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感悟

都是弟子

悟净道:“取经人却在那里?”木叉用手指道:“那东岸上坐的不是?”悟净看见了八戒道:“他不知是那里来的泼物,与我整斗了这两日,何曾言着一个取经的字儿?”又看见行者,道:“这个主子,是他的帮手,好不利害!我不去了。”木叉道:“那是猪八戒,这是孙悟空。俱是唐僧的徒弟,俱是菩萨劝化的,怕他怎的?我且和你见唐僧去。”(原文)
劝化。指劝人为善,感化。
悟净道:“菩萨叫你吩咐我给取经人做徒弟,可是取经人却在哪里呢?”木叉给这妖怪指引道:“你看那流沙河东岸,同样被向往长生的情感阻碍,却没有因此而改变的思想不就是取经人么?”参悟、感悟志气方面清净的这长生的志气往那边观看,他先是看到了那不受用不该得到的成果、不做不该做的事情的取经的真情,发出他的声音道:“那个思想,也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倚仗自己的力量,蛮横不讲道理的思想,他跟我整整的斗了这两个阶段,什么时候说过一点他们要去西天取经的事儿?”接着他又看到了行者,道:“这个居于我主导地位的思想是那个思想的帮手,非常的利害!我不去了,我不去西天取经了。”
木叉道:“那个跟你斗了两天的思想,乃是有着突出的欲望却坚决不做自己不该做的事情,不受用不该受用的成果的取经的真情,他之所以跟你斗了两日,乃是因为你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受用了不该受用的成果的原因。这个居于你主导地位的思想则是在取经不断前行的过程中如婴儿般不断成长的取经的感悟什么是‘空’的取经的真心。他们虽然利害,可都是跟你一样在从本源中出来,到达欲海之内的佛门中的取经人的徒弟,都跟你一样要在唐僧的教导下不断成长的。他们都是在真正慈悲的劝导和感化下,愿意真正向善的思想表现,你又为什么要怕他呢?我先带着你去见唐僧去。”
这里面妖怪称行者为主子,是说代表真心的思想是他这志气的主导思想,也就是说人的志气都是心中真正的目标,就是妖怪那宝贵主张里的“金趁心”,是与人的真心相趁的。妖怪见到八戒,说不愿意跟唐僧去西天取经,是因为他觉得八戒蛮横不讲道理,一味的就知道跟他打。见到行者不愿意跟唐僧去西天取经,则是因为他所持的主张乃是源自行者那与真心相称的想法,所以他每次面对行者打击都无法招架——既然我什么都得听他们的,听他们这同样仰仗自己的力量而蛮横不讲道理的思想。那我只是一个跟班,我的思想不能真正表现出来,我去加入其中还有什么意义呢?”
木叉则告诉悟净,他们虽然有问题,可跟你一样,都是在唐僧的教导下成长的思想,他们也是要改正自身问题以获得升华的思想。所以你别看他们有问题,他们也会改正自己的问题的。你别看那来自真心的想法是你的主导思想,可是他也有自己的问题的,所以你不必在来自真心的想法面前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表现出自己的看法。你不用怕他们,你们其实是一样的。就这样,木叉使悟净获得了这一层面的解脱,使悟净愿意去见取经人,愿意跟着三藏去修行成长。
那悟净才收了宝杖,整一整黄锦直裰,跳上岸来,对唐僧双膝跪下道:“师父,弟子有眼无珠,不认得师父的尊荣,多有冲撞,万望恕罪。”
锦。丝织物的一种,在三色以上的纬丝织成的缎纹地上织出的绚丽多彩、古雅精致的花纹织物。
悟净有一件黄锦直裰,是说这长生的志气所持的乃是以神识真意在有着不同表现各处神识中共同织就的看起来非常美好的法门。
尊荣。尊贵与荣耀。
听了木叉之言,那感悟志气清净的长生的志气才收了他的宝贵主张不再坚持他那宝贵主张了。他整理了一下他以神识真意在有着不同表现的各处神识中共同织就的看起来非常美好的法门,使这法门变得合乎道理。然后他就通过他的力量,从流沙河中跳到岸上,离开情感的范畴,来到不被情感影响的神识之中。他对三藏双膝跪下,表示自己完全拜伏于唐僧这去西天取经的思想之下,说道:“师父,我这要在您的教导下成长的思想虽然能够看到事物,却不能看清事物伟大,不能够知道您这思想是尊贵与荣耀,由于这个原因使我这长生的志气对您这去西天取经的思想造成了多次、大幅度的冲击和碰撞,我极其强烈的希望您能够饶恕我的罪过”
八戒道:“你这脓包,怎的早不皈依,只管要与我打?是何说话!”行者笑道:“兄弟,你莫怪他,还是我们不曾说出取经的事样与姓名耳。”(原文)
脓包。皮肤软化组织感染化脓后,在表皮形成的一个肿包,内含脓液。可出现在人或畜身上。八戒说悟净是脓包。是说悟净这在人身上突出表现出来的长生的志气,其内部性情已经腐烂变质了。
只管。只顾。
见那妖怪跪在三藏面前,请求三藏的饶恕。八戒这取经的真情先发出他的声音道:“你这个在人身上突出表现出来的已经变质了的思想,怎么不早点皈依我们,只顾着跟我竞争?你说要皈依取经人,却又做这样的事情,那你怎么解释你的作为呢?”
行者笑着说道:“你这跟我最亲近的取经的真情啊,你不要怪罪于他。他之所以会跟你不断的竞争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们没有说出我们要去西天取经的事情,也没说过我们的本性与行为表现的原因。”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5-10 10:35:23 +0800 CST  
化胡为佛

长老道:“你果诚心皈依吾教么?”悟净道:“弟子向蒙菩萨教化,指河为姓,与我起个法名,唤做沙悟净,岂有不从师父之理!”(原文)
吾。我。
教。教化,教导。
诚心。真心诚意。
向。过去,往昔。
名。做某事时用来做依据的称号。
见到妖怪跪在三藏面前,请求三藏的饶恕的时候,取经人的情感先表现出来,指责这妖怪为什么不肯早点皈依。不过在取经的真心的作用下,他发现这主要还是自己的原因的时候,三藏发出他的声音,对那妖怪道:“你果真是真心诚意的要皈投、依靠于我这一门之中,听从我的教导么?”那感悟清净的长生的志气道:“弟子以前曾经蒙受能够自我觉悟,并能够使他人觉悟的思想的教导、劝化,他指点我,使我明白我所在的这条流沙河就是我的突出表现出来的特点;我虽然是长生的志气,可同时我也就是这为长生的思想所左右的众多已经形成自身沙中佛国境界的思想中的一员。菩萨给我起了个与佛法相应的名字,要我这已经形成自身沙中佛国境界的长生的思想要参悟、感悟我这志气方面的清净。我得到了菩萨的教诲,已经在菩萨的教诲下觉悟了,怎么会不愿意皈依师父,不遵从师父教导呢!”悟净的意思是说:“他在菩萨的教导下,就是感悟志气方面的清净的,怎么会不履行自己的诺言,不遵从三藏的教导呢!”
三藏道:“既如此”,叫:“悟空,取戒刀来,与他落了发。”大圣依言,即将戒刀与他剃了头。又来拜三藏,拜了行者与八戒,分了大小。三藏见他行礼,真像个和尚家风,故又叫他做沙和尚。(原文)
戒刀。指僧人所佩戴的刀,戒律规定只准割衣物用,不许杀生。
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
三藏道:“既然如此,既然是菩萨叫你皈依在我的门下,而你也真的愿意皈依我的门下,听从我的教导,那么我就收你为徒”。呼唤悟空道:“感悟什么是空的取经真心,将代表佛门戒律的道表现出来,给他落了发,不让他有突出表现出来的思想。”大圣这与三藏齐平的取经的真心依照三藏之言,即刻用代表佛法戒律的道作用在悟净的念头之上,不叫他有突出的思想表现出来。剃度之后,沙悟净这追求长生的志气还在,可是已经没有他所坚持的思想了。
这妖怪的宝贵主张中有一条“金趁心”,所以三藏要悟空取戒刀给沙悟净剃度,要行者用他那取经的真心约束沙悟净这要长生的志气。
这之后,悟净又来拜三藏,拜了行者和八戒,分了大小,确立了他们各自的位置。三藏见他行礼的这个过程,真的像是个佛门中修行人的有一个自己的修行理念,却没有自己的固定思想的和尚,因此又叫他做沙和尚,已经成就自己沙中佛国境界的坚定的追求长生的志气,可是在他追求长生的时候,却没有自己固定思想而完全依照佛法行事的思想。从此以后,沙和尚这长生的志气也成了真正要去西天取经的志气了。
木叉道:“既秉了迦持,不必叙烦,早与作法船去来。”那悟净不敢怠慢,即将颈项下挂的骷髅取下,用索子结作九宫,把菩萨葫芦安在当中,请师父下岸。那长老遂登法船,坐于上面,果然稳似轻舟。左有八戒扶持,右有悟净捧托;孙行者在后面牵了龙马,半云半雾相跟;头直上又有木叉拥护,那师父才飘然稳度流沙河界,浪静风平过弱河。(原文)
秉。秉承。指接受,承接。
迦。我们前面说观世音菩萨居住在落伽山时说“伽”代表是真正的人的力量和欲望、声音。此中“迦”也是依据这个理解来解读的。“迦”字是个“走之旁”,个人认为代表的是道。所以“迦”代表的是道中的力量和欲望、声音。
持。遵循。
迦持。佛教术语,指佛教戒律。这个解释是出自《西游记》中的,所以个人觉得“迦持”二字应该是“遵循道中的力量与欲望、声音”的意思。那为什么佛门用语的“迦持”二字,是遵循道中的力量与欲望、声音呢?这句话应该是归于老君那句“化胡为佛”中来。
在《西游记》中老君有句“化胡为佛”,按须菩提祖师所说:“猢字去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同时按我的理解,“月”在《西游记》中也是能够在黑暗中给人带来光明的思想。我们将这些结合在一起,说说我所认为的其中的道理。
佛,教人向善。是自古以来就能够给黑暗中行走的人带来一定程度的光明的思想,他是个古老的月亮,乃是“胡”也。
可是人一味的向善就是好的么?比如一个人杀人放火,犯了死罪,那么你是饶恕他,还是将其正法呢?你想饶恕他,因为你觉得你是善良的,你不想要杀人,甚至想要教导他,希望他能改过自新。可是你想想,如果他不改过自新的话,是不是又会有人被他所害?就算他改过自新了,可世人看不到这杀人放火的受到应有的惩罚,该有多少人会去效法呢?到那个时候,这世间就没有应有的秩序了。到那个时候,你是在为善呢?还是在作恶呢?
所以老君有这句“化胡为佛”。老君代表的是大道。以大道化胡,使其成佛。就是说所有的这些自古以来便能给黑暗中的人带来一定程度的光明的思想,只有归于大道之中,方才是佛。如果偏离道外,不愿归于道中,那胡永远是胡,不会成佛。所以真正的佛是依道而行的,不会偏离大道之外;所以此时沙悟净归于佛门之中,也是归于并秉持道中的力量和欲望、声音之内。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5-11 16:13:49 +0800 CST  
渡河

