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

《宋诗选注》注王安石《泊船瓜州》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案”,王安石自己很得意的。高才博学如王安石,一句好诗也得来不易,从“到”字改成“过”,从“入”再改成“满”,百转千回之后,终于改成“绿”,圆满了。读者在钱钟书的引导下,也开始思考:“绿”字唐诗常用,“已绿湖上山”、“东风已绿瀛洲草'等等等等,王安石既然有“记诵的丰富”,能不知道这些诗和这么多绿字? 如果不知道,王安石高才博学之名就露了馅,如果知道还这么费劲,而且还费劲的这么得意,岂不是有病?等等,等等~~~~~

总之,越是心思不那么厚道的人,就越能从钱那里看到想到、学到得到越多的东西~~~~~
楼主 唐隆2018  发布于 2018-07-31 21:23:41 +0800 CST  

有时候我也纳闷,现代社会的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公民素质,尤其是科学素质,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信息、事物进行的判断的能力,不少人怎么看都像文盲。

其实别说文科生如何,那是大学分科教育的内容。只说初高中学过的物理化学数学生物课的内容,也足以让人不犯和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与工程技术类应用的那些相关的、常识性的错误了。

即便是对自然科学的那些缺乏了解,那另一头的知识,比如你说到的罗素,像是也同时缺失了。不知道是教育出了问题,还是人出了问题,总之是其中之一,必然有问题。

还有个大问题,读书和明理,是初级的问题。读书以资睿智,是高级的问题。现实中也总是看到听说书读的不少,而且还在继续读,人却越来越糊涂,以致于荒唐的,也麻烦。
楼主 唐隆2018  发布于 2018-07-31 22:52:55 +0800 CST  
“姑苏五老”,是指当时在京的苏州老辈学人:顾颉刚、王伯祥、叶圣陶、章元善、俞平伯。这五位,关系亲密,同声同气,互相说苏州话。俞曾有文回忆他和顾之间的对话,当说到治学的成就,顾操吴语对俞说“非是我会做,只是我肯做。”俞感慨此老的襟怀,就于斯略见了。其实顾颉刚其人,除了其学,咱不能置一词之外,其它的,也真是一言难尽......

“我肯做”且取得巨大成就的古史,之所以会做并开始做,还是仰仗顾的恩师胡适之不遗余力的提拔奖掖。直到胡先生的晚年,依然为北大自豪的原由,总是会说到为中国培养出了傅斯年顾颉刚这样的人才。而此时的顾先生,已经是批判胡适的猛将了。曾经关系亲密的同门傅斯年,早就与顾颉刚反目成仇。在此之前的更久之前,鲁迅只要看到听到顾颉刚其人其名,笔下也是从不克制对顾的反感......

就如同当年恩师胡适帮助顾颉刚,顾对自己看重的门生童书业,也是赞助有加,以致于将自己学生的一家五口,接到自己家里吃住。文革刚刚开始,优秀学生童书业、杨向奎等,就迫不及待的赤膊上阵,反戈一击,将顾老师批倒批臭,砸烂狗头了。再后来满头白发的顾老师,逐字逐句的为发疯而死的童书业校对审定遗稿并作序出版之时,不知道心里是否还感念至死都不介意得意门生痛骂老师的胡老师,不知道心里是否还觉得此前自己追求思想进步的所得,即焚书坑儒是对的.......
楼主 唐隆2018  发布于 2018-07-31 23:04:12 +0800 CST  
想起俞平伯年轻时就有“清时善政,驽马及骥骖之程;末世危邦,猿鹤共虫沙之命。”的感慨,其后的神州陆沉,生民祸乱,“史无前例的浩劫”中,这些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好人的境遇,可想而知。

京城中的姑苏五老:顾颉刚、王伯祥、叶圣陶、章元善、俞平伯。(这五位中的俞平伯,稍微有点水份,其实他是德清人,只是出生成长,都在苏州马医科巷的曲园中)




