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感悟

那么孙悟空内心的悔悟观世音菩萨是怎么知道的呢?这就是“灵感”二字。这个灵感可是非同小可,要知道悟空的悔悟不过转瞬之间的事,连他自己也把这瞬间的悔悟当回事,还要准备明天与天庭的竞争;可是观世音菩萨那边就已经清清楚楚的感应到了,并为之来到通明殿上。那么观世音菩萨的灵感是怎么来的呢?记得前几年有幸去过一次普陀山,见过一次观世音菩萨像。观世音菩萨手托净瓶,立于海边,面色慈悲,看着海中的一切。我觉得观世音菩萨就像这南普陀的观音菩萨像一般,时时刻刻的看着这世间,观察着这世间的一切声音。所以你的心头只要有一点点的真正的触动,有一点点真正想要悔改的念头,触动真心,那么观世音菩萨便会知道你的想法,前来解救你。所以观世音菩萨的灵感,应该是来自他的观察,对着世间众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同样,观世音菩萨此来,我认为他是专门为了解救身在苦难中的孙悟空而来的。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7 16:38:54 +0800 CST  
观世音菩萨虽然来了,可是孙悟空却不是他想救就能救得了的。凡事都有礼法在先,都要符合大道的规律,都要遵循天条才行。在大道规律之内的才是真仁、真善,真正的慈悲。而超出大道规律之外的仁和善,就不是仁和善了。比如一个人犯了法,应该受到必要的惩罚,你却因为自己的仁、善,不去追究他的罪责,或者减轻他应受的惩罚。或许你的本心是好的,你真是出自自身的善良才那么做的,或许你真的希望他能悔过自新。可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你这么做的时候,已经违背了天地间最基本的规则。那应该为自己罪过付出代价的人,因为你免了他的罪责,他可能会改过,也可能因为自己做的错事不会受到惩罚而变得肆无忌惮,做出更加邪恶的事情,以至于最到无法挽救的地步。这个时候,已经走到死路的他会不会感激你这个当时不去追究他的罪责或是免除他的罪责的人呢?你是不是也要为他所犯的罪和他的最终结果而承担责任呢?再加上他犯了错误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就会引起无数人的效法。这个时候,因为你的一时慈悲所造成的后果,就更加严重了。所以不管是仁还是善,都必须要遵循天地间的规则,不管是执法者,还是受害者,都没有权利去免除或减轻别人的罪责。即使是观世音菩萨也必须要遵循这个道理。假如他不肯遵循的话,不要说救不了人,就是他这个菩萨也没资格做了。
玉帝本着至仁、至善,同时又遵循大道规律的准则,治理三界。不会无缘无故的去收拾谁,惩罚谁的。他之所以发下十万天兵擒拿悟空,必然有他的道理。所以想要救孙悟空的观世音菩萨没有直接去花果山找李天王,而是来到通明殿朝见玉帝。如此即全了礼数,又可知道孙悟空到底犯了什么罪,到底该不该救。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7 16:51:44 +0800 CST  
善降

《西游记》到现在,已经给我们指出了几个大道的规律: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告诉我们天地以仁、善为本,天地至仁至善,孕养万物众生。天地间的万物众生也都是在这至仁、至善的本质下得以孕育、成长的。
“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种田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戊黄昏而认定亥。”告诉我们道不是永恒不变的,在大道对应的每个时间段,都有其特点和其所对应的道,人所行之道需要与这特定的时间段相对应才行。老子《道德经》的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讲述的应该就是这个“道非常道,名非常名,道不是永恒不变的”这个道理。
