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感悟

齐天大圣

孙悟空战胜李天王,得胜归山。那七十二洞妖王与那六兄弟都来贺喜。他们在水帘洞中饮酒欢乐,无可复加。这个时候,孙悟空就对六个兄弟说:“小弟我都称了齐天大圣,你们也都可以称自己为大圣的!”他的想法获得了众兄弟的赞同,牛魔王第一个先称了平天大圣,蛟魔王称作覆海大圣,鹏魔王称作混天大圣,狮驼王称作移山大圣,猕猴王称作通风大圣,犭禺狨王称作驱神大圣。从此七大圣自作自为,不听天庭管束。
再说李天王回到天庭,将此番兵败和孙悟空想做齐天大圣的事情禀明玉帝,请玉帝增兵征缴。玉帝闻言,也自十分惊讶,暗道:“一个小小的妖猴,怎么就这么狂妄呢”想要添兵,即刻将孙悟空诛灭。这个时候太白金星又从仙班中闪出,再一次给玉帝和孙悟空指引了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
太白金星道:“那妖猴只知出言,不知大小。欲加兵与他争斗,想一时不能收伏,反又劳师。不若万岁大舍恩慈,还降招安旨意,就教他做个齐天大圣。只是加他个空衔,有官无禄便了。”
你说这太白金星他跟悟空也没啥交情,为啥三番两次来救悟空呢?这玉帝也是,本来怒不可遏的却被这老头几句话就说的回心转意了?你说他耳根子咋那么软,一点尊严都没有,怎么连凡间的帝王都不如呢?是这样么?我们还是看看这太白金星到底都说了些什么。
太白金星首先言到:“那妖猴只知出言,不知大小。”这句话是在说:“玉帝呀,那妖猴虽然挑起了齐天大圣的牌子,只是不通事理罢了,却不是真的要造你的反”,这句话一说出来,证明太白金星早就把孙悟空看个明明白白的了,点明孙悟空虽然挂出了齐天大圣的旗帜,却只是不明道理,并不是真的想造反。即符合实际情况,又将一件很大的事给化小了很多。同时太白金星又很婉转的给玉帝提了个醒,“玉帝啊,您是高天上圣,那妖猴虽然不懂道理,您又怎么会不明白呢?你就以这个借口出兵消灭他,可与天地至仁至善的本旨相合么?”
紧接着太白金星又道:“欲加兵与他争斗,想一时不能收伏,反又劳师。”这段话是说您要是加兵与他争斗,假如一时不能收服的话那就要劳师动众,损耗钱粮的。
到最后这段:“不若万岁大舍恩慈,还降招安旨意,就教他做个齐天大圣。只是加他个空衔,有官无禄便了。”既然谋反的罪过是强加上去的,加兵征缴又不合适,那该怎么办呢?太白金星又给玉帝出了主意,在出主意之前又拿大舍恩慈狠狠的给玉帝拍了个马屁,玉帝您维护这大道的规律是应该的,可是别忘了仁心和善心也是大道的本旨啊,你若再降到诏书奉他做齐天大圣的话不但维护了这大道的秩序,又符合了大道的本旨,您又何乐而不为呢?
太白金星的几句话即维护了大道的规律,使孙悟空不再作乱;又体现了仁人治世的思想;更救了孙悟空的性命,使悟空又获得了一次上天修行的机会。甚至还捎带着免去了众天兵天将的奔波之苦,这就是为道者秉承大道“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的仁善之心。可见,太白金星行的虽是口舌之劳,跑腿之役,从始至终也没露出过丝毫法力,做出来的却是功德无量之事。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3 10:45:28 +0800 CST  
齐天大圣

孙悟空战胜李天王,得胜归山。那七十二洞妖王与那六兄弟都来贺喜。他们在水帘洞中饮酒欢乐,无可复加。这个时候,孙悟空就对六个兄弟说:“小弟我都称了齐天大圣,你们也都可以称自己为大圣的!”他的想法获得了众兄弟的赞同,牛魔王第一个先称了平天大圣,蛟魔王称作覆海大圣,鹏魔王称作混天大圣,狮驼王称作移山大圣,猕猴王称作通风大圣,犭禺狨王称作驱神大圣。从此七大圣自作自为,不听天庭管束。
再说李天王回到天庭,将此番兵败和孙悟空想做齐天大圣的事情禀明玉帝,请玉帝增兵征缴。玉帝闻言,也自十分惊讶,暗道:“一个小小的妖猴,怎么就这么狂妄呢”想要添兵,即刻将孙悟空诛灭。这个时候太白金星又从仙班中闪出,再一次给玉帝和孙悟空指引了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
太白金星道:“那妖猴只知出言,不知大小。欲加兵与他争斗,想一时不能收伏,反又劳师。不若万岁大舍恩慈,还降招安旨意,就教他做个齐天大圣。只是加他个空衔,有官无禄便了。”
你说这太白金星他跟悟空也没啥交情,为啥三番两次来救悟空呢?这玉帝也是,本来怒不可遏的却被这老头几句话就说的回心转意了?你说他耳根子咋那么软,一点尊严都没有,怎么连凡间的帝王都不如呢?是这样么?我们还是看看这太白金星到底都说了些什么。
太白金星首先言到:“那妖猴只知出言,不知大小。”这句话是在说:“玉帝呀,那妖猴虽然挑起了齐天大圣的牌子,只是不通事理罢了,却不是真的要造你的反”,这句话一说出来,证明太白金星早就把孙悟空看个明明白白的了,点明孙悟空虽然挂出了齐天大圣的旗帜,却只是不明道理,并不是真的想造反。即符合实际情况,又将一件很大的事给化小了很多。同时太白金星又很婉转的给玉帝提了个醒,“玉帝啊,您是高天上圣,那妖猴虽然不懂道理,您又怎么会不明白呢?你就以这个借口出兵消灭他,可与天地至仁至善的本旨相合么?”
