佳句,殊不知乃出李贺诗云”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于是这一条作出结论:“前辈用事,必有来处,又精确如此,诚可谓法也”。
我没有读出“回风舞”是化用李贺的诗句,并不等于我没读过李贺的这首诗,我的确读过,但不记得完整诗句了。
如此看来,读古诗轻躁不得,也是一种把玩,否则难以完全读懂。遗憾的是,我没有做到这一点。

下面我为我的这首诗加以简单解说。
八关:此处指的是八个人。请看《新唐书.李逢吉传》。李逢吉在众多的党羽中有八个心腹,他们是李训、张又新、李续、张权舆、刘栖楚、李虞、程昔范、姜洽,这八个人被世人称之为“八党”;而极力攀附八党的又有八人。这十六人被号为“八关十六子”,他们都身居要位,都为李逢吉効命。
《新唐书》说,李逢吉得势时,“有所求请,先赂关、子,后达于(李)逢吉,无不得所欲。”这句话里面的那个“赂”字至为重要,不要轻易放过。贿赂、买官卖官、贪赃枉法、祸国殃民等等,都从这一个“赂”字缘起。就是这样一个败坏纲纪肆虐无穷的李逢吉,居然被封为梁国公。
神龟:“一梦神龟莫等闲”中的“神龟”,出自《庄子.外物》。神龟想求活,于是去托梦。不托梦也许不会死,一托梦却死得更快。庄子在这里说的是“外物不可必也”的道理。
伯起:“风雨夜中惊伯起”一句中的“伯起”,指的是杨震,杨震,字伯起。本诗指的是杨震却金的故事,见《资治通鉴卷四十九》。
三君:“三君语我路弯弯”中的三君,此处指的是汉灵帝时期的“窦武、陈蕃、刘淑三人。三君之外,尚有“八俊”、“八顾”“八及”、“八厨”之谓。见《资治通鉴卷四十八》。
这首小诗,经过这么一解释,发现句句用事,就是在搞文字游戏,大有卖弄自己之嫌。我这是有意为之,来以此阐述观点:用典不要冷僻,最好加注。
如果不加注,那么“三君语我路弯弯”中的三君就要歧义,因为以“三君”称誉者历史上颇多,如《明史》中的赵南星、邹元标、顾宪成三人亦被誉之三君。
这样一解释,我发现自己对自己是歪打正着,这首诗虽然窳劣枯涩,却与反腐败题材的文字相靠合拍,是在呼吁人们清清白白做官,不要去贿赂去巧取豪夺。
2018-11-10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11 06:41:40 +0800 CST  
王戎.山涛.王猛

