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感悟

刻意表现自己

那妇人笑语相迎道:“长老,那三位在那里?请来。”行者高声叫道:“师父,请进来耶。”三藏与八戒、沙僧牵马挑担而入。只见那妇人出厅迎接。八戒饧眼偷看,你道他怎生打扮:(原文)
饧眼。目光凝滞、朦胧,半睁半闭的样子。
打扮。使容貌和衣着好看;装饰。打扮出来的样子。
那个妇人笑语相迎,表示对行者师徒的到来非常欢迎,对行者道:“存在已久并且品德高尚的思想,你说的那三个思想在什么地方呢?请他们进来吧。”行者这才高声发出他的声音,呼唤三藏道:“师父,请你们进来呢。你们可以进来了。”听到行者的呼唤,三藏这才与八戒和沙僧引导着主导思想,肩负着取经的重担,来到这半老不老的妇人的境界之中。就见这半老不老的作为某种思想的内在思想部分存在着的思想从他那在这个境界的主体境界中表现出来,出来迎接三藏师徒。不过这个时候就有问题发生了。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古代那种男女界限非常分明的状态中,三藏一行是不应该去看这个妇人的。而这里面三藏和沙僧都没有去看这妇人,只有八戒他的眼睛半睁半闭,就是看起来似乎没有看,可实际上却看了,不但看了,而且还被这妇人吸引了,他偷偷的看那妇人,可是他的目光却停在妇人身上挪不开了,虽然如此,他却又没有看清半老妇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思想。不管怎样,八戒此时做出了与礼不合的举动。我们可以通过八戒这取经的真情的观察,来看看这妇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使自己刻意表现的更美好的思想:
穿一件织金官绿纻丝袄,上罩着浅红比甲;系一条结彩鹅黄锦绣裙,下映着高底花鞋。时样酱髻皂纱幔,相衬者二色盘龙发;宫样牙梳朱翠晃,斜簪着两股赤金钗。云鬓半苍飞凤翅,耳环双坠宝珠排;脂粉不施犹自美,风流还似少年才。(原文)
织金。元代丝绸中最重要的是流行织金技术。元朝统治者都喜欢以织金来表现富贵。元朝的织金锦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金箔捻成金丝同丝线交织而成,称为元金法;另一种是用片金法织成,即将切成长条的金箔夹在丝线之中。就是说织金制作的过程中,是真的要用金子的,而且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富贵刻意这么做的。
官绿。正绿色,纯绿色。
纻丝。最高档的丝织品。纻丝是一种缎织物,缎子是丝织品,就是说这是一种蚕吐出的丝织就而成的。
蚕。是“禅”的谐音,又同“蝉”不同,蝉代表的是已经升华的“禅”,而“蚕”则是幼虫阶段的“禅”,还没有升华呢。蚕在要变成蚕蛾之前,要吐丝结茧,并在这蚕茧中成长,直到最后破开这层蚕茧,方才能够变成能够飞腾的“蚕蛾”,方才能够获得升华。所以“蚕”代表的应是还在成长中,还不合道理的“禅”。
纻丝即使再珍贵,也是由蚕丝织就而成,代表的应是由还未真正升华的禅门思想所产生的牵挂。
袄。有里子的中式上衣。
比甲。是一种无袖、无领的对襟两侧开叉及至膝下的马甲,其样式通常比后来的马甲要长,一般长至臀部或膝部,有些更长,离地不到一尺。
结彩。这里应是用彩色绸布结成的美丽装饰物。
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
裙。围于下体的服装。
映。映衬。
高底花鞋。是一种高底的鞋。
穿一件织金官绿纻丝袄,上罩着浅红比甲;系一条结彩鹅黄锦绣裙,下映着高底花鞋。这个曾经作为某种思想的内在思想表现存在着的“虽然看似已经难以改变和孕育出新思想却依旧可以改变和孕育出新思想”的思想所表现出来的乃是一种要刻意显示出自己拥有很多财富的由神识真意织就的,真正能让神识焕发生机的思想。这种思想虽然真的拥有很多的财富,并且她刻意将自己拥有很多财富的特点表现出来,也显得非常高贵。可是他的这财富和高贵乃是由还没有真正升华的禅门思想的延伸织就而成的,说明她这思想并没有真正的升华,并且为这思想产生的牵挂所笼罩并束缚着。
这属于她的思想被一种既没有这种思想的法门,也没有对她思想形成有效支撑的,虽然看起来非常美好,可是这种美好已经褪色,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好了的对人的行为造成很大影响的,非常贵重的,在二法之中对人加以束缚,使人虽然能够走出尘埃,却并不能真正升华的思想笼罩其中。
她被一种源自神识真意的,刻意修饰出自己美好的念头所束缚着,并因为这种刻意修饰出的美好而将自己的羞处,将她深处的欲望给遮挡住了,并因此使得她的这欲望之处看起来非常的美好。与她的这种表现相映衬的是一种刻意抬高自己的,将自己的美好姿态表现出来的“道”。
就是说取经人通过他那取经的真情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个半老不老的妇人在刻意显示她的财富,走的是一条刻意抬高自己的道,在她的修饰下,她深处的欲望也看起来非常的美好。虽然她可以显示自己的财富,刻意抬高自己,不过她还在属于凡尘范围内,还在并未真正升华的禅门思想笼罩和束缚之中。而且对现在的取经人来看,这笼罩着她的禅门思想已经比以前褪色了,所表现出来的美好比以前要淡了很多。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5-30 21:09:48 +0800 CST  
明天停更一天,请各位朋友见谅。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5-30 21:10:10 +0800 CST  
似坏还好

时样。时式,时新的式样。
酱髻。一种女子的头型,本来应该没什么可说的。不过忽然想到了前面沙僧跟八戒竞争时说的那句:“莫言粗糙不堪尝,拿住消停剁鲊酱。”就是说她是一种在其志气的作用下变得非常浓厚且已经变质的突出的思想表现。
皂纱。黑色的纱。
纱。轻薄的纺织品。
幔。为遮挡而悬挂起来的布、绸子、丝绒等。
相衬。相称。相符、相配。
者。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
二色。指的应是人的如意和莲花两种欲望。与之相对,前面行者观察这个境界中的表现的时候,看到的“两山头”指的也应该就是如紧箍咒那样从两方面对人加以约束的如何和莲花。告诉这些思想,只要想实现真正的如意和莲花的完美结合,就必须接受这种思想,也就是禅门思想的约束才行。
盘。回旋、回绕、屈曲。
宫样。宫中流行的装束、服具等的样式。
牙梳。象牙梳子。咱们上一回解过象牙,是庞大情感中的坚定而突出表现出来的部分,是志气的代表。
晃。(光芒)闪耀。
斜。不正。
簪。插,戴。
两股。如前,代表的应是如意和莲花。
时样酱髻皂纱幔,相衬者二色盘龙发;宫样牙梳朱翠晃,斜簪着两股赤金钗。她此时突出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与现在这个阶段相对应的极其高贵的,却在她的志气的作用下呈现出非常浓厚的变质的姿态,不过这种因为她志气的影响而变质的思想表现被那能够对思想进行约束的表现给遮挡住了。与这种状态相称的乃是她这思想在如意与莲花相互盘旋环绕所形成的在人身上突出表现出来的念头,这个念头应该就是告诉人,想要实现如意和莲花,就必须遵从禅门思想的约束。她这突出表现出来的思想在她那来自对这种思想追求的志气的作用下表现出美好而焕发着生机的美好姿态,发出耀眼的光芒。在这光芒的作用下,使得那发自神识真意的对如意和莲花的追求深入他突出表现出来的思想之中,却都呈现出一个不正的姿态。
可以看出,她这思想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在志气的作用下变质的思想,这个思想发出晃眼光芒,让你看不清她的真实表现,而其本身呈现出一种不正的姿态。
云髻。意思是女子髻发盛美如云。
苍。灰白色。
耳。位于头部两侧,个人认为是人的思想向左右两侧的延伸。
耳环。挂在耳朵上的装饰品。
云鬓半苍飞凤翅,耳环双坠宝珠排;脂粉不施犹自美,风流还似少年才。她所突出表现出来的思想非常的美好,虽然他这思想呈现出半老不老的姿态,却依旧可以升华,可以浴火重生,展翅高飞。他在神识两侧延伸出来的都是一排排的宝贵而圆满的思想;她不施脂粉,不刻意修饰自己的思想,可是这思想依旧表现的非常美好,虽然按照道理说,这个思想表现出来的年龄阶段已经是难以改变和难以孕育出新的思想了,可是她这思想的表现却好像才是刚刚成长起来的,正在美好的时候的,可以改变和可以孕育出新思想的思想一般。
最后可以看出,这思想虽然刻意抬高自己,本身也不正,却又是真的非常美好的,可以改变和可以孕育出新思想的思想。
那妇人见了他三众,更加欣喜,以礼邀入厅房。一一相见礼毕,请各叙坐看茶。那屏风后,忽有一个丫髻垂丝的女童,托着黄金盘、白玉盏,香茶喷暖气,异果散幽香。(原文)
丫髻。古代,凡未成年或成年未婚嫁的女子,多将头发集束于顶,编结成两个髻。其状左右各一,与树枝丫杈相似,故名“丫头”,亦称“丫”。就是说现在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同样是作为某种思想的内在思想成分表现出来的思想,这个思想还未真正长成,还不能真正明理,还没有他所依属的主导思想,她是某种思想在并非与真正佛法相合的状态下的表现,她的地位是并非由妇人所生,却归属于妇人,遵从半老妇人的旨意,完全按照半老妇人的命令行事的一种思想。
垂丝。下垂的丝状枝条,多指柳条。个人认为应该是有一部分头发从左右两耳侧垂下来的一种头型。
女童。未来将作为某种思想的内在思想存在的还未真正成长起来,还不能真正明理的思想。
喷。气味浓郁。
暖。使温暖。
幽香。淡雅的香气,淡淡的清香。
这妇人见了进来的三藏师徒三众,比刚才更加的欢喜,按照合乎道理的方法将三藏师徒邀请到他这境界中居于中心地位的主导境界之内。接着这半老妇人与三藏这取经的坚定念头、行者这取经的真心、八戒那取经的真情、沙僧这取经的志气都一一以礼相见,表示她对三藏师徒都非常尊敬,然后在和谐的状态下确定了各自的位置。之后,又要将她思想境界中,能够令神识清净的性情表现出来。
这个时候,那屏风后,也就是取经人现在无法看到的这个境界的有着某种阻挡的境界深处,一个同样是作为某种思想的内在思想存在的,却还没有其所依属的主导思想的,还在成长之中,并不真正合理,并非真正佛法的思想表现出来,她这思想在欲望和限制欲望的禅门思想中都有突出的表现,完全遵从并受制于老妇人这种思想,完全遵从老妇人那种思想行事。这个思想虽然是受制于老妇人的在成长中的并非真正佛法的思想,可是这种思想却承载着由神识真意在圆满的姿态下形成的“空”,这种浅显的“空”中承载着由为人广泛认可的约束人的欲望的纯洁而珍贵的思想形成的更深程度的“空”,这种“空”中有着属于她的令人清净的性情表现,这散发着美好气息的性情散发着浓郁的使人感到温暖的气息,其中取经人没有见过的成果散发着并不浓厚却又让人觉得高雅的美好的气息。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6-01 12:15:29 +0800 CST  
相似