紧接着太白金星又道:“欲加兵与他争斗,想一时不能收伏,反又劳师。”这段话是说您要是加兵与他争斗,假如一时不能收服的话那就要劳师动众,损耗钱粮的。
到最后这段:“不若万岁大舍恩慈,还降招安旨意,就教他做个齐天大圣。只是加他个空衔,有官无禄便了。”既然谋反的罪过是强加上去的,加兵征缴又不合适,那该怎么办呢?太白金星又给玉帝出了主意,在出主意之前又拿大舍恩慈狠狠的给玉帝拍了个马屁,玉帝您维护这大道的规律是应该的,可是别忘了仁心和善心也是大道的本旨啊,你若再降到诏书奉他做齐天大圣的话不但维护了这大道的秩序,又符合了大道的本旨,您又何乐而不为呢?
太白金星的几句话即维护了大道的规律,使孙悟空不再作乱;又体现了仁人治世的思想;更救了孙悟空的性命,使悟空又获得了一次上天修行的机会。甚至还捎带着免去了众天兵天将的奔波之苦,这就是为道者秉承大道“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的仁善之心。可见,太白金星行的虽是口舌之劳,跑腿之役,从始至终也没露出过丝毫法力,做出来的却是功德无量之事。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3 10:45:39 +0800 CST  
玉帝准奏,太白金星再次带着旨意来到花果山。此次来到花果山与上次不同,花果山上戒备森严,所有的妖怪都在准备随时与天庭征战。不过孙悟空听到太白金星又来花果山之后,依旧非常高兴,知道太白金星又来,必有好事。叫众头目大开旗鼓,摆队迎接,自己亲自迎出洞外,与太白金星躬身施礼,高声叫道:“老星请进,恕我失迎之罪。”见到玉帝也只肯唱个喏的孙悟空,见到太白金星竟然很正规的躬身施礼,说明孙悟空也是知道好坏的。
金星趋步上前,径入洞内,面南立着道:“今告大圣,前者因大圣嫌恶官小,躲离御马监,当有本监中大小官员奏了玉帝,玉帝传旨道:‘凡授官职,皆由卑而尊,为何嫌小?’即有李天王领哪吒下界取战。不知大圣神通,故遭败北,回天奏道:‘大圣立一杆旗,要做“齐天大圣”。’众武将还要支吾,是老汉为大圣冒罪奏闻,免兴师旅,请大王授箓。玉帝准奏,因此来请。”
太白金星走上前,来到水帘洞内,面南而立,证明他是代表玉帝来的,接着又说“今告大圣”给悟空了足够的尊重,并明白的告诉孙悟空,现在他已经是天界认同的齐天大圣了。一句话就打消了孙悟空的刀兵之心。接着太白金星开始说孙悟空的不是了。在点出孙悟空的问题的时候,特意用了“躲离”二字,而没说孙悟空反下天庭,将孙悟空离开天庭的责任归到最小。不过你虽然嫌弃自己的官小,将在天庭当弼马温视作羞耻之事,可是这么做还是有问题的。玉帝说了:“所有的人上天当官,都是由卑而尊,逐步升迁的,你怎么不明白这个道理,嫌弃官小呢?”这是天庭之中,所有位列仙班者都要遵循的道理,你却不肯准守,所以才要派兵征讨与你。
我们虽然出兵讨伐你,却不知到你原来有那么大的神通的。能战胜巨灵神和哪吒三太子;你有那么大的本事,我们却让你养马,这是有问题的。太白金星又把此番孙悟空的责任往玉帝的身上推了一下,说明两者都有问题。既然两个都有问题,那就不用太过计较了。在这里给了孙悟空一个台阶。
接着又说李天王回兵,将孙悟空要做齐天大圣这件事情禀明玉帝的时候,众武将还想下来征讨孙悟空。是他冒着被玉帝责罚的危险启奏,为了避免两方面的干戈,而让你去做齐天大圣。获得了玉帝的恩准,所以才来这里请你上天的。告诉孙悟空,我们天庭不是怕你才要招安你的,只是不想大动干戈而已。即在孙悟空面前买了个好,使孙悟空无法拒绝,又维护了天庭的尊严,玉帝的脸面。
金星一番言语,即点明了孙悟空的问题所在,又给了孙悟空足够的面子,还守护了大道的规律,体现了天地至仁至善的本旨,维护了天庭和玉帝的脸面,可谓是“礼”的真正表现。果然孙悟空欢喜异常,没几句话就跟着太白金星上天了。来到天庭,见了玉帝,玉帝果然封孙悟空做了“齐天大圣”,又告诉孙悟空,这回给你的官足够大了,你可不要再胡作非为了。孙悟空依旧超上唱个喏,虽然感谢,却不肯真正拜服。
接着,玉帝叫张、鲁二班给孙悟空在蟠桃园旁修了一个齐天大圣府,下设安静、宁神二司,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赴任,又赐了御酒两瓶,金花十朵,可谓荣耀之极。孙悟空遂心满意,欢天喜地,就这样在天庭生活下去。
这一番相见,玉帝少了居高之态,悟空也没了不服之心,两人以礼相待,互相钦敬,尽释前嫌。原本发兵造反,你死我活的事情到这时却落得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这一切的改变不过是一个“礼”字,读书到此,不由得感慨“礼”之重也。可这个玉帝御旨亲封的齐天大圣到底是不是虚名呢?他又为何非要在蟠桃园边上给悟空建造府邸?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3 11:05:44 +0800 CST  
玉帝准奏,太白金星再次带着旨意来到花果山。此次来到花果山与上次不同,花果山上戒备森严,所有的妖怪都在准备随时与天庭征战。不过孙悟空听到太白金星又来花果山之后,依旧非常高兴,知道太白金星又来,必有好事。叫众头目大开旗鼓,摆队迎接,自己亲自迎出洞外,与太白金星躬身施礼,高声叫道:“老星请进,恕我失迎之罪。”见到玉帝也只肯唱个喏的孙悟空,见到太白金星竟然很正规的躬身施礼,说明孙悟空也是知道好坏的。
金星趋步上前,径入洞内,面南立着道:“今告大圣,前者因大圣嫌恶官小,躲离御马监,当有本监中大小官员奏了玉帝,玉帝传旨道:‘凡授官职,皆由卑而尊,为何嫌小?’即有李天王领哪吒下界取战。不知大圣神通,故遭败北,回天奏道:‘大圣立一杆旗,要做“齐天大圣”。’众武将还要支吾,是老汉为大圣冒罪奏闻,免兴师旅,请大王授箓。玉帝准奏,因此来请。”
