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历史上武功最牛的人( 全新漫画故事)

(二)

话说王德被冠以“夜叉”美誉没多久,宋人就迎来了“靖康之耻”,金国灭亡北宋,徽钦二帝被掳,康王赵构即位,是为南宋高宗。“夜叉”本事再大,也救不了北宋,只能把满腔热血交付于偏安一隅的南宋。

建炎元年(1127年),王德率勤王之师奔赴京城,他换了个新领导——大将刘光世,跟着老刘一起对付那些趁乱捣蛋的流寇和贼匪。

这刘光世是一个注了水的名将,打仗本事不咋地,最擅长逃跑,而且军纪败坏、贪财好色,一见到金银和美女就走不动道,经常谎报军费以捞钱,或搂着妓女和小妾不问正事。就是这么个货色,被马屁文人吹捧为南宋的“中兴四将”之一(另三位是张俊、韩世忠和岳飞,而张俊也是个滥竽充数的,唯韩、岳二人是货真价实的名将)。

刘光世是个废物,多亏有个厉害的下属“王夜叉”帮他,他才不至于在废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年刘光世率先锋部队讨伐流寇李成,那李成甚是了得,史载其“勇力绝伦,能挽弓三百斤”,而且也是个刀法高手——“能左右手抡弄双刀,所向无前。”

按说这么个敌手,刘光世是肯定打不过的,但首先跳出来迎击的是王德。

王德率百名骑兵执行侦察任务,到达蔡州上蔡(今河南汝南)驿口桥,突然遭遇李成军,李成军以为王德是忽悠他们的诱敌部队,便没当回事,没想到王德大喝一声:“朝廷大军已到!”李成军登时大惊,慌忙溃散,王德一路追杀,斩俘甚多。

李成咽不下这口气,重整旗鼓,转回再战。两军摆开战阵,李成军一眼看到了伞盖之下连盔甲都没穿的刘光世,不由大喜,打算“擒贼先擒王”(其实李成自己才是贼头),拿下宋军主帅。

兴奋的贼军集中兵力,一拥而上,直奔目标。就在刘光世小命不保之际,王德启动“夜叉模式”,哇呀呀爆叫、呼啦啦乱砍,保护着刘光世力透重围,回到军中后,他又重新冲出,把李成军杀了个七零八落。

李成气疯了,本想轻松拿下宋军主帅,却被突然冒出来的“夜叉”给打了,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不过他最大的悲剧还在后头。七年后,他被另一个宋军将领彻底击溃,无奈之下投奔了金国。这位宋将便是家喻户晓的岳飞。

王德救了领导,官升武略大夫(第十九级武官),春风得意。但不到两年,他就因为得罪了领导,差点丢了命。这个领导和刘光世一样,也是“中兴四将”之一,他就是威名赫赫的韩世忠——他和岳飞一样,都是杰出的军事家,也是出色的武林高手,关于他们的故事,咱后面还会详述。

建炎三年(1129年),继被金兵惊吓之后,倒霉的宋高宗又被自己人给惊吓了——将领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砍死皇上宠信的大臣和宦官,逼高宗禅位给年仅三岁的太子赵旉(没几天这可怜的小孩就被宫女不小心绊倒炉子时发生的巨响给吓死了),可苗、刘二将没得意多久,就被韩世忠等将领打败,双双逃向福建。这时,王德接到命令,随韩世忠追击叛将。

追杀叛将,王德超级欢喜,但隶属于韩世忠,他又郁闷了,因为他琢磨着如果这次行动完成了,功劳不都归了姓韩的了?他王德再努力,也至多混了个在韩世忠将军的“英明领导”下,虽然韩世忠的本事比刘光世强一万倍,但他王德是刘光世的老部下,自认为和韩世忠没本毛钱关系,他可不服姓韩的。

王德思之再三,决定不搭理韩世忠,自己单干!

韩世忠很生气,心想你个刘光世手下的小将,胆敢跟我来这套!于是老韩派出亲信部将陈彦章在信州(今江西上饶)拦截王德。

这陈彦章也是个莽撞人,见着王德,二话没说,抽刀就砍,可他哪知道,眼前这位可是“夜叉”,王德迅捷地躲过陈彦章这刀,随即自己反手一刀,一秒钟,先砍人的人被砍死了,横尸街头。王德的刀法,果真了得!

王德和前辈杨业一样,使的都是“宋刀”,这“宋刀”和“汉刀”、“唐刀”最大的不同就是汉、唐之刀的刀身多是特别直的长条方形,而长柄宋刀的刀身变弯了、变斜了、挺像月牙,《水浒传》中经常亮相的“朴刀”便是这种式样。

刀劈强敌的王德好不兴奋,继续追杀叛军,终于在福建斩杀了叛军将领苗瑀(苗傅之弟)、生擒叛军将领马柔吉并将其押送到高宗面前。王德立有大功,却惹出大祸,气恼的韩世忠上诉王德擅自杀死他的部将,有关部门一调查,果有其事,便将立功的王德关入监狱,判处死刑!

就在夜叉兄即将被开刀问斩的时刻,突然一声“刀下留人”(很像古装剧里的情节)。救他者,不是别人,正是宋高宗,皇上舍不得王德,便以一道特赦令把他从鬼门关上拖了回来。

王德很感动,发誓更要忠心耿耿,报答君王。而韩世忠呢,自然心情不佳。多年后,韩世忠和王德这对冤家竟然又碰面了,而且韩世忠还代替刘光世,成了王德的新领导。王德算是犯到仇人手里了,他会倒霉吗?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3 15:41:47 +0800 CST  
(三)

王德被皇上特赦后,继续效力于刘光世,他被任命为前军统制,去对付一个被朝廷称为“妖贼”的敌手,此人是江西地区一个团伙的老大,拥众数万造反玩,他的名字极具“佛味”,叫王念经,他的团伙大名鼎鼎,但凡熟悉金庸小说的朋友绝不会陌生——“明教”是也!

王德率军行至饶州(今江西鄱阳),遇着一拨兵马正热火朝天地围城,原来是王念经的属下刘文舜。王德猛冲上去,大喝一声,这刘文舜被突如其来的“夜叉旋风”给吓趴下了,二话没说就打出了白旗。

面对这个怂包,王德没手软,一刀砍死,但对其他贼兵,一个不杀,可把他们给感动坏了。接着王德对属下们说:“王念经会以为我们宿留此地,一定不加戒备。”果不出其所料,王念经还真就这样,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确实成不了大器。

王德日夜兼程,直奔王念经的老巢。明教的将士们远没有《倚天屠龙记》里说的那么厉害,在“夜叉”刀下,或伤或残,或死或降,王念经来不及逃跑,被王德当场拿获,解送朝廷。高宗大喜,恢复了王德的官职,并加封武显大夫(第十七阶武官)和荣州刺史。

摆平了明教头子,王德又走上更有意义的抗金前线。建炎四年(1130年),金军再次南侵,镇守京口(今江苏镇江)的刘光世被吓着了,准备退守丹阳,王德见老大又犯了“怂病”,立马跳出来请求誓死保卫长江,还有些立场坚定的武将表示强烈赞同,于是王德和他们分兵坚守险要之地,和金兵血战,终于阻挡了金兵,还收复了扬州等地。

在扬州城北,王德突然遭遇一拨金兵,有一名金将身披重铠,以野牛之姿冲阵,王德见状,飞马而上,厉声暴喝,那金将果然有种,非但无一丝胆怯,反倒挺枪猛刺王德!王德眼疾手快,以大刀相迎,那金将没刺着王德,却被王德一刀斩落马下。其余金兵被眼前这一幕吓得失魂落魄,王德趁机率军猛杀一阵,斩杀数以万计!

蹂躏了金兵没多久,王德又突然遭遇了一帮另类的凶猛敌手,确切来说,这帮敌手不是人,是动物。

绍兴元年(1131年),王德奉命征讨秀州(今浙江嘉兴)变民首领邵青,对于这些擅长造反的老大,王德从没放在眼里,无论是当初明教那个念经的,还是这个玩牛的。

玩牛是什么意思?莫非这邵青是斗牛士?

话说这邵青刚和王德交手,就被亲自执旗指挥冲锋的王德踹了大营,他的士兵们被杀了个连滚带爬。邵青怒了,重整旗鼓后弄来一群牛,准备抄袭前辈打仗高手——战国时齐国名将田单,玩火牛阵破敌!

邵青忙忙活活集合群牛的时候,正好被宋军的探子瞧见,探子再深入打听,得知邵青要玩火牛阵。王德哈哈大笑,道:“这是古代兵法,用一次可以,用第二次可就不灵了。这帮傻贼不知变通,自找倒霉!”

说完王德令全军张弓搭箭,待到群牛即将冲锋时,万箭齐发。

可怜的牛儿们严重受惊,掉头就跑,贼兵们被撞死的、踩死的,不计其数,邵青泪流满面,把自己绑了,跪求王德饶命。王德献俘朝廷,高宗亲自接见,大加赏赐。

转眼两年过去,王德又换了新领导,朝廷给各个大将调动工作,刘光世从京口调到建康(今江苏南京),韩世忠代替刘光世镇守京口,身为刘光世老部下的王德依旧在留在京口,他成了韩世忠的手下。莫忘了,想当年,他可是得罪过韩世忠的,韩世忠恨不能弄死他。而今冤家路窄,王德犯到了老韩手上,老韩会不会趁机整他,给被他杀死的部下陈彦章报仇呢?

接下来发生的这一幕,足以令所有气量狭小的人汗颜。当王德知道新领导换成了韩世忠后,立即率数十骑迎接韩世忠。韩世忠还没到近前,王德就下马立于道旁,高声道:“我王德擅自杀死您的部下陈彦章,现于马前迎候请求死罪!”