那人绰彩袖,春笋纤长;擎玉盏,传茶上奉;对他们一一拜了。(原文)
那人。从传茶的举动来看,指的应该是半老妇人。
绰。举起。应该是古人长衫的袖子长,往往将手挡住,做事的时候要将袖子抬起,才能将手露出来。
彩。本意指丰富美丽的颜色。
春笋。立春后采挖的笋,以其笋体肥大、洁白如玉、肉质鲜嫩、美味爽口被誉为菜王。
纤长。细而长。
擎。满怀敬意的向上拖举。
传。传递。个人认为就是从女童手中把茶接过来,再由半老妇人一一传递给三藏师徒。这样经过主人之手,以表达主人对来人的敬重。
奉。给,献给。
办。准备,操办。
在女童捧上茶来之后,那半老妇人亲自将茶从女童的托盘中拿起来,擎玉盏,以向上敬献的姿态将茶献给三藏师徒,并在传茶的过程中,一一拜见了三藏师徒,表示自己愿意遵从三藏师徒这取经的坚定念头、取经的真心、取经的真情、取经的真志的旨意行事。
在半老妇人传茶的过程中,她先是绰彩袖,露出如青笋般纤长的手和手指,就是说在她传茶,在取经人神识获得清净的过程中,取经人发现她这刻意表现自己的财富的由神识真意织就的,真正能让神识焕发生机的思想表面之内,表现出来的是如春笋般为人所认可的思想,这思想并不显老,而是纯洁又鲜嫩,是一种又纯洁,又焕发着勃勃生机的思想,她是可以改变和可以孕育出新的思想的。这是一种五行之中非常美好的思想,是所有思想中的王者。
同时也可以看出,这茶是出自女童,是女童在她的教导下烧炼出来的能够让人清净的性情,却又由她来传递给三藏师徒。就是说这半老妇人传递给三藏师徒的使人清净的性情虽然是在她的教导下锻炼出来的,又是由她上奉给三藏师徒的,可是本身这能够令人清净的性情却并不是她锻炼出来的,真正做这件事情的是那个女童,她只是起个教导和传递的作用。就是说这里面的一切看起来似乎都来自半老妇人这种思想,可是其关键却是在那正在成长中的女童身上。
茶毕,又吩咐办斋。三藏启手道:“老菩萨,高姓?贵地是甚地名?”(原文)
启手。谓举手作揖。
茶毕,取经人在半老妇人这里获得了清净,这个时候,这茶虽然来自女童,可却好像半老妇人表现出了她的好处一般,接着她又吩咐准备、操办斋饭,要将她的好处进一步表现出来,以获得三藏师徒的认可。半老妇人的这个举动虽然不是如观音禅院的金池长老一样,要跟三藏比个高底,却也跟金池长老刻意的表现自己的好的举动差不多了。所以在半老妇人吩咐办斋的这个时候,三藏对老妇人举手作揖,以礼问道:“您这存在已久的已经难以改变和难以孕育出新的思想的,却又能够自我觉悟,并能令他人觉悟的思想,您高贵的本性是什么样子的?您所在的这个高贵的境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表现?”三藏开始对半老妇人发问,问半老妇人的本性和具体境界表现了。
妇人道:“此间乃西牛贺州之地。小妇人娘家姓贾,夫家姓莫。幼年不幸,公姑早亡,与丈夫守承祖业。有家资万贯,良田千倾。夫妻们命里无子,止生了三个女孩儿……”
莫。不要。没有,无。
前年。往时。去年。去年之前的一年。
在唐僧的探寻下,妇人先说她所在的这个境界乃是位于西牛贺洲,乃是彼岸那种神识如水流顺的境界中的一种境界表现,不过她没有说她所在的这个境界的具体地名,就说她没有说这是一种具体什么样的神识如水流顺的境界,而是直接说她姓贾,“贾”是“假”的谐音,就是说她的这种神识如水流顺的境界是假的。她的夫家姓“莫”,这里暂时取的应是“没有,无”的意思,就是说西牛贺洲没有这样的境界。 可以看出这个境界虽然看似是神识如水流顺的境界,其实这种表现是假的,并非是真正的西牛贺洲的境界。这个境界表现就跟黄风山无色界相似,是一种看似神识如水流顺,而并非真正神识如水流顺的状态。
幼年。三岁左右到十岁的时期。
公姑。解释为丈夫的父母。
居孀。寡居。守寡。
服满。服丧期满。
空。徒然,白白的。
家业。家产。
适。恰巧,恰好。
蒙。蒙受。蒙受什么呢?应是蒙受天恩。就是说她们想嫁人,又不想舍弃她们的产业,处在为难的状态下。这个时候上天可怜她们,让三藏师徒来到她们这里。这是她们所蒙受的上天的恩赐。
尊意。阁下的意思。
妇人说她幼年不幸,公姑早亡,就是说他丈夫的父母不是在他们结婚之后没的,而是在他们还很小的时候就没了,就是说她的丈夫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多少父母的教导,是一种在不明道理又很自在、基本没什么约束的状态下成长起来的。不过她的丈夫继承了很多的来自他父母的财富,并守护并依靠着这些财富过日子。这些财富乃是来自万法的大的财富,和大千世界中可以耕耘并收获其中成果的大的思想境界。她和做为她思想的主导思想和外在表现的思想在命运中没有可以外在思想表现的坚定思想产生,只有三个可以做为别的思想的内在思想组成的思想产生。就是说在他们之后,再也没有以她这思想为主的思想产生了。
这种状态持续了多久,妇人没说,不过前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极其不幸的事情,他的丈夫死了。那居于她主导地位的,属于她这思想的外在表现的思想死去了思想死去了,从此以后,她就没有了居于她主导地位的,作为她这种思想的外在表现的思想可以依靠,一直这么单独存在着。到今年,她服丧期就已经满了,已经可以合乎道理的再找一个丈夫,再找一个可以作为他依靠的主导思想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6-02 10:47:42 +0800 CST  
考验开始

“前年大不幸,又丧了丈夫,小妇居孀,今岁服满。(这段有一部分应该是昨天的内容,弄错了,不好意思)空遗下田产家业,再无个眷属亲人,只是我娘女们承领。欲嫁他人,又难舍家业。适承长老下降,想是师徒四众。小妇娘女四人,意欲坐山招夫,四位恰好。不知尊意肯否如何。”(原文)
前年,到底是哪一年现在还不好说,暂时放在这里。
这个时候,她开始说自己的想法了。作为她主导思想和依靠的思想逝去了,徒然给她留下了可以在其上耕种食粮成果的田地和这境界、财富,却再也没有那个以她为内在思想的主导思想和她相近亲的思想了,只是由她和由她所产生的同样是作为其他思想的内在思想表现存在下去的思想继承和领受这些财富。她想要再找个人嫁了,再找个思想作为她的依靠,又舍不得抛弃这些田产、财富。这个时候,蒙受上天的恩赐,让你们在这个时候从更高的境界中来到我们这里,这是上天给我们匹配的姻缘。我想你们是师徒四人,我们也是母女四人,所以这是上天让你们来到我们这里的,就是让你我结成姻缘的。所以我这个不能真正明理的只能作为某种思想的内在思想存在下去的思想,就端坐在这个属于我的在人身上突出表现出来的境界之中,招赘我们可以依靠的,作为我们思想的外在表现的坚定思想,你们师徒四人正好与我们相配。不知道你的意思,肯不肯在此与我们成亲呢?
需要注意的是,这半老妇人是在此“坐山招夫”,招有招赘的意思,就是倒插门,换句话说,她想要三藏师徒做做她们的丈夫,却要以她们为主。就是要三藏这去西天取经的思想时时刻刻以她可能代表的禅门思想为主,在做事情的时候都要以她这禅门思想为依据。
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原文)
推聋妆哑。指装作不闻不问,什么都不知道。
瞑目。指闭上眼睛。
寂然。肃静的样子。
羊。个人认为是志气的代表。
三藏听见这半老妇人要招他们为夫的话后,就如同自己是聋子,没听到半老妇人之言一般,不予回答,不发出一点的声音。闭上眼睛,不将自己的观点表现出来,也不用自己的观点去看这半老妇人,以此使自己的心头平静下来,让自己进入一个清净的状态,不受半老妇人影响,不去给予答复。
三藏的这个举动,说明她见了半老妇人的表现之后,也被半老妇人这种思想吸引了,因为这半老妇人这种思想是可以让他约束其他思想,使自己进入清净的状态中的,确实有着她的财富,确实在这里发挥了她的作用,可以为他提供食粮支撑。可是他又知道半老妇人的一切表现都是假的,都不是真实的状态,所以他要克制半老妇人对他的影响,使自己进入一个平静的状态中。
那妇人道:“舍下有水田三百余倾、旱田三百余倾、山场果木三百余倾;黄水牛有一千余只,骡马成群,猪羊无数;东南西北,庄堡草场,共有六七十处;家下有八九年用不着的米谷,十来年穿不着的绫罗;一生有使不着的金银;胜强似那锦帐藏春,说甚么金钗两行;你师徒们若肯回心转意,招赘在寒家,自自在在,享用荣华,却不强如往西劳碌?”(原文)
羊。个人认为是志气的代表。
堡。土砌的小城。
八.八正道。
九.九处神识。
年。相较月、日,是一个大的阶段。
绫罗。泛指丝织品。
胜。非常美好、美妙。
强似。较胜于,超过。
锦帐。锦制的帷帐,亦指华美的帷帐。
藏。收存。
春。指男女情欲。
说甚么。说什么。谓说做某某还不够,比他还好。
金钗。古人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一年十二月,有春夏秋冬四季,所以我认为“十二”代表的是自然。
回心转意。为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心意和态度。
荣华。开花,隐身指人之显贵。
劳碌。指辛劳忙碌。
三藏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他的这个举动说明他虽然通过他的行为语言拒绝了半老妇人的招赘,可是在他的内心中还是有着激烈的斗争的,他本身是非常想要这半老妇人做他的内在思想的,只是因为这样做不合道理,他才使劲压制自己,不去答应这件事情。他之所以会有要招赘在半老妇人家的愿望,主要是因为方才在马上颠簸,好悬没从龙马上掉下去的他,在他往老妇人这个境界中走的时候,重新约束住了龙马,重新见到了他那取经的真心、真情和真志,这一切都说明半老妇人这思想是好的,三藏也是想要与这半老妇人在一起的。
半老妇人见了三藏的表现,也看出了三藏的状态,知道三藏在刻意压制自己的欲望,继续加以诱惑,以使三藏回心转意,愿意招赘为自己的丈夫,因此进一步说道:“这属于我的境界中拥有很多的财富,有三界中人的性情方面结成大圆满的能够在其中耕耘、收获的已经达到大的境界的思想;三界中人的身体行为方面结成大圆满的能够在其中耕耘、收获的已经达到大境界的思想;三界中在人身上突出表现出来的能够开花结果的已经达成大圆满境界的思想;有大千世界代表神识真意的情感,可以为你劳作;那虽然无法传承下去却拥有巨大力量的能够承载人,接受人驾驭的思想,和那可以传承下去的能够承载人,接受人驾驭的思想都是一群一群的;普通的情感和志气那一般的情感和志气也都多的数都数不过来。在神识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属于我的较大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来思想影响的,能够为情感和志气提供食粮支撑的境界,都是六欲七情中达到圆满的境界……”
明知道是自己不该去做的,却架不住诱惑和威逼。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在利益与道理之间做出选择,半老妇人对取经人的考验已经开始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6-03 09:44:34 +0800 CST  
红葫芦