叙。说,记述。
烦。通“繁”。烦琐、繁多。
怠慢。懈怠轻忽。
轻舟。指轻快的小船。
左。指超过现实条件许可的过头的思想和行动。
扶持。搀扶。搀扶的具体表现是给予被搀扶者一个与之相反的力量,将其拖起来,使之不至于摔倒。
右。指思想上保守或反动的。
捧托。用两掌托住。
拥护。簇拥,跟随护卫。
飘然。形容轻松愉快的样子。
木叉道:“既然你已经接受了遵循道中的力量、欲望和声音这件事情,就不要再多说了。早点给三藏做出佛法的渡船去吧”
那感悟志气清净的长生的志气不敢懈怠轻忽,即刻就将颈项下作为自己思想支撑的那九处虽然坚定,却因没有实质而显得可怕的神识各处要去西天取经的念头取下来,不用这些思想作为自己这长生的志气的支撑,而是通过自己这长生的志气将这九处神识要去西天取经的念头连接起来,呈现出一个相互平等关联又凝结于一处的姿态。把源自真正慈悲的在取经人的教导下成长的美好思想放在九处神识当中,使之成为各处神识共同遵从的思想,成就一种九处神识平等的发出各自的声音,表达各自的一件,却都要以源自真正慈悲的“在去西天取经的思想的教导下不断成长”的美好思想为中心来分析和判断事物的状态。接着请三藏下岸,三藏随即就上了法船,端坐于这种思想之上,行者兄弟、九处神识都在其教导下成长。果然就好像一条轻快的小船一样平稳。三藏就坐在这佛法的渡船之上,渡过这流沙河。
三藏单凭自己是过不了流沙河的,说明他自身是有问题的,也属于那芦苇、鹅毛之列,所以他坐在佛法形成的渡船之上,自然会有偏颇,甚至当这种偏颇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使他重新落入流沙河中。这个时候,行者兄弟就开始发挥他们的作用了。当他向左偏,当他有了超过现实条件许可的激进的思想和举动的时候,八戒那取经的真情就从傍施加与其相反的力量,告诉三藏,你这么做是与取经的思想相违背的,为了去西天取经,你必须要压制自己过于激进的思想和举动,以此来使取经人改正自己过激的表现,使其不至于因为自己的过头的思想和举动而跌入流沙河中。
当他的思想和行动过于保守,甚至与他去西天取经的念头相违背的时候,沙僧那取经的志气又开始促使他大胆行动,告诉他,你要想去西天取经,就必须战胜自己面前的困难,必须要有所突破,而不能退缩或拖延。使他不至于因为自己的保守而与他去西天取经的念头相违背,从另一方面落入流沙河中。行者那取经的真心引导着无意之意跟在后面,在一种半升华、半迷茫的状态中按照三藏的教诲前行,行者和龙马在这里起到一个殿后的作用,就是万一出现什么问题,行者和龙马可以表现出来,尤其是行者,可以立刻表现出来,加以补救。三藏这去西天取经的念头的正上方,乃是那能够使人解脱的思想的思想的拥护和守护,三藏遵从的乃是能够使苦海之人得到解脱的思想的旨意。
有了红葫芦和九个骷髅所化的佛法的渡船和行者兄弟及木叉行者的守护,三藏这才很轻松的平稳渡过了流沙河这条三界与四梵天的边界,在没有情感中的波涛的念头平静的状态下渡过了这条根基浅薄和自身有细微问题的思想都不能飘浮其上的情感阻碍。
真个也如飞似箭,不多时,身登彼岸,得脱洪波;又不拖泥带水,幸喜脚干手燥,清净无为,师徒们脚踏实地。
洪。洪江。前面洪江之上,陈光蕊流落红尘,失身为贼,现在则是从红尘中走了出来。
洪波。大波浪。
拖泥带水。比喻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个人认为这里是没有沾染红尘中那些被性情所影响的思想,没有带着凡尘的性情。
幸。使……欢乐、愉快或欣喜。
清静无为。道家语。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
脚踏实地。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三藏坐在佛法渡船之上,有行者兄弟和木叉行者守护,真的是就好像飞一样,如箭一般快的渡过了流沙河这道情感阻碍,没过多少时候,就来到了不被长生这志气阻碍的流沙河的彼岸,得以从红尘中的巨大波涛中脱离出来。他在渡过流沙河这层情感阻碍的时候,因为八戒和沙僧的左右守护,没有沾上红尘中那些被性情影响到的思想,也没有被红尘的性情所影响;令人高兴的是所行之道和法门都没有被流沙河这情感所影响;同样令人高兴的是在渡过这流沙河的过程中,取经人一直处在神识清净的状态中,他神识清净的状态没有受到影响,也没有刻意的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做什么事情,达成什么目的。三藏师徒一直在认真、踏实的,完全立足于具体实际情况,而没有任何浮夸和不真实的表现的状态下依照道理去思考和行事。
那木叉按祥云,收了葫芦。又只见那骷髅一时解化作九股阴风,寂然不见。
解化。解脱转化。指舍弃肉身,修行成道。
三藏驾驭佛法法船渡过了流沙河界,木叉按落他那能够给人带来解脱的思想,收了来自真正真正慈悲的“追随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思想修行”的美好思想。不再将这种思想表现出来了。这个时候,就见那九处神识坚定而空洞的要去西天取经的思想一下子就解化做九股阴风,寂然不见了。就是说在三藏通过九处神识相互关联的状态渡过流沙河界之后,九处神识原本坚定而空洞的要凭着自己的思想理念去西天取经的思想,一下就不坚定了,就不再突出表现出来了。因为他们也是要去西天取经的思想啊!他们要寻求的也是能够渡过这流沙河的方法,所以当他们发现能够渡过流沙河的方法之后,自己原来的思想就无法坚定的存在下去了。不过这些思想并没有真正的消失,而是以一种隐而不显的念头的姿态存在着。他们虽然现在不显露出来,不发出自己的声音,可是他们确实是依旧存在着的,依旧在冥冥之中发挥着他们的作用。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5-12 10:30:09 +0800 CST  
流沙难渡和收得沙僧

三花九子膏,九个骷髅,我们一直说代表的是人的九处神识,那么这九处神识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不防在这里再说一下我的看法,也不见得人的神识真的就分成这九个部分,只是个人看法。
首先我认为这里面有行者,他代表的是人的心、性。
心。人心中的想法。
性。人突出显露出来的特点。
接着是八戒,他代表的是人的情、感。
情。人长久以来虽然不突出表现出来,却一直存在着的欲望。
感。人某个时间点,或某个时间段的虽然不突出表现出来,却一直存在着的欲望。
然后是沙僧,他代表的是人的志、气。
志。人的志向,为之努力的目标。
气。守护并维持志向的能量。
然后是龙马,龙马一直是被三藏驾驭的,是取经人所采用的去西天取经的思想。
我们可以看出,取经人走到这里,用了很多的思想,从最开始李世民送的白马到现在,取经人采用了很多的思想,不过取经人采用这些思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哪种思想对,就采用哪种思想。所以龙马代表的是“无意之意”,不管取经人的怎么改变,都在这“无意之意”中变,都是随着道理的改变而改变的,就包括三藏坐在崖次之下,开始考虑情感方面因素的时候,也是与道对应的改变,也是“无意之意”。
最后要说的是三藏。三藏作为师父,我却将其留在最后说,主要是因为对他的理解不够深,或许前面对行者兄弟的理解有一定的精确度的话,对三藏理解的精确度则要低很多。
三藏是行者兄弟的师父,他代表的应该就是一个由李世民那“想要解救自己,并因此想要解救众生”的主导思想所认可的“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的善念。这是一个作为唐王御弟的坚定念头,就是说他是人的主导思想的代表,换句话说,他代表的是主导思想。
唐僧师徒,虽然三藏看起来什么也不会,却只有三藏是人身,从诞生开始一直到他到达西天,取得真经,都是以人身的姿态表现出来的,就是说这个“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合乎道理的。行者兄弟都有他们不合道理的地方,惟有这个念头怎么都合理的。
有一个念头,就要有一个思想与之相合,来实现这个念头。第九子代表的应是与这个居于主导地位的“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相合的具体思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固定的某种思想还是不断变化的思想,都不知道,这么划分对不对也不知道,或者怎么称呼这处神识部位,都不知道,只是感觉他们是位于人的头脑部分,在真正决策方面发挥作用的思想。
暂时先这么分吧,对不对真不知道。不过这九处神识和三藏师徒也不是完全一样的。当他们与各自代表的神识部分相和的时候,三藏师徒就代表这九处神识;当他们与各自代表的神识部分不相和的时候,比如三藏为了去西天取经觉得应该这么做,而人的头脑决断却想要那么去做,这个时候,他们所代表的神识就分开了,三藏师徒代表的是取经的主念、真心、真情、真志和无意之意,而那九处神识则代表的是人当时的具体神识表现。就如那金池长老和三藏一样,前面金池长老所代表的参禅悟道的思想与三藏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相和,他们两个就是以三藏的姿态表现出来,后面两者出现了冲突,金池长老就独立的表现出来了。
到这里,三藏收了沙悟净,过了流沙河,也就过了长生的志气的阻碍。可难道这流沙河就只这“长生的志气”这一个妖怪么?我觉得并非如此。就如无色界的黄风怪一样,沙和尚这长生的志气只是这些思想中的一个突出代表。除了长生,人还有很多很多的愿望,比如人要荣华富贵,要功名利禄,要名留千古,还要家人和美团圆。人的这一个又一个的思想,都如这长生之念一样,是人永远无法抛弃的,想要将其永远留住的思想。人没有得到长生的时候,想要长生;长生的时候又想要荣华富贵;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舍弃家庭,而得到了功名之后,又会怀念那些曾经的亲人……这是人性情的真实表现,是人永远永远都不愿舍弃的东西,也是那“共复沦”的原因所在。所有的思想和欲望都是流沙河中的一粒沙,也都可能如沙悟净那长生的志气一样成为所有思想都为之努力的目标,在情感中掀起巨大的波浪,使得情感无法平静,成为阻挡在取经路上,并要将取经人吞噬的思想。同样也可以如沙僧那样在真正慈悲的感召下,成为取经人的助力和护法。
唐僧取经第十五难:“流沙难渡”和第十六难:“收得沙僧”都在这里。
具体来说,唐僧取经第十五难:“流沙难渡”说的是:取经人完全按照道理的改变而改变,终于走出了无色界,出于三界之外,可是他这种完全不考虑情感方面的因素,只随着道理的改变而改变的状态,忽视了情感方面的追求,被那“已经形成自身沙中佛国境界的大圆满姿态的思想在某种思想的作用下朝着特定方向前行”所形成的情感阻碍,挡在了流沙河东岸,无法进入神识真正如水流顺的彼岸之中。虽然三藏师徒确实是合乎道理的,却无法通过道理来打消情感方面欲望,无法使情感归于平静。此时应该考虑情感方面的愿望,遵从真正的慈悲的旨意,来寻求解决其问题的方法。
唐僧取经第十六难:“收得沙僧”说的是:人这些坚定的念头虽然能够成为人情感中永远无法消除的阻碍,同样也是人美好的愿望,同样也是被自己的愿望阻碍着的,因无法达成自己愿望而处于痛苦之中的思想。他们能够阻碍人,使人无法真正平静的依照道理而行;同样也能构筑出抵御欲海冲击的超脱于欲望之上的美好境界。所以应该遵从真正慈悲旨意,给他们指引一条解脱之路,带着些美好的愿望去修行,这美好的愿望会成为去西天取经的助力与护法。
这里面菩萨未见沙僧,只叫木叉前来,就是说观音菩萨只给沙僧指引了一条从苦海中解脱出来的路,而没有真正的让他获得觉悟;或者菩萨也没有办法让他立刻就获得觉悟。这个就跟行者前面说的“若将容易得,便做等闲看”是一个道理。就是再珍贵的东西,一下就给你了,你也不会珍惜的,到时候因为自己的不珍惜,也无法长久的得到这些珍贵之物。凡事既有上天的指引,又要靠众生的努力。如果自己不肯去争取的话,上天给再多的指引也没有用,所以此中菩萨给悟净指引一条解脱之路也就够了。
三藏拜谢了木叉,顶礼了菩萨。正是:
木叉径回东洋海,三藏上马却投西。
毕竟不知几时才得正果求经,且听下回分解。(原文)
收了悟净,过了流沙河,三藏拜谢了能够使人获得解脱的思想,两手伏地,表示要以头来顶着观音菩萨的脚,给观音菩萨行礼,表示自己这去西天取经的思想要永远遵从真正的慈悲行事。这正是:
那能够在不断前行的过程中让人获得解脱的思想直接回到了本源之中的那些随着日月的更迁来到人身上的众多思想之中,他们都开始为了从苦海中解脱出来而在三藏那“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思想的教导下修行、成长,所有的这些思想都有了一条解脱之路。作为他们经、律、论的制定者的去西天取经的思想则驾驭着完全遵从道理而行的无意之意,继续朝着西方那神识如水流顺的彼岸前行。
毕竟是不知道他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正中的果位,求得真经,且听在下回中分析解说。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5-13 14:38:06 +0800 CST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务本

