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书评(转载)

重点:
>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写时间日志。
>柳比歇夫的遗产非常庞大,让人无法相信这是一个人干出来的。
>时间开销日记的格式是:日期+事件+花费时间,每天记录5~7行。没有记叙,没有细节,没有思考,没有感情。
>要重视平时的积累,构建知识的仓库,并进行分门别类整理,融入到自己的体系中,方便将来随意调用。
>根据时间开销日记,每个月做月度总结,年底做年度总结,并参考以往的经验 ,就能很方便地制订年度计划或月计划。
>时间统计法能够把一切才能集中用到一个目标上,可以取得多么多的成就。只要连续多年有系统地、深思熟虑地采用他的方法,可以超过天才。
一、读《奇特的一生》的由来
《奇特的一生》这本书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发现的,一篇
林腾在《 中国企业家杂志》写的文章--《李笑来的“逃跑计划”》,文章提到9月30日凌晨1点半,李笑来突然发出了这样一条微博:
“从今往后,李笑来个人不会做任何项目投资(不管是不是区块链,不管是不是早期)。因此,若是你再看到李笑来被站台(之前就长期被站台无数,说99%事实上绝对不过分),就直接忽视罢。我准备花几年时间认真转行。至于下一步干什么,没想好呢。 另:废话,我依然长期看好区块链。”跌落谷底的币圈在看到这条消息的瞬间起了波澜。传说李笑来跨界投资区块链,并投资比特币成为比特币首富,市值一度达到8000亿人民币。我惊呆了,这可是8000亿!我使劲揉了揉眼睛,发现没看错,确实是8000亿!
好奇心让我继续看下去,这是曾经在新东方教书的李笑来?曾经写过《TOFEL核心词汇21天突破》--这本畅销十多年书的李笑来?不错,正是他,我记得一年前我曾经读过他写的文章,好像是如何学习之类的。
太可怕了,活脱脱就是一个拥有知识就拥有一切的典型例子,他通过自己积累的知识变现成巨额财富,这刺激到我了。至于他是不是一个骗子,我不关心,我关心的是这么一个博学的人,是如何把知识变现成巨额财富的。我开始看他写的书,《把时间当做朋友》看了几遍,发现他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从他的书里我又开始读他书中提到的一些书,《奇特的一生》这本书就是在这么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的。这本书我看了2遍,我想以后肯定还会再读几遍的。
二、时间日志的格式
该书讲述的是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将自己的一生用时间来计划,每天都记录自己每件事花了多长时间,在自己身上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等各方面,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如果只是记住几天、几个月也就罢了,让我感到无比震惊的是---此人56年如一日没有一天间断过,每天都要在时间日记上记下几行,哪怕是1942年,他的儿子阵亡也不曾中断过。
他记日记的习惯也别具一格,其格式如下:某年某月某地某事,花费多少小时多少分钟。没有形容词,没有情感,没有任何波动,他就像时间机器一样,忠实记录着自己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的工作和生活,任何事情都不遗漏,包括给别人写信、和朋友聊天,还有自己的科研工作,全部记录消耗了多少时间。比如写一篇论文花了多少时间,在柳比歇夫这里,时间记录得清清楚楚,一点儿也不马虎,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哪一天都是一篇短短的明细账,记着当天干过的事,注明用了几个钟头几分钟,还注了些莫名其妙的数字。我看看战前的日记,也如出一辙。没有记叙,没有细节,没有思考——一般构成日记中心内容的那些东西一概不见。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7日。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 鉴定袋蛾——20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小时25分。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8日。分类昆虫学:鉴定袋蛾,结束——2小时20分。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1小时5分(1.0)。 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6页——3小时20分(0.5)。 路途往返——0.5。休息——剃胡子。《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5分,《消息报》——10分,《文学报》——20分;阿·托尔斯泰的《吸血鬼》,66页——1小时30分。听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沙皇的未婚妻》。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45分。(1)
1916年,柳比歇夫开始记录时间开销日记,一天没有间断。
三、柳比歇夫的遗产
所有的人,连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亲近的人在内,谁都没有想到他留下的遗产有多大。
他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被广为翻译出版。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500印张,相当于12500页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柳比歇夫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
他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还常常到各地考察。20世纪30年代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1955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35箱地蚤标本,共13000只。其中5000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300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5倍。跳甲属的分类他研究了一生。这需要特殊的深入钻研的才能,需要对这种工作有深刻的理解,理解其价值及其说不尽的新颖之处。有人问到著名的组织学家聂佛梅瓦基,他怎么能一生都用来研究蠕虫的构造,他很惊奇:“蠕虫那么长,人生可是那么短!”(2)