“在我所居住的境界中,有着你完成整个八正道、九处神识的修行的这个大阶段之后,都还没有用到过的食粮支撑,有着当你达到圆满之后,都没有使用过的高贵的思想法门。有着你从诞生到消亡都没有用到过的来自神识真意的和自身较为贵重的思想财富。如果你肯入赘到我家,其中的美好、美妙跟那用属于自己的财富来获得自己所喜欢的思想并用自己的财富来满足这种思想的生活同样美好,甚至比这种生活还要美好,因为你只去享受源自我们的财富和食粮就可以了,而不用自己去努力赚取、积攒财富。我们都是合乎道理的思想,那些自然中还在成长的与佛法不合的思想就是再多也根本没有办法跟我们相提并论的。你们师徒如果肯重新考虑,改变自己的想法,入赘到我们家的话,因为有这么多的财富、食粮受用,既不用辛苦的去西天取经,也不用为了生存而劳作,会无比的自在,只是享用这拥有无数财富和食粮成果的显贵人生就好了,这不比为去西天取经而辛苦劳碌要强的多么?”
那三藏也只是如痴如蠢,默默无言。(原文)
半老妇人将她所拥有的财富表现出来,进一步引诱三藏。而此时这三藏就好像是一个傻子,好像一个笨拙的不知变通、不知到哪好哪坏的人一般,闭口不言,不肯发出他的声音,不肯应允。
那妇人道:“我是丁亥年三月初三日酉时生。故夫比我年大三岁,我今年四十五岁。大女儿名真真,今年二十岁;次女名爱爱,今年十八岁;三小女名怜怜,今年十六岁;俱不曾许配人家。虽是小妇人丑陋,却幸小女俱有积分颜色,女工针指,无所不会。因是先夫无子,即把他们当儿子看养,小时也曾教她读些儒书,也都晓得些吟诗作对。虽然居住山庄,也不是那十分粗俗之类,料想也配得过列位长老,若肯放开怀抱,长发留头,与舍下做个家长,穿绫着锦,胜强如那瓦钵缁衣,雪鞋云笠。”(原文)
丁亥年。中国历史悠久的干支历里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二十四年称为“丁亥年”,半老妇人今年四十五岁,两者相加应是五十九,就是说她现在已经处在一个循环将要结束的时候了,这个位置跟三藏后面马上就到五庄观,见到地仙之祖是相对应的。
再看这个“二十四”,他是两个十二,是自然中并非真正佛法的代表。她是丁亥年生,就是说当她这禅门思想诞生的时候,就是并非真正佛法的思想将要灭亡的时候了。这就跟觉悟一样,一个众生生活在混沌之中,没有是非黑白的观念的时候,他不管过多久,都是在混沌之中生存;可一旦他开始觉悟,就如孙悟空和此时的取经人一样,一旦他觉悟的时候,随后后面要经历很多很多的苦难,可是他早晚都会从中走出去,到达大觉的境界。所以只要觉悟了,迟早有一天会走向大觉。但同样是走向大觉,有的走的就快一些,有的就一直在一个地方转圈子,或者找不到正确的方法,长时间的处在迷茫中,这个时候禅门思想就发挥作用了,禅门思想可以让你在滚滚红尘中站稳脚跟,不再随波逐流,可以让你的善念逐步成长,从众生中脱颖而出,虽然去西天取经的过程要经历无数的磨难,甚至有些磨难,都不是用年来衡量的,可只要手、口、身心干净的去修行,总有一天是能够学得真正的佛法的,所以她这禅门思想只要一诞生,就是自然中并非真正佛法的那些法门消亡的时候了。就如子半之时,虽然还在黑暗之中,可是新的阳气已经诞生,新的一天已经开始。
现在的她四十五岁了。四十五是一个偏老却还没有真正老去的年龄段,就是说她现在虽然看起来处在一种老阴不可化育的状态,实际上却还是可以改变和孕育出新的思想的。
不过四十五这个年龄应该不是这么简单,因为她现在四十五岁,她的大女儿是二十岁,就说明她二十五岁才生孩子,这个年龄对于古代的女子来说无疑是大龄了,作者完全可以给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年龄的,所以她这个四十五岁应该是有暗示的。
四十五,五九四十五。这个数字跟前面九个骷髅以红葫芦为中心联结成九宫形态,三藏师徒坐在佛法渡船之上渡过流沙河的状态相同,说她这种思想现在是一个有着取经的坚定念头、真心、真情、真志还有无意之意以及九处神识的共同支持的状态。因为前面在龙马疾奔的时候,她这禅门思想有效的发挥了她的作用,成功的约束住了龙马。现在又开始在三藏这为师者的主导下,开始进入她这个境界中修行,并且真正的在发挥她的作用,给取经人带来了神识的清净。所以她正好处在这个五、九齐备的这个点上。她是在告诉三藏,她现在是得到所有取经方面的思想和九处神识共同支撑的状态,是那处于中心地位的思想,是那红葫芦,现在取经的坚定念头、真心、真情、真志和那九处神识都共同认为该以她这禅门思想为主,去西天取经的。言外之意就是:“现在取经的坚定念头、真心、真情真志和九处神识都认为以我这禅门思想作为去西天取经的内在思想,那你招赘在我这里不也是合情合理的么?”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6-04 09:48:53 +0800 CST  
@奋斗96844 2019-06-04 19:21:52
上帝是公平的、因为他对每个人都不公平。
-----------------------------
所以我觉得,只感叹上天的不公是没有意义的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6-05 10:26:23 +0800 CST  
创世

三月初三。上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fu二声xi四声)”,此后又增加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祓。泛指扫除。
可推到追念宓羲(fu二声xi一声)氏。宓羲氏就是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妹女娲抟土造人,繁殖后代,豫东一代称宓羲为“人祖爷”,在淮阳(宓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阴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聚集陵区,朝拜人祖。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保佑社稷之正神。《楚帛书》记载他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风姓,又名宓羲、庖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燧人氏之子,生于成纪,定都于陈地。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创世神。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开创这个世界的神。
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现在我们就用我读《西游记》的方法来分析一下这些关于三月三和由此引出来的伏羲、女娲的看法,以及面前的这个半老妇人。对不对依旧不知道,只是觉得这里面似乎有些东西可说,依旧是我自己的看法。
三月初三是上巳节,这最开始是一个通过洗浴来清洗、扫除自己身上的尘埃的节日,称作“祓禊”。这个“祓禊”与“伏羲”的读音是一样的,三月初三又是祭祀伏羲氏的节日,所以我觉得这两者指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说伏羲氏是一个洗除自己身上尘埃的人。
伏羲氏是“人祖爷”,就是说洗除自己身上的尘埃是人之所以称为人的开始。伏羲姓风,就是说他的本源乃是人的一个念头,他是创世神,就是说这个世界就是从伏羲氏,从人们开始清除自己身上的尘埃的念头开始的。伏羲氏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是说不断清除自己身上的尘埃是可以治疗自身的问题,使自己更加健康的。
伏羲氏,三皇之一,是燧人氏的儿子。燧人氏教人熟食。按我的想象,在最开始熟食的时候,没有什么调料,没有盐分,只是简单的将食物做熟,这种食物不见得比生的食物好吃的。所以古人熟食的原因,可能就是认识到熟食是可以消灭食物上的虫子,可以减少自己和族人的病痛,所以才这么做的。所以应该是人最开始觉悟的表现,因为他开始有意识的教别人做一些对自身和族人有益的事情了。所以燧人氏的称谓中有个“人”字,是最开始从动物世界中脱离出来的表现。所以读《西游记》的时候,给我一个感觉,就是说人之所以从动物世界中脱离出来,是源自最初的觉悟。如果燧人氏称之为“觉”的话,那么伏羲氏就应该称之为“悟”了。
燧人氏开始教人熟食,使人和动物不一样了,不过这个时候的人应该还不可以称作人,因为还不明“礼”,除了吃的跟动物不一样,他们的做法行为跟动物应该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不过是一些吃熟食的猴子或猩猩而已,还没有从动物的范畴中脱离出来。就跟神佛和妖魔一样,是神佛还是妖魔,跟他们有多大的法力是没有关系的。
“混沌未分天地乱,渺渺茫茫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辩。”当人开始有了想要自己和族人变得更好的燧人氏的思想之后,便有了好坏之分,人们便开始在这种最初的“觉”字上面去“悟”,去探索如何实现这人最开始,我认为也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这种如果要自己和族人过的更好的念头的方法了。因为我觉得人如果失了“礼”字,那就跟动物没什么区别,也就不配称之为人了。
虽然是一些吃熟食的猴子或猩猩,不过他们已经觉醒了,已经有意识的想要让自己和族人过得更好,那么怎么才能使自己和族人过得更好呢?伏羲是燧人氏的儿子,就是说他这种教人清除自己身上的尘埃的念头是源自燧人氏那种有自己意愿的要大家变得更好的念头中。伏羲,他开始教人开始清除自己身上的尘埃了,祛除自己身上的尘埃,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干净,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合礼,有了“礼”这个概念,人类这个族群开始真正从动物世界中走出来了,所以伏羲氏是人祖,是创世神,这个世界的一切的一切制度,都是从他这种让自己和族人变得更干净、更合理的思想中产生的;也是在这种要自己和族人变得更干净、更合理的思想理念下建立起来的。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6-05 11:12:50 +0800 CST  
抟土造人

