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玄异与心性认知----浅见杂谈

21 天下有道

老子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可见“道”,其意义并不只是对应某个人是否成仙成佛的概念,而是对应着涵盖天下万物的总的规律性的运化。

所以说是“大道”,是说其范围涵盖至大至宏也。

作为一个人所修,是否是大道的标准,并不是以修炼方法和途径来判断,也不是以名义上的祖师爷是谁来判断。而是要看其所修证,是否最后融汇于那个天下万物的整体的规律性的运化。这是一个客观的唯物的标准,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作为一般道家的说法,这个层次是为“炼虚合道”。其实世面上披露出来的修持路径,大体上还在练气还神,或练神返虚的层次上,所以对于你练的那个东西,是否能够合于“大道”,现有的修炼普及界知识还不足以给出合理判断。

如果真的"合道“,融于那个亘古以存,衣养万物的博大存在, 你将跳脱于对自我利益和功力水平的汲汲以求,对天下大势的当前状态和未来发展,应该是清晰知道的,同时作为大道运化的一份子,你也必然知道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4-03 10:16:01 +0800 CST  
22 虚境的“禅修”

禅修可以净化身心,陶冶情操,增益健康,亦能开启本源之智慧,感应修行之神奇。一般的禅修,往往是去寺庙中静坐数日,虽可获得片刻之安静,然而须臾又归世俗喧嚣,道基不稳,净心难觅。且若无明师正法之引导加持,所谓禅修,亦成枯坐,难有效验。其实呢,虚空之中没有距离。高水平的修行明师也可以在虚境传法,进行修行的教学。对于参加者来说,也不必非要等放假,居于家中亦可有修行之效。而这种虚境之中 ,通过和明师的场连接,身心受到净化和陶冶,不良信息得到顺化与协调,增益人体健康,涵养性命本源,还可感受诸多修行玄妙之处,如人饮水。此为物理之作用,非迷信之妄传,真实不虚也。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4-04 17:27:21 +0800 CST  
23 做聪明的好人

若还没有条件修行,那就做个聪明的好人吧。做个善良的人,做个好人,有时也并非易事,甚至要付出代价。一方面你要面对世俗物欲的诱惑,被滚滚红尘所裹挟;另外你周围的环境、人事也会给你保持善良制造困难。所以做好人还要“聪明”一点,既要懂得放弃和舍弃,做减法,也还要懂得方法巧妙的保护自己。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4-07 16:10:06 +0800 CST  
24 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此句何解?从修炼的角度来说,较高层次的修行锻炼,其身外均有比较有序的气机排布,此身外气场有序排布具有对人的保护作用,以及对外界的干预能力等等。当然,如果位臻圣人,其身外炁场更与广大时空区域相融相通,身上承担的事情更多,调控影响范围更大,此即为辎重之义。记不记得唐僧取经,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谛等等随身保护,实际就是身外那套气场物质分宫分位,凝而成相的排列分布态的一种隐喻。所以所谓的辎重是指这个,并不是说圣人走到哪都带着粮草器械车辆。因此道德经这章后面接着写,“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就是说已经修至于圣人之位,身上担负着广大时空区域的很多事情,可以说是万乘之主了,不可再以身轻于天下,轻率燥动,更不能以这个肉身再去轻举妄动等。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4-08 10:05:29 +0800 CST  
25 即死即活

大家都知道王重阳是自称“活死人”的,什么叫“活死人”?就是你说我活着,我已经死了;你说我死了呢,我这还活着。实际上是一种“即死即活”态。就像曾经有同修在静定之中,进入到那么一种状态,突然发现口鼻呼吸消失了,一摸脉搏,连脉搏都摸不着了,你说这人活着还是死了?当然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又恢复了普通状态,没有一直保持。但这种“即死即活”的状态呢,在修行中是真实存在的,而一旦你的修炼能够进入到这样一种状态,可想而知,你对于生命的调控,达到了怎样的一个高度。你既然可以“即死即活”,那“生”和“死”对你而言已经不是一个界限,或者套用一句老话来说,叫“我命由我不由天”。高层次的修炼,佛家也好,道家也好,就在跟你玩这个“不生不灭”“即死即活”,玩这种“一只脚在门里,一只脚在门外”的边界状态、极致状态,你迈进门来,你固然错了,你退出去,你又错了。很难言传,只可意会。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4-09 22:56:03 +0800 CST  
26 有“我”与无“我”