韩世忠见状,竟也下了马,伸出手紧握住王德的手,说:“早知你是一条好汉,过去的事儿就让它过去吧,不必放在心上!”说完两位抗金英雄把酒言欢,一笑泯恩仇。在他们爽朗的笑声中,尽显着真正男子汉的胸怀和魄力。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3 15:42:02 +0800 CST  
四)

绍兴八年(1138年),王德再次换了新领导——张俊,其部下被命名为“锐胜军”,军名很威武很拉风,但新领导和刘光世一样是个没啥本事的所谓“名将”。比起行军打仗,老张似乎更擅长是敛财和泡妞,他是个资产亿万的土豪,还和另一位武将争抢过妓女,日后依附于秦桧参与害死岳飞的“坏蛋”,就有他一个。

无论是刘光世还是张俊,虽然都是废材,但他们都幸运地得到了“王夜叉”这名悍勇的属下,这才不至于总打败仗,还能依靠“夜叉”的卖力而建立战功。王德呢,无所谓,反正是朝廷的安排,不管领导是谁,他只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就好。

绍兴十年(1140年),张俊命令王德收复宿州(今属安徽),王德兼程疾驰,从寿春(今属安徽)出发,来到蕲县(今属安徽宿州)和金军巡逻骑兵遭遇,王德没出手,而是率军一头钻进城里,偃旗息鼓,摆出一副沉默无辜的状态。待到金军巡逻骑兵退去后,王德即刻率军向宿州秘密进发,待到半夜三更,终于逼近金军大营。

王德突然出现,金兵吓了一跳,赶紧依汴水布阵迎战,三员金将高统军、马秦和耶律温打算依水阻挡王德。

王德视金兵金将如土鸡瓦犬,他率先策马渡河,步骑紧随其后,个个精神焕发。王德遥望金兵喝道:“我与金人交战大小上百次,金人的那些什么有名的王爷、贵族的酋长,在我面前,无不一败涂地,你们这帮家伙算什么东西?!”

王德这一呵斥,简直和昔日长板桥的张翼德有的一拼。那轰雷似的嗓音和天神般的气势,直把这些掺杂了不少汉奸的金兵吓得魂飞胆裂,纷纷扔了武器跪地投降。马秦和耶律温两名金将也被吓得直哆嗦,慌忙逃回城中,闭门不出。

王德好不得意,追到城下。他很清楚,马秦和耶律温已经受到严重惊吓,不必再吓唬他们了,而是要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于是乎,王德对着城上侃侃而谈,大谈人生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马秦还真被说动了,顺着绳子从城上下来,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表示投降。接着王德下令儿子王顺攻城,耶律温万念俱灰,也投降了。

拿下宿州后,王德乘胜直逼亳州(今属安徽),和张俊于城父(今属安徽亳州)会师,当时叛将郦琼屯兵亳州,听说王德很快要杀过来,大惊失色,他对手下说:“夜叉难以抵挡!”说完溜之大吉。王德兵不血刃,轻取亳州。

连下两城的王德激动万分,他对张俊说:“现在兵威大振,请您下令,乘破竹之势,进取东都(今南京,是当时南宋的“东都”)!”

张俊的人品,前面已说过,他才不会听王德的呢。王德连战连捷,引发了他的嫉妒之心,下属的功劳和威望如果超过领导,领导能开心吗?再加上张俊对继续进军一没信心二没胆,王德的建议,他更不会听了。张俊抛弃了大好形势,毅然班师,王德心里那个郁闷啊!

还好,朝廷没有亏待王德。此番征战,王德功居第一,再度加官进爵,任兴宁军承宣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侍卫马步军都虞候(都是类似于司令的军职),封陇西郡侯。

连打胜仗却被拖了后腿的人,不止是王德。就在王德连取两州的几乎同时,人气最旺的抗金名将岳飞先后取得了颖昌、郾城大捷,就在他雄心勃勃地准备“直捣黄龙”之际,朝廷下诏强令班师,致使“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金人简直都要乐疯了,兀术(即完颜宗弼)于绍兴十一年(1141年)率十万大军南下,长驱直入,兵临长江。朝廷又谎了神,令张俊等将领迎敌,王德再披战甲。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3 15:42:23 +0800 CST  
(五)

想当年,金兀术曾先后被韩世忠和岳飞杀得丢盔弃甲眼泪哗哗,但张俊可没有韩、岳的本事,面对兀术,他心里没底,慌忙分兵守南岸,王德早知道老张是个军事二百五,他说:“淮河是长江的屏障,放弃淮河不守,这是唇亡齿寒啊!敌军从数千里外远来,粮草肯定不继,趁此良机急速进攻,就能挫其士气,若耽搁了时机,淮河一带就非我们所有了!”

王德心急火燎,可张俊却心存犹豫不予批准,跟没事人似的不紧不慢,差点没把王德给急哭了。夜叉兄苦苦请求:“要不这样吧,我父子愿意先渡江,待攻下和州后,您再北渡。”

张俊一琢磨:这样也好,你先玩命去,打败了,是你自找的,和我无关,打胜了,我马上去和你会合,捞战绩。张俊终于同意了王德的建议。

王德顿时豪情万丈,立即以电闪雷鸣之势进发,当夜便拿下和州(今属安徽马鞍山),清晨迎张俊入城。敌军退守昭关(今安徽含山北),王德绝不放过,又把他们打跑了,一直追到柘皋(今属安徽巢湖),与金兵隔河对峙。

这时宋军诸位将帅全部聚集到战场,大战即将开打。关键时刻,张俊再次犯二,他迟迟未到。统制田师中想等他到来再打,王德大怒,道:“等什么等,机不可失!”说完飞身上马,杀向金兵!

此时的金兀术春风得意,曾痛扁过他的岳飞和韩世忠都被宋高宗解除了兵权,眼前的敌手张俊又是个军事上的二货,有谁能奈何他?金兀术盛气凌人地以十多万铁骑夹道布阵,好似层层铜墙铁壁,坚不可摧,闪闪炫目。

敌人越强大,王德的夜叉秉性就展示得越强烈,他对将士们说:“贼军右阵牢固,我应先打右阵!”说完率军过桥,首先发动进攻。这时兀朮手下一名首领披甲跃马出阵迎战,王德瞅准他,张弓搭箭,一个劲射,那首领登时毙命——要知道,王德的武艺可是全面的!

宋军将士被王德的神箭激励了,万名士兵手持长斧,如人墙般滚滚推进!这正是:万柄斧,冷森森,厚斧背,利斧刃,狠劈砍,向前奔,如旋风,断敌魂!

擅长刀斩的王德这次竟玩起了斧劈!

斧,也是十八般兵器之一,提起那些使斧的猛男,诸位会想到谁?徐晃、程咬金?索超?李逵?……说这些人用斧,那纯属小说瞎编。除了古老的商朝有一位女中豪杰妇好喜用大斧(妇好墓出土)外,正史之上几乎没啥使斧闻名的猛人,这玩意儿,太笨重。但王德以长柄大斧来对付金军重骑兵,还真是太合适了!不是铜墙铁壁么?那就用重量级的战斧,上!

金兵铁骑被王德的长斧突击杀了个头掉腿断胳膊折。所幸没死的全部退守紫金山(今南京东郊),王德紧追不舍,金兵再遭蹂躏。

看着眼前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另一位在场指挥的宋军名将刘锜(此君倒是货真价实的抗金名将,乃“八字军”统帅,曾在顺昌之战中大破兀朮的“拐子马”)大为折服,他对王德说:“早闻您威略如神,今日终于亲眼见到,我愿以兄长之礼相待!”要么说英雄惜英雄、好汉惜好汉呢,刘锜对王德的态度,和当初的韩世忠是多么相似呀。

柘皋之战,是王德平生的最后一役,不久金宋和议,两国暂时和平,王德也结束了戎马倥偬的岁月,历任清远军节度使等职,直到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安然离世,终年六十八岁,朝廷追赠他为检校少保和少傅(皆最高荣誉职衔)。他的两个儿子王琪和王顺都遗传了老爸的“夜叉基因”,威风凛凛,勇猛过人。

作为抗金名将,王德的名声虽远不如岳飞、韩世忠等人,但他作战时爆发出来的豪情和武勇,丝毫不弱于韩、岳,而且作战中他不仅以夜叉的凶悍来蹂躏敌军,还擅长用计,料敌如神,貌似粗莽,实则聪明,堪称智勇兼备。相比他那两任无能、胆小又自私的领导,“王夜叉”就更显得了不起了。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3 15:43:12 +0800 CST  



卷一:刀震八方 之 7.神勇民兵 忠义之冠——魏胜(南宋)

(一)

话说这一年,有一个变态与天才相结合的皇帝被一个武艺绝伦的草根青年给惊着了,每当皇帝打算点燃一次新的战火时,那个草根青年狂刀乱舞的身影总是闪现在他的脑海里,使他心生忌惮愁烦不已——唉,此人难缠啊!

皇帝名曰完颜亮,世称“金海陵王”。他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孙子,天资聪颖,才华横溢,精通汉学,能诗善文。在位时大搞改革,政绩卓著,又雄心勃勃,渴望平灭南宋,一统天下。此乃他光辉灿烂的一面。而其另一面则是:嗜血如命,好色成瘾,屠戮宗室,诛杀大臣,奢靡无度,日夜宣淫,尤爱乱伦,若搞个“古代淫君排行榜”,此君可轻松跻身五强。

完颜亮宣称自己平生有三大志向:一是国家大事全得我一人说得算;二是率军蹂躏别国将其君王绑到我面前;三是把天下所有美女弄到我床上。

这个梦想够牛!完颜亮不但敢想敢说更敢干。金朝皇位被他弑君而夺,无数美女(包括他的长辈亲戚平辈亲戚和晚辈亲戚)被他纳入后宫,可是,唯有打仗这块儿,无论如何他也打不顺,其中有个重要原因,便是那个草根青年总举着冷艳凝霜的钢刀在大金国的后方乱砍。

也不知有多少回了,完颜亮的铁骑气势汹汹地向那个草根青年杀去,却多数成了他刀下的无头鬼,草根青年的名字,成了折磨大金将士的噩梦,以至于此后遥遥望见了那面绣有他大名的战旗,金兵便抱头鼠窜!不快跑,脑袋就搬家啦!

纵观赵宋一朝,能将横行无忌的金兵吓成如此心理阴影的,似乎只有二十多年前的岳飞!

这个草根青年到底有何等本事,堪与岳飞媲美?