清除身上的尘埃,清除身上的污垢,使自己变得干净起来,那该怎么去做呢?光有这么一个念头是无法做到的。一个明白道理的人却并不一定能够做到他所明白的道理,有目标的人也不见得知道自己该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所以伏羲氏要清除身上的污垢,使自己和族人干净起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找到一个能够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个人认为这个思想就是约束,约束自己,也约束族人,当意识到某些东西是不对的,不合道理的时候,就约束自己和族人不去那么做。约束自己、约束他人,是禅门思想的表现,虽然没有什么系统的理念,没有什么经教教义,不过这确实是禅门思想的真正表现,所以我认为这个老妇人代表的确实是禅门思想,是清除自己身上污垢的伏羲氏的内在思想表现——女娲。
女娲和伏羲都是燧人氏的孩子,就是说伏羲这种要人清除自己身上的污垢和女娲这种约束自己、约束他人的最初的禅门思想都诞生于人最开始的“觉”字当中,他们都姓风,都是那种有意识的要使自己和他人变得更好的念头所产生的念头。同样,这种约束,也不是想怎么约束就怎么约束,想要别人怎么做就要别人怎么做的,而是必须建立于燧人氏这种“让自己和族人,到后面是发展成整个人类社会更好”的念头之下的。
伏羲和女娲抟土造人。抟,有把东西揉成球形的意思,所以“人”的诞生应是原本坚定的念头在“清除身上的尘埃”的念头和与这个念头相配的“约束自己、约束别人不做不该做的事情”的禅门思想的共同作用下得到一个圆满,也就是变得合乎道理的状态,这个人就诞生了。不同的境界有不同的境界要求,所以伏羲和女娲最少是整个“炉”中的神。他们是创世神,就是说世界就是由这种出自要让自己和世人更好的要清除自身尘埃和要对自己和他人进行约束的念头开始的。
为什么说他们最少是整个“炉”中的神呢?难道他们就不是圣人么?这个真不敢说,或许到《西游记》读完的时候,我们会有自己的理解,但是传说中伏羲和女娲都是人首蛇身的形态,就是说他们的要人清除身上尘埃,要人约束自己的这个念头是好的,可是他们的行为举止却并不能真正合理,他们的蛇身说明他们虽然有个似龙一样的身体,却还没有真正飞腾升华。不过或许这只是他们在“炉”中的化身,真正的他们可能早已身在“炉”外,毕竟圣人,这种个人认为真正明理的大觉之人,不也得在这种清除自己尘埃,真正约束自己的过程中得以成就的么?
半老妇人说她生于三月三,是说她这禅门思想乃是使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思想部分。
酉时。下午五时至下午七时正。《西游记》第一回中说:“申时晡而日落酉”,就是说她诞生于日落之时,就是说人一旦开始依照那源自让自己和他人过的更好的思想对自己进行约束,那么这一阶段发出光明,照亮并主导着他的思想就该落去,他就在在这在黑暗中发出一定程度光明的思想的照耀下休整,将要进入新的一天,一个新的阶段。
这半老妇人的故夫比她年长三岁,她是丁亥年生,是一个循环的第二十四年,她的故夫就应该是一个循环的第二十一年生,三七二十一,就是说她的故夫是与三界中的这种小的道数相合的的。
半老妇人代表的是禅门思想,她的故夫的表现就应该是以禅思想为内在思想表现的思想,而且现在已经死了,死在一年前、两年前或者是现在之前的最少是一年前这最少的服丧期满的时候。现在我们就将这个信息带到取经人身上来,在取经人来说,他的这种以禅门思想作为内在思想表现的外在思想是在哪里死去的呢?从取经人开始取经的时候算起,他最初的修行一直是在禅门的思想理念中,所以这个期间半老妇人的丈夫并没有死。所以这里面有几个点可能是半老妇人的故夫死去的时候。
首先是蛇盘山鹰愁陡涧玉龙三太子要冰冻神识,完全贯彻禅门思想,却被观音菩萨度化,成为取经人的坐骑的时候,不过这个时候小白龙是从主导思想变成为三藏所驾驭的思想的时候,是一个禅门思想由主导变成辅助的过程,就是由丈夫变妻子的过程,所以这个时候,半老妇人她丈夫没有死。
这之后,是观音禅院金池长老跟三藏竞争主导地位的时候,这代表原本该居于辅助地位的禅门思想要再次夺回主导地位的时候,这是一次禅门思想的反扑,他的丈夫没有死。之后金池长老死了,那个要继续以禅门思想为主导的思想了,这可能是半老妇人故夫的死亡时间,也就是说她的故夫可能就是金池长老,就是要以禅门思想为内在思想的思想表现。
要是这半老妇人的故夫死在这里的话,是有可能的,不过之后无色界中,取经人再次进入被禅门思想笼罩,完全贯彻禅门思想的修行过程中,所以这个时候,这半老妇人的丈夫依旧没死。
这之后,取经人进入小须弥山,进入小境界的胜境之中,完全按照无意之意行事,不过这种完全按照无意之意行事的状态中,完全随着道理的改变而改变,那种思想对就完全按照那种思想去做,依旧是禅门思想的表现。而且她的丈夫生于一个循环的第二十一年,与三界中的小的道数相合,既然他与三界中的道数相合,就不应该死在三界之中。所以我觉得半老妇人的故夫应死在取经人离开无色界,从三界中走出来的时候。所以这半老妇人的故夫是死在“前年”,死在现在以前的那个属于三界的那个大的阶段,死在取经人走出三界的时候。就是说,所有三界之中,依靠禅门思想来约束自己和约束他人,以此来清除自身的尘埃的这种念头都是成立的。
取经人走出三界,渡过性海流沙,他的那些思想都开始从三界莲池中长出来,超脱于三界莲池之上。这个时候由于有着真正慈悲的表现,所有这些思想都被保留下来,所以以禅门思想为内在思想表现的思想念头就死了,取经人进入一个新的修行阶段。可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所有这些成长起来的思想都掺杂了太多的性情因素而无法成为取经路上真正的食粮支撑,所以禅门思想又开始表现出她的好处,可以合乎道理的作为某种思想的内在思想了,所以此时这半老妇人服丧期满,可以找新婆家了。
至于这半老妇人的郎君到底是怎么死的,现在的猜测对不对,在后面多目怪的时候,这半老妇人再次出现,或需要等到那个时候再做分析。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6-06 10:12:23 +0800 CST  
明天和后天停更两天,请各位朋友见谅。端午节快乐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6-06 10:12:58 +0800 CST  
为什么知道第九页就没有了呢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6-09 08:42:48 +0800 CST  
仁和礼

她找的第一个人自然就是三藏,不过她不是要找新婆家,而是要找个入赘之人,就是想要三藏师徒进入她这个境界中,在以她为主导的境界中生活,在思考和判断事情的时候,要以她这禅门思想为主,要三藏师徒这去西天取经思想为经营她们的思想境界服务。当他要招赘三藏师徒的时候,她的问题就已经出现了,她要利用她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好来引诱三藏师徒进入以她为主导的状态中,而不是以“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三藏为主。所以她的故夫姓“莫”,使得她的三个女儿也都姓“莫”。她的三个女儿都在妙龄,都是倍加值得爱怜的可以作为内在思想表现的思想,可是当她们要你招赘到她的门中,以她为主的时候,就莫要去真的爱怜她们了。
几分。一部分,多少。
颜色。姿色。
女工。亦作“女功”、“女红”。旧指妇女所做的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
针指。指针线活。
儒。孔子学说,由于儒家在汉以后有过明显的更改教义的过程,比如以前孔子说的“君待臣以礼,臣侍君以忠”的这种有前提条件并且强调君主做法的“忠”在汉以后变成了“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所以此中的“儒”,不取汉以后的儒,而尽量取孔子之儒。
孔子之儒是什么儒呢?作者开篇说“负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我认为“仁”,“仁者爱人”的这种思想就是孔子的思想;同时孙悟空在祖师那里七年学礼,三年学法,礼是基础,法是末端,这个“礼”字应该也是儒家学说的根本,或许这个“礼”字是佛、道、儒三教的根本,不合“礼”,何来正见、正觉?何来正道?何来仁、善?所以我认为《西游记》中讲的大道,就是大道理。一般来说,大道理似乎是人人都嗤之以鼻,认为非常傻、不切合实际的东西,可就是这大道理,才是真正的“礼”。
我们看《西游记》每个妖怪,每一步讲的都是一层“礼”也都是因为明白并做到这一层有一层的礼,三藏师徒方才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妖怪,走向大觉的。所以我认为《西游记》是一个以佛、道为明线,以儒家的仁、礼二字为暗线的一部书。我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以前有个网络上的朋友跟我说,孔子的儒,主要就是讲述“仁”、“礼”二字的,个人没有读过多少儒家的书,只是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在提“儒”的时候,自然就想到“仁”、“礼”二字。或许“仁”、“礼”二字本就是相通的,何以为礼,仁者为礼,不爱人的人又怎么能成为礼呢?那什么是仁者呢?要善良,同时也要与道相合。不善,自然谈不上爱人;不与道相合,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并遵循这道理去做,那做的都是背道之事,即使自己认为自己再善良,也都是假的,因为你做出的事是伤害人、伤害众生的。
吟诗。是诗人赏析、抒情、创作诗词的过程。
作对。做对联,做对子。
粗俗。粗野庸俗。
料想。预料,预先设想,指猜测、猜想的意思。
放开。解除某种束缚。
胸怀。谓心里怀着。
瓦钵。陶制的容器,似盆而较小。元朝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止不过瓦钵内斟酒村酿,那里有金盏内泛羊羔。”这里代表的是拿着简陋的传承,吃其中粗糙的食物。
缁衣。僧尼的服装。
雪鞋。个人理解就是走在雪上的鞋,走在过于清净的性情上的道,使人在神识清净的时候,也感到孤单和萧索。
笠。用竹或草编成的帽子,可以遮雨,遮阳光。
云笠。斗笠是一般走远路的人要带着一个器物,用来挡雨,也能用来遮挡阳光。个人认为是以想要升华的思想作为斗笠,以遮挡天上的阳光,走在远行的路上。这种远行的过程是非常艰苦的,代表远行的艰苦。
这半老妇人的三个女儿都在妙龄,都没有思想观点可以依靠。而且这半老妇人说,她自己这种思想虽然让人难以接受,可令人觉得幸运的是那由她和她的故夫所生的三种思想表现都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那些属于一个居于内在思想存在的思想应该具备的思想法门,没有她们不会的。因为她那已经死去的以前主导思想没有可以继承他的的思想的能够作为外在思想表现的思想诞生,因此就将她们视作可以作为外在思想表现的思想看待,并且也是用这种思想里面来养育她们的。就是说,在三界之中,是将人的某种思想作为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来养育的,这些思想都成了人们为之服务,要遵从之的思想表现,而不是这些思想成为人的助力。
她的这三个女儿,也都曾读过一些儒书,就是明白一些礼数,却又不能完全明礼;也都知道抒发自己的美好,将自己的美好表现出来,都知道在面对一些已经产生的事情的时候如何面对。
我这三个女儿虽然居住在山野中,居住在一个并不真正合乎道理的境界之中,却也不是完全不明道理,也不是完全的粗野庸俗的,不会做出特别粗野庸俗的事情。
引申一下。就是说她的这三个女儿当男儿养,虽然是嫁给行者兄弟的,可毕竟行者兄弟也是要倒插门的,还是要以她们这思想为主,要她们这思想说的算,她们虽然明白些道理,虽然不会做出特别粗野蛮横的事情,却还是会做出不合道理,粗野蛮横的事情的。
按照半老妇人的预先设想,她的这三个不能完全明理,也不会做出特别粗野庸俗的事情的三个女儿是够资格与行者兄弟相匹配的,就是说那坐在墙根边和斜倚在墙边的,在前面曾经直接或间接的导致龙马疾奔,失去控制的行者三人也都处在一种既不完全明理,又会做出一些不会特别粗野庸俗的事情的状态中。
你们这些存在已久、品德高尚的取经的思想严格的按照道理去做,可是心中也有着自己的愿望和想法的,你们也是认可我这种能够对主导思想加以束缚的思想的,如果你们肯放开那刻意谨守的束缚,将你们心中的想法突出的表现出来,并保留这种思想,作为我们这以我这按照为了自己和别人更好而约束自己、约束别人的思想的外在思想表现存在下去,那个时候,你穿的和戴的都是非常美好而贵重的法门,受用的食物是非常精致的,比你那要必须遵从佛门修行人的法门,只能吃那不知从什么地方才能得到的粗劣的食物,和必须冒着性情和在某一阶段散发出他强烈光明的思想,走在取经路上,因为无法有效抵御这性情和光烈光芒的影响而必须忍受在远行路上的清冷而艰苦的生活要强的多啊!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6-09 09:28:06 +0800 CST  
忍住了