太白金星走上前,来到水帘洞内,面南而立,证明他是代表玉帝来的,接着又说“今告大圣”给悟空了足够的尊重,并明白的告诉孙悟空,现在他已经是天界认同的齐天大圣了。一句话就打消了孙悟空的刀兵之心。接着太白金星开始说孙悟空的不是了。在点出孙悟空的问题的时候,特意用了“躲离”二字,而没说孙悟空反下天庭,将孙悟空离开天庭的责任归到最小。不过你虽然嫌弃自己的官小,将在天庭当弼马温视作羞耻之事,可是这么做还是有问题的。玉帝说了:“所有的人上天当官,都是由卑而尊,逐步升迁的,你怎么不明白这个道理,嫌弃官小呢?”这是天庭之中,所有位列仙班者都要遵循的道理,你却不肯准守,所以才要派兵征讨与你。
我们虽然出兵讨伐你,却不知到你原来有那么大的神通的。能战胜巨灵神和哪吒三太子;你有那么大的本事,我们却让你养马,这是有问题的。太白金星又把此番孙悟空的责任往玉帝的身上推了一下,说明两者都有问题。既然两个都有问题,那就不用太过计较了。在这里给了孙悟空一个台阶。
接着又说李天王回兵,将孙悟空要做齐天大圣这件事情禀明玉帝的时候,众武将还想下来征讨孙悟空。是他冒着被玉帝责罚的危险启奏,为了避免两方面的干戈,而让你去做齐天大圣。获得了玉帝的恩准,所以才来这里请你上天的。告诉孙悟空,我们天庭不是怕你才要招安你的,只是不想大动干戈而已。即在孙悟空面前买了个好,使孙悟空无法拒绝,又维护了天庭的尊严,玉帝的脸面。
金星一番言语,即点明了孙悟空的问题所在,又给了孙悟空足够的面子,还守护了大道的规律,体现了天地至仁至善的本旨,维护了天庭和玉帝的脸面,可谓是“礼”的真正表现。果然孙悟空欢喜异常,没几句话就跟着太白金星上天了。来到天庭,见了玉帝,玉帝果然封孙悟空做了“齐天大圣”,又告诉孙悟空,这回给你的官足够大了,你可不要再胡作非为了。孙悟空依旧超上唱个喏,虽然感谢,却不肯真正拜服。
接着,玉帝叫张、鲁二班给孙悟空在蟠桃园旁修了一个齐天大圣府,下设安静、宁神二司,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赴任,又赐了御酒两瓶,金花十朵,可谓荣耀之极。孙悟空遂心满意,欢天喜地,就这样在天庭生活下去。
这一番相见,玉帝少了居高之态,悟空也没了不服之心,两人以礼相待,互相钦敬,尽释前嫌。原本发兵造反,你死我活的事情到这时却落得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这一切的改变不过是一个“礼”字,读书到此,不由得感慨“礼”之重也。可这个玉帝御旨亲封的齐天大圣到底是不是虚名呢?他又为何非要在蟠桃园边上给悟空建造府邸?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3 11:06:32 +0800 CST  
我们看孙悟空当了齐天大圣之后,也不明白什么官衔品从,也不知道俸禄高低,反正我就是做了齐天大圣了。他依旧是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即说明依旧不明白天庭礼数,官职高低对他其实并没有什么影响;也说明他此时做的真的是“有官无禄”的闲职。说明此时孙悟空的官衔虽大,却还不如那“不入流”的弼马温呢,弼马温虽然是个不入流的小官,可毕竟是有职有俸。
再往下看,玉帝在齐天大圣府给他设立安静、凝神二司,是用这二司的名字提醒孙悟空要安静、凝神,继续修身养性。可是孙悟空被养在天庭,却没有真正的安静、凝神,而是每天在天界东游西荡,说明他没有领悟玉帝的意思,没有真正按照玉帝的意思去做。可孙悟空虽然同样是每日东游西逛,却只限制在天庭之内,从来就没回过花果山,也没再去找他那几个魔王兄弟;结交的都是天庭神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虽然同样是东游西逛,在这段过程中也是有所长进的。
孙悟空的长进,被天庭众神看在眼中。没过多久,许旌阳真君便在玉帝面前奏了孙悟空一本。道:“今有齐天大圣日日无事闲游,结交天上众星宿,不论高低,俱称朋友。恐后闲中生事。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庶免别生事端。”
要知道,玉帝最开始要封悟空为齐天大圣的时候只是要给悟空一个虚名,无职无俸的。此时许旌阳一句“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庶免别生事端。”就是委婉的替悟空在天庭谋了个职位,有了这个职位,孙悟空就真的在天庭站住脚了,孙悟空也就真正的位列仙班了。
玉帝从善如流,你们说啥我听啥,既然你们说是时候可以给齐天大圣一个职位了,那我就给他一个。所以玉帝二话没说就命人把孙悟空宣了过来,让孙悟空去看守蟠桃园。并好生嘱咐,让孙悟空早晚好生在意。孙悟空欢喜谢恩,唱喏而退,去看守蟠桃园。要知道,猴子是最爱吃桃子的,那玉帝又为什么非要孙悟空这么一个猴子去看守蟠桃园呢?其实这里面别有一番深意。
早在孙悟空刚被封做齐天大圣的时候,玉帝就命张、鲁二班将齐天大圣府建在蟠桃园旁边。而猴子是最爱吃桃子的,孙悟空又法力高强,如果想进入园中去偷吃蟠桃的话,相信那守护蟠桃园的园丁、力士是没法发现的,偷吃几个仙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就像一大堆金银珠宝放在你的面前,看守却很松散,几乎没有被抓到的可能。那么你到底是拿还是不拿呢?