“贞下起元”四字,说明大道遵循一定的规律,周而复始,往复轮转不熄。
悟空在祖师门下七年学礼,三年学法。说明大道的构成,七分在于礼,三分在法(法力),礼是基础,法是末梢,礼为主,法为辅助,礼正而法成,失礼之法则为妖魔。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预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的“造化会元功”,说的乃是大道运行的规律,老子《道德经》中《道》部分讲的就是大道的规律,《德》经部分,讲的应是仁、善之礼,“道”在前,“德”在后,说明得要以“道”为主,任何的“德”都要依“道”而行,不能超乎“道”外而行“德”,否则“德”便非真“德”,“仁、善”也不是真的“仁、善”了。所以我觉得法律的乱用和超出法律之外所行的仁、善对社会的危害,比个体形式的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要严重的多。
我认为这些都是大道的基本规律,是我们后面理解《西游记》的一个框架。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8 10:52:15 +0800 CST  
菩萨要救悟空,却不去花果山,而是先到通明殿去见玉帝。菩萨来到通明殿中,先是朝见了玉帝,说明他的慈悲是遵从于玉帝所制定的天条制度之下的。接着又与老君、王母相见,然后问到:“蟠桃盛会如何?”以此引出孙悟空盗吃蟠桃、仙丹这件事情。玉帝先说了事情经过,一说孙悟空灵性非凡,并非一般人可比;又说他并不是无缘无故想要擒拿孙悟空的,只是孙悟空确实犯了大错。言语中甚至还让人觉得这个悟空可惜了。说明他这么做只是在执行天庭法律,而且在此之前,他还给孙悟空留了一线仙机,还曾给过孙悟空一个认识并改正自己问题的机会的。所以这次擒拿孙悟空的事情,玉帝做的没有丝毫不妥之处。
观音听了玉帝的话也知道玉帝在这件事的处置上没有不妥之处,自然也没有借口为悟空求情。可是他又听出了玉帝为悟空叹息的口气,知道玉帝也是想要挽救悟空的。所以他才要惠岸行者去花果山前打探,并特意嘱咐到:“你可快下天宫,到花果山打探军情如何,如遇相敌,可就相助一功,务必的实回话。”其实这句话是在告诉惠岸,你快去花果山看看,如果你父亲他们还没抓住孙悟空的话,你快点去把他抓回来。菩萨这是想把悟空握在手中,假如惠岸去晚了孙悟空被李天王抓住,那就要明证天条了,那时就不好办了,可如果是惠岸真的把悟空抓回来的话,那观音必然会以悟空心中的那一丝悔悟向玉帝求情,到时悟空在菩萨手中相信玉帝也只得依允了,也就因为这个菩萨才会特意嘱咐惠岸行者“可就相助一功,务必的实回话。”
玉帝等人自然对菩萨的举动缘由心知肚明,如果连这点把戏都看不出来的话那玉帝和老君等人的一把年纪可就是白活了,只是大道以仁善为本,他们又何尝想让一人进那抵御受苦呢?所以他们默许了菩萨的举动。我前面说法律的乱用和法外所行之仁、善不应取得,可是这里玉帝、老君、王母却都默许了菩萨的作为,这是为什么呢?或许等我们读到《西游记》的后面,慢慢就懂了,人家思想境界的高度和我们的高度是不一样的,对于我们来说,就只能严格的去遵守、奉行。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8 11:07:14 +0800 CST  
惠岸奉菩萨之命下天宫打探军情,才到李天王营中就赶上孙悟空出兵讨敌骂阵,惠岸正好出营与之交战,只是他跳出辕门的时候没有并没有像巨灵神那样管悟空叫泼猴,也没有像九曜星君那样管悟空叫妖猴,而是高声叫道:“那个是齐天大圣?”
吴承恩的《西游记》构思严谨,每个人名,山名,洞名都有他特定的含义,比如孙悟空从石猴到美猴王,到孙悟空,到弼马温,到泼猴,到齐天大圣,到妖猴每个称呼都不是白叫的,都反映了孙悟空当时的境界和意识形态。而这个时候的孙悟空偷吃仙桃仙丹,反下天庭是犯了不赦之罪的,理应称呼他妖猴才是,怎么到了惠岸这里反倒称呼起“齐天大圣”来了?
