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医巨著——黄帝内经(原创出击)

秋天自然界阴气渐长,阳气渐收,秋高气爽,清凉之气横扫一切燥热。
秋天要早睡早起,心情平和,不火急火燎,使肺气清润,避免被秋天的肃杀之气伤到。
内经讲,“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如果违背秋季养生规律,阳气就不收敛到内部,肺部有热,人会干咳、胸闷。阳气封藏不足,相当于提前泄掉了用于在冬天保护身体的阳气,到冬天容易消化不良拉肚子。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06 21:23:28 +0800 CST  
冬天就是藏阳的时候了,要注意保暖。古人要求早睡晚起,等太阳升起再起来,待在暖和的地方,这都是为了保暖,减少阳气的消耗。毕竟古人生活条件太差,补点阳气不容易。
然后还要“无泄皮肤,使气极夺”。就是不要大量运动出汗,阳气会随汗泄出。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如果冬天阳气消耗太多,就伤了肾阳。肾藏阳不足,到春天阳气就不能充分生发,然后肝血不能滋养四肢,阳气不能温暖四肢,四肢就会冰冷痿软。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06 21:36:47 +0800 CST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什么是好天气?好天气就是让人感觉不到天的存在。天一旦显露它的存在,就是遮挡日月,晦暗不明。我们看不见空气就是好事,一旦看见空气了,那肯定是空气被污染了。
身体的状态也是这样,健康的时候是不会注意到身体的,只有哪里病了,才会关注到。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06 22:02:44 +0800 CST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这一段描述的是冰河时期或者全球火山一起喷发的场景。天空被尘埃覆盖,阳光进不来,地球逐渐寒冷,水分不能蒸发,也没有了降雨。所有的动植物都死了。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气候恶劣,气候不按节气变化,植物生长的时候没有雨水,就会枯萎。狂风暴雨频繁,四季更替异常,则万物灭绝。我们祈祷风调雨顺,就是希望气候正常,能有一口饭吃。虽然科技发展的很厉害了,但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力还是非常有限的。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06 22:04:00 +0800 CST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从哲学角度来讲:阴为静,构成了万物的形体和框架;阳为动,为万物带来了动力和变化。只有阳,则只有混乱而没有秩序;只有阴,则只有死寂和固化而没有变化。阴阳共同组成了我们这个看得见的五彩斑斓的生动的世界。
所以四季的阴阳变化,是演化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本。养生之道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顺应四季和身体阴阳变化的规律。违背这个规律,就会损耗身体的根本。
春夏要助力阳气生发和壮大,秋冬要助力阴气壮大到足以藏阳不漏,这样身体才会处在阴阳平衡、气血充足的状态,这就是健康状态。这和种地是一样的,春夏要让植物接受充足的日照、水源、肥料,以保证秋冬可以多结果、结大果。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06 22:43:36 +0800 CST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大道理大家都懂,大师和其他人的区别在于:大师去实践并且精通了,普通人听一听以为懂了就没兴趣了追求新鲜玩意去了,而蠢人则反其道行之。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最高明的保养身体之道是发现有点苗头、亚健康的时候就纠正了,可以始终保持身心愉快;次一级的是病情还轻的时候就治好了,身体还有能力自行恢复;再次一级的就是熬成重病之后才治疗,非常痛苦,大伤元气。而且亚健康治起来最便宜,吃一年闲小豆也才2000来块,而重大疾病的治疗基本倾家荡产还不够。病了才去治,犹如口渴才现去打井,要打架了才现去铸造武器,晚了。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07 22:51:40 +0800 CST  
【素问•生气通天论】