楼主 唐隆2018  发布于 2018-07-31 23:08:08 +0800 CST  
[quote]
都是挂名作者的一堆不成器的学生干的,还三元,不是四喜吗。?
[/quote]
这本书是日本汉学家写的,论考据细节,必然不能和中国本土的历史学家比。
比如这个“三元”,对中国读过书的老百姓来说可能是常识,但是对于外国汉学家就是需要专门去学习的细节,而且很可能是学错的。

但是虽然有这样的细节错误,但其视角和思路却并不是没有参考价值的。

比如说一本通史,历史极度纷纭复杂,没有任何一本历史书可以把所有史料都堆砌上去(那也就不叫历史了)
那么,认为哪些事件的历史的关键节点、选择哪些史料写进书里,不同的历史学家判断可以完全不同。
从选择的史料出发,进一步推论出前后关联、乃至因果关系的假设,这里体现的就是视角和思路。

如果长期只看一种视角和思路的历史书,视野必然局限。网上充斥着“原来这才是XXX的真相”之类荒谬的帖子,正是因为长期一尊独霸的历史教育下,很多人以为历史只有一种视角、甚至认为存在“唯一的真相”这种东西。当看到与官方视角不同的历史描述时,就觉得应该抛弃原有的、拥抱新的。而没有多视角观念,了解其实各种矛盾的史实、各种矛盾对立的观点,可以同时是“正确”的--它们只是复杂历史的不同侧面而已。
楼主 唐隆2018  发布于 2018-07-31 23:55:12 +0800 CST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
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
楼主 唐隆2018  发布于 2018-07-31 23:56:58 +0800 CST  
《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刘文飞译。“......在大恐怖的年代,听到驶近的汽车发出的动静,听到升高的电梯传来的响声,整个国家的所有人家无一不感到毛骨悚然。”


楼主 唐隆2018  发布于 2018-08-01 00:26:28 +0800 CST  

孝武皇帝元朔二年
荀悦论曰:
“...以毁誉为荣辱,不核其真;以爱憎为利害,不论其实;以喜怒为赏罚,不察其理。
上下相冒,万事乖错,是以言论者计薄原而吐辞,选举者度亲疏而举笔,善恶谬于众声,功罪乱于王法。
然则利不可以义求,害不可以道避也。
是以君子犯礼,小人犯法,奔走驰骋,越职僭度,饰华废实,竞趣时利。
简父兄之尊而崇宾客之礼,薄骨肉之恩而笃朋友之爱,忘修身之道而求众人之誉,割衣食之业以供飨宴之好,苞苴盈于门庭,聘问交于道路,书记繁于公文,私务众于官事,于是流俗成而正道坏矣。...”

古往今来,人都是一样的。
楼主 唐隆2018  发布于 2018-08-01 00:31:12 +0800 CST  
隔壁说西湖会所停业怎么怎么着,是不是按照程序呀制度呀什么的,真逗。

《资治通鉴》汉纪二十 孝元皇帝上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
给事中匡衡上疏曰
“......今天下俗,贪财贱义,好声色,上侈靡,亲戚之恩薄......
夫[color=Blue]朝廷[/color]者,天下之桢幹也。朝有变色之言,则下有争斗之患;......上有好利之臣,则下有盗窃之民;此其本也。
治天下者,审所上而已。教化之流,非家至而人说之也;贤者在位,能者布职,朝廷崇礼,百僚敬让,道德之行,由内及外,自近者始,然后民知所法,迁善日进而不自知也。
......今长安,天子之都,亲承圣化,然其习俗无以异于远方,郡国来者无所法则,或见侈靡而放效之;此教化之原本,风俗之枢机,宜先正者也。
......”上说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