诗曰:
奉法西来道路赊,秋风渐渐落霜花。乖猿牢锁绳休解,劣马勤兜鞭莫加。
木母金公原自合,黄婆赤子本无差。咬开铁弹真消息,般若波罗到彼家。(原文)
赊。遥远。渺茫。
霜花。即霜。霜为粉末状结晶。
花。美好的姿态。
奉法西来道路赊,秋风渐渐落霜花。尊奉佛法来到神识如水流顺的彼岸,这个路程是非常的遥远而渺茫的。现在取经人见到了来自观音菩萨的红葫芦,开始进入一种九处神识以平等的姿态发出他们的声音,并完全遵循三藏那“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的教导来修行成长的修行阶段,这是经历流沙河之难后取经人所得到的成果。在这一阶段的修行过程中,取经人遇到问题,先是九处神识都表现出自己的意见,然后综合这些意见,选定什么样的思想与“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思想相符合,就怎么去做,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完全遵循来自真正慈悲的“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思想,如果在执行的过程中与这种思想不合,就要停止,重新来做决定。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取经人开始遵从真正慈悲的教导,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如大势至菩萨那种怎么对就怎么做,而将其他的思想完全摒弃掉的做法,同样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会考虑个体方面的因素,而不是只考虑那个“大势”。所有的这些思想在他们该退去的时候,不会消失,甚至不会受到伤害,这样就不会形成如流沙河那种巨大的情感阻碍。所以这种思想就如一阵秋风一般,使取经人的神识越来越清净了,并由此显现出性情在神识极其清净的状态下所形成的美好姿态。
乖。古时指背离、违背、不和谐。。
牢。牢固。
锁。束缚。
劣。坏,不好。
马。意马。念头、思想。
勤。尽力多做或不断的做。
兜。带住,勒。
鞭莫加。应是源自“快马加鞭”,意思是不要对这思想和念头施加强大的力量,不要刻意加快其前行的速度。
乖猿牢锁绳休解,劣马勤兜鞭莫加。在这种所有思想都要完全在三藏的教导下成长的修行过程中,取经人发现自己心中的想法并不真正与“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思想相合,因此需要将这心中的想法牢牢的锁住,不要解除对心中想法的束缚。发现自己所驾驭的能够承载自己去西天取经的思想也是有问题的,在驾驭他们的时候,一定要常常兜住这些思想,缓慢前行,以避免前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而不要刻意加快其前行的速度。
原。本来。
自合。自然契合。
契合。投合,意气相投。
差。不相同,不相合。
木母金公原自合,黄婆赤子本无差。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那取经的心性和情感原来是自然投合的;那诞生了一切的想要长生的志气和你那要去西天取经的美好的,正在成长中的坚定思想之间没有什么不相合的地方。
咬。上下前排牙齿相互交错合拢。表示上下牙对住,压碎或夹住东西。
牙在口中,是口中坚定的部分,一般是白色。口是欲望的代表,牙代表的则是欲望中为人所认可的坚定部分,所以我认为牙代表的是人的志气。对于取经人来说,则是长生的志气演变而来的去西天取经的志气。
铁。是一种锻炼后所形成的金属,比石坚硬,比较普通的金属。
弹。行丸也——《说文》。古代以竹为弦的弓。
铁弹。个人感觉指的是在取经人取经的过程中已经形成自身沙中佛国的达成大圆满境界的思想。这些思想的形成,都是在取经人取经的过程中不断锻炼而来的,区别于一般的石头,用铁形容,是说他们都经过锻炼,异常坚定。同时在取经人修行的过程中,这些思想太多太多了,可以说所有的思想都能够达到这个境界,所以用铁来形容,是说他们虽然经过锻炼,却坚定而普通,不要过于贵重之,或者是说不要认为这些思想就比别的思想要好。
消息。信息。
咬开铁弹真消息,般若波罗到彼家。当霜花显现,流沙河中的群沙在经过这段时间的修行之后,已经形成自身可以成器的圆满姿态的时候。要知道这些作为人的志气的思想其实都是很普通的思想,不要因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美好姿态就特别贵重之。要用来自取经的志气的力量,来破除这些思想对你的影响。当你做到这点的时候,就会真正感受到真正的来自上天或来自灵魂深处的信息,彼岸的智慧就到了属于你的境界之中。
这回书,盖言取经之道,不离了一身务本之道也。(原文)
盖。表大概如此。
一身。全身、浑身。
务本。致力于根本。
在这一回书中,大概讲述的就是去西天求取能够解救自己、解救众生的道理,离不整个身体、神识各处都不要执着于事物的表面,而要致力于追求事物根本的道理。
或许是说,所有流沙河群沙,所有现在成就的这些“铁弹”,虽然都是人美好的追求,可也不过都是人普通的愿望而已。虽然我们都想满足这些愿望,却不要贵重之,因为一旦贵重某种思想,就会使人失去了公平和公正,并因此过左或过右。所以要打破这些思想的束缚才行。当你打破这些思想的束缚之后,你就会真正明白原来这些思想都在你那“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之中,当你实现了这个念头之后,你所有的这些愿望都会实现,所以“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这个思想才是所有众多思想的根本,要想去西天取经,只有在这根本上下功夫才行,偏于旁支末节是没有用的。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5-14 21:23:35 +0800 CST  
明天停更一天,请各位朋友见谅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5-14 21:23:52 +0800 CST  
真、如、性、海

却说他师徒四众,了悟真如,顿开尘锁,自跳出性海流沙,浑无挂碍,径投大路西来,历遍了青山绿水,看不尽野草闲花。真个也光阴迅速,又值九秋,但见了些:(原文)
了。明了。
悟。参悟。
真如。《西游记》中的“真如”有须菩提祖师十二辈弟子中“真、如、性、海”中的“真如”,但是“性、海”这两个境界在三藏从众生中脱颖而出之后,并没有给什么明显的暗示,所以性海二字,只能凭空猜测了。
海。个人感觉应该是“海纳百川”之意,就是说已经不执著于某一种思想,开始接纳所有的思想了。取经人通过禅门的修行走出了东土大唐,这个时候应该是他众生中脱颖而出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取经人处在“颖”字这个境界之中。之后在蛇盘山鹰愁陡涧这使他脱颖而出的禅门思想表现出他的问题,取经人从此开始接纳别的思想,这个时候的取经人应该是已经开始走入“海”字这个境界之中了,直到观音禅院孙行者火烧黑风洞,把黑风洞烧成红风洞的时候,取经人应该是真正达到“海”字这个境界了。
从观音禅院出来,三藏师徒来到高老庄,这个时候取经人进入一种我认为哪种思想好,我就一味的按照这种思想修行的“色”界的理念中,在无色界中,又进入一种所有的思想都在某一种思想笼罩之下的状态。他的这种思想状态,应该是被自己本身的性格特点所影响了,并且由于他开始认识并找到自己的问题,而且找到了合理的处置方法,所以这个阶段应该是他认识到自己的“性”,并且可以真正的驾驭自己的“性”而不是受“性”的左右的阶段,所以到他得到“无意之意”的时候,他应该是真正进入“性”字这个境界之中,成了须菩提祖师“性”字辈的弟子。
这之后,取经人在贯彻无意之意的过程中,因为一味的只顾道理而不肯考虑别的因素,使得在他的情感中形成了一条流沙河阻挡他的取经之路。此时的取经人虽然完全的贯彻道理,却不能真正“如他的心意”到达神识的彼岸,解救众生。所以这个时候,无意之意的问题又表现出来了,取经人也从此开始认识到“性”这个境界的问题,开始寻求一种真正如意的状态。所以我觉得这里面的“真如”跟须菩提祖师的“真、如”是不一样的,须菩提祖师的“真、如”代表的是两个境界,是两个辈分。而此中的“真如”指的则是“真正的如意”,是真的“如”的境界,是“如”这个境界的真实表现。取经人开始考虑情感方面的因素,并得到了来自真正慈悲的红葫芦之后,在完全遵从“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思想行事的过程中的既遵从道理,又不会对其他的思想造成损伤,因此再无流沙困扰的境界之中,他是完全明了和领悟了真正如意的道理。
真。真正。
如。如意。
真如。真正如意。自己的思想、行为表现,和自己的意愿是相同,能达到自己的意愿,而不是一种事与愿违的状态。
顿。顿时。
开。打开。
尘锁。由尘世间思想所构成的将你牢牢控制住的枷锁。
自。自然。
浑。全,完全。天然的。
性。从心而生,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投。走向,进入。
却说三藏师徒四众在流沙河的磨难中完全了解并参悟到了如何能够让自己的思想行为与自己的意愿相同,能达到自己的意愿,而不会产生事与愿违的情况的时候,他顿时就打开了尘世间思想枷锁的束缚,不再受尘世间思想的约束。自然就跳出了“性、海这两个境界,不再被自己突出表现出来的那无边的思想和性格特点所影响,不再被所有思想都朝着某一目标努力情感所影响,完全没有了没有牵挂和阻碍,直接来到大道之中。
在这一阶段的修行过程中,取经人既贯彻无意之意,依道而行,又遵从真正慈悲的旨意,不去伤害其他的思想,在决定和处理事情的时候,都要完全与三藏那“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的坚定思想相合,得到三藏的认可才行。所以在这一阶段的修行中,取经人身上突出的思想和性情中都是清净而焕发着勃勃生机的。
不过这种修行也使得那些成长起来的思想在缺少有效束缚的情况下并不能真正合乎道理,而且那些展现出自身美好姿态的思想得不到真正的应用,取经人也不知道不知道应该怎么应用。就这样取经人在这个过程中很快的就到了九处神识都开始要收获其成果的时候了。但见这个时候取经人的世界中呈现出这样一番景象: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5-16 10:28:52 +0800 CST  
难以为用

枫叶满山红,黄花耐晚风。老蝉吟渐懒,愁蟀思无穷。
荷破青纨扇,橙香金弹丛。可怜数行雁。点点远排空。(原文)
枫。木风。代表的应是人的念头,神识中各种各样的念头。枫是树,就是说这些念头已经成长起来,成长为可以成器的思想了。
叶。不是花,也不是果。就是说这些念头虽然都看起来非常的美好,不过这只是一种初步的美好,还没有开花结果呢。
黄花。或者指的是菊花,或者指的就是那些形成自身沙中佛国境界的思想,这些思想都是流沙河的群沙,是那些重新回到人身上空处的各种思想,也都是人真正想让他们留下来,而不是将其斩除的思想,自然也就是神识中的真正思想。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美好姿态,就是黄花了。
晚。晚上。
晚风。晚上的风,偏凉。代表的是告诉你这一阶段的修行该要过去,并将这一阶段呈现出美好姿态的思想带走的念头。
枫叶满山红,黄花耐晚风。经过这一阶段的修行,人身上各种各样的念头看起来都非常美好,使得整个的取经人也看起来非常的美好。不过这只是可以成器的思想的初步美好表现,这种好只是一种表面看起来的好。
这些由神识真意所表现出来的美好姿态,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能够抵御寒风的吹打,在本应随着道的改变而落去的时候,他们成功的抵御住了这令本阶段的思想归去的念头,依旧表现出他们的美好姿态。
老蝉。久已存在的禅门思想。观音禅院之后,取经人所奉行的禅门思想已经不是遵从世俗中的禅门教义那种禅门思想了,而是严格的约束取经人按照道理前行,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一丝不苟。
懒。本意指懒惰。指想要做事情却不愿意付出行动的意思。
愁。发愁。
蟀。蟋蟀。蟋蟀的特点是生活在泥土之中,代表的应是凡尘的思想。不过蟋蟀会跳,就是说他能够在短时间内离开凡尘思想的束缚,进入更高的层次,领悟更深的思想。同时蟋蟀能够发出他们高亢的声音,喜欢和别的蟋蟀打斗;竞争。所以我认为在《西游记》中,蟋蟀代表的是心中的想法,有的时候是直接代表行者那取经的真心。
思。思考。
无穷。
老蝉吟渐懒,愁蟀思无穷。因为这些思想都是人的神识真意,都是人不愿舍弃的思想,所以这些思想在表现出他们美好姿态的同时都呈现出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在他们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归于平静的时候,他们能够抵御这让他们离去的寒风,依旧坚定的存在着。而由于取经人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要以慈悲为主,并且要考虑情感方面的因素,所以取经人也渐渐的不是那么严格的执行哪个该归于虚无,又该按照那种思想行事了。这就形成了这些思想都在寒风中突出的表现出他们的美好姿态,却又没有有效的束缚的状态,使得取经人那取经的真心为此犯愁,并因此进入无限的思考之中。
荷。个人认为指的是荷花。
荷破。荷花破了。荷花的花和莲蓬是一体的,花破之后里面有着莲子的莲蓬方才显露出来。跟现在秋天的季节相对,就是这些从凡尘中超脱出来的思想到了要结果收获的时候了。
青。绿色;黑色。个人认为是焕发着生机的欲望。
纨扇。古扇名。又称团扇、罗扇。看扇图一般是圆形或近似圆形的扇子。扇子,是能够给人带来清凉的工具。
橙。橙子。一种比橘子大的内里多汁的果实。
荷破青纨扇,橙香金弹丛。前面行者在潮音洞中看到了潮音洞中的宝莲池。现在在这种破开凡尘思想束缚的状态下,他所有的愿望也都得以从凡尘中超脱出来,形成了属于他的“宝莲池”,而且的这些宝贵的,从凡尘中超脱出来的思想也都到了结出能给人带来清净的焕发着生机的美好纯洁的成果的时候了。不过这些源自自己真正愿望的果实虽然多,虽然大,虽然看起来很好,也散发着美好的气息,可是其内部性情的成分过多,虽然能够让人感受到其美好的滋味和气息,却无法作为去西天取经的真正食粮支撑。
可怜。值得怜悯。
雁。我国常见的候鸟。春天飞到北方,秋天飞到南方,代表的是远行之人,也就是三藏师徒。
数行雁。指的是三藏师徒,他们虽然有着自己的队伍,有着他们的规则,可是在辽阔的天空中却显得形单影只。
点点。细微的迹象或轻微的痕迹。
远。距离长。
可怜数行雁,点点远排空。令人怜惜的是那离开家乡到遥远的西天去取经的三藏四众,他们此时已经渐渐远离了大道,只在神识的边际还能看到他们的痕迹。
可见,在这种所有的愿望都能够得到发展的状态下,属于取经人的“莲池”虽然长出来了,可是其中的成果中却有着太多的性情方面的因素,三藏师徒也在这种修行过程中偏离了大道,已经偏离大道很远了。
正走处,不觉天晚。三藏道:“徒弟,如今天色又晚,却往那里安歇?”
虽然得到了很多的成果,可是这些成果虽然有滋味,却因为其中有着太多的性情方面的因素而无法真正成为西天取经路上的食粮。当取经人忽然发现这点的时候,也就到了他这种修行方式要结束的时候了。这个时候,正走在取经路上的三藏师徒忽然发现天黑了,这一阶段的修行将要过去了。
这一阶段的修行将要过去了,可是接下来该怎么走,取经人并不清楚,三藏依旧像以前一样,想要找个能够借宿的地方,并在那个境界中休息整顿一番,直到新的光明显露,他知道该怎么去做为止,发出他的声音道:“在我的教导下成长的思想们,现在又到了这一阶段的修行该要过去,而我们却不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办的时候了。可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境界状态虽然有很多的成果,却因为其中有着太多的性情因素而无法真正成为支撑我们去西天取经的食粮,同样由于这里面有着太多的性情方面的因素,也使得我们找不到能够让我们的神识在这种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中真正清净下来,以度过即将到来的黑暗的境界所在。那我们现在到那里去休整一番呢?”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5-17 10:55:20 +0800 CST  
八戒的声音