“生气通天”活人的气机与自然界是相通的,会受到外界的影响。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根据四季变化趋利避害,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四气调神大论里也说过,“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很久以前,华夏民族在懵懂中一边生病一边抹着眼泪鼻涕总结经验。最后终于总结出一条教训——根据四季变化趋利避害,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反复承受各类自然环境的伤害之后,古人进一步总结:天地之间万物的气机都与自然界相通,人的九窍、五脏六腑、筋骨脉肌皮也都与自然界相通。凡是违背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的行为,都会损害健康。
想象一下,2000多年前,有一个家伙在睡觉的时候,被子被老婆给拽掉了,第二天拉肚子、流鼻涕打喷嚏、全身酸痛。
然后历朝历代,有几千、几万个出现这些症状的伙计,他们或是昨天被拽被子,或是吹了冷风,或是天冷时候衣服脱给女友穿了,最后医生们总结出:受寒就会拉肚子、流鼻涕打喷嚏、全身酸痛。
后来进一步研究出,拉肚子是因为肠胃受寒,流鼻涕打喷嚏是肺受寒,全身酸痛是肌肉筋膜受寒等等……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08 21:30:52 +0800 CST  
“其生五”,阴阳衍生出五行。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当然,五行是指古人观察自然现象之后总结和抽象出的五大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不是实体的金木水火土。
“其气三”。他们观察到了阴阳有不足、适中、太过,三种状态,即少阴少阳、厥阴阳明、太阴太阳。五行之气也可以分为不足、适中、太过,三种状态。
不足状态: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
适中状态: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
太过状态: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08 21:36:06 +0800 CST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好天气总会让人身心愉快几分。一直保持身心愉快,身体的气血就非常通畅,所以阳气就充足而且稳定,可以保护身体不被环境的风寒暑湿燥火之气所伤。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邪不能害。
健康长寿的真正秘诀就是在一个风调雨顺的地方,每天开开心心过日子。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08 21:40:10 +0800 CST  
“故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保持精神专一,衣食住行顺应四季气候变化。如果不注重,就会被气候变化伤害到身体,内使九窍不通,外使肌肉的气血堵塞,阳气也会在抵抗病气中逐渐消耗,身体的正气就被削弱。
九窍就是眼耳口鼻加大小便出口。九窍不通就会视力模糊、耳鸣耳聋、口淡无味、呼吸困难、鼻炎鼻塞、便秘、尿频、尿不尽等等~~
肌肉的气血堵塞就会全身酸痛、僵硬、忽冷忽热、起疙瘩、肿胀等等~~
阳气消散就会免疫力下降、畏寒怕风等等~~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08 21:55:39 +0800 CST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如果太阳不出来了,地球就凉凉了。人如果没有阳气,人就凉凉了。太阳照耀万物生长,人的阳气也是人体生理活动的源动力,同时也有防御体表的作用。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08 22:03:59 +0800 CST  
好了,我来了,泡上一杯闲小豆,继续码字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12 21:07:57 +0800 CST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寒的特性是凝滞,受寒之后,气血被寒气凝滞束缚,气血的运行就会不通畅,有的部位气血阻塞。受寒了的人身体会感觉酸痛、僵化,而不再是健康时候的柔韧灵活,就像很久没上油的门枢一样。“欲如运枢”就是像门轴“吱吱呀呀”转动不灵便的样子。以前的门,是门轴垂直插在海窝里,门轴不够润滑的时候,就会吱呀吱呀响。
有个朋友身体是偏向阳虚,问我,他最近感觉身体变差了。我说为啥?他说最近夜尿多,而且全身感觉酸痛,没有力气。我说,你这俩情况都是受寒的典型状态。他说没受寒啊?我让他仔细琢磨一下最近的生活习惯。最后发现是午睡的时候没盖被子。后来盖好被子,很快就缓解了。
身体不那么健康的时候,因为日常生活习惯,我们很自然就会忽略很多细节,就很容易被虚邪贼风趁虚而入。这时候才发现,内经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是多么的有道理了。