思来想去觉得这里面另有深意,其中的道理还得从“惠岸”这个名字说起。什么叫惠岸呢?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岸在这里应该是超脱或者是出路的意思,惠的含义就多了,其中有恩惠,给人好处的意思,而在古代更是与智慧的慧相通,所以“惠岸”的意思应该是给苦海之人以恩惠,指引他从苦海中超脱出来。惠岸行者到了花果山其实就是暗示天庭和观音又给了悟空一条出路,要指引他从苦海中超脱出来。而他的这声“齐天大圣”也向悟空转达了一个意思,那就是:“你的齐天大圣的职位还没有销掉,你还有活路,不要再死命顽抗了”。同时也表明他这次前来不是为了打仗而是想要解救孙悟空的。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8 11:11:11 +0800 CST  
惠岸行者的到来时一个好信号,可是孙悟空显然并没有明白过来。尤其是当惠岸行者报出自己师父的名号之后,孙悟空竟问惠岸行者:“你不在南海修行,跑到我这里做什么来呢?”指责惠岸行者不该来这里多管闲事。这个时候,惠岸行者忍不住了,直接道:“不要猖狂,我就是专门来擒你的。”
惠岸行者是托塔李天王的二儿子,观音菩萨的大徒弟,自幼对对天界的礼仪,各种制度都很了解。他觉得遵守这些礼仪、制度都是应当的。尤其是他跟随师父行走三界,处处都受人尊敬,他的师父是三界中人人敬仰,以慈悲为怀的大德之士,专门救人于苦难之中。三界之中,谁不知道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呢?所以在他的思想中认为:“我奉师父的法旨,过来给你指点一条明路,是为了要你脱离苦海,我是好意啊!你就应该俯首归降,听从我师父发落才是。怎么还能指责我到这里多管闲事呢?”
孙悟空跟惠岸行者不一样。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只有他师父一人是至高无上的,除了他师父,谁也管不了他。尤其是在学法之后,开始忽视了对“礼”字方面的修行,陶醉于法给他带来的力量之中。
他凭借自己的法力斩杀了混世魔王,在东海得了谁也拿不动的如意金箍棒,地府强行销了名册,战胜了前来征缴于他的李天王众将,使得天庭被迫封他做“齐天大圣”。这些法力给他带来的好处,使他认为自己法力高强便是道德高隆,直接无视了“礼”字的作用,将“法力”看作是至高无上的了。
这种本末倒置的状态,使得他对天庭的礼仪知之甚少,也不愿了解遵从。尤其养成了我的法力高强,我就最大的思想认识,不愿居于人下,听从别人的教诲。所以他虽然也知道自己错了,却没有想过要认罪伏法或者重新接受教导的事情。认为惠岸行者来到这里是多管闲事,多此一举。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9 10:54:10 +0800 CST  
惠岸行者见自己的好心被孙悟空当作了驴肝肺,忍耐不住,也对孙悟空恶语相加,两人便在这花果山上争斗起来。
接下来书中对二人打斗的描写“棍虽对棍铁各异,兵与兵交人不同,”指出两人的内心世界的构成其实是不一样的。
“一个是太乙散仙呼大圣,一个是观音徒弟正元龙。浑铁棍乃千锤打,六丁六甲运神功。如意棒是天河定,镇海神珍法力洪。”从侧面说出两人成长经历和性格看法方面的差异。
两人在成长性格方面的差异,注定了这次善意的劝降必定不会成功,惠岸只好败下阵来,与大力鬼王一起回到天庭。
按传说中,天庭乃是神仙所在的地方,或者说是天仙所在的地方,可是这天庭之上,李天王的军中,竟然出来了一个大力鬼王。这鬼王出现在李天王军中,应是代表玉帝已经有心思要把悟空正法了。
独角鬼王被擒,大力鬼王却来了,这是告诉我们,孙悟空的罪犯到那了,自己不找死也不行了,天庭必将用其强大的力量,将其绳之以法。
两人见了玉帝,惠岸行者首先禀明军情,又把自己战败的事给观世音菩萨叙述一遍,观世音菩萨听完之后陷入沉思之中。
菩萨他为什么会陷入沉思之中呢?我觉得以下几点原因都可能让观音思忖:
第一点,应该是孙悟空错过了这次机会,木吒又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这事不好办了。
