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医巨著——黄帝内经(原创出击)

“汗出见湿,乃生痤疿。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出汗遇湿气,会长痘痘、痤疮、痱子。出汗时毛孔打开,若遇湿气,湿气会从毛孔进入,阻碍卫气的发散。卫气郁阻,就会在遇阻部位的皮肤处形成一个气血郁结的疙瘩。大的叫疖子,小的就是痤疮,更小的就是痱子了。
活动出汗,受风寒之后,寒气收束皮肤,卫气出不来、汗液排不出,也会长痘痘、痤疮。
从黄帝内经这两句中,总结几条有利于护肤不长痘痘的注意事项:
1.温水勤洗脸,保持皮肤干净,不让油渍灰尘阻塞毛孔;
2.出汗马上擦干,不在潮湿的地方久待;
3.刚运动完还在出汗时,不进空调房;
4.脸上有汗不要用凉水洗脸;
5.食疗养护肝脏、健脾祛湿,不让皮肤出油太多。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25 21:09:57 +0800 CST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阳气在精柔状态下,也就是正常的宁静的不亢盛的状态下,会持续温煦滋养身体。内养五脏六腑之神,外润筋膜肌肉皮肤。
阳气虚,五脏六腑的功能都会减弱,皮肤肌肉筋膜也得不到充足滋养。
阳虚的人,身体懒散能躺着绝不坐着、消化不良、脑袋蒙圈、昏睡不醒、干啥事都没动力没激情、思想也陷入阴暗负面无法自拔。这是朝着植物人的方向发展了。
需要调理身体、补充阳气,重新拥有小孩子一样的热情,咔咔地开始激情澎湃又充满成就感的精彩人生。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26 20:44:46 +0800 CST  
“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人体免疫力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固密的腠理(可以理解为毛孔)。因为身体没有足够阳气来控制腠理的开合,防御邪气的侵入。所以毛孔开合失调,然后寒气就很容易侵入身体,寒气使筋脉短缩,让人慢慢变成弯腰驼背。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26 21:45:43 +0800 CST  
“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
皮肤肌肉层的寒气如果不及时疏解,寒气和卫气纠结深深陷入经脉,使患部腐烂流脓。这也是瘘管、淋巴结核等病的成因。
肾主恐,肝主惊。五脏的腧穴都属于膀胱经,若寒邪深入到经脉腧穴,肾水寒,就会莫名其妙感到害怕。
有些人没有任何原因地感觉到害怕,这就是因为肾水寒。肾水寒不能升腾涵养肝胆之气,肝胆气虚,就会胆怯、易受惊吓。
胆小的人要多吃肝胆1号滋补一下,这样就有勇气干点大事,比如向喜欢的女孩子求婚、催客户赶快签合同、向领导要求升职加薪什么的~~~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26 23:17:00 +0800 CST  
“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身上肿胀溃烂化脓是什么原因呢?营卫不和,堵塞了。寒气有凝滞的特性,因为寒气的影响,营气被淤滞在肉中,阻碍卫气运行。卫气受阻,皮肤肌肉就得不到卫气的温煦,没有卫气温煦的皮肤肌肉就像没有太阳照射的地球,会逐渐变冷生寒。而营气郁积的部位就会化热。因营卫不和而堵塞的部位就会肿胀发热溃烂化脓。
如果身上某个部位曾经肿胀溃烂化脓过,即便好了之后,下次如果又溃烂,很可能会在同样的位置。这是因为这个部位的营卫并没有完全疏通,依然在积累“再次交通堵塞的力量”,堵到一定程度就又肿胀溃烂了。有很多人口腔溃疡、冬天手上长冻疮,会反复在同一个位置溃烂。这可以通过食疗通经活络彻底疏通堵塞的根源。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27 20:16:17 +0800 CST  
“膏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
体内热毒太盛,容易生疔疮。如果总吃肥腻食物、油腻食物、太精细的主食,脾胃消化不及,就只能堆积在体内,肥甘厚味非常容易郁积生热毒,就会让人长疔疮。
注意荤素搭配、粗粮细粮搭配,不超过脾胃的消化能力,就不会在体内郁积过多热毒。如果是湿热体质,也可以通过食疗清除湿热。湿热清除之后人也会感觉到轻松清爽、嘴里不再黏糊糊。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27 21:11:38 +0800 CST  
“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体弱的人夏天受寒容易患疟疾。夏天出汗多,津液和阳气都大量流失,身体其实是疏于防范的。若受风寒,寒气从腧穴侵入经脉,毛孔受寒就闭合,邪气就关在经脉中,内有郁热、外有寒邪,就会患风疟,表现就是身体一阵寒一阵热,热比寒多,发热时出汗,头痛等。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27 21:41:35 +0800 CST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风邪为百病之首。风性开泄,它特别擅长撬开身体的防护屏障,方便其他邪气侵入人体,是百病之始。如果阳气处于正常的清明而平和状态,人就会气血调和,皮表会一直有卫气守护着,不容易被风邪侵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27 21:45:46 +0800 CST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