读《晋书》,每读到王戎、山涛、王猛,心里就会泛起一层层波澜,久久不能平静。
王戎曾为晋朝统一南北戎马倥偬,屡建功勋,可在西晋王朝危机四伏、祸乱迭起的时候,已经身居三公要位的王戎,却与时舒卷苟合取容,尤其是强取豪夺,贪得无厌。《晋书》说他“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他家有一种上好的李子树,他吩咐下人,在卖掉果实之前,先把李子核钻坏,以防别人栽种。
王戎的独裁、贪婪、卑劣,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天下百姓称其是患了“膏肓之疾”。
西晋有如此这般衮衮诸公,长治久安从何谈起?
与王戎形成对照的当举山涛。山涛,字巨源,早孤,家贫。他曾对妻子韩氏说,你现在能和我共忍饥寒,我一旦登上三公要位,是否还能同甘共苦?山涛后来果真位居三公,然而他们更加“贞慎俭约”,连自己的俸禄和宫廷的赏赐都用来赈济他人。
山涛不仅严格对待自己,而且又能很巧妙地对待他人。有一善夤缘、精于贿赂的袁毅,硬是送他最好的蚕丝,山涛无可奈何,就把这些蚕丝包裹好,加上印封,待有机会缴公时,虽已是满积尘埃,印封却完好如初。
在任纵怪诞的两晋时期,山涛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犹如一枚晶莹澄澈的镜子,供人们整饰形貌和省察心灵。
与山涛媲美的,可数前秦的王猛。王猛,字景略,出身寒门,曾以贩畚为业。他博学多才,气度雄远谨重严毅,辅佐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并且开疆拓边到黄河流域及长江上游一带。
王猛是清寒的汉族人,深为氐族的世勋显贵所嫉妒。樊世居功自傲,骄横跋扈,当众羞辱王猛:“我们耕种稼穑,而你来坐享其成,成何体统?”“正该让你去管拉杂琐事,怎能只是耕种稼穑?”王猛这样回答他。樊世日益猖狂,终于自取灭亡。强太后的弟弟强德,公然掠取百姓财富,蹂躏民间女子,王猛毫不犹豫地将他就地正法。于是“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风化大行”。
王猛对那些不识大体,黯昧无知,阻碍前秦发展的腐朽势力展开激烈斗争,前秦出现了万象一新的面貌。他政绩卓著,在一年间竟五次升迁,那年才三十六岁。
尤其是值得一提的,王猛与山涛一样,注重搜访确有真才实学而又无处进身的人才,他用人是“各级官吏,咸称得益”;和山涛一样,他禁闭后门风和裙带风,清正廉洁,一身浩然正气。
岁月悠悠,许许多多的往事并不如烟似雾。《晋书》很善于叙事和描绘人物,往往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和性格就跃然纸上。历史是最公道的裁判,王戎丑陋贪婪的形象将永远钉在耻辱柱上;山涛和王猛的功绩与风范,将与日月同在,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世代子孙!


附记:
发了《有意与无意》一文后,又想到一篇《王戎 山涛 王猛》。两篇小文同是反腐倡廉题材,所以把它贴在这里。
《王戎.山涛.王猛》是一篇旧文,发表在《人民论坛》1994年第5期。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15 06:20:04 +0800 CST  
刘熙载论庄子

庄子文看似胡说乱说,骨里卻儘有分数。彼固谓猖狂妄行而蹈乎大方也,学者何不从蹈大方处求之?
——《艺概卷一.文概》

文家与《庄》《列》外,喜称《楞严》《净明》二经。识者知二经乃似《关尹子》,而不近《庄》《列》。盖二经笔法有前无卻,《庄》《列》俱有曲致;而《庄》尤缥缈奇变,乃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也。
——《艺概卷一.文概》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17 18:22:49 +0800 CST  
刘熙载论庄子

庄子寓真于诞,寓真于玄,于此见寓言之妙。
——《艺概卷一.文概》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17 18:28:25 +0800 CST  
@翠微琵琶 2018-11-09 16:41:12
我不在晋,不知道。
诗不韵
-----------------------------
可以穿越时空隧道。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19 07:04:14 +0800 CST  
王羲之如此不拘礼节
一日,太尉郗鉴派门生到丞相王导那里察看哪一个王家子弟可以做女婿,这位门生来到丞相府邸,王导叫人领着这位门生到东厢遍观子弟,去选取。
门生回来汇报,说:“王氏诸少皆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郗鉴听罢非常高兴,道:“正此佳婿也!”
按照儒家礼仪,按照正常评价,是不应该选择王羲之为女婿的。郗鉴的审美取向,郗鉴的择人标准,在儒家那里,看来是离经背道的。
这位毫不矜持毫不伪饰而在东床坦腹食者,这位王羲之,是司徒王导之从子也。
王羲之于是成为郗鉴佳婿。于是王家、郗家两者之间有好多故事可讲。
王羲之曾官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在会稽内史任间,于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组织了包括孙绰、谢安、许询、支遁、孙统在内的有四十一人参加的集会,于是才有“会稽山阴之兰亭”的千古美谈,于是才有《兰亭集诗》以及美文《兰亭集序》并《兰亭集叙》美誉流传。
2018-11-19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19 16:18:52 +0800 CST  
殷浩 王羲之 王述
初读《新唐书》,对李泌与宰相张九龄的友情感叹良久,四十多年过去了,那时的世俗还不这么一切向钱看,但从一位赫赫盛唐宰相与一位小孩子的友情来看,仍是十分感人。李泌告诉张九龄,您这位宰相是从布衣而来,是从直道(忠贞忠直)而来,千万不要与谄媚软佞之流交好。张九龄听罢惊起,连连称誉李泌,称李泌为小友。四十年之后的今天,李泌何在?张九龄何在?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謦欬珠玑,只能去从书中寻觅了。