他叫魏胜,字彦威,籍贯淮阳军宿迁县(今江苏宿迁),出身普通农家,他有一个伟大的老祖宗——大唐名相魏征,但这年头实在忒久远,足有十八世,可谓货真价实的“祖宗十八代”,魏胜沾不到祖宗半点光,只是个平民。

魏胜七岁那年(1127年),中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大事。女真人建立的大金国掀起凌厉猛烈的南征风暴,攻陷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北宋王朝宣告灭亡。悲催的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被金兵掠往北国,金银财宝文物古籍皆被洗劫一空,中原百姓生灵涂炭,无数宋朝女子惨遭淫辱。

魏胜的家乡,也沦陷了,金兵铁蹄之下的日子,不好过。这帮扎辫子的北国汉子仗着马急刀快,四处烧杀奸掠,蹂躏汉人。

魏胜幼小的心灵也被深深刺激到了。而这一刺激的结果很是神奇——草根青年变成了武林高手,后来又升级为英雄名将。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3 15:43:40 +0800 CST  

(二)

面对金兵暴行,小魏胜走上了习武之路。

练点什么好呢?在十八般兵器之中,魏胜一眼就看上了长柄大刀,这玩意儿最是趁手,耍起来甚是威风,劈砍起来爽得很,杀伤力比什么剑戟枪鞭都要强。魏胜开始苦练刀法,就盼着有朝一日能冲进金军阵中尽情享受斩首的快感!

话说这魏胜和“杨无敌”、“王夜叉”一样,都是响当当的“宋刀”高手,由于魏胜刀法绝伦,后世民间便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赛关公”。可惜历史上的关二爷虽武勇盖世,却不曾使过青龙偃月刀,而魏胜倒极有可能使过,因为“宋八刀”(即《武经总要》所称的“刀八色”——即棹刀、屈刀、驩耳刀、掩月刀、戟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之一的“掩月刀”和传说中青龙偃月刀的造型几乎一模一样,前者算是后者的历史原型也。

早在魏胜八岁那年(1128年),一个和他同名不同姓的刀法高手,在和金兵的大战中壮烈了。此人的名字看过《水浒》的朋友都知道——大刀关胜!

真正历史上的关胜擅用大刀不假,却并非北宋时的梁山好汉,更非关羽之后,他是南宋济南府的一员骁将。金兵进攻济南时,关胜飞马而出,刀劈数员金将,吓得金兵魂飞胆丧。不料济南知府刘豫(即后来的大汉奸、金国所立的傀儡“伪齐皇帝”)贪生怕死,设计暗害了关胜,接着献城投降。

历朝历代,从古至今,每逢国家民族危亡关头,总会崛起一些如大刀关胜这般英雄,也总会冒出一些刘豫这样的败类。

老一辈的抗金猛男关胜英勇壮烈,新一代的抗金英雄魏胜横空出世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刀更比一刀强。”魏胜的本事远远超越了关胜,只是英雄的结局,却是一样的悲壮……

距离近的金兵,可以刀劈,距离远的金兵,一时半会儿够不到,咋办呢?习武时魏胜想到此处,便决定再练一种兵器,可以远程攻击的——弓箭!

魏胜果然是天生的武者,很快便练就了一手神射之术,百发百中,还可左右开弓。远击贼,以弦无虚发之雕翎箭;近杀贼,以力劈华山之掩月刀!刀箭双绝的魏胜,对自己的功夫极为自信,迫不及待地响应朝廷号召,投军效力。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身为草根的魏胜肯定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一直在努力奋斗。可是奋斗了许久,依旧没混出头,只是一枚小小的弓箭手,直到四十二岁那年,即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才天降机遇,开始初露锋芒。

那一年,渴望实现人生三大梦想的完颜亮披上黄金甲,罩上大红袍,带上一大群美女(多是他自己的姐姐妹妹婶婶舅妈外甥女侄女,不愧为乱伦高手),准备亲自挂帅,大举征宋。

本来这金宋两国已于二十年前达成了和约。为了这一屈辱的和平,南宋自毁长城,害死岳飞,并向金国称臣,割地赔款,年年进贡。如今完颜亮又想撕毁和约,再度侵宋,无异于得寸进尺,背信弃义。

完颜亮之举令人气愤,而魏胜得知消息,却激动得摩拳擦掌、热泪盈眶——终于被俺逮到收拾这帮兔崽子们的机会了!

只见魏胜大手一挥,召集了三百名江湖义士,组成一支民兵队伍,北渡淮河,攻打金朝统治下的涟水军(今江苏淮安涟水县北),疾如风雷,瞬间秒杀,大获成功!

魏胜进城后,严令部队不得滥杀一人,接着涟水百姓发表即兴演说:

“涟水本就是我大宋国土,你们都是大宋子民!自金兵南下,我们国破家亡,饱受欺凌!”

“哪一个有骨气的宋人不对那金贼恨之入骨?哪一个有骨气的宋人甘愿做完颜狗皇帝的奴隶?”

“如今那禽兽不如的完颜狗皇帝背信弃义,再次兴兵南侵,我等还忍到多时?!”

“大宋朝廷没有忘记我们,我就是奉命来解救大伙的!有没有愿意和我一起收复失地痛打金狗的!”

……

一番激昂慷慨的演讲,把个涟水百姓感染得热血沸腾激情燃烧,纷纷拿起武器,高呼誓死追随魏胜,光复失地,狠揍金兵!

魏胜端的是智勇双全,号召力也甚是了得!他在攻打涟水前脑子就早就策划好了:你个混蛋完颜亮不是想打我大宋吗?那我就在你后方给你瞎搅合,使劲踹你金国境内城池,反正这些地盘也都是你们当初抢夺我大宋的!

在未来的铁血岁月里,魏胜将一次又一次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并非一个只懂舞刀射箭的猛男,他的智商,高着呢!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3 15:43:58 +0800 CST  
(三)

拿下涟水后,魏胜率领自己组建的民兵义军直取海州(今江苏连云港),那海州郡守高文富乃一汉奸,听说魏胜起事拿了涟水,惊得嘴唇发颤,赶紧派兵前往抵挡。两军在海州南八十里的大伊遭遇,魏胜飞马轮刀,把敌军砍了个人仰马翻,直杀到海州城下!

高文富差点吓死,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紧闭城门,并驱赶百姓上城送命。

城池坚固,况且守城的都是被逼无奈的百姓,看来不可强攻!魏胜想到此处,心生一计:下令在城外多设旗帜,迎风乱摆,再燃起烟火假作疑兵,又派些口才极佳的人去各个城门向守城者进行晓以大义,说金兵如何残暴,背信弃盟出师无名,而我朝宽大为怀爱护百姓,我们便是奉命来解救百姓,收复失地的。义军进城后,必定秋毫无犯!

海州城内的百姓本就受够了金人统治,对高文富更是痛恨万分,听得义军言论后甚为欢喜,马上打开城门,义军顺利进城。

高文富气得七窍生烟,跳着脚大骂百姓,但事已至此,为了保命也只得硬着头皮上。他和儿子高安仁率卫兵在谯门(建有瞭望楼的城门)继续顽抗,但这对汉奸父子哪里是魏胜义军的对手,战士迅猛如豹,魏胜刀快如风,一番激战,生擒高文福,阵毙高安仁,尽灭州兵千余人。城内百姓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

农家子弟拉扯的一支民兵队伍,人仅数千,兵器缺乏,从未接受过正规军事化训练,却在金国境内攻城略地!魏胜,真乃神人也!

两战告捷,魏胜意气风发,豪情万丈,随即开始了新一轮的行动:传谕周边诸县,轻松平定,免除租税,释放囚徒,开仓放粮,犒赏将士;将忠义豪士分为五军,严明纪律;自兼都统制,继续招募江湖义士以图收复失地,魏胜威名,愈发响亮,远近闻名,八方豪杰纷纷响应,十日之内,得兵数千!

民兵队伍不断壮大,但手里的家伙实在太少,魏胜将此事上报境上帅守,说俺们队伍奇缺盔甲武器,希望大人能给俺们提供一些。未曾想那帅守胆小如鼠,他明知道金人将背约南侵,但十分惧怕朝中主和派的势力,一支没敢上奏皇帝。

这帮吃朝廷俸禄的官老爷,真他奶奶的软蛋!魏胜心中对他们无限鄙视!这时义军左军统制董成跳出来对魏胜说:“老大,我建议攻打沂州(今山东临沂),夺些军备来!“

董成是个超能干仗的猛人,魏胜对他极为欣赏,但听了董成的提议后,却表示坚决反对,魏胜说:“兄弟啊,刚才探子来报,数万金兵已到沂州,我军人手和兵器都少得可怜,去打沂州无异于以卵击石。听我的,切莫出兵!”

董成心想:老大平日胆略超人,现在咋怂了呢!不就是因为兵器少,我才要去抢点回来的嘛!

董成坚决不听魏胜的,擅自着一千来个兄弟杀奔沂州。

别说,董成还真不愧为血胆猛男,冲进沂州城后展开激烈巷战,愣是带着一千多人砍死沂州守臣及其军士三千多人,吓得剩余敌军全部投降,缴获武器盔甲数万件!把个董成乐得乱蹦,心想:幸亏没听老大的,看我还是打赢了吧!

然而董成很快就笑不出来了,并为没听老大之言而追悔莫及。金兵大部队杀来了,他们采取奇葩战术——纷纷上房,居高临下以砖瓦当武器,一阵砖雷瓦雨,董成义军被砸得嗷嗷直叫血流不止,多亏魏胜及晒干到,才没全军覆灭!

“董成!你小子不听军令,擅自行动,损兵折将,其罪当斩!但看在你平日作战骁勇且夺得敌军器甲的份上,暂且饶你不死,日后将功赎罪吧!”魏胜对董成的处理,还是比较得当的,毕竟兵少将寡,猛将更难得,若杀了他,肯定是亲者痛仇者快。再说了,好兄弟,哪舍得啊!

魏胜的名头越来越响,很快就传到了完颜亮的耳朵里。这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竟有如此胆量和本事!得早点摆平他,否则扰乱我一统天下的计划!想到这儿,完颜亮派出大将蒙恬镇国率万余金兵杀向海州!

蒙恬镇国一贯骄横,又有绝对优势兵力,对魏胜义军不屑一顾,认为只是一群乱民草贼、乌合之众而已。金军一路狂飙突进,抵达海州以北二十里处的新桥,突然望见对面有一大将横刀立马,身后兵士严阵以待。

想来这厮便是那草根魏胜了!蒙恬镇国冷笑一声,下令全军冲击!魏胜不慌不忙,迎头而上,两军杀作一团!

蒙恬镇国哪里料到,义军的战斗力竟如此强大,这些平时受尽国破家亡之耻的壮士们,面对仇敌,分外眼红,无不以一当十,狠宰金兵!