久病不愈,病会从病脏传到其他脏,等五脏都传遍,人体阴阳隔绝,就会神气逸散、气血崩亡,良医也束手无策。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27 21:47:09 +0800 CST  
“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阳气受邪气阻碍,就要泻出邪气。但如果泻的方法不当,医生水平比较差,就反而助长了邪气,更加病重,所以阳热持续积蓄而病死。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27 21:47:56 +0800 CST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白天,阳气在体表。天亮阳气生,正午最鼎盛,日落阳气收敛潜藏,汗孔关闭。身体会在傍晚以后关闭汗孔,以免阳气外泄。
所以,会出汗的运动最好都放在白天进行,以免扰动阳气、损耗阳气。夜间运动,汗孔打开,如果环境寒凉、潮湿,就容易受寒湿,损耗身体阳气,身体反而越加萎靡。即便因为运动而强行驱使气血荣养四肢和皮肤,看起来非常健康,但是五脏六腑会渐渐阳虚。
在空调冷气的房间进行健身,就得注意运动完之后擦汗穿衣,不要着凉。要不然,体型练好了,里面却虚了。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27 22:01:10 +0800 CST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阴精藏于内,其中蕴含一点元阳,阴精化生阳气。阳气护卫皮肤,使腠理固密。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气为阳,血为阴。从阴阳角度来讲,生病就是阴阳的失调、失衡。
阳盛阴衰,阳气郁积亢盛成为阳邪,日积月累势头更盛,使人神志癫狂。
阴盛阳衰,阳气不足而阴气过盛,五脏之气就运转不畅。阳气不足,身体会产生寒、湿、淤堵,使人胀满、脉气滞涩、九窍的功能减退。比如听力减退、视物模糊、舌头僵直打颤、鼻子堵塞鼻涕横流等等。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27 22:04:30 +0800 CST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养生就是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使筋脉柔顺、骨髓坚固、气血顺畅。身体内外调和,邪气就不能侵犯,清升浊降有序,耳聪目明,可以长寿不衰。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27 22:50:51 +0800 CST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肝郁+饱食伤脾,容易诱发痔疮、便血。
风邪侵犯人体,风为阳邪,耗气伤阴,精血损耗。肝主筋,肝血不足以养筋,筋失去濡养就容易松弛。如果再吃过饱,饱胀伤脾胃,消化不良,筋脉驰纵松懈。
肝气郁结、脾气不升,肝气脾气无力上行,就向下寻出路,带着消化不完全的残渣从肛门排出,这就是痢疾(肠澼)。久而久之,肝气下陷,小肠的火也随肝气下陷,肛门因小肠的火而热肿,诱发痔疮。痔疮溃烂有污血排出,就会便血。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28 21:13:00 +0800 CST  
“因而大饮,则气逆。”
“大饮”就是过量喝酒。少量饮酒帮助活血行气,过度饮酒伤身。酒性辛热,助生湿热。
经常过量喝酒,肝脾之气被湿热所困不能升,胆胃被湿热所困不能降,肝胆脾胃的气全乱了。引发肝气郁结、湿热困脾、胃气不降、胆汁反流等等。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28 21:24:27 +0800 CST  
“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劳累过度会让骨关节坏死。
经常挑扛重物、房事过度、过度剧烈运动,会伤筋伤骨。肝主筋、肾主骨,筋骨伤则肝肾伤。肝肾受伤使骨髓化生不足,骨关节得不到充分滋养就会坏死。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28 21:33:17 +0800 CST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健康的关键在于阴阳平衡、阴阳调和。如果阴阳失调,就像四季有春无秋,有冬无夏,万物生机灭绝。养生就是让身体的阴阳调和、阴阳平衡。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身体有阳气驱动才能持续生成和储藏阴精,身体化生阳气又需要有足够的阴精作为“燃料”,阳气过分亢盛,化火伤阴,阴精就会耗尽。