就是说,玉帝对悟空的考验其实在他封悟空为齐天大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而他之所以这么痛快的答应给悟空差事的关键并不是怕悟空闲中生事,而是悟空在天庭这么长时间确实有所成长,再加上这么长时间,孙悟空竟然没有私入蟠桃园一次,没偷摘过一个桃子。这就等于孙悟空并没有偷盗抢劫之类的恶心,也就通过了玉帝的第一个考验。所以玉帝才会给他安排职位,叫他去守蟠桃园,即承认了他的成长,又继续对他进行考验。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3 11:30:08 +0800 CST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一线仙机

孙悟空来到蟠桃园,有土地接了进去,给他介绍蟠桃园中的桃树。蟠桃园中共有三千六百株桃树。前面一千二百株三千年一熟,虽然花微果小,人吃了也可以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的一千二百株,则是六千年一熟,层花甘食,人吃了可以居霞飞升,长生不老。后面的一千二百株,就更不一般了,紫纹缃核,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猴子本就是爱吃桃子的,再加上这三千六百株桃树又大半都能让孙悟空了却长生之愿。诱惑,满满的诱惑!玉帝的考题出来了:你在蟠桃园外能不进蟠桃园偷桃,可是当你自己看管蟠桃园。并且知道这蟠桃园的桃子能使你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的时候,你能不能把持住自己呢?
应该说,孙悟空最开始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可圈可点。他听说这三千六百颗株桃树的作用之后,虽然喜不自胜,却没有想过偷桃子的事情。每隔三五日便要来蟠桃园赏游一番,有了职事之后,他也殷勤看守,尽职尽责;不再交友,也不再游乐了。
然而好景不长,一天,孙悟空看到那老树枝头的桃子熟了大半,便想着要吃个尝新。怕人发觉,以要休息为名,把本园的土地,还有干活力士等都支了出去。需要注意的是,他本来只想着吃一个尝新,可是当他把土地等人都支走之后,就不是吃一个了,而是挑熟透的大桃,摘了很多,尽情吃了个够,这才唤众仪从回府。说明此时的孙悟空,还是管不住自己的“意马”的。眼看着第一次偷桃无人知晓,他就更加放纵自己。以后每隔两三天,都要想办法来偷桃子,尽情受用。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孙悟空要做天仙还是不够资格的。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4 15:51:23 +0800 CST  
我们知道,人和动物是不同的,仙人跟人也不一样,这种不同并不是说人和动物的长相不同,更重要的是他们行为准则和处事标准的不同,人的行为举动是要受到约束的,不像动物那样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举个例子。动物看到食物就会想办法去吃,不会管那食物到底是谁的,只要能抢到手就行,这对于动物来说没什么错的,事后也没有其他动物去追究。可是对于一个人来说那就不一样了,街市上那么多吃的东西,你总不能随便拿过来就吃吧,你得拿钱去跟人家买对不对?如果你不经人家同意就去拿人家的东西,那你就是偷盗抢劫。你已经犯法了,就会有警察来抓你。就算没人来抓你,你自己也会觉得自己做的不对,因为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做人最简单的道理。可是对人来说,虽然明白这层道理,却不见得能够做到,所以对我们来说,主要是靠法律的约束来维护每个人应有的权利和社会的秩序。
再看天庭,虽然这可能只是世人美好幻想中的一个境界。可按照传说,这是一个比我们的层面更高一层的世界,我觉得这个境界应该比我们人类的标准要更高一些。所以对于一个神仙来说,就不是通过别人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主要是由自己按照天界的条款来约束自己了。只有能自己约束自己的人,才能配称为神仙。如果一个神仙的所作所为跟动物一样的话,那不好意思,这个神仙根本就不是神仙,即使他法力再高也不过是个妖怪而已。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4 16:05:55 +0800 CST  
孙悟空虽然是个猴子,可他是个想做齐天大圣的猴子。既然想做齐天大圣,自然就不能以猴子的标准来看待自己,也不能简单的以一个人的标准来看待自己。
按理说这齐天大圣在看守蟠桃园之前的表现确实不错,玉帝也非常满意,不过就这样还是不够资格做一个神仙的。毕竟你这个齐天大圣还只是蟠桃园的门外之人,不知道这里面桃子的鲜美和好处,也没见识过这桃子的诱人。而作为一个神仙,就是他等级再低也是要管理一些事物的。既然管事,自然就有或大或小的权利,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诱惑,如果那时候把持不住的话,那就不仅仅是你犯不犯罪的问题了,因为你的行为甚至会对整个自然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的。到时候虽然惩罚了你,可是后果都已经已经造成了,如果能想办法弥补那还好说,可如果连弥补都弥补不了那该怎么办呢?
所以要想成为一个神仙首先就得能约束住自己,能抵御外界的诱惑,能在纸醉金迷,花红柳绿,至亲好友等等面前,不动如山才行,如果连一个桃子的诱惑都抵御不住,又有什么资格做神仙管理诸天之事呢?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玉帝让孙悟空来守蟠桃园并不是要加害悟空,而是要看看孙悟空这齐天大圣到底是不是真的禁得住诱惑?到底够不够做神仙的资格?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4 16:10:11 +0800 CST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这是荀子《劝学》里的一段话,大意是说世界上无论什么事都是从小处积累才会有所大成的,所以要用心钻一,锲而不舍,才可成就大事,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同样也告诉我们,凡事都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而成的,善恶也不例外,无数小善逐步积累就会变成大善,同样无数小恶积累就会变成大恶,是故古人又说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的齐天大圣就是这样,他摘第一个桃子的时候可能真的只是为了尝尝新,就算真的告到玉帝那里也只是一时嘴馋,我想玉帝也不会说什么,可是他吃了一个桃子之后就收不住了,又要吃第二个,第三个,也不知道吃了多少,反正是“尽情一饱”才心满意足。
如果只是尽情“一”饱也就算了。不过凡事都是这样,只要尝了一回甜头就会想第二回,有第二回就想第三回,这就不是尝新那么简单了。很多事情在你尝到一回甜头之后,想收都收不住。就如历史上很多十年寒窗中出来的学子一样,你说他们在当官之前就想做贪官么?这样的人肯定有,可是我觉得他们只是这些学子中的极少数。可是很多人手中一有了权,就不是以前的那个学子了;这一切的改变都是从那最初的一点点甜头开始的。如果最初的一点点小毛病不加以纠正,到后面就会演变成大问题。
贪婪之心就像猴子的素袋,再也没有装的满的时候。直到七衣仙女奉王母之命来摘桃子的时候,满园的大桃已被齐天大圣吃了个精光。这真是县官不如现管,管哪摊吃哪摊,看来这“齐天大圣”的封号就是从这里出来的:只要在我的管辖范围之内,我就是天。这虽然不是齐天大圣的真解,却也有着几分道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4 19:48:02 +0800 CST  
七衣仙女奉王母之命来蟠桃园摘桃子的时候,孙悟空正吃饱了在蟠桃园的树上睡觉呢,可见现在的悟空早已将偷桃之事视作平常,丝毫不以为意了。当他听说王母娘娘要开蟠桃会的时候,不但没有为自己偷桃的事感到害怕,反向七仙女问王母都请了谁?有没有请他?可见他此时已经没有了丝毫的廉耻之心。
说实话,这王母娘娘还真不是小气人,就拿这次蟠桃会来说,已经把诸天神仙上至三清四御,下到城隍土地,只要在仙界标个名的神仙,不论大小都请遍了,可是她唯独没有请孙悟空这个“齐天大圣”。孙悟空在蟠桃园中监守自盗,把满园的大桃都偷个干净,这种行为就算在品质恶劣的南瞻部洲也要打几十板子,蹲几年大牢的,又怎么会有资格成仙呢?