蒙恬镇国还没料到,两军厮杀时,突然伏兵四起,金兵顷刻大溃——这是魏胜早就设计埋伏好的!

蒙恬镇国更没料到,当他很想努力地突围而走时,一柄寒气冲霄的大刀飞斩而来,恰似狂龙怒涛,这位金国大将最后看了一眼这个残酷的世界,献出了脑袋!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3 15:44:13 +0800 CST  
(四)

新桥之战,魏胜刀劈蒙恬镇国,率义军斩杀金兵千人,收降三百,自此军威更盛。山东民众闻听此讯,欣喜若狂,急欲归附。魏胜正好乘势传檄山东百姓,进行招抚,集结军队等到朝廷大军到来。

沂州百姓在魏胜的鼓舞下,斗志高燃,数十万人于苍山安营扎寨,高举反金大旗。金军很头疼,不断增兵围攻,山寨有些吃力,向魏胜发出紧急呼救信号。魏胜立即率军救援。这一回,金兵学精了,他们也玩起了埋伏。魏胜义军见情形不妙,皆奔山寨而去。金军哪里肯放,紧追猛击!

“兄弟们,你们赶紧上山!看我一人断后!”但见魏胜凭借掌中钢刀,大逞个人虎威,独自断后!金兵知他是义军主将,又见他孤身厮杀,不由大喜,立即以五百骑兵以泰山压顶之势扑将而至,将他围了个水泄不通!金将暗想:纵使你三头六臂,怎敌得五百铁骑?今日你必死无疑!

魏胜面不改色,驰马舞刀左冲右突,前劈后剁。金兵的重围忽而被撕开,如波开浪裂,忽而又围拢,似蜂拥蚁聚。厮杀多时,金兵被魏胜砍得人头滚滚血浪滔滔,然毕竟猛虎难敌群狼,其自身也被刺数十抢!

金兵有些遮拦不住了,魏胜刀锋破冰,终于杀出重围。金兵很执着,紧追不舍,乱箭齐发,可怜魏胜的战马当场中箭摔倒,魏胜反应极快,箭步飞下,徒步横刀,直入山寨,金兵彻底惊呆,再无一人上前拦阻!

下一步咋办呢?望着易守难攻的山寨,金兵突然生出一毒计:打不死你们,就渴死你们!于是他们断掉了义军的水源。

没水喝,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这样下去还打个屁仗,没几天就自动全完了。“这有啥大不了的?!看我来搞定!”魏胜依旧丝毫不乱,信心百倍,他快速采取两个措施以应对金兵的狠招。第一招比较简单,杀牛宰马,喝血!

第二招看起来很不靠谱——向老天爷虔诚祈祷求雨!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魏胜的第二招竟然灵了!那边刚祷告完,突然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瓢泼大雨随即而从天而降!

晕啊!魏胜不但是个大刀猛男,还是个大仙儿!众人惊呼!

水的问题解决了,但金兵依旧遍山为营,攻势益急。魏胜那发达的大脑再度飞转,他认为金兵如此急切,纯属虚张声势,肯定另有目的!啥目的呢?极有可能是想转移去再攻海州!于是魏胜趁敌不备,神不知鬼不觉地秘密溜出山寨,快马加鞭,直奔海州城而去!

果不出魏胜所料,金兵还真的撤去了苍山之围,转攻海州!金兵前头部队刚到城下,魏胜就从城里杀了出来,金兵吓了一跳,还以为做梦呢——这家伙不是在山寨吗?咋又突然出现在城里!莫非有分身之术?莫非有双胞胎兄弟?

没等金兵想明白呢,魏胜就率军冲杀到眼前,一阵劈砍,金兵死伤甚重。

没多久,金兵大部队也赶来了,集体发飙,四面攻城,魏胜招募义士登城死守,箭石如雨,血战七日,金兵尸横遍野。魏胜大喜,趁此良机又一次飞马出城砍人。金兵这几天被义军射得够呛,开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着魏胜一阵乱射,魏胜虽刀法够猛,可以挡住或拨落一些箭枝,但依然有一支比较狠的利箭射中了他,而且是射中的位置很麻烦——贯通鼻唇,击落上牙,满脸是血!

对魏胜来说,数日前“身被数十抢”都无所谓,这伤势就更不在话下了,反正死不了,早晚会痊愈,最多就是疼点、饿点(因为好些天不能进食)、毁点容,这点痛苦又算什么呢?!

魏胜带伤继续砍人,义军也战士愈战愈勇。这帮人太狠!——金兵实在受不了了,被迫撤围而去。海州,转危为安,百姓,再度欢呼!

魏胜义军连战连捷,把个金兵愁得捶胸顿足,完颜亮恨得咬牙切齿,但是与此场景截然相反的是,南宋朝廷对这个威名赫赫的草根英雄竟一无所知,唉,偏安江南享乐的糊涂蛋们真是够气人的!好在魏胜心态极好,不计较(关键是计较也没用):甭管官方啥态度,反正我打我打的,为了百姓,战斗到底!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3 16:13:06 +0800 CST  
(五)

有道是,金子总会发光,麦芒必定拔尖。就在完颜亮准备率军渡淮河之时,魏胜终于得到了一位南宋大将的重视!正所谓:英雄惜英雄。这位大将对魏胜其人其事赞不绝口,并将其光辉事迹上报朝廷,朝廷方才知晓:原来在苏鲁大地上,还活跃着那么个抗金神人!真乃我大宋之幸也!

这位南宋大将名曰李宝,堪称一位翻江搅海无敌手的“混江龙”,他和魏胜有太多相似之处,皆出身农家,皆对金朝恨之入骨,皆拥有浓烈的爱国豪情,皆为大智大勇的之辈,皆拉扯义军奋勇抗战!只不过魏胜乃陆地之猛虎,李宝则是水中的蛟龙,其舟船水战的本事独步天下,金兵只要犯到他手上,必然沦为网中的鱼虾王八!

两位英雄一见如故,决定玩一出“水陆结合、龙虎双击”,狠狠收拾一下狂妄的完颜亮!

二人在新桥联手,初战告捷。金兵很郁闷,打算建造战舰,进入苏杭。魏胜对李宝说:那金贼多是旱鸭子,哪里懂什么水战,他们的船只都是强迫中原百姓为他们驾驶的,我已派百姓家人借送衣之机互相转告,一旦朝廷大军进攻,他们立马反戈!李宝乐坏了,立即指挥舟师进攻,金兵看到李宝的水军直犯迷糊,因为划船的中原百姓忽悠他们说李宝的水军也是大金国自家部队,金兵信了,全都钻进船里,而划船的中原百姓,全逃到了岸上。

李宝一声令下,顺风纵火,顿时烈焰乱舞,黑烟蔽日,金兵毫无防备,都变了熏肉烧鸡……

水里头,是彻底玩不转了,金兵只能硬着头皮再次围攻海州,打算这一次彻底解决魏胜。这一次金兵先来软的:劝降。诸如什么只要投降便可大富大贵之类。结果被魏胜出城对他们说:还是你们投降吧,也能获得封赏多多。

金兵碰了一鼻子灰,只能攻城。魏胜继续气他们:闭门不战,在城楼上奏乐饮酒,不亦乐乎。金兵气炸肝肺,跺脚直骂。没几天,魏胜再玩新招:派出小股部队对金兵进行不知疲倦地骚扰,把金兵折腾得叫苦不迭。

金兵急了,不再正面进攻,转而渡河偷袭,没想到魏胜突然单刀匹马出现在他们面前,厉声暴喝:“魏胜在此!”金兵被吓得魂不附体,纷纷退避。

金兵琢磨了几天,又到东门外碰碰运气,结果也不知啥时候魏胜又如天而降一般,单刀匹马出现在他们面前,发出了第二次凶猛大吼。五百金兵望风而逃!

金兵擦干眼泪,歇了口气,转而攻打西南方面,不料魏胜和鬼魅似的,又从他们后面冲了出来,进行了第三次凶猛大吼,金兵彻底吓疯了,四散奔逃,魏胜大刀下去,几个脑袋全滚落在地上。

这正是:大刀魏胜一声吼,金兵吓得抖三抖;大刀魏胜二声吼,金兵肝胆往外呕;大刀魏胜三声吼,金兵脑袋搬家走!

猛啊!真猛!这回南宋朝廷算是认识这位草根好汉了,当即下旨封他为阁门祗侯、差知海州兼山东忠义军都统!不容易啊,魏胜可算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官方的认可,正式成为南宋的大将。

“魏胜难缠!海州,不可取啊!等等,日后再说吧!”遥望那座埋葬了无数金兵的城池,想着那个折磨无数金兵的噩梦,完颜亮发出了这样一声叹息。

以后再说?遗憾的是,没有以后了!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凌晨,南征途中的完颜亮遭遇部下叛变,先被射了一箭,又被砍了一刀,最后被活活勒死,终年四十岁。他那“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宏伟梦想彻底破碎。

这位集天才与变态、雄略与暴虐于一体的大金皇帝化为了骨灰,而被他一直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海州城,在魏胜的镇守下依旧岿然不动,而且愈发强大。

这魏胜身上有一闪光点和完颜亮极为相似,那就是堪称天才。别看此君乃一看似没甚文化的屌丝,但很多本事皆无师自通,武艺和打仗自不必说,只看他对海州的管理,绝对水平一流:大搞市场交易,征收酒税盐税,勉励豪门卖粮,做好经济保障。衣食无忧有钱花才能好好干活嘛!当然话又说回来了,这样做也是没办法的事儿,谁让朝廷不发工资呢,咱义军得自给自足!

经济搞得不错,军事更需加强。平日里,魏胜严格训练,筑城池,挖战壕,修要塞,绝不对松懈一日,全城军民时刻做好玩命的准备。

宣传工作也得做好,扩大影响力是必须的。为此魏胜到处联络四方豪杰义士,约定共同抗敌;凡是擒获的金国间谍,全部美酒佳肴此后并以厚礼遣还;有从北国前来归附者,便同起居,共饮食,以表没有疑心;遇到贫困者,一定掏钱周济!

这样一来,魏胜义军不但威名远播,而且美名传扬,崇拜他们的粉丝不计其数,投奔他们的好汉络绎不绝。义军获取的金军情报也越来越多,魏胜全部上奏朝廷,而发现有本事的人才,则全都告知战友“混江龙”李宝,让他向朝廷推荐。

不能漏掉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情报,也不能埋没任何一个有本事的抗金人才!魏胜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这魏胜的脑子里的创意多着呢。忽一日,他又冒出来一个奇思妙想——搞科技发明,制造新式武器!