“我”这个字,拆开来看,是以手执戈之相,手里拿着兵器。所以执着于“我”相,必有争斗,防卫,隔绝,局限,排他等种种情状,难以避开。不谈修行,仅从我们普通的生活来看,执着于“我”相,过于强调自我,自己当然并不会开心,也会给他人带来伤害。
而舍弃“我”相呢,汉语也对应一个字“舒”,“舍”“予”(予,自我)也。内在的涵义是当你能放下自我,舍我之相的时候,则能够实现一种舒展的,舒适的状态。因为放下那个狭隘的我的局限了,自己的心胸就能够扩展开来,心性上更加舒展,包容,也更加自在,自然。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4-12 10:59:13 +0800 CST  
27 三十辐共一毂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翻译: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用泥土烧成的器皿,当中是空的,所以才能放东西,这样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窗户造房子,当中是空的所以可以放东西和住人,这样才有了房屋的作用。

人们常常喜欢“有之为利”,而老子用了这样一些现实的比喻,来说明“无之为用”。于参修而言,实为妙理。须知,填有填实之处,无有腾挪余地,虽有利然亦有限,而空无之处,乃生妙用。

于修心而言,唯当你的心空了,方可生智慧。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4-15 22:19:14 +0800 CST  

28 医道之源

医道之源,和古道家内修之法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更深入的来说呢,是古道家参究天人之学的过程中,具体应用于人身诊疗(此其小者)乃至协调天地人三才演化(此其大者)的实践。可以说,若无人身内修实证,便无医道的神妙疗效,中医医理亦只能流于外相皮毛。

如扁鹊从学于长桑君故事,并非神异传说,而是古医道的真实传承,在历史的长河中或隐或显。其中多少逸士高人,显则度济天下,隐则参究人天。而师门以古道家之修行心法普传,数年来从学者各有真切体证,无论从涵养人体正气,增益性命本源,强身健体,开智发慧,乃至身外炁场排布有序化,协调顺化命途之机等,皆颇有实效。其中,另领古医道一脉,基于问道修行之实证实参,从人身经脉,身内身外实虚物质组态,以及天地自然环境,实虚两相时空物质周流运化(五运六气)之角度,披露黄帝内经之真意。对学者领悟医道本源和精髓,提高中医治疗实效极有裨益。

中华古医道,博大精深,这次疫情之中,中医中药的疗效表现优异,见诸报端,未来中医中药之复兴,亦指日可待。希望中医中药能够真正发展起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世界。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4-15 23:16:16 +0800 CST  

29 老子发现了什么?

老子,究竟发现了什么?我们不妨直接从下面这段老子自己的话来体会: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道德经,二十五章)

老子发现时空当中有那么一种存在,先天地而生,衣养万物, 周流不息。他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只好勉强起个名字叫道。

所以老子所说的“道”,并不是一个理论概念,或者道路、路径之类的,而是时空之中的客观存在。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4-16 19:33:17 +0800 CST  
30 梦境

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夜里睡觉,梦见一个巨大的金人从西方飞过来,在寝宫里飞绕,第二天,汉明帝将这件怪事告诉给了文武百官。大臣傅毅说:这是西方信奉的神,叫佛,就像陛下所梦到的那样,是吉兆。汉明帝于是遣使西域拜求佛法,这才有了印度高僧白马驮经,佛教从此传入中国。