王母娘娘的蟠桃会请的是普天下的仙佛,不是妖怪,自然不会请孙悟空,孙悟空也没资格去。不过蟠桃会虽然没请悟空,却是专为悟空而开的,就在这次蟠桃会上,玉帝和王母特意为悟空留了一线仙机,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里面的道理。
悟空闻听王母的蟠桃会没有请他,有些不太自在,所以道:“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席尊,有何不可?”可见悟空对王母颇有微词,认为王母不该不请他。这个时候,七衣仙女说道:“此是上会旧规,今会不知如何。”就是说她们只知道上次蟠桃会的时候,请的是这些人,今次到底请的是谁,她们其实并不清楚。这给悟空到底能不能去赴蟠桃会留下了一个活口。
要知道天上一日,凡间一年;天上的一年,就是凡间的几百年了。上次蟠桃会的时候,孙悟空他还在花果山做他的美猴王,连神仙的影子都没见过,自然没人请他去瑶池赴宴。而今年呢,既然孙悟空已经来到天庭,自然就有被邀请的可能,只是这七衣仙女仙位不高,并不知道。所以这里面到底有没有邀请孙悟空,七衣仙女也不敢肯定,需要孙悟空自己去问王母娘娘才行。
孙悟空决定要去瑶池打听打听,问问蟠桃会到底邀请了谁,有没有邀请他。不过在打探之前,孙悟空用法术把七衣仙女都给定住了。
七衣仙女指的应是穿不同颜色衣服的七个仙女,应该是代表着七色阳光。孙悟空把七衣仙女挨个定住?说明他也知道自己盗吃蟠桃园的事情是见不得光的。假如他正跟玉帝王母理论的时候七衣仙女回来,把将孙悟空偷桃的事情说出来,那孙悟空还咋理论啊!所以他要先把这件事给盖住才行。
孙悟空驾着筋斗云直奔瑶池而来。按理说他想的也没错,去瑶池看看,碰着熟人问问,万一王母请他了,就光明正大的去赴会,万一没有请,那就找你王母、玉帝问个明白,到底你们为啥不请我这个齐天大圣?
如果孙悟空真的这么做了的话,他肯定会理直气壮的去问王母为何不请他这个齐天大圣,为什么如此小瞧他,王母也肯定会告诉他为什么没有邀请他来赴会,把他身上的毛病点一点。要知道王母是母仪天下之人,比他辈分大,又是个女人家,这就像姥姥给孙儿讲道理一样,就算孙悟空再不明道理也只能在边上乖乖的听着,不能像跟玉帝那样死扛,何况悟空本身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他只是管不住自己的念头而已,基本的是非还是懂的。所以经过王母这番点拨之后,孙悟空很可能会幡然醒悟。这时候只要悟空一认错,表示要痛改前非,我想王母娘娘也不会真的就怪罪与他,甚至会在玉帝面前给悟空开脱一二,毕竟天地覆载群生,至仁至善,给孙悟空一个改过的机会,也符合天地至仁至善的本心。
假如王母帮悟空求情,玉帝便可以借坡下驴。这样即可以让悟空改过,又保全了悟空的面子。孙悟空的这点位列仙班的希望也就在这里了——在于他关键时候,能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心悔过,痛改前非。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4 20:06:04 +0800 CST  
诸神捉怪

孙悟空想要去瑶池找王母理论,如果他真的到了瑶池,见到王母的话,或许他的命运将会是另一番模样。可是在他赶赴瑶池的路上,碰到了赤脚大仙。就在他望见到赤脚大仙的那一刻,孙悟空就跟那傲来国和东海龙宫时的他一样,他的念头忽然发生了改变。“他低头定计,决定要转哄真仙,自己暗中去赴蟠桃会。”就是说,此时的孙悟空在乎的只是自己能不能吃到那些蟠桃鲜果,至于怎么吃?是不是合理?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了。在蟠桃园中吃惯了瘾的他现在想的只是自己欲望的满足,至于到底是否与礼法相合,他已经不去考虑了。就这样,他赶上赤脚大仙,假传玉帝旨意,说今年改规矩了,要先去通明殿演礼,然后再去瑶池赴宴。孙悟空成功的骗走了赤脚大仙,可是他想要找王母理论的这一线仙机却也因此失去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5 10:32:11 +0800 CST  
孙悟空来到瑶池的时候,还没有神仙到来,那些仙官、仙吏都在为蟠桃会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孙悟空本就想暗赴蟠桃会,大吃一顿的,见了那些玉液琼浆,香醪佳酿之后,就更忍不住了。他拔出毫毛,变作瞌睡虫,使那些仙官、仙吏都进入沉睡之中,自己则在瑶池之中大吃起来。就这样,孙悟空将那百味八珍,珍馐异品吃了个遍,那美酒仙醪也喝了个够。吃喝完了,过了瘾了,孙悟空这才想到:“不好!不好!再过会,那受邀之人来的,不得怪罪我啊!要是被他们拿住了,该如何是好?”他决定要回齐天大圣府中睡觉去,别被人家抓个现行,也好抵赖。
就这样,孙悟空摇摇摆摆的仗着酒,想回齐天大圣府。可是他喝醉了,找不到路了,或者是说此时他做的这些事情,已经使他失去了继续做他齐天大圣的资格,他已经没有资格回到齐天大圣府了。不管怎样,他没有回到齐天大圣府,而是鬼使神差的到了兜率宫。他刚意识到自己来到兜率宫的时候,也没有想去偷丹。只想着自己一直想来看望老君,却一直都没机会来,今天既然来到兜率宫的门口了,不如就此探望一下老君。就是说,他最开始的想法是要去探望一下老君的,也没什么坏心思。就这样,孙悟空整衣进了兜率宫,不但没找到老君,整个兜率宫连个人影都没有。
按理说孙悟空没找到老君,就该走了。可事情就这么巧,他走着走着,忽然发现自己来到丹房里面,见到丹炉的左右放着五个葫芦,他知道葫芦里面就是金丹。四周无人,金丹就在眼前,偷桃偷习惯了的孙悟空又怎能忍得住,就要吃几丸仙丹尝新。跟他盗吃蟠桃一样,这一吃起来,就不是几丸仙丹那么简单了,转眼间便将五葫仙丹吃个干净。
悟空盗吃仙丹的时候,太上老君和燃灯古佛正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呢。那些仙仙童、仙将等,都在左右侍立听讲,所以兜率宫没有人迹。那么太上老君和燃灯古佛讲的是什么道呢?
