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珠记(转载)

永远不要崇拜信仰任何人,将其每句话视为真理,信仰自己本具的智慧佛性即可。
楼主 海阁眺月  发布于 2019-01-05 22:11:49 +0800 CST  
嗜寂者,观白云幽石而通玄,趋荣者,见清歌妙舞而忘倦。唯自得之士,无喧寂,无荣枯,无往非自适之天。
楼主 海阁眺月  发布于 2019-01-11 14:44:53 +0800 CST  
人生原是一傀儡,只要根蒂在手一线不乱,卷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提掇,便超出此场中矣。
楼主 海阁眺月  发布于 2019-01-11 15:41:48 +0800 CST  
人这一生,自私很容易,爱自己却很难。——杨绛 ​​​​
楼主 海阁眺月  发布于 2019-01-11 17:07:00 +0800 CST  
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
阶下有人在仰望你,
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
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
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 杨绛。
楼主 海阁眺月  发布于 2019-01-12 11:58:10 +0800 CST  
做人,不需要人人都喜欢

酷酷猫儿
01-25 21:26
关注
每日更新情感美文,欢迎喜欢的朋友转发收藏点赞评论加关注!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总是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总是会活着活着,就成了一直在讨好别人,或者是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好人而活。

就像上面这幅漫画,无论你怎么做,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和看法,不管你怎么做,都有人失望,即便你是好心,即便你用尽全力,各种议论还是不会放过你。

其实在乎别人的看法,本不是件坏事,但是如果整天因为别人的看法,而忧心忡忡,畏首畏尾,那你将会有无尽的烦恼,甚至很多人还会因为你是老好人,而去麻烦你,谁都对你呼来喝去,让你帮这个帮那个,而当你突然醒悟,有一次拒绝的时候,你在别人眼里,就又成坏人了。

比起别人如何看你,我们应该更关心自己过的怎么样,这样的人生才是鲜活的,只有克服别人对你的看法,我们才能自由自在,我们的生活,才能真实。

之前的我,是一个特别在意别人看法的人,所以我一直在苛求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为了照顾别人,而让自己委曲求全,为了让别人好做,而牺牲自己,但是我发现,无论我怎么做,都会有人不满意,无论你怎么牺牲,也还是有人讨厌你。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你的付出,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你人再好,也不是人人都喜欢你,有人讨厌你,有人嫉妒你,有人看不起你,每个人都有自尊,与其讨好这些人,不如坚强起来,活出自己。

我不是人民币,做不到人人喜欢我,爱我的,珍惜我的,我会加倍珍惜;不在乎我,厌恶我的,我也不会去在意了。人生路上,必定充满质疑嘲笑,这些都无妨,不要被别人的舌头压死,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做事,要勤勤恳恳,坦坦荡荡。
楼主 海阁眺月  发布于 2019-01-29 13:31:18 +0800 CST  
春暮,花已旧,次第绽放又黯然凋谢,如一场盛大的表演。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或娟秀可爱,或清新玲珑,或粗旷高逸,或质朴平实……透过它们,我仿佛感受到了创造它们的种种心——如此不同,却都又如此可爱。万流入海,皆是自然之心。
楼主 海阁眺月  发布于 2019-04-08 09:01:13 +0800 CST  
这世间,被人轻视是无需在意的,受人诋毁是无需去辩驳的。人生如此烂漫多彩,何必无事向人性宣战?
楼主 海阁眺月  发布于 2019-04-08 14:29:48 +0800 CST  
懂得应该不在乎,与真的不在乎,真的是有区别的。如今,你们说什么我都真不在乎了。谢谢。
楼主 海阁眺月  发布于 2019-07-21 14:56:11 +0800 CST  
没有鄙视,也没有克制,就是不在乎。这种感觉好奇妙。
楼主 海阁眺月  发布于 2019-07-21 14:57:54 +0800 CST  
放下一个执念,也好轻松。炼心好奇妙。
楼主 海阁眺月  发布于 2019-07-21 15:01:48 +0800 CST  
识得孤独三昧,开启自在之门

正心正举
08-02 07:00
关注

来源:正心正举公众号

文/蔡梓润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人生而孤独

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到哪去?这是哲学中永恒无解的终极三问。

哲学的终极三问,揭示了人生的宿命:人生而孤独。

海德格尔有一个著名的概念:被抛。想象一个人,被抛到夜色下无边的旷野,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不知来路,不知归途。此刻的他,就是这旷野里渺小、无援的被抛弃的孤儿。

我们谁又不是这浩瀚宇宙中的孤儿呢?

对这三大终极性问题,无数伟大哲学家耗尽毕生心力去求解,又有谁成功了呢?


这样一种孤独,是一种形而上的、终极的孤独,谁也无法破除,谁都无法逃脱。

形而上的孤独,延伸出精神上的孤独——追求灵魂的互通。

我们何以陷入形而上的孤独?因为我们是极其偶然的存在。我们从无中被莫名其妙地抛进世界,最终又消失在无中。这其中,没有任何目的性,没有任何必然性,以至于我们的父母,甚至我们的祖先,但凡有分秒的差池,我们就不可能存在。

这样的概率太低了。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一个极小概率的事件,比任何一组中奖彩票的号码都要随机。

一如一个被随机创造的孤独齿轮,我们在这世间机械地转动。我们怎么能期待有另外一个刚好配对的齿轮,恰好与自己在无始无终的时间里同时出现,又恰好在无边无际的空间里碰巧偶遇,再天衣无缝地结合,按照同样的频率转动起来呢?

这是两个极小概率的无数次乘方,我们当然不能说可能性为零,但它确实是种奢侈。一个伟大的思想诞生了,这思想发出的声音在漫长里历史长河中回荡千年,才会被另一个思想听见,并报以一笑。

尼采,梵高,谁不是这样孤独的人呢?