想到必做到,经过一番刻苦钻研,魏胜终于自创出“如意战车”数百辆,炮车数十辆,车上设置威猛的兽面木牌,安插锐利大枪数十支,外罩毡幕。每车用两人推动前进,可掩护五十人。行军时可装辎重器甲,停宿时能立地为营,坚如城堡,可防箭镞,敌军不能靠近。

摆阵时,战车在外,炮车居中,弩车当阵门,上设床子弩(一种威力极大的重型远程攻击武器),箭如巨凿,一箭可穿数人,三箭可达数百步。炮车以火药发射石弹,射程可达二百步。对阵时,远则弩炮齐发,近则刀斧枪手突击;厮杀时骑兵从两面掩杀,获胜就拔阵追击,稍退便暂入阵中。士兵不疲,进退自如!

我的神啊!这是一种什么样武器和战术啊?!俨然古代的装甲兵团!魏胜,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坦克战”高手!

魏胜的专利,独步天下,他自己也甚为自豪,便将专利上奏朝廷,朝廷也比较重视,诏令各军按照此种样式制作,争取让“装甲兵”走进所有的抗金队伍。

精兵强将,坚城壁垒,大刀战车,华丽阵营,魏胜义军如此生猛,这金兵还敢来打吗?答案是:敢!而且必须得打!海州,终究是大金国的背上针芒,不早日拔出,将为大患!

完颜亮被杀的半年后,即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新即位的金世宗完颜雍派出太师乌金调集各路兵马二十余万杀向海州。

传奇的海州城,再一次成为天下瞩目的血火沙场。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3 16:34:39 +0800 CST  
(六)

太师乌金甚是诡诈,先派一支部队从海州西面去截断义军粮道。管你什么雄师虎将,一旦无粮可吃,必然完蛋!

事实证明,太师大人小觑他的对手了。魏胜探得金军意图后,眉扬目展,淡然一笑,迅速派出战力超强的勇悍猛士三千余骑,飞奔石闼堰(今江苏东海东南)凭险阻击,搞得金兵累死累活也无法前进半步。

乌金大怒,一口气发兵十万铺天盖地来夺隘口,不料义军突然冲出,魏胜刀舞如龙,悍士冲锋似虎,顷刻间斩金兵数千,余者皆受惊逃遁!

金兵受了不小的惊吓,然而老百姓被吓得更厉害。这是怎么回事?原来那海州城周边的百姓早已听说这次金兵兴师动众声势浩大,而魏胜曾求援“混江龙”李宝,但李宝正在海上执行任务,腾不出工夫。百姓担心义军势单力孤,难以抵挡,更怕金兵屠杀,都想躲进城内。

当百姓扶老携幼来到海州城下时,突然全哭了。守城的统制郭蔚竟把城门紧闭,死活不准百姓进入!一时间,百姓牛马遍野,哀号动地,结果把城里的人也给传染得胆战心惊,以为这一次海州真要完蛋了!

关键时刻,魏胜来了,他进城告诉众人:那金狗算个屁!十万人被我砍死好几千,余者也被吓得胆战心惊。你们休要害怕,少要惊慌,速让城外百姓进来!

百姓前脚刚进城没多久,金兵后脚就杀来了,把海州层层包围。魏胜大耍计谋:偃旗息鼓,静若无人。金兵纳了闷,愣是数日没敢攻城。

闲了些时日,金兵开始架设云梯,安置炮石,四面合围,背土填壕。魏胜见金兵靠近,暗中大喜,立即鸣鼓举旗,矢石齐发,并以早就准备好的两种毒辣武器狂砸金兵——一样是烈焰熊熊的草把,一样是通红滚烫的金属溶液。

鏖战三昼夜,金兵依旧不能靠近城池半步,又故技重施:修筑营垒,断绝河道,打算困死义军!

智勇无敌的魏胜总有应对之策,他一面趁夜间劫杀金兵营寨,一面派人向“混江龙”李宝求援。李宝重任在肩,实在太忙,但也绝不能见死不救,便上奏朝廷,朝廷还算仗义,派出大将张子盖率骑兵驰援,最终和魏胜里应外合,大破金兵,斩首无数,追击数十里。唉,可怕的海州,可怕的魏胜!太师乌金,哭了……

几番交手之后,金兵全得了“恐魏症“,但凡出兵只要远远望见“山东魏胜”的旗号,便争相逃窜,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生怕被魏胜的大刀给招呼上了!

既然旗子有如此威慑力,那就不妨多做几面罢!魏胜乐滋滋地制作了十多面绣有自己金字招牌的大旗,秘密交给各路将官,交待他们遇到激战时就把大旗高高举起,金兵一看,立马鼠窜。

仗能打到这个份上,魏胜的“武技”俨然达到世所罕有的超一流境界了,和二十多年前令闻风丧胆的岳武穆有的一拼,虽说所打之仗的规模和影响力远不及岳帅,但其中展示出的智勇之才丝毫不逊色。

就在魏胜战绩巅峰之时,巨大的悲剧却悄悄降临。历史,有太多的相似;英雄,有同样的命运。很多时候,自己人远比敌人更可怕,做一个精忠报国的中兴战将,怎么就那么难呢?!

第一个坑爷的人,名叫贾和仲,典型的龌龊小人,极其擅长投机钻营,损人利己。他于隆兴元年(1163年)被朝廷任命为山东、河北路招抚使,驻扎海州。屁股还没坐热乎,这厮就开始嫉贤妒能,排挤魏胜,先是暗中收买魏胜部下,打算离间义军。

魏胜又不傻,前来找他理论,他表面灿烂微笑,背后向都督府告发魏胜不听话,结果导致魏胜免职调走。还好都督府不是一直都犯迷糊,他们最终还是查出了贾和仲所为纯属诬陷,马上给魏胜官复原职。

这一次被坑,英雄有惊无险。然而第二次被坑,英雄终究没能逃得过厄运……

(七)

隆兴二年(1164年),只顾江南安乐、哪管中原涂炭的南宋朝廷又“化干戈为玉帛”了——与大金国议和,听从大金皇帝安排。曾经浇注了无数忠魂热血的海州城,又被奉送给了金朝。魏胜被调任楚州(今江苏淮安)知州,驻守清河口(今属江苏淮阴)。

什么叫痛心疾首?什么叫肝肠寸断?魏胜只能无助地仰天长啸……

紧接着,是更浑蛋的事儿。魏胜被安排了一个名叫刘宝的上司——淮东路安抚使。这又是一个龌龊小人,强烈主和畏战,对金人一贯点头哈腰。当时和义尚未确定,金兵觉得有机可乘,打算狠捞一把,便以武装船队来犯。

对金人那点花花肠子,魏胜了如指掌,立即亲率义军拒之于清河口。金兵继续玩花活,笑嘻嘻地对魏胜说只是运送粮食而已。骗鬼呢?!魏胜立即汇报给刘宝,请求出战。很快,刘宝的命令就下来了:朝廷议和刚刚开始,你别坏事!到头来,破坏了议和大事,你我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魏胜又急又气,两眼喷火,大敌当前,总不能束手待毙!他纵马挥刀,率所部立即投入战斗。这一次,金兵不再对魏胜闻风丧胆了,因为他们知道眼前这个对手,只是个被自己人抛弃的孤独者,已然穷途末路……

金兵势大,魏胜军少,幸好义军战力超强,才和金兵从清晨杀到午后,不分胜负。然而没多久,金军生力军就汹涌杀到,魏胜一面力战,一面派人向刘宝紧急求援。

刘宝的答复是:议和刚开始,哪里有战事?休得胡言!本大人一兵一卒也不会给你!

在无数金兵的凶猛合围之下,魏胜义军越战越少,看着那些昔日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们一一倒在自己面前,魏胜悲愤无比,几欲发狂。只见他依据土山为阵,虎目圆睁,抽弓搭箭,对准冲来的金兵铁骑连续射去,应弦而倒者大一片。

可惜箭总是有数的。当魏胜箭壶已空时,他对士兵们:“我当战死于此,希望得以脱身者,将这里发生的一切告知天子!”接着魏胜令步兵先撤,自己率骑兵殿后。

魏胜最后一次舞动他的大刀,劈、斩、抹、撩、挂、扎……魏胜,在曾经的戎马生涯中表现得确实很神,但终究还是血肉之躯,在刀毙大批敌兵之后,魏胜筋疲力尽,金兵万箭齐发,似暴雨飞蝗。在淮阴东十八里之处,英雄殒命,时年四十五岁。紧接着,金兵攻陷楚州,刘宝逃命而去。

一代英雄,虽命丧小人之手,但毕竟还是战死沙场,一身武勇,没有白费。总比岳飞死于自家冤狱好上些吧。

宋孝宗得知魏胜战死的真相后,将刘宝免职抄家,贬谪琼州,同时追赠魏胜为保宁军节度使,谥号“忠壮”,并诏令在镇江府江口镇为其立庙祭祀,后又在他战死之处立庙一座以褒奖和追念。

从农家子弟,到盖世英雄,这是一段不亚于任何精彩小说的真实传奇,威震敌胆的大刀早已不在,但“赛关公”的威名却永载青史,被誉为“山东忠义之冠”。南宋史官章颖认为魏胜此生和岳飞一样,皆是感人而悲壮的,便著书立说,将魏胜列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章颖版本的“中兴四将”和众所周知的“中兴四将”即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不同)。

“魏胜崛起,无甲兵粮饷之资,提数千乌合之众,抗金人数十万之师,卒完一州,名震当时,壮哉!然见忌于诸将,无援而战死,亦可惜矣。”此乃《宋史》之言,也堪称对这位大刀豪杰最经典的一段评价。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3 16:34:52 +0800 CST  





卷一 刀震八方 8.两大“刀王” 各为其主——王英和王弼(元·明)

(一)

善刀者,最为荣耀的光环,莫过于“刀王”之誉。在国运不到百年的元朝,竟有两位“刀王”横空出世!这二位都姓王,也都擅长双刀,只不过一个效忠于元朝皇帝,一个效忠于推翻元朝的朱元璋。咱先说第一位,他的名字叫王英。