读《晋书》,读晋人风度,亦是兴味盎然。

王羲之与殷浩是朋友。王羲之与王述很别扭。
王羲之不同意殷浩北伐,阻止殷浩北伐,殷浩不听。遂有殷浩之败。
王羲之一向与王述相轻,谁知有一天王述成了他的长官,顶头上司。身为扬州刺史的王述要来检查他的工作,他便挂印而去。王羲之辞官的那一年是永和十一年,也是暮春三月。与永和九年三月三集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刚刚两年。
王羲之五十九岁病逝。他有七子。人们知道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的名字。王徽之雪夜访戴,至其家门而不进,掉头而返,问其原因,他回答的是“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要见上一面。”王徽之由此成为两晋达士形象丹青之一笔。
王羲之的另一个儿子王献之,人们大概都知道。王献之“风流为一时之冠”,深得谢安钦爱。王献之的书法,在当时已名扬天下。可是王献之亦有被世人讥笑嗤之以鼻的地方,很多人并不一定知道。
2018-11-7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21 10:16:03 +0800 CST  
郗鉴 郗愔 郗超(其一)


西晋永嘉年间,战祸连连,百姓饥寒,惨不忍睹。郗鉴一家断炊是常事。郗鉴因为品行好口碑好,所以那些较富有的乡亲们商议,决定要轮流请郗鉴到各家吃饭。郗鉴每到一家,还要带领两个孩子,一个是他的侄子,一个是他的外甥。久而久之,乡亲们感到为难。郗鉴很理解乡亲们的苦衷,就单身一人去吃饭。不过与先前不同,吃完之后,还要在口中两腮处含满两团饭,回到家后立即把饭团吐出,让孩子吃掉。在乡亲们的救济下,他和两个孩子才活了下来。
郗鉴,字道徽,少孤贫,虽孤而贫,却不被命运压倒。郗鉴博览经籍,躬耕陇亩,吟咏不倦。八王之乱时,由赵王司马伦举荐为官,不久觉察到司马伦谋乱,就辞官自守。东晋元帝时,朝廷察觉到王敦要叛乱,以郗鉴为安西将军、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假节,镇守合肥,防范王敦。王敦遥控朝廷,终于逼迫朝廷调回郗鉴,以郗鉴为尚书令。然而郗鉴以朝廷安危为己任,他没有放弃对王敦的防范,同其他重臣一起辅佐皇帝平息了王敦之乱。
随后,郗鉴又参与平定苏峻祖约之乱。
在一系列评判战乱过程中,后来成为盟主的陶侃与郗鉴相互信任相互推重,在陶侃的推举下,朝廷进郗鉴都督扬州八郡军事。待苏峻被斩杀,郗鉴又率军清剿余孽,荡平寇乱。郗鉴进位太尉。
郗鉴忠于社稷而连连积功升任。他在七十一岁病逝,朝廷给他“道德冲邃,体识宏远,忠良雅正,行为世表,历位内外,勋庸弥著”的评价。
永嘉丧乱期间,郗鉴在躬耕陇亩极其贫困时,他吃完人家救济之饭后,还要在口中两腮处含满两团饭,回到家后立即把饭团吐出,让孩子吃掉,因为那两个孩子里有一个是他的外甥,一个是他侄子。《晋书》把郗鉴的这一细节载入书中,大有深意。郗鉴这样做,能不建树起一种好家风吗?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23 08:06:13 +0800 CST  