朱:红色,美好的色彩。
陵:只有陵墓的意思。
丹。红色。
台。高平的建筑物。
朱陵丹台。太上老君和燃灯古佛给门下众仙讲的乃是:“一个已经处于极高地位的美好的东西是怎么一步步的步向死亡,最终被埋葬的。”老君和燃灯古佛早就知道了孙悟空接下来的作为,讲的就是孙悟空这曾经从众中脱颖而出,位列仙班极品的人,是如何走向坟墓的。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5 10:56:37 +0800 CST  
既然那太上老君和燃灯古佛早就知道孙悟空要走这一步,怎么包括他们和玉帝王母在内的所有仙圣,竟然没有一个出来当面指责悟空,告诫他不要如此作为呢?不要忘了,祖师给孙悟空起名叫“悟空”,是要他通过不断的“悟”来明白其中的道理的。如果不能去悟,那么就会形成一个“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所以只有让他真正经历了,并且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之后,才会真正醒悟。太上老君和燃灯古佛都在朱陵丹台之上,说明这是一个规律与慈悲并存的状态,即让孙悟空为他的行为付出代价,又给他一线生机,尤其是燃灯古佛的存在,给孙悟空点亮一盏明灯。
其实孙悟空最开始的毛病只是管不住自己的念头,跟他在祖师那里听法,忍不住手舞足蹈的时候一样。按理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由于孙悟空没有意识到自己问题的存在,就慢慢的变成了偷盗。不能偷盗,不能私自占有别人的东西,这是一个连南赡部洲的三五岁小孩都明白的道理,孙悟空好歹也在祖师门下学了七年之礼,是个能进入天庭的人物,又怎么能不知道这个道理呢?所以这里面不是一个道理的问题,而是明白道理之后,又能否做到的问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孙悟空从最开始的想要偷吃一个蟠桃,到最后盗吃仙丹,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而罪大了,就必须要为之付出代价了。
仙丹吃完了,孙悟空也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决定要逃出天庭,继续回花果山做他的美猴王。他回到花果山的时候,那四健将和那七十二洞妖王正在演习武艺呢,见到孙悟空回来,纷纷过来磕头礼拜。礼拜完了,便问孙悟空这百十年在天庭做什么官职,过得如何?孙悟空道:“且喜这番玉帝相爱,果封做‘齐天大圣’,起一座齐天大圣府,又设安静、宁神二司,司设仙吏侍卫。向后见我无事,着我代管蟠桃园。近因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未曾请我,是我不待他请,先赴瑶池,把他那仙品、仙酒,都是我偷吃了。走出瑶池,跄跄误入老君宫阙,又把他五个葫芦金丹也偷吃了。但恐玉帝见罪,方才走出天门来。”
可以看出,此番孙悟空回到花果山,没有说玉帝的不是,没有指责玉帝不会用人什么的。他也知道这件事情是自己做错了,是因为害怕玉帝见罪才走出天门,回到花果山的。可即使这样,回到花果山之后的孙悟空觉得花果山的椰酒不如天庭的好喝,就又再上一次天庭,让花果山群猴、群妖也都尝尝来自天界的佳酿。如果前面孙悟空盗吃仙桃、仙丹,是因为在特定的环境下克制不了自己的念头所导致的话,现在的他则是有意识的去犯罪了。
我们知道,花果山这些猴子都是阎王那里消了死籍的,现在又喝了仙酒,早就该长生不老了,可是花果山一战七十二洞妖王尽数伏诛,五万四千群猴到唐僧取经的时候就剩了两千余众,几被杀戮殆尽,可见什么仙丹仙桃都是缥缈之言,如果立身不正那都是早晚而已。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5 11:10:58 +0800 CST  
天界的第二天,也就是花果山的第二年,孙悟空正与门下群猴及七十二洞妖王分饮仙酒,不想门外已被李天王的十万天兵围个水泄不通,不久星官叫阵,值守的小猴报入洞中,可是悟空却对此事公然不理,只道:“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紧接着又有小妖来报:“那九个凶神,恶言泼语,在门前骂战哩!”恶言泼语,这是说九曜星君在门口骂他呢,可是悟空依旧不理不睬,只道:“莫采他。诗酒且图今日乐,功名休问几时成。”还是不肯出洞。
孙悟空能够打败哪吒和巨灵神,对自己的法力还是很自信的,而且他也有四健将、七十二洞妖王等头目,自应不弱;而且孙悟空是极要面子的人,即使见了玉帝也不肯磕头。可就是这样的孙悟空,在面对李天王和哪吒的叫阵的时候,却不愿应战,甚至当他听说九耀星君堵着洞门骂他的时候,也抱着得过一时是一时的思想,不肯交战。说明他也知道是自己做错了,没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悟空虽然做了歹事,却还不是是非不明,好歹不分的。他之所以跑回花果山,藏在水帘洞里再也不肯出战,一个是自知无理,没脸出去与天庭诸神相见,而另一点却应该是他已经想起祖师那番“需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的话语来了。他想要躲在水帘洞中,躲过天庭的惩罚。
应该说,现在的悟空已经不想做什么齐天大圣,不想吃什么仙桃仙酒了,他只想留住性命,继续过他美猴王的逍遥日子。
悟空的表现可以说是好的,最少他已经知道自己做错了,可是从另一方面说他的醒悟还不完全,他还想逃脱惩罚,而不是俯首认罪,勇于承担自己的罪责。
虽然他只想当个美猴王,可是他的罪过已经犯下来了,想躲就能躲得了么?躲不了的。除非你不犯罪,只要你犯了罪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逃不过去,悟空也不例外,只是片刻功夫,那九曜星君就已经打到水帘洞内。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5 11:19:00 +0800 CST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观音赴会

眼见着九曜星君打入水帘洞中。孙悟空虽然知道这件事是自己的错,可他却不肯认罪伏法。因为一旦认罪,就意味着他必须要受到来自天庭的惩罚。所以“诗酒只图今日乐”的孙悟空就只能硬着头皮接战了。