“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寒气进入身体,就像灰太狼打进羊村一样,会激发起阳气来进行保卫身体的战斗,这样神气也不能安住在心舍,人就会感觉烦躁不安、心神不宁。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12 21:45:24 +0800 CST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中暑出汗不要止汗,多喝温盐水。暑热是阳邪,特性是开泄。受暑热的人会出汗而且体温升高,旁边人摸起来会感觉他身体发烫。受暑热的出汗,是身体的一种自我调节反应,暑热会随着汗而散出来,体温就恢复正常了。这时候一定不要急于止汗,不然暑热就关在身体里面了,蓄邪为患。补充足够的盐水就好,喝水要喝热水。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12 22:15:12 +0800 CST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驰长。緛短为拘,驰长为痿。”
湿气重的人会感觉脑袋昏沉,人如果长久处于湿热环境会肌肉无力、四肢屈伸僵化。头部是清阳汇聚之所,它喜欢清澈明朗而讨厌黏糊糊的环境。湿气的特性是黏滞,湿气重的人,就会感觉脑袋跟裹着湿棉被似的昏沉不爽。如果湿热长期盘踞在筋膜、韧带等部位,就阻碍气血对这些部位的滋养。会让人大筋拘紧、小筋松弛,也就是四肢屈伸僵化、肌肉痿软无力,这个和运动神经元病类似。就像一部运行良好的机器慢慢被杂质堵塞、锈蚀到再也动不了了。还是好好调理五脏六腑,补足气血,让气血冲走体内各种垃圾,让身体恢复清爽和舒适。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12 22:37:50 +0800 CST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风邪会让人阳气虚,使其余邪气比如寒气、湿气等等更容易侵犯人体,会导致身体肿胀。“因于气”的“气”是指风邪。风邪的特性是到处乱窜、开泄毛孔。它可以在身体内到处流动,有些荨麻疹的症状就是身上毫无规律地随机起疙瘩然后过一阵又下去了,那就是风邪,中医叫风团。风邪会阻碍身体的水液流通代谢,这就会让身体发生水肿。风团就是因为风邪而引起的水肿块。
另外,阳气时刻在保护身体,会和一切进犯人体的邪气战斗,渐渐会被消耗掉。而阳气虚了之后,我们身上的肉就变得松软了。所以,我们要四季都保持阳气充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13 10:33:55 +0800 CST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劳动要适度,过度劳累既伤阳气又伤阴血。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我们不可以没有太阳,也不可以多出十个八个太阳,那样地球上只会剩下一堆焦炭。
动则生阳,人在活动的时候会激发阳气,所以适度的运动可以激发身体的阳气,让人更加健康。但是过度劳累就是过度扰动阳气,阳气过度地亢盛会大量消耗身体之阴,日积月累身体就会逐渐失衡。
夏天炎热,阴虚阳亢的人就像每一个细胞都在享受桑拿,阴精被大量煎煮亏耗,使人热厥。
“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
阳气像大河溃堤一样势不可挡地奔涌外泄,人会精神恍惚甚至昏迷,眼不能视、耳不可听。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18 21:07:10 +0800 CST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菀”同“郁”。体内邪热上冲的人,暴怒会让气带着血上冲而不下,血郁结在上,使人昏迷。但凡脾气暴躁的人,肝气都特别刚硬不屈,可以食疗一下养护肝脏,肝气顺脾气就温和,有助于家庭和谐、工作顺溜、身体健康。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25 09:36:42 +0800 CST  
“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
伤筋会让身体不便、身形不正。“容”同“用”。筋膜约束骨骼、连接肌肉和骨骼关节。若筋受伤,就会松弛、痿废、拘紧僵硬,表现在外就是四肢活动不便、身体松垮垮或者驼背弯腰不成正形。这样的人,男的不好找媳妇,女的看起来也不美。要想形体美,除了去做特意的练习以外,食疗调理可以让身体五脏六腑从内而外获取充足能量,自然就更加健康,表现在外就是英姿勃发,帮助形体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25 20:19:15 +0800 CST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半身汗是偏瘫的前兆。左半身出汗右半身不出汗,或者右半身出汗左半身不出汗,这是汗出偏沮。不出汗的地方,说明气被阻塞到达不了那里。这个地方正在失去气血的滋养,即将因缺乏能量和原料而停止运转。身体组织长时间失去气血滋养就会麻木,继续发展则会萎缩枯瘦,好像植物枯萎一样。半边身体枯萎就是偏枯,即偏瘫、半身不遂了。如果出半身汗或者半边肢体麻木,就需要疏通经络、养护气血,这样可以让阻塞的这半边身体恢复正常,避免偏瘫。
楼主 医书老师  发布于 2020-05-25 20:23:21 +0800 CST  

楼主:医书老师

字数:18821

发表时间:2020-04-17 22:21:5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7-18 21:45:27 +0800 CST

评论数:11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