行者道:“师父说话差了。出家人餐风宿水,卧月眠霜,随处是家。又问那里安歇,何也?”(原文)
行者听到这句话后,来自他取经的真心的声音开始反应出来,发出他的声音道:“师父,我们虽然需要在您的教导下成长,可是你的这句话说的就不对了。我们这些离开属于我们的固定境界的修行之人,是要能够禁受超出常人的艰苦的;是可以以念头为食粮,可以在性情之中安然稳睡的,可以卧于黑暗中能给人带来一定程度的光明的来自上天的思想之下,而不受黑暗的影响,可以睡于性情在神识极端清净的状态下形成的细小的精华之中的。对于我们这些舍弃自身原有境界修行的人来说,任何一个境界都可以是我们可以安然处于其中的境界的。你现在又问我们在什么地方安静的歇息,这是什么道理呢?”
行者的这番话,是基于他前面他化来无菜的素斋,说出“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一语说的,意思是说出家人就是要能够吃一般人吃不了的苦的。所以一个念头都可以作为无菜的素斋,成为自己的食粮支撑;哪怕是身在性情之中,完全被性情给淹没了,也可以完全不受性情的干扰,安然稳睡。这些都是前面修行得来的来自上天的光明,这光明就如天上明月一般照耀着我们这些在黑暗中行走的取经人。我们应该能够在这光明的照耀下于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下安睡,而不需要什么固定的境界来抵御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应该能够在以前修行中所得到的性情于清净的状态下形成的细小的结晶之上安眠。所以此时虽然得到的成果虽然都难以真正的作为他们后面去西天取经的食粮支撑,却不应该抱怨,而是要能以这些虽然有过多的性情因素掺杂其中的成果作为食粮,坚定的走下去。
猪八戒道:“哥啊,你只知道走路轻省,那里管别人累坠?自过了流沙河,这一向爬山过岭,身挑着重担,老大难挨也。须是寻个人家,一则化些茶饭,二则养养精神,才是个道理。”(原文)
轻省。轻松,不费力。
累。劳累。
坠。(沉重的东西)往下垂。
累坠。通“累赘”。多余,麻烦。
难挨。难捱。难以忍受。
须是。必须;定要;强调某种情况。
养。使身心得到滋润或休息。
精神。精力体气。
听了行者之言,取经人的情感中也发出了他的声音,而且从这番话看来,这段时间里,取经人一直是以八戒那取经的真情承担着取经的重担往前走的。就是说这段路并不好走,或者是这个修行阶段的最近这一时间段并不好走,取经人只是凭借他那取经的真情努力支撑着。就听八戒说道:“哥呀,你这取经的真心虽然在我之上,可是你只知道自己走路轻松、省事,哪里管别人的劳累和被沉重的担子坠得难以前行啊?你怎么会管这么多的多余的东西压在我这取经的真情之上,使我在前行的过程中要被它们压着,不得不顾及这些麻烦的事情呢?自从过了流沙河,这一直以来一直在攀登那通往更高层次的在人身上突出表现出来的境界,沿着这些境界顶上的道路不断前行。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是我这取经的真情肩负着取经的重担和其中的麻烦的事情,这真是非常的难以让人忍受下去啊。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寻找一个与我们此时的道相合的境界所在,一来可以从中得到些清净和食粮支撑,二则可以使我们的精力和支撑我们的能量得到滋润和恢复。这样才是合乎道理的做法,而不是在这种艰难的状态下一味的前行。”
行者道:“呆子,你这般言语,似有抱怨之心。还象在高老庄,倚懒不求福的自在,恐不能也。既是秉正沙门,须是要吃辛受苦,才做得徒弟哩。”(原文)
呆子。傻子。智力低下,不明事理的人。这里指的应是不明事理的人。
抱怨。心怀怨恨。
倚。依也——《说文》。
依。依从,答应。
求。追求、探求、寻求。
福。幸福、福气。
自在。自由;无拘束,不在乎其他的事。
秉正。秉持公正。
行者道:“你这个不明事理的人。从你发出的这个声音中来看,你似乎对这一段时间的修行心怀不满。你还想像在高老庄那样,依从自己的懒惰,不愿意去追求幸福的那样没有拘束,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恐怕是不能了。既然你这情感的代表已经秉持正道,皈依到沙门之中,救得吃些辛劳,受些痛苦,才能够真正的追随师父的教导而获得成长的人哩。”
八戒道:“哥哥,你看这担行李多重?”行者道:“兄弟,自从有了你与沙僧,我又不曾挑着,那知多重?”八戒道:“哥啊,你看看数儿么:”(原文)
数。点数。
八戒道:“哥哥,你这居于我之上的取经的真心,你说得轻巧,可是你看看这由我这取经的真情所肩负的取经的重担和其中能够在取经路上发挥作用的成器的思想的分量到底又多重?”
行者道:“兄弟,自从有了你和沙僧之后,这取经的重担和其中能够在取经路上发挥作用的成器的思想都是由你们这取经的真情和真志来承担的。我又没有承担过这幅重担,那里知道这担子有多重?”八戒道:“你不知道这担子有多重,你可以数数我所承担的这些东西的数量啊。”他们有: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5-18 13:15:15 +0800 CST  
诉苦

“四片黄藤篾,长短八条绳。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扁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铜镶铁打九环杖,篾丝藤缠大斗篷。”(原文)
黄藤。中药名。
篾。竹子劈成的薄片,这里指的应是黄藤劈成的薄片。
长短。应该出自《道德经》第二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里面美与恶,善与不善,有和无,难和易等是相对而出的,个人理解其意思是说:道是通过比较出来的,更好的就是道,就是与大道相合的道。
八.个人认为代表的是跟八邪相对的八正。
阴。阴天。个人认为其特点是虽然没有下雨,但天空中低空云较多,空气中水汽较大,在这里指的应是性情缓慢渗透的表现。
毡。雨毡。防雨用的毛毡。个人认为是能够防止性情干扰的思想,也就是禅门思想。
滑。滑动,滑行。
这取经的重担由四处神识中经过锻炼、剪裁而成的发自神识真意的能够治病救人的思想所承载着的。由在相互比较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更好的思想的正确的道理牵扯着,使之不会落入尘埃。又要防止这取经的重担和担中可以在去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成器的思想被性情缓慢浸透和直接遭受性情的影响,又要通过禅门间的思想来隔绝其与三界世间众多思想的关联。还怕在这取经的过程中,由于过左或过右而使这取经的重担和其中的思想偏离道外,在其两边刻以坚定的束缚。这取经的重担中乃是看起来是真正与道相合的,其实却并非并非与道相合的,却又经过锻炼的异常坚定与九处神识环环相扣的主张;这主张因为看起来与道相合其实并不与道相合的表现,使其非常的沉重。这主张看似与道相合,其实并不与道相合,使得由其所形成的法门与人的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人的牵挂所形成的将人整个笼罩其中的法门;这法门由于跟人的情感紧密联系,乃是人身上扯不断的牵挂,所以也非常沉重。
就是说取经人在这个时候,以他取经的真情肩负着取经的重担走在西行路上,可是他那取经的真情却已经觉得这担子非常的沉重,已经难以肩负了。这是因为他走的这条道是取经人所有的愿望只要在三藏的教导下,与三藏那取经的坚定念头相合,取经人就要朝着这个愿望去努力。不过在他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时候,却不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而是要遵从三藏的教导,要在取经人那取经的主念、真心、真情和志气的范围内去做才行。而且要通过比较来确定那种思想与道相合,防止其被性情影响,防止因为失手而控制不好力度,使之偏离道外。而这重担中的思想都是看起来与道相合,其实又并非与道相合的,却又异常坚定的思想;他们虽然并不真正的与道相合,却都与人的情感有着关联,是人身上的牵挂,与九处神识环环相扣,将人整个的笼罩在这种思想之中,难以摆脱,所以走起来就更加艰难。
八戒之言说的都是他此中的难处,也都是取经人这一阶段在那无数思想终于长出莲池之外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情。有这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也难怪八戒认为这些都是累赘,并要行者数一数,以此来看他所肩负的重担是有多么的沉重了。
“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原文)
似。象也——《说文》。
行李。出行时所带的衣箱、铺盖等。代表的是取经人在这一阶段取经过程中所必须要时刻注意的事项。
难为。感觉《百度》上的解释在这里都不适用。个人感觉应该是“客服很多困难,非常辛苦的做到”的意思。
长工。泛指雇佣时间较长且相对固定的工人。
八戒接着道:“像这么多我们取经途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多亏了我这突出表现出来的异常坚定的取经的真情能够克服这么多困难,同时考虑到这些因素,完全依靠我这取经的真情承担着如此沉重的取经的重担不断前行。偏偏你是跟着师父做徒弟,跟着他在取经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却让我永远的在这种非常辛苦的状态下不断劳作么?”
行者笑道:“呆子,你和谁说哩?”八戒道:“哥哥,与你说哩。”行者道:“错和我说了。老孙只管师父好歹,你与沙僧,专管行李、马匹。但若怠慢些儿,孤拐上先是一顿粗棍!”(原文)
好歹。好坏。
孤拐。常指脚踝骨。
怠慢。懈怠轻忽。
尊。个人感觉是“尊贵”的意思。
肥盛。肥壮盛多。
听了八戒之言,行者笑道:“你这个认准什么道理就只知道一味的坚持这个道理的人,你的这番抱怨之言是说谁呢?”八戒道:“哥哥,我就是跟你这居于我之上的取经的真心说的。为什么你这取经的真心不来承担取经的重担,只叫我来承担呢?”行者道:“你和我说就错了,这件事跟我说不着。我这存在已久的已经难以改变的却依旧如婴儿般不断成长的取经的真心,只负责那能够教导我们成长的‘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思想的好坏。你这取经的真情和沙僧那取经的真志则负责承担取经的重担和掌控无意之意。但只要你们有一点懈怠、不尽心的地方,那你们所行之道就会受到由我所执掌的来自真心的强大打击。使得你们感到痛苦,并因此不敢有懈怠轻忽的表现。”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5-19 10:27:27 +0800 CST  
各司其职