这场仗打的天昏地暗,直打到天昏方才收兵,孙悟空虽然斗败李天王和四大天王,却可以说是大败而回。先锋官独角鬼王被擒,七十二洞妖兵一个不剩,真是损失惨重,就连四健将说起此事都大哭三声以示哀痛,可是悟空的表现很奇怪,他没有一点难过的意思,反说到:“胜负乃兵家之常。古人云: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况捉了去的头目乃是虎豹狼虫、獾獐狐狢之类,我同类者未伤一个,何须烦恼。”
孙悟空的这个表现看似无情,其实却别有深意。这里面的道理应该从他第一次来到水帘洞,明心见性时说起。孙悟空第一次进入水帘洞,明心见性后,便开始约束群猴,不再与那些虎豹狼虫为伍,过着守心而居的生活。说明他已经有了好坏善恶之分。可是当孙悟空从傲来国到水帘洞,得了金箍棒之后。越来越重视力量的他,已经忽视了礼法的重要。他开始接纳七十二洞妖王,甚至接纳了独角鬼王,并为这些妖王和鬼王的加入感到高兴,因为这都能体现出他引以为傲的强大法力。
现在的孙悟空虽然又盗了仙酒,与花果山群猴及七十二洞妖王痛饮。不过从他回到花果山时对群猴说的“且喜玉帝相爱,果封做;‘齐天大圣’,起一座齐天大圣府,又设安静、宁神二司,司设仙吏侍卫。向后见我无事,着我代管蟠桃园,近因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未曾请我,是我不待他请,先赴瑶池,把他那仙品、仙酒,都是我偷吃了。走出瑶池,跄跄误入老君宫阙,又把他五个葫芦金丹也偷吃了。但恐玉帝见罪,方才走出天门来。”这番话可以看出,现在的孙悟空已经再次有了是非之分。他就像一个喝醉了酒的人,一直陶醉在他法力的美好之中,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法力就是好的,所以他感觉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丹满酒醒”之后的他,就像一个酒醒之后的人,已经能够重新分辨出好坏是非了。
孙悟空在须菩提祖师那里学过七年的礼,他是个明礼之人。现在既然再次有了是非之分,自然就能够看到那七十二洞妖王和独角鬼王身上的问题了。
“这些妖王、鬼王,都是我以前未得道的时候都要躲避,不肯与之为伍的东西,怎么现在我反倒将他们都收入麾下了呢?”这个时候,孙悟空就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不过这个时候的孙悟空依旧处在一个好坏参杂的状态之中,他即明白道理,又不肯认罪服法,所以他虽然知道七十二洞妖王和独角鬼王有问题,却依旧接纳他们,与他们一同饮酒作乐。可同样是由于这种好坏参杂的状态,他对这独角鬼王和七十二洞妖王的被抓也不感觉难过:“被抓就被抓了呗,反正它们也不是我真正的亲人,没什么大不了的。”
读到这里,觉得前面对“朱陵丹台”的理解是有问题的。“朱陵”依旧是美好的东西走入坟墓的意思,而“丹台”二字则是说这是一个位于高处的用来炼丹的地方。就是说,这一阶段,孙悟空这“美猴王”一步步走入坟墓的过程,其实也是老君和燃灯古佛炼丹的一个过程。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6 20:09:32 +0800 CST  
李天王围困花果山,孙大圣安歇养精蓄锐,都准备天明大战。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他们谁都没想到的事情: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与他的大徒弟惠岸行者,受王母娘娘邀请,来赴蟠桃会来了。不过他来赴会的时间似乎有些问题,这里面还有一个赤脚大仙赴会时间的问题,我们也在这里一并说说。
我们看前面,孙悟空盗吃瑶池、仙丹之后,赤脚大仙在凌霄殿上,向玉帝頫囟启奏道:“臣蒙王母诏昨日赴会,偶遇齐天大圣,对臣言万岁有旨,着他邀臣等先赴通明殿演礼,方去赴会。臣依他言语,即反至通明殿外,不见万岁龙车凤辇,又急来此俟候。”赤脚大仙的这句话,说明玉帝得知孙悟空盗吃仙桃、仙丹和他发兵花果山的时候,是孙悟空盗吃蟠桃、仙丹的第二天。这里面就有问题了。
我们知道,天界的神仙,都是腾云驾雾,“朝游北海暮苍梧”的主,王母要他们来参加蟠桃会,自然没有提前早来一天的道理。而且孙悟空来到瑶池的时候,那仙童、仙吏的举动和一个前来赴会的神仙都没到的景象,说明蟠桃会还在准备之中;尤其是七仙女被大圣定住,一周天方能解脱,而王母娘娘是在见到七衣仙女之后,方才知道瑶池被盗这件事情的,就更说明赤脚大仙是提前一天按照玉帝旨意来赴蟠桃会的。这就是说玉帝是有意让赤脚大仙提前一天来,故意让他与孙悟空相遇的,他要看一看这个以前管不住自己念头的猴子,在遇到赤脚大仙之后,还会不会像他先前所想的那样去找王母理论。同时也说明,玉帝确实在蟠桃会前给孙悟空留了一天的时间,让孙悟空能够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第二天再去参加蟠桃会。而从赤脚大仙对孙悟空跟他讲的话没有丝毫怀疑的这个表现可以看出,赤脚大仙是个老实忠厚的人,他即使知道了其中的缘由,也不会去外面宣扬。这样既给了孙悟空知错、改错的机会,又保全了孙悟空的面子;让孙悟空可以继续体面的在天庭做他的齐天大圣,继续管他的蟠桃园。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6 20:54:46 +0800 CST  
又细看了下观世音菩萨赴宴的时间,似乎没什么问题,跟以前想的不一样,是前面想错了。不好意思。今天先写到这吧,这个点出现问题,需要点时间仔细想想,明天继续。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6 21:32:48 +0800 CST  
细看了下,觉得观世音菩萨来到通明殿的时间确实没有什么大问题,他是先到瑶池赴宴,见到瑶池景象之后,方才来见玉帝的,所以他来的晚点也是正常的。不过他来赴会的时间虽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他来赴会这件事情的本身似乎就有着问题。记得前面七衣仙女对孙悟空说:“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可是此时,观世音菩萨来的本就够晚的了,那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等却一个都没有来,连与老君同在朱陵丹台上讲经的燃灯古佛也没有来见玉帝,佛门中人似乎是在有意的回避这件事情,都没有在蟠桃会上露面,只有观音菩萨一人带着徒弟来赴会,并且主动提出要到通明殿上去见玉帝。所以我觉得观世音菩萨不是简单的来赴蟠桃会的,他的到来必有缘由。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7 15:44:35 +0800 CST  