啥?王英?不是《水浒传》中那位功夫稀松、猥琐下流的“矮脚虎”吗?白糟践了扈三娘这位美女英雄啊!莫急,这位王英和“矮脚虎”只是同名而已,他的本事和人品能把《水浒》里的王英甩出十万八千里。

正史记载,这位大元朝的王英七十六岁依旧在沙场上威震敌胆,一直活到了九十六岁。若非意外,他活到一百,也不是没有可能。

他是汉人,但他漫长的一生,效忠了元朝所有的皇帝。

王英,字邦杰,益都人(今山东青州),典型的山东好汉,豪迈果敢,铁骨铮铮。他是职业军人,其军职——大元帝国莒州翼千户(地方卫戍部队长官)是继承他爹的。他爹武功高强,精通双刀,号称“刀王”。都说“刀似猛虎”,那么双刀就是“两只猛虎”了。

自打王英能拎得动刀的那天起,他爹就教他习武。王英很争气,练得膂力过人,刀法精熟,还在刀法专业之外兼修了骑射,很快就青出于蓝,把老爸的“刀王”光环赢到了自己的脑袋上。

这大元朝是马背上的蒙古人建立的,蒙古人干仗时的必杀技便是骑射,而近距离厮杀则用刀配合战斧、钩枪、短枪(或短矛)攻击。这蒙古武士手中的战刀和唐刀、宋刀大不相同,由于他们扩张得得极远,所以接触到了阿拉伯弯刀,蒙古人感觉这玩意切割敌人脑袋咋那么利索呢?于是便汲取阿拉伯弯刀的优点,鼓捣出了属于自己的蒙古弯刀。

蒙元弯刀,轻而薄,尖而利,精钢打制,单刃略弯,切割性打击很符合力学原理,极适合马战,劈砍起来甚爽。王英掌中的家伙很有可能就是它,而且还是一对。

继承了老爸刀法和军职的王英很热血,发誓永远效忠大元皇帝,虽然他是个汉人,而汉人在元朝普遍被压迫,但他本事大,所以朝廷非常重视他,对他使劲提拔,可谓皇恩浩荡。再加上王英本就出生在元朝的地盘上(他家乡山东在他出生前属金朝,后来蒙古灭金,他们王家就自动变成了蒙古人的子民),没吃过宋朝一粒米,对那些被压迫的汉族百姓无丝毫感情,又备受朝廷重用,自然对元朝皇帝忠贞不二,早就忘了自己的汉人身份,把自己当成了坚决维护大元帝国利益的一员。

王英刀猛,命也猛,他用他的双刀愣是一口气效忠了元朝所有的皇帝——从第一任元世祖忽必烈到最后一任元顺帝妥欢帖木儿,总共十一位君主,典型的与帝国共荣辱、同始终!

若问王英为何如此神奇,第一个原因就他太长寿,第二个原因就是元朝忒短命,从忽必烈入主中华定国号为“大元”到元顺帝被朱元璋踹回蒙古老家,前后仅有九十八年。

元朝自打建立的那天起,造它反的人就前赴后继络绎不绝。王英的任务,就是为了元朝皇帝能坐稳龙椅而往死里砍这些反贼。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3 16:36:03 +0800 CST  
(二)

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南雄丘大老怒骂元朝皇帝,扯旗造反。江西行枢密院长官大呼:“刀王何在?速往平贼!”话音刚落,王英便披上锁子甲,携双刀飞奔前线,正遇起义军六百余人。

王英运转双刀,呼呼带风,丘大老麾下战将刘把东惨叫一声,脑袋飞了,余众瞬间崩溃,被俘九十多人。

元成宗铁穆耳登基后,“大山贼”刘贵揭竿而起,率军镇压的左丞董士选大呼:“刀王砍他!”王英得令,挥刀而上,“咔嚓、咔嚓”,风卷残云,刘贵哭着被生擒了。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上台后,江西宁都又冒出了一帮造反者,带头大哥名叫蔡五九,武艺高强,胆大包天,因不满元朝暴政,于延佑二年(1315年)聚众起事,围攻宁都。

蔡五九掀起的风暴比以往的造反者都要声势浩大,震撼全国,把元仁宗惊得不轻,朝廷赶紧命各省以数路大军围剿这个所谓的“巨寇”。行省长官大呼:“刀王快上!”王英呼啸而起,率军出击,连战连捷,斩杀、俘获数不胜数,积尸遍野,导致河水严重堵塞。

看着弟兄们成批惨死,蔡五九恼羞成怒,在木麻坑(今江西赣州湛田乡)猛然发飙和王英单挑,二人对砍,蔡九五哪里抵得住“刀王”,瞬时俯首就擒,随即被处斩。余者胆战心惊,四散而逃,王英率官兵紧追不舍,最终把起义军三千余众灭得一干二净。

几仗下来,王英越砍越欢,华丽升级,不但自己的职位从小小的千户变成了怀远大将军,而且很多时候再遇造反者,他都不用抽刀去砍,只要大喝一声:“刀王在此,缴械不杀!”造反者们便惊恐万分,随即打出白旗,集体匍匐在“刀王”脚下。比如在广东桂阳州的造反头子张思进便是典型——当王英手执双刀的身姿突然出现在这帮人的面前时,他们立马认识到自己行为是错误的,随即争相恐后地下跪请降……

在惊心动魄的砍人生涯中,王英的双刀无数次被鲜血染红,又无数次被洗刷如新,但王英的年龄却随着岁月的流逝再不可能如新了,皱纹如蛛网越爬越多,头发如霜雪越长越白,虽武功不减当年,可朝廷认为老将军的身子骨已经不适合砍人了,而且辛苦了一辈子也该让他歇歇了。

七十六岁那年(至元三年,1337年),在成功平定了海南吴汝期起义后,王英光荣退休,收刀入鞘。然而,还没等王英好好享受夕阳红呢,平章政事伯撒里就突然呼唤:“刀王何在?”听到这熟悉的呼唤,王英腾地一声飞跃而起,摩拳擦掌,准备重新投入战斗!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4 08:46:57 +0800 CST  
(三)

原来,由于元朝皇帝继续蹂躏百姓,福建漳州和广东潮州同时爆发了农民起义,势头汹涌,官兵难当。伯撒里对同僚们说:“这帮反贼虽然属于鼠窃狗偷之辈,但也挺难缠的,非刀王前往不可。此人虽老,必定可用大义来激励他。”

伯撒里说的没错,王英听到召唤后,两眼放光,慷慨陈词:“国家有事,我虽年老,岂能坐视不管!”说完后抄起长槊(加强版枪矛),翻身上马,神采飞扬,疾驰军中!

长槊?嗯,没错!您没看错,咱也没写错。正是长槊。老将军的武艺可是多般全能呀,刀砍、槊刺,都在行。

年近八旬的“刀王”终于重出江湖!这正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皓首神威,银须飘洒,长槊一挥,指哪打哪,敌寇速败,连滚带爬!

此乃“刀王”生平的最后一战,虽未用刀,但依旧获得完胜。朝廷百官们露出笑颜,举杯欢庆,都觉得王英是古今第一凶猛老将。

这些得意忘形的官员们哪里料到,他们为之效忠的大元帝国气数已尽,已蹦跶不了几天了。一波又一波的造反者风起云涌,或攻略州县,或割据一方,元帝国四处灭火,疲于奔命,整个帝国千疮百孔,风雨飘摇。

元顺帝至正年间,当时最强大的造反武装红巾军横扫山东,势如破竹,元军兵败如卷席,皇上大臣干着急!

“刀王何在?刀王何在?刀王何在啊?”当他们再呼唤王英的时候,王英已经没法再为他们出击平叛了,因为老将军已经九十六岁高龄了,舞不动刀,耍不动枪,更爬不上马了。

“爹!城破了!城破了!红巾贼杀进来了!”王英的儿子惊惶失色边跑边喊,把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告诉了年逾百岁的老爸。

王英的儿子说的没错,他们的老家益都城真的落入红巾军之手了,攻陷它的是红巾军猛将毛贵。正在益都城内大宅子里养老的王英闻听此讯,顿感心如重击,连咳嗽带喘差点没背过气去,没想到自己一不留神竟成了反贼的臣民!

王英热泪直流,他对儿子王宏说:“我们老王家世受国恩,高官厚禄,全部享尽。如今为父年老,已不能上阵杀敌报答天子,但如此干躺着,又心如刀绞,罢罢罢!我怎能忍心食异姓之食以苟且求生呢?!”从这天,“刀王”开始绝食,水米不进,没几天就撒手归天,为元帝国彻底尽忠了。

王英,成为史上唯一一位接近百岁高龄时把自己活活饿死的武功高手……

毛贵早在攻打益都前,就听说了“刀王”的威名,如今拿下益都后没想到这位老英雄竟然绝食而死。虽然是敌人,但毕竟表现得比较英雄,毛贵很感慨,派人为王英操持葬礼,没想到却发生了一件极为诡异之事!

要入殓时,王英的遗体确如千斤巨石,无论如何也抬不动,家人认为老爷子可能还不想走,便焚香祷告:“请您回到祖坟归葬”。别说,这招很奏效,老爷子的遗体突然就能抬起来了,顺利入土,观者无不惊异。此事真相如何,恐怕只有他们家人自己清楚了,不排除他们为神话王英而从中捣鬼的可能。

朝廷对王英给予高度评价:不食贼禄,宁可饿死,是伯夷叔齐的风格,“臣之清者也!”伯夷叔齐乃是商末之人,周武王兴兵伐纣,他们强烈反对,商朝灭亡后他们跑到首阳山,死活不吃周朝一粒粮食,活活饿死。赞誉者说他们气节高远,嘲笑者说他们迂腐可笑。

其实,就算“刀王”不老,功夫犹在,他一人之力哪里平灭的了那么多的起义?他为之效忠的帝国已病入膏肓,历史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元朝统治者自作自受,其短命也是注定的。

元末的造反者越来越多,元朝官兵四面出动,焦头烂额。官兵们都想:哎,如果王英老将军能永远年轻寿与天齐就好了,砍死这帮反贼!

就在他们开始无限怀念刚去世不久的“刀王”之时,又一为“刀王”还真就出现了,只不过,这位“刀王”叫王弼,他不是帮他们去砍人的,而是来砍他们的。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4 08:47:19 +0800 CST  
(四)

外面世道乱糟糟,王弼在家耍双刀,舞着舞着顿开窍:不如我也把反造?!啊!把反造!