第二点,应该是他显然没有想到悟空竟然执迷如此之深,对自己的好意一点也没有领悟。
第三点,李天王他们把所有的七十二洞妖王都抓尽了,所有对孙悟空造成影响的负面因素都没有了,孙悟空却还不知悔改,这显然证明孙悟空的所作所为虽然跟七十二洞妖王有些关系,不过毛病却是真真正正的出在悟空身上。也就是说悟空真的入了魔,这才是菩萨真正头疼的地方。
这三个方面加在一起,甚至连观音菩萨也觉得有些为难,不得不仔细想想接下来的事到底该怎么去办。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9 11:16:59 +0800 CST  
菩萨在这边低头沉思的时候,玉帝已经看完李天王的表章,见李天王有求助之言,竟然笑了一下。玉帝笑道:“叵耐这个猴精,能有多大手段,就敢敌过十万天兵!李天王又来求助,却将那路神兵助之?”这句话明着是在问通明殿群臣,实际却是说给观世音菩萨听的,言外之意就是既然你这么想要救他,那我就看看你有什么主意吧。
果然玉帝这边还没说完,观世音菩萨便向玉帝举荐了灌江口的显圣二郎真君,不过观世音菩萨在举荐杨戬的时候显然有些着急,还没等玉帝把话说完他就接过话来,这显然有些失礼,有失他做为一个臣子和菩萨的身份。可是菩萨的举动,又确实表现出他真的非常想要拯救孙悟空。
孙悟空一瞬间的悔过之意,使得观世音菩萨从男孩普陀落伽山来到通明殿上,也让玉帝改变了主意,又给了孙悟空以此机会。足见那发自真心的悔过是多么的珍贵。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9 11:22:54 +0800 CST  
威降

灌江口的杨戬见了玉帝的圣旨,这心里甭提有多美了,二话不说,立马就答应大力鬼王要拔刀相助,亲自去花果山收降妖猴。
你说他心里咋就那么美?是因为玉帝许他封官加爵么?才不是呢,杨戬压根就没把玉帝许他封官加爵的事放在心上,如果他真在乎天庭的爵位也就不会跟母亲在这下界的灌江口居住,靠百姓的布施香火过活了。而且他还是个听调不听宣的主,什么叫听调不听宣?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你玉帝让我帮忙行,不过你要想管着我,那是想也别想,所以他才说“吾当就去拔刀相助也。”在他心中,他是去帮玉帝的忙去了。就这一句话就能看出杨戬这家伙跟孙悟空一样,也是眼高于顶,不肯居于人下的主。
既然杨戬大喜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在功成之后的高升重赏上,那除了高升重赏之外,唯一能让杨戬心动的应该就是那句“见着十万天兵,一十八架天罗地网,围山收伏,未曾得胜”了。是啊!你们十万天兵天将,一十八架天罗地网都收拾不了一个猴子,这才过来请我,可见我的本事在玉帝心中可比什么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九耀星君等人大得多了。“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你玉帝白养了那么多天兵,关键时候还得靠我这个外甥来替你出气吧!”
我想这才是杨戬的真正想法,所以他在见到圣旨的时候就已经打定主意要独自擒拿悟空,显显自己的威名,跟李天王一见面便道:“小圣来此,必须与他斗个变化。”李天王手握十万天兵,杨戬却只让李天王和哪吒高擎照妖镜,别的都由他自己兄弟去做。就这一句话,就看出这显圣二郎真君是个自负的主。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20 10:02:16 +0800 CST  
我们再看看孙悟空,自封为齐天大圣,见了玉帝也不肯磕头,仅凭自己的一条棒子就敢独斗十万天兵,不也是心比天高、极端自负么?
就因为杨戬和孙悟空都是心高气傲,不服不忿的主,所以观世音菩萨才要推荐杨戬来抓孙悟空,道理很简单,你不是狂么?你不是武艺高强么?那我就找个比你还狂,比你还厉害的主来收拾你,我就压压你的气焰,把你治的死死的,看你服不服!我让你知道知道这三界中比你厉害的人多着呢!