精神的孤独难以排遣,我们便退而求其次,试图化解情感上的孤独——追求灵魂的相爱。

不再追求理解,只追求这尘世间普通的情感慰藉。试问,哪个孤儿不期盼被人疼爱呢?

于是我们渴望亲情、友情和爱情。我们将它们统称为爱。这也是在破除孤独的征程中,人最后的退路了。

但这样的退路并不是没有荆棘。鲁迅就说:“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聒噪。”即使只是追求情感上的共鸣和慰藉,我们也常常处在求之不得的困境里。

即使真是有幸获得了人间的爱,也请记住,爱不能消解孤独,它或许就像一剂吗啡,并没有解除病症,只是缓解了痛苦。

人的根本性的孤独宿命,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从孤独中学习爱

爱可以让人对孤独不求甚解,但对孤独不求甚解的人学不会爱。

我们从形而上的孤独下沉到精神上的孤独,从精神上的孤独退步到情感上的孤独,再从这情感上的孤独里学会爱。不谙孤独者何以言爱?

最深沉的亲情,并不源于对养育之恩的报答,而源于对孤独的体悟。这种孤独,是面对历史的孤独。

当我们体悟到,父母正在无可挽回地老去,正在无可奈何地走向死亡,而自己又无能为力时,意识到来处的逐渐消亡,父母身上的那种宿命般的孤独感便激发了我们对他们最深沉的爱。这是一种对孤独的历史深沉的留恋。

最深沉的爱情,并不源于对男女交欢的渴求,而源于对孤独的体悟。这种孤独,是面对未来的孤独。

当我们体悟到,我们也正在无可挽回地走向虚无,正眼睁睁地注视泯灭的归途,我们便产生对伴侣最深沉的爱——我亲密的伴侣,她既是我余下半生归途的延续,我与她爱情的结晶也将是我死后路途的延续。这是一种对孤独的未来深切的寄托。

最深沉的友情,并不源于对功名利禄的向往,而源于对孤独的体悟。这种孤独,是面对当下的孤独。

孤独的人相遇了,结成了挚友,即使不能予以物质上的帮扶,或许也不能给予精神上的升华,只凭着在这世间孤独灵魂的难得相逢,便能激起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孤寂的旷野里遇到招手的人,即使他也同样行囊空空、茫然无助,但仅仅是相遇本身便让人感到慰藉。这是一种对孤独的当下诚挚的感激。

爱无法消灭孤独

一切深沉的爱,都如此这般地从孤独里来。但妄图用爱消灭孤独,只会消灭掉爱本身。

多少人在得到情感的慰藉之后,转身苛求爱人给予自己精神上的理解?苛责父母与自己存在代沟,苛责伴侣不解风情,苛责友人与自己三观不和。这些苛责蚕食了爱,却对孤独没有多大帮助。

只有识得“孤独三昧”的人,懂得了孤独的宿命性,才不至于在爱里失了分寸,才不至于把来之不易的爱亲手毁灭。


正心正举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之门

孤独使人学会爱父母,爱伴侣,爱友人。爱让我们得以与这世界相处,但我们自己呢?

与世界相处时,孤独教会我们的是爱;与自己相处时,孤独教会我们的是“自在”。

“自在”一词尤其值得回味。那分明是说:只有你——这趋于无限小的“自”,与那无边无际趋于无限大的“在”的相互面对、相互呼告与询问。

从词义来说,“自在”是一种“自我存在”的孤独状态;从词性来说,“自在”作为一个褒义词,是一种享受的状态。

不仅不排斥孤独,甚至在享受孤独,我们便说这个人是自在的。

孤独是可以享受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人时,别有一番酩酊,这多么自在!

这样的享受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它是有门槛的。它至少要人学会独处,要人的心灵可以丰盛而深刻到自给自足。

庸人不配谈孤独。他们将闲暇用于消遣,找人打牌、闲聊,或者一目十行地浏览手机里的垃圾信息,这种状态只是无聊,而非孤独。

孤独是一种试图将其他灵魂纳入进自我而不可得的状态,而不是将自我消散于外界而不可得的状态。一个人一旦得了空闲,因为约不到能与自己消遣的人,就声称自己是孤独的?别开玩笑了!

孤独者自有一个深刻而有趣的灵魂,因为没有其它更为深刻而有趣的事物,所以选择面对自己,选择独处;无聊者的灵魂太过无趣而贫瘠,以至于宁可选择其它无聊的消遣,也不愿和自己静静相处片刻。

孤独者将渐渐接受他的孤独,孤独也渐渐教会他爱自己——与众多无趣的消遣和众多庸人相比,自己是多么值得爱的人!孤独激起了他对自己的爱,这爱带领他认识自己,人就在这孤独里逐渐深刻,也开始懂得享受孤独。于是,“自在”了。

诗人与哲学家莫不如此。

但无聊者永远不会接受他的无聊,他永远在消遣,永远需要更多的新奇与刺激。于是就像叔本华所说,“陷入了无聊和痛苦间的钟摆”,永远无法深刻,也永远无法幸福。这样的人,谈何自在呢?

这就是许多庸人在过的生活。

所以,我们要过什么生活?是努力去参透孤独,还是放任自己无聊地消遣度日?

如果是我,我当然选择去识得孤独,变得深刻,开启自在之门。

当然前提是:假如孤独是可以学会的。

楼主 海阁眺月  发布于 2019-08-05 11:26:40 +0800 CST  

楼主:海阁眺月

字数:28774

发表时间:2018-01-27 00:58:1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8-06 16:36:27 +0800 CST

评论数:106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