在修行领域,奇异的梦境,往往是一种高阶信息的传递和作用,投射在人的头脑之中,而以梦境的形式浮现。

这个东西很震撼。比如有极少数学佛的人,接触了佛经或者去了某个寺庙之后,突然就梦到菩萨,佛金身相等等,从而立刻产生实信,就此走向学佛的道路。道家修持也有类似的情况。一起从学古道家修行的同修,也经常有梦境的感知。其实,从修炼的角度,武林门踢你一脚,给你踢个跟头,或者说气功给你发点气,让你感觉哪块热乎一下啊,这属于质量、动量型的低阶物理宗量的作用,从水平来说,还比较粗浅。而让你以梦境的形式感受到某种信息,则属于某种高阶物理宗量的作用,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功修领域才能做的事情。

当然,并非所有梦境都是这种高阶信息的接受。实际上大部分仍然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想的常俗梦境;也有一部分则属于自性妄念的某种幻化成梦,如果是理智而清醒的人,应该能够分辨这里面的区别,但也不乏有人,以自性幻化之梦境为真,从此走向迷信,甚至疯癫的道路上去了,可叹可悲。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4-17 20:25:13 +0800 CST  
31 来,一起修炼吧!

修炼一种自具圆融的满足,一种放下物累的潇洒,一种复返婴孩的纯朴,一种身心澄澈的净化,一种命途顺随的安然,一种身心康朗的方法,一种天人相应的玄妙,一种融入无涯的豁达。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4-19 09:00:55 +0800 CST  
32 虚境的“禅修”

禅修可以净化身心,陶冶情操,增益健康,也能开启本源之智慧,感应修行之神奇,探究时空之玄妙。繁忙喧嚣的现代都市之中,很多人对禅修感兴趣,希望在山林的幽静之中,回归清净的本心。一般的禅修,往往是要去寺庙中静坐数日,虽可获得片刻之安静,然而须臾又归世俗喧嚣,道基并不稳固,净心亦难守持。更何况,若禅修过程中并无明师正法之引导加持,所谓禅修,亦成枯坐,难有效验。而师门的传承,宗古道家天人一之学,可以于“虚境”中引带加持心法,习学者在家也可以时时有所感受,无须放下工作暂离尘世。学习期间,身心沐浴于师门心法陶冶净化之下,自可增益人体健康,涵养性命本源,觉有生命充满能量,焕然一新之感。亦能感受诸多修行玄妙之处,如气脉、功景、梦境之奇妙感知等,如人饮水。此为高维空间之真实物理作用,非迷信之妄传。因弱化了形体动作之苦修,而以心法涵养为主,故而十分适合现代人参学。期有虚心诚意以求师,德行良好者加入。
“禅”者,示单也。明示规律简单性的一面。而道之规律,含简单、周流,通变之性,非止简单一义,学者不可不知。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4-24 20:10:55 +0800 CST  
33 女性如何修行?

虽然一直以来男性修行者的比较多,但也从来不乏优秀聪慧的女性,发自内心的对修行感兴趣,想要步入真修之路,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然而呢,又有很多流传的观念说法限制了女性的修行,比如认为女性修行慧根不如男性,女性要转男身才可以真正修成等等。在修行门派的选择上,不少女性也为之困惑。欲学丹道之法,又恐有斩赤龙之相;欲学藏密之途,又听闻可能需要与上师“双修”;欲修中土佛家,被告诉女身成不了佛。难道现实生活中的男女不平等,也要在修持界重演?
修行万流归宗之处,乃宗一无形无相,从这个道理上讲,原本男女修行不应该有差别,之所以现在看起来有差别,是因为很多修行宗派在功法设计上,并非立位于无相之相,而是立位于有相之路,既然有所相,自然亦有所障。
从我所从学的古道家修法来看,其本立位于虚空无为之境,所以并不存在女子修行的障碍。比如,功法不走实丹之途,所以女性并无斩赤龙等肉身反应,而走“虚丹”之途,直入先天门户,避免了修行上的弯路。从同修的情况上来看,相反的,反而是女性学员进步的更快一些。为什么会这样?我觉着有女性生理心理方面的原因,比如女性心理性格上往往要比男性更坚韧,有韧劲有耐心一些;从生理上来说,因要生育后代故而身上携带先天物质往往比男性为多,更容易与先天之境相沟通体证。
更深一步的原因,老子所言之“大道”,原本就有“贵柔守雌”的基本特性,所以女性更容易勾通于大道无形,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吗?大道 '贵柔守雌",女性修行有自身的优势!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4-24 20:30:10 +0800 CST  
34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