四、时间统计法能够把一切才能集中用到一个目标上
柳比歇夫是依靠他那最最合理的方法一手造就了自己;他创造了他的方法,他通过他的方法证明,如果把一切才能集中用到一个目标上,可以取得多么多的成就。只要连续多年有系统地、深思熟虑地采用他的方法,可以超过天才。
他的方法似乎使才能提高了。他的方法是远射程的枪炮,是把所有光线集中到一点的凸透镜,是加强器。它是理智的凯歌。(3)
对于我来说,柳比歇夫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的聪明,而是他的坚持和可怕的自律性,这足以摧毁一切挡在他面前的障碍。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自律,可怕在于,一旦你选择这个人当对手,他摧毁你的方式不是一次的爆发,而是用你无法还手、无法逃避、无所不在的压力,把你击倒。(4)正是因为现实中的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所以他们终究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凡人。而对于柳比歇夫来说,时间统计法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习惯,离开了它就无法生活。
柳比歇夫的时间日记,记录了他事业和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把所有的纸片、所有的著述和信札以及1916年开始记起的日记统统保存下来,比歇夫的生活和它的蹉跎曲折,可以一年年甚至一天天地复制,简直可以一小时一小时地回顾。什么都阻挡不了他去完成既定的任务。1942年,他儿子符赛沃洛德阵亡的噩耗传来,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尽管满腔悲痛,却仍旧一丝不苟地继续工作。
五、注重平时的积累与分类
柳比歇夫非常注重平时的积累,这为他日后的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平时写了许多东西备而不用,那些东西,没有指望发表,对于重要的论著,他做的摘要十分详细,花很多的时间在上面,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同时,凡是最重要的著作,他都要写个提纲,再进行分析研究。所以他手头有大量的存货,一旦有可能出版,存货立刻能派上用场;文章写得很快,因为事实上它不过是他平日储备着的材料,随用随取。
柳比歇夫对读书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青年时代,他的读书方法使他在某种程度上落后于别人,因为他看的书比别人少。别人看书比较浮皮潦草。但是,浮皮潦草地看书,有许多精彩的东西消化不了,看过的东西很快会忘记。至于他看书的办法,能使他得到十分清晰牢固的印象。所以,随着岁月的推移,他的库存要比别人丰富得多。他大部分学术著作都做了摘要,有的还做了分析研究。所有摘要和评论都规规矩矩地装订成册。这些用打字机打的合订本,犹如读书总结,是他融会贯通了的知识的存放处。只要翻一下提要,就可以记起某本书中需要的东西。柳比歇夫有种罕见的才能——随便哪本书的作者,凡有独特的见解,他都极善于汲取。有的书,一张纸就够;某些大部头书,需要几张纸来归纳。所有看过的东西,他都要仔细研究。怎么研究?如果一本书谈的是我不大了解的新东西,我就尽量做摘要。凡是比较重要的书,他都尽量写一份评论性的简介。(5)
我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凡是一些高产的作家,都非常注重平时的积累,平时看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都会非常认真的进行分门别类整理,融入到自己的体系中。经过长年的积累,形成自己独有的素材库,要用的时候随时可以调用。马克思、门捷列夫,台湾的李敖,都是这么做的。
柳比歇夫,他一生始终忠于他,青年时代的选择,忠于自己的理想和爱好。说他幸运是因为柳比歇夫年轻的时候确定的目标最终达到了,这确实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传说施利曼起誓要找到特洛伊遗墟的时候才8岁。对于这种向目标直线进军、终生锲而不舍的精神我很是敬佩,在心中也多了一丝疑虑,万一目标是错的呢?万一特洛伊根本没有存在过呢?万一它是荷马虚构的呢?这样一来,施利曼岂不是白白蹉跎了一生?这比冒险更可怕,这是押宝--未来、才华和希望--这些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通通拿来孤注一掷,一旦失败就万劫不复。所以说柳比歇夫是幸运的。
柳比歇夫独创的时间统计法,看似平淡无奇,但通过日复一日的重复,一旦加入时间这个元素,便产生出核聚变般的能量,它就像一台榨汁机,榨干了时间里的最后一滴水份。
六、时间日志是份完美的总结
通过时间统计法,能够非常直观的显示每件事都花了多少时间?时间都花到哪里去了?他把时间作为基本的计量单位,让一切都可以用时间来计量。报纸杂志看了多少多少小时,给亲人写信花了多少多少小时,他都一丝不苟地进行统计。结算同时也是对计划的总结,总结马上提出下个月的计划,参考以往的经验 ,就能很方便地制订年度计划或月计划,例如他计划要看一本什么书。根据老经验他知道,一小时能看20~30页。他就根据这个老经验来制订计划,至于数学,他计划每小时看45页,有时更少。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无需再单独做一份总结。只要做好了时间日志,这每天、每月、每年就是一份完美的总结,这份总结是一个真实的、有意义的总结,不再是一个虚无的、无操作性的总结。根据这个总结,就能制定出相应的计划。想想自己过去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总结,结果都是无意义的总结,而且操作性很差,纯粹浪费时间。
注:
(1)摘自《奇特的一生》第四章 发现“时间统计法”
(2)摘自《奇特的一生》第三章 令人惊叹的一生
(3)摘自《奇特的一生》第九章 时间统计法的胜利
(4)摘自秋叶读《奇特的一生》的随笔
楼主 你还是那么认真  发布于 2018-12-10 17:21:08 +0800 CST  
>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写时间日志。
楼主 你还是那么认真  发布于 2018-12-10 21:19:03 +0800 CST  

楼主:你还是那么认真

字数:4504

发表时间:2018-12-11 01:21:0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2-11 14:31:24 +0800 CST

评论数: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