那你说观音他咋就知道杨戬比孙悟空厉害,能降住悟空呢?你看杨戬见到李天王的时候自称“小圣”,可不要小瞧这个小圣二字,从这两个字上面就可以看出杨戬知道自己身上还有不足,单凭这点就比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猴子强的多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20 10:31:07 +0800 CST  
“你这厮有眼无珠,认不得我么!吾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灵显王二郎是也。今蒙上命,到此擒你这反天宫的弼马温猢狲,你还不知死活!”杨戬果然不负观世音菩萨的厚望,一点也没给面前这个齐天大圣留面子,才一见面就给孙悟空来个下马威,把孙悟空气的要死,只能翻人家的老底来解气,这么一来也把杨戬气得够呛,两个人就这么打了起来。
“昭惠二郎神,齐天孙大圣,这个心高欺敌美猴王,那个面生压伏真梁栋。两个乍相逢,各人皆赌兴。从来未识浅和深,今日方知轻与重……”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今日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都是名师相传,武艺超群;又都是心高气傲,不服不忿。他们的性格武艺是如此相似,此时这两个人虽然打在一起,可是对杨戬和孙悟空来说却更像是跟镜子里的另一个自己在打,只是这个镜子跟别的镜子有所不同,杨戬在里面看到了一个尖嘴猴腮,泼皮无赖的形象,而孙悟空呢?则见到了一个相貌堂堂,正气凛然的圣者。这似乎就是照妖镜,让你从对方身上看到内心深处的另一个自己,让你在是非对错中自己来比对抉择。
杨戬在孙悟空身上看到的只是自己内心深处的不足,而孙悟空则看到了一个高大威猛的圣像,圣像照耀之下的孙悟空显得更加渺小,而这个圣象似乎就是曾经的他,那个曾经勤奋进取的美猴王。
杨戬想要消除这些不足,显大法相望孙悟空就砍;孙悟空一心坚持,亦显法相与之抗衡。两人都变作青面獠牙的形象,孙悟空视杨戬为魔,杨戬也视孙悟空为魔,而他们同时也都变作了对方的魔。
仗打到这里,孙悟空虽然在表面上还跟杨戬势均力敌,可是邪不胜正。孙悟空和杨戬虽然都视对方为魔,可是杨戬的表现堂堂正正,孙悟空则怎么都是个猴子像。杨戬虽然无法撼动孙悟空,却使得那猴群的信心发生了动摇,孙悟空这个心主虽然还在坚持着,可是那内心之中却已经溃散了:旗也摇不得,剑也舞不得。四健将和五万四千猴军被杨戬的六个兄弟和一千二百草头神一下就冲得七零八落,败下阵来。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20 10:46:45 +0800 CST  
孙悟空虽然不怕杨戬,可是见群猴逃跑的逃跑,被抓的被抓,他的心就虚了。本来他也是仗着有猴群的支撑跟天庭打的,现在群猴败逃,没了支撑,内心溃散,自己也就没了底气了,只得“忙收法相,提棍就走”。
孙悟空想要回水帘洞里藏起来,却不等进洞就撞着了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这个平时能力战托塔天王加上四大天王的主,此时竟然跟梅山六怪连个面都不敢碰,直接变作麻雀,藏在树上,足见现在的悟空真是心虚的厉害。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20 11:16:10 +0800 CST  
孙悟空变作麻雀藏在树上,指望能躲过这一劫,不想被杨戬看破变作恶鹰来捉,孙悟空只得再行变化逃命,只是他这回的变化似乎跟以前不太一样,你看他变得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似是而非,似像不像的,这跟当处在三星洞外变的松树明显是两个境界嘛,看来这个孙悟空真的退步了。
再看杨戬变的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也是不伦不类的。由此看来,这大圣也不是真圣,小圣也不是真圣,这杨戬比孙悟空也高不到哪去。不过高一点也是高,就这一点点的差距,杨戬就把孙悟空降的住住的,上天下水,无处可逃。你说孙悟空他怎么了?按理说杨戬也是七十二番变化,孙悟空也是七十二番变化,怎么就被杨戬逼到这个地步呢?