郗鉴、郗愔、郗超(其二)(2018-11-24已发)
郗鉴之子郗愔,字方回,从小就不爱与人争锋。该到做官的时候了,朝廷给了他官职,让他去当散骑侍郎,他却不拜,给辞了。但还是得去做官,先后做了辅政的骠骑将军何充征北将军禇裒的长史。不管官职在变化,郗愔对于权势有自知之明。
朝廷让他去吴郡为太守。吴郡非同一般,不但面积大,而且政治、军事地位非常重要。如果要谋私利,这是难逢的好机会。可是郗愔不仅不谋私利,而是觉得自己阅历少,经验少,难以担当大郡太守,决定去做临海太守。后来郗愔与王羲之等人游处,他却“栖心绝谷,修黄老之术”,于是找了个有病的借口辞官,这一去就是十年,十年间,他有终焉之志,与官场人脉顿决。
简文帝司马昱没有当皇帝之前,荐举郗愔,郗愔来到朝廷,为辅国将军,会稽内史。大司马桓温要结交他,郗愔于是官位超升,都督徐、兖、青、幽、扬州、晋陵诸军事,领徐兖二洲刺史、假节。郗愔后来发现桓温有不臣之迹,郗愔不肯为虎作伥,于是固请辞去这些职务,又去当会稽内史。简文帝司马昱即位后,郗愔加衔为镇军、都督江东五郡诸军事。
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郗愔七十二岁病逝。郗愔有三子,郗超有些奇葩事值得一读。
1987、3、28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24 10:54:27 +0800 CST  
郗鉴、郗愔、郗超
郗愔之子郗超,字景兴,又字嘉宾,少年卓荦不羁,善谈论,所谈义理精微。
郗超与其父郗愔有几点不同。郗愔信奉天师道,郗超信奉佛道,父子宗教信仰不同。郗愔好聚敛,而郗超好施舍。这一对父子政治追求也不同,郗愔知道桓温有野心,是不轨之臣,所以提防桓温,敬而远之,而郗超贴近桓温,被桓温宠任。
桓温与郗超倾心交接,郗超亦与之深自结纳。桓温要立霸王基业,郗超于是成为桓温的谋主。
谢安和王坦之曾经到桓温那里商讨大事,乘便窥视桓温动静。桓温叫郗超卧于幕帐中听记话语,以来研究谢安王坦之内心世界。忽来一阵风,吹开大帐,谢安王坦之发现躲在幕帐中的郗超,于是讥笑道:“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
这位“入幕之宾”与桓温结为党友,他的行为对父亲郗愔严格保密。郗超病危,拿出一箱书信,嘱咐弟子门生道:“我本应该将这些书信烧掉,可是担心父亲年纪大了,怕他在我死后过于悲伤,损害身体,所以把这些书信留给你们。我死后,如果我父亲哀伤不已,你们就把这箱书信送给他。”
父子虽然政见不一,所行不一,可是郗超心内的那种孝文化并未泯灭。
郗超死后,郗愔大有殇子之痛,哀念成疾。当他看到这些书信时,竟不再伤痛,反而常常为此大怒,大骂郗超。原来这些书信都是与桓温潜谋的往来密札。

《晋书》记载,王献之兄弟在郗超未亡之前,每逢见到舅父郗愔,总是小心翼翼蹑履问讯,甚修舅甥之礼。郗超死后,王献之兄弟每次见到舅父郗愔,变得怠慢失礼,根本不把这个被冷落的年老的舅父放在眼里。郗愔每次遇到这样的尴尬场面,便慨然道:“使嘉宾不死,鼠子敢尔邪!”
王献之兄弟认可的是势力之交,什么亲情,什么友情,在他们面前有的是会化为乌有,有的是冲淡了许多。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读《王羲之传》,可读到这样的文字:“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王导(王导,东晋宰相,王羲之的叔父),王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郗)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郗鉴曰:‘正此婿也。’访之,乃(王)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王导一家有那么多才俊子弟,而这个在东床上露着肚皮吃着东西满不在乎的王羲之,却成为了郗鉴的佳婿。王羲之向来没有谄媚酸腐相,可是他的儿子们却与他大不一样了。