阴精封藏于内,阳气护卫于外,才能精神安定。阴阳不相交,心火上炎而不能往下温煦肾水,肾水寒而不能温升化为阳气,阴精、阳气的生化无以为继。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
感受风寒雾露,皮毛关闭,卫气郁于脉外则生表寒,营气郁于脉中则生内热。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29 20:50:38 +0800 CST  
“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春天肝气生发之时伤于风邪,肝气郁陷犯脾土。没有了充分生发的肝木,入夏则心火不旺,脾虚湿盛,水谷运化不完全。肝气郁陷、脾气下陷,不能升则降,裹挟水液及未消化物从肛门而出,成为洞泻(又名濡泻或脾泻)。
夏天伤于暑热,暑热开泄皮毛,寒邪入体,驻留经脉,入秋寒邪闭郁体内,卫气与其交锋,则疟疾反复发作。
长夏季节,脾阳不足的人多被湿气所伤。秋气主收敛,入秋之后秋燥不能制住旺盛的湿气,则中焦湿盛,胃气上逆,肺气不得降而壅塞,遇风寒则皮毛闭郁,肺气冲逆,诱发咳嗽。湿气不去,日久侵入关节、筋膜,诱发膝关节炎症,手脚冰凉、萎弱无力。
冬天伤于寒,寒邪束缚皮毛,卫气郁于外,营气郁于内,内热积蓄不得出。春天阳气升,郁热更盛,受风寒雾露则营卫之气更加郁积,诱发温病。
卫气不固,精气衰竭。感受风寒雾露之后,百病丛生。所以四时之邪可以伤五脏。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29 21:02:20 +0800 CST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饮食五味是五脏之精气的来源,而五味吃太多又会伤五脏。
“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康熙字典:“津津”,溢也。酸味入肝,过度吃酸味,就会使肝气太盛郁积,肝气不能疏泄条达就犯脾土,使脾气衰败。
所以,肝气郁结的人、脾胃虚弱的人不能吃太多酸味。另外女生例假期间也不能吃太多酸味,这可能会让人肝郁气滞而诱发、加重痛经。什么人适合多吃点酸味呢?肝气太虚的人。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咸味入肾走骨,过度吃咸味,肾水过旺,耗伤骨髓使大骨中虚,肌肉萎缩无力,水盛克火,心气抑而血脉凝涩。所以不吃盐不行,吃太多也会让人骨质疏松,肌肉短缩。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如果你吃甜食会感觉肚子胀、气闷,就不要再吃了。另外,甜食吃太多,会让脸变黑。
甜味入脾,过度吃甜味,中焦脾胃之气壅塞,心气郁于上而满,气逆作喘,脾土克水,肾水郁,反映到脸上就是脸发黑。
“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苦寒败胃,苦燥伤阴。脾虽喜燥,但过度吃苦味让脾太燥而不濡润,运化失常,胃阴被伤、胃气郁满,让人饥不欲食。适度湿润的土地可以孕育植物,过度湿润或者过度焦枯的土地则不适合生长。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过度吃辛辣,则肝气发散,津液消耗过度,筋脉失养而败坏松弛。肝主筋、心主脉,肾水涵养肝木,肝木生心火。肾藏精、心藏神,精神通过筋脉相交,筋脉败坏松弛,则精神相交之路不通,精神衰败。“央”,尽也。
“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所以,饮食五味要调和,要均衡,不能偏嗜,这样才可让五味补养身体,让人骨骼壮盛、筋脉柔韧、气血调和通畅、皮肤腠理固密,如此才能健康长寿。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6-03 16:58:15 +0800 CST  
【素问•金匮真言论】
“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天有八风,人有五风,为啥这么说呢?
“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
自然界八方来风,在符合季节的时段起对应的风就是正风,正风养人;不该来的时候来的风,就是邪风或者虚风,邪风伤人。
比如:春天东风,夏天南风,秋天西风,冬天北风,缓缓吹来,这是正风,善养万物,对人危害不大。
如果:春天起西风,夏天刮北风,这就是邪风。邪风会侵犯五脏,让人生病。虚邪贼风,要避之如矢石,像躲避流弹飞矢一样躲避邪风。
人体感受风邪,五脏受伤,分别发为肝风、心风、脾风、肺风、肾风,所以人有五脏风病。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6-07 11:31:12 +0800 CST  

楼主:医书老师

字数:18821

发表时间:2020-04-17 22:21:5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7-18 21:45:27 +0800 CST

评论数:11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