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道德经》,分享自己的读书经历,提升自己,改变自己

按照惯例,此章应有小结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楼主 满天_星  发布于 2016-03-18 16:05:00 +0800 CST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此章虽只有短短二十五个字,却出现谷神、玄牝、天地根三个新的名字,看来这一章节的关键就在于此,弄清其真实的含义,其他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楼主 满天_星  发布于 2016-03-19 16:35:00 +0800 CST  
谷神,顾名思义,五谷之神。五谷,应是滋养万物最基本的存在,当然此处的五谷并非特指我们常称的那五种谷物。养育天地,滋养万物,那必然是道那种程度的存在才可做到,但大道是不死不灭的,而此处说谷神不生,似乎还未超脱道的存在,只能暂时理解为一种无限接近道的一种存在。
玄牝,玄者,道的一种特性,牝者,主生。玄牝即为玄妙的感生。
天地根,物无根而道不长也。天地根,天生地长的根本,在第一章有提及,即无名天地之始。那么这里的天地之始和天地之根是否能等价起来呢,表意上似乎没有多大的区别,细一深究,天地之始,即无,乃是道从先天反后天的过程,就是先天的总结,后天的开端。而天地根,即使后天开端之后的延续发展。虽然是系出同源,但有着本质的区别。
楼主 满天_星  发布于 2016-03-19 16:38:00 +0800 CST  
这样一解释,在去看第六章那短短二十五的字,似乎又是别有一番天地。
谷神、玄牝、天地根、是寻悟大道所应该经历的境界。当你能理解什么事谷神,并且能达到谷神不死的程度,那么恭喜你,境界又再上一层,即使玄牝。而之后勤学勤思,通晓玄牝的法门,即关键所在。那么得悟大道指日可待,再上一层,就能接触到什么叫天地根。这时候你只需要“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楼主 满天_星  发布于 2016-03-19 16:38:00 +0800 CST  
第六章至此加上前面几章节所出现的寻道悟道的历程,已经出现治民、知者、圣人、谷神、玄牝、天地根这几种境界了,看在我们又进一步揭开了道的一丝神秘了。
楼主 满天_星  发布于 2016-03-19 16:39:00 +0800 CST  
本章小结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楼主 满天_星  发布于 2016-03-19 16:40:00 +0800 CST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也,故能成其私
问苍天大地,谁能主其沉浮?百世轮回之后,又有谁能留下旧日的容颜。唯天地耳。那让天地能独善岁月之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是因为他们从来不追求什么,所以便得到了一切。就像圣人行事一般,时刻谦卑谨行,却得到众人的推崇。从来不刻意去求追个人的得失,而他却能得到一切。
楼主 满天_星  发布于 2016-03-21 16:20:00 +0800 CST  
天地乃是万物之母,从无始而来,有始而去。通晓万物之灵性,独得百象之道性,便能永寿不朽,长生不老。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总结,有灵之人窥悟一条大道之行,勤而习之,终成圣人,以其身践行,从而反过来证实之前所观察的正确性。事情进行到这里,这些东西在前几章似乎已经都有所提及,如果这一章节没有其他内容可以进一步剖析,岂不是赘言?那我们只能重新再读一遍,发现提及天地其特点是长生,提及圣人其特点是后身而身先,外身而身存,无私而成其私。看来果然有些道理。在上章已经提及并总结出了寻悟大道的种种境界,而这章节作为补充,进一步向我们揭示了种种境界中展现出来的一些本能。那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了,上章提及圣人与天地之间,差别有好几个境界,而此章独将圣人与天地,而忽略了其他境界。看来在悟道的过程中,这是两个关键的境界,有所了关键的变化,看来悟道应该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而圣人与天地恰恰是质变关节的所在。
楼主 满天_星  发布于 2016-03-21 16:22:00 +0800 CST  
此章小结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楼主 满天_星  发布于 2016-03-21 16:23:00 +0800 CST  

楼主:满天_星

字数:3967

发表时间:2016-03-17 00:40:0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3-22 23:44:34 +0800 CST

评论数:3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