王弼,祖籍安徽定远,生于江苏临淮(今江苏盱眙),筋肉发达,为人刚烈,擅长双刀,他的刀法从何而来,是否和王英一样也属家传,不得而知。

人们管王弼也叫“刀王”,不过还多了一个字——“双刀王”(为啥都是老王家的双刀高手,一个绰号没“双”,一个绰号有“双”呢……)。

当想到造反的时候,王弼踌躇满志,双刀一挥,招呼乡亲们上了山,建栅栏,立营寨,从此占据一方,勇敢地成为一名土匪头子。

一年后,“山大王”王弼听说有一个当过要饭和尚的丑男造反造得很是成功,便带着乡亲们前往投奔,求贤若渴的丑男无比兴奋,看王弼仪表威风,刀法超群,马上任命他为贴身侍卫。这个丑男名叫朱元璋。以后的各种事实证明,“双刀王”这辈子,成也朱,败也朱。

从山清水秀的江南到大漠飞沙的塞北,再到苦寒险恶的青藏高原和四季如春的彩云之南,王弼的双刀一直抡个不停,几乎砍遍了大半个中国。在绝世丑男朱和尚的英明领导下,王弼的双刀不但要砍向荒淫无道的元朝统治者,还要砍向那些朱和尚的同行——元末其他造反者,比如烟贩出身的“吴王”张士诚和渔民出身的“汉王”陈友谅。

“双刀王何在!”每每听得这声召唤,王弼都会飞马而出,直贯敌阵,左手刀电光火石,右手刀暴风骤雨,血战湖州,收复太平,激斗鄱阳,夺取北京……所到之处,敌皆披靡。

当时婺源州(今江西婺源)有一元军守将,名曰铁木儿不花,坚守城池,誓死不降,这可惹恼了王弼。一番激战攻破城池后,王弼像猎豹一样到处搜寻着铁木二不花的身影。突然,一个挺有范儿的元军将领在他眼前闪过,王弼大喜,如狼见肉,只听“咔嚓”一声,那元将人头落地,果不其然,正是铁木儿不花!

此战,朱元璋的部队俘虏了三千人,其中不少见识了王弼砍人雄姿的人再次感觉他很像昔日的王英。有趣的是,没多久,朱元璋的重要对手、“渔民汉王”陈友谅的脑子里也恍惚觉得王弼很像一个人,但不是像王英,而是像赵普胜。

赵普胜是谁?元末又一位双刀高手也,既是陈友谅的好兄弟,也是他麾下头号猛将!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4 08:47:31 +0800 CST  
(五)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鄱阳湖大战,朱和尚对决陈渔民,天苍苍,水茫茫,大风卷巨浪,四处是火光!朱元璋玩起火攻红烧陈友谅!王弼在水上依旧很拉风,舞着双刀从自己的战舰上蹦到敌人的战舰上去砍人。陈友谅的将士们看到王弼后大惊失色,这倒不是因为王弼太猛,而是他们觉得王弼和陈友谅麾下第一猛将赵普胜实在太像了!

都用双刀,砍人迅速,刀法如出一辙;都身先士卒,一往无前,那气场足以惊退鬼神。陈友谅也看到了这一幕,无限感慨涌心头!那位要问了,既然赵普胜如此了得,此时在何处?为何不让他出来和王弼对砍,看看到底谁更牛?!

告诉您吧,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赵普胜早已不在人间了。就在四年前,自私多疑的陈友谅杀死了赵普胜,从此这世上的双刀高手,只剩下王弼一个。

鄱阳湖大战,陈友谅惨败,混乱中,一支流箭飞来,这位渔民“汉王”,当场挂了。

然而此时此刻的王弼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未来的结局和赵普胜一样!他不知道,他的领导朱元璋比陈友谅厉害的地方就在于,陈友谅大业未成就自毁长城,而朱元璋懂得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兔子鸟儿没打完,狗和弓还要继续用呢。

当然,此时离王弼的悲惨结局还很久远,他的双刀还要继续发挥。继陈友谅之后挂在朱元璋之手的是张士诚。

平江大战,盐贩张士诚遭到朱和尚的疯狂暴打,但他意志坚强,愣是死守了八个月,直到弹尽粮绝。朱元璋已经说了要温柔对他,但他很有骨气,呸了老朱一口,亲自率领精兵突围,但突围时,遭遇了朱元璋麾下第二名将常遇春!

这常遇春武艺绝伦,是神箭手,也是长枪高手,甚至还会轻功呢!此君壮举,后面还会细述。不过这时,常遇春并未亲自出手,因为王弼在他的身边,有“双刀王”出马,足矣。

常遇春突然做出了一个让王弼浑身起鸡皮疙瘩的动作,他一把拉住王弼的手臂,开始轻轻地抚摸(《明史》记载,非我虚构,原文为“遇春拊弼臂曰:……”)。王弼脑子有点混乱,常遇春边摸边说:“军中皆称呼你为健将,能为我取张士诚否?!”

晕,原来是让我冲锋陷阵去砍人啊,搞那么肉麻,我还以为怎么了呢!

“诺!”王弼当即得令,纵马而出,舞动双刀,猛扑张士诚,霎那间,几个敌兵的脑袋迅速掉地!

张士诚吓坏了,张士诚的兵也吓坏了,本来他们突围突得很是英勇,没想到突然冒出来这么一个家伙,打碎了他们的美梦。就这样,张士诚的部队从突围变成了退却。

常大将军一声令下,全军追杀。张士诚军全面崩溃,不少都被挤得掉进河里淹死。张士诚由于跑得最快,所以落水最惨,幸好有个会水的亲兵把他救了,塞进轿子里一溜烟逃回城内,再不敢突围。不久,平江成破,张士诚上吊失败,当了俘虏,被朱元璋宰了。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4 08:47:48 +0800 CST  
(六)

摆平了陈渔民和张盐贩,斗志昂扬的朱和尚派出麾下第一名将徐达和第二名将常遇春率军北伐,横扫中原,攻克大都(北京),把元顺帝踹飞到蒙古老家。继而又派出麾下两位火器高手邓愈和沐英进军西藏,收拾了那些不服管的部落酋长,一直打到了昆仑山。接着再派出麾下闪击战高手傅友德挺进云南大理国,活捉了搞独立的大理总管段世。

伴随着那一声声的“双刀王何在”,王弼一次又一次奉献出自己的刀法,打遍中国东西南北无敌手,也为自己赢得了定远侯的高贵爵位。看到此处,有人不服,跳出大喊:王弼所对阵的蒙古、西藏和大理皆有顶级武林高手,如五轮飞转的蒙古国师、精于火焰刀的吐蕃国师、具备一阳指与六脉神剑两大绝技的大理段氏,难道他们都打不过王弼吗?

不才郑重地告诉诸位看官,这些高手皆虚构的假人也,王弼才是货真价实的历史真人。再说了,即便那些高手是真人,也不是明军对手,不说打仗靠的非匹夫之勇,即便硬掐,他们也不行,因为朱元璋的部队配备了大量火器,肉身再厉害,遇到狂射乱轰的枪炮(火铳和火炮)也白搭!

“好一个双刀王!我就喜欢这样的健将!”继常遇春之后,又一个大明开国名将对王弼投射出了高度欣赏的目光。“就让他当我的副将吧。”这位红脸高个子的名将在接到朱元璋深入塞北讨伐北元(元朝残余)的命令后,毅然决定要和王弼一起领兵。

王弼对这位名将也相当佩服,因为他智勇双全,魅力四射,军事统帅才华绝不亚于徐达和常遇春,两位豪杰在多年征战中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这位名将就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蓝玉。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率十五万大军出塞讨伐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元顺帝的孙子),王弼身为副将从征。据可靠情报,那位元朝末代皇帝孙子的总部似乎在捕鱼儿海(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贝尔湖)一带。路途很遥远,环境很恶劣,踪迹很飘忽。

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大明军队前进的步伐,也扑灭不了他们痛殴北元的欲望,蓝大将军依旧豪情,王副将军依旧悍猛,明军战士依旧顽强,他们顶着酷暑,迎着风沙,忍着饥渴,翻山越岭,艰难跋涉,走啊走啊走啊……可无论走了不知多远,连个蒙古兵的毛都没发现!

很多明军将士出征时的冲动和斗志都被消磨没了,他们有点颓废,一些将领对蓝玉说:“大将军啊,咱们撤退吧,这样下去,似乎毫无意义啊。”诸将中唯独王弼对蓝玉说:“坚决不能撤!我等率十余万大军深入漠北,一无所得就班师回朝,如何向皇上复命?!”

蓝玉不愧为优秀统帅,思索片刻后,表示完全支持王弼,接着下令部队在地上挖穴埋锅造饭,切不可暴露烟火,吃饱喝足后乘茫茫夜色继续前行。在捕鱼儿海南面数十里处,明军侦察兵终于兴奋地发现了敌人的踪迹!

“双刀王,我命你为前锋,成败在此一举!”蓝玉很激动。

“大将军放心!末将一定捣碎虏廷,扫平鞑虏!”王弼也很激动。

王弼率精锐部队向元军大营秘密而迅速挺进,而北元军一个个都在吃喝玩乐,因为他们坚定认为明军人缺粮食马缺水草,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深入漠北,于是根本就没设防,再加上狂风飞沙,天昏地暗,他们也看不清周边形势。

“三!二!一!开杀!”已逼近敌军大营的王弼发出号令,北元军大难临头,明军好似神兵天降!元兵魂飞魄散,手足无措,王弼带头挥舞双刀,尽情劈砍,明军勇士们也争相恐后地砍杀。北元的太尉蛮子大喊:“别惊慌,顶住,顶住,一定要把……”

“咔嚓”!还没等这位元军统帅说完话,他的脑袋就和身子分了家。其余部众一看老大挂了,干脆也都不再抵抗,踊跃投降。明军继续追击,一举俘获了北元皇帝的次子、妃子、公主等一百多人,外加贵族和文武官员三千人及男女七万七千多人,就连元朝皇帝的权力象征大金印也被缴获。

明军辉煌凯旋!朱元璋乐得直拍大腿,大夸蓝玉是卫青再世、李靖重生。王弼的威名也达到巅峰,“双刀王”家喻户晓,定远侯万人钦敬。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4 08:48:04 +0800 CST  
(七)

血腥的乱世,暂时终结了,王弼的双刀完成了它的使命。然而,和平时代的治世,却依然充满了浓浓的血腥味……昏暗夜色中,微微烛光下,朱元璋的面容异常地冷酷可怕,到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时候了,那些他认为不利于他们老朱家统治的文臣武将们,不能让他们活在世上,留着始终是祸害!