八戒道:“哥啊,不要说打,打就是以力欺人。我晓得你的尊性高傲,你是定不肯挑;但师父骑的马,那般高大肥盛,只驮着老和尚一个,教他带几件儿,也是弟兄之情。”(原文)
八戒道:“哥呀,你这取经的真心是高于我这取经的真情的,也应该比我明白道理才对。你不能够动不动就说打,就要通过你强大的力量来压迫我,如果你只是通过你强大的力量来打击我,就是以你的力量来欺压我的不讲道理的事情了。我知道你这取经的真心觉得自己尊贵,非常的高傲,一定是不肯降低你的身份来承担这取经的重担的。但是你虽然不肯肩负这取经的重担,咱师父骑的那承载他去西天取经的无意之意却是有着很大的力量,非常的有生气,其中包含着无数的思想的。可是这无意之意现在有这么大的力量,却只承载着那存在已久的,已经无法改变的在佛门中修行的“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而已,我们让这无意之意多承担一些去西天取经的担子,以此来减轻押在我这情感上的重量,这也是我们这取经的真心和真情之间的亲近的情谊。”
行者道:“你说他是马哩!他不是凡马,本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名唤龙马三太子。只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他父亲告了忤逆,身犯天条,多亏观音菩萨救了他性命;他在那鹰愁陡涧,久等师父,又幸得菩萨亲临,却将他退鳞去角,摘了项下珠,才变做这匹马,愿驮师父往西天拜佛。这个都是各人的功果,你莫攀他。”(原文)
忤逆。冒犯,违抗。
玉龙三太子。前面在鹰愁陡涧的磨难中,我对西海龙王玉龙三太子的解读是“那让神识获得滋润的主导思想所产生的纯洁而珍贵的第三个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现在觉得这种解读是有问题的。首先如果是他是排行第三的龙子的话,那他上面的两个太子是谁?而且既然有哥哥,那他就不配“太子”之说,因为太子是要继承皇位的人,而在《西游记》或民间传说中,并没有关于龙王太子或二太子的什么传说,所以这个“三”解读为排行第三应该是有问题的,这个“三”的解读应该是“三界”的意思,就是说这是在神识获得滋润的状态下产生的于三界之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他是那真正神识获得滋润的思想的代表,可同样他又是属于三界之中的思想表现,是有着自身的问题的。而当他这自身的问题解决后,就会成为真正令神识获得滋润的思想,也就是那西海龙王了。所以我觉得“在神识获得滋润的状态下产生的于三界之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纯洁而珍贵的思想”是西海龙王玉龙三太子的正确解读,虽然他有着自身的问题。《封神演义》中武王伐纣之前,哪吒杀的是东海龙王的龙王三太子,应该也是这个道理,应该也能够说明两者为什么都是“三”太子。
功。功劳。
果。结果。
攀。设法接触,牵扯。
行者道:“你以为他是一个不明道理,仅仅是被驾驭的思想哩!其实这承载我们师父去西天取经的思想,他并不是凡尘中那种知晓道理,仅仅是被人驾驭的思想。这思想本来是在人获得成果的时候,在那神识获得滋润的状态下产生的坚定的思想,他的名字表现乃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如同马儿一般来承载其他思想,并为人所驾驭的三界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日后将要成为使人的神识获得滋润’的思想。只是因为他放纵自己的欲望烧毁了好不容易形成的高大境界中的已经能够发出自身光明的圆满姿态,被他的父亲告上天庭,说这种由他产生的作为他在三界中思想代表的这种思想与他真正的思想是相违背的,他的这种思想表现犯了天界中的条例,多亏了观察众生发出声音的追求大觉的思想救了他的性命,使这源自真正在人神识滋润的状态下产生的于三界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得以存在下来,而没被斩除。他在令强大的思想因无法渡过这层性情阻碍而为之发愁的非常危险的境界中长时间的等候我能够教导他成长的“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思想。又幸亏那能够自我觉悟,并能令我们也获得觉悟的思想亲自来到那蛇盘山鹰愁陡涧,将他这思想去掉了属于他的坚定守护,又去掉了他思想的坚定而突出的表现,收去了他那散发着光明的圆满姿态,使其不再发出他的光明,这样才变作这个能够承载别人的思想,愿意承载能够教导我们和他一同成长的“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思想去那神识如水流顺的与天道相合的境界中拜见觉行圆满的思想。我们师父要去西天拜佛求经,我负责守护师父安危,你和沙僧负责行李、马匹,这龙马则承载师父去西天取经,我们每个人各自有各自的功劳和将要得到的成果,你不要想方设法的要他帮你承担你所要承担的责任。”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5-20 11:11:29 +0800 CST  
疾奔

那沙僧闻言道:“哥哥,真个是龙么?”行者道:“是龙。”八戒道:“哥啊,我闻得古人云:‘龙能喷云嗳雾,播土扬沙,有巴山㨝岭的手段,有翻江倒海的神通。’怎么他今日这等慢慢而走?”(原文)
古人。泛指前人。
喷。喷出、喷射。
嗳。吐。
播。传播,传扬。播种。
巴山。这里的解释还是出自前面第二十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的那句:“至晚巴山寻穴虎,带晓翻波出水龙。”的“巴山”,当时的理解是:爬到山顶上,爬到思想的顶端。
㨝。挺立。
翻。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倒歪,反转。
倒。位置上下前后翻转。
神。神奇。
通。与道相通。
翻江倒海的神通。因为龙是主导思想的代表,所以龙认可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思想就会在性情之上浮现出来,居于性情的高处;而那些他不认可的思想自然就居于性情的底层了。所以随着这主导思想对某些思想的认可和否定,这些性情中的思想的位置就会发生改变,同时也因这种改变在性情中掀起波浪。
那代表取经的真志的长生的志气听了行者之言说道:“居于我之上的取经的真心,这以马的姿态显露出来的承载师父去西天取经的思想真的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么?”行者道:“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八戒这取经的真情发出他的声音道:“哥啊,我听从前的人说:‘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能够以非常猛烈的姿态将升华的思想表现出来,能够发出将人笼罩其中的令人迷茫的思想;能够在人身上播种坚定的思想,能够将凡尘中的思想扬起,使之在神识中突出的表现出来。拥有爬到一个境界的顶点,使这个境界之上的道突出的表现出来的本领;有能够让情感和性情中位于上层和下层的思想发生反转的神奇的与道相通的力量。’那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这么多不可思议的力量,怎么他今天不施展他的本事,而像这样的慢慢的前行呢?”
行者道:“你要他快走,我教他快走个儿你看。”好大圣,把金箍棒揝一揝,万道彩云生。那马看见拿棒,恐怕打来,慌得四只蹄疾如飞电,飕的跑将去了。
揝。古同“攒”,集聚。
慌。恐惧,不安。
行者道:“你想要这承载着师父的主导思想走快点,那我就教他快点走给你看看好了。”好一个与天意齐平的代表真心的想法,他将他所执掌的真心表现出来,将他的想法聚集在真心之上。此时的取经人已经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莲池”,那流沙河中的群沙都已经从性情中超脱出来,形成他们自己的美好姿态,所以此时在行者这代表真心的想法的作用下,大千世界中所有万法的道,所有万法各自的色彩都从心中表现出来,表现在神识高处。就是说,现在行者所执掌的取经的真心,已经有了所有万法的力量。
那龙马本来慢慢的又很平静的走在取经的路上,见行者将代表真心的力量表现出来,害怕行者要通过代表真心的力量来打击他,在这种恐惧不安的状态下,赶紧加快速度,飞快的跑了起来。就是说此时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不再像前面那样一点点行使他的道,一点点向西行进了,而是在来自真心的力量下,进入一种刻意加快,而且如风一般的非常快的状态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取经人发现这一阶段得到的成果虽然甜美,也表现出神识真意,可是却由于其中掺杂着太多的性情的因素,而不能真正的作为他们取经路上的食粮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取经人那取经的真情就首先觉得辛苦了,觉得自己需要注意事情太多,过于劳累,想要找个真正能够为他们提供食粮支撑的所在修正一翻。而取经人的志气也觉得他们这一阶段走的太慢。按理说龙马走多快算快呢?这个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只要依道而行,没有偷懒耍滑,那就正常的速度,可是八戒却觉得龙马走的太慢了,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八戒这取经的真情出现了问题,觉得现在前行的速度太过缓慢,令他无法忍受,他想要快点走过这种没有有效的食粮支撑的修行阶段。
按理说这个时候,行者那取经的真心应该对八戒加以约束,指出八戒的问题才对,可是行者却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被八戒这取经的真情所影响,将“两头带箍”的,需用从性情和欲望方面都加以束缚的真心表现出来,不但没有对其进行束缚,还将自己的力量作用其上,让那来自万法的思想突出的表现出来。这就造成了原本正常行走在取经路上的主导思想,在看到来自真心的力量之后,恐怕这种力量作用在自己身上,使自己遭受痛苦或损伤,因而刻意的加快行进速度,使得取经人此时的修行进入一个不应有的刻意追求速度的状态之中。
这种此时修行人不应有的刻意追求速度的状态,使得龙马,也就是此时主导思想所履行的道又回到了世间层面,本来已经跨过流沙河,并已经形成自身莲池的取经人,他又开始践行凡尘世间之道了,可是这种他所践行的世间之道,又因为他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和来自真心、真情和真志的所用,使他的表现就好像真正来自上天的道一般。他的这种一走一过,就如一阵风,其思想观点和作用还没有真正表现出来,就消失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5-21 12:34:08 +0800 CST  
心中的境界