老子说,"道"啊,是万物之奥,是善人之宝,而不善人也赖以得到保全。

古人立天子,置三公,虽然可以享用手执拱璧而先驱驷马的威仪,都不如进入此道的可贵。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4-26 16:27:52 +0800 CST  
35 如何寻师访道?

我感觉,寻师访道,无非“诚心”, “虚心” 二词。能诚心,明师看你心诚,知道这个东西的珍贵,能够诚笃以修,才能教你;能虚心,不是高傲自满,自以为是之人,才能听从老师的教导,现代的话说是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道家常以水譬喻,水是从高向低流的,处卑下之地,老师的法才能到你那。法者,水去也。

有了“诚心"和"虚心”,那怕资质差点,慧根差点,老师可能也愿意教,因为你还可以塑造,教不了大成,也可以小成,学成了也不会不尊重老师,甚至欺师灭祖什么的。没有诚心,和虚心,即使你自认为你资质挺好,也不会有老师,上赶着来教你,学这个东西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真传之法是个好东西,但也会因此要舍弃和放下世俗的不少东西,因为一旦沉迷进去,其实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世俗中博取什么的。看《逝去的武林》,有些练形意拳的,炼进去了,也迷进去了,最后是功夫练出来了,但是生活也一塌糊涂了,随便哪里打个更,吃口饭,一辈子过去了。

诚心和虚心,嘴上说说容易,实际做到,心行,很难。经不起考验,架不住一个小题目来考试一下的。记得禅宗慧可求法,为法忘躯,那是多大的诚毅之力。现在别说为法忘躯,就是让人舍点钱财或者其他什么身外之物,都很难做到,现代人先给你算计算计,这玩意是不是又受骗了,真的假的,你先拿出来给我演示一下,是不是有真东西,有真东西我再学,我要付出了能不能得到我应得的东西。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你是明师的话,面对这样的人,你还咋教,你只能无话可说。记得看王力平的自传说过,还有其他一些高手也说过类似的话,就是在跟老师学的时候,总有那么个阶段,是傻乎乎的,不会去算计自己得失的,在完全的信任中(但其实根本没想过是不是要信任老师这回事),才学到真东西的。现代人的特点是算计太多,不如古人淳朴,恐怕也因此会失去了很多的机缘。

任何一个明师想要教给你真东西,一定会考试考验一下你的。因为嘴上说的都好听,实际未必。必然会设置各种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困难,来多次的考验你那颗心的反应。很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在第一次小考验时就没有通过。特别要注意的是,明师考验人,往往用逆不用顺,不会顺顺当当的就送大礼包给你,总会给你一个别别楞楞的东西,看你怎么接,就像黄石公考验张良,你是张良,你会捡起桥底下丢的那双鞋吗。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4-26 21:57:42 +0800 CST  
36 几道之修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8章

道家常以水譬喻,因水善利万物,又处卑地,故而几(接近)于道。

修行之途,虽然门派众多,炼法不一,然而百川汇海,万流归宗,最终都归于几道之修。说几道,而不说证道、悟道、合道,实在是因为学海无涯,道亦无止境。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尔。。。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4-28 21:32:44 +0800 CST  
37 有德司契