其实要说孙悟空怕杨戬,倒不如说孙悟空怕镜子里的那个自己。孙悟空在杨戬身上清清楚楚的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所以他才拼命的跑,拼命的躲,可是他怎么跑怎么躲也是没用的,就像一个人怎么躲也躲不过自己的影子,除非他逃到黑暗无光之处,要么跑到正阳之下。也就是说要么你极善没有恶处,要么你极恶没有善心,否则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即使你不断的美化自己所做的恶事,不断给你的作为找原因,可是在你心中也不会真的认为那是对的。
现在的孙悟空就是这样,他虽然做了坏事,可是在他心中还是有是非善恶的标准的,所以他害怕那个面带正气的杨戬,只要一见到身后紧追的那个影子就知道那是杨戬,而杨戬也一眼就能看出前面的悟空,看来圣就是圣,妖就是妖,不论你怎么改变自己的表现都是改不了的。
孙悟空只能跑,不敢与杨戬相争。到最后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竟变作一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据说花鸨是最淫贱的一种鸟。这种鸟没有雄性,只有雌性,无论鸾、凤、鹰、鸦都可以与之交配,所以在古代鸨是世间妓女的代名词,而且这种鸟不善于飞翔,更善于奔跑。可是现在的齐天大圣不但变作世间最低贱之物,甚至连跑都不跑了,他只是呆呆愣愣的立在蓼草之上,形单影只,无依无靠,真是可怜啊!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正阳之下,依旧是有影子的,只是那影子在你脚下,你看不到而已;在纯黑无光的状态下,或许没有影子,可是那个时候你自己也是纯黑色的,你自己不就成了影子么?所以纯黑无影和纯阳无影的状态其实都是不存在的。可是“无影”这个理念在古代修行人的思想中却是一直都存在着的,比如《西游记》中就有“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的说法,张三丰的《参禅歌》也说:“无影树下金鸡叫,半夜三更现红莲。”那么什么什么样的状态会无影呢?我觉得应该就是自身内外散发光明,因为你本身内外都散发着光芒,所以不管外面阳光怎么照你,都会呈现出一种“无影”的状态。
现在说这些还太早,而这种自身散发光明的状态按照我对《西游记》的理解,似乎也不是真正的大觉之境。在这里强说一下,只是由于一个问题产生了几个连锁的问题,怕出现我所认为的错误思维,具体还是随着一的《西游记》慢慢感悟吧。
再次说明,我不是一个修行人,对修行中的道理也不懂,我只是为了读《西游记》才看了一些书,和从网上查一些东西含义。具体对不对我也不知道,我只是在这里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20 11:40:46 +0800 CST  
@王澄权游 2018-03-20 17:26:51
赞同!我男友突然提出分手,我心很痛,后来没办法我去找这位易经先生,先生细心分析我俩八字,很准确!还提供了挽回方案,两个星期后我男友回来了,主动承认错误。我们已结婚,现在老公很关心我。供您参考,其徽。信:s修m我d报s些2010(除掉中文)
-----------------------------
感谢你的回复,请不要发广告,谢谢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21 09:35:36 +0800 CST  

可怜呐,孙悟空一世英名,见到玉帝都不下跪的主,到头来竟落得个毫无廉耻,认人欺凌的地步。不过可怜归可怜,这能怪得了谁呢?毕竟他的罪犯到那了,是谁也可怜不了的。面对现在的这个“齐天大圣”,杨戬连靠近都不愿靠近,在远处拉弹弓照着悟空打去。
孙悟空呆呆愣愣的,不知躲闪,这一弹子给悟空打了个跟头。按理说这齐天大圣也就该束手就擒了,可是他兀自贼心不死,竟顺势滚落山崖,变作一个土地庙。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
你说孙悟空他变什么不好,为什么非要变这个动也不能动,跑也不能跑的土地庙呢?