三藏坐在上面,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虾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原文)
虾蟆。同“蛤蟆”。蛤蟆是生活在水中的,就是说它本来不受性情方面的影响。可是 蛤蟆是能上岸的,在岸上被雨打的时候,就跟人一样也会感受到性情方面的影响了,用以说此时的取经人原本是不受性情方面的影响的,可是在这种状态下又被性情给影响到了。
呆。痴、傻。发愣。
挣。用力摆脱束缚。
翻。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歪倒;反转。
白。为他所认可的。
眼。观点。
打仰。因害怕而退却、反悔。
三藏处在取经人思想的主导地位,在前面他从流沙河之后来到这里的这段修行的过程中,他就感受到了自己在要考虑慈悲的状态下,无法让应该逝去的思想逝去,无法有效束缚疾奔的主导思想的这种修行状态的苦楚,所以这半老妇人要让他招赘于此,用来自半老妇人的约束来伴随自己和那些已经从三界莲池中成长起来的各种思想,正好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这半老妇人与他正好是相配的。可是从他佛门修行人的角度来说,他是不应该以固定的某种思想作为自己的内在思想,不应该有突出表现出来的思想的,所以他是不应该与半老妇人成亲的。所以他听了这半老妇人的话之后,就好像被来自上天的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的指引给惊吓到了的不能真正明理的思想一样,就好像那被雨打了的岸上的蛤蟆一样,原本觉得自己已经不会被性情影响的他再次被性情影响了。
他在那里就好像痴了、傻了一般,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只是在那里发愣。他既想要摆脱半老妇人这思想的影响,同时也想要摆脱佛门戒律的束缚,与这个半老妇人结为夫妻。他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点不断的在改变,他不断的想要将自己在某一点上的的观点表现出来,一会儿想答应下来,一会儿又想拒绝;又因为害怕而不断的退却、反悔。
那八戒闻得这般富贵,这般美色,他却心痒难挠;坐在那椅子上,一似针戳屁股,左扭右扭的,忍耐不住。走上前,扯了师父一把道:“师父!这娘子告诉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原文)
美色。美丽的姿色,借指美女。
心痒难挠。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
娘子。丈夫对妻子的一种爱称。古代也指对新婚女子的敬称。八戒称这半老妇人为娘子,就说明她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招赘在这里了。
佯佯。做作的样子,犹言装模作样。就是说八戒认为三藏在那里装模作样,其实早就愿意招赘在这里了。
理会。理睬。
那原本坐在石鼓之上的三藏都已经不断的在那翻白眼打仰了,那原本就已不正的倚在墙根底下的八戒这取经的真情,就更忍耐不住了。八戒他这取经的真情在看到这个境界的富贵和那垂莲象鼻之后,本就非常想要进入这个境界之中,又饧眼看到了半老妇人的美貌,此时又听说半老妇人这里有这么多的财富,有这么好的美好的思想,使得他无法克制自己。他虽然还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却好像针扎屁股一般,这财富和美色针针见血的刺到了他这情感的痛处,已经令他无法端坐,这取经的真情左右摇摆的状态非常突出的表现出来,无法忍耐下去。
在这种状态下,八戒这取经的真情突出的表现出来,直接对三藏那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发挥作用,令三藏那取经的坚定念头无法摆脱八戒这取经的真情的影响,就听八戒发出他的声音道:“师父!您这教导我们成长的去西天取经的思想,我们是要遵循您的教导成长的!怎么这个令我们亲近的思想所跟你发出的她的声音,你怎么装模作样的不去理睬他呢?好歹你也得给她个答复啊!”
那师父猛抬头,咄的一声,喝退了八戒道:“你这个孽畜!我们是个出家人,岂以富贵动心,美色留意,成得个甚么道理!”(原文)
咄。呵斥。
抬头。比喻受压制的人或事物得到伸展,或者指事情得到改善。
喝。大声喊叫。
三藏作为行者兄弟的师父,本来处在激烈的斗争中,难以抉择,这个时候,他那情感中的表现又开始拉扯他,要他答应半老妇人,入赘在这里,做他的上门女婿。按理说三藏是难以抵御的。不过就前面在流沙河时,行者说过:“象这泼魔毒怪,使摄法,弄风头,却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这番话,当外力不表现出来的时候,三藏或许还在留与走这两者间的竞争中,可八戒这么一说话,一对三藏施加外力,三藏立马就认识到了其中的问题。这个时候,他那取经的坚定念头猛然从那种激烈的斗争中表现出来,他的理智一下子战胜了诱惑,咄的一声,大声发出他的声音,喝退了要他留在这里的取经的真情,发出他的声音道:“你这个造孽的,不明道理的思想!我们都是出家人,是不应该固定在某个境界之中的,怎么能够因为这种思想中的财富就为之心动,怎么能因为这种思想的表现特别美好就想要留在这里?你这因为这个境界中有着无数的财富和你所喜爱的思想表现就要留在这个境界中的愿望,可是一个离开固定境界不断修行的人应该有的做法么?你的这种情感表现可符合佛门中的道理么?”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6-10 20:14:24 +0800 CST  
在家的好处