那师父手软勒不住,尽他劣性,奔上山崖,才大达辿步走。(原文)
手软。手中乏力。比喻不忍下手或下手不狠。
尽。任凭,纵使。
劣性。恶劣的品性。
山崖。山中陡立的悬崖。
达。本意是道路畅通。
辿。查不到具体含义,只查到一个地名叫:龙王辿,在山西。所以这里只能依据字体结构加以理解了。“辿”字是一个“走之旁”加个“山”字,走之旁代表的是“道”,山则是人身突出表现出来的境界。就是说他现在走的是一条在人身上突出表现出来他的特点的道,是一条“山中的道”。
在行者这取经的真心的作用下,龙马不再缓步而行,而是尽量快跑。他的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对的,这是一种心头不平静的表现,是与三藏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相违背的。因此三藏想要勒住这龙马,以避免因为这种过快的行进速度使自己从龙马上掉下来,使自己因此受到损伤。
三藏想要勒住龙马,可是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做到这点,只能任凭龙马的恶劣的品性往前跑,毫无办法。就这样,在龙马这种快速前行的过程中,他们来到了一个在身上突出表现出来的险恶的境界之中,那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则在这人身上突出显露出来的险恶的境界中虽然不再跑了,却依旧不受任何阻碍的大步走在这人身上突出表现出来的境界中的道中,按照这境界中的道前行。
师父喘息始定,抬头远见一簇松阴,内有几间房舍,着实轩昂。但见:(原文)
簇。聚拢在一块,聚集在一团。
松阴。松树形成的可以遮挡酷热的阳光的所在。
着实。实在,确实。
轩昂。宽敞,宏大。
虽然走在特属于这个神识突出表现的境界中的道路之上,这条道也非常的危险,可毕竟马儿不再跑了,三藏也有了喘息的机会。当他刚刚回复平静的时候,就抬头将自己这去西天取经的念头突出表现出来,观察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境界。他看到在这个境界中,在离他现在所处境界还比较远的地方,有一些由心中的想法所形成的能够抵挡此时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所发出的光芒,让人重新回归平静的境界所在。在这个心中的境界中有着一些已经建立起来的坚定境界,这确实是一个高、大的境界。但见这境界:
门垂翠柏,宅近青山。几株松冉冉,数茎竹斑斑。篱边野菊凝霜艳,桥畔幽兰映水丹。粉泥墙壁,砖砌围圜。高堂多壮丽,大厦甚清安。牛羊不见无鸡犬,想是秋收农事闲。(原文)
柏。在前面观音禅院的时候认为是龙马意马的代表。不过那个时候,取经人是有着固定主张,而现在取经人所采用的是无意之意,取经应是驾驭着无意之意去西天取经的,所以这里面的“柏”字应该重新划分。“柏”是木白,是木中之柏,而白和黑相对应,是为人广泛认可的思想,所以我认为“柏”代表的是束缚人的欲望的禅门思想。或许在观音禅院的时候,“柏”代表的也是禅门思想。
门垂翠柏,宅近青山。那要约束人的欲望的禅门思想焕发这勃勃的生机,在神识高处向下表现出来,发挥作用,成为进入这境界的门户所在。可是在这约束人的欲望的禅门思想焕发生机的门户之中,这个境界却与那人身上凸显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欲望都表现出来,各种各样的思想都焕发着勃勃生机的境界相近。这并不是一个如观音禅院那样只尊禅门思想这一种思想的思想境界。
冉冉。迷离貌。
斑斑。形容斑点很多。
几株松冉冉,数茎竹斑斑。其中有些心中的想法,可是这些想法处在一种似乎明白,又似乎有着很多疑问的状态中;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也是处在两种思想交织在一起的状态中,既有欲望的向往,也有禅门约束欲望的向往。
篱。篱笆。房屋、场地等的围栏设施。一般用竹子、苇子、秫秸、荆条、树枝等编扎而成。个人认为跟墙不一样,没有墙结实。
菊。参考本回开头时对“黄花”的解读。
桥。与外界沟通的心桥。
畔。田地的界限;(江湖、道路等)旁边。
幽。沉静、深微。
兰。一种香草,比喻散发美好气息的思想。
映。映衬。
水丹。方士所炼的一种丹药。晋朝葛洪《神仙传。李仲甫》:“(李仲甫)少学道於王君,服水丹有效。”这是最早的关于水丹的记载,后面沈括的《梦溪补笔谈。杂志》:“士人李,能为水丹……以清水入圡鼎中,其下以火燃之,少日则水凝结如金玉,晶莹骇目。”至于怎么炼的,水如何在火加热的状态下凝结如金玉,其中是不是有什么机巧或是真的能炼出来,我不是炼丹之人,并不清楚。不过在这两则关于水丹的记载中,前面葛洪的《神仙传》中只是提到了水丹,没有说水丹到底是什么。从后面沈括的《梦溪补笔谈》可以看出,古人认为水丹是水在锻炼之后形成的结晶。同时“丹”字有圆满和红色的意思,所以在这里理解为:性情在锻炼之后形成的美好而圆满的结晶。
篱边野菊凝霜艳,桥畔幽兰映水丹。这个境界四周被篱笆围着,其外围有一层由神识各处的思想所构成的并不坚定的守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部思想的影响。在这层神识守护的附近,那些不完全合理,野性并未消除,不肯真正接受道的束缚的坚定思想,在这层守护之下得以进入神识清净的状态中,产生了性情的结晶,呈现出思想在神识清净的状态下表现出的美好姿态。这个境界与外部境界有着河流,也就是有着情感间的隔阂,而其与外部相连通的心桥附近,那与情感相近的地方,有着沉静、深微的散发着美好气息的思想。这些沉静、深微的散发美好气息的思想映衬出来的是性情经过锻炼之后所形成的美好结晶。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5-22 20:07:37 +0800 CST  
明天停更一天,请各位朋友见谅。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5-22 20:09:14 +0800 CST  
根由

粉。带着白粉的,白色的。粉刷。
砖。砖是由土烧制而成的,个人认为代表的应是原本坚定的思想经过锻炼之后形成的可用之材。
粉泥墙壁,砖砌围圜。再看其内部居于主导地位的境界,乃是由那为人广泛认可的禅门思想筑成的坚定守护,是经过锻炼已经成器的坚定思想构筑圆满境界。
高堂。指房屋的正室厅堂。
多。数量大,跟少、寡相对。
壮丽。雄伟美丽。
大厦。高大的房子。
甚。甚是。极为,很是。
清安。平宁。犹安定,安宁。
高堂多壮丽,大厦甚清安。这境界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核心境界非常高大,其中大多都非常的雄伟壮丽。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高大境界更是非常的安定、安宁。
牛、羊、鸡、犬。个人认为跟猴、猪、鹿一样,代表的都是神识部分,其中的犬应该就是行者那取经的真心的一种表现。
牛羊不见无鸡犬,想是秋收农事闲。这个高大的境界非常的安定,看不到一点点神识中的思想和念头表现出来。想来应该是现在已经收获晚了秋天的成果,因为没有什么需要耕耘或收获的事情,而处在一种清闲、没有俗事干扰的状态之中。
那师父正按辔徐观,又见悟空兄弟方到。悟净道:“师父不曾跌下马来么?”长老骂道:“悟空这泼猴,他把马儿惊了,早是我还骑得住哩!”行者陪笑道:“师父莫骂我,都是猪八戒说马行迟,故此着他快些。”(原文)
辔。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徐。缓慢。安闲的样子。
早是。幸而、幸好。
陪笑。以笑脸对人,使人息怒或愉快。
前面行者举起了他的金箍棒,龙马就疾跑起来。龙马疾跑的过程中,三藏手软无法控制龙马,又怕从龙马身上掉下来,应该是一直缩身贴马前行的。这是一个主导思想纵情驰骋的过程,三藏虽在马上,想要对这龙马加以约束,却跟没有一般,起不到有效的制约作用。
龙马奔上山崖之后,终于不再疾奔,他开始大步沿着他现在所在的这个在人身上突出表现出来的境界中的道前行。不过龙马到底是疾奔了多长时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开始大步前走的,这个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概念。在我认为,龙马疾奔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把三藏甩下来,这时虽然三藏开始没有能力控制龙马的疾奔,可是慢慢的,他的力量还是会渐渐的发挥作用,使龙马无法长时间的向前奔驰。首先,三藏骑在龙马之上,龙马必须承担来自三藏这取经的念头的压力,并且还抓着缰绳,虽然这种压力和控制在龙马受惊刚开始跑起来的时候显得特别的小,可以忽略不计,可是时间长了,这压力和控制就会渐渐的表现出来,慢慢的,并且对龙马的影响越来越大的发挥他的作用。这个时候龙马就渐渐的跑不起来,重新进入三藏的控制之下,龙马就开始渐渐平稳起来了,虽然他的步伐还是很快,三藏这取经的坚定念头已经可以真正的对龙马施加压力,真正能够控制住这承载他去西天取经的主导思想了。这个时候,他就按下缰绳,重新回到他前面那种驾马缓行的神识平静的状态中。三藏则在这种平静的状态下,安闲的观察着远处的那个境界。
当龙马一味疾跑的时候,这主导思想虽然承载的是三藏那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他也是为了去西天取经方才大步疾奔的。可是当他疾跑起来,失去了原先的平静的时候,取经人就已经不是真的走在取经路上,他这种疾跑的表现虽然出自取经的真心、真情和真志,可那是取经的真心、真情和真志的不正确的表现,所以当他跑起来的时候,行者、八戒和沙僧就都不见了,直到三藏能够重新真正驾驭龙马的时候,取经人那取经的真心、真情和真志才重新表现出来,行者兄弟才再次出现在三藏面前。
行者兄弟重新表现出来,先是沙僧那取经的志气发出他的声音道:“师父,您这能够教导我们成长的取经的坚定思想一直在那主导思想之上,没有因为那马的疾驰、颠簸而使你这居于主导地位的‘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思想落于主导思想之下么?”三藏闻言,一边回答沙僧的问话,一边斥责行者道:“悟空那个感悟什么是“空”的取经的真心乃是蛮横不讲道理的思想,他不合道理的将来自真心的力量表现出来,使得这主导思想受到了惊吓,因此才做出不合道理的事情,幸好我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修行,已经能够在这主导思想受惊疾奔,做出不合道理的事情的时候,稳住自己,使自己处在一个平静的状态,不至于因为主导思想不合道理的表现而落于主导思想之下。”三藏在龙马疾奔的状态下,依旧能够保持自己的平静,不至于因之落于主导思想之下,完全失去对主导思想的驾驭,还是出自他禅门思想的修行,能够如流沙河边,被行者带到高崖之上的他一样,在禅门修行所形成的在一定时间或一定情况下能够摆脱其他方面干扰的境界。同时,我想他也在龙马疾奔的过程中依旧能保持自己的清净这点上,重新看到了禅门思想的作用。
面对师父的斥责,行者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满脸陪笑试图消除三藏的怒气,向三藏解释道:“师父你不要斥责我,这件事都是八戒那情感中引起来的,八戒那取经的真情觉得这么走下去太慢了,想要快点走,快点完结这段时间的修行。”就是说行者在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的同时,将更深处的原因道了出来,就是这件事虽然是我的问题,可却是由于情感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将问题的根由指向了八戒。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5-24 10:46:55 +0800 CST  
决定

那呆子因赶马,走急了些儿,喘气嘘嘘,口里唧唧哝哝的闹道:“罢了!罢了!见自肚别腰松,担子沉重,挑不上来,又弄我奔奔波波的赶马。”(原文)
呆子。愚笨的人,傻子。
唧唧哝哝。低声说话而絮叨不休。
闹。发泄(感情)。
罢了。个人认为是无法再忍耐下去,准备承担之后的任何后果的意思。
见。见到。
自。自己。
弄。耍,玩弄。
奔波。指辛苦,忙忙碌碌的往来奔走。
人的情感的特点是不善于变通,反应也比较慢,而那龙马,也就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走的又太快了,这就使得他这要肩负取经的重担,注意那么多在他认为非常累赘的要求的取经的真情,要比以前更快的做完这一切,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这取经的真情处在一个并不平稳的焦急的状态,并因此觉得劳累异常。他的这种表现以一种虽然声音不高,却又不断重复的发出自己的声音的姿态表现出来,发泄他情感中的不满,道:“无法忍耐下去了!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现在我看到自己肚子已经从我身上离开了,腰也松了,现在这种艰苦的修行,已经使我比以前不知道瘦了多少,使我这要去西天取经的真情比以前削弱了很多。在这种状态下,那取经的重担,那些累赘的各种各样的需要注意的地方,又非常沉重的压在我的身上,这已经使我难以承受了。你们又耍弄我,让我承担着这取经的重担、顾及这些累赘的东西异常辛苦的追赶主导思想前行的速度。”
长老道:“徒弟啊,你且看那壁厢,有一座庄院,我们却好借宿去也。”(原文)
前面龙马在行者兄弟的作用下,从原来平坦的道路奔到高崖之上。这是一个既急且险的过程,主导思想的急速奔驰的过程中,带来的是极端的不平稳和由此产生的危险,使得三藏那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思想随时可能在这种急速的颠簸之中跌落尘埃。不过由于取经人前面的修行,使得三藏能够在神识并不平静的状态下保持他本身的那点清净,所以三藏也就有了虽然控制不了龙马,却足以不落尘埃的能力,使他骑在龙马之上,不会掉落下来。并且慢慢的得以重新龙马之上表现出来,并控制主导思想,重新对其加以束缚。
这主要是源自于前面禅门思想的修行。禅门思想可以让人神识清净,并且恪守自己正确的理念,不受其他思想的干扰。同样禅门思想也有着他对其他思想进行约束的作用,如他约束龙马的鞍辔都是在里社祠中从禅门思想而来,既然能约束龙马,为什么就不能约束那些才从三界莲池中脱颖而出的思想呢?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三藏看到的是禅门思想的作用,看到禅门思想可以对那些从三界中超脱出来的思想起到约束的作用,所以当三藏重新在龙马之上表现出来的时候,看到的首先是禅门思想的作用,所以他看到的前面的境界,也是由禅门思想所形成的思想境界。
这个时候,坐于龙马之上,刚刚经受颠簸之苦的三藏,就开始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对龙马形成有效的约束,也同样察觉到行者兄弟在催促龙马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错误观点,并且自己无法来纠正和制止他们错误的行为,所以他需要一个能够让他获得修整的境界,来改变自己目前的这种“手软”的状态。
这个时候,这个山崖之上的境界就出现在他面前,那境界门户前面的柏树,说明来自禅门对自身的约束,是进入那个境界的门户,其中壮丽的高堂,清安的大厦,正是他现在想要达到的境界所在。就是说来自禅门的约束可以很好的约束各处神识,让人进入一个高大且清宁,又有着坚定守护的境界之中,在那个境界中,人所有的神识方面都处在清净的状态。这正是三藏要约束龙马和行者兄弟所需要的,所以三藏对那正在抱怨的八戒,以及行者和沙僧说道:“徒弟啊!你们都是要在我的教导下成长的,所以你们应该遵从我的教导,听从我的吩咐。你们先不要推脱责任,也不要抱怨辛苦,你们看那里有一个虽然不完全合理,却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境界,我们正好可以到那里,借着那个境界修整一番,并在那里获得一些食粮支撑。”三藏要再次进入禅门思想之中,并通过禅门思想来约束那些才从三界中脱颖而出的思想,让禅门思想所发出的光芒照在他们之上,祛除他们身上过多的性情因素,使之变成西天路上真正的食粮支撑。
行者闻言,急抬头举目而看,果见那半空中庆云笼罩,瑞霭遮盈。情知定是佛仙点化,他却不敢泄漏天机,只道:“好!好!好!我们借宿去来。”
庆云。古人以为吉祥、喜庆之气、祥瑞之气,也作“景云”、“卿云”。
瑞霭。吉祥的云气,亦美称烟雾。
遮。一物体在另一物体的某一方位,使后者不显露。
情知。深知、明知。
点化。指佛道用言语方术启发人悟道,化凡人为仙人。
行者这在取经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取经的真心听了三藏之言,赶紧抬起头来,将他这取经的真心表现出来,以他的观点朝着三藏说的地方看去。果然见到那个地方的在取经人能看到却还没能达到的境界所在被能给人带来吉祥、喜庆的思想笼罩着,其中充满了凡尘中泛起的能给人带来吉祥的思想,并被这种思想将那境界遮挡住了,使人难以真正看清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境界。
看到这里,行者那取经的真心知道这个境界必然是已经达到觉行圆满的升华的思想用来启发他们而通过他们的力量展现出来的境界。他行者虽然明知道这点,却不敢泄露上天的机密,只是发出他的声音表示赞同,道:“好!好!好!我们就朝着那个境界前行,借着那个境界休息整顿一番。”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5-25 11:20:03 +0800 CST  
垂莲柱和象鼻财神