要知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庙宇供一方神。人和人不一样,神和神也不一样,比如说杨戬庙里的神仙和观音庙里的神仙他们的作为就是不一样的。孙悟空变作庙宇的原因也就在这里,他是在告诉杨戬不是我做错了,而是我们这边的人就是这个信仰,就是这样的做法,你管不着。这也是真把大圣逼急了,跑又跑不了,打又打不过,没办法,只能另立庙宇以图搪塞过去。
道理就是道理。不管你怎么说,怎么死扛,错的就是错的,你的尾巴还露在外面呢!孙悟空无奈,只得把尾巴变做旗杆,以次充好,以臭为香,挑起尾巴做大旗,把自己的缺点硬说是自己的独特之处,试图以此蒙混过关。
大张着口,似个庙门,贪心不足,来一个吃一个。
牙齿变做门扇,牙齿锋利,有进无出。
舌头变做菩萨,巧舌如簧,不怕你不入瓮中。
眼睛变做窗棂,紧盯世人,寻找目标。
孙悟空变的这个小庙,就跟世间很多教派一样。指佛穿衣,靠佛吃饭,摇着个四大皆空的大幌子,其实眼睛只盯在人的钱包。如果你要说他几句,他便用佛法来压你,说你不懂佛,不敬佛,言外之意你必入地狱云云。假神之名,行己之私,真是可笑又可恨的。
可是要问那些因为信佛而倾家荡产之人呢?其实也无非如此,祈他日之福,惧今日之祸,说到底不过是找佛陀去做交易,依旧是自己欲望之私,不过是小嘴掉到大嘴里去罢了,亦是可怜又可怕的事。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21 09:51:41 +0800 CST  
尾巴就是尾巴,就算你把它涂的五颜六色,高高的举着,它还是尾巴,孙悟空虽然高举着尾巴自作聪明,却不知杨戬正是因为这根旗杆才把他看破的。
眼看着杨戬要捣他的窗户,踢他的门,孙悟空这庙宇也变不下去了,只好一翻身,继续跑吧,杨戬也只得随后追赶。
不过读到这里就有些让人奇怪了,你说孙悟空施展七十二番变化,上天下水跑了那么久都没跑了,怎么这回竟然在杨戬眼皮底下被他跑了呢?这件事不但我们奇怪,就是杨戬本人也觉得莫名其妙,不可思议,只得上天去问托塔天王。
这又是一个奇怪的地方,我们有句话叫做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是孙悟空仅仅施展隐身法便从李天王的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中逃了出去,你说这李天王的天罗地网不是白布了么?而孙悟空是“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这分明是跑到天上去了,所以杨戬才要去天上寻他,怎么手里拿着照妖镜一直在照悟空的李天王会不知道呢?
还有就是李天王看到孙悟空跑到天罗地网之外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的震惊,反向杨戬笑道:“真君,快去,快去!那猴使了个隐身法,走去营围,往你那灌江口去也。”
他这呵呵一笑,倒好像孙悟空从天罗地网中逃出去是理所当然的事了,不过这么多令人奇怪的事就都是理所当然的么?
同样令人奇怪的是好不容易摆脱杨戬追杀,逃出天罗地网的孙悟空没有落荒而逃寻求活命,而是很有目的的跑向了杨戬的老家——灌江口。孙悟空来到灌江口之后又变作小圣的模样大摇大摆的进了杨戬的庙门,坐在正位之上点查起杨戬的香火来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21 09:59:54 +0800 CST  
孙悟空这么做是为什么呢?其实孙悟空落到这步田地,在他心里已经知道自己是跑不了了,可是他虽然知道自己跑不了了,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孙悟空的心里一直认为自己已经悟到了“内外相同”之法,了道成仙了。既然这样自己又怎么犯下这么大的罪呢?既然“内外相同”,那我想吃桃子就是桃子,想吃仙丹就吃仙丹,又有什么错呢?况且这杨戬的本事跟我差不多,又是单打独斗,怎么我就打不过他,处处被他降着呢?
孙悟空他不服啊,就算死了也想看看他跟杨戬的差距在哪里,他要看看这处处降着他的杨戬的庙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他来到杨戬庙前,一不踹门扇,二不打窗棂,而是变作杨戬的模样大摇大摆的走了进去,坐在当中的椅子上处理起庙中的事情来了。直到二郎神回来了他才变回本相,冲着二郎神说了句:“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这句话与其说是孙悟空的叫嚣,倒不如说是他内心的渴望。
要知道孙悟空虽然两次上天为官,不过第一次只是做了个不入流的杂役弼马温,日日看护马匹;第一次虽是高高在上的齐天大圣,却也是徒有虚名,天天只是在偷吃中度过。孙悟空虽然想要去做神仙,可是在他心里却是实实在在的不知道这神仙到底是该怎么做的。
这一次孙悟空虽然没有天庭的赦封,也不是在自己的府邸,却是“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真真正正的做了一次神仙,做了几件神仙该做的事。他才知道,原来作为一个神仙,是要考虑老百姓的需求,是要为老百姓做事情的。