那妇人笑道:“可怜!可怜!出家人有何好处!”三藏道:“女菩萨,你在家人,却有何好处?”那妇人道:“长老请坐,等我把在家人好处,说与你听。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原文)
笑。这个笑应该带着挑战的意味。
可怜。可惜。值得怜悯。
那美貌的半老妇人见到三藏的表现,听了三藏训斥八戒之言,就笑了,对着三藏道:“可惜啊!值得怜悯啊!那没有自己固定的境界,永远在不断前行的这种做法有什么美好的地方呢?”三藏道:“您这思想虽然是作为某种坚定思想的内在思想部分表现出来的,可也是能够自我觉悟,并能让他人获得觉悟的思想。既然如此,我也想问问,像你这种以固定的某个境界为家,永远居于某个固定的境界之中的思想,却有什么美好的地方呢?”那妇人道:“您这年长德高的思想请你平静的坐在这里,不要像刚才那样有过于激动地表现,以免干扰你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要像刚才那样猛地拒绝我。等我将我们这有着固定的境界的思想状态中的美好之处说给你听。怎么就能够证明我这有着固定的境界的思想状态就比你那没有固定思想境界,不断前行的思想状态要好呢?有诗可以抒发其中的好处,做为证明。这首诗是这么说的……”
春裁方胜着新罗,夏换轻纱赏绿荷;秋有新蒭香糯酒,冬来暖阁醉颜酡。
四时受用般般有,八节珍羞件件多;衬锦铺绫花烛夜,强如行脚礼弥陀。(原文)
裁。安排取舍。裁定,判断。
方胜。古代的一种首饰,形状是由两个斜方形一部分重叠相连而成。后也泛指这种形状。其中“斜”是“邪”的谐音,意指不正。我看《百度》上这种方胜的方形,一般都是正方形,不过方胜的正方形不是正着放的,而是斜着放的,我觉得这就是作者在暗示我们,三藏那取经的坚定思想本来是正的,半老妇人那对自己进行约束的禅门思想也是正的,可是当他们两者弄到一起,三藏必须以禅门思想为主,而禅门思想则要占据三藏那去西天取经的内心的时候,他们的表现就都不正了。
同时,方胜中间有着一个这两个方形交接的角,这个角应该就是这方中之胜了,代表的是这两个方形,或者两个人他们相通、相融的地方。因为有着他们相通、相融的地方,所以两者联结在一起,所以这个部分也是他们都认为好的地方,是他们共同的决定。
罗。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不过这种稀孔的存在,正好如网一般。
轻纱。又轻又柔的纱。
蒭。象形检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又(手)从草,表示以手取草,俗做“刍”。本意:割草。作者在这里用“蒭”字,应是暗示这酿酒的新糯米和酿出来的酒都是源自他们亲自种的糯米和由他们亲手酿制而成。
糯。糯米。也叫江米,有黏性,可酿酒或做糕点等食物。
暖阁,泛指设炉取暖的小阁。
颜。面容、脸色、脸面。
酡。喝了酒脸色发红。
春裁方胜着新罗,夏换轻纱赏绿荷;秋有新蒭香糯酒,冬来暖阁醉颜酡。这四句是对应四个节气说的,说的就是事物发展的四个阶段。春天是万物生发,是播种,是决定要采用哪种思想进行修行的时候。因为是在家人,就有外在思想,也就是三藏那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和固定的内在思想,也就是现在看起来似乎是禅门思想的半老妇人,是由他们两种思想结合,那要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和半老妇人这思想两者间相合的部分,也就是他们都认为美好的部分就是他们在这一个修行阶段中要采用的思想。他们就以这种思想为衣,开始这一阶段的修行。到了夏天,这种思想非常强大的表现出来,令人难以忍受的时候,他们就开始通过自身的清净淡化这种思想的影响,并欣赏这种思想从三界中超脱出来又焕发生机的美好表现。到了秋天,这由他们亲手耕种、亲手酿制的散发着美好气息的让人难以舍弃的美好性情就开始表现出来,在他们身上发挥作用,他们也开始受用其中的成果。到了冬天,在要进入新的归属、衍化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清冷状态中,不过我们可以在这甜美的思想所形成的温暖的境界中,沉醉在这思想所表现出来的美好之中,享受其中的美好,不惧外边的严寒。
受用。享受、享用。
八节.指二十四个节气中主要的八个节气: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用以指导中国民间耕作。这里指的依旧是八正或八邪中的见、思维、语、业、命、精进、念、定。
珍羞。珍馐。原是指珍奇名贵的食物。
衬。陪衬、衬托。
锦。原意为精致的丝织品。
铺。把东西展开或铺平。
绫。一种很薄的丝织品。
花烛夜。个人认为这里指的应是。男女合欢之夜。
弥陀。阿弥陀佛的简称
四时受用般般有,八节珍羞件件多;衬锦铺绫花烛夜,强如行脚礼弥陀。我们这在固定的思想境界中耕耘生活的人,在神识发展的每个阶段的各种享受和享用的东西,每一样都有。在见解和由见解发展出来的的思维、语、业、命、精进、念、定中的珍奇名贵的食粮每一样都很多。在由我们所织就的珍贵美好的法门上面享受着我们相互结合所带来的美好感觉,比你这样在不同的道中不断前行,去拜佛求经要好的。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6-11 13:46:04 +0800 CST  
出家人的好处

三藏到:“女菩萨,你在家人享荣华,受富贵,有可穿,有可吃,儿女团圆,果然是好。但不知我出家的人,也有一端好处。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原文)
荣。草木茂盛。兴盛。
华。美丽而有光彩的。开花。
富。财富多。
贵。地位优越。
团圆。亲属团聚,多指夫妻而言。
一端。事物总体中的一个点或一方面。
三藏道:“您这作为内在思想表现的能够自我觉悟,并能令他人觉悟的思想,您是可以自我觉悟的。你们这在属于自己固定境界中的与道相合的思想,享受其中的兴盛和美好,受用其中的财富和优越的地位,有着可以供你使用的思想法门,有着可以作为你们食粮支撑的成果,与自己所产生的外在思想表现和内在思想团聚而不分离,有着固定境界的人果然是好的。但是你们不知道我们这离开自己原本所在的境界,没有固定境界的与道相和的思想,也有一些好的地方。怎么见得我们这出家人也有好的地方呢?有诗可以作为证明。诗曰:……”
出家立志本非常,推倒从前恩爱堂。外物不生闲口舌,身中自有好阴阳。
功完行满朝金阙,见性明心返故乡。胜似在家贪血食,老来坠落臭皮囊。(原文)
非常。不同寻常。
推倒。犹推翻。
从前。往昔,先前。
恩爱。(夫妻)相亲相爱,有情义。
堂。正房。
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
闲。没有事情,没有活动。
口舌。口和舌。
舌。六贼中有个舌尝思。思。想、考虑、动脑筋。
出家立志本非常,推倒从前恩爱堂。外物不生闲口舌,身中自有好阴阳。离开自己的家庭,从固有境界中走出来,立下取经的志愿,这本来就是不同寻常的。推翻了先前那种要有自己所爱的思想的境界表现。所有身外之物,所有功名利禄等都不会从我这出家人的身上升起,我的欲望和思想都是清净而没有杂念的。这种外部事物都不会对我造成影响的状态之中,我的欲望和思想都是清净的;在这种欲望和思想都是清净的状态中,自然有着好的思想观念和与其匹配内在思想。而不用像你们在家人那样,必须要与某一种特定的内在思想相合才行。
功。成效和表现成效的事情。
完。完成。
行。走。古代指路程。
满。足够,达到一定限度。
朝。朝见、朝拜。
金阙。道家谓天上有黄金阙,为仙人或天帝居所。
见性。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明心。发现自己的真心。
故乡。家乡。个体理解应该是:“我们真正的家”。《红楼梦》中有句:“反把他乡做故乡”可以帮助理解,大概意思是说,这三界火宅并非我们真正的家。
血食。谓吃鱼肉之类荤腥食物。大概意思是通过伤害其他众生所得到的不应该食用的食物。
坠落。落,掉。
臭皮囊。汉亦作“臭皮袋”。预指人之躯壳。释道以人体内多污秽不洁之物,如痰、涕、屎、尿等故有是称。
功完行满朝金阙,见性明心返故乡。胜似在家贪血食,老来坠落臭皮囊。当这种神识清净的状态下的我真正的思想观念和与之相配的内在思想表现出来之后,我完成这一阶段的修行,走了足够的路程,达到足够境界的时候,我就能够朝见更高一层境界的主导思想,到达由神识真意构筑的更高的境界之中。这个时候我就能见到我自己性格的真实表现,明白自己心中的真正想法,并在我再次见到自身真性和明白自己真心的状态下回到自己真正的家乡,而不是入赘在一个又一个的要我为这种思想服务的境界之中。
这种不断提升自己,不断走向大觉的不归属于某一种固定思想之中的在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不断前行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修行中的美好,比那在固定的境界中贪图在其中的由伤害其他思想所产生的虽然看起来很美好,却散发着非常不好的气息的食粮成果;到最后因为自己贪图这固定境界中的成果而变得无法改变,无法孕育出新的思想,使得自己因为这笼罩在自己身上的有着肮脏的性情表现的散发着不好气息的思想而坠落到更低的层次中要好的。
那妇人闻言大怒道:“这泼和尚无礼!我若不看你东土远来,就该叱出。我倒是个真心实意,要把家缘招赘汝等,你倒反将言语伤我。你就是受了戒,发了愿,永不还俗,好道你手下人,我家也招得一个。你怎么这般执法。”(原文)
无礼。指缺乏礼貌;缺乏对人适当的尊敬、尊重。指不循礼法,没有礼貌。
叱。大声责骂。
倒是。表示同一般情理相反。犹言反而、反倒。
真心实意。指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家缘。家业,家产。
发愿。佛教语。谓普度众生的广大愿心,后亦泛指许下愿心。
还俗。僧尼或出家的道士恢复俗人身份。
好道。犹好歹。
执法。执行或掌管法令。
半老妇人说了在家人的好处,可以一年四季得其成果,在这种与自己相配的美好思想中享受其中的富贵荣华。三藏则说,他的这要去西天取经的念头和与之相配的内在思想,是在甚是清净的状态下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而不是源自一个永远的思想之中,固定在一个境界之内。你在家人虽然富贵荣华,可是我却能凭此不断的走向更高的境界层次,回到自己的故乡。比你这因为贪图看似美好,实则是因为伤害其他众生而来的散发着不好气息的成果,到后来因为自己这包含着有问题的性情而使自己坠落要好。这使得半老妇人听到三藏之言后,极为愤怒,发出她的声音道:“你这个蛮横、不讲道理的佛门修行人真的是没有礼貌,没有一点点对我的尊重!我要是不是看你是从本源之中那凡尘境界中走过遥远的路程来到这里的,看你所在的境界与我这境界相距甚远,你来到这里并不容易的话,我就该高声说出你的问题,把你从我这境界中赶出去,不让你再通过禅门思想来约束自己和那些从三界莲池中成长出来的思想。你是个外来之人,我是享有巨大财富的这里的主人,我是一个女子,而你是一个男的,按理说应该是你来追求我,主动要我来做为你的内在思想表现才对。可反而是我用属于我的财富真实诚恳,没有一点虚假的要将你们招到这属于我的境界中来,享受这荣华富贵,而你却拿你的话来伤害我。就算你是受了佛法戒律,发了普度众生的愿心,不肯恢复俗人的身份,好歹那在你之下的与道相和的思想,我家也能招来一个,你怎么这样执行法令,连你的手下人也不肯叫他们还俗呢?”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6-12 10:25:49 +0800 CST  
栽人