长老连忙下马。见一座门楼,乃是垂莲象鼻,画栋雕梁。
垂莲。垂莲柱。是中国古代建筑垂花门或垂花牌楼门角上的两根悬空倒垂的短柱。在垂花门麻叶梁头之下有一对倒悬的短柱,柱头向下,头部雕饰出莲瓣、串珠、花萼云或石榴头等形状,酷似一对含苞待放的花蕾,这种短柱称为垂莲柱(可以在《百度》上找到图片)。
个人认为垂莲柱柱头向下,可是看图片并不是一个倒着开的莲花,所以这垂莲柱并不是一个倒着的结构,而是以一个正着的结构,就是说莲花乃是垂莲柱的底部,。莲花乃是超尘脱俗的美好思想的象征,又悬空正设,而“柱”又是一个房屋的支撑。所以个人认为垂莲柱应该是暗示这个境界乃是以从凡尘中超脱出来的升华的思想为支撑所构筑的境界。前面莲花池中那些从性海流沙中超脱出来的美好思想,现在就成了这个境界的支撑。
象鼻。没有查到建筑物上象鼻的具体含义,从某些信息上来看,应该是古建筑屋脊边缘位置做成的象形,并且象鼻向前或向上等方位延伸的飞鱼稳兽之类。就是说这个境界有着突出表现出来的特点或作用,而这个特点或作用就在这象鼻之上。至于这个特点或作用,或许跟象鼻财神的寓意有关。
象鼻财神。也称象鼻天或障碍神,梵名“毗那也迦”,其本性为婆罗门之神,是一尊凶猛之恶鬼神,后来依佛法,引率九万八千大鬼军,镇压三千世界,奉守三宝,成就一切善事,消灭灾祸,后变为一尊授予富贵之有德善神。
婆罗门。印度社会洋溢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祭司被人仰视如神,称为“婆罗门”。婆罗门源于“婆拉乎曼”(即梵),原意是“祈祷”或“增大的东西”。祈祷的语言具有咒力,咒力增大可以使善人得福,恶人受罚,因此执行祈祷的祭官被称为“婆罗门”。
三宝。在佛教中称“佛、法、僧”为三宝。佛宝为圆成佛道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法宝指佛的一起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僧宝指依佛教法如实修行,弘扬佛法、度化众生的出家沙门。后亦指佛教。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关于象鼻财神的故事来猜测一下其中的含义。象鼻财神是婆罗门,是祭司,是可以让某些愿望或某些东西获得增加的这样的一个人或神。他来自梵,也就是来自四梵天,是一种来自天界的思想表现。不过这种来自天界的思想表现在天界和在凡尘中的表现就不一样了,因为天界是可以完全按照圣人的旨意去做事情的,而在凡尘则不同。
一种思想或愿望在象鼻财神的作用下增加了,超过了他原来应有的程度,就如流沙河那强大的愿望或志气一样,左右众生朝着一个方向前行,成为人神识不得安静的障碍,所以叫做障碍神。他又叫做象鼻天。象,在《西游记》第七十回《拯救驼罗禅性稳,脱离秽污道心请》一回中,八戒说过这么一番话:“八戒笑道:‘师父在上,列位施主们都在此,休笑话,我老猪本来有三十六般变化,若说变轻巧华丽飞腾之物,委实不能,若说变山,变树,变石块,变土墩,变赖象、科猪、水牛、骆驼,真个全会。只是身体变得大,肚肠越发大,须是吃得饱了,才好干事。’”从这番话可以看出八戒是会变“赖象”的,而象跟猪相比,形大鼻长,六贼中又有个“鼻嗅爱”个人认为是情感更加庞大,且其所爱更加突出的表现出来的状态。所以个人对“象鼻天”的理解是:“那种自己的所爱过于突出的表现出来,在神识中造成长远的影响的异常庞大的情感表现”。这种情感表现或许会在后面狮驼岭的时候看到。
这种爱过于突出的表现出来,对神识造成长远的影响的情感异常庞大的状态,就如沙僧那长生的志气一般会对人造成干扰,就成了人的阻碍,所以他是一只凶恶之恶鬼神。可同样,这种思想如果秉正迦持,皈依佛门,依道而行之后,他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对神识造成深远影响的强大的爱,在合乎道理的状态下表现出来,也会如沙僧那样成为护持佛法的善神。
一切的思想观点,在秉正迦持,皈依佛法,依道而行的时候,和不肯依道而行的时候是完全的两种表现和结果。就如沙僧那样,他不依道而行的时候,就是流沙河中吃人的妖怪,依道而行就是唐僧的护法。这妖怪有九万八千鬼军,“九”乃是九处神识,就如沙悟净的颈下挂着九个骷髅一样,他有着九处神识的支撑。“万”是万法,代表所有法门。八千,大千世界的八正八邪。就是说这象鼻财神,他这爱过于突出的表现出来,对神识造成长远影响的情感异常庞大的状态,有着大千世界正邪之间的九处神识所有法门的支持,所有的这些法门都为之所用。这些思想一个个都是那离渊之蜃,都是人身上一个个应该逝去,却在“木去求情”的过程中留下来的鬼念头,都跟那流沙河的群沙一样,都能如沙悟净一般成为流沙河中吃人的妖怪,可是在他们秉正迦持,皈依佛法之后,因为他们秉承善念,依照道理而行,所以这些鬼念头进入了比原先更大,更广阔的境界,成为尊奉佛法、依道而行的来追求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突出的爱的思想,就使得他们这些鬼念头成为在这突出的爱之下的一只军队,在这突出的爱的迦持下提升自己的力量,来镇压三千大千世界中的妖怪,尊奉和守护本师释迦牟尼佛、佛法教义和真正修行佛法的旨意,成就一切对人有益、对时间有益的事情。这个时候,原来作恶的鬼军也变成了尊奉佛法的大鬼军。
所以此中象鼻,应是告诉我们,他这个境界可以让庞大情感中突出的爱,尊奉佛法。通过情感所爱,使从凡尘中超脱出来的思想获得更大的力量,赐予人九处神识和八正道中的财富,并以此镇压三千世界,压制三千大千世界使天不平的思想和阻碍修行的思想,使他们不能作怪。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5-26 09:46:24 +0800 CST  
都想进去

画栋雕梁。意思是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三藏提出建议,与八戒这情感相符合,行者又表示赞同,沙僧没有说话,这件事情就定了下来,之后他们就开始朝着那个境界的方向前行,也就是禅门思想开始一点点的表现出来,开始重新对取经人的个处神识和各种思想加以约束。不过前面三藏是远远的望见那几间房舍的,现在则直接就是三藏下马,来到那境界的门前了,就是说这里面少了一个三藏师徒朝着这个境界行走的过程,就是说缺了一个通过禅门思想进行约束来达到这个境界的过程。那为什么会缺这个过程呢?或许是作者有意为之,或许是感觉写起来啰嗦,就没写这一笔,或许是当三藏师徒基本同意三藏的想法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去做,就开始通过禅门思想对自己和其他思想进行约束,就已经到达那境界的门户了。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并不知道,只知道现在三藏师徒已经到了这境界的门口了。
得到来自身心的认同,三藏连忙下马,不再一味的沿着大道前行,而是要在这个境界修整一番。当他从主导思想上下来,单独的表现出来的时候,他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门楼,一个高大的,除了可以通向看到的那个境界,还有道可以通向更高境界的门户所在,就跟黄风山老王家的门楼一样,这个境界中通向更高的境界的所在,不在这个境界之内,而是在一种既进入这境界,又没有真正进入这境界的门户之处,要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方才能够走向更高的境界。这境界乃是以那已经从三界中超脱出来,已经形成自己美好姿态的升华的思想为支撑;并且因为这些思想已经秉正迦持,归于道中,而能够镇压住三界中的妖魔,使他们不能作怪。这是一个非常美好而有光彩的境界。
“镇压”二字,说明这些妖魔其实还是存在着的,说明这个境界中不是没有妖魔,而是妖魔不能作怪。就是说生活在这个境界中的人虽然能够压制住自身的妖魔,可那些妖魔却并没有真正的消失。
沙僧歇了担子。八戒牵了马匹道:“这个人家,是过当的富实之家。”行者就要进去。三藏道:“不可,你我出家人,各自避些嫌疑,切莫擅入。且自等他有人出来,以礼求宿,方可。”(原文)
过当。超过适当的数量或限度。
富实。富裕殷实。
避。躲开,回避。
嫌疑。谓被怀疑有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来到这个境界的门首,看到这个境界的表现,沙僧歇了担子,在这境界的门首停了下来。值得注意的是,本回开头的时候,是八戒挑着担子,并且述说这挑担的辛苦的,现在却成了沙僧挑担子了。这就如前面过流沙河之时,三藏有八戒和沙僧在左右两边守护一样,当八戒觉得挑这担子异常辛苦的时候,就说明取经人来自取经的真情的支撑已经弱了下去,不能够再通过情感的力量来维持去西天取经的路程,承担取经的重担了。此时的取经人也就开始偏向于“右”的方面,开始懈怠而动力不足了,这个时候取经的志气就开始扶持他,告诉他只要想得到长生,只要想永远保留那各种各样的思想和欲望,就必须要坚持下去,必须要去西天取经,所以这个时候,这个担子就变成由沙僧来承担了。
三藏下马,由八戒这取经的真情引导并守护着,使得这主导思想不至于因为三藏下马而失去控制,步入歧途或做出别的搅扰神识清净的事情。当八戒控制住主导思想之后,也对这境界表达出他的看法,发出他的声音道:“这个境界中的财富和食粮成果多的过头了。”
行者这取经的真心知道这境界是已经得到大觉境界的升华的思想所化,不能泄露,因此没有发出他的声音,没有表达他的看法,直接就想要进入这个境界之中。三藏看到行者的举动,发出他的声音道:“你不能这么做,我们都是出家的人,是不固定于某个境界之中的思想,所以我们要回避一些被人误解的嫌疑,不能冒着要被人认为要做不轨之事的可能而擅自进入这个境界之中。我们暂且在这个境界外面等一下,等其中与道相和的思想表现出来,再通过合乎道理的方式请求他们让我们进入他们的境界中,这才是符合我们身份的不会为人误解的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八戒拴了马,斜倚墙根之下。三藏坐在石鼓上。行者、沙僧坐在台基边。(原文)
石鼓。鼓形大石。
台基。是建筑下面用砖石砌成的突出平台。
听了三藏之言,行者兄弟都知道自己必须要要遵照三藏这“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行事,不能与之相违背,所以即使八戒已经觉得难以忍受了,依旧没有走入那境界之中,而是将主导思想束缚住之后,斜倚在墙根底下,这说明八戒这取经的真情已经难以再继续坚持下去了,迫切的想要进入其中,却又知道自己不能进去,所以只是以这境界作为自己的支撑,来让自己这取经的真情继续表现出来,大概意思就是:“坚持住,一会儿里面的人出来,我就可以进去了,就可以得到食粮和成果支撑了。”
三藏坐在石鼓上。石鼓是大石,意思说三藏此时的表现非常坚定,只要里面不出来人,他就坚决不进去。不过虽然他表现的非常坚定,这心中也在打鼓,坎坷不安,不知道里面到底什么时候才会有人出来,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坚持到那里面的人出来的时候。
行者和沙僧坐在台基边,处在三藏和八戒之间,一种虽然不如八戒那么焦急,却随时准备进入那境界之中的状态之下。说明他们暂时还能控制住自己,却也是非常迫切的想要走进那个境界中修整的。
就是说,三藏师徒四众都想进去,又都在刻意约束自己,不过他们能够约束自己的程度有所不同。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5-27 10:05:29 +0800 CST  
屏门