这些都不重要,什么程序不程序,制度不制度,到头来,还不是古今一也。
楼主 唐隆2018  发布于 2018-08-01 00:34:22 +0800 CST  
吾辈愚钝,一直想弄明白人为何要成功?进而一想又何谓成功?
楼主 唐隆2018  发布于 2018-08-01 01:22:28 +0800 CST  
我自己瞎寻思,人要成功,可能为成功而成功的,大概是极少数。大多数想成功的,或许还是看重成功能给带来的那些东西。人生苦短,且只此一次,于是想好好活过,就得整出点什么可以称之为价值的动静来。所以想要成功,是应该的。
至于成功的内容,就因人而异了。太史公是文人,想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不是文人的,想彼可取而代之。
楼主 唐隆2018  发布于 2018-08-01 01:23:23 +0800 CST  
而且我认为那些真正成功的人,大部分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事业有激情,能找到持续的满足感,钱财或者名声只是副产品,或者说他们一开始的目标反倒并不是冲着钱或者名声去的。不然就很难理解,他们都远远挣到了自己所能消费的,却还是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没有时间消费和享用这一切。我们大多数人只是没钱没名声,目的就是为了钱,为了名声,于是就想当李嘉诚,当比尔盖茨等等而已,但反倒不容易成功,因为目标错了,今天觉得做这个行业有可能快速赚钱,明天看到那个行业更好,没有热爱,也就无法做到专注和深耕。所以一切都是个人的选择,和价值观有关。呵呵。
楼主 唐隆2018  发布于 2018-08-01 01:25:15 +0800 CST  
今天上完了這段時間最後一個夜班,早上犒勞了一下自己,點了一份腸粉和蒸米粉,花了10塊錢。
今天睡醒後就不用上班了,明天開始轉白班,半個月換一次。
楼主 唐隆2018  发布于 2018-08-01 07:05:26 +0800 CST  
今日凌晨,又下載了一百多本各類書籍。
楼主 唐隆2018  发布于 2018-08-01 07:53:30 +0800 CST  
剛剛領到居住證,其實我也不知道將來能不能用上,先辦一個吧,說不定以後會用上呢。
楼主 唐隆2018  发布于 2018-08-01 17:31:57 +0800 CST  
現在發現自己辦事真的是太丟三落四了。
本來想領到居住證後就去修手機的,結果領到居住證後才發現沒帶舊手機和電池,無奈之下,把車子停在樓下,上樓拿舊手機和電池,舊手機好找,前幾天剛買的電池卻死活找不到了,又擔心單車被盜,跑到樓下鎖好單車,上樓繼續找。
想起在天涯發過電池圖片,查了一下,知道是7月28號才收到的貨,再加上更值錢的剃鬚刀還在,說明沒有被盜。
那就好好找找吧,挖地三尺也要找出來!
心情平復之後,一下子就找到了,原來電池在一摞書中間。
看來,遇事真不能太急,太急反而無濟於事,還不如讓自己安靜下來,冷靜思考之後再做決定。
曾國藩祁門被圍,臨危不懼,眾將勸其逃離,寧死不從,後反轉危為安。
這才是大將風度!
楼主 唐隆2018  发布于 2018-08-01 18:44:20 +0800 CST  
原來電池隱藏在這裡:


楼主 唐隆2018  发布于 2018-08-01 18:46:23 +0800 CST  
傍晚,出恭於野外,發現數月前的出恭之地已是芳草萋萋,頗為感慨。
東晉大將軍桓溫北征,經金城,見年輕時候所種之柳樹已經十圍,乃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
余今日出恭,也願意學習桓溫大將軍,面對著讓我無處放屁股的野草,道一句:“草猶如此,人何以堪!”



楼主 唐隆2018  发布于 2018-08-01 19:34:34 +0800 CST  
野外出恭,仰觀蒼穹,俯察大地,別有一番情趣,而於陋室出恭,則猶如一隻受困的青蛙,抬頭天花板,低頭地板磚,當然不能同日而語!
野外出恭既然這麼有趣,就可以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打野戰了。如果你理解不了野外出恭的樂趣,當然也就無從理解打野戰的樂趣了。
其理一也!
楼主 唐隆2018  发布于 2018-08-01 19:43:51 +0800 CST  
清·丘逢甲《春愁》

春愁難遣強看山,
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灣。
楼主 唐隆2018  发布于 2018-08-01 23:09:08 +0800 CST  

楼主:唐隆2018

字数:319607

发表时间:2018-03-30 15:40:2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3-03 08:33:52 +0800 CST

评论数:630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