三藏见他发怒,只得者者谦谦,叫道:“悟空,你在这里罢。”行者道:“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教八戒在这里罢。”(原文)
者。表示商榷。
谦谦。谦逊貌。
干那般事。指的应是男女交融之事。就是说两种思想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半老妇人要招一个三藏的弟子,就是行者、八戒或者沙僧,如果招到的话,就意味着取经人的心性中、情感中、志气中永远都以她这一种思想为伴,被她占据。这个时候就要看三藏的表现了。
三藏见这半老妇人动怒了,不再平静。而且半老妇人这种思想确实美好,确实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她不可替代的作用,三藏也需要在这个境界中修整,要在这种对思想进行约束的状态中度过现在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而佛门中也确实没有弟子不能还俗的道理,所以他听到半老妇人之言后,一再表示这件事是可以商量的,呈现出一个承认自己的做法是有问题的谦逊的表现,高声的说道:“感悟什么是空的想法,你在这个境界之中,永远都将这禅门思想作为自己处理问题的固定思想吧。”行者道:“我这感悟什么是真正的空的想法,从我还不明道理的时候,就不知道那要与某种思想好,要让我这心中的想法进入某种思想中去的事情,我从来就没有这种想法。还是教八戒那不做不该做的事情、不受用不该受用的成果的取经的真情留在这里吧。”
八戒道:“哥啊,不要栽人么。——大家从长计较。”三藏道:“你两个不肯,便教悟净在这里罢。”沙僧道:“你看师父说的话,弟子蒙菩萨劝化,受了戒行,等候师父;自蒙师父收了我,又承教诲;跟着师父还不上两月,更不曾进得半分功果,怎敢图此富贵!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原文)
栽。栽种。
栽人。一般都是栽树,栽花。因为花和树是没有自己意识不会反抗的的,随便栽在哪里都行,而人则是有意识、有思想的,所以八戒的意思应该是说他是有意识,有着自己的想法的,不要像栽花、栽树那样把他当做无意识的东西那样直接就被行者留在这里做入赘的女婿。
从长计较。意思是用较长的时间慎重考虑、仔细商量。
劝。用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
化。度化。超度,点化。
教诲。教导、训诫。
进。奉上、呈上。
功果。个人认为这里指的是功劳和成果。
欺心。自己欺骗自己、昧心。
八戒道:“哥啊,你这取经的真心虽然高于这取经的真情,可是我也是有思想的,你不能光凭自己的想法就让我在这里招做女婿了。我们要慎重考虑,仔细商量这件事情啊。”
八戒的这番话看似说他不想像花、树一样被行者栽在这里,实际上后面又说了活话,就是说他这种表面上的不想留在这里做女婿只是在师父、师兄面前不好表现出来,实际上他的内心是想的,否则也就不用留这个活口了。不过三藏却以为八戒这取经的真情也是要遵守戒律,不肯留在这里的,所以就将话头转向了沙僧,发出他的声音道:“既然你们两个都不愿意留在这里做女婿,那就叫感悟清净的志气留在这里吧。”
沙僧道:“你看师父说的这番话,他们都是你徒弟,我就不是你的弟子么?我这个低于您,像您的孩子一样在您的教导下学习、成长的取经的志气,承蒙那能够让我觉悟的追求大觉的思想的教育和指导,通过道理说服、点化我,教我等候您这能够教导我成长的去西天取经的思想的到来。自从承蒙师父您收了我做您的弟子,肯让我在您的教导下成长,又承蒙您的教导、训诫,在您的教导训诫下不断成长;现在还没走出并非真正佛法的这个阶段,更没有在这取经的过程中向您奉上一点点的属于我的功劳和成果,怎么敢因为贪图这里的财富和高贵的地位!就是宁可我这取经的志气死在前面的路途之上,也绝不能做这样的明知道自己这么做是不对的,却还去做的事情。”
在整个过程中,三藏师徒四人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三藏本身对这禅门思想是非常的喜爱的,只是因为这么做不合道理,所以才会客服自己对禅门思想的喜爱,猛然间,通过自己所表现出来的大力量拒绝此事。行者那代表真心的想法则是自来就不知道自己要以某种思想为主来做事情,从来都是怎么想怎么做,后来是怎么对怎么做的。沙僧是知道其中的好,也知道其中有着财富,可同时他是有着自己的坚定的能量支撑的,因此坚定的表示这么做不对,他绝对不会这么去做。只有八戒的表现呈现出两可之态,虽然他口中说自己不想那么去做,可实际上却是真的想要从长计议,真的希望师父能把他“栽”在这里的。不管怎样,八戒这一直都是怎么想就怎么表达出来的“呆子”,这个时候并没有把他要留在这里的想法明确表达出来。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6-13 11:10:36 +0800 CST  
忍不住了

那妇人见他们推辞不肯,急抽身转进屏风,扑的把腰门关上。师徒们撇在外面,茶饭全无,再没人出。八戒心中焦躁,埋怨唐僧道:“师父忒不会干事,把话通说杀了。你好道还活着些脚儿,只含糊答应,哄他些斋饭吃了,今晚落得一宵快活;明日肯与不肯,在乎你我了。似这般关门不出,我们这清灰冷灶,一夜怎过!”(原文)
扑。直冲。个人感觉就是直接的意思。
腰门。又称矮门、避窃门,是大门前面的两扇小门。从外形来看,腰门的高度大约是大门的一半,刚好到成人的腰迹,所以有了这个名字。就是说这是一种可以阻挡人进入,却又让人能够看到里面或外面景象的门,一种似乎关闭却又没有完全关闭的状态。
焦躁。指恼怒,焦急而烦躁。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自己认为原因所在的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干事。办事。
通。整个,全部。
好道。犹好歹,无论如何。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
哄。逗引。
落得。乐得,甘愿去做。
快活。高兴快乐。
清灰冷灶。没吃没喝。常用以形容贫困清冷的景象。
不管八戒是怎么想的,他毕竟没有答应半老妇人做女婿,说明此时在欲望和佛门戒律这两方面的竞争中,佛门戒律占了上风,他也是拒绝了入赘在这里的这件事情。这个时候,三藏师徒四众都不愿以禅门思想为自己的内在思想表现了,这个举动导致禅门思想无法在取经人身上继续表现出来,所以在他们推辞不肯之后,半老妇人很快的发生一个转变,转到了屏风之后,不再表现出来。她直接就在三藏师徒四众都拒绝以她这种思想作为内在思想表现的气的力量下,将三藏师徒进入她这境界深处的门户给关闭了。不过这个门户虽然看似关闭了,却没有完全关闭,两者之间依旧留有余地,她依旧想要招赘三藏师徒,依旧想要作为三藏师徒这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真心、真情和志气方面的内在思想存在的。
按照取经人从东土大唐走到这里得到的经验和教训,他是不应该永远以一种思想作为其去西天取经的内在思想的,所以三藏师徒不该与半老妇人母女结为夫妻,否则就会回到如欲、色、无色三界中的状态。可现在这禅门思想在目前这个阶段确实是有她的好处,可以发挥她的作用的,所以三藏师徒完全拒绝这种思想也是不对的。所以当三藏师徒都对半老妇人表示拒绝的时候,他们虽然还在半老妇人的境界之中,却已经看不到半老妇人所代表的禅门思想了。就在他们都推辞不肯的时候,半老妇人以很快的速度发生了一个转变,转到了屏风之后,不再表现出来。此时三藏师徒虽然还在这禅门境界之中,可是他们面前却已经没有真正的禅门思想了,他们虽然知道那真正的禅门思想就在这境界的深处,可是他们既看不到真正的禅门思想,也无法看到这境界深处的表现。
在半老妇人转进这境界深处的同时,就把通往这境界深处的门户给关闭了。不过这个门户虽然看似关闭了,却并没有完全的关闭,她依旧想要作为三藏师徒这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真心、真情和真志的内在思想的。
接下来,由于三藏师徒对半老妇人这禅门思想的完全拒绝使禅门思想消失不见了,这使得三藏师徒无法继续对自己和那些从凡尘中超脱出来的思想进行有效的约束,也就无法在目前要进入神识黑暗不明状态的时候得到令人清净的性情和食粮支撑。而这境界深处,也再也没有什么与此中道相合的思想表现出来。这就使得取经人处在一个既不清净,又没有办法获得食粮支撑的状态中,使得取经人那想要去西天取经的真情在这种既不清净,又没有食粮支撑的状态中开始焦急、烦躁起来。他认为这都是三藏拒绝半老妇人所导致的,对三藏表示他的不满道:“师父,你这教导我们成长的取经的坚定念头也太不会办事了。把话都给说死了,没留一点余地。你好歹也灵活些,给我们留条道儿走啊。你只要含糊答应他,却不具体说我们中谁留下来,以此让她高兴,引得她给我们准备些食粮成果,我们受用了这些成果,别的不管,我们也乐得今天晚上在她这个境界中高兴快乐的度过这个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到明天新的光明表现出来的时候,她或者是愿意供给我们一些食粮成果、或许是不愿意,那就看你我是不是愿意招赘在她这里了。像她现在这样关闭了门户,不再表现出来,我们在这里没有一点食粮和性情支撑,让我们如何渡过今晚这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啊!”
悟净道:“二哥,你在她家做个女婿罢。”八戒道:“兄弟,不要栽人。——从长计较。”(原文)
听到八戒这情感的抱怨,沙僧这情感中坚定的感悟志气清净的取经的志气发出发出他的声音道:“二哥,你这在我之上,却还在取经的真心之下的取经的取经的真情,既然你抱怨此时无法得到清净,也无法得到食粮成果的支撑,那你这取经的真情就留在这里给她做女婿,让你这取经的真情永远都采用禅门思想来分析和处理事情吧。”八戒道:“兄弟,咱俩是亲近的,你不要就这样把我像花草一样栽在这里。——这件事情咱们还得慎重考虑、仔细商量才行。”
就是说在八戒这取经人的情感中,虽然前面他的佛性战胜了欲望,可是在现在这种无法得到食粮支撑的饥饿难耐的状态中,他这情感中的欲望又开始占了上风,也忍不住了。不过当别人要他留在这里的时候,他又不肯承认、认可这件事情,就是说他虽然忍不住了,却又同样无法面对取经的志气,不愿做出违背佛门戒律的事情。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6-14 11:32:52 +0800 CST  
今是往事