久无人出,行者性急,跳起身入门里看处:原来有向南的三间大厅,帘栊高控。屏门上,挂一轴寿山福海的横披画;两边金漆柱上,贴着一幅大红纸的春联,上写着:(原文)
向南。一般盖房都是坐北朝南,既是帝王的代表,也是向阳的表现;同时南是欲望的表现,所以也是朝向欲望的方向。人因欲生火,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
帘栊。窗帘和窗牖。也泛指门窗的帘子。
高。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
控。掌握;操纵。
屏门。屏门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遮隔内外院或遮隔正院或跨院的门,一般用于垂花门的后檐柱、室内明间后金柱间、大门后檐柱、庭院内的随墙门上,因起屏风作用,故称屏门。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作为屏障的门,用来隔绝内外,使外面的人看不到这境界之内的真实状态,同时也是进入这境界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核心境界的门户所在。
寿山福海。寿像山那样久,福像海那样大。
横披画。左右长,上下短的画。这里应是取“横”字,个人感觉是:横在那里,阻挡的意思。
春联。又称“春帖”、“门对”、“对联”,是过年时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取经人在这种状态下等了很长时间,这长时间不见有人出来的情况就给取经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来行者和沙僧位于中间,三藏和八戒处于两头,是一个平衡的架势,可是随着随着他们等的时间的越来越久,这种平衡就被打破了,取经人开始安奈不住自己心中的想法,已经压制不住要进入那境界中的想法了。行者安奈不住他的急性子,在没有获得三藏的认可,忽然表现出来,以一种不合道理的姿态实现一种心境的提升,跳入那境界之内,去看那境界之内的景象。
从行者的举动可以看出取经人这段时间的心里状态,分析一下,或许后面有用。
前面在八戒和沙僧的作用下,行者举起金箍棒惊了龙马,使得龙马疾奔起来。他们的这个举动没有经过三藏允许,说明在这一阶段中,他们并不能真正的遵从三藏那“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师父的旨意行事。而三藏他则是手软,控制不住龙马,就是说他没有那个力量或者是不忍心控制龙马。按理说里社祠之后,三藏得了鞍辔、马鞭,已经可以很好的控制龙马了,为什么现在控制不了了呢?
这应是源自他们从流沙河之后的那种“枫叶满山红,黄花耐晚风。老蝉吟渐懒”的状态,这种“老蝉吟渐懒”的状态使得三藏对不断的束缚这些枫叶、黄花感到厌烦了,所以到他真正要再次束缚龙马的时候就有些力不从心或者无法下定决心了。
在三藏重新约束龙马,来到这个境界门外的这个过程中,三藏已经重新完成了对龙马的束缚,并且来到这门首的时候,行者兄弟虽然表现不同,却也听从他的旨意,没有进入这境界之内,说明三藏也能真正约束住他的徒弟了。不过随后行者表现出来,不经过三藏同意就跳入这境界之内,说明三藏只能在短时间约束住他的徒弟们,如果他们的目的长时间不能达到的话,取经人依旧按耐不住自己心中的想法,做出不合道理的事情。
行者首先看到的是三座朝向欲望的属于三界中的大境界,这个境界整体上都在那在某一阶段能够给世间带来真正光明的思想的照耀之下。不过虽然这境界整体都在那在某一阶段能够给世间带来真正光明的思想的照耀之下,他们却有着很高的控制这在某一阶段给世间带来真正光明的思想对自己造成影响的能力,使得他们既能得到那在某一阶段给世间带来真正光明的思想的光明,又能很好的控制住这思想对自己的影响。
由这境界的外围,进入这境界的主体境界的门户 ,有着一个需要打开的屏障挡在那里,如果你打开了这个屏障,就能够进入那厅堂之中,如果打不开这个屏障的话,那不但不能进入那厅堂之中,甚至连这居于主体的境界里面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都看不到。而横在那里,挡着外面的人无法进入其中,甚至无法看到这境界之内的景象的障碍,乃是那既可以突出表现出来,又可以收回去消失不见的人对福寿的永无休止的追求。人们既因为对福寿的永无休止的追求被挡在这境界之外,无法看到这境界之内的情景;同时也因为对福寿的永无休止的追求,使人得以进入这境界的主体境界之内。
支撑这门户存在,并且又将人挡在外面的乃是那有真意突出表现出来的神识,这突出表现出来的真意既使神识显得更加美好,又遮挡住了神识的本色,其上表现出来的是情感和志气中特别美好的对于新的生活的欲望和追求。这情感和志气中特别美好的对于新的生活的欲望和追求,既构成了人进入这境界的门户,同时也将人挡在这个境界之外,其表现乃是:
丝飘弱柳平桥晚,雪点香梅小院春。(原文)
丝。比喻极细微的东西。
飘。回风也……盘旋而起——《说文》。
平桥。没有弧度的桥。
晚。晚上,时间靠后的。
梅。梅花。经风耐雪,个人认为是志气的象征。
非常细微的东西使得原本就极为柔弱的取经的真情徘徊不定,使人因此进入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无法渡过原本非常平坦的连接这个境界的主体境界的桥梁,进入这个境界的厅堂之上。
那怎么能够度过这层阻碍呢?要让那在神识清净的状态西所形成的性情的结晶作用在那散发着美好气息的取经志气之上,使得取经的志气变得清净、纯洁,可以通过这清净、纯洁的取经的志气让原本的小境界迎来新的开始,进入新的大阶段。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5-28 22:14:27 +0800 CST  
半老妇人

正中间,设一张退光黑漆的香几,几上放一个古铜香炉。上有六张交椅。两山头挂着四季吊屏。(原文)
退光。退光漆。一种生漆,初漆时光泽较暗,后逐渐发亮,故名。
几。小桌子。
香炉。香道的必备器具,简单来说是一种焚香的器具,既可使香在其内燃烧,又可保证不会烧到桌几。
六.六欲。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
交椅。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交椅不是任何人都能坐的,坐交椅乃是身份、地位的高贵象征。正因为交椅有如此特殊作用,所以,“坐第一把交椅”成了首领的代名词。
两山头。如黄风山时,猪八戒躲在两山中的山凹处,这两山分别代表人的欲望和限制欲望的禅门思想。
四季.春夏秋冬,代表神识发展的四个阶段。
吊屏。国画装裱中直幅的一种体式。
福山寿海既是进入这境界的门户,也是阻碍人无法进入这境界核心境界的屏障,跟沙僧那追求长生的志气是一个道理,渡过了流沙河之难的行者,自然看明白其中的道理,走过这层阻碍。行者这取经的真心走过了“福山寿海”的阻碍,来到了主导境界的内部,他看到这个境界的中心,乃是一种已经成器的,可以承载主导思想的刚开始看起来虽然没有什么光泽、没有什么突出的光芒表现出来,却又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显现出他的光芒的源自欲望的思想。这个思想之上承载着一个自古以来便存在着的以看似神识真意、却并非神识真意的经过锻炼而成的成器的可以有效防止欲火对自己造成危害的思想,其承载着散发着美好气息的思想。在这散发着美好气息的思想之上,乃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居于主导地位,由眼、耳、鼻、舌、身、意的需求和愿望共同决定其中点什么香,让什么思想的美好气息表现出来,来满足人的需求。
那欲望和压制人欲望的禅门思想,从两个方面通过取经人那取经的坚定念头、真心、真情和真志表现出来,对这六欲和其中的美好思想的发生、成长、结果和归属衍化进行有效的约束,使这美好的思想和六欲不会发展太过,使人偏离道外。
这个香几,令我想起了前面熊罴怪去偷袈裟之时,见到的放着袈裟的桌子,代表的应是禅门思想。禅门思想之上,放着的是香炉,香炉的特点是香可以在其中点燃,发出他们美好的气息,就是那源自真正慈悲的红葫芦,其中的思想要遵从源自真正慈悲的“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思想的旨意,并在其约束之下,这样既可以发出美好的气息,又可以避免为欲望所影响,烧毁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大的境界。
这个行者看到的这个室内摆设,就给取经人提供了一个如何对那些从三界莲池中成长起来的各种思想的应用和有效约束的方法,就是通过人眼、耳、鼻、舌、身、意的需求或愿望共同决定该采用什么样的思想,让什么样的思想表现出来,然后再让欲望和压制欲望的禅门思想在神识高处表现出来,共同发挥作用,对这六欲所决定的散发香气的美好思想进行约束。这种方式虽然开始看不到什么具体的好处,可慢慢的,这种让其发挥作用并约束思想的法门会越来越表现他的好处。
行者正然偷看处,忽听得后门内有脚步之声,走出一个半老不老的妇人来,娇声问道:“是甚么人,擅入我寡妇之门?”(原文)
妇人。女子。女子在古代的特点是需要依靠男人,并且以男人为主生活。男主外,女主内,代表的是一个思想观点的内在思想。
娇声。娇滴滴的声音;柔媚的声音;向别人撒娇的声音。
柔媚。柔和可爱。迎合奉承。
行者通过不合道理的方式进入那境界之中,正在那里观看那些他本不应该看到的境界景象的时候,忽然听到这境界的深处门户之内有思想从里面表现出来的声音,从里面走出来一个似乎是已经无法改变也无法孕育新的思想,而实际上去还是能够发生改变,能够孕育新的思想的作为某种思想的内在思想的思想表现出来,发出她既柔和而令人喜爱,又似乎是特意在迎合行者这代表真心的想法的声音,向行者发问道:“你是个什么样的思想?你这思想是好是恶?怎么擅自进入我这已经失去了我所依靠的主导思想的境界之中呢?”
这个半老妇人是在行者看清屋中的摆设之后从境界深处表现出来的,就是说前面行者看到的那种约束思想和如何让思想发挥作用的法门都来自这个半老妇人所代表的思想。这半老妇人虽在发问,可是从她的声音听来,不但没有对擅自进入这里的行者有责怪之意,甚至对行者感到非常高兴,有些迎合之意。同时道出,这个思想已经失去了她原本依靠着的做为他的主导思想存在着的思想。
慌得个大圣喏喏连声道:“小僧是东土大唐来的,奉旨向西方拜佛求经。一行四众,路过宝方,天色已晚,特奔老菩萨檀府,告借一宵。”(原文)
喏喏连声。喏喏。答应的声音。喏喏连声。一声接一声的答应。形容十分恭顺的样子。
小。年幼。
大圣早在这境界之外,就已经开出这个境界是佛仙点化,所以此时虽然在不合道理的情况下进入这个境界之中,虽然这出来的半老不老的妇人不但不怪罪他,反倒对他有些迎合之意,亦不敢造次,十分恭顺的回复道:“我这个年纪小,还不能真正明白道理的思想是从本源之中才到欲海之内的那个大的境界来到这里的,是奉才从本源之中进入欲海之内的主导思想的之意去西方那神识如水流顺的境界拜见那觉行圆满的思想,求取能够解救自己、解救众生的经典。我们一起的一共有四个人,路过您这宝贵的境界。我们经过这里的时候,我们神识进入了黑暗不明的状态中,已经不适合继续前行,需要找个地方休整一番,所以特意朝着您这能够自我觉悟,又能令我们也觉悟的思想的宝贵境界前行,想要借您这个境界休整一番,待明天神识重新明白的时候,再继续前行。”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5-29 09:23:55 +0800 CST  

楼主:炉中人

字数:1688629

发表时间:2018-03-02 06:53: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24 12:40:46 +0800 CST

评论数:156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