有德司契,这是老子的原话。就是说当圣人行有德之事的时候,是需要采取某种契约的形式。道家讲度化众生,但是并不主张无缘无故的对一个人好。也就是说圣人也好,真人也好,当你要度化众生的时候,要为天下人做一些有益处的事情的时候,是不可以悖道而行的,也要符合“司契”的规律,否则作为度化之师自己也会承担因果。所以为什么古修行心法在面向世人普传的时候,是一定要收取学费的呢。天道规律对个人就是这样,是舍得平衡,而非一味无原则的给予。功法会给人一些十分有益的物质和信息的协调,你愿意求得功修的进步,功力的提高也好,你愿意求个人的身体健康,命途的平安顺随,乃至世俗占位的提升也好,在你对应付出的限度内,会给从学者一个很好的协调。在此基础上,如果你能明奉献天下之理,愿意走认知宇宙奥秘的问道之路,就此走上较高层次的功修锻炼当然好。若你尚不愿放下世俗种种,你所获得的那份健康,平安和顺随,也尽对的起你的付出了。19年以后的世界,对应着某种转折,在危机之中,未来的不可确定性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即使对普通人来说,有个护佑之地,有人管你,其实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了。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4-29 13:17:17 +0800 CST  
38 天人之学

自古以来,道家修行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虽然老子说“域中四大,人居其一”,但以天之宏,以人之微,人天怎样才能合一?天人合一之后,究竟又能做些什么?天道和人的关系是怎样?人又能以怎样的形式参与天道的演化?这些天人之秘,因为所涉及的修持层次过高,而且古来真正进入天人合一境界的人又极为稀少,使得天人之学真正的内涵,在普及界很少流传,人们只能从类似女娲补天之类的神话流传之中,略略猜测一些其中的奥秘。
而师门的传承,宗古道家天人一之学,根当前大道之演运,秉正本清源之义,恰好披露了古天人之学真正的奥义。原来人之修持,绝不仅仅是为自身小我的健康长寿或者功能法术,而是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道法规律之中,占有协调天地人三才演化的特殊位置。而基于天人本一的修持体系,因其占位较高,对于从学者而言,属于一套系统且安全的修持方法,且在心法涵养陶冶之下进境颇快,收益良多。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5-01 20:26:17 +0800 CST  
39 心法

在正式的修炼领域,老师带学生,除了形体动作呼吸等外在形式上的传授,都存在有由老师到学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这是内在的、本质上的东西,即心法。当然具体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比如佛家也有心印,加持等等说法。普通的功法,传递那个东西往往比较单一,或者弄个什么东西在你身上某个位置,你去炼去。而高层次功修心法,是全面和系统的。从师门古修行心法来看,老师给你带的那个东西,是全身心的,整体性的,包含先、后天真炁以及多重物质组态的有序化分布和运行的机制,整到你身上。然后你在这个东西的涵养,陶冶和净化之下,可以自然而然的,实现身心的健朗清净、固本还元,并按照心法内涵信息的路径设定,逐步的完成功修的不断进阶。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5-03 10:31:12 +0800 CST  
40 道之为物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以此。”------道德经21章

“道之为物”这一章,在道德经中有很独特的地位,是极少数的老子描述自己实证体验的话。在这个段落中,老子真确的描述了自己对道的体证。说“道之为物”,就是说呢,道作为一种物质的存在啊,惟恍惟惚,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至于象,物,精,信究竟是什么,这个不太好说,总之呢,是一些非实体型的物质存在,但是从老子的真实感受上来说,却感知到里面有丰富的存在,包含有极为丰富的信息。正因为老子体证到了这个道的存在,所以才可以知“众甫之然”,就是知道天下万事万物究竟是咋样的,靠什么知道的,老子说的很有底气,“以此”,就是靠体证“道”知道的。所以这里面其实也说明了“道”的一个特性,就是道之中,自然包含着宇宙万物的一切信息,故而老子可以说,不出户,知天下;也可以说,以此。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5-05 11:11:07 +0800 CST  

楼主:dunyu

字数:38782

发表时间:2020-02-15 01:05:3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06 20:40:24 +0800 CST

评论数:2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