观世音菩萨可以说是我们心目中最善良的菩萨,在我们心中的地位甚至超过玉帝和如来,是离老百姓最近,也是最亲近的菩萨。老百姓有什么难事,不顺心的事,都愿意到观世音菩萨像前烧香求助。尤其是有人遇到危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必然是求助观世音菩萨,求观世音菩萨前来救助。就是因为他的善良慈悲,所以我们皆称之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在《西游记》中则被称作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是我们心中最善良的菩萨,据说他专门救助身在苦难中的人,可到底什么叫苦难呢?我觉得这个苦难并不是说你在受苦,或者有杀身之祸,牢狱之灾,就是苦难了。因为对一个犯法的人来说,牢狱之灾是他应该承受的;对于一个犯下重罪的人,杀头也是他应得的惩罚,这些都谈不上苦难。或者一个人赌博,赌输了,倾家荡产,没钱吃饭了,也不算苦难;这是他自己做下的事情结下的果。我觉得,由于某个人自己错误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或是执着于任何一种错误的思想或行为中,不思悔改,因此所造成的有损于自身的一切后果,都谈不上苦难,因为他们所要承受的是他们为前面的错误行为付出的应有的代价。只是应有的惩罚,谈不上苦难。
那什么是苦难呢?我觉得一个人在做错事的时候,如果一心就那么做下去,那就是作恶,不能算是苦难。可是当你忽然悔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的想要改过自新,可是你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如何走向正确的道路的时候;这个时候,你才真正的身在苦难之中。即使你和你身边的人,甚至全世界的人,都认为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其实你也是身在苦难之中。因为你那一点点的想要悔过却无路可走的感觉,已经真真正正的触动了你的内心。这个时候,我觉得观世音菩萨就会前来救助于你的。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7 16:02:59 +0800 CST  
观世音菩萨可以说是我们心目中最善良的菩萨,在我们心中的地位甚至超过玉帝和如来,是离老百姓最近,也是最亲近的菩萨。老百姓有什么难事,不顺心的事,都愿意到观世音菩萨像前烧香求助。尤其是有人遇到危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必然是求助观世音菩萨,求观世音菩萨前来救助。就是因为他的善良慈悲,所以我们皆称之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在《西游记》中则被称作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是我们心中最善良的菩萨,据说他专门救助身在苦难中的人,可到底什么叫苦难呢?我觉得这个苦难并不是说你在受苦,或者有杀身之祸,牢狱之灾,就是苦难了。因为对一个犯法的人来说,牢狱之灾是他应该承受的;对于一个犯下重罪的人,杀头也是他应得的惩罚,这些都谈不上苦难。或者一个人赌博,赌输了,倾家荡产,没钱吃饭了,也不算苦难;这是他自己做下的事情结下的果。我觉得,由于某个人自己错误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或是执着于任何一种错误的思想或行为中,不思悔改,因此所造成的有损于自身的一切后果,都谈不上苦难,因为他们所要承受的是他们为前面的错误行为付出的应有的代价。只是应有的惩罚,谈不上苦难。
那么什么是苦难呢?我觉得一个人在做错事的时候,如果一心就那么做下去,那就是作恶,不能算是苦难。可是当你忽然悔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的想要改过自新,可是你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如何走向正确的道路的时候;这个时候,你才真正的身在苦难之中。即使你和你身边的人,甚至全世界的人,都认为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其实你也是身在苦难之中。因为你那一点点的想要悔过却无路可走的感觉,已经真真正正的触动了你的内心。这个时候,我觉得观世音菩萨就会前来救助于你的。
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孙悟空,他在回到花果山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错了。所以一向好面子的他,在哪吒和九耀星君的叫骂下,一直躲在水帘洞中,不肯出去交战。直到九耀星君打进水帘洞的时候,孙悟空为了活命,迫不得已才跟天庭众将打了起来,就连七十二洞妖王和作为先锋的独角鬼王被天兵捉去,他也毫不吝惜。所以这个时候的孙悟空是真的认识到自己问题的孙悟空,可是他虽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的面前却似乎已经无路可走了。他所犯的罪太大了,令认识到自己问题所在,却想要回头的孙悟空毫无办法。这个时候,孙悟空无疑是处于苦难之中,所以观世音菩萨也就来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3-17 16:17:08 +0800 CST  

楼主:炉中人

字数:1688629

发表时间:2018-03-02 06:53: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24 12:40:46 +0800 CST

评论数:156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