直到现在,在这二郎庙中孙悟空才知道原来神仙是这么做的啊!他不愿意从那个位置下来啊,如果这个庙宇真的姓孙那该多好啊!所以二郎神回来的时候,他喊出了那句:“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喊出了他的心声。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21 10:08:58 +0800 CST  
那玉帝之下的李天王众将之所以故意让孙悟空逃出天罗地网,其实也是让孙悟空去杨戬的庙里看一看,你不是变个假庙做个假神仙么?你不是自称齐天大圣么?那我就让你看看真正庙里的神仙是什么样的,什么样才够得上真正的圣人,即使只是个小圣。
假的到底是假的,杨戬回来了,孙悟空这个小圣就做不成了。不过这回孙悟空没有继续落荒而逃,而是跟杨戬继续打了起来,这说明杨戬庙里这趟行走重新唤回了孙悟空对成为一个神仙的渴望。
令人惋惜的是孙悟空已经犯了法了,就算有再崇高的愿望,再多的遗憾也是没用的。现在该看的也看了,该明白的也明白了,也就该到他认罪伏法的时候了,所以这孙悟空跟杨戬打着打着竟又不知不觉的打回花果山,打回天罗地网之中,或许孙悟空压根就没离开过这天罗地网,只是在这时给他略微变大了些吧。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21 10:13:12 +0800 CST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老君和观音

在孙悟空和二郎神重新打回花果山的时候,玉帝等人也来到南天门,也到了最终擒拿孙悟空的时候。观世音菩萨见时候已到,要用手中玉净瓶砸孙悟空,却被老君婉拒,并抛出自己的金刚镯把悟空打个跟头。二人的表现,说明了他们见解的不同。
我们知道观世音菩萨的玉净瓶有起死回生的功效。他要用玉净瓶砸悟空,言外之意是想把悟空拿住,带回南海普陀瑜伽山重新修炼,让悟空获得重生。
观世音菩萨依旧是想要拯救孙悟空的。不过观世音菩萨虽然是好心,他这么做却有些欠妥。要知道孙悟空是犯下天大的罪过的,而且前面已经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了,是他自己放弃的。所以必须严惩,如果不严加惩处,就这么让观世音菩萨把孙悟空带走的话,又怎么能正天庭的法律呢?如果这么做的话,后世必然有人效法。那观世音菩萨虽然救了一个孙悟空,却会引出无数个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来,都会无所畏惧,肆意而为。到那个时候菩萨救孙悟空的这件事情,就由好事变成坏事了。所以老君用金刚镯把悟空打了一跟头,擒拿归案,加以治罪。以此来警戒世人,让世人不敢去做一些事情。老君的做法看起来虽然无情,却是更大的慈悲。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22 20:42:23 +0800 CST  
孙悟空被杨戬兄弟逼得无所遁形,只能苦苦挣扎,谁想这个时候那金刚琢偏偏从天而降,打在孙悟空的天灵盖上。八人混战,连打带跑,兵器翻飞,可是这金刚琢从南天门落下就正好就落在悟空的脑袋上,别人却毫发无伤。而且孙悟空法力高强,他怎么就不拿金箍棒去挡一下呢?
在我看来,与其说是老君扔的准倒不如说是孙悟空的脑袋自己撞到金刚琢上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得先弄清楚这金刚琢到底是什么东西。
太上老君,传说就是老子,《道德经》的作者,所以我认为太上老君在书中是大道的代表。金刚琢是老子的随身宝物,是老君自幼炼成的宝物,所以这金刚琢代表的应该是大道的规律。金刚琢随着老君一起成长,就是说大道的规律是随着大道的成长而成长的,正与《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的主旨思想相合。所以我认为金刚琢所代表的必然是大道的规律。
因为金刚琢代表的是大道的规律,而激战中的八人,只有孙悟空违背了大道的规律,所以被金刚琢打在脑袋上的只能是孙悟空,而不会是二郎神兄弟。因为当你与大道的规律相违背的时候,大道的规律就会同时反作用在你的身上。并随着你违背大道的程度不同,而有不同层度的表现。所以这金刚琢是孙悟空自己撞上去的,不存在躲避和抵挡之说。
大道的规律乃是整个大道的力量的表现,即使你个体再强,也不过是大道自然中的一个个体,相对于整个大道而言,其实是非常藐小的。所以不管你是谁,只要你与大道的规律相碰撞了,必然会在大道的规律下跌跟头的。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22 21:05:34 +0800 CST  

楼主:炉中人

字数:1688629

发表时间:2018-03-02 06:53: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24 12:40:46 +0800 CST

评论数:156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