行者道:“计较甚的?你要肯,便就教师父与那妇人做个亲家,你就做个倒踏门的女婿。他家这等有财宝,一定倒赔妆奁,整治个会亲的筵席。我们也落些受用。你在此间还俗,却不是两全其美?”(原文)
倒赔。倒贴。谓女子以财富贴补所恋的男子。
妆奁。原指女子梳妆打扮时所用的镜匣。后泛指出嫁女子带往男家的嫁妆。
两全其美。做一件事情顾及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很好。
行者道:“还仔细商量什么呢?只要你愿意,就可以让师父那教导我们成长的去西天取经的念头和半老妇人那禅门思想 成为互相亲近的思想状态,你就在这里做一个倒踏门的女婿。本来结婚,应该是这种居于内在思想表现的思想进入你这取经的真情之中,要以你这取经的真情为主,她们的固定思想是为你要去西天取经的情感提供支撑的。而现在则是相反,是要你这去西天取经的真情去就和她们那禅门思想。她们一定是不但不要你的财富,反倒会将属于她们的财富倒贴给你,供你使用。不过有一点,就是接下来在做事的时候,不是以你这取经的真情为镜,看是否正确的,而是以禅门思想为镜,看你的做法是不是符合禅门思想。她们肯定会为我们与她成为相亲近的思想而呈现出非常丰盛的食粮成果。我们也确实会在你这取经的真情入赘到这里的过程中得到丰盛的食粮支撑,得到其中的好处。你在这里回归那种有着固定思想表现的境界状态,却不是对我们两方面都很好么?”
八戒道:“话便是也这等说,却只是我脱俗又还俗,停妻再娶妻了。”沙僧道:“二哥原来是有嫂子的?”(原文)
八戒显然是认同了行者的看法,不过他心中又有顾虑,道:“话便是就像你这么说的,道理也是这道理,确实我留在这里做女婿对我们两方面都有好处。却只是我从凡俗那种有着自己固定境界的状态中脱离出来,现在又要回到这种有自己固定境界的状态了。我本来有那作为我内在思想部分存在的思想,现在又以这里的思想作为我的内在思想,这么做有些不合道理了。”这里面八戒想要留在这里的情感已经鲜明的表现出来了,不过他还是觉得这么做不对劲,觉得这么做不合道理。当时高老庄时,八戒的媳妇是高翠兰,是感觉哪种思想好就令其获得强大的力量,而现在则是完全招赘在禅门思想之中,情感的力量完全支撑禅门思想,这也是与他原来的情感愿望相违背的。所以此时来自“道”的方面的约束表现出来,使八戒没有在现在做出决定。
沙僧听言,问道:“原来这居于我之上的取经的真情以前是有与他相配的固定的内在思想的?”沙僧之问应该是为了带出行者回答的言语,所以我们接下来主要看行者回答沙僧之言。
行者道:“你还不知他哩,他本是乌斯藏高老儿庄高太公的女婿。因被老孙降了,他也曾受菩萨戒行,没及奈何,被我捉他来做个和尚,所以弃了前妻,投师父往西拜佛。他想是离别的久了,又想起那个勾当。却才听见这个勾当,断然又有此心。呆子,你与这家子做了女婿罢。只是多拜老孙几拜,我不检举你就罢了。”(原文)
不知。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
乌。黑色。
藏。隐蔽,躲藏。
乌斯藏。以前我们就说这里是色界,意思是八戒这真情的代表藏身的所在。至于这真情是藏于一个地方,我们没有探寻过。可是现在行者说八戒的来历,就得说人的真情到底藏在什么地方,所以我们也要试图分析一下。这里面还得从祖师那句:“月藏玉兔日藏乌”说起。
日藏乌,就是说乌这种黑色,这种突出表现出来的欲望是在日中所藏的。日又是来自上天的在一一天内能给人带来真正光明的思想,就是说人的真情,人的情感中的欲望是藏在这一阶段能给世间带来真正光明的思想之中。大概意思可能是说:今天什么样的思想能给我带来光明,我就完全支持他,我的情感的力量就在这里。这就形成了高老庄色界的表现。情感是人阴之所欲,这种欲望不突出显露出来,但是他藏在这“日”中了。可是藏在日中的这真情,会做出如高老庄那样前面好,后面坏的事情,所以要去“日”中来找这真情,又要将这真情从“日”中带出来。
行者道:“你对他这取经的真情还不了解呢。他这取经的真情,他本来是居于色界之中,本来就是藏在人的主导思想之内的。那色界中的主导思想是一种高于一般思想,却又难以改变、还没真正明理的坚定思想。已经达到色界这个境界的人,就好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这种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教导下行事。由这思想产生了三种来自更高境界的能够给人带来光明的思想,其中一个就是能够让人神识焕发生机的思想,也就是色界那种思想的真实表现。八戒他这真情的代表在那个时候就是给这种思想做倒插门女婿,就是为这种思想强大提供能量支撑,以这种思想为主的状态。”
八戒有着强大的情感力量,并使得他所支持的思想处在一个白天自己做主,而晚上就被他这强大情感所左右的状态,所以他就成了使天不平的妖怪了,高太公就要找法师来降他。他现在要倒踏门在这里,其实跟他倒踏门在那里是一样的,都是以某种固定思想为主的状态,当这种思想与道相合的时候没什么,当这种思想与道不合的时候,由于有着这强大情感的支撑,就又会形成如当时高老庄一样的事情了,只是当时八戒是发现哪种思想对,就支持哪种,现在则是只支持禅门思想,其本质是没有变的。行者说:“因被老孙降了”就是在指出他这个问题,暗示他不要做跟高老庄时一样的事情。
“就因为这个跟现在一样的原因,他在高老庄为妖作怪,并因此被我这取经的真心降伏。不过他也跟我们一样,曾经受那能够自我觉悟,并使他人觉悟的追求大觉的人加给他的戒行,也是跟我们一样,想要痛改前非,重新回归曾经美好的境界中的。没有办法,被我这取经的真心揪住他这取经的真情,让他跟我们一样在师父的教导下做个没有固定境界所在的佛门中修行中人。所以他才舍弃了以前他所喜爱,并且以此做为自己内在思想表现的思想,跟着师父,在师父那‘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的教导下一心朝着彼岸那神识如水流顺的境界前行,去拜见那觉行圆满的与道的思想。想来他是因为与做为他的内在思想表现的思想分别的时间长了,对那种内外思想相互恩爱,相互融合的美好状态心存怀念,又想起了以前两种思想相互融合的那种不好的事情。因此在今天听到现在这个不好的事情的时候,一定是又有了跟当时一样的心思。呆子,你这个心中怎么想,就怎么表现出来的情感,你现在的这种表现,已经证明你是想要留在这里,你确实是想要留在这里做上门女婿的,那你就留在这里,跟高老庄一样,给他们做上门女婿罢。只要你多多的尊敬我这取经的真心,做事情的时候,要以我这取经的真心为主,我就不揭发你做出的这件不合道理的事情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6-15 14:39:58 +0800 CST  
明天停更一天,请各位朋友见谅。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6-15 14:40:18 +0800 CST  
八戒的看法

那呆子道:“胡说!胡说!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饿鬼。’那个不要如此?都这般扭扭捏捏的拿班儿,把好事都弄得裂了。致如今茶水不得见面,灯火也无人管,虽熬了这一夜,但那匹马明日又要驮人,又要走路,再若饿上这一夜,只好剥皮罢了。你们坐着,等老猪去放放马来。”(原文)
胡说。没道理的话。
出丑。丧失体面,丢人。
常言。民间流传的口头语,如谚语、格言等。个人认为代表的是虽然没有经过验证,却是在长时间的过程中,大家总结出来为大家普遍认可的道理。
饿鬼。佛教语。六道之一。佛经谓生前做了坏事,死后要坠入饿鬼道,常受饥饿之苦。个人认为,饿鬼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没的吃,一种得不到有效的食粮支撑鬼念头;一种是永远都吃不饱,贪得无厌,不管拥有多少都不知道满足的鬼念头。这两种人都处在永远饥饿的状态中,因此个人认为都可以称之为饿鬼。
扭扭捏捏。走路时身体摇摆作态的样子。言谈举止不大方的样子。
裂。破而分开。
行者的这番话,道出八戒此时的想法跟他高老庄的时候无异,也道出八戒是真的想去西天取经的。同时说出,八戒想留在这里,要以禅门思想作为他的内在思想,是他这取经的真情的真实表现。所以行者说你要留在这里可以,只要你在做事的时候要以我这取经的真心为主,不做违背我这取经的真心的事的话,我就不道出你的问题所在,不让你因此遭受惩罚。不过八戒这取经的真情既要拜伏于取经的真心之下,又要以禅门思想为主导,他这种情感可以做到么?或许可以,或许不可以,我们不知道,但八戒他肯定是要留在这里了。我们看看八戒接下来发出的声音。
八戒这取经的真情是不会拐弯的,情感中是什么样的欲望,他的表现就是什么样的,就听他发出自己的声音道:“你们说的话没有道理!没有道理!明明是我们大家,包括师父那取经的坚定念头,还有你这取经的真心以及沙僧那取经的志气都有这个心思,都想要以禅门思想作为我们去西天取经的内在思想,却只让我这难以改变的欲望突出而坚定表现出来的取经的真情出来丢人。有个为人普遍认可的道理,说的是:‘在佛门中修行的没有固定内在思想表现的修行人是对看起来非常美好的思想,其实都是非常渴望的,都非常想要拥有与我们相合的,能够作为处理事物的依据的内在思想的,我们对这样的思想追求也是永无止境的’。这不单是我这情感的表现,你们这取经的坚定念头、取经的真心、真志,那个不想要这样?那个不想以这禅门思想作为自己的内在思想表现呢?我们都非常想要这禅门思想作为我们的内在思想存在下去,想得到这禅门思想中的财富,可是你们却都摇摇摆摆,不肯大方的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将这件本来对我们很好的事情都给弄破了,使我们这本来可以走到一起的思想分开了。以致于使得我们直到现在连一点点能够使我们获得清净的性情都看不到,那在这个境界中能够给我们带来光明的思想也没有人来约束他,所发出的光明或明或暗的并不稳定。我们兄弟虽然能够忍耐目前的痛苦,等到明天新的光明表现出来的时候,可是那作为承载师父去西天取经的主导思想,他在明天新的光明表现出来的时候,又要承载师父那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思想,又要在西行路上继续前行,假如他又饿上这一夜,在目前这种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中一直得不到食粮支撑的话,那个时候,就只能去看这思想的内在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了。你们都在这个境界中端坐,不要改变你们端正的状态,我这取经的真情带着这承载师父去西天取经的主导思想,摆脱你们所持的这种不愿意留在目前这种禅门的思想境界中的思想束缚,去寻找些能够给这主导思想提供思想,等这主导思想得到了足够的食粮支撑再回来。”
八戒之言或许很多人不认同,可他也是走出东土大唐之后手、口、身心都干净的人,他的这种情感中的表现就是他对三藏和行者、沙僧的看法,尤其是他指出了三藏他们这么做的一个问题,就是无法让能够承载三藏去西天取经的主导思想得到食粮支撑,因此无法确定这主导思想在后面新的阶段会做什么事情。。
从过了流沙河之后,取经人采用的这种修行方式使得无数思想都从三界凡尘中超脱出来,却又都呈现出掺杂过多性情因素的状态,虽然三藏在关键时候束缚住了龙马,没有从龙马上掉下去,不过那只是三藏对龙马施加的压力和控制,对于龙马本身来说,他并没有足够的成果可以面对即将到来的黑暗,更没有足够的成果可以在新的一天里承载着三藏不断前行。到那个时候,这有着太多性情因素的主导思想很可能如那火烧禅堂的金池长老一般,他表面承载三藏去西天取经之内的有问题的东西就开始显露出来了。所以从这点来看,八戒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八戒说要牵马吃草的时候,三藏他们并没有对八戒的做法提出异议。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6-17 10:29:41 +0800 CST  

楼主:炉中人

字数:1688629

发表时间:2018-03-02 06:53: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24 12:40:46 +0800 CST

评论数:156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