捕鱼儿海大战的五年后,朱元璋设置的天下闻名的特务机构锦衣卫开始行动,指控一代名将蓝玉谋反,朱元璋毫不留情地下令处死蓝玉,诛其三族,此案连累一万五千人被杀。第二年,闪击战高手傅友德被杀,与他一同被处死的还有一位战将——定远侯王弼。罪名是什么呢?杀红了眼的朱元璋压根就懒得给他们按罪名,便胡乱给杀了。

王弼临死前,不知道会不会回想一些往事:元朝是残暴的,不得人心,但元朝皇帝对爱将“刀王”王英很好呀,王英驰骋一生,忠心耿耿,年逾百岁,为了皇帝绝食而死;另一位双刀高手冯普胜虽然被自己的主子杀了,但可以理解,因为他的主子陈友谅并非雄才之主。可是自己跟随的是代表正义光明的大明王朝,是雄才伟略的朱元璋,怎会落得如此下场呢?

王弼还想起来不久前他自己说过的一句话。

那是蓝玉被杀后不久,王弼已看出皇上变了,他对傅友德说:“皇上年龄大了,残酷滥杀,我们该早点找出路呀!”这只是无心闲聊,哪料隔墙有耳,更何况那锦衣卫神通广大。

原来如此,王弼似乎释然了。大明定远侯就此走完了他的一生,徒留下那对斩获不计其数的双刀在闪着无奈的寒光……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4 08:48:18 +0800 CST  




卷一;刀震八方 之  9.戏曲大师 诛倭利刃——谭纶(明)

(一)

您瞧这位爷,描眉画眼,粉墨登场,紧拉慢唱,韵味十足,台下观众如痴如醉,表演完后掌声雷鸣。这位爷不仅亲自表演,还亲自抱着剧本给演员们排练,并把他所喜爱的戏曲四处传授,由此鼓捣出了一种新的戏曲声腔——“宜黄腔”。

这位爷的“宜黄腔”,强烈吸引并影响了一个比他小三十岁的同行,这位同行的经典大作便是由“宜黄腔”演出而流传千古的。同行的名字叫汤显祖,其作品的名字叫《牡丹亭》。

说到这儿,有人要奇怪了,您不是说武功高手吗?咋突然冒出来一搞艺术的?咱得告诉您,这位戏曲高手也是一位武功高手!新奇吧?戏曲,只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而已,他的专业是军事。

在舞台上,他唱念做打,在战场上,他是真打,打得倭寇满地找牙,砍人的功夫比他唱戏的本事更加无敌。著名的抗倭巨星“俞龙戚虎”就是他举荐的,而且这对“龙虎”还曾是他的下属和战友,一起并肩作战,无往不胜。

他掌中的战刀,挥舞了三十年,仅刀刃上的肃杀之气和血腥之气便足以令敌胆寒。两万一千五百颗敌人的首级,展现着这位军事家兼戏曲家的别样风采。

此君便是谭纶,大明王朝的“救火队长”。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4 08:49:07 +0800 CST  
(二)

谭纶,字子理,号二华,江西宜黄(今属江西抚州市)人,出身书香门第,老爸谭镐通晓经史,当过教授。这个“教授”和现在教授可大不一样,它是一个从九品的芝麻小官,类似于地方教育局的官员。

在老谭教授的遗传和影响下,小谭纶自幼智商超高,博览群书,精通诗词歌赋,更爱兵书战策,能和文人们一起风花雪月吟诗作对,也能和武将们一块耍刀弄枪排兵布阵。

谭纶同学还特别喜欢观察虫子,这倒不是因为他对生物学感兴趣,而是他能从蜘蛛结网、蟋蟀打架中悟出用兵之道!怎么样?够厉害吧?!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二十四岁的谭纶考中了进士。进士是古代科举的终极考试成功后皇上赐予的光荣头衔。

在那个时代,刻苦读书的同学们通过初级考试(乡试)成功了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中级考试(会试)成功了叫“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最高级的也就是终极考试(殿试),由皇上在大殿上亲自考(有时派大臣),成功了就是“进士”,而“进士”的第一名就是“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谭纶不是前三名的状元、榜眼和探花,但能考上进士已算很优秀了。由于考中进士太艰难太辛苦,所以好多同学真都考成了近视。而谭纶同学的眼睛肯定是极好的,因为他日后冲锋陷阵所向无敌,挥刀砍人时一砍一个准!

作为一个有文化有涵养有才学的知识分子,谭纶怎么会突然变身干仗高手了呢?这事儿纯属意外。

谭纶考上进士后,是步入政界当文官的,先是南京礼部(教育部兼外交部)的主事(类似于办公室主任),后是南京兵部(国防部)的职方郎中(主管军事资料)。顺便说一下,南京在当时是明朝的陪都,也设有一整套政府机构,只不过权利不太大。

在上级和同事眼中,谭纶是一个工作认真、彬彬有礼的文人,搁在当今社会,就是那种斯斯文文、踏踏实实、刚工作不久的大学生,然而突然有一天,这个温文尔雅的大学毕业生把大伙给惊着了!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一拨穷凶极恶的倭寇,突破明军层层防御,径直杀到南京城下,整个南京城人心惶惶,当官的六神无主,当兵的不知所措,老百姓更是惊恐万状。

生死存亡之际,谭纶突然抽出“噌棱棱”一声抽出来一柄寒光闪闪的钢刀,临时招募五百壮士,带头冲向了倭寇!

倭寇原以为南京军民人人吓呆,怎会想到会冒出这么个杀神?!只见谭纶横冲直撞、刀光炫闪、闪展腾挪、尽情劈砍,那五百壮士也被激励得个个生龙活虎,直把那倭寇当鸡兔般宰杀!

一番血战,倭寇招架不住,抛下一堆尸体后,从哪儿来滚哪儿去了。


我的妈呀!这谭进士是常遇春灵魂附体了吗?他一介书生为何如此生猛?他啥时候学的武功啊?他怎么在敌阵中折腾了半天毫发未伤呢?

众人发出了这一系列惊叹和疑问。

没错,这谭纶确实是深藏不露的,在他南京城下出手之前,无人知道他的非凡武勇和军事才华。他的军事才能是饱读兵书、观察虫子自学成才的,那么他的武功是从哪儿学来的,莫非看了什么武功秘籍或是也是通过观察虫子活动悟出来的?这咱就不知道了。而谭纶劈砍倭寇的刀,又是何种造型呢?

话说这明朝的刀,继承了宋刀和元刀的特点,长杆的,就类似于“关王刀”那种,短柄的,如“柳叶刀”、“雁翎刀”之类,听这名儿,就知道刀啥样了。和倭寇几轮厮杀后,明军觉得东洋武士刀也够猛,又吸收了日本刀的一些特点。谭纶杀敌时,可能用的是短柄刀,为啥呢?后面再说。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4 08:49:21 +0800 CST  
(三)

谭纶一战成名,朝廷认为他是个军事奇才,便把他调到了倭寇泛滥的“重灾区”——浙江,出任台州知府(类似于市委书记)。

来到台州后,谭纶放手大干,精挑细选出一千名身强力壮、胆大包天的肌肉男,教给他们两大绝技——荆楚长剑和方圆行阵(好几个小方阵组成一个大圆阵,防御超强)。谭纶这一介文人,可是刀剑阵法都精通呀!

经严格训练,肌肉男们被快速打造成一支精锐部队。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前来骚扰,谭纶乐坏了,正好拿这帮家伙来实践一下自己部队的战斗力。一仗下来,这拨倭寇被揍得稀里哗啦,“谭家军团”初战告捷,第一次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第二年,倭寇又集中数万人进犯台州、温州等地,谭纶亲率军团与之大战,刀锋所指,无人可挡。谭纶又下令将士们吹响海螺号(海螺号角是倭寇随身携带的品牌标志之一,吹响海螺是倭寇惯用的行动信号)来忽悠倭寇,直接把倭寇的智商给忽悠没了,明军乘势冲杀,三战三捷,军威大振。

倭寇很郁闷,被迫转移,结果又被谭纶给堵住了,谭大人冲在最前、狂刀乱舞、疾风力斩,战士们紧随其后、以一当十,这帮倭寇几乎被斩尽杀绝。

浙江的倭寇们遇着谭纶这么个凶猛的敌手,就已经很头疼了,偏偏又一位打仗更狠的大明战将也来到了浙江,而且还和谭纶联手,一起对鬼子们实施无情暴打。这位战将便是大名鼎鼎的戚继光,他的故事,咱后面还会细说。

谭纶和戚继光,可谓一见如故,这两位抗倭明星,一个是精通武功的文官。一个是精通文学的武将,他们密切配合,各显其能,成为黄金搭档,直把浙江的倭寇杀了个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能连滚带爬跑到福建再兴风浪了。从此,这一文一武两位名将被誉为“谭戚”——这个两字就意味着战无不胜。

痛打了浙江的倭寇后,谭纶因功升职,出任浙江右参政(类似于副省长)。在此期间,谭纶的老爸谭教授去世了,他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回家服丧,不料这孝服刚穿上,就有人请他再加身铠甲,原来经尚书杨博推荐,朝廷需要谭纶去广东走一遭,任务是平灭一个嚣张的海盗头子。

在古代,父母死后,儿女守孝三年,而明朝的公务员遭遇父母去世,就需要暂时离开工作岗位回家守孝二十七个月,这个看起来特别孝顺的制度叫“丁忧”。但某位领导干部要守孝时突然来了紧急任务,尤其是前线打仗了,那这位老兄就得身着素服,继续为皇上打工。这个制度叫“夺情”——顾名思义,因为皇上需要你,你的亲情就被剥夺了。要么说这忠孝不能两全呢。

由于谭纶的本事很大,所以朝廷就把他给“夺情”了,而且还“夺”了两回。
楼主 小学生阿萌  发布于 2019-09-24 08:49:32 +0800 CST  

楼主:小学生阿萌

字数:354155

发表时间:2019-09-23 23:20:5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1-14 03:53:14 +0800 CST

评论数:31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