1987、3、28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26 07:48:43 +0800 CST  
潘岳陆机之悲剧

所谓潘江陆海者,喻才之大也,才之不竭也。潘岳字安仁,以年少才颖见称,乡邑号为奇童,积有日月年轮,遂有才名冠世之誉。陆机字士衡,年少有异才,文章冠世,年二十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刘勰所言“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其所由来盖潘江陆海也。
潘岳美容貌,才名冠世,屡遭嫉妒,遂棲迟十年,出为河阳令,而郁郁不得志。潘岳早被嫉妒,亦嫉妒他人,他嫉妒尚书仆射山涛,他嫉妒领吏部王济、裴楷等人。他性情轻躁,趋于势力,终为二十四友之首。赵王伦辅政,孙秀为中书令,收杀二十四友,潘岳遭夷三族。
陆机,出自名门显宦之家,其祖父陆逊曾为东吴丞相,其父陆抗曾为东吴大司马。陆机本不应离开东吴故地来到中原,却耐不住寂寞投在司马颖麾下。此时乃八王之乱如火如荼时。陆机随司马颖讨长沙王司马乂,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可谓得宠者也。于是乎遭嫉妒,遭离间,司马颖决意杀之。李斯有黄犬之悲,陆机有华亭之叹,四十三岁的陆机被害于军中。
潘岳、陆机之死,死于乱世。于乱世不能保其身,终难以不为后人遗憾者,夤缘于势力之故也。
1986、5、17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1-29 08:17:33 +0800 CST  
读孙绰的两首诗(2018-12-1已发)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孙绰、谢安、孙统等四十一位名士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他们曲水流觞,畅叙幽情,以诗为纪,遂有《兰亭诗集》。《晋书.王羲之传》载有王羲之《兰亭集序》一文,而未载《兰亭诗集》。
孙绰在这次聚会上,也写诗,录之如下:

春咏登台,亦有临流。怀彼伐木,肃此良俦。
修竹荫沼,旋濑荣丘。穿池激湍,连滥觴舟。
流风拂枉渚,停云荫九皋。莺语吟脩竹。游鳞戏澜涛。 携笔落云藻,微言剖纤毫。时珍岂不甘,忘味在闻韶。

两晋是门阀士族制度社会,老庄超然物外思想占据重要地位,恬淡闲适宁静的生活方式颇为盛行,清谈玄理之风颇为强劲。于是玄言诗兴起。玄言诗富哲理,孙绰是“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的代表作家。但是这首会稽山阴兰亭集会上的诗,却是一幅闲适淡远的山水图,笔墨丹青信笔由来,情亦在其中,最后以一句“忘味在闻韶”作结,方明显看出言在玄理上。

孙绰的《秋日诗》亦是这种笔法。这首诗旨归老庄,但景物描写意象繁丰,毫无枯涩之感。录之如下:

萧瑟仲秋月,飂戾风云高。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凋。垂纶在林野,交情远市朝。淡然古怀心,濠上岂伊遥。

这首《秋日》诗,读来意趣洋溢,绝无淡然寡味之感,然玄理亦在。秋日景象濠上风情比兴超然,正因如此方看出卓然不群的艺术感染力。孙绰是写玄言诗的杰出代表,亦是描摹山水的大家,孙绰对后来的山水诗创作是很有影响的。
2018-11-30

楼主 zhilishu9  发布于 2018-12-01 06:52:32 +0800 CST  

楼主:zhilishu9

字数:50035

发表时间:2018-11-04 05:42:2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4-24 07:56:33 +0